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月6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要闻)
专栏:深入扎实开展“三下乡”活动

  内蒙古“三下乡”集中活动开始
  本报呼和浩特1月5日电 记者郅振璞报道:日前,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呼和浩特市委宣传部组织的“三下乡”集中活动在呼和浩特新城区保合少乡拉开序幕,200多位医疗、科技、文艺工作者参加活动。
  保合少乡地处大青山山区,是呼和浩特最早的革命老区之一,又是蒙古、汉、回、维吾尔、满、朝鲜族等民族聚居乡。活动中,自治区文明单位、内蒙古工商银行向保合少村捐赠了价值5000元的100袋面粉,呼和浩特市教育局给这个村送来价值2400元的课桌和凳子30套。
  尽管气温达零下18摄氏度,来自20多个单位的专业工作者依然个个精神饱满。保合少乡卫生院里,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内蒙古妇幼保健院等7家医院送医送药,举行义诊。呼和浩特市畜牧、农、林、科、水务、广电等行业的专家,在村头设立科技信息咨询点,赠送农药、化肥。市文艺团体在保合少村的演出更是吸引了三乡四村的人们,台下笑声连连。


第4版(要闻)
专栏:深入扎实开展“三下乡”活动

  科普大篷车深入新疆牧区
本报乌鲁木齐1月5日电 记者李忱报道: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阿什里哈萨克民族乡像赶集一样热闹,由中国科协等部门组织的全国“科普大篷车下乡万里行”到了这里。
  大篷车一到,就被人们团团围住。孩子们被各种物理常识和自然现象的展台深深吸引,介绍种植和养殖技术的投影电视前挤满了农牧民。在几十块科普宣传展板前,人们流连忘返。阿什里乡乡长吐开希对记者说:“大篷车给农牧民们带来了致富的门道。”参观展览后,牧民艾山别克高兴地说:“这么冷的天,还给我们送来科普知识,我们非常感谢。希望以后更多下乡来。”
  科普大篷车是中国科协开展“百县万村”科技下乡活动的重要载体,财政部已把该项目列为2001年度国家财政支持项目。这辆价值65万元,集科技展品展板展示、影视播放、小型图书室于一体的大型厢式科普宣传车,是财政部和中国科协无偿赠送给新疆的。元旦后,大篷车又前往南疆阿克苏地区巡回宣传。


第4版(要闻)
专栏:深入扎实开展“三下乡”活动

  江苏“三下乡”四级联动
  本报南京1月5日电 记者龚永泉报道:元旦前夕,江苏省4支“三下乡”服务团奔赴农村巡回服务,还有6个服务团整装待发。在进行“三下乡”的同时,江苏举办了首届农民艺术节,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联动的喜人局面。
  首届农民艺术节立足基层,办在乡村,提倡和鼓励农民自创自演,成了农民的节日、乡镇文化的盛会。1月1日,扬州市农民艺术节开幕式在江都市龙川广场举行,参演农民达700多人;盛产雨花石的仪征举办了雨花石展和以雨花石为主题的歌舞朗诵会。
  省“三下乡”服务团在巡回服务中,做到事先沟通、有的放矢。科技分团与睢宁、铜山两地的农业部门联系,了解到当地农业结构调整急需无公害蔬菜、早熟西瓜、食用菌等栽培技术和山羊、奶牛等畜禽养殖技术,有针对性地邀请了20多位资深专家开展咨询。有关部门还筹集了电脑、叶面肥、兽药等价值20多万元的物资,送给急需帮扶的农民。


第4版(要闻)
专栏:

  北京低收入者可申请医疗救助
  本报北京1月5日讯 记者吴坤胜报道:从1月1日开始,北京城市低收入参保对象患危重病时发生的医疗费用,全年个人负担累计超过1000元以上的,可以申请享受超过部分50%的医疗救助。这是北京市关心困难群体、解决特困职工实际问题的又一举措。
  近日出台的《北京市城市特困人员医疗救助暂行办法》还规定,全年累计医疗救助支付额原则上不超过1万元。确属特殊困难人员,经向街道办事处申请,区县民政部门批准后,可适当增加医疗救助比例。
  此外,北京市规定,参加医保的职工和退休人员,其家庭月人均收入高于北京城市低保标准但低于北京最低工资标准,因患危重病症,按有关规定报销符合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内的医疗费用后,个人所负担的医疗费仍超过其家庭年收入一半的,由所在单位通过补充医疗保险或者其他途径给予医疗救助,救助额度应不低于个人负担额的50%。停产、半停产等特殊困难企业确实无力给予救助的,职工或者退休人员可通过单位向所在区县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医疗救助,报经市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后,按照个人负担医疗费用50%的额度给予救助,全年个人享受的医疗补助金额原则上不超过1万元。确属特殊困难的,经市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后,也可适当增加医疗救助比例。


第4版(要闻)
专栏:

  云南村村拥有书库
本报昆明1月5日电 记者汪波报道:云南省在全省1.35万个村民委员会建起的“万村书库”,以形式多样的读书用书活动,调动起了广大农民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质,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
  省委、省政府从1995年开始,在全省广大农村相继展开建设“万村书库”活动,及时将全国文化扶贫委员会赠送的400套图书转赠给全省400个贫困村。目前,全省已累计购置“万村书库”图书1.7万余套,实现了村村有书库,村村有图书。
  省财政每年都要拿出资金购买图书,省、地、县各级领导还带头捐资购书,送到农民手中。全省各地普遍把“万村书库”建设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下乡”等相结合,使“赠一本图书,献一份爱心”形成风气。师宗县仅用十几天时间,就在全县106个行政村和7个乡镇建起了书库,购置图书116套。易门县捐资购书159套,让每个行政村都有了3套图书。去年,省委宣传部还组织农科专家、技术人员结合云南实际,编写出版了《云南农村致富文库》丛书,并将1.5万套发送到全省各村民委员会。
  建书库,进书屋,学科学,长知识,很多农民从中尝到了甜头。师宗县竹基乡山白村农民唐小平过去养过乳山羊,但由于不懂科学饲养方法,效益很低。村书库建立后,他借到一本《乳山羊饲养知识》,学习之后,饲养技术很快提高,当年就收入万元。


第4版(要闻)
专栏:

  求是杂志发行稳中有升
本报北京1月5日讯 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2002年求是杂志征订工作进展顺利。截止到去年底,全国各地征订求是杂志数创近几年的最高纪录,实现了稳中有升。 
 求是杂志社以创新精神为动力,制定了“奉献、创新、务实、求实、团结”的社风,把理论创新、提高办刊质量,改进文风,增强针对性、说服力和吸引力,贴近群众,贴近实际,作为抓好发行工作的根本基础,把党刊的发行工作作为传播党中央声音,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使发行工作得到改进和加强。


第4版(要闻)
专栏:

  一辈子为群众做好事
  ——追记河北省徐水县六各庄村党支书刘树田
  李成福 王建华 赵少伟 刘宝森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河北省徐水县六各庄村的刘树田,就是一位一辈子为群众做好事的农村党支部书记。2001年7月4日清晨,他因疲劳过度,引发脑出血,走完了58年的人生路程。
  刘树田走了,他给六各庄1700多名乡亲留下了不尽的哀思……刘树田去世那天,刘春花大娘哭得像个泪人。一提起树田,她就有许多的话要说——2000年3月,刘树田再次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她提了一堆意见:村委会用电炉取暖,一冬花掉几千元电费;村里的机井被个别人承包或转包,每千瓦时电费高达3元!随后,她又冒出一句:“树田,你当支书有权了,但搞歪的邪的不行,不办公道事不行,错一点儿我就找上级党组织告你去!”
  听着这质朴而又尖刻的意见和忠告,刘树田热泪盈眶。
不几天,电炉子撤了,机井重归集体管了,电费每千瓦时降到了五六毛钱。
村民刘志贤望着树田那清癯的遗容,又想起那个火烧的故事——
2001年4月,村里搞电网改造时,刘树田天天赶早到工地抢活干。一天上午,他的胃病又犯了,疼得站不起身来。正在工地做饭的刘志贤见状,悄悄地给他烩了个火烧。刘树田坚决不吃。刘志贤说:“你带病在这儿忙活,吃个火烧谁还会挑眼。”刘树田严肃地说:“吃个火烧不算啥,但白吃一口,老百姓就会把我看得比这火烧还扁!”
  夜,跟往常一样黑,一样静。
刘树田的老伴李红霞跟往常一样,习惯地靠在炕头,等候那再也不会响起的足音……
多少年来,刘树田总是抽出时间向村民们了解情况和难处,天天回来得这么晚,然后倚在炕上眯着眼沉思,打开本子写呀写的,再吞几粒药片。看着丈夫疲惫的样子,李红霞总是心疼地说:“上边有喇叭,下边有支委,村里这点小事,你吱个声就行了,何苦天天这跑那颠的!”
  刘树田总会说:“乡亲们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摸不清底数,怎么办公道事。”
  刘树田再次当选党支部书记后,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调地。六各庄人地矛盾一直很突出。因为棘手,上届班子只调了60户就打了退堂鼓。刘树田知难而上,白天他带着村干部到田间测地,晚上走街串巷,挨着家门征求意见。由于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真正做到了一碗水端平,调地一次成功,家家户户心服口服。
  六各庄群众一直用电难,浇地难。刘树田急在心里,他带头拿出2000元,带动全村集资26万元,新增变压器5台,架设线路3万多米,新打机井30眼,多年用电难的问题解决了,原来一个月才能浇完的3400亩地,现在一周就浇完了。
  刘树田任支部书记期间主持起草了《学习制度》、《讲评制度》、《廉政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党员干部团结向上,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全村没有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没有一个上访户,没有一个“法轮功”练习者。刘树田虽然走了,但他忠实实践“三个代表”的精神,仍然激励着六各庄村的党员干部。
  刘树田去世后,人们才发现他那个蓝色的日记本。在扉页上,他写道:“每一个村民都是我的父老兄弟,我们的干部要时刻记住:为了百姓的利益和党的工作,就必须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为了让群众尽快致富过上好日子,刘树田常常舍掉自己的利益,帮助乡亲们摸索致富的门路。有一年养貂热时,刘志贤也想投资试一把。刘树田知道后劝他说:“养貂投资大,你家底薄,又不懂技术,赔了你担不起。这样吧,我先试养,赔了算我的,成了咱们再一块儿干。”随后他投资近3000元购进种貂。结果没几天,貂皮行情大跌,刘志贤愧疚地找到树田,还没等开口,刘树田却安慰他道:你没赔就行了,以后有了新门路咱再干。
  后来,刘树田干脆在家里搞了个分工:三个儿子各忙自己的事业,老伴主持家务并试养一群羊,他则承包家里所有的土地。一发现能致富的新技术、新门路,他就先试着干。他家的责任田成了六各庄人的试验田:果树、辣椒、牧草、药材,成功一项就赶紧到乡亲们中推广。在他的带动下,全村人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农业结构调整,仅一年多时间,全村人均纯收入就从2300元增加到2600元。如今,打破传统种植观念的六各庄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上百亩果园,600亩辣椒,千余只肥羊,迅速发展起来。后来,人们才知道,刘树田为群众搞养殖、种植示范,自己竟赔进了上万元钱。
  乡亲们一天天富起来了,刘树田的身体却一天天垮下去。他有严重的胃病,酸痛时嚼几粒生黄豆压压,再不行就顶根棍蹲一会儿;他的血压很低,常常头晕眼花站不稳。每当这个时候,老伴就心疼地劝他:养养身子不行吗?睡个懒觉不行吗?他总是照样早出晚归。镇里每月发给他和村主任100元误工补贴,而他俩却把这笔钱变成慰问品,定期送到老党员、贫困户家中。刘喜花、刘国忠家境贫困,只靠一点救济生活,刘树田便让他俩到儿子的副业摊上班。刘春泽生活困难,孩子刘小伟读到高中最后一个学期时,因交不起学费准备退学。刘树田知道后,马上把钱送去。如今,刘小伟已经考上了大专,而帮他开启崭新生活的人却永远地走了。
  夕阳西下,牧归的羊群连成了片。村民刘国新凝视着绚丽的晚霞沉思。在刘树田的帮助下,他学会了养羊,学会了种草,学会了科学致富的本领。在他的心里,在村民们心里,刘树田永远是一个充满爱心、一辈子为群众做好事的好支书。


第4版(要闻)
专栏:

黑河农民文化大院红火
  本报哈尔滨1月5日电 记者孟辉报道:农闲时节,庄稼汉自发地搭场子吹拉弹唱,村民竞相登台献艺,如今已成黑龙江省黑河市农民文化生活的一种时尚。当地人称其为“农民文化大院”。目前,这种文化大院遍布黑河市68个乡镇、650个行政村。
  爱辉区卡伦山村是黑河市最早成立文化大院的村屯之一。
  1998年,村里几个爱摆弄竹笛、胡琴、小喇叭的农民,添置了萨克斯、小号等乐器,自发地组建了管弦乐队。乡亲祝寿、结婚,乐队去捧场;开业庆典,乐队来烘托气氛。他们还与部队联欢,跟邻村联谊,深受群众喜爱。
  过去一到农闲,尤其到冬季,在家“猫冬”的农民没事可干,不少人赌博、酗酒。这两年,黑河市委、市政府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农民文化大院的建设,重点扶持了一批文艺骨干队伍,在逊克县90个自然村屯中,就有40多个村屯建起了文化大院,使得这个县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红红火火。“大伙对歌、演戏,日子过得美气”,“赌博的看不到了”,逊克县车陆乡的乡亲谈起文化大院,七嘴八舌夸个不停。“文化大院鼓声响,歪门邪道没市场”,卡伦山村委会主任付永刚高兴地说。


第4版(要闻)
专栏:

  山东省平邑县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冬季花卉生产,目前全县有花卉大棚2万余个,预备进入春节市场的各类鲜花达100多万盆。养花农户王士启老汉高兴地说:“今冬俺的近万盆花,在棚内就被抢购一空,感谢政府给俺们指了这条致富的好门路。”
  杜爱峰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