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9月29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本期聚焦:关注三网融合

不对称开放是国际通行做法
马庆平
  中央提出积极推进“三网融合”的方针,我们应该积极研究新技术和新体制带来的影响,慎重制订阶段性政策,推进“三网融合”的发展。
  全面理解“三网融合”的概念
  “三网融合”是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中产业的一个前瞻性概念。它是一个历史过程,在社会实践中有不同层面的含义。
  从技术层面讲,虽然出现了重大突破,但是,当前并不存在由一种技术完全替代电信网、计算机网和广播电视网的可能,三种网络有一个同质异构的问题。如果一个国家把所有信息业务都放在因特网上来实现,就很难保证国家的安全。
  从法律层面讲,“三网融合”还没有在任何一个国家实现。各国,包括美国,仍然依照电信法和广播电视法规范网络业务。美国的法律还特别提出,“由于有线电视网传输的是有线电视服务,因此不能将其等同于电信公司进行管理”(美国联邦通信法第621条C款)。
  从资本的层面讲,“三网融合”在不同国情的国家有不同的实践。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私有制是主体,电信公司和有线电视公司的股东可以自由置换,但各自的经营规则不能置换。所以,虽然在美国确实出现了资本层面上的“三网融合”,但在经营体制上仍然是各自独立运行。德国也是个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它要对外开放电信市场,而不开放有线电视市场,因此不得已于2000年1月将有线电视公司从电信公司中独立出来,单独运行。
  从业务层面上讲,“三网融合”有一个相互交叉、互为推进的情况。如果将两类业务完全混同,必将出现社会信任危机的严重局面。比如电信运营商不得偷听或截留用户的电话,而广播电视网络对内容必须要监看和编辑,如果完全混淆,将难以制订法律。所以欧盟于1997年3月委托成立了专门委员会,研究随着网络技术而出现的新的业务格局。1999年3月,欧盟议会通过了维持电信和广播电视格局不变的绿皮书。
  WTO关于广播电视网的规定
  WTO最后文件中,电信附则的第2条关于适用范围的(a)款指出:本附则将适用于签约国的公共电信传输网和公共电信传输服务的接入和使用的全部手段。但是同一条的(b)款指出:本附则将不适用于签约国的广播电视节目的有线或无线传播手段。因此,从国际法规的范围看,广播电视网络具有特殊性,不包含在对外资开放的范围之内。因此在国际通行的规定当中,也就不存在广电和电信对等开放的可能。
  美国联邦通信法第621条(B)规定:“有线电视运营商如果要经营电信业务,不用再另外申请营业执照”。该法第651条第(A)款规定:“电信运营商如果要经营视频业务,必须要重新申请营业执照,并要接受第653条的限制。”
  由此可见,不论从WTO等国际通行规定,还是从个别国家的法律体系来看,有线电视均按特殊法规进行行业管理。在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的谈判中,签约国没有就文化问题达成最后协议,因此,“文化例外”被写入了最后文件。这就是为了保护各国的文化利益而制订的特殊政策,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有线电视网、音像市场等范围。
  新业务领域与“非对称准入”政策
  “三网融合”不仅涉及到电信和广播电视之间的关系,而且出现了像因特网这样的新业务领域,对此应制订专门的法律,使之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1998年10月,联合国通过专门的程序,将因特网确定为第四媒体,从而规范了因特网的社会定位。各国纷纷制订或修改相关法律,以规范因特网。新加坡于1998年底将因特网业务划为广播类业务管理,并入广播法。澳大利亚于1999年底通过议会审订,将因特网确定为媒体业务,并制订了广播及在线服务法,将因特网和广播业务并行管理。欧盟议会于1999年3月通过的绿皮书,初步确定因特网为媒体类业务,目前正在研究相关的法规。
  鉴于国际性的新趋势,我国推进“三网融合”目前应从WTO入关的角度考虑,以开放电信市场为当前制订政策的主要出发点,首先实现局部的融合。美国政府为了打破电信垄断,于1996年修改了联邦通信法,在有线电视与电信公司之间实施“非对称准入”的政策。英国法律规定,允许有线电视公司经营电信业务,目前不讨论电信公司经营有线电视的可能性问题,其它国家也有类似的规定。
  由此可以看出,推进“三网融合”的过程比较复杂,在有线电视与电信公司之间实施“非对称准入”的政策,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做法。
  (作者系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中心政策与战略研究室主任)


第7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IT纵横

三网融合呼唤市场开放
杨学山
  随着基于TCP/IP协议的因特网的广泛普及,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了“三网合一”的概念。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提供具有图像、语音、数据三种功能的网络成为“三网合一”最早的技术描述。在随后的发展中,“三网合一”又演变为计算机网络、电信业务网络、广播电视传播业务网络等三种物理网络或业务的“合一”。实际上,三种网络难于“合而为一”,于是就有了“三网融合”的提法。
  一个网络承运三种业务,反映了技术进步的真谛。“三网合一”不是将几个承载不同业务的网络合为一个网,“三网融合”也不是将目前的几个物理网络融为一个网。信息网络的发展必须符合技术发展的要求,这是不可抗拒的规律。从技术的角度看,无论是计算机网络、电信网络还是有线电视网络,都可以实现同时承载三种业务;从经济的角度看,“一网三业务”比三网分别承载不同业务经济得多;从目前已建的社区计算机网、电信网和有线电视网的物理分布看,整体上是电信网包含了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社区网。如果“三网合一”,就要拆除另外的一个或两个网。
  “三网合一”的意义是通过一网提供三种业务,实现有效竞争。可是在现实社会中,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在智能化小区,一个家庭同时存在三种网络;在许多城镇居民家中,两种网络并存的情况也广泛存在。那么,“三网融合”的障碍在哪里呢?是市场不开放。
  为了有效利用资源、跟上技术进步的步伐,促进我国信息网络快速健康发展,一个网络承载三种业务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其关键是市场准入。目前,在计算机网络业务方面,市场并无约束,市场准入的焦点在于电信市场和有线电视传输市场的准入。
  “一网三通”是技术进步的趋势,是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也是提高企业和国家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一网三通”的实质,是计算机网、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均能同时承运计算机业务、电信业务、有线电视业务。实现“一网三通”,体制的关键是市场准入,技术的关键是互连互通。笔者认为,市场准入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根据发展和需求,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实现全国范围内准入,是符合各方利益的;而保证有效、公平、高质量的互连互通是监管机构的职责。(作者系国家信息中心总经济师)


第7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

纪检监察信息系统问世
  本报讯由中纪委信息中心、山东省纪委办公厅和浪潮齐鲁软件共同开发研制的“纪检监察信息网络系统”日前推出。
  “纪检监察信息网络系统”是国家“863”计划项目。几年来,系统不断完善,现已形成全新的版本,适用于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王征文)


第7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

识别技术显威力开门用上掌形仪
  电影《007》里有个精彩镜头:主人公邦德的手掌放在仪器上,军情机构的门就被自然打开。这种用手掌来开门的生物识别技术,看起来似乎有点遥不可及,如今却已经来到中国大酒店的展室里。由上海道肯奇门控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与美国英格索兰安保集团联合推出的“道肯奇掌形仪”展示会,使科幻电影中的神奇镜头变成了现实。
  众所周知,世界上每个人的手掌都不相同。美国英格索兰公司与上海道肯奇门控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道肯奇掌形仪,利用三维成像红外扫描技术,能在1秒钟内识别来访者掌形,任何外人休想蒙骗过关。
  掌形仪这类生物识别技术成果的应用,推翻了“没有哪种门锁不能够被打开”的论断,将使人们告别记不住密码、忘带钥匙或IC卡的麻烦。安装后,海关可杜绝假证件蒙混过关,机场能避免管理漏洞,银行金库或保管箱也可高枕无忧……在美国,目前已有数万台掌形仪在各个领域使用,其效果受到广泛好评。(科文)


第7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本期聚焦:关注三网融合

“三网融合”:梦想与现实赛跑
本报记者杨明方
  可以不夸张地说,信息时代的人们在有意无意间,随时都是被“线”拴着,被“网”罩着:你拿起电话机,就入了电话网;你拿起遥控器,就进了电视网;你想收发“伊妹儿”(E-mail),就得上因特网。
  当这一切都变得“必不可少”,很自然地就会有人“异想天开”:何必那么烦琐地左拉一根线、右拉一根线地“重复建设”,能不能一根线牵到家里就一切都“搞掂”?既能打电话,又能看电视,还可以遨游因特网,岂不快哉!
  于是,“三网合一”的问题,就摆在了世人面前。
  用户盼融合说了好几年
  我国“三网合一”问题的提出,最早要追溯到1993年。吉通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总裁齐鸣秋说,当时在讨论“金桥工程”的方案时,就有人提出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将图像、话音和数据这三种业务建立在一个网络平台上的“三网合一”构想。
  时隔八年,旧话重提,但关注的侧重点已有所不同:当初人们思考的是新技术的可行性问题,而现在人们盼望的,则是能否将计算机网络、电信业务网络和有线电视传输网络这三种现有的“物理网络”合而为一。从抽象到具体,表明人们对网络的规律有了更深的认识。
  电信网历史最久,覆盖广泛,管理严密。但其主要资产——铜线接入网的价值,似乎正随着人们对带宽要求的变化而与日俱减。
  有线电视网历史不长,但发展很快。目前全球已有9.4亿用户,中国有线电视用户则已超过8000万,成为世界第一大有线电视网。但其致命弱点是单向传输,改造起来不容易。
  因特网近几年大规模兴起,具有开放的结构和文化,用户增长不可限量。但目前因特网主要“依附”在电信网上运行,速度“快不起来”。因此,世界各国都在想办法,力争早日跨入“宽带时代”。
  由此可见,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因特网)是三种历史背景不同、技术标准不同、利益主体不同的网络体系,简单地把三个网合并为一个网的“三网合一”方案显然是不现实的。于是,就有了“三网融合”的说法。
  政协设论坛业界亮观点
  今年3月,我国在“十五”计划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其目的就是要把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因特网有机融合起来,优化资源配置,为不断加快的信息化进程服务。
  在近几年的“两会”上,也不断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三网融合”问题反映社情民意,提交议案或提案。为此,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把这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并在7月底主办了一次规模很大的“三网融合与电信体制研讨会”。
  研讨会由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科技部部长徐冠华主持,信息产业部、铁道部、国家广电总局的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分别阐述了三部委对“三网融合”问题的立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联通、吉通、网通、铁通等六大电信运营商的老总以及有关方面的知名专家学者共100多人与会,围绕“三网融合”方面的议题提出了很多具体意见。
  在这次研讨会上,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张春江代表信息产业部公开表态,希望“批准有线电视网络公司进入电信市场,同时也批准国有电信公司进入广播电视节目传输市场,实现两个市场的对称准入。”他对“三网融合”的理解是: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都向社会提供包括话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信息业务,以便充分发挥我国现有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作用,改善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信息通信服务。
  原广电部副部长何栋材在发言中指出,在现阶段进行电信网与广电网的“对称开放”是不现实的,因为广播电视是我国重要的舆论阵地,这里面涉及到意识形态等国家利益问题。他认为,应该从电信网与广电网的“不对称开放”入手,信息产业部应允许有线电视机构经营数据业务,比如上网、视频点播等。经过3—4年的准备,有线电视网才有条件与电信企业“平等竞争”。
  融合不是梦技术是关键
  无论是大声疾呼“三网融合”迫在眉睫的一方,还是冷静指出“三网融合”应小心谨慎的一方,大家一致的观点是:“三网融合”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研讨会上,很多专家都认同“三网融合”应从“不对称开放”做起的观点。
  问题的关键是:怎样用一种科学合理而又经济实用的技术方案,顺利对三大网络进行技术改造,从而以最小的代价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网络资源的作用。按照现在已有的技术方案,对有线电视网进行“双向改造”,无论是运营商还是用户,花费都很巨大,有点“得不偿失”,而在现有电话线上跑“宽带”似乎也还是梦想。难怪那么多运营商会去争抢宽带入户。
  三网融合,期待着新的技术突破。


第7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本期聚焦:关注三网融合

互不相让埋管网北京地下挤得慌
曾伟
  “现在北京地下有八九种网络,已经非常拥挤了,如果今后一些运营商还是这么单打独干,网络建设各搞一套,北京城的地底下迟早有一天会装不下。”日前,在北京市举办的“加快首都高速信息网络建设”座谈会上,北京市的一位领导表示了这种担忧。
  据了解,目前,我国六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联通、网通、吉通、铁通总部均设在北京,并都把北京作为其网络枢纽中心,北京有线电视网络也已具有相当规模。激烈的市场竞争把一个突出问题摆在大家面前:各大公司基本上是各自为战,网络建设各起炉灶,你搞一套,我又搞一套,缺乏总体协调和规划,导致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一位负责人介绍说,修平安大道时,因为马路地下要埋的管线太多,而马路地下空间有限,供电下地时,只好把放不下的电缆线放在平安大街临街的胡同地底下。修广安大街除了预留了地铁通道之外,修50米宽放不下地下的管线,修70米宽又没有地方。最后,70米与50米之争,给设计和施工带来许多困难。
  一些企业对自起炉灶建网络也是情有独钟。曾有两家运营商在长安街埋管线,一个管沟不行,非得分两个管沟,闹得不可开交。
  针对这种现状,有关专家认为,如何对北京市现有的信息资源优势实行优化整合,避免重复建设,在统筹规划下实现资源共享,是北京加快速度推行信息化的当务之急。
  专家指出,一种能兼顾竞争与资源共享的模式已在一些国家应用,那就是骨干干线统一建设,实行资源共享,而终端则放开,鼓励各大运营商展开竞争。
  目前,北京市在“十五”计划纲要中提出了“三网融合”的构想,即将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三网融合”,建设一个首都公共信息平台,使各方能够充分利用首都信息化的硬件资源,真正实现共享资源。


第7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IT时评

由手机“三包”说开去
闻根
  前几天,国家质检总局宣布,手机将实行“三包”。消息传开,大家真为这个喜讯欢呼!
  尽管这是广大用户早该享有的权利,尽管大家为此等待了许多年,但现在毕竟松了一口气:以后买手机时就不必再提心吊胆了。
  然而,几乎就在听到这个好消息的同时,不少地方传来了中国移动用户手机呼叫转接大幅度涨价的消息,从原来的每分钟1角上涨到每分钟2角甚至3角不等。
  移动手机呼叫转接涨价,应该说是企业行为,笔者本无权“过问”。但信息产业部马上就出面要求“暂缓实施”,说明这里面确实有问题。作为消费者,人们期待的是通信领域的竞争能给大家带来实惠。但中国移动这么“说涨就涨”,实在让人有点儿想不通。
  手机的一大优点就是能给人以方便。但人们为什么经常“多此一举”地把来电转接到固定电话或寻呼机上?用户无非是图个便宜。反过来说,就是人们觉得现在的手机通话费太贵。一分钟4角钱,普通百姓真有些受不了。
  按理说,这些年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够快的。特别是在移动通信领域,随着中国联通的崛起,市场竞争已经比较充分了。从今年7月1日开始,手机取消了入网费,这应该说是两强竞争给老百姓带来的好处。但老百姓还是不满意,为什么?因为作为普通消费者,人们最关心的是“价格”,特别是单位通话时间的价格应该降下来。
  用户经常不开手机,对自己来说当然是省了点,但也同时“闲置”了手机的功能。对于信息时代的人们来说,这是一种沟通成本的损失。
  然而,更大的损失恰恰是在移动通信运营商方面。据了解,当手机关机时,尽管呼叫未接通,但仍然占用了通信信道资源,而这种资源的消耗是没有收益的。由此看来,想办法提高用户手机的使用频率,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


第7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

  9月22日,正在苏州举办的第四届亚太经合组织技术展示暨交易会高新技术与产品展馆对外开放。图为中国联通展位展示的电磁辐射只有普通手机1/10的CDMA“绿色手机”吸引了参观者。新华社记者孙参摄


第7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中国电信巡礼

新疆电信:夹缝中求发展
本报记者任建民
  从乌鲁木齐飞往南疆喀什的飞机上,一路看下去,主要有三种地貌:一种是连绵不绝的雪山,在太阳底下闪着耀眼的光芒,这种景色在乌市市区就能远远看到;一种是纵横相连的褐色山峰,岩石突兀,草木不生,火焰山就是这个样子;再就是一望无际的戈壁荒滩,城市和乡村依稀散落在绿洲之上。喀什所依附的,不过是块稍大的绿洲。
  “三山夹两盆”的自然地貌、少数民族相对集中和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在这样的条件下发展通信事业,遇到的困难不言而喻。地广人稀决定了在线路、设备上投入比内地大得多,而生活水平低、对外交流少,使得新疆电信的业务量比内地小,收回投资的周期长得多。
  即便如此,新疆电信这些年的发展,用“突飞猛进”来形容应不为过。1993年,亚欧光缆开通,新疆全区一级干线建设有了质的飞跃;1994年,全区所有交换机实现程控化,业务增幅跃居全国第一。近年来,新疆电信一直以30%的增长率成长,即使是在移动、寻呼业务剥离后,年增长率也在20%以上。今年前8个月,全区新增固定电话用户28万户,总数达到220万户,普及率达到12部/百人,列西部10省区市第二位。
  最值得一提的是农村电话在新疆的迅速发展。因为这不光是促进农牧区经济发展的问题,更是涉及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大事。有些靠近边境的偏远地区,通信畅通与维护社会稳定密切相关。
  为此,自治区政府提出了乡乡通电话的要求,当时,还有47个乡不通电话。县至乡镇的线路平均距离在30公里以上,还有相当一部分超过100公里,其中包括130个边防派出所和检查站。今年下半年,新疆电信投入近亿元,建设了1000多个小型卫星电话地面站,提前完成了乡乡通电话的目标。目前,全区建成农村电话点900个,发展用户62万,60%的行政村通了电话。
  经济落后、自然条件恶劣只是困难中的一部分,目前,新疆电信正面临着另一方面更严峻的考验,这就是其他运营商的竞争。对此,新疆电信公司总经理高同庆称他们是“腹背受敌”。
  在人们印象中,只有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才存在各个电信运营商的激烈竞争。但在新疆,即使是喀什这个祖国最西部的边陲城市,电信业务的竞争一点也不比内地轻松。在喀什市的电信营业厅门口,围满了倒卖二手手机的人群,也许正是新疆电信“兵临城下”势态的一种反映。而各家运营商不同资费优惠方案的出台,则是这场竞争的实质内容。移动公司7月份推出“天山通”业务,月租25元,通话费每分钟0.20元,都只有资费标准的一半;联通公司毫不示弱,其“新疆通”业务月租费只有20元,通话费每分钟0.18元。后来加入竞争的铁通公司则打出8元钱装电话的广告。这样一来,除了固定电话的话音业务被大量分流之外,在哈密、阿克苏、石河子等7个地市开通的无线市话“小灵通”进展受到影响,到8月底总共放号7000多个。
  当然,各家竞争有利于消费者,也会促使电信业提高管理水平、改善服务质量,是件好事。新疆电信负责人认为,竞争应在有序的环境下进行,才能体现公平原则。比如在价格方面,政府应规定一个浮动空间,而不是一下子卡死。另外,在同一条线路各自大规模铺设光缆,这位负责人认为是一种资源上的浪费。
  尽管面对种种挑战,新疆电信对未来的发展仍充满信心。去年,新疆电信业务总收入为25.5亿元,但总支出达到32.7亿元,由总公司补贴7亿多元。高同庆表示,下一步将加大内部成本压缩,重点减少办公和管理费用,在更新不符合业务要求设备的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在不远的将来,新疆电信完全可以一方面承担农村电话、应急通信等各种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创造可观的利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