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专页)
专栏:发展特色争创优势

  “网络罗湖”
  本报记者胡谋
  深圳市罗湖没有“湖”,但罗湖有“网”:NETWORK。
  这张“网”,覆盖着罗湖近5万户工商企业和各种机构,联系着政府和罗湖的64万居民……这张“网”,使政府有效地管理着城区,优质地提供着服务;这张“网”,带动着罗湖的经济发展,提高着罗湖人的生活质量……
  网络启发了罗湖
  上世纪80年代,罗湖特“牛”。
  作为中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的繁荣从这里开始,深圳的速度从这里体现,深圳的效益在这里延伸……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中国第一家期货市场、中国第一家地方商业银行……罗湖已经成为深圳繁荣的商贸、金融中心区。
  但眼下,罗湖没有了可供大规模开发的土地,没有了靠大规模基本建设投入拉动经济的可能,传统的商贸、金融优势也在逐步缩小。
  罗湖怎么发展?罗湖怎么与时俱进?
  深圳市罗湖区委、区政府提出了“科教兴区”的发展战略。但是,直至上世纪末,罗湖的高新技术产品的产值、产品产值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比例等都在深圳各区排名中“摆尾”。因为,罗湖没有土地储备,不可能走用新建“高新技术开发区”、引进高科技制造业来发展科技的路子。
  既然“此路不通”,罗湖决心另辟蹊径,走出发展科技的“罗湖之路”。
  罗湖有500多个金融服务网点,有标准渣打、东京三菱、香港恒生等50多家外资金融机构,有股票交易市场、期货市场、外汇调剂市场。深圳的20多家大商场,15家在罗湖;80多家星级酒店,59家在罗湖;800多栋18层以上的高层建筑,520多栋在罗湖……
  罗湖的决策者们发现,无论是在商贸、金融业,还是在高层的商务楼,人们都在使用“网络”。
  罗湖终于找到了发展科技的“罗湖之路”:罗湖不可能新建“高新技术开发区”,但罗湖已经建成了深圳最大的“高新技术应用区”;罗湖没有土地储备开发高科技制造,但围绕“网络”进行高科技应用、高科技服务不需要大规模开发的土地。
  于是,罗湖区委、区政府提出了“网络罗湖”的战略。用罗湖区区长陈应春的话说,就是把“网络”作为罗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主攻方向,用“网络经济”带动“科技经济”,提高第三产业的技术层次,将罗湖建成深圳的现代服务中心城区。
  网络改造了罗湖
  2001年4月,罗湖区第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了“网络罗湖”的计划。同年底,罗湖与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共同对“网络罗湖”进行论证,制订了“网络罗湖”的实施方案。
  根据“网络罗湖”的实施方案,罗湖走出的第一步,是大力引导商贸业用“网络”进行改造,用现代服务业取代传统服务业。
  去年国庆节,罗湖区政府、深圳市电信局和罗湖的近50家酒店、住宅小区联合签约,正式启动了“网络罗湖”工程。
  “网络”很快进入了罗湖的商场和酒店。万佳、金海马等商场建立了信息中心,利用“网络”进行采购、销售;彭年、富苑凯利等近20家星级酒店通过“网络”,在客房内为客人提供网上服务。
  “网络”很快进入了罗湖的居民家庭和住宅小区。截至今年8月底,已有5万户罗湖居民实现了宽带高速上网;在住宅小区,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政府的信息和各类新闻,可以利用“信息便利店”实现“网上生活”。据调查,罗湖居民目前人均每月上网消费达157元,在全国人均上网消费最高的深圳名列各城区之首。
  “网络”改造着传统服务业,“网络”也改造着政府对市民的服务和对城区的管理。罗湖建立了罗湖政务网、信息网、招商网、采购网、教育网等一批政府网站,为市民和企业提供网上服务;在罗湖的中小学,全部实现了“网络”的宽带连接;罗湖在蔡屋围新十坊推行“一巷一探头”的出租屋安全防范系统,在东门步行街、莲塘居民片区实行电子公共监控管理,用“网络”对城区的交通、治安、消防等进行监控管理。
  说起“网络罗湖”,陈应春认为“网络改造了罗湖”,因为它不仅改造了传统的服务,同时改善了罗湖的投资环境,改进了罗湖的城市管理,增强了罗湖的竞争力,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政府工作的质量。
  网络发展了罗湖
  眼下,光纤网络已覆盖了大半个罗湖,智能高层商务楼、智能住宅小区越来越多;电子存兑、电子消费等电子自助服务系统广泛使用;商业、金融业、服务业、房地产业借助“网络罗湖”增收增利。
  截至今年8月底,有200多家企业、5000多名从业人员在罗湖从事着信息开发、信息制造和网络服务,“网络罗湖”使得新兴的信息内容制造业、信息服务业迅速发展。
  罗湖区政府与清华大学等共同创办的“深圳数码港”已吸引98家国内外知名的网络企业入驻,成为深圳最集中的网络企业区域,“网络罗湖”打造出国内首家最具影响的网络企业发展平台。
  “深圳数码港”与美国赛博公司合作组建了“深圳赛博数码广场”,成为数码企业的孵化基地、数码产品的展销基地、数码产业的综合服务基地,“网络罗湖”使罗湖开始由网络应用走向网络商业。
  2002年上半年,罗湖的软件业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0倍,远远高于深圳全市软件业产值60%的增长率,“网络罗湖”带动了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
  “网络罗湖”促进了罗湖的商贸、金融、信息、现代物流、旅游、中介服务等六大强势行业,“网络罗湖”吸引了更多的创业者和投资者。
  一位著名的美籍华裔科学家看中了“网络罗湖”,在罗湖联合组建了生物工程孵化基地,转化和推广生物医药的最新科研成果;许多海外留学归来的创业者也看中了“网络罗湖”,在这里的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实现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和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
  网络政务、网络商务、网络金融、网络中介、网络教育、网络娱乐“网络罗湖”发展了罗湖,罗湖决定进一步发展“网络罗湖”。
  今年4月召开的罗湖区第三届人大六次会议上,罗湖提出了更具现代化和国际水平的“网络罗湖”目标: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增创人才、科技、环境、服务新优势,大力推进城市功能的再开发,经过5年的努力,使罗湖的城市信息化总体水平达到发达国家中心城市的平均水平之上,把罗湖建成用信息化加速现代化的带头示范城区,成为服务深圳乃至全国的网络基地。
  在罗湖采访的时候,罗湖人向记者宣传、推介罗湖,他们自豪地将“网络服务基地”与原有的“商贸旺区”、“金融中心”并列。罗湖区委书记汤锦森说,“网络罗湖”是罗湖人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努力实践,“网络罗湖”能够使罗湖与时俱进,“网络罗湖”使得罗湖走出了一条有“罗湖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路。(附图片)
  压题照片:罗湖区一角。


第7版(专页)
专栏:

  整合社会资源发展高新技术
“深圳数码港”全力“孵化”数码品牌
  本报深圳10月12日电记者胡谋报道:经过两年多的运作,“深圳数码港”已发展成为国内第一家最具影响的“数码孵化港”。
  由深圳市罗湖区政府、深房集团、深圳市电信局等单位共同组建并与中国建设银行、南洋商业银行、国信证券、中科智担保有限公司、美国IDG风险投资公司等合作的“深圳数码港”,是我国第一家由政府与企业共同创办的软件、网络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
  截至2002年9月末,“深圳数码港”已成功吸收了98家国内外知名的网络企业入驻,“孵化”出一批数码产品、数码项目的知名品牌。
  “深圳数码港”将其控股股东深房集团旗下的酒店、写字楼、住宅小区逐步改造成数码酒店、数码公寓及数字化小区,实现了“数码深房”的发展目标;“深圳数码港”对居民住宅小区导入全新的数码技术,一次性签约19个住宅小区的网络建设,打造出被誉为“中华数码第一村”的东湖丽苑数码小区;去年,“深圳数码港”与美国赛博公司合作组建了“深圳赛博数码广场”,引进了微软、英特尔、IBM、惠普、三星等国际知名企业,进一步坚固了“深圳数码港”作为中国数码产业的品牌地位。
  “深圳数码港”采取“以租入股”、“折价入股”、科技基金投入等方式,参股、控股进“港”的高新技术企业,并通过风险资金投入、融资担保服务、营销培训、品牌策划等“孵化”活动,不仅激活了“深圳数码港”3.5万平方米的物业,而且实现了政府整合资本、技术、房地产等资源的效果。
  深圳市罗湖区区长陈应春说,“深圳数码港”的发展目标是“成为全国最具规模和影响的数码企业孵化基地、数码产品展销基地、推动数码产业发展的综合配套基地”。据悉,科技部已将“863”计划高新技术成果转让与推广基地设在“深圳数码港”。(附图片)
  “深圳数码港”项目启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