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0月24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连载

  “波浪中的摇篮”
  ——爱德华王子岛纪行
  本报记者陈特安
  加拿大的爱德华王子岛被当地原住民印第安人称为“阿拜古威特”,意即“浮于波浪上的摇篮”。为了纪念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父亲、乔治五世的儿子爱德华王子,这个岛被命名为爱德华王子岛。
  爱德华王子岛省位于圣劳伦斯湾南部,西南隔15公里宽的诺苏姆伯兰海峡与新不伦瑞克省和新斯科舍省相望,风景秀丽,素有“海湾公园”之雅称。全岛形如弯月横卧,南北长224公里,东西最宽处64公里,海岸曲折,多港口。北岸多沙滩,形成了众多的天然海滨浴场。
  爱德华王子岛省是加拿大最小的省份,面积只有5657平方公里,人口约14万,但人口密度却居全国之首,平均每平方公里25人。62%的居民为农村人口,是加拿大全国农村人口最多的一个省。饶有趣味但鲜为人知的是,省府夏洛特顿城竟是加拿大联邦的发祥地——1864年召开滨海三省联合会议的地方。省议会厅建于1847年,还保存着当年联邦之父举行会晤的房间。
  记者从新不伦瑞克省的托芒蒂纳角乘车进入王子岛的萨穆赛德市时,首先得经过一座宏伟的大桥——联邦大桥。爱德华王子岛省虽然小,且主要以农业为主,干事却很有气魄和远见。爱德华王子岛以前是一个孤岛,同其他省的往来和贸易都要靠轮渡,交通不便成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于是,该省就有了把天堑变通途的打算。可是,要建起一座跨越十几公里海峡的大桥谈何容易。但这个小省决心大,投入了近8.6亿加元建桥资金,调集6000人参与建桥,用了5年时间,1997年7月1日,世界最长的跨冰海大桥之一——联邦大桥终于落成。
  联邦大桥飞架新不伦瑞克省与爱德华王子岛之间的诺苏姆伯兰海峡,使这只“波浪中的摇篮”与加东其他几个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桥全长12.9公里,有130座桥墩,桥下水深35米,水面与桥面最高距离60米,桥上行车时速限80公里,每750米设有一部电话,以备急用之需。由于海风强劲,人不能步行过桥。出于行车安全、减少潮水和风的冲击力等方面的考虑,大桥不是笔直的,而是特地设计了3个弯道。联邦大桥的建成,有力地推动了该岛以至整个加东地区的经济发展,仅旅游业一项,造访加东地区的游客据说每年增加近百万人次。
  爱德华王子岛省没有就此止步。为步向繁荣的未来,他们还在实施铺设“传统和技术之桥”的雄心勃勃的“五年计划”。王子岛省省长帕特·宾斯说,“我们在搞好传统工业的同时,还要努力建立在新经济方面的优势地位,增强爱德华王子岛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爱德华王子岛省素以优质土豆和龙虾著称于世。该岛运销加拿大其他省份的土豆多冠以省府的名字“夏洛特顿”。近年来农民的收入有明显增加。根据省政府的计划,食品战略将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出发,瞄准特殊市场,生产高质量、高价值的农产品和食品。
  爱德华王子岛还在着力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建立信息技术中心。目前信息技术已初具规模,组成了80多个信息技术公司,这些公司每年向省政府提供1.4亿加元的税收收入。该省技术厅长说,在21世纪,政府的作用是创造一个经济能够繁荣和就业比较充分的经济环境。(上)
(本报渥太华电)


第7版(国际)
专栏:科技大观

  科学研究的“金手指”
刘仲华
有这样一句谚语:“我不要你的金子,我要你点石成金的指头”。金子固然珍贵,但人们只要掌握了创造金子的方法,何愁财源不滚滚而来?在科学研究中,这“金手指”就是科学的方法。许多科学难题的存在就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研究方法或实验方法。最近宣布的今年诺贝尔科学奖获奖者中,一个主要的特点是他们对一些重大科学研究方法的突破。
  今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3位科学家,因为使用线虫作为实验模型,从而发现了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调节作用。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基因在生物体中的作用一直是未解之谜。研究像细菌这样的单细胞生物太简单,而像哺乳动物这样由大量细胞组成的生物又太复杂。20世纪60年代初,获奖者之一的悉尼·布雷内创造性地把长仅1毫米、构造简单、身体透明的线虫作为实验模型,建立了一整套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研究细胞分化的实验方法。而约翰·苏尔斯顿则创造性地通过测定线虫全基因组序列,提供了研究线虫等生物的新的手段。这一进步使科学家在器官发育和基因演变领域的研究进了一大步,从而“打开了探究人体细胞分化和演变的大门”。
  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所表彰的研究成果,也主要是科学家创造性地运用实验方法的结果。中微子是宇宙间一种非常小的基本粒子,无处不在却很难发现其踪影。早在1930年,著名物理学家泡利就预言了这种神秘粒子的存在,但如何捕捉太阳和宇宙里的中微子却一直是个科学难题,诺贝尔奖委员会称这“相当于在整个撒哈拉沙漠中寻找某粒沙子”。而美国科学家雷蒙德·戴维斯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孜孜不倦地反复尝试各种探测方法,以捕获中微子。70年代开始,他建造了一台全新的庞大探测仪。在探测仪器的帮助下,戴维斯在30年的研究中共成功捕获了来自太阳的2000多颗中微子,并证实了太阳是靠核聚变提供燃料的。
  在化学领域,当人们对包含蛋白质的生物大分子的认识裹足不前之际,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与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而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则发明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从而获得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说,3位科学家的成果导致了解析生物分子方法的革命。
  因此,在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一些创造性的研究方法的运用往往能深化人类的认识,将科学推向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方法论的进步,代表着科学研究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有了“金手指”,何愁没金子?上述重大科学问题的解决对人类未来发展的益处是无法用金钱来估量的。悉尼·布雷内等获奖者十年磨一剑,终于给社会献上了“金手指”。这些看似高深的研究成果实际上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诺贝尔委员会说,对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调节作用的发现已经被广大医务工作者所分享。关于细胞程序化死亡的发现使人们对由于病菌入侵人体细胞而引起的疾病的机理有了新的认识。包括艾滋病、神经性疾病、心脏病等都有过多细胞死亡而导致的细胞丧失现象。其他自体免疫性疾病和癌症等则表现为细胞不能正常死亡。一些治疗癌症的医生正探索刺激癌细胞“自杀”的方法。而物理学奖得主对宇宙中微子的研究不仅揭示了更多的宇宙奥秘,还可以提高用于机场安检的扫描仪的灵敏性和适用性,并帮助银行提高鉴别伪钞仪器的精确度。
  本年度化学奖的研究成果应用前景更加广泛。对属于生物高分子的蛋白质的解析可以增加人们对生命过程的认识。研究者现在可以迅速发现一个样本中所包含的不同的蛋白质成分。新方法将广泛用于制药业、农业及癌症诊断上。


第7版(国际)
专栏: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开幕
我代表阐述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立场
本报新德里10月23日电记者张静宇、钱峰报道:为了应对日益恶化的全球气候问题,寻求具体的解决办法,23日来自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云集印度新德里,开始探讨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争取达成共识尽快实施旨在解决全球变暖问题的《京都议定书》。
  在23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八次缔约方大会(第八次气候变化大会)开幕式上,本次会议主席、印度环境和森林部长巴卢发表讲话指出,气候变化和气温上升已开始对地球的物理化学系统产生影响,频繁发生的旱涝和其他自然灾害将使粮食产量下降,从而加剧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和饥荒。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寻求具体的解决办法,唤醒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更重要的是针对全球面临的重大问题采取行动。
  中国代表团副团长高风23日在大会发言中指出,可持续发展是长期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唯一可行办法。他说,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必须致力于以下问题的解决。首先,要保障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基本权利。任何关于气候变化的制度都必须满足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基本权利,而不能以气候变化为由维持世界现存的不公正现象。其次,可持续发展必须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第三,可持续发展必须增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第四,可持续发展必须寻求新型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他的发言得到了与会发展中国家代表的支持。
  据悉,将于11月1日结束的此次会议的一项重大议题是敦促发达国家尽快批准并实施《京都议定书》。正如巴卢在开幕词中所说,相关的体制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发达国家为扭转气候变化承担其应该承担的责任。会议很可能就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发表一项《新德里宣言》。


第7版(国际)
专栏:

  苏丹发现减少艾滋病病毒草药
  据新华社喀土穆10月22日电(记者杨树林)苏丹艾滋病治疗和人民医疗组织22日宣布,他们在苏丹发现了一种可以迅速有效地减少艾滋病患者体内病毒的草药。不过,将这种草药投入临床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据此间媒体22日报道,喀土穆大学药物局负责人宰伊达在22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在喀土穆医院,他们用这种草药对3个艾滋病患者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临床试验,结果患者血液中的病毒量约减少了5/6。其中一名患者的治疗效果更是令人振奋,病毒量从治疗前的9.98万个病毒单位降至1.35万个单位。
  宰伊达还说,这种药草生长在全苏丹和部分非洲国家,研究证明,其毒副作用很小。他要求政府和民间有关方面提供8万美元,支持苏丹艾滋病医疗组织进行下一步的研究,以治疗40名艾滋病患者。


第7版(国际)
专栏:

  第二届地球小姐主题选美比赛10月21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落下帷幕,来自世界53个国家和地区的佳丽参加了这次以环保为主题的选美活动。图为波黑姑娘泽吉拉·格拉沃维克在马尼拉被加冕为2002年地球小姐后向观众致意。
  新华社记者孙笑天摄


第7版(国际)
专栏:

  国际机构敦促亚洲银行业深化改革
  据新华社曼谷10月23日电(记者杨晴川)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亚太经社会)和亚洲开发银行23日在此间联合发布题为《振兴亚洲银行业》的报告说,由于资本基础弱、政府干预过多、监管不力和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目前亚洲银行体系在一些方面依然虚弱。因此,本地区的银行改革应进一步深化,以支持亚洲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增长。
  报告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5年来,本地区银行业至今没有完全恢复,这首先突出地反映在一些国家金融体系呆账率仍然偏高。截至今年6月,印度尼西亚、泰国和马来西亚银行体系的呆账率仍分别为48.6%、19.3%和10.3%,而且有新坏账产生的危险。其次,与危机前相比,亚洲许多国家出现了银行惜贷而企业惧借的现象。尽管亚洲国家整体储蓄率高、银行体系资金供给充足而利率一再下调,但银行却很难找到信得过的信贷对象,这样下去将危及整个经济的发展。
  报告指出,在亚洲国家,由于证券市场没有完全发展起来,银行仍是金融体系的核心,而且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筹资主渠道。据统计,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亚洲的银行为国内投资提供了80%的资金。银行业对亚洲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报告说,亚洲银行业要提高效率和增加活力,就需要进行一系列深入改革,包括增加资金储备、改进管理体系、强化风险管理机制、加强信贷监管、明确管理和监督部门间的分工、减少银行对政府的依赖,以及发展针对中小企业和个人的小型信贷项目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