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摄影)
专栏:

  风物润华看廊坊
  河北省廊坊市是在改革开放中崛起于京津之间的一座新兴城市,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在大北京战略规划区的中心地带,1989年撤地建市,现辖2区、2市、6县,面积6429平方公里,人口385万。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蓬勃发展的区域经济,日益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
  党的十五大以来,廊坊人民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努力变区位优势为发展优势。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适合时代要求,具有廊坊特色的发展模式,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推进全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坚持“科教兴市,项目人才带动,多业多元发展,两个文明并进”的总体思路,按照“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的城市定位,城市建设实现了“十年建一座城市、三年出一幅精品”的超常发展,初步建设成为以廊坊、燕郊、安平和霸州4个省级开发区建设为龙头,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发展的对外开放城市;以环保、电子、生物、医药、信息产业园为载体,以东方大学城及46所高等院校、13个国家级科研机构为人才支撑,在校大学生超过10万,占城市人口比例达到20%的现代教育科技城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展现净、绿、亮、美为特色,在全国率先启动ISO14001环境质量体系建设,规划建设中的环城绿化工程总面积超过100多平方公里;以天下第一城、文明中华城、国际生态城、新世纪步行街为主要景点,集观光旅游、度假休闲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城市。全力打造“信用廊坊”、“数字廊坊”、“生态廊坊”,营造了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崭新平台。几年来,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位居河北省前列。成功地连续3次承办“5·18”河北省对外经贸洽谈会,6次承办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有力地推动了会展经济的发展,正朝着全国性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人才交流中心和现代农业展示中心的目标迈进。
  在举国上下以优异成绩喜迎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之际,廊坊市委、市政府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带领全市人民创造着新的辉煌。今年以来,环保产业园、中晨科技园、汽车工业园、国际物流中心、文化艺术广场等一批重点项目和城市功能设施相继开工建设,展示出廊坊向着现代化强市名城目标迈进的勃发雄姿。可以预见,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廊坊这颗京津走廊上的明珠将更加绚丽多彩。
  杨启荣撰文
崔万友刘新武王厚林徐建军谢永刚金志超高振永摄影(附图片)
廊坊市1989年撤地建市以来,坚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已初步建设成为一座“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的新兴城市。
廊坊市交通便利,5条干线铁路、3条高速公路、5条国道公路从其境内穿过,40多条地方公路纵横交错,通车总里程达3000公里,路网密度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廊坊市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农业,近年来建起了5个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共引进项目72个,创产值2.5亿元,带动农户5万户。图为廊坊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种植的花卉。
  东方大学城:集“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于一体的东方大学城,是适应市场经济、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型办学模式。目前,已有28所高校“进城办学”,在校师生达5万余人。上图为东方大学城现代化语言教学室;下图为东方大学城一角。
  廊坊开发区建区10年来,已开发面积14平方公里,吸引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家客商入区投资兴业,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就有12家,吸引投资230亿元人民币,10年来,其经济规模、财政收入,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发展。今年财政收入可突破5亿元。图为外国客商前来廊坊观光洽谈。
  总规划面积3000亩的自然公园,森林覆盖率达90%,林中栖息着40余种上万只野鸟,以其野趣盎然、巧夺天工的迷人景观吸引八方来客。
  廊坊市不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奥贝尔氧化沟处理工艺,投资13311万元,建成占地105亩、日处理污水8万吨的城区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  


第6版(摄影)
专栏:摄影报道

  山西省长治市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转变干部作风,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左图:在党的十六大即将召开的日子,长治市十六大代表吕日周(右一)在街头调查研究,倾听群众意见,为群众排忧解难。右图:历经半个多世纪考验,带领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绿化荒山、建设家园的“全国农村先进基层党组织”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成为长治市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教育基地,从2001年初建立以来,接待1700多人参观学习。著名全国劳动模范申纪兰(右一)向年轻党员介绍西沟村党总支依靠群众艰苦创业的历史,鼓励年轻党员密切联系群众,带领群众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思想文化占领农村阵地。
  本报记者孟仁泉摄影报道(附图片)


第6版(摄影)
专栏:

嵖岈山上话西游
河南省遂平县的嵖岈山风景区以其“奇、险、奥、幽”的自然景观蜚声中外,享有“中原盆景”之称。据说,明代吴承恩在嵖岈山创作了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西游记》故事的渊源大都来自风景秀美的嵖岈山,嵖岈山就是花果山,孙悟空是嵖岈山一处景观——石猴的化身。自从《西游记》(续集)剧组选定嵖岈山作为外景拍摄基地以后,各方游客纷纷慕名而来。嵖岈山风景区每年接待游客达100万人次,今年国庆节期间,每天游客超过2万人。张宝安摄影报道(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