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9月26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浙江省直机关带头转变作风
  本报杭州9月25日电记者鲍洪俊报道:浙江省直机关以“树优良作风,创优质服务,做优秀公仆”的实际行动,落实“三个代表”要求,带动全省各级党政机关作风的转变。
  从年初开始,浙江省省直机关开展“机关服务年”活动,省作风建设年领导小组以省直部门和市直相应部门为单位联合组成74个调研组,分赴全省各县、区,召开座谈会484个,走访企业248家、村庄233个,征求到基层干部群众意见600多条。按照省委要求,省人大、政协对30个省直重点部门开展作风建设民主监督。
  针对问题,省委、省政府对症下药,扎实整改。省直机关大力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务公开工作,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规范了机关行政行为,提高办事效率。省经贸委对保留的195个审批项目,大动手术,主动合并76个,取消29个。省海洋厅通过缓征或减免渔业税等措施,大大减轻了渔民负担。
  省直机关作风的转变产生了“乘数效应”。全省各级地方政府部门自觉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提供便民服务。各地已建立办事大厅、办事中心2165个。全省市、县组织了8.7万名干部下基层、进农户,帮助农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第1版(要闻)
专栏:

湖南以办实事为着力点改进干部作风
  本报长沙9月25日电记者吴兴华报道:湖南省结合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深入基层办实事,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称赞。
  今年以来,湖南省委、省政府结合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由省、市、县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在全省掀起4次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的热潮,先后有30多万省、市、县、乡干部打起背包,进村入户,开展调查研究,征求群众意见,为群众排忧解难。
  湖南省委、省政府把转变干部作风的着力点放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从群众最盼望的事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改起,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利益。各级干部进村入户后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共帮助农民落实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生产经营项目40多万个,提供技术致富、信息资料1.6亿份,全省农业结构调整稳步前进,花卉、水果、养殖业等在农业中的比重稳步提高,草食牲畜、家禽和名优特新水产品稳定增长。同时,根据群众的要求,送资金和物资折款4.2亿元,解决水利条件差、行路难等实际问题26万多个,解决了一批基层领导班子软弱、涣散、村级财务不清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排查调处纠纷7万多起,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第1版(要闻)
专栏:

安徽万名机关干部组成“下村工作队”
  本报合肥9月25日电记者蔡小伟报道:安徽省各级干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万名机关干部组成的“下村工作队”分驻在全省近2000个乡镇,为农民排忧解难,为农业增效服务。
  安徽省许多地方要求各级干部必须保证每年有1/3以上的时间下基层,必须有自己固定的联系村、联系户。省委书记王太华、省长许仲林等省领导带头进村驻户下基层,深入到淮北农村、三峡移民安置区以及大别山老区等地,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去冬以来,全省共有22.91万名干部访户驻户,其中有2万多名干部长期在农村帮助村里工作,他们吃住在农家,工作在田头,为农民办实事。到目前,已入农户达216.9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17.8%。
  紧密联系实际,为农民办实事,解难题,是安徽省各级干部下村的一项重要内容。3000名机关干部下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后,依靠当地群众,在很短的时间里,发展了原有的村办企业,建起了科技示范园、综合养殖场,改善了村内基础设施。在太和县关集镇,下村干部成立了三农服务公司,基本解决了该镇农民长期解决不了的农产品产销脱节的问题。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西干部深入基层实践“三个代表”
  本报南昌9月25日电记者余清楚报道:江西各级领导干部在深入基层办实事过程中,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思自己的理想信念坚不坚,公仆意识强不强,群众观念好不好,工作作风实不实,引导干部找准自身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取得“思想上得到触动,感情上得到融洽,工作上得到提高”的良好效果。
  江西省委把每月进村入户7天以上作为领导干部下基层的一条硬性规定,把是否与农民“三同”作为衡量进村入户效果的基本标准。省委书记孟建柱、省长黄智权等省领导纷纷带头到联系点开展调研,现场办公。全省有2000多名县处级以上干部和30万名党员干部走访农户41万户,接触农民170多万,征求意见60多万条。进村入户,与民“三同”,使广大基层干部听到了许多过去群众不愿说、不敢说的心里话。
  江西是革命老区,全省把学习教育活动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以学习教育活动带动扶贫开发工作。全省新建示范基地3742个,引进新品种3262个,扶助生产资金3.46亿元,签订订单农业合同28.12亿元,开辟产品销售市场1947个。


第1版(要闻)
专栏:

前8月我国工业经济效益继续增长
 冶金等四个行业实现利润大幅增长
  本报北京9月25日讯记者朱剑红从国家统计局获悉:1—8月份,我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继续保持增长,从变化过程看,增势有所减缓。1—8月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18.7,比上年同期提高5点,略高于1—6月的118.6和1—7月的118.5。
  产品销售收入和企业产成品资金增幅略有回落。1—8月份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778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增幅比1—7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8月末,企业产成品资金7209.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7%,增幅比1—7月份回落0.9个百分点。
  企业实现利润继续保持增长,但增幅回落较多。1—8月份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2861.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8%,增幅比1—7月份回落4.6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55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7%,增幅比1—7月份回落5.7个百分点。冶金等四个行业实现利润大幅增长。1—8月份,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烟草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四个行业分别实现利润149.2亿元、161.4亿元、126.1亿元、150.2亿元,累计比上年同期合计新增190.2亿元,占全部新增利润的48.6%。从而替代石油开采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成为利润的主要增长点。
  亏损企业亏损减幅已接近于零。1—8月份亏损企业亏损额836.9亿元,仅比上年同期下降0.03%,比1—7月份少降3.4个百分点。


第1版(要闻)
专栏:

喜迎国庆中秋佳节
  广州市园艺职工近日在市内主要街道装饰鲜花景致,喜迎国庆中秋佳节。
  新华社记者陈学思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会见丹麦客人
 双方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亲切友好交谈
  新华社北京9月25日电(记者罗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丹麦最高法院院长雅克·赫尔曼一行,双方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
  李鹏对赫尔曼一行访华表示欢迎。他说,中丹建交以来,双边关系有了长足的发展,当前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两国司法界的交流也已经开始。虽然中丹两国社会制度不同,司法运作程序不同,但是两国司法界的交流既有必要,也很有益。他相信赫尔曼此次访问必将促进两国司法界,特别是两国最高法院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推动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作出贡献。
  李鹏指出,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很重视与外国的交往,中国立法和司法工作不仅要从中国的国情和实际出发,同时也要吸收和借鉴国外的立法和司法经验。希望赫尔曼在访华期间能够多与中国司法界同行交流,把丹麦在法制建设方面好的经验介绍给中方。他说,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将根据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制定和修改相关法律,以便同国际接轨。
  李鹏还向客人简要介绍了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主法制建设情况,并回答了代表团部分成员的提问。
  赫尔曼对李鹏的会见表示感谢,并表示非常高兴有机会访华,亲眼看看中国经济的发展,了解中国法制建设方面的情况。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副院长姜兴长等参加了会见。
  赫尔曼是应最高人民法院邀请访华的。除北京外,赫尔曼一行还将赴西安参观访问。


第1版(要闻)
专栏:

朱镕基应约与施罗德通电话
  双方就当前国际形势和反恐怖主义斗争等问题交换看法
  新华社北京9月25日电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今天下午应约与德国总理施罗德通了电话。双方就当前国际形势和反恐怖主义斗争等问题交换了看法。
  朱镕基再次强烈谴责9月11日发生在美国的骇人听闻的恐怖主义行径,并重申了中国政府一贯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的原则立场。他强调指出,反对恐怖主义是长期复杂的任务,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我们愿与世界各国、尤其是友好的德国在反对恐怖主义问题上加强合作。同时,打击恐怖主义行动应该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法准则,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长远利益。
  施罗德表示,德国在反对恐怖主义问题上与中国有着共同的看法,认为世界各国应加强团结,共同反对恐怖主义,关键是要通过反对恐怖主义的行动最终实现和平。
  施罗德还通报了欧盟不久前召开反恐怖特别首脑会议的有关情况。


第1版(要闻)
专栏:特快专递

山西启动黄河上中游生态保护建设工程
  本报太原9月25日电记者安洋报道:从25日起,山西省72个县(市、区)、6个省直林区、149个国营林场联手协作,正式启动黄河上中游生态保护建设工程。中央和地方为这项工程总投资17.02亿元,保护建设面积为13877万亩。工程计划用11年的时间,使绿色植被面积达到4699万亩,森林蓄积量达到800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5.1%,从根本上改善山西省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新闻简报
吉林前8月工业实现利润61亿元
  据吉林省统计局提供的工业财务月报显示,今年前8个月,吉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累计实现利润6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亿元,增长10.9%。工业企业亏损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李忠春)
北京朝阳国际商务节结硕果
  第二届北京朝阳国际商务节于日前落下帷幕,共签订合同协议、意向项目共25个,总金额为773.49亿元。项目涉及CBD建设、电子城高科技、文化旅游及绿化隔离地区建设等领域。(赵兴林)
中俄第一桥在额尔古纳合龙
  为了加强中俄边境贸易往来,由内蒙古额尔古纳市口岸办承建的中俄第一桥——室韦—奥洛契口岸大桥,日前顺利合龙。此桥长310.59米,路基宽6.5米,共13孔。其中,河中心两孔为43.247米跨钢梁,其余为20米混凝土T梁。全桥双方投资1376万元。(郅振璞)
福建贫困人口温饱基本解决
  福建省贫困人口已从1985年的242万人减少到目前的12.4万人,农村贫困人口发生率由10%下降到0.47%,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福建省下一步扶贫开发的重点是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行政村,特别是老区、少数民族行政村以及特殊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宣宇才)
三峡库区绿色屏障工程启动
  重庆市日前启动了三峡库区环湖百万亩绿色屏障工程,全面绿化长江干流和一级支流库岸,以实现库区山清水秀的目标。该工程是重庆市继长江干流生态林工程之后又一项改善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障三峡水利枢纽安全运行的重大生态林工程。工程计划用4年时间人工造林40.78万亩,封山育林59.6万亩。
  (崔佳)


第1版(要闻)
专栏:学习通信

为什么说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系列谈(25)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无产阶级解放自己和全人类的重要目标,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本质特征的一个重要概括。他们在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宣布,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每个人自由发展”的“联合体”。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又说,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马克思认为,全面发展的个人,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历史的产物。“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人的社会本质是在其劳动和社会交往中形成的,是随着经济和社会而发展的。人的自身的发展历史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历史,是同一过程中彼此影响和制约的不同方面,人的发展则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归宿。
  马克思特别从人的发展角度论述了社会形态的历史发展。他认为,人类历史上最初发生的是自然经济社会形态,那时人处在血缘的或其他人身依附关系之中,人的生产能力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的;虽然单个人显得比较全面,但那是原始的丰富性,人的生活总体上处于一种贫困的状态。第二大社会形态是商品市场经济形态。马克思高度评价了市场经济在人的发展上所起的历史作用。这时,人获得了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独立性,在普遍的物质交换和全面关系中,形成了人的多方面需求及全面的能力体系。正是建立在交换价值基础上的生产,才产生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
  马克思在充分肯定资本在历史上所创造的伟大文明的同时,又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对于人的发展的历史局限性。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自由、平等、人权,归根到底是资本的特权,因而资本主义在其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必然会破坏社会个体发展的宏观环境和其自身发展的完整性。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体发展,实质上是以牺牲大多数个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的。随着新社会形态所需要的各种物质条件的成熟,随着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形态所取代。马克思将此称为第三大社会形态。共产主义社会就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消灭了阶级、压迫、剥削,实现了人类解放,实现了人类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飞跃的社会,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
  马克思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这种“自由人的联合体”中,每个人都能获得和其他人一样的、充分体现自己特长的、深刻挖掘自己潜能的、完全符合自己心愿的、最丰富多彩的发展,充分表现自身真正个性的积极因素,同时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成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人们通过自身的全面发展促进他人的全面发展。由于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已经与他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相一致,所以通过个人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来促进全社会发展,将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合理最有效的发展形式。
  总之,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是人自身发展的高级形态,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其中就包括了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奋斗。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但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社会关系的深刻变革,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从而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在朝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个目标而努力。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和一切工作的重要目标,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体现了我们党的宗旨,也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迫切要求,是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
  下期刊登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系列谈(26):为什么说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