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0月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要闻)
专栏: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开发服从保护争创优质服务
三清山全面提升竞争力
  本报南昌10月4日电记者廖文根报道:以山岳奇绝闻名天下、有“江南第一仙峰”之称的道教名山三清山景区,将提升管理水平作为突破口,做好景区开发和服务两篇文章,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去年10月,三清山景区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区。今年1至6月,景区接待游客18万人次,同比增长56%,创历史最高水平。
  位于江西上饶境内的三清山,景区总面积229平方公里,核心景区71平方公里。景区内有奇绝的自然风光和1600多年道教文化的丰厚积淀。如何在保护中开发,让景观资源得到永续利用,使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共融一体?三清山景区首先从抓好景区科学规划入手,使建设服从规划,开发服从保护。景区管委会投资200万元,聘请专家对三清山总体规划进行修订,突出了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发展战略;加大整治工作力度,拆除了56处违章建筑设施,停建了3处大型宾馆;在保护资源的前提下搞好景区建设,新修栈道10公里,建成了3600米“西海岸”悬崖栈道,拉开了三清山西部神秘的面纱,形成了一个气势磅礴、惊险刺激的观光区,受到专家和游人的高度赞誉。
  为做好旅游服务,景区开展了“三清山要发展,我该怎么办”、“怎样做一个三清山人”等专题讨论。景区各行各业争创“窗口形象”、“服务明星”蔚然成风,一大批基层组织和个人被建设部、国家旅游局等部门评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维护游客权益,景区还加强了对宾馆、招待所和服务销售网点的价格规范,依法使用三色价签,杜绝强买强卖、纠缠游客、哄抬物价等现象。
  “当前,我们提出了创建‘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创建‘ISO14000、ISO9000标准体系’的目标,争取早日与国际接轨”,三清山风景区管委会主任王晓峰向记者介绍说,“此外,我们正积极架构以三清山为中心的4小时‘大旅游网络’,为构筑华东地区开放、互动的旅游大平台做贡献。”(附图片)


第2版(要闻)
专栏:公民道德建设先进典型

  道德立村新风来
——余姚市沿山村村民道德建设见闻
本报记者何伟
  浙江省余姚市沿山村的党支部书记外出学习去了,憨实的村主任接待慕名来访的记者。他不善言谈,愿意陪我们到村里转一转、看一看。
  村口的“道德广场”是沿山村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村民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物证。去年初,余姚市委把沿山村作为实施《纲要》的试点村后,村里筹资20多万元兴建了公园式的道德实践基地。举目望去,广场水清花红林绿。亭台碑桥,名人雕像,衬托出江南水乡古典与自然相谐的诗情画意。“道德林”则是村民道德实践的展厅。这里有儿女为老人祝寿的长寿树,有新婚夫妇栽的同心树,有入伍新兵栽的报国树……
村委会两层小楼旁的“道德夜校”,是一个可容纳近百人的村民教育阵地。夜幕落下,村里人常聚到这里,参加各种讲座或讨论会。同是学《纲要》,对不同的学员各有侧重,因材施教:对党员干部,人手一册《纲要》,采用辅导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对村民代表,重点进行以德治村教育;对老年人,采用外出参观、观看展览等形式,重点进行破除迷信、移风易俗的教育;对家庭主妇,采用自述和集中讨论,交流长幼亲情教育;对青年人,结合共青团活动,开展个人修养教育;对中小学生,重点进行礼仪教育。
  在沿山村,“道德窗”里每月评议村里发生的各类事件,表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道德亭”里则矗立着本地古代名医的塑像石碑,弘扬助人为乐的美德;长达50米的“道德墙”上有着自编的道德教育三字经,朗朗上口,妇孺皆知。
  村民道德素质的培养,最先化作营造和谐优美居住环境的动力:露天粪池见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11座公厕。村里还发放690多个卫生桶,配备3辆环卫车保洁。在干道两旁和房前屋后的粪坑草堆,村民出义务工种了近万棵桂花、香樟、杜鹃等。如今,全村基本实现“村内无粪缸、路面无垃圾、水面无杂草”,成为一个“村在林中,屋在树中,人在画中”的生态村庄。
  经营苗木的村民魏忠奋,生意场上春风得意,他吐露的秘诀是讲求诚信。去年,他承揽了高速公路绿化项目,栽种4000棵香樟树,价值50多万元。不料次年80%的树没活,他埋头苦干,今年硬是一棵棵补活,并主动承诺保活3年,项目方深表满意。最近他们谢绝其他客户,交给老魏更大的项目作为回报。苗木业同行羡慕地说:“讲诚信能生财啊。”
  用诚信开拓市场只是沿山村村民道德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侧面。承诺丧事简办的19位老人,节省的近10万元全部投入到新产业;今年全村近200户村民进军苗木花卉业,新增苗木基地500多亩。
  去年开始在沿山村搞试点的余姚市委宣传部的同志介绍说,从经济实力、文化水平上看,沿山村在当地不是冒尖的村,迷信活动、不赡养老人、婆媳对簿公堂、村容脏乱差一度在沿山村也时有发生,但实践《纲要》短短一年多来,这里发生了喜人的变化。


第2版(要闻)
专栏:

  外交部发言人发表谈话
  美国《2003财年国务院授权法》含有多项涉华条款,这些条款违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原则和美方一再重申的一个中国政策,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中方决不接受
  新华社北京10月4日电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今天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美国《2003财年国务院授权法》含有多项涉华条款。这些条款违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原则和美方一再重申的一个中国政策,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中方决不接受。
  有记者问:美国总统布什近日签署了含有多项涉华条款的《2003财年国务院授权法》,同时发表声明称: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没有改变;批准该法并不表示他接受其各项政策主张,或使它们成为美国的外交政策。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章启月在回答提问时强调,尽管中方多次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但该法案仍被签署成法,我们对此表示强烈不满。
  章启月说,我们注意到布什总统在签署该法时发表声明指出:上述涉华条款是不当的,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没有改变;签署该法案不表明他接受其政策主张或使它们成为外交政策。我们希望美方言而有信,不执行上述错误条款,以免给中美关系带来消极影响。


第2版(要闻)
专栏:

  网点覆盖城乡业务品种多样
西藏金融五十年业绩辉煌
本报拉萨10月4日电近日,农行西藏分行大型电子计算机“新一代综合系统”切换成功,至此,全区包括墨脱县所在的林芝等所有7个地区分行、18个中间业务项目、所有的储蓄业务、银行卡、联行等柜面业务都切入了“新一代综合系统”,实现了西藏自治区区内、区外“电子银行”大联网,标志着西藏金融科技现代化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西藏在1951年和平解放时,大多数地方尤其是乡村仍沿袭物物交换的方式。50年来,西藏金融事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无到有,逐步壮大。如今,在拉萨街头,到处是装潢一新的金融营业网点。自动交费机、自动取款机、金融超市等,这些在内地近年来才露面的金融新品种,在布达拉宫旁,在八角街里,也随处可见。从内地来拉萨出差、旅游的客人,只要带上借记卡,随时都可以取到现金。
  据统计,西藏金融机构从最初的1个发展到目前的612个,覆盖全区城乡,形成了与全国“框架一致,体制衔接”的现代金融组织体系、市场体系和监管体系,业务品种从最初的单纯存款、贷款、汇兑业务,发展到目前的金穗借记卡、银行卡、自动交费机、自动柜员机、通存通兑等多种类、多功能的金融品种,实现了与全国的同步。目前,全区金融系统干部职工已由最初的不到100人发展到5900多人,其中藏族等少数民族干部职工占70%以上。截至2001年底,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212.9亿元,是1952年的6082倍;各项贷款余额达96.6亿元,是1952年的4200倍;人保西藏分公司保费累计收入4.2502亿元;西藏证券公司代理交易额127.04亿元,股民开户数16395户。金融业的繁荣有力地推动了西藏经济的快速发展,2001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138.73亿元,发展速度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
  (姚兴奇张应武)


第2版(要闻)
专栏:

  育林成材以山养山
西沟干石山建起“绿色银行”
本报讯立秋刚过,山西省平顺县西沟乡西沟村就忙起了“收秋”,间伐林木,成垛的椽、檩装上汽车和拖拉机运往村外。村党总支书记张高明说:“西沟人造下‘绿色银行’,今年出手的木材进项10万多元。”
  历史上,西沟是个光秃秃的干石山,见不到一棵树。毛泽东同志发出“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后,当时的村党支部书记李顺达和副书记申纪兰,决心带领群众改变恶劣自然条件。为了找到在干石山上栽树的窍门,他们请来专家,总结出先用玉茭秆空心育苗,然后在干石山上挖洞移土的办法,取得成活率60%的显著效果。干石山上透出了片绿,党支部趁热打铁作出了每年绿化500亩的规划,班子更换,造绿不断,一代传一代栽了50多年,终于把村周围2.5万多亩干石山密密匝匝栽满松树,据有关部门测算价值达3000多万元,干石山变成了“绿色银行”。如今这里山清水秀,许多珍禽异兽到此安家,不仅根治了严重的水土流失,而且引来北京、省城的大批游客,成为太行山上的旅游热点。
  为了走出一条育林成材、以山养山的生态效益路子,省、市、县林业部门派出专家考察,批准西沟村对松林定期间伐和科学管护;国家及省、市旅游部门还把这里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西沟人不仅用自己造下的林建起了学校、卫生所、展览馆和2000多间村民住房,而且这些年每年的人均收入中有200多元是自山上取来的。眼下,他们在有计划地进行退耕还林,引进优质果、梨、桃、杏树和花卉,决心把西沟的“绿色银行”装点得更加美丽。(王占禹张江平)


第2版(要闻)
专栏:

  甘肃希望工程建设成效显著
  本报兰州10月4日电记者李战吉、王方杰报道:为加强普通乡村学校的素质教育,甘肃省日前在定西、华池、天祝、临夏、天水等地建成6所“希望网校”。
  据介绍,甘肃省希望工程自1991年实施以来,累计接受各类捐款5400多万元,援建希望小学144所,救助失学儿童8400余名,资助大、中专院校学生259名,资助完成小学学业的学生已达6.4万多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