2002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社会观察)
专栏:实话实说

  “文件阅览室”值得提倡
湖北襄樊市七中 瞿玉杰
  安徽省“文件阅览室”——现行文件资料服务中心,于8月开始对群众开放,使78个省直机关的现行“红头文件”走出办公室。群众只要带上个人的合法身份证件,就可免费查阅相关的政策、法规文件。笔者以为,这一做法值得提倡。
  看“红头文件”,群众对某些必要的限制是理解的。现在的问题是,群众可以看的某些“红头文件”常常看不到。更有甚者,个别农村地区的某些干部竟从“垄断文件”发展到“封锁文件”,对与农民利益密切相关的党和国家有关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想方设法封锁。这种垄断、封锁极易演变为“政策贪污”,为不执行“红头文件”创造条件,导致上情不能下达,政策走样,干群关系疏远,引发干群矛盾、社会冲突。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有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而“知情权”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前提条件。党、政部门发布的“红头文件”,对现行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性,群众了解得越多、越清楚,就越有利于落实。实践证明,让群众知情,只会有益,不会“添乱”。现在农村实行“费改税”,透明度高了,许多地方的农民主动到税务机关交税,就是一个明证。
  安徽省的“文件阅览室”是政府部门还政于民、转变工作作风的重要体现。愿这样的“文件阅览室”在其他地方也能出现。


第11版(社会观察)
专栏:调查附记

神明台遗址被毁严重
国家级文物亟待保护
西汉神明台的基座夯土台,196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令人惋惜的是,这一极具保护价值的历史遗址,现正在遭受人为毁坏。
  神明台遗址周围是国家级、西安市级经济开发区,保护好神明台遗址,将会吸引更多的游人前来观光游览。呼吁有关方面加大保护力度,千万别让神明台遗址在我们这一代消失!
陕西西安市未央区教育局 郑富林
  据资料介绍,神明台建在建章宫内,而建章宫是西汉四大名宫之一。建章宫位于长安城西边,神明台当年是建章宫内最壮观、最辉煌的建筑物,高达50丈,台上有个铜铸仙人,仙人手托一个大铜盘,盘内有一巨型玉杯。因为这个大铜盘中的玉杯是用来承接空中露水的,所以取名“承露盘”。汉武帝以为喝了此水,就可以成仙,不惜耗费巨资营建神明台。神明台上除了承露盘,还有九室,象征九天。台上有巫士百余人,传说他们在高入九天的神明台上能够和神仙通话。
  神明台遗址的现状的确令人揪心。记者在现场看到:神明台夯土遗址呈椭圆形,东西长约52米,南北宽约50米,高约10米,顶部长满荒草,黄土裸露。四周有七八个洞穴,最大的高约5米,宽约3米,纵深约3米,有几个洞还相互贯通;一个洞被用作厕所,一个洞内养了一头猪,两个大洞内均放有柴草。遗址东边一角有一裂缝,长约5米,最宽处有10厘米。两个红苕窑的入口被垃圾堵了2/3,已无法进入,但从遗址顶部三个大的通气孔推断,遗址内部已有相当部分是空的。顶部1米直径的圆坑有好几个。紧贴夯土台有三栋村民盖的楼房,一看就知是侵占遗址建起来的。对该遗址颇有研究的人士说,1995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遗址面积为3000平方米,时隔几年,就有几百平方米不见了。
  西安市一位文物保护工作者告诉记者,汉长安城遗址面积6平方公里,是西安城的3倍。神明台建在建章宫内,建章宫不  在汉长安城内。若加上建章宫遗址这一片,实际保护面积达65平方公里。神明台的夯土台已经存在了2000多年,其坚硬程度和研究价值可想而知。汉代建筑,因年代久远,又是土木建筑,现在遗存的多为夯土台基。在西安的气候条件下,夯土台自然剥蚀很慢,人为蚕食是主要的,多为群众取土、掏洞所致。保护汉长安城城墙遗址时,一位当地老农对文物工作者说,再不保护,用不了几年,这土堆(指城墙遗址)就被我们盖房子用土扒完了。据了解,国家文物局已经同意明年维修神明台遗址,具体做法是:填洞穴,外面用仿夯土层的土坯封上;清理垃圾;拆除民房、猪圈;周围建钢防护栏。那位文物工作者再三向记者保证:一定要把遗址留给后人! 本报记者 李洪玉


第11版(社会观察)
专栏:社会聚焦

  真情送到市民家
  北京市是全国最先大规模使用天然气的城市,也是最先开展天然气置换焦炉煤气的城市。截至目前,全市燃气用户已超过300万户,市区炊事气化率达到96%以上,北京燃气集团公司成为全国500强企业中唯一的煤气生产和供应企业。该公司认真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维护市民利益,为市民排忧解难办实事,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涌现出闻名全国的呼家楼煤气站这一先进典型。(附图片)
  图为集团公司总经理武利亚(右一)到市民家中征求意见。北京市刘福生摄


第11版(社会观察)
专栏:

  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建绿色基地 保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健康,也关系到食品生产者的生存。以生产“完达山”牌奶粉蜚声大江南北的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深谙此理,把生产绿色、安全的食品、乳制品作为企业的立业之本,取得了巨大成功。
  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完达山乳业)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农垦分局以生产“完达山”牌奶粉的乳品厂为核心,对所属的10家乳粉厂进行整合后于1997年组建的。公司成立不久,就开始涉足绿色食品、无公害乳品的生产,精心打造绿色食品品牌。进入新世纪,完达山乳业采取扩张、收购、控股、租赁等方式,并购24家乳品厂,投资1.2亿元在哈尔滨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液态奶生产线。到2001年底,完达山乳业已从一个产品单一、产值不过几千万元的企业发展成为拥有34个生产厂,日处理鲜奶超千吨的现代化大型乳品企业。
  为了确保原料奶的绿色、天然、无污染,完达山乳业对饲料种植、奶牛饲养、管理、乳品加工各环节,都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他们从饲养入手,把种植业、奶牛业视为“第一车间”,建立饲料种植和奶牛饲养管理档案,定期检查、考核。奶源基地内建有一批高水平的养牛小区,统一培训人员,统一育种标准,统一饲料标准,统一集中榨乳,实行标准化饲养。设立畜牧服务公司,为分散养牛户提供技术咨询、疫病防治、繁育改良等服务。引进日本、法国、意大利的一流储存和榨乳设备,建设了126个机械榨乳奶站,对原料乳实施多层次质量监控,解决了掺杂使假和二次污染问题,有效防止了不良原料引起的食品安全危害及疾病传播。
  截至目前,完达山乳业已有23个产品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授予的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获绿色食品认证的产品产量占总产量的93%以上,是全国乳品行业绿色食品最多、产销量最大的企业。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被认定为中国首家“绿色食品乳品生产基地”。
  黑龙江哈尔滨市南岗区 万如轩


第11版(社会观察)
专栏:实践“三个代表”思想 推进农村工作创新征文

  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要注意三个结合
  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李成砚
  以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代表的我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诞生迄今不足10年,但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总结这些年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必须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把追求经济效益和改造传统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不但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广大农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然而,有的地方在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时,背离了代表农业先进生产力的正确发展方向。有些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了套取国家投资,贪大求洋,造成浪费。有的花费巨额资金,盲目引进国外造价昂贵的成套设备和工艺,却没有掌握相应的操作技术,运转成本高而效益低。有的盲目攀比,搞政绩工程,上项目只讲可批性,不讲可行性,重展示、轻实效,建成后中看不中用,游离于当地农业生产之外,没有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更没有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有的以建设园区为名,行房地产开发之实,骗取政府支持,套取银行贷款。诸如此类的问题若不纠正,农业科技示范区这个新生事物就不能健康发展。
  二是把园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我国现有的农业科技示范区大都远离大中城市,水、电、路、气、通讯等基础条件差,城市化水平低,缺乏大型的商贸流通、第三产业等配套企业和服务体系,产业聚集、人才优势、金融服务、物流配送等方面的软环境建设普遍滞后。很多农业科技示范区没有商场、宾馆饭店、学校、医院,更没有邮电、银行、保险等服务机构,生产、科研、管理人员工作、生活十分不便,中介服务组织也难以立足,留不住项目、人才。
  小城镇是农村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除了生产和贸易两项重要功能,还有信息传播、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以及社会服务功能。这些功能既是广大农村和农民所需要的,也是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所必需的。借鉴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成功经验,有的园区可以依托小城镇,在其附近规划和建设;有的园区则可以在现有基础上逐步发展为小城镇。这样做,可以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开辟新的途径。
  三是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与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精神结合起来。我国有些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在建设过程中贪大求洋、追求奢华,有的园区办公条件要求十分高档,住宿条件要求达到星级以上,汽车要豪华型的,工资高出当地平均水平好几倍甚至几十倍。如此高的消费水平不是靠经营创造的收益来维持,而是慷国家之慨,花国家投资和银行贷款。这种倾向的蔓延和发展,不但造成资金和其他经济资源的极大浪费,滋长享乐主义和懒惰思想,疏远和农民的关系,妨碍园区建设,而且使腐败分子有机可乘。我们必须坚决纠正和制止任何形式的铺张浪费,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精神,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包括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第11版(社会观察)
专栏:来自基层

  农村应设报刊订售服务点
  不少农民朋友向笔者反映,他们工余饭后很想阅读报纸和科技书刊,但由于住处离乡镇邮政所很远,往返要花费时间、路费,加之担心订报后收不到,订报积极性大打折扣。
  眼下,报刊征订工作已经开始,邮政部门应采取灵活的经营方式,在农村设立一些图书报刊订阅、出售、出租服务网点,以方便农民,拓展农村报刊图书市场。
  广西贵港市邮政局 覃东新


第11版(社会观察)
专栏:来自基层

  引导农民合伙订党报党刊
  长期以来,农村大都通过行政手段公费订阅报刊,只征订到村委会和村民小组。这种征订方式容易加重村级集体经济负担,难以调动农民订阅报刊、获取知识信息的积极性。而许多送到村里的报刊成了村组干部的私有财产,农民很难看到。
  最近有报道说,江苏省建湖县农民自发合伙订阅报刊成为时尚。合伙订报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集资订阅,在其中一家设阅览室;有的各订几份报刊,相互交换阅读……合伙订报户在该县已逾2000份。
  农民合伙订报不仅可以提高农村报刊订阅率,而且可以减轻农民订阅报刊的经济负担,使农民少花钱多看报,获得更多的信息。建议各地借鉴这种做法,做好党报党刊在农村的发行工作。
江西新余市渝水区区委办公室 廖海金


第11版(社会观察)
专栏:来自基层

  富源县重视党报党刊发行
  为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落实到基层,云南富源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人民日报》等党报党刊的发行工作,将其作为村级学教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考核目标。发行动员工作做到每个党支部,财政预算支持、企业赞助、党员自费订阅相结合,收效显著。截至目前,全县订阅2003年度《人民日报》数量比2001年增长20%,实现了每个党支部都有《人民日报》。
  云南富源县委办公室 敖成卓


第11版(社会观察)
专栏:

  家园无处不春风
  ——浙江省社区建设工作扫描
  本报记者 王维香 周朗
  不久前,民政部首次命名27个“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148个“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浙江有5个城市、11个区入选,入选数居全国首位。党的十六大召开前夕,记者来到浙江,亲身感受社区建设在这里的成功实践。
  中秋之夜,杭州市西湖区宝石社区居委会举办了一场别具特色的“迎西博盛会、创文明社区”文艺晚会。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副书记李金明等以社区普通居民的身份参加了晚会,并分别为社区题词。张德江书记说:“在单位我是领导,回到社区我就是一名普通居民,我要积极参加社区的活动,遵守社区的各项规章制度……”张书记的讲话赢得了大家的一片掌声。浙江省民政厅的同志告诉记者,浙江是全国开展社区建设较早的省份之一,有较好的传统和基础,重视、关心、支持和参与所在地区的社区活动,已经成为全省各级领导干部的共识和自觉行动。2000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张德江同志立即作了“明年省委将重点抓城市社区建设”的批示,并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和视察指导城市社区建设。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和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多次深入社区,了解情况,梳理问题,对大力推进社区改革和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宁波市委常委会专门听取全市社区建设情况汇报,市委领导亲自带队赴外地学习考察取经。嘉兴市委、市政府召开社区建设现场会,并将2001年定为“社区建设年”。全省各地民政部门还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改进和加强社区工作的具体措施。由此,一项旨在加强社区自治,为广大居民营造安居乐业、温馨、健康、文明的工作、生活环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浩大工程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无论是在有“天堂”之称的杭州,还是在地处三江交汇处的历史名城宁波;无论是漫步在毛泽东主席1958年曾经视察过的杭州上城区最早的居委会——小营巷社区的林荫路上,还是徜徉在宁波市万安社区这个全新社区的漂亮楼群中,处处可见整洁的街巷,优美的环境,灿烂的笑脸。据有关部门的同志介绍,为了高起点、高标准推进社区工作,全省各地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做了大量细致的、富有成效的工作:
创新社区体制。针对长期存在的城市居民区规模较小、设置不尽合理、社区资源割裂,难以适应城市基层管理的实际,各地先后从构筑新型社区平台入手,进行了社区重组工作。如杭州市将原有的572个居民区重组为260个社区,社区平均规模为2500户左右;宁波、温州、嘉兴、绍兴、湖州等市也于今年上半年完成了社区重组工作。目前,全省已建新型社区1769个,为社区工作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基础。
  强化社区功能。各地政府和民政部门始终坚持为社区群众服务的宗旨,强化社区党建、社区自治组织、社区服务、卫生、文化、治安、环境、保障服务等功能,让居民真正感受到社区改革带来的新变化,从中得到实惠。如杭州市明确规定,每个社区居委会都要设保障服务、文化教育、治安调解、环境卫生等工作委员会,相应配备“五室三站二栏一校一场所”的硬件设施,逐步达到每个社区居委会每百户30平方米的用房标准,确保社区功能有效发挥。
  优化干部队伍。各地普遍采取“委派一批、留任一批、招聘一批”的办法,选拔社区居委会干部,一大批年纪轻、有文化、懂管理、有奉献精神的干部被充实到社区工作第一线。全省社区工作者平均年龄41.13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83.3%,其中江山市新招聘的26名社区干部,平均年龄32岁,大专以上学历占69%。有些地方还规定,新当选的社区居委会干部必须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留任的居委会干部也要经过一定时间的补训。杭州市上城区投资10万元分批分期输送社区干部进杭州商学院培训,收到很好的效果。
  加大财力投入。浙江各地对社区建设舍得下本钱,不但较好地解决了社区居委会的工作经费,还相继建成了一批精品、亮点工程。如杭州市政府规定,社区居委会工作经费为每百户8000元,由市、区两级财政承担。宁波市计划在3年内,每年由市财政安排1000万元用于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劳动就业保障、卫生服务站点的建设。杭州市江干区投入1500万元用于社区建设;上城区拿出500万元用于争创“星级社区”活动;下城区政府对每个“示范社区”奖励10万元;上城区小营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总投入达到2000多万元,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在全省堪称一流。
  社区建设,说到底是要建设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以人为本,一切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调动群众的创建积极性,是浙江各地社区工作呈现出强劲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在宁波市区,哪位市民遇到生活困难,只要拨打81890(即拨一拨就灵)电话号码,10分钟之内就可得到所需要的服务。社区内的卫生站、警务室、便民街和社区服务中心,几乎可以让市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各种服务。北柳街的王老先生患有严重的哮喘病,发作起来憋闷难耐,他的孩子通过“社区在线呼叫器”,与“120”取得联系,5分钟后便得到了急需的氧气瓶。一位居民深夜打电话,说他家的水管爆裂,请赶快派管道工维修。维修人员火速赶到他家,及时修好了水管。
  今年4月,杭州市翠苑四区社区居委会为了帮助有困难的孤寡老人、残疾老人和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开展了一项充满爱心的活动:在老人房间北窗口内,挂一块特制的黄手绢,遇急事需外界帮助时,就把黄手绢翻出窗外;在老人房间北面窗外安装一盏小红灯,开关设在老人床头,一旦夜间有事,可亮灯求助。社区工作人员24小时轮流值班、巡逻,全天候为社区居民服务。今年8月,这个社区又开展了工作人员8小时以外“民情夜谈”活动,详细了解居民对社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解决居民的实际困难。一位大妈对记者说:“社区干部为居民想得实在太周到了。”
  2001年上半年,宁波市尹江岸社区居委会组织社区居民,成立“浓情奉献社”,建立起一支以党员为骨干的志愿者队伍,向社区的残疾人等有困难群体伸出援助之手。为了便于沟通,他们设立了多个“民情信箱”,每天由志愿者开箱翻阅,及时掌握情况。“浓情奉献社”还开展了“三相约三诉说”活动,即相约到家里诉说家里事、相约在社区诉说社区事、相约星期四诉说心里事。从去年6月至今,社区已为126名残疾人安排了工作。
  此外,全国文明示范小区——宁波市海曙区澄浪社区、划船社区分别推出的“红帽子志愿者”、“阳光工程”,以及万安社区成立的“社区文联”、“社区卫生工作者协会”等开展的文体活动,都有声有色,深受居民欢迎。采访中,居民们提起自己的社区,便自豪地说:这里是文明的乐园,舒适的家园。(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