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月6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聚五洲讯息 展华夏风采
——写在人民网创办五周年之际
本报记者 唐维红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日报社院内。巨大的落地玻璃门窗,红色的“www.people.com.cn”标牌将您引领进拥有200个座位的工作平台。伴随着敲击键盘的嗒嗒声,一条条新闻从这里传递到了世界各地。
  这就是人民网,互联网上最大的综合性中文新闻网站之一。广东省南雄市信息中心的杨长乐网龄5年,恰与人民网同龄。他向记者这样描述自己的网络生涯——“手握鼠标,点击了无数网页,见证了许多网站的诞生与成长,感知了网络的精彩。要问对谁‘一网情深’,当数人民网!因为她内容丰富、翔实,报道及时、准确。让我坐在家中,也能通通透透地了解世界。”
  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人民网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人民网的前身是创办于1997年1月1日的《人民日报》网络版。
1997年1月1日,《人民日报》网络版面世。1月6日,《人民日报》网络版在香港参加“第一届亚洲报业博览会”,获得广泛好评。
  从初创的第一天起,《人民日报》网络版就不满足于将报纸内容简单地搬上网,而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1997年12月8日,《人民日报》网络版日本镜像站点开通;1998年1月14日,英文版进入国际互联网;3月3日,网络版率先在中国实现网上实时报道;11月17日,美国镜像站点开通;随后,日文、法文、西班牙文版相继推出;2000年7月,《人民日报》网络版更名为人民网;9月,106兆专线开通;10月28日,人民网新域名(www.people.com.cn)正式启用。
  新域名的启用,表明人民网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形式上也摆脱了旧有的报纸电子版的模式,成功地向专业新闻网站转型。
  2001年6月5日,人民网近1200平方米的开放式工作平
  台投入使用,同时启用的还有音视频演播室、BBS嘉宾访谈室等,并推出俄文、阿拉伯文网站。
  短短5年,人民网已成为目前中国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更新数据量最大的综合站点之一,拥有时政、国际、经济、科教、社会、IT等13个频道,7种语言版本,1000多个新闻专题,近50种分类新闻,200多个栏目,200亿汉字的资料库,每天24小时滚动发布新闻,日更新信息量近3000条。由李鹏委员长题写站名的人民网“中国人大新闻”网站,成为了解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窗口和沟通人民群众与人大的重要桥梁。“中国地方新闻联报网”集中发布地方新闻信息,已开通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台、港、澳地区的34个站点,正朝着中国地方新闻信息中心的发展方向迈进。
  为了方便网友,人民网还增加了个人电子报纸订阅、免费邮件、资料库、全文检索、在线调查等服务内容。
  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事业,这是一个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的事业。
  人民网5年的可喜业绩,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有关部门对互联网新闻宣传和人民日报社工作的重视和关怀。中央领导同志曾明确指出,互联网新闻宣传是党和国家政治思想工作的新阵地,对外宣传的新渠道,要积极发展,充分运用,加强管理,趋利避害,发挥优势,主动出击。江泽民、李鹏同志亲自调阅人民网,丁关根同志先后两次到人民网考察指导。
  人民网5年的可喜业绩,凝聚着人民日报社上上下下和人民网近200名员工的心血和汗水。
  报社领导多次强调,人民日报社要有两个拳头产品:一个是人民日报;一个是人民网,要“举全社之力办好人民网”。
  中国社科院网络与数字传媒研究室主任闵大洪认为,几年来,人民网始终是最具影响力的新闻网站,在国内新闻媒体网站中发挥着龙头的作用。
  人民网5年的可喜业绩,离不开网友的支持和关注。2001年4月2日,人民网开展第二次用户调查,共收到问卷23278份。调查结果显示,人民网用户以男性为主,平均年龄30岁,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用户占81%。
  快速、准确、权威——人民网新闻报道屡创佳绩
  作为中国最大、最权威的报纸《人民日报》的网上发布平台,人民网在保持人民日报权威性的同时,充分发挥互联网迅速、海量、互动等特性,依托人民日报社在全球的70余个记者站、1000多名编辑和记者的采编力量和信息资源,在新闻报道上屡创佳绩。
  重大事件,先看人民网;重大事件,必看人民网。这已成为越来越多网友的共识。
  2001年4月1日19时,正是美国的凌晨,《人民日报》驻华盛顿记者给人民网发回一条重大消息:中美飞机在中国南海相撞。当时国内尚无媒体报道此事。经过与有关方面核实,人民网于当晚7时33分发布了这一消息。这是我国媒体第一篇关于“撞机事件”的报道。这条消息立即被各大网站转载。
  紧接着,人民网在及时推出中国政府表态等新闻的同时,又组织人民日报驻各国记者采写有关国家对此事的反应,邀请资深记者撰写分析性报道和评论文章。因此,人民网的相关报道显得更有深度、力度。
  “7·17”广西南丹矿井透水特大事故发生后,消息被封锁近半个月,又是人民日报驻当地记者根据线索展开调查采访,在人民网上采用图片、文字对事件进行了及时、全面的报道。
  7月31日,人民网率先发表《广西南丹矿区事故扑朔迷离》一文,掀开事故黑幕;随后,《一幸存者讲述广西南丹矿井事故内幕》、《人民网记者采访遭严拒摄影胶卷被强行曝光》、《南丹事故述评:人民拥有事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等报道相继发布,均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在那些日子里,人民网自始至终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发挥了舆论监督作用,为中央有关部门了解、处理事件提供了依据。
  从年初的人大、政协会议,到庆祝建党80周年、北京申奥成功;从上海成功举办APEC系列峰会,到多哈会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从日本教科书事件,到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以及美国遭遇恐怖袭击、美英对阿富汗实施军事打击……人民网的新闻快速、准确、权威,已成为网友了解中国和世界的首选。
  直抒胸臆、强我中华——人民网“强国论坛”人气旺、影响大
  很多人认识并喜爱人民网是从“强国论坛”开始的。谈到人民网的发展,就不能不提“强国论坛”。它在引导舆论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从1999年开通至今,“强国论坛”总页面访问量已突破1亿次,注册用户超过11万。
  网友“议宣”把“强国论坛”喻为一所学校。他感慨地说:“自从我上了论坛,书店就逛得勤啦,网友说了什么我不知道的,总想去查查相关的资料,或者找点儿网友不知道的。一年多下来,还真学了不少东西。一句话,我在强国论坛的日子,没有白过!”
  2001年7月,共青团中央授予负责
  “强国论坛”管理和编辑工作的人民网论坛组“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这是被命名的131个青年集体中唯一一个从事互联网媒体报道的集体。
  这是一支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年轻团队,平均年龄不到29岁。他们既是论坛的管理者,又是论坛的服务员。他们设计讨论话题,提供周到服务,为网友提供一个平等、融洽的交流环境。
  “两会”期间,论坛请来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网友共商国是;中美撞机事件中,论坛请来了张召忠等军事专家,为网友解疑释惑;在“七一”党的生日,论坛请来了毛新宇,与网友一起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中国加入WTO后,经贸大学的张汉林教授和屠新泉博士等经济学家又来到论坛,就“中国加入WTO的意义和影响”与网友在线交流……仅
  2001年,就有200多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劳动模范和各界人士做客“强国论坛”,与网友平等交流。“强国论坛”已成为建言献策、反映社情民意、发挥正确导向作用、沟通海内外华人思想感情的重要渠道和阵地。
  2001年10月1日,国庆又逢中秋。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丁关根来到人民日报社,看望坚守岗位的工作人员。在人民网,丁关根同志仔细询问了“强国论坛”的情况。他希望人民网集中力量把“强国论坛”办得更好。
  现在,人民网正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强国论坛”的管理工作,加紧由版主向主持人的过渡,努力培养网上知名主持人,力争使“强国论坛”再上新台阶。
  做深、做透、做精、做全——人民网精心打造“人民”品牌作为中国网络媒体的排头兵,人民网虽然业绩骄人,却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深知,能否将传统媒体的优势和互联网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优势、强势,是包括人民网在内的网络媒体成败的关键。
  创办网络优秀评论专栏“人民时评”:针砭时弊,评说天下。
  评论历来是人民日报最具权威性和指导性的拳头产品。为了将这一强势转化为网络优势,人民网网上时事评论专栏“人民时评”应运而生,以人民日报评论部、国内政治部、国际部、经济部、记者部等部门的资深编辑记者为主创力量,每天发布一篇围绕国内国际时事热点的评论专稿,针砭时弊,评说天下,立场鲜明、语言生动、文风犀利。
  栏目刚一推出,即发生了“法轮功”受害者刘思影死亡事件。“人民时评”当即登载《为刘思影复仇》的评论,痛斥“法轮功”邪教祸国殃民的恶行。在日本右翼势力歪曲侵华历史的“教科书事件”中,“人民时评”登载了《日本政客趁火打劫》、《让校园拒绝右翼教科书》等评论,有力地配合了我国的外交斗争。《身份证代替户口簿的意义》、《户口还有多少魅力?》则针对各地群众对户口政策的质疑,详细说明户籍制度改革的意义和发展趋势,回答和引导了网友的问题。
  虽然创办不到一年,“人民时评”已受到各方关注和好评,成为人民网加强舆论导向的重要阵地。
  开设沟通新渠道“人民热线”:加强监督,服务百姓。
  为密切与网民的联系,加强网上舆论监督,2001年3月底,人民网推出“人民热线”专栏,设有记者调查、政策解答、来函照登、来函答复、网友声音等内容。同时,24小时接受网民的“电子信访”。
  对网友来信所反映的问题,人民网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对问题的解决进程进行追踪。2001年8月6日,“人民热线”刊出了湖北省公安县网民罗宇平的一封来信《是谁设置了这个“拨号陷阱”》,对荆州电信的网络接入问题提出质疑,8月7日,荆州市电信分公司立即派人与罗宇平沟通协商,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8月8日,荆州市电信分公司和罗宇平分别致函人民网,感谢人民网的舆论监督和对网民的热心帮助。
  “人民热线”至今已刊登许多网友来信,内容涉及城市建设、商品质量、以权谋私等方方面面,成为网民、政府和社会各界沟通的一个新渠道。
  推出网络深度报道专栏“人民视点”:解读热点,权威剖析。
  面对互联网上庞杂的信息,人们常会感到无所适从。作为权威媒体,人民网有能力也有责任为网友揭示新闻事件的内涵。2001年8月,人民网率先进行网上深度报道的探索和尝试,结合网络的特点,采用音视频、文字、图片等手段,就当前的热点事件、热点人物做深层次的新闻分析和立体的新闻报道。迄今,已推出“日本,正视历史为什么这么难?”、“谁该对黑心月饼负责”、“关注多哈关注WTO”、“就是要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等报道,在网络媒体中独树一帜。
  除此之外,还有“香江客语”,还有“台海观察”,还有“IT观察”……充分挖掘人民日报的采编力量和资源优势,将新闻做深、做透、做精、做全,人民网在精心打造着网上名牌。
  短短几年,包括人民网在内的中国互联网新闻传播事业异军突起,成就有目共睹;然而,与世界网络媒体发展的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第三届亚太媒体科技与社会发展研讨会”上,信息产业部负责人宣布,今后5年,中国信息产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势头,将为网络媒体和网络传播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坚强的技术后盾。
  这是一个不进则退、大浪淘沙的时代,这是一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时代。
  丰富内容,完善机制,人民网正精心筹划着今后五年、十年的发展规划。
  面对未来,人民网充满信心!


第1版(要闻)
专栏:

  保一方平安 促经济发展
——山东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纪实
本报记者 宋光茂 王科
打防结合 构建立体防控体系
山东省打黑除恶剑锋甚锐。二00一年十一月十六日,济南市同时在五个法庭宣判徐宗涛黑社会性质特大犯罪集团案,五名犯罪集团主犯一审被判处死刑。消息传开,泉城百姓拍手称快,不法分子闻风丧胆。
山东省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始终保持着对各类犯罪的高压之势:什么犯罪突出就打击什么犯罪,哪里治安问题严重就重点整治哪里。集中打击、专项斗争、重点整治,拳拳有力,剑剑中的。去年一至十月,山东省刑事立案数同比大幅下降,八月份以来又实现了立案绝对数的下降。
防范,是遏制犯罪的一道闸门。山东省努力健全完善治安防范机制,农村抓整治,城市抓防范,维护社会治安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他们在城区建设“四个体系”做到了:对犯罪“打得狠”、“控得住”、“防得牢”、“管得严”。与此同时,山东省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五位一体”集中整治大见成效。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向后进村派驻工作组,把解决农村突出治安问题同整顿农村后进班子、处理信访问题、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落实党的农村政策结合起来,“治乱、治穷、治愚、治瘫”一起抓。临沭县实施了“百村治理”工程,调整充实了二十六个村班子,清理欠款三百余万元,依法处理村霸、街霸十九人。目前,该县社会风气好,经济发展快,出现十二个粉条、柳条致富专业村。
二00一年四月份以来,山东省十万干部下基层,进行集中排查整治。截至目前,在农村排查出的治安混乱村庄,百分之八十六实现由乱到治,在城区排查出的治安混乱区域或部位,百分之七十七实现由乱到治。在不久前公安部暗访的三十个大城市中,济南市的社会治安状况总成绩名列第一。山东省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群众对治安状况满意率达百分之九十三。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山东省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标本兼治 化解矛盾纠纷
从九十年代初期“依法治村、民主管理”的章丘经验,到九十年代中期干部群众双向制约的民主、法制“两化”管理的潍城经验,再到九十年代末期“建立乡镇调解中心”的陵县经验。山东省推陈出新,始终把化解矛盾纠纷抓在手里,把“村里管不了,政法管不着”的矛盾纠纷问题纳入了依法化解的轨道。
化解矛盾,首先要发现矛盾。山东省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建立完善了三项制度。一是县市区每月一次,镇街半月一次,对本地矛盾纠纷情况进行普遍排查。二是组织专门力量,对重点地区或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突出问题,不定期排查。三是协调有关方面,召开联席会,对涉及跨地区、跨部门的矛盾纠纷共同采取措施。
关口前移,重心向下,山东省在城乡普遍建立了社区、乡镇调解中心,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委成员部门参加,广泛听取社情民意,依法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内部和萌芽状态。据统计,调解中心成立以来,在受理的所有矛盾纠纷中,调处成功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六。
在加强排查调解矛盾纠纷的基础上,山东省着力做好基层基础工作,落实治本措施。全省市县两级普遍开展了由政法委牵头的公、检、法、司和信访五部门负责人联合接访活动,专门处理涉法信访案件,能当场处理的当场处理,不能当场处理的承诺办结期限。省法院积极开展司法救助,让那些经济上确有困难交不起诉讼费的人打得起官司,让那些确有冤情而正义未得到伸张的人打得赢官司。省公安厅深入开展学习济南交警活动,加强“110”改革和社会联动,加大警务公开力度,实行阳光作业和万民落户工程等利民便民活动。省司法厅大力推广和普及“148”法律服务专线,为群众及时提供法律帮助,并与公安“110”等配套联动,进一步健全完善司法行政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体系,增强工作的系统化和科学化。
  依法化解矛盾纠纷,解决了热点、难点问题,理顺了群众情绪,信访案件连续3年持续减少。2001年,全省信访案件与上年同比下降15%,到省集体上访案件同比下降54%。
  多措并举 服务经济建设
  油田是没有围墙的企业,点多、面广、线长。胜利油田和东营市油地共治共建,效果显著。以服务经济建设为己任的山东省政法系统由此得到启发。他们以企地共建为突破口,为大型国有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目前,山东省普遍建立了企地联席会议制度和情况通报制度,层层签订责任书,量化分解职责任务,狠抓综合治理的措施落实,出现了企地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地方为企业提供人力、土地、资源等方便,企业为地方提供人才、资金、技术帮助。新泰市近年来投资8000多万元,在工矿区修建了6条公路,为企业发展提供交通便利,同时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山东省政法机关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坚决查办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特别是利用企业改革之机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私分国有资产等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严重损失的案件,严厉打击经济诈骗、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活动。去年1—10月,全省检察机关共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3.1亿元;全省公安机关共侦破经济案件1946起,抓获涉案人员2221名,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2.6亿元。各政法部门还主动加强与企业和有关经济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经济领域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重视为经济发展提供法律服务。全省各级法院依法及时公正审理各种经济纠纷案件,规范各种市场主体行为,调节理顺经济关系,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各律师事务所年办理法律服务事项逾10万件,涉及财产标的额上千亿元。各公证处年办理公证近百万件,制止不法经济合同500余件,涉及金额数亿元。各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年办理法律事务近百万件,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10亿多元。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晋江重奖技术创新
  日前,福建省晋江市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建立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以无偿或投资贴息的方式鼓励、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晋江市规定,凡建立国家级、省级行业技术开发中心的,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的奖励。(王建新 宣宇才)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建交十周年
江主席和阿卡耶夫总统互致贺电
  新华社北京1月5日电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卡耶夫5日就中吉建交10周年互致贺电。
  江泽民在贺电中说: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吉尔吉斯共和国建交10周年之际,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阁下并通过阁下向吉尔吉斯斯坦政府和人民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良好的祝愿。
  江泽民说:建交10年来,中吉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成果显著。在双边事务中,两国始终以诚相待,互谅互信,在彼此关切的问题上相互理解与支持。经贸、交通等各领域的合作不断发展扩大。在两国共同参与创建的上海合作组织及其它国际组织中,我们相互支持,密切协作,为打击“三股势力”、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
  江泽民说,中吉山水相连,两国关系源远流长。保持和发展中吉睦邻友好与互利合作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本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中方愿同吉方继续努力,不断加强和深化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永作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
  阿卡耶夫在贺电中说,吉中建交翻开了两国关系千百年历史的新篇章,为两国各领域的友好互利合作奠定了基础。十年来由于双方的不懈努力,两国已就广泛的双边及国际问题建立起建设性的协作关系。
  阿卡耶夫说,中国政府一贯坚定不移地支持年轻的吉尔吉斯斯坦为维护主权、安全和经济发展所作的努力,体现出吉中两国人民的睦邻关系和友好情谊。吉尔吉斯斯坦人民高度评价友好中国的支持与帮助。他表示相信,进一步提高双边合作水平,建立吉中友好伙伴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长远根本利益,也有利于巩固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吉中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联合行动,包括在建立该组织比什凯克反恐中心问题上的积极立场对巩固地区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第1版(要闻)
专栏:农业结构调整典型选登

编者按:“农业结构调整典型选登”专栏今起推出。今天介绍的这两个典型,一个通过发展高效益的经济作物,一个大力发展养牛业,实实在在让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实践证明,调整农业结构,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一个地方的农业结构调整是否成功,关键要看农民是否增加了收入。
  打造农业品牌 抢占首都市场
北京顺义加快农民增收进程
本报北京1月5日讯 记者赵兴林报道:素有京郊粮仓之称的北京市顺义区,走“产业调特,品种调优,产品调精”的调整之路,加快了农民增收进程,2001年全区农民人均收入达5400元,比上年增长5.7%。
顺义区领导结合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立足点从“领导”转变到服务上来。区、乡干部帮助农民找信息、跑市场,启动“百名专家兴顺工程”,实施科技合作项目50个,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全区粮食与经济作物种植比例由2000年的4∶6调整到2001年的2.3∶7.7。着力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瓜菜、果品和优质种养业,出产的伊丽莎白瓜、冬枣、美国红提葡萄等果品,前鲁鸭、鲲鹏肉、改良肉羊等肉食品俏销京城。去年全区养殖业收入达40亿元,占农业总收入的60%。在调整结构的同时,顺义区通过贷款担保、贴息、奖励等优惠政策,使农民的投入占了农业结构调整总投入的85%以上。
  为了打造顺义绿色农业品牌,顺义区加大力度扶持本区的前鲁北京鸭养殖中心、北京顺鑫农业、北京汇源食品等龙头企业,积极发展与湖北天发集团、湖南唐人神集团、河南双汇集团等知名品牌的合作,不仅把农产品推向了市场,还使农户生产与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形成有效对接,促使“订单农业”健康发展,带动一大批农户走上致富路。


第1版(要闻)
专栏:农业结构调整典型选登

发展规模养殖 着力科学增收
山西祁县城赵镇农民发牛财
本报太原1月5日电 记者刘杰报道:马年将至,山西祁县城赵镇却“牛气”冲天:全镇去年黄牛饲养量突破5万头,年出栏肉牛2.2万多头,创收6000多万元,人均养牛增收达1300多元,占全年农民人均总收入一半以上。
  镇党委书记郭进介绍说,城赵镇地处三晋腹地,土地肥沃,饲草、秸秆资源丰富。镇党委、政府发挥当地农民养牛的好传统,使养牛业逐步成为全镇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
  城赵镇“发牛财”得益于走了运用园区经营模式,走集约化养殖之路。从1997年起,城赵镇通过典型引导做法,从里村养殖园区做起,实行统一设计,统一建设标准,统一通路、电、水、讯,统一服务,肉牛育肥水平大大提高。目前全镇建有21个养殖园区,存栏200头以上的规模养牛场47个,规模养殖量占全镇饲养量的70%。
  在发展规模养殖的同时,城赵镇特别注重加大科技和流通服务。他们大力推广青贮、微贮秸秆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年综合利用秸秆9000多万公斤。镇上组建了一支素质较高的畜牧兽医队伍,外聘了19名技术人才与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大户签订技术承包合同。去年5月又正式成立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科威养牛研究所。同时,镇上还大力培养经济人队伍,完善营销网络,使城赵黄牛远销全国10多个省、市、区和欧美国际市场。


第1版(要闻)
专栏:

山乡里的红蜡烛
  ——记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后坪乡茨坝小学校长、全国优秀教师刘恩和
  本报记者 孙海涛
  从贵阳驱车北上400多公里,来到黔渝交界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清晨再从县城去后坪乡,200多公里就全是土路了,汽车在山腰盘桓,脚下的乌江变成一条细带,泥泞溜滑的路边是千仞绝壁。到乡里已是深夜,40多公里外才是我们要去的茨坝村,那是刘恩和生活和教书的地方。
  到半路的石界村没公路了,我们顶着寒风细雨爬上了山路。10公里长的路,我们多半在嶙峋的岩石上攀爬,这就是刘恩和背材料建学校走的路。站在山顶,远处一块平坦的土坡上排列着两幢整齐的校舍,那就是茨坝小学。
  他用双肩背来学校
  1993年,已在后坪乡完小任教13年的刘恩和接到通知,到茨坝小学任校长。
  这是怎样的学校呵,四壁透风的一间木屋,长短不一的木板搭起的桌子,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孩子挤在一起同时上课——低年级听课,高年级做作业;高年级听课,低年级做作业。
  刘恩和搬来家里的砖瓦木料,对破教室修补了3年。1996年冬天,他终于盼来了喜讯:如果能在10天内筹集1万元配套资金,世行8万元的建校贷款可以先投到茨坝,但5天内须先交足5000元。
  5000元对于全校5个民办教师而言,无异
  于天文数字。刘恩和找到村支书,支书为难道:“全村刚集资3万元修电站,村民手头紧呵。”他又找信用社以个人名义贷款。信用社主任说,个人最多只能贷3000元。
  “那就贷3000元。再把我那1300元定期存款取出来!”
  项目争取到了,可连找了5个工程队都因工地远、出价低而不愿干。他又找到一位包工头,说:“只要你愿干,运材料、打碎石、拌灰浆等一切杂活,包括吃蔬菜都由我负责。”包工头细算:“茨坝不通车,运输是主要问题,你若做不到,我起码亏几千元。”刘恩和急了:“如果办不到,我拿一年的工资补偿,马上立下字据。”包工头被感动了:“为这些山里娃,你连工资都不要,我还赚钱就不是人。干!”
  这以后,每天天未亮,刘恩和就挎上半书包煮洋芋上路,从石界村背一袋水泥到学校,来不及掸灰擦汗就进教室。下午放学后再背一袋才回家,双休日一天要背4趟,无论刮风下雨,烈日当空。4个月里他走烂了5双解放鞋。村民们被带动起来了,70多吨建筑材料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被背到了工地上。其中刘恩和一人就背了
  17吨。4个月里,他负重百斤以上跋涉了2000多公里。预算建6间教室,他们居然建起了8间,专门修了厕所,成为沿河县世行援建小学中造价最低、面积最大、质量最好、速度最快的一所。之后,刘恩和又用旧砖瓦和给女儿准备的婚嫁木料,为教师建起了一幢带有食堂、阅览室的宿舍。
  他的儿女没有随他姓
  刘恩和常说,就是天大的事,也不能耽误学生的课。他从教25年,没缺过一堂课。1982年,刘恩和新婚第二天就站在了讲台上。有一年,他手术后感染,边吃药边忍疼坐着讲课。剧痛时他汗流满面伏下身去,几个女孩吓得哭出声来,同事们这才知道他已病了半个多月。
  1983年,妻子快要生产了,心想今天丈夫肯定会从学校赶回来。按照当地土家族的习俗,妻子生产,丈夫一定要守候在旁,感受妻子生育的痛苦和共同的喜悦。谁知当刘恩和天黑赶回家时,女儿已经降生。妻子伤心得大哭:“你不在乎孩子,就别想孩子跟你姓。”然而土家人又不能让娃跟妈姓,“今天立春,就叫她立春霞”,妻子一横心作了决定。1988年夏天,儿子降生,刘恩和又没能在床前,妻子再次作主起名,叫了夏光辉。
妻子的埋怨他认了。刘恩和是有名的孝子,因为母亲临终前没能在跟前,他很自责。但是他说,儿女出生、母亲病逝,当时都有家人在旁侍候,我在也帮不上忙,真舍不得把赶了几十公里山路来的学生打发回去啊。
  请教一道题,跋涉40公里
  乡教辅站夏光明说,10多年前他在塘坝区读高中时就暗暗敬佩刘恩和。那时,石界小学增设初中部,刘恩和作为骨干,承担了初一数理化三门课的教学任务,每个星期都会看到刘恩和带着一些问题,来回走40多公里到他们学校来请教,哪怕为了一道题目也是如此。常常是夜深了,才见他打着手电消失在夜幕中。“那时,我们很多同学都被这位中年教师的敬业精神深深感动。”
  担任茨坝小学校长后的第一年,刘恩和把自己的240元教学质量奖分给了5位当时每人每月只有20多元工资的民办教师。他说,“这些孩子的未来都在我们身上了,我们共同努力吧!”他请来外校教师辅导,组织教师假期外出学习,现在全校7名教师的敬业精神和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为了不让一个孩子辍学,教师们一起制定了跟班、包班制度,保证让每个学生从学前班一直读到六年级毕业。如今,不仅村里的适龄儿童全部入学,毗邻的务川县、重庆彭水县的几个乡镇的儿童也舍近求远来此就学,全校学生增加到了230名,学生的巩固率、合格率从全县同类学校的最末位跃居全县前列。
  资助了400多名学生
  已在县教育局当干部的冯应向说起刘恩和禁不住热泪长流。读小学时,冯应向因生活困难已辍学一年,是刘恩和替他交了学费,叫他一起吃饭,一直资助他读完初中、师范。像这样长年受到刘恩和资助的学生,冯应向数得出的就有30多个。
  熟悉刘恩和的老师替他算过,24年里,他在后坪、石界、茨坝3个小学资助困难学生花费1万多元,受他直接资助的学生有400多个。
  刘恩和的生活异常俭朴,一年四季一件涤卡中山装,一双解放鞋,没买过一双袜子,没穿过一双皮鞋。今年52岁的刘恩和早年家境贫寒,他一直记得他的第一个班主任把自己的裤子送给他时说的话:好好读书,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刘恩和后来读师范学校,他所有的衣物几乎都是老师和同学送的。
  “当初单纯的感恩之情已经演化为现在的使命感,”刘恩和说:“以自己的言行去召唤爱心,激发学生报效社会,这是一个教师生命的意义。”


第1版(要闻)
专栏:

  新年伊始,到植物园观赏自然美景,成为郑州人的休闲时尚。陈寨植物园位于郑州北郊,收集了名优特珍植物3500多种,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温室植物园。
新华社记者 赵 鹏摄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青海农业形势喜人
  2001年,青海省粮食总产增长24.8%,达到103万吨,农业增加值达41亿元,比上年增加2.47亿元,增速达6.4%。全省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达到8%,人均纯收入创纪录地升到了1610元。2001年是青海农业形势近三年来最好的一年,也是农民增收最多与结构调整力度最大的一年。(禹伟良 马应珊)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深圳骨髓库惠及全国
深圳骨髓库启动16个月来,已有2076名自愿捐献者成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第一批成员。全国各地包括台湾地区,都开始向深圳寻求造血干细胞配型资料。目前,深圳骨髓库已经为北京、上海、广东、广西、江苏等地的10名患者配型成功。
  (胡谋)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汕头特困户迁新居
  广东省汕头市各级政府心系特困村民的住房难问题,出资200多万元为全市100户特困村民修建198间房子,建筑面积达6201平方米。元旦前夕,这100户特困村民陆续搬进新居。(侯伟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