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

  农民要致富 关键在支部
  ——河北省定州市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纪实
  赵建斌 张力田
  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三大目标,关键在党的基层组织,前提是要有坚强的党支部,特别是一支率民致富的“领头雁”。
  去年以来,河北省定州市紧紧抓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机遇,以治理整顿农村党支部“软、瘫、散”为切入点,使基层党建工作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路子。
  “治瘫转后”夯基础
  市委书记刘成说:“总结定州的历史经验教训,什么时候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抓得好,什么时候农村经济发展就快,老百姓得实惠就多,社会就稳定,群众就满意。”后进支部整顿转化提高,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难点,也是关键点。定州市明确了“转变作风,责任到人,分类施治,合力攻坚”的“治后”工作思路,确定5个经济最落后的村,作为市委的直接联系点,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攻坚,逐村剖析,限期进行整改,抽调213名机关干部,组成71个工作队进驻后进村,提出基层面貌不改变,问题不解决,驻村人员不能撤,大打“治后”攻坚战。
  “软班子带不出硬队伍,散班子形不成战斗力,懒班子创不出好业绩”。定州市高度重视村级班子特别是支部书记的选配,把村级“九品官”任用问题列入市委常委会重要议事日程,通过畅通“上”、“下”渠道,采取内选、下派、外聘等方式,两年中调整农村党支部176个,使118名有经济头脑、素质较高的年轻干部当上了农民致富的“领头雁”。
  激活机制上水平
  农村后进支部转化后,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不让问题出现反弹。农村党支部要真正做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机制作保证。
  后进支部转化跟踪机制。一是建立定期例会制度。市委每两个月召开一次基层党建工作例会,由包村领导分别汇报后进支部转化后的工作情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制定进位措施,确保后进支部转化一个,成功一个,不留“后遗症”。二是建立考核评议制度。把市级领导包支部班子建设跟踪负责制纳入考核评议的范围,每半年由乡镇党委对包村市领导工作情况进行一次评议,年终进行专项评定,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目标责任网络。
  干部激励约束机制。定州市在各级干部中强力推行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工作前移、靠前指挥”为主要内容的“一线工作法”,每年设立50万—100万元的奖励基金,鼓励广大干部真正沉下去、蹲得住,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突出“中心”创全优
  定州市始终把落实发展第一要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基层党组织“创全优”的一项硬任务。
  “农民要致富,关键在支部。”没有率民致富的本领,党支部腰杆就不硬,村干部说话就不灵。围绕“中心”,强化“核心”,定州严格实行市级领导“一包双联”、市直部门包乡镇和乡镇干部分片包村制度,帮助所有村街制定三年发展规划,增强了农村党支部发展经济的能力。同时,加大教育培训力度,要求每个干部至少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以党员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带动全民素质的提高。市里还统一实施“新世纪、新农村、新科技”万名青年培训工程,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注意力、兴奋点引导到千方百计增加收入上来。


第10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十三年来

  驻村帮扶 好作风加深党群情
  本报记者 崔士鑫
  编者按: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作风建设得到了普遍加强,尤其是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以后,各地采取多种措施,切实改进和加强党的作风,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河南省从今年年初开始,用机关干部驻村帮扶的办法,改进干部作风,扎实为农民办实事,受到了群众的称赞。河南省药监局驻丁庄村工作队的事迹,就是党员干部转变作风的一个生动写照。
  今年中秋节,曾在当地有名的穷村、乱村——河南南阳市卧龙区蒲山镇丁庄村,第一次充满了欢快、和谐的气氛。满心喜悦的村民们,还专门制作了一顶大花轿,将省药监局驻村工作队的队员们轮流抬起来绕场一周,因为正是他们躬身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才带来了丁庄村的巨大变化。
  撒下种子就扎根
  今年4月初,省药监局副局长李松武带领驻村工作队来到了南阳市卧龙区蒲山镇开展驻村工作。进村之前,李松武把工作队队员召集到一起,提出了3点要求:一是不管入驻条件如何,也要按省委的要求当天住进村;二是要沉下身子,滚一身泥巴,晒一身黑皮,练就过硬的作风和本领;三是不扰民,只帮忙,不添乱,坚持在地方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
  当工作队到情况复杂、条件艰苦的丁庄村时,看到的是一派破败景象。村里给工作队提供的住处更是满目疮痍:几十间废弃多年、已成危房的校舍,门窗掉落,屋顶露天,院子里到处是牛粪,臭气熏天。陪工作队进村的区、镇领导建议先回区招待所暂住,待房屋清理整修后再进村。李松武说:“如果因为环境艰苦、条件差就撤出,不与村里的老百姓同甘共苦,我们就对不住乡亲们,也辜负了省委的希望。”他们简单打扫了一下屋子,铺下行军床,就“安营扎寨”了。
  扎扎实实抓“根本”
  在丁庄村口,可以看到一座无塔增压水罐,旁边是村民们为工作队立的一块石碑,上面写着“饮水思源感党恩”。
  丁庄村过去生活用的是有污染的地表水,影响健康。工作队协调资金为村里打了一眼66米的深水井,使村民们喝上了甘甜卫生的自来水。驻村半年多来,工作队为村民所办的一件件类似这样的实事,改变了丁庄村的村貌,使群众与党更加贴心。
  李松武和队员们刚进村时,由于多年积累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干群关系紧张,群众怨气冲天。先从办实事抓起。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村组账务不清的问题,工作队出面协调镇党委清理旧账,向群众公开;看到小学校课桌椅破旧不堪,工作队立即筹集了320套崭新的课桌椅;工作队援建的村广播室已经开播,原来杂草丛生、牛粪遍地的工作组驻地,如今地面被硬化、美化,房子被修缮一新,成了一处“乡村花园”……
治穷要治本,治乱要治根。工作队并没有停留在做几件好事上,他们开始着手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党的建设。丁庄村原来没有党支部书记,没有村主任,党员长期不过组织生活,不交党费。党员平均年龄56.8岁,村里也多年没有发展过新党员,两名从外面转回来的预备党员,两年多无法按时转正。工作队采取召开全体党员会、上党课等形式,先对党员进行教育。今年“七一”前夕,他们还专门组织党员和村组干部到南街村学习参观,对党员干部的思想触动极大。很快,以党员为主体的村集体核心逐渐形成。7月1日,两名两年多没转正的预备党员得到转正,又有两名新党员宣誓入党。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增强了。
  没有集体经济,村基层组织就不可能真正有威信。工作队开始谋划丁庄村的发展大计。村里原来种植结构单一,群众增收困难,工作队请来专家进行技术指导,与厂家签订种植合同,以订单农业的形式种植500亩中药材——柴胡,每亩年收入可达3000元。村里的闲散劳动力多,工作队多方筹集了55万元资金,援助丁庄村兴建了“希望纸盒厂”,年产6000万只药用纸盒。这项工作适合农户家庭手工操作,全厂一年可实现盈利50多万元,群众一年可增加工资性收入140余万元,集体的经济实力大为增强。村民有了活干,社会风气也为之一变。
  优良作风得民心
  丁庄村的群众提起李松武他们,除了感激他们为村里做的实事,对他们的好作风更是称赞不已。工作队驻村伊始,一位群众直接对工作队的同志讲:“俺村也来过一些驻村干部,但啥问题也没解决。”面对群众的不理解、不信任,队员们更加坚定了树立党在群众中良好形象的决心。
  他们首先制定了严格的工作纪律,坚持不扰民,自带行李,单起
  炉灶,集体住宿。工作队还主动来到田间地头。在与村民们的共同劳作中,了解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真心诚意地与群众交朋友。村民陈保增患白内障,妻子智力低下,两个孩子弱智且聋哑,4口人只有1张破板床和1条破被子。工作队将他们全家送到城里的医院诊断治疗,并把面粉、方便面等食品送到陈保增家里。村民丁太亮是一位孤寡老人,患病多年,工作队就把专家请到他家里免费为老人诊治。工作队为村里做了一件又一件好事,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工作队住房的玻璃坏了到玻璃店去买、水杯破了到小卖部去买,店主一见是工作队队员,忙说:“你们工作队是来为俺们办好事的,不能收你们的钱。”村干部动情地说:“俺没有见过老八路,俺看李局长你带的工作队,就是当年的老八路。”


第10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党政干部论坛

  人岗相适
干部工作科学化的根本要求
袁友方
●人岗相适应就是要从根本上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这是干部工作科学化的根本要求
●实现党政领导干部人岗相适,就是要站在时代和战略的高度,着眼于党政领导人才资源的全面开发,科学配置人岗资源,实现人岗资源的最佳绩效
世界竞争说到底是人力资源能力的竞争,是人才数量和质量的竞争,是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和人才选用机制的竞争。党政领导干部是一种特殊的高层次人才资源。开好这一资源,事关党和国家的兴衰,事关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实现党政领导干部人岗相适,就是要深刻认识新形势对干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自觉地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深入研究和解决干部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干部工作要担负起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的历史重任,就必须紧密结合国内外深刻变化的形势,紧密结合干部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准确把握人岗相适的本质要求,力求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寻找新思路、新办法。
要研究党政领导干部岗位。岗位设置要合理、分类要科学。经过20多年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我国传统上的“国家干部”已经分解为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和科技工作者“三支队伍”,但干部人事分类管理的体制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岗位设置还没有纳入法制化轨道,人为因素比较多,随意性比较大,因人设岗、对应设岗、职能重叠的现象还比较严重。
要研究党政领导干部素质。素质是指事物本来具有的内在特征。党政领导干部素质是指实施党政领导行为所具备的品格、知识、才能、观念、气质、性格、体魄等要素的总和,是智商和情商的统一体。但从我们目前干部工作的实际来看,素质分析太粗太笼统,考虑政治素质、思想品德的多,考虑优势特长、性格气质的少,考虑共性的多,考虑个性的少,考察材料往往“千人一面”。再者,考评干部素质的手段和方法比较单一、滞后,现代化的干部素质测评系统还没有建立,难以适应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对干部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需要。
要研究党政领导干部配置。党政领导干部是人力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也是执政党最宝贵的政治资源。作为资源,就应该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作为政治资源,就必须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因此,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在科学分析领导岗位和领导素质的基础上,把市场观念、民主观念、竞争观念引入领导干部资源的配置中,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委任制、选任制、考任制、聘任制等做法,不断创新有利于人岗相适的配置方式方法和手段,从过去的安置干部转变成配置资源,从配齐人头转变为配顺配优配强班子,从单一的手工操作转变为信息化管理,不断提高干部配置水平,发挥干部配置的最佳绩效。(作者为湖南省委组织部研究室主任)


第10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新境界

  用人新风扑面来
顾伯冲
公开选拔干部,近些年已不是什么新闻了,但近阅报刊,看了两则消息仍有些激动。
一则是《中国青年报》的报道,今年初,湖南省双峰县县直57个科局级单位的领导干部,原先无论是主要领导还是一般干部都重新进行竞聘,公平竞争。结果,新任的447名科局级干部中,有87名原先是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其中最小的才23岁。
另一则新华社消息:中组部、人事部将组织考试,面向全国招收主任科员以下的非领导职务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这些人员将在中央、国家机关以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派驻机构、垂直管理系统所属机构工作。
两则消息,一个信息:我们党和国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选人用人这个敏感问题上洋溢着一股清新之风。
选人用人问题上的清新之风,源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
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选拔任用管理干部的制度,选拔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适应时代需要的干部。但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和封建文化积淀的影响,有些制度和办法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有些优秀人才被排除在视野之外。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扩大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公开选拔干部正是为贯彻这一路线而进行的探索,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这些年的实践充分地说明一个事实,公开选拔干部,扩大了群众参与的范围,把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与充分走群众路线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巩固了我们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有利条件;实行考试与考察相结合,提高了干部选拔的科学性,减少了选人用人上的失察;实行选拔的职位、条件、程序、结果全部公开,让群众监督把关,有效地遏制了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激励广大干部奋发向上,勤政为民,在社会上形成了正确的用人导向。正由于此,公开选拔干部不仅成为上上下下的共识,而且规章制度日趋完善,实施力度不断加大。


第10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学报告看关键词

  学报告看关键词
  学报告看关键词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小康”是衡量国民生活水平状况时使用的概念,属于经济的范畴。国民生活水平的状况,一般分为贫困、温饱、小康、富裕。
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共同推进的宏伟目标,它是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的实际情况作出的。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反映了现阶段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了时代精神。发展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同时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和其它方面的改革,也包括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发展先进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目的。
十六大报告指出“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
劳动收入是指各类劳动者通过劳动所获得的各种报酬。从城镇看,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它经济组织中从业人员,其劳动收入主要是工薪收入,包括工资、奖金、各种津贴、补贴等。从农村看,劳动收入是指农民通过劳动获得的收入,包括出售生产的各种劳动产品获得的收入等。
非劳动收入是指通过资本、技术、经营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获得的收入,其中资本要素获得的收入有股金分红、利息等,技术要素获得的收入有技术股份分红、出售专利所得等,经营管理要素获得的收入主要是通过股权激励方式获得的股份分红等。
一般劳动者的收入是劳动所获得的报酬,而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的收入是一种混合收入,包括劳动收入、经营管理收入、资本要素收入等,只要不违法,就是合法收入。实现合法劳动收入和合法非劳动收入相结合,符合中央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符合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分配的原则,是一条富民之路。(李紫娟)


第10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

党的十五大以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推进。各级组织积极完善干部任免考核制度,推进交流,加强监督。尤其是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引入竞争机制,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成为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方式。越来越多的机关干部正自觉“充电”改善知识结构。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图①:2002年8月27日,担任山东省蓬莱市刘家沟镇妇联副主任的“农民公务员”于梅华(右二)在安香刘家村“三八”科技示范基地调查农村妇女创收情况。1997年,于梅华参与乡镇国家公务员竞争,成为全省首批通过公开招考进入国家公务员队伍的农民。
图②:重庆市沙坪坝区公务员在利用业余时间交流学习英语的体会。新华社发


第10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公仆心声

  转变作风 开拓创新
河北省怀来县经贸局党委书记、局长 孙德强
孙德强,男,1958年生,汉族,河北省怀来县人。1978年至1983年在县供销社工作,1988年任县长城宾馆总经理,1993年至2002年3月历任怀来县西八里乡副乡长、乡长、乡党委书记,2002年3月起任县经贸局党委书记、局长。
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基层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要打开局面,奋发有为,也必须不断开拓创新,在求新求变中获得发展的机遇。
开拓创新,需要党委班子团结一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在任西八里乡党委书记期间,乡党委确立了“抓住四个机遇”、“发挥三大优势”的发展思想,紧紧抓住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农民增收两大任务,使各项建设上了新台阶:昔日治安混乱、群众穷苦、村支部软弱涣散的“三乱村”——梁庄村面貌大变,村支部一跃成为“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党支部”;乡里用一年时间完成总投资1100万元的省“双环”菜篮子工程;乡政府出巨资在中央、河北省的新闻媒体义务为农民做广告,解决了本乡所产1.6亿公斤蔬菜的销路问题。
开拓创新,需要领导干部带头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我县县办工业企业受长期搞计划经济的影响,基础差,底子薄,截至今年8月底,县办工业企业共负债1.8亿元,大部分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1/4的职工面临下岗。经贸局新的党委班子组成后,开展了“县办工业向何处去?”的大讨论,全局上下集思广益,制定了“发挥县办工业土地、资产、技术、品牌、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发展战略,决定加速搞好县办工业企业所有制调整、产品结构调整、企业结构调整“三大调整”工作。现在求新求变的观念深入人心,招商引资工作呈现出喜人景象。
开拓创新,需要各级干部切实转变作风,树立服务意识。局党委提出“观念是财富,作风是商机”的口号,局党委领导干部深入各企业调查研究,和困难企业干部一起,上省城,进北京,寻找资金和技术支持。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已濒临破产的县衬衫厂与北京中企华业投资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实施租赁启动生产,使企业重新焕发生机,解决了700多名职工的生活问题。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县钢厂、服装厂、水泥公司等一批企业相继与外省市企业开展合作,逐步走出困境,维护了企业和社会的稳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