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2月2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要闻)
专栏:

  《血染的丰碑》在京首展
  12月1日,以反映上饶集中营革命斗争事迹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全国巡回展《血染的丰碑》在北京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举行了首展仪式。
  60多年前,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并在江西上饶建立法西斯集中营,囚禁了包括军长叶挺在内的新四军排以上军官760多人。
  此次展览全面展现了叶挺将军和其他新四军将领、广大爱国志士在狱中威武不屈的革命斗争事迹。展览将分赴全国大中城市进行历时2年的巡回展出。
  图为上饶集中营的幸存者、88岁的林琼老人在向展览的讲解员讲述当年的斗争故事。
本报记者李舸摄影报道


第4版(要闻)
专栏: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开幕
  新华社北京12月1日电以“传播科学、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为主题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今天在北京拉开帷幕。10多年来,这一活动高举科学与和平的旗帜,吸引了我国社会各界近1亿人次参与。
  本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由中国科协、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中科院、中国工程院等38家单位共同主办。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各主办单位将围绕主题开展包括全国科普宣传展、全国医疗健康咨询义诊活动、卫生科普系列挂图、国防教育活动、网上天文知识竞赛等活动。
  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活动是为响应1988年第四十三届联合国大会号召而举办的。自1989年以来,我国已连续13年成功举办这一活动,吸引了近1亿人次参与。我国举办的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活动在国内外产生良好的影响,已成为国际社会中开展此项活动最为深入、最为持久、最为广泛、最有实效的国家。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何鲁丽、周光召、蒋正华,全国政协副主席朱光亚,以及各界代表共800人出席开幕式。


第4版(要闻)
专栏:

  “我们安心了”
  ——温州市实施外来务工人员“安心工程”纪实
  本报记者袁亚平
  淡黄色的,粉红色的,浅灰色的,一组组新楼群,出现在浙江省温州市各个工业区和经济发达村。这些新楼群大都有绿地、食堂、超市、医务室、幼儿园、活动场所、培训中心等,有的还设置电子巡更、电视监控等高科技安全保卫设施。
  这便是温州市“安心工程”,专门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培训、教育、管理问题。初冬时节,记者一连跑了鹿城区、瓯海区、龙湾区,踏入一个个“安心工程”公寓,外来务工人员那一张张笑脸,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幸福感受,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们安心了!”
  深情与关爱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温州市流动人口急剧增加。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温州市外来人员达
  135.47万人,仅温州市区的外来暂住人员就有75.95万人。他
  们成为温州市社会生活中不可忽视的社会群体,为温州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资源,促进了温州现代化建设,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他们中,有的缺乏固定居住地,子女教育跟不上,难以安心。有的在城郊结合部乱搭乱建简陋棚屋,造成影响环境卫生、社会治安、城市形象等诸多问题。
  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张德江同志多次到温州考察,他在基层深入了解情况后,对温州市党政领导同志说:“温州是外来务工人员比较集聚的地方,也是下山脱贫任务比较重的地方,所以在温州市区科学地规划和集中建设若干务工人员公寓,我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是比较好的。这可以实现五个目的:一是保护外来务工人员的权益;二是为外来务工人员排忧解难;三是为企业解决后顾之忧;四是有利于加强外来人口管理;五是有利于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思想文化素质。要把这件事作为一个工程来抓,题目可以叫“安心工程”。这个工程办好了,外来务工人员安心,企业安心,政府也安心。”
  “安心工程”,带着党和政府对最基层社会群体的关爱和深情,以改革的方法、创新的思路、社区的理念,运用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成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个实际行动。“安心工程”是一项社会发展的系统工程、配套工程,投入大,社会效益好,带有福利性质。
  头戴橙黄安全帽,脚穿长筒雨靴,温州市委书记李强和有关部门领导走在雨后泥泞的工地上,进行现场办公。他说:“‘安心工程’是关系到成千上万外来务工人员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从总体规划到分期实施,从资金落实到施工进度、施工安全,都要抓得实,做得细。”
  “我们与有关区、局签订‘安心工程’建设责任书,对建设范围、质量、进度及责任追究作出具体的规定,直接将责任落实到人。市委督查室实行全程跟踪督查,电力、供水等部门坚持主动服务。”作为“安心工程”总负责人的温州市委副书记金邦清,对记者作了详细介绍。
  严谨的规划和灵活的运作
  “安心工程”一期工程规划布局图,在大片绿色的背景下,纵横交错的地域中,显示一个个红色的圆点。温州市规划局局长杨伟锋指点着对记者说:“按照温州城市总体规划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要求,将建成一批有一定规模、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环境良好的组团式‘安心工程’。”
  “安心工程”在市区范围总体规划建设22个组团,用地800多亩,建筑面积80多万平方米,可安排近20万人居住。建筑形式分为永久建筑和临时建筑,前者是有必要环境空间和社区配套服务设施的固定居住用房,后者仅是满足最低居住条件的过渡性简易用房。一般每个组团都有一块集中绿地和宅前宅后的绿地,配建不少于100平方米的服务活动中心,不少于50平方米的管理用房以及必要的停车、配变电和安全防范设施,有条件的还配建教育培训、文化娱乐、商业服务设施。
  “特事特办”、“急事急办”,贯穿在“安心工程”的全过程。政府划拨建设用地,减免有关规费。审批管理手续从快从简,由各区政府统一报建,统一选址,统一审批。工程招标由实施业主主管部门自行进行,建设主管部门监督。工程质监由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程监理。
到今年9月,“安心工程”一期9个组团竣工验收,建筑面积21万多平方米,总投资3亿多元。4万多名外来务工人员,正陆续搬进新居。
  家的温馨和城市的魅力
  记者驱车到了温州鹿城区城郊结合部的南郊乡。乡里的同志介绍说,这里常住人口1.3万人,外来务工人员却有5.7万人。因为这里的企业多,鞋革、服装、眼镜等工业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就有38家,吸引了大量来自江西、安徽、四川、湖北等省的年轻人。德政村投资3250万元,建成了“安心工程”德政公寓,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
  7幢浅灰色的楼房,绿地上树着“安心公寓文明公约”牌,通道边立着“乡音之窗”栏。环境整洁,居住安静。这里被5家企业租用,现入住外来务工人员1134人。每幢楼有楼长,每层有层长,每室有室长,这些务工者自己选出来的“三长”,均有彩色照片张榜,均有相应的管理职责。这里有便民电话、便民小超市,有警务室、卫生医疗室、计划生育服务室,还有人口学校、法制学校、务工者之家。
  记者驱车一处处看遍了温州“安心工程”各组团公寓。指着那一排排崭新的楼房,温州市爱好笔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美英对记者说:“‘安心工程’为我们企业解决了大难题,现在员工们住得方便又安全,我们企业真的放心了!”爱好笔业公司是个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2000多人,原来在厂区住得非常拥挤,企业为此十分苦恼。“安心工程”笔都公寓建成后,公司一下子就租用了三幢楼房,1200名员工欢欢喜喜地搬进新居。
  身穿“瓯江鞋机”普蓝色工作服的年轻人满脸是笑。来自江西九江的隋陈林已在温州生活了4年,成为公司质检部股长。他最近搬进了这间带有卫生间和厨房的单人卧室。他对记者说:“我现在有了自己的小窝,这里的环境太好了。我很安心,我在温州找到了发展前景。”
  记者抬头看到,楼顶上新装了四个太阳能热水器,这是瓯江鞋机公司专为外来务工人员安装的。旁边楼房上垂挂着红条幅,随阳光缕缕入眼入心:“住安心公寓,安心建设第二故乡。”


第4版(要闻)
专栏:

  波米活佛法体火化仪式在拉萨甘丹寺举行
  据新华社拉萨12月1日电(记者多吉占堆、边巴次仁)第十一世班禅经师、藏传佛教界德高望重的波米·强巴洛珠活佛的法体,按照藏传佛教宗教仪轨,于12月1日上午9时许在拉萨三大寺之一的甘丹寺举行了火化仪式。
  波米·强巴洛珠活佛于2002年11月20日凌晨在拉萨大昭寺圆寂;11月27日,在大昭寺波米活佛的住处举行了法体告别仪式;11月30日凌晨,波米活佛法体从拉萨大昭寺迎请到了拉萨近郊著名的甘丹寺。
  1日上午8时许,在甘丹寺近一百名僧人、喇嘛的护拥下,在阵阵法号声中,波米活佛的法体从甘丹寺集会大殿迎请到了甘丹寺强孜辩经院。
  在强孜辩经院的火化现场,来自西藏拉萨哲蚌寺的20名喇嘛,在年长的领经师喇嘛的带领下,齐声念经祷告。
  整个仪式持续了近3个小时。在此期间,不断有来自拉萨市各个地方的信教群众前来敬献哈达,进行祷告。甘丹寺不少喇嘛在火化仪式开始后,返回集会大殿集体进行祷告。
  波米·强巴洛珠于1919年生于西藏察隅县。1959年,在拉萨考取藏传佛教佛学最高学位“拉让巴格西”。1992年任佛协西藏分会会长,1994年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2002年任中国佛协咨议委员会副主席,曾任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波米·强巴洛珠活佛是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共事的忠诚朋友,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他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爱国爱教,反对分裂,是一位佛学造诣高深,守持清规戒律,在广大信教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高僧大德。


第4版(要闻)
专栏:

  青少年心系红丝带爱心倡议活动举行
  本报北京12月1日讯记者白剑峰报道:今天是第十五个“世界艾滋病日”,卫生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部、广电总局、共青团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了全国青少年心系红丝带爱心倡议行动大会,拉开了为期一个月的“全国青少年心系红丝带爱心倡议活动”序幕。
  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指出,艾滋病的流行已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至2002年6月,我国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已达到100万例。专家预测,如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到2010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将超过1000万人。
  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是“相互关爱,共享生命”。我国有2.1亿年龄在15岁—24岁的青少年,在全国开展青少年心系红丝带爱心倡议活动,对于在全社会掀起预防艾滋病的宣传高潮,唤起全社会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关怀、理解、支持和参与,营造一个全社会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良好环境,在全民中普及预防艾滋病防治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上,预防艾滋病宣传员濮存昕等和大学生代表用朗诵、歌曲等形式鼓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增强信心,不畏困难,号召广大青少年关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今年参加全国大学生“三下乡”预防艾滋病教育宣讲团的高校学生代表向全国青少年发出倡议:做红丝带精神的倡导者、传播者和实践者,用自己的爱心去融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孤独冰冷的心灵,激励他们战胜病魔,用行动逐步改变人们的偏见,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营造一个理解、尊重、不受歧视的社会氛围。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各主办单位及有关部委领导,驻华国际组织的代表,各地开展倡议活动的青少年代表,首都大中学生代表,文化、体育、艺术界代表等共800余人参加了北京人民大会堂主会场的活动。
  今天,北京、云南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也根据当地情况,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活动。


第4版(要闻)
专栏:

近日,上海处处涌动着申办二○一○年世博会的热潮,申城人民热切期盼“申博”成功。图为十一月二十九日,上海市静安寺街道社区居民在静安公园用歌舞为上海“申博”加油助威。
新华社记者张耀智摄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郑培民的磊落人生
储瑞耕
湖南省委原副书记郑培民同志的事迹传遍了大江南北,他的思想和行动令人深受感动。听到许许多多的同志说:我们党的高级干部中有郑培民这样的优秀分子,有郑培民身上体现出来的崇高品德和高尚人格,正是我们党能够带领全国人民在改革和建设新的征程中不断取得胜利的保证。
很多同志还特别注意到湖南省委书记杨正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那句感慨之言:“郑培民同志没有一件放不到桌面上的东西!”
之所以“特别注意”,是因为“没有一件放不到桌面上的东西”这句话,可以称得上是郑培民磊落人生的最好注解。这不只是一个人、一个党员干部某个具体角度的优点,而是带有本质意义的优点。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共产党宣言》中这句铿锵有力的话,知道的人不少,可是,政治上特别是人格上的“磊落”,真正在自己的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坚持实践、体现的,怕就不是所有知道这句话的人都能够做得到的。而“没有一件放不到桌面上的东西”,这是何等鲜明的“磊落”。
共产党人的磊落,首先体现在政治上。因为共产党的立党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任何私利可言。作为省委副书记这样高级干部的郑培民,有许多“老百姓朋友”,老百姓可以视他为“好兄长”,他不仅说到更是做到了“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试问:有了这条自我规矩,凡事坦坦荡荡,政治上还能不磊落吗?共产党人的磊落,同时也体现在人格上。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到一代又一代共产党的领袖人物、优秀人物的人格表现上真切地感到:他们都强调而且身体力行“光明磊落”。前些日子中央电视台播出关于老一辈革命家彭真的电视连续剧,人们看到的,正是一个心无芥蒂、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共产党人的形象。
一个人,一个干部,能够磊落到“没有一件放不到桌面上的东西”,很不容易。政治上要坚如磐石,经济上要一干二净,原则上要是非分明,人格上要清白纯洁,而且大事小事都如此,几十年都如此,方能称得上磊落。许多人也许会觉得这不可能。其实是可能的,孔繁森做到了,郑培民做到了,还有许许多多党员干部也做到了。“对待身外之物,要铁石心肠。”——郑培民的这个说法,可谓实践其磊落人生的要诀。
经验教训向人们警示:污染、破坏党风和社会风气的种种人和事,都与“磊落”背道而驰,尖锐对立。市场上的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不可能磊落;利用职务之便贪赃枉法、徇私舞弊,也不可能磊落。我们看到近年反腐败斗争中受到惩处的那些人,如陈希同、胡长清、成克杰、慕绥新、李真之流,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充满了私心与杂念、物欲与功利、阴谋与暗算、伪善与鬼祟,哪一个能做到“磊落”?
时代和人民要求我们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像郑培民那样做磊落的人、做磊落的事。是否磊落,是能否得到人民拥护爱戴的重要因素,应当成为评价考核干部的重要尺度。这是郑培民同志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思想财富。


第4版(要闻)
专栏:

  福建成立大学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
本报福州12月1日电记者蔡小伟报道:福建教育学院大学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日前成立,这是福建省首个大学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连日来,这个研究会的成员深入学校各个班级和一些厂矿社区,认真宣讲党的十六大精神。
这个研究会是福建教育学院党委直接领导下的全校性学生学术团体,现有会员205人。研究会旨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鼓励青年学生积极学习、认真研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近日,该研究会还向福建高校的大学生发出了《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倡议书。


第4版(要闻)
专栏:

  宣讲十六大精神贯彻十六大精神
石家庄千支小分队下基层
南京大学“博导论坛”举办专题讲座
本报石家庄12月1日电河北省石家庄市组织的千支十六大精神宣讲小分队今天分赴本市农村、社区和企业,宣讲十六大精神。
党的十六大胜利闭幕后,石家庄市委立即组织一批专家、学者,在深入学习领会十六大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实际,编写了十六大精神宣讲提纲。各县(市)区委则抽调机关干部、理论骨干、党校教师和基层宣传员,组成了近3000人的宣讲队伍。每支小分队由2至3人组成,分包5个村、社区进行十六大精神宣讲。为了保证质量,石家庄市委利用一周时间,对宣讲队员进行了集中培训。
在正定县新城铺镇西咬村村委院内,近百名党员群众每人都拿着一份十六大报告,聚精会神地听着来自县委党校的宣讲队员作精彩报告。对上了年纪的老同志,宣讲队员还进行个别辅导。据石家庄市委宣传部部长粟建华介绍,为了让十六大精神家喻户晓,市委准备了60万份十六大报告,由小分队分发至市民、农民手中。(陈国琦李东顺)
本报南京12月1日电11月28日晚,南京大学科技馆一楼报告厅里,大学生们济济一堂,“十六大与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讲座在这里举行。主讲者是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哲学系博导侯惠勤教授。由南大研究生院和团委联合举办的“博导论坛”,将该校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引向深入。
讲座中,侯教授谈了自己学习十六大精神的体会。他认为,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对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的重大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成果辉煌。侯教授还对小康社会的四条标准作了深入的阐释。
听讲座的大学生表示,这样的学习形式很好,很受鼓舞和启发。
(顾兆农罗静史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