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月20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大地·评论)
专栏:

  春风杨柳万千条 齐白石


第8版(大地·评论)
专栏:文艺信息

《范敬宜诗书画》、《敬宜笔记》出版
《范敬宜诗书画》和《敬宜笔记》日前分别由新华出版社、上海文汇出版社出版。范敬宜是人民日报原总编辑、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五十多年来一直从事新闻工作,诗书画和散文是他的业余爱好,有“余事艺三绝”之称。《范敬宜诗书画》收集了他从少年时代迄今的诗词散曲以及书法、国画作品,并附有吴湖帆、启功、谢稚柳、徐邦达等大师的品题。《敬宜笔记》收集了他一九九九年以来在《新民晚报》副刊上发表的随笔六十篇,并附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图片三十余幅。(文一)


第8版(大地·评论)
专栏:

  拥抱生活 经世致用
  ——报告文学创作漫议
  李炳银
  报告文学创作在今天引起人们普遍关注,是一个特别值得人们重视的文化现象。
  无庸讳言,在现实的报告文学创作中,还存在着不少值得作家们认真研究和对待的问题,诸如,如何更加前沿和深刻地面对、把握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矛盾问题;如何更加文学艺术地表现真实生活事件人物的问题;怎样排除和防止浮躁的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及世俗潮流侵袭的问题等等。但是,人们之所以还对于报告文学存有兴趣和期望,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报告文学作家作品表现出的那种和读者的愿望、情绪与期待的一致性。在现实生活中,尽管出现了不少打着报告文学的旗号而实际上强烈地表现着世俗、功利、势利目的的行为现象,但是,许多优秀报告文学作家作品所体现出的积极人生姿态及庄重的精神、品质与性格,依然给人们以鲜明而庄严的印象和影响。而正是在这些地方,报告文学在它左邻右舍的文体里获得了一种特殊坚挺表现,赢得了读者更多一点的关爱。
  鲁迅先生在谈到中国的文人时曾经说:“文人不应该随和,而且文人也不曾随和。会随和的,只有和事老。但这不随和,却又并非回避,只是唱着所是,颂着所爱,而不管所非和所憎;他得像热烈地主张着所是一样,更加热烈地攻击着所非,像热烈拥抱着所爱一样,更加热烈地拥抱着所憎。”在谈论报告文学创作情况的时候,再读鲁迅先生这样的话,感到有一种非常契合和意味深长的感觉。当不少文学创作在严峻的社会生活矛盾面前闭起了眼睛,采取了一种回避的态度时,而报告文学正是在是非和爱憎的明确选择表现中,突出了自己的意志存在和精神性格,具有了明显的参与和影响生活的作用。驻扎在千里川藏线上的沿线武警交通部队的官兵,为了确保这条交通线路的畅通,多次同严重的自然灾害进行了顽强悲壮的英勇斗争,表现出的英雄气概、拼搏精神、无私品格、责任意识等都是非常感人的。党益民的报告文学《川藏线上生死劫》,就以实际的采访感受对其中很多悲壮的奋战故事与牺牲造成的伤痛情景进行了真实而生动形象的描绘,有力地弘扬和表彰了武警官兵们钢铁般的意志与壮烈伟岸的人生存在。安徽大学生物系教授何家庆,为了使自己掌握的魔芋培植管理技术能够为贫困地区的百姓摆脱贫困服务,自觉、自愿地走进安徽、湖北、四川、重庆的许多深山乡村,不管不顾有些人的猜忌和奚落,经历了数不清的艰难、经历了一次次凶险,长期真诚无私地为当地魔芋种植者传授技术,经过多年的努力后,已经有不少人家因为种植魔芋而脱离贫困,对于何家庆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和甘愿奉献的行为,报告文学作家温跃渊以《为了贫困的百姓》为题,作了十分动情和形象的报告,等等。而对于那些属于邪恶丑陋表现的犯罪人物、腐败分子,报告文学同样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出现了李景田的《河东战事》、《跨国大诈骗》等不少作品。报告文学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生活时,这种不躲闪,不回避,时常以饱满的生活激情褒贬是非,臧否美丑的作为,是其和社会生活,和读者发生联系的重要渠道。也是报告文学积极参与社会生活进步和变革,体现自己存在价值的重要方式。这种存在和表现,同文学创作中那些躲避崇高、麻木罪恶,以置身世俗颓废、家长里短的叙述为其能事的现象相比,实在是有根本的质地区别和美学差异的。
  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对于是非、美丑的明辨和褒贬,是报告文学作家文明精神追求和社会责任使命意识的发现。对此,必须给予公正的认识和评判。但是,报告文学作家的社会角色还要求,作家面对纷纭的矛盾事件和各种冲突,还应当具有个性的发现,深入的思考,具有前沿的理性精神。报告文学的特殊作用和力量,往往就是在莫衷一是,众说纷纭的时候,表现出了既接近事情本质,又符合事情内在逻辑的准确判断。因此,深入的观察和理性的思考,是报告文学的独特品格和魅力所在。何建明的《恐惧无爱——中国“另类孩子”的生存报告》,对于因生活所迫、因父母遗弃、因社会的救助机制尚未健全而流浪街头的“另类孩子”们命运的关注;刘元举的《中国家庭,钢琴热带来的喜与悲》,对于许多因为父母出于自我心理满足,出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愿望,出于对孩子前途命运的主观计划等等复杂因素而卷入到钢琴练习中的孩子们喜乐忧欢情绪和性格命运的关注;邢军纪《第一种危险》,从张金柱案件引发的对于严肃执法问题的思考;吴岗的《善待家园》,从许多地质灾害发生原因出发对于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呼吁和期待等,都很好地表现出作家认真的观察和思考。对于现实社会生活的关注和思考,是一个作家对于社会的义务承当和责任意识的表现。如果我们的作家放弃或疏远了这样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只是将文学看成一种自我情感的表露,看成一种生活的游戏,看成一种谋取功名和财产的工具,那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文学作为一种社会精神旗帜的意义和作用,改变了作家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对于社会生活应当采取的积极态度和生活意义的追求。通常,知识分子被视为社会的精英,被视为人群中的优秀分子。所以,知识分子的生活态度,与社会的发展关系很大。正因为如此,在谈到知识分子的时候,西方哲人费希特说过一段很精彩的话。他说:“你们都是最优秀的分子,如果最优秀的分子都丧失了自己的力量,那又用什么去感召呢?如果出类拔萃的人都腐化了,那还能到哪里去寻找道德善良呢?”在很多努力经世致用的报告文学作家看来,自己的存在和创作,就是要在人们渴望了解感知自己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的时候,为人们提供一种参照,提供一种理解,有益于人们的现实生存需要。在不少报告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的诘问、辨析和理性洞察内容,是不同程度地表示并体现着社会的道德、良知和是非判断的,在一定的意义上,它具有大于文学的价值和作用。
  尽管报告文学创作中还有许多现象需要研究,但是,很多报告文学作家的创作姿态是健康的,表现出了进取的努力。这一点,很值得给予首肯和鼓励。在社会上强大的物质欲望迫压和左右着人们的精神和行为的时候,有的报告文学作家却甘愿数月深入到西部的贫困乡村,对西部儿童失学问题进行综合的考察和分析;有的报告文学作家,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农民的历史命运和现实生存环境及生存状态,可以自费一个人长期住在长江岸边的岛洲上,在和农民直接密切的交谈中,探询农民的现实喜乐和忧患;等等。这种“周乎万物,道济天下”的追求,难能可贵。实在是那些时常出入居住于都市宾馆、乡间别墅,过着推杯换盏、美女环绕生活的人们不能够理解的。这也许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区别,但最终还是一种人生态度和目标选择的区别。只要日益纷纭的社会生活依然需要报告文学的参与,有很多关注现实社会生活的读者仍然对报告文学抱有热情和期望,报告文学作家的这种拥抱生活的姿态和创作方式,就必然不会停止。


第8版(大地·评论)
专栏:文艺点评

  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
仲言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迅猛发展,寻求文化的一体还是保持文化的多样,已成为许多国家普遍关注的话题。
  应该充分肯定,全球化的浪潮增加了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这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间的合作与交往。但是,全球化不是免费午餐,某些超强的发达国家会利用其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的优势谋求世界霸权。它们尽管有选择地输出经济和技术,但却无保留地输出其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并以此为标准,谋取世界的“划一”,这必将导致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弱小民族的文化独立面临着严峻挑战。
  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产物,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是民族间区别与差异的真正意义上的“遗传密码”。世界上每个成熟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有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这种特有的文化已经成为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因而,保护和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需要,甚至也是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的必要条件。然而,伴随着国际间竞争的不断加剧,政治经济领域的磨擦日益增多,思想文化领域渗透反渗透的斗争日趋激烈,尤其是以其快捷性、方便性和开放性为基本特征的互联网的介入,使保持文化多样性和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变得更为复杂。即便如此,各国有识之士从来也没有放弃文化多样性的努力,甚至连一些发达国家也踊跃加入到这个行列里来,反对强势文化一统天下的斗争已成为与全球化并行不悖的另一个世界潮流。
  当今世界,文化同社会政治经济的联系愈益密切。文化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和财富,谁占领了先进的知识和技术,谁占据了全球文化发展中的主导权,谁就抢占了未来社会发展的制高点。在以经济实力排序的国际社会,特别容易把对强国的经济依赖泛为文化的依附。把经济与文化混为一谈,既不是纯粹的学术见解,更不是提升欠发达国家文化竞争力的慈善义举,而是某些超级大国以文化作为可资操作的社会资源来操纵其他国家的政治图谋。反对文化霸权,反对统一的文化标准和尺度,既有保护民族文化个性的目的,也有拒斥西方列强利用文化手段控制他国以谋求世界霸主的战略考虑。因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动力。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是每个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应备的基本态度。各国文化只能在竞争和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而以居高临下的优越感和一国好恶为尺度来衡量一切、摆布天下的做法,是十分荒唐而又野蛮的。
  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中国人民以其勤劳智慧和非凡创造,为人类社会作出过巨大贡献。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我们一定要保持足够的清醒,既要充分肯定自己的独特优势,又要看清自身存在的明显不足;既要有虚怀若谷、勇于“拿来”的气概,又要有坚定的民族自信心和临阵不乱的文化定力。要用一种独立的精神和独特的话语在世界文坛上发出自己的声音,绝不能在气势汹汹的强势者面前乱了阵脚,丧失了自我,盲目崇拜泊来的东西,在亦步亦趋、照抄照搬中变成了人家的附庸。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准确把握时代潮流和历史趋势,始终坚持先进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在应对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和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要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大胆吸收借鉴世界各国一切外来文化的精华,深深植根于中国国情和社会实际,深入反映中国人民创造美好新生活的伟大进程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发精神,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际竞争力,以其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堂堂正正地走向世界,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8版(大地·评论)
专栏:

永远的雨果
张炯
日前,北京召开隆重的盛会,纪念法国伟大作家雨果诞生200周年。这既标志中国和法国人民的深厚友谊,也标志两国文化交流的密切,更说明卓越的文学成就总是超越特定的时代并超越一切国界的。
  我国人民敬重雨果,因为他不但是法国的伟大诗人和小说家,是法国文学浪漫主义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还因为体现他作品中的伟大精神,他对于自由的热爱和追求,对于暴政与压迫的痛恨,对于弱者和劳动人民的深切的同情,对于善良、正义、博爱和人类美好未来的向往,在世界各国都永远会激起强烈的共鸣!
  正如他自己所说,他的作品是为全世界人民而写的。他在著名长篇小说《悲惨世界》的作者序中指出,“只要因法律和习俗所造成的社会压迫还存在一天,在文明鼎盛时期人为地把人间变成地狱并且使人类与生俱来的幸运遭受不可避免的灾祸;只要本世纪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还得不到解决;只要在某些地区还可能发生社会的毒害,换句话说,同时也是从更广泛的意义来说,只要世界上还有愚昧和困苦,那么,和本书同一性质的作品都不会是无用的。”确实,这就是雨果作品的伟大而深远的意义。文学总是跟人类的理想联系在一起的。对人类美好未来的理想,永远像太阳一样照耀伟大作家的心灵,使他憎恨一切黑暗而追求光明,憎恨一切邪恶而追求善良和正义。雨果作品的强烈浪漫主义精神,正是他心中理想的太阳所照耀、所燃烧。他在文学上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追求自由、奔放的浪漫主义,并非偶然。
  雨果的作品早就译介到中国,近年我国还出版了20卷《雨果文集》。这无疑大大增进了我国人民对这位伟大作家的了解。雨果关于浪漫主义的文学主张也曾经影响了许多中国作家,在中国的现代文学中,浪漫主义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学潮流,与雨果在内的19世纪西方浪漫主义作家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文学的源泉是社会的现实生活,但文学的目的并不止于再现现实生活,更重要的是要促进现实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是要鼓舞读者去改造现实世界。这方面,文学的积极浪漫主义起着重要的作用。作家的进步的社会理想和他的丰富的想象力、幻想力的结合,就会创造出有别于现实生活、鼓舞人们走向真善美的艺术境界,就会使广大读者的心灵得到崇高的升华。因此,当我们读到雨果关于浪漫主义的思想主张,便感到分外亲切!今天,当人类已经迈进21世纪,而世界仍然存在压迫和剥削,仍然存在不公,存在贫穷和困苦,仍然存在腐败、堕落、卖淫等黑暗现象的时候,无论雨果的作品,还是他的浪漫主义的文学主张,都仍然没有过时,都仍然显现出它的伟大历史意义和夺目的思想光辉!(附图片)


第8版(大地·评论)
专栏:

  情感在历史中丰富
  ——读长篇小说《归宿》
  徐迅雷
  50年的人生历练,六年的精心打磨,成就了长篇小说《归宿》。作品让读者感受到了生活的沉实内涵、生命的伟大和光辉,使我们对生活的美好产生了由衷的珍惜之情。
  《归宿》是张建洲精心创作的长篇小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用作者的话来说,用这部心血之作,他将建构自己“最终的灵魂的归宿”。
  张建洲15岁参加抗美援朝,是志愿军里的小小卫生兵。小说主人公张锦成参加抗美援朝时也是15岁,他通过写给“最可爱的人”的慰问信,和一位姑娘相识,青春和爱情在战火中诞生,一个时代的伟大历史成为这一对新人美好生活的巨大背景。然而生活和感情都往往曲折多磨,他们的爱情在特定年代被命运冲击到了巨浪翻滚的大河中流,时代大背景中的情感故事,从此拉开了序幕……数年后,他在畸形的情感中建立了家庭,在没有真情的痛苦中生活了十多年。直到改革开放,那个同样被命运之舟偶然运载到自己身边的人走了,他与一个姑娘的偶遇,开始了又一场跨越时代的恋情……一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就这样融汇在一个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爱情本身就是宏伟历史的无数细节之一,那是顽强生命的情感表征,真情如同历史中的正直精神,不会死亡,只会转移、迁徙,而纯真的生命之爱,不会沉沦,只会升华。
  泰戈尔曾说:“人性一方面有追求愉悦的欲望,另一方面是向往自我牺牲。当前者遇到失望的时候,后者就得到力量,这样,它们发现了更完善的领域,一种崇高的热情将灵魂充满。”当把所有的情感都投射到时代和生命中时,也就是生命最富有最绚烂之时。
  小说中的人物与历史的真实人物一样,他们的精神在历史中丰富,在奉献中享受,在奋斗中获得觉悟。让我们记住作者在后记里的话:“人们为这个世界留下的爱越多,这个世界就会越美好。”


第8版(大地·评论)
专栏:

  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 学术研讨会召开
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2001年学术研讨会日前在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40余人出席。会议主题是:毛泽东文艺思想与21世纪文艺。
  会议认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依然是重要的理论课题,它对文学艺术问题特别是对新世纪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依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当前应当着重将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与“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研究结合起来,在新世纪中国文学的土壤上深入发展毛泽东文艺思想。
  毛泽东文艺思想作为一门学科,也要有新的研究标准和视野。今天的理论界常常仅在传统和西方中寻找文艺理论发展的资源,这就忽视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五四”以来的文艺理论与批评的发展与成就。应当在毛泽东思想与文学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交合点,建立起自己的文学理论研究的参照系。
  会议还展望了21世纪中国文艺的发展趋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条具有民族化与现代化相统一的、有别于西方现代派的文化艺术建设的新路子;从世界文化动态的横向比较与考察中探索出一条科学与开放相统一的不同于国外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途径;从社会历史形态纵向比较中逐渐寻找出一条具有人民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又有别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文艺的社会主义文化艺术发展的新道路。
  (李志宏 李龙)


第8版(大地·评论)
专栏:文艺信息

《儒将史诗——读者眼中的张爱萍》出版
在《张爱萍传》获全军文学艺术最高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之际,汇集对该传部分反响内容的《儒将史诗——读者眼中的张爱萍》,日前由长征出版社出版。该书汇集了二十多位专家、学者、将军读《张爱萍传》后的题词、赋诗、绘画及近三十篇评论文章,还有一批读者来信,是人生观教育的好教材。(慕剑)


第8版(大地·评论)
专栏:文艺信息

长篇小说《大学轶事》出版
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南翔的长篇新作《大学轶事》,是一部“打通长中篇界限”的有益尝试。作品以精湛的艺术表现与人文思想深度,为社会尤其是大学师生瞩目。作品分“博士点”、“硕士点”等六个扇面,主要人物在各篇之中,次要人物贯穿始终。小说既有散点透视,又有焦点透视;既蕴宏大叙事,又含个人叙事;既有公共空间,又有个体分割;既有生活的此在,又有隐喻的彼在。(文清)


第8版(大地·评论)
专栏:

  探幽烛微 精研细磨
  ——《文艺心理学大辞典》出版
  栗书丽
  《文艺心理学大辞典》最近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该书的出版,对于文艺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建设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在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文艺心理学,自20世纪初王国维在文艺学中引进现代西方心理学的观点算起,已经走过整整一个世纪的路程。100年来,她的命运和我们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联,走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自觉起步,中间差不多半个世纪的沉寂,八九十年代中兴之后迅猛发展。80年代初,文艺心理学走上讲台。文艺心理学成为一门显学:研究队伍空前庞大,研究及翻译著作接连出版,学术论文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时期文艺理论研究本来就是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而这个领域中的文艺心理研究又最引人注目。如今,站在世纪之交的时空点上,人们渴望对这门学科进行回顾和总结,以便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跨入新的世纪。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的出版,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文艺心理学成果的一个比较完整而系统的总结,或者说是一次比较集中而全面的展览。
  在体例上,本辞典共分为八编,其中第七编和第八编分别为“中国文艺心理学史”和“外国文艺心理学史”。在“中国文艺心理学史”部分,列条目重点介绍了20世纪我国文艺心理研究方面的重要论文和著作96部(篇),正文末附录20世纪出版的文艺心理学专著及论文的详细索引,以及外国文艺心理学译著和论文的详细索引。可以说,从这些资料,就可以看出中国20世纪文艺心理学发展的基本面貌和基本走向。如果有人想研究20世纪中国文艺心理学史,这里已经提供了最为详尽、最为全面的资料信息。这是本书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在资料信息方面之“全”。
  本辞典在总结文艺心理学成果方面“全”还表现在,它是目前国内所收条目最多篇幅最大分量最重的一部文艺心理学辞典。在此之前,国内也出版过不止一部文艺心理学辞书,但所收条目有限,文艺心理学的诸多概念、术语、流派、学说未能收录。本辞典弥补了这一缺憾。共收录古今中外关于文艺心理的辞目1656条。其中,第一编至第六编均为文艺心理学的概念、范畴和有关的名词、术语。内容依次为:文艺心理学一般、学科·学派·学说、主体心理、创作心理、作品心理、接受心理。尤其值得提及的是,本辞典对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有关文艺心理的内容也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认真清理,从现代心理学角度给以全新的阐释,让古老的概念、术语闪射出新的理论光辉,从千年尘封中走出并进而融入现代学术宝库之中。这是一项具有开拓性的工作,对于古典文艺理论的现代转化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本辞典的编撰动员了国内文艺心理学领域100多名教授、学者,有不少专业性强、难度较大的条目特邀有关专家撰写,这就基本上保证了辞典的学术质量。尽管如此,编者仍坚持严格的学术质量,对初稿进行一丝不苟的认真筛选,反复琢磨,多次修改,前后历时八年,将初稿230万字压缩、删减到100万字。正是作者及编辑坚持不懈的努力,才确保了辞典的学术质量定位于一个较高学术水准上。


第8版(大地·评论)
专栏:文艺信息

文化部发展民间艺术新举措
一九八七年以来,文化部根据各地历史文化传统和民间艺术的创作成就,在全国范围内先后命名了三百多个“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为进一步推动民间艺术之乡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经过长期筹备,将于今年五月在北京举办以此为主题的大型博览会,完整系统地展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整体风貌,促进民间艺术同国际间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此前,主办者还将于一月底召开研讨会,为办好本次博览会做理论上、组织上和展品上的准备。(卓增义)


第8版(大地·评论)
专栏:文艺信息

《演艺春秋——长影演员图志》出版
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诞生于战火纷飞的解放战争初期。从一九四九年四月摄制完成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开始,半个世纪以来长影拍摄了约六百余部故事片、译制完成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近九百部译制片。演员剧团五百多名演员在这些影片中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银幕艺术形象,这些艺术形象伴随着人民共和国一同前进,留在一代代人的心中。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和吉林摄影出版社出版的《演艺春秋》一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真实再现了长影演员们的银幕风采。(英姿)


第8版(大地·评论)
专栏:文艺信息

诗歌集《便条集》出版
诗人于坚的诗歌集《便条集》日前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诗集共收录诗人近期创作的二百多首短诗,诗句短小、节制,而又奔放酣畅,充满机智、幽默和整肃。诗歌所采用的语言是对汉语的一种尝试和探索,在扩展着汉语的表现力和宽容度。书中收录诗人拍摄的数十帧静物照片,镜头呈现细节的表现力和文字揭示事物本质的表现力相辉相映。(罗家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