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9月18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专论

从历史经验看思想建党的重要性
刘冬冬
  ●从思想上建党,是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一贯思想,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我们党正是由于一贯坚持从思想上建党的方针,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才始终保持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由于我们党所处的国情不同,党的自身建设情况不同,这就决定了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坚强的工人阶级政党,必须走思想建党之路。
  ●经过八十年的发展和建设,我们党已是一个思想上政治上坚定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但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党员队伍的自身状况,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思想建党的优良传统,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党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不仅要求党员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求党员首先在思想上入党,指导他们为实现党的纲领和任务而奋斗,因而保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最近他又在军队高级干部理论研讨班上突出强调:“重视在思想上建党,是我们党的一条重要政治经验。”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思想建党对于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极端重要性,为加强新世纪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思想建党是我们党的伟大创造和优良传统
  从思想上建党,最根本的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强调党员不仅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不断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和改造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永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从思想上建党,是我们党的一大创造,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鲜明特点和基本原则。早在1929年12月,毛泽东在古田会议上就明确提出要将党内思想教育列为最迫切的任务之一,坚决纠正党内的各种错误思想,首次提出了思想建党的要求。1935年12月召开的瓦窑堡会议,确定了从思想上建党的方针,系统论述了思想建党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明确提出“应该使党变为一个共产主义的熔炉”,这标志着毛泽东关于从思想上建党理论的形成。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写下了一系列重要著作,为我们从思想上建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强大的思想武器。尤其是延安整风运动,不仅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且创造了通过整风解决党内思想矛盾的新形式,提出了“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使从思想上建党的理论更加完备、成熟。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醒全党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又就党在执政条件下的思想建设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论断,使从思想上建党的理论在党执政条件下不断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毛泽东建党思想为指导,成功地回答和解决了改革开放条件下如何从思想上建党的问题。邓小平不仅为我们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且反复强调,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始终不渝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坚持两手抓,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全党要善于重新学习,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等等。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也是我们党新时期思想建党理论与实践的伟大成果。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高度重视从思想上建党,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建党思想和邓小平党建理论,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回答和解决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建党的时代课题。在1989年12月,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党建理论研讨班上就指出,要“切实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之后,他围绕思想建党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集中表现在: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的重大战略任务;着眼于新的形势和任务,创造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这一解决党内思想问题的新形式,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以“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提出“四个如何认识”的重大课题,进一步坚定全党的理想信念,等等。特别是创造性地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是我们党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后又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这既是新时期思想建党的伟大成果,又是新世纪思想建党的根本指针。
  我们党的八十年奋斗历程表明,从思想上建党,是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一贯思想,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正是由于我们党一贯坚持从思想上建党的方针,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才始终保持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
  思想建党是建设中国工人阶级政党的必由之路
  由于我们党所处的国情不同,党的自身建设情况不同,这就决定了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坚强的工人阶级政党,必须走思想建党之路。
  从思想上建党是保持党的根本性质的内在要求。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政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保证。正如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建党初期,由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时间不长,而且党成立不久就投入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对党员缺乏系统的理论教育,加之多数党员文化程度不高,因而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上不足,党内真正懂马列的不多。这是当时中国革命和党的建设所以屡遭挫折的重要原因。经过实践的探索,我们党找到了一条解决这个问题的正确途径,就是必须注重从思想上建党,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号召全党开展一场学习竞赛,普遍地深入地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延安整风运动,实际上是一场全党范围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之后,我们党每当事业转折的重要关头,都注重首先抓好理论建设,反复强调重新学习,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回顾党的历史可以看出,着重从思想上建党,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最基本的历史经验。
  从思想上建党是增强党的感召力、凝聚力的必然选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党的最高理想,这就决定了加入共产党不是为了当官发财。新中国成立之前,我们党一直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和极为严酷的斗争环境中发展的,参加共产党不仅不能当官发财,而且还要过艰苦的生活,甚至要冒随时被杀头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党要发展壮大,只能靠科学真理的力量、理想信念的力量、革命精神的力量来说服人、感召人、凝聚人、团结人。正如邓小平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正是因为我们党有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和信念,有立党为公、全心全意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崇高精神境界,才吸引和激励了无数先进分子加入党的队伍,并自觉自愿地为真理而斗争,为理想而献身。但是,党的理论和纲领只有为人们所掌握才能发挥作用,革命理想信念只有在人们头脑中树立起来才能产生无比的威力,人们只有认识到自己的利益才能自觉为之奋斗,而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坚持从思想上建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员,大力宣传党的理论、路线和纲领。
  从思想上建党是由党所面临的社会特点及其自身状况决定的。我们党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工业极不发达,工人阶级人数较少,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的绝大多数。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只能以农村为主要阵地,以农民为主要力量,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也决定了我们党要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就必须大量吸收农民及其他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入党。吸收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革命分子入党,一方面壮大了革命力量,另一方面也使党内绝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宗派主义等非无产阶级思想有所滋长。而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正确的办法,就是要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用无产阶级思想去改造和克服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我们党正是因为找到了思想建党这个法宝,才有效地克服了党内存在的各种错误思想,把党建设成为一个坚强的工人阶级政党。
  从思想上建党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的根本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社会影响力,是事关一个政党生死存亡和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在党的历史上,如何在不断扩大党的队伍、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的同时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曾经是党在早期最感困惑的一个重大课题。在这个问题上,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曾主张用提高工人党员比例的办法保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在提拔干部和发展党员问题上搞“唯成分论”和关门主义,结果是给中国革命和党的建设带来惨重损失。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针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路线,明确指出,影响党的先进性的不在于工人党员比例的大小,关键在于党员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因此,必须同关门主义作斗争,积极吸收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中的优秀分子入党;同时,要坚持首先从思想上建党,确保党的先进性。这就成功地解决了既能壮大党的队伍又能保持党的先进性这一难题。思想建党原则的提出,不仅使我们党始终保持了先进性,而且冲破了在党组织发展上的桎梏,使党的力量迅速发展壮大。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随着大批农民出身的先进分子加入党组织,掀起了工农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高潮;抗日战争时期,随着“唯成分论”的突破,我们党大量吸收新党员、培养新干部,尤其是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入党,迅速壮大了党的队伍,极大地提高了党的战斗力。到新中国成立时,我们党已经由成立之初的五十多人发展为拥有四百多万党员的大党,成为中国革命的坚强领导核心。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建党既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保证,又是壮大党的组织、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的根本保证。
  思想建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具有特殊重要性
  经过八十年的发展和建设,我们党已是一个思想上政治上坚定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但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党员队伍的自身状况,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思想建党的优良传统,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和党的思想建设情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趋势不断发展,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各种渠道加紧对我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给党的思想建设提出了新挑战。从国内看,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思想文化也呈现出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等,给党的思想建设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从党内看,我们党的思想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但面对国际国内思想政治领域的严峻斗争,一些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的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以致在重大问题上是非不清,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面对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的大背景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滋长,有的甚至走上腐化堕落、违法犯罪道路。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只有发扬思想建党的优良传统,不断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引导广大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党才能真正做到“三个代表”,才能带领人民完成新世纪的历史任务。在新的形势下坚持从思想上建党,要着重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和武装全党。这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核心任务,也是新形势下思想建党的首要环节。当前,最重要的是进一步深入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真正使讲话精神特别是“三个代表”思想在每一个党员头脑中深深扎根。要把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紧密结合起来,下功夫掌握“三个代表”思想的精神实质。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努力掌握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
  进一步强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要紧密联系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在理想信念上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引导广大党员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扎扎实实做好现实工作的关系,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党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不断增强党内生活的原则性和战斗性。通过思想建党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不仅要靠大量的、经常的理论教育和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而且要靠严格党内生活的培养和锻炼。要引导广大党员按照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的要求,“经常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旗帜鲜明地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和一切不正确的行为作斗争,使广大党员不仅从组织上入党,而且首先从思想上入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自觉地坚持“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


第9版(理论)
专栏:

改进作风就是维护党的形象
陈达恒
  我们党在八十年的奋斗历程和光辉实践中,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目中,这三大作风已经成为我们党良好形象的重要标志。今年6月,江泽民同志在江西考察工作时指出:“干部的作风,是干部在群众面前的形象。群众往往从他们接触到的干部来看我们党的形象。”这就进一步阐明了一个深刻道理:作风就是形象。
  作风重要、形象重要,其重要性在于,干部的作风、干部在群众面前的形象,事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观点是我们共产党人必须坚持的基本观点。如果脱离了群众,我们将一事无成,甚至无法生存。好作风、好形象,是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生动体现。事实上,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都不仅仅是个人的事,而关系到党的整体形象。毛泽东曾把共产党人比作“种子”,把人民比作“土地”;邓小平反复阐明“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强调关心群众、代表群众利益,绝不是空洞的口号,必须十分具体地落实到群众工作和生活的实际问题上。这就告诉我们:好作风、好形象,要体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实践中,体现在为群众多办事、办好事、办实事的具体行动中,体现在与人民群众手牵手、心连心的具体交往中。只有切实关心和解决群众的具体问题,群众才会真正拥护我们。
  经过八十年的发展,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邓小平说过:“执政党也不是很容易当的。”执政党面临的一个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而脱离群众,往往是作风不纯和不正的重要原因。比如,有的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习惯于高高在上,不屑于深入生活,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与人民群众关系的角色错位和感情的日渐疏远。反映到作风上,就是不能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就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干实事,不务实效。只有心中装着群众,才能自觉地保持好作风、树立好形象。
  毋庸讳言,当前我们党的作风建设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改进作风就是维护党的形象。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抓住当前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学风和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把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维护党的良好形象,对于我们完成新世纪的伟大任务意义重大。作风重在深入,形象重在务实。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任何人都无法糊弄群众。以改进工作作风为例,群众最敏感和痛恨的就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要害,就是高高在上,当官做老爷,不关心群众疾苦,不为群众谋利益;为了装潢门面,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正如有的群众所说:不下去是官僚主义,下去不办事是形式主义。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有效办法,就是深入,即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深入、再深入,这是对“作风就是形象”这一重要思想的最好回答。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新活力与新挑战王铁
王铁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孤立的、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这个过程也是一个矛盾辩证运动的过程,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正是通过对矛盾的解决来实现的。党员队伍的变化也不例外。我们党要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推动党的事业生生不息、世代相继,就必须不断进行党员和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不断补充新的力量。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新党员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这给党的发展带来了新活力,也提出了新挑战。”这对我们正确认识党员队伍的状况,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个重大课题。
  在党员和干部队伍中经常补充新鲜血液,有利于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只有把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中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才能壮大党的力量,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根据情况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正确的组织路线,积极慎重地发展新党员,尤其是把培养年轻干部作为紧迫的战略任务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连续性,不断推进党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实际情况看,这些经过实践锻炼的优秀年轻干部,思想敏锐,信息灵通,精力充沛,热情饱满,事业心强,接受新事物快,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他们充实到各级领导岗位后,能够与老同志优势互补、团结互助,从整体上提高了党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
  党员和干部队伍的更替与扩大,也给我们党提出了新的挑战。现在,我们党已经成为长期执掌政权、拥有六千四百多万党员的大党。但党的力量和作用,不仅仅在于党员的数量,更在于党员的素质。如果党员数量过大而不能保持统一的品质,就难以形成有效的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管理好这么大一支队伍,不断增强党的战斗力,这本身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从国内环境看,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新情况和新问题层出不穷,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呈现出多样化趋势,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消极腐败现象存在着易发多发的可能性。在这种形势下,广大党员干部能否经得起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就是一种挑战。从国际形势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面对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现实,企图通过各种渠道对我们进行“西化”和分化。如何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抵制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蚀和渗透,同样是一种挑战。应当说,绝大多数的新同志是能够经得起考验的,但毋庸讳言,确有一些年轻干部由于接受马克思主义和党的优良传统的教育不够系统、扎实,对中国历史和现状的了解不够深入、广泛,经受党内生活和社会实践的锻炼不够全面、严格,从而给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对于党的建设来说,活力和挑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活力是党的事业永远需要的,而挑战则既给人以压力,也给人以动力。只要我们党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我们党就一定能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第9版(理论)
专栏:

实践“三个代表”增强党的凝聚力
刘学谦
  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我们党只有不断增强自身的凝聚力,才能肩负起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仅为我们党不断增强自身的凝聚力指明了方向,而且从理论上回答了党的凝聚力的来源和动力问题。因此,科学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的凝聚力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能够使我们党不断增强自身的物质凝聚力。所谓物质凝聚力,一般是指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而产生的凝聚力。物质凝聚力对于任何政党特别是执政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遵循生产力发展的规律,通过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不断推动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进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使党始终保持强大的物质凝聚力。在新的世纪,要不断增强党的物质凝聚力,必须抓住两个关节点:一是坚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任何动摇。二是注重实践,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都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只有经过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才会信服,才能产生凝聚力。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能够使我们党不断增强自身的精神凝聚力。所谓精神凝聚力,一般是指满足人的信仰或多种精神需求而产生的凝聚力。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所产生的凝聚力就是精神凝聚力。增强党的精神凝聚力,首先,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只有树立起对科学理论的坚定信仰,人民群众才会跟党走。在当代中国,只有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和教育全国人民,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使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里生根,才能形成强大的精神凝聚力。其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地位。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地位,我们才能改造落后的文化,努力防止和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和各种错误思想观点对人们的侵蚀。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地位,我们才能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坚定人们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最后,必须吸收和继承人类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人类的精神文明总是在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一个民族不仅在物质文明建设中封闭守旧会落后、会受制于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封闭守旧,拒绝吸收和继承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同样也会落后、会受制于人。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同时,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进行文化创新,不断繁荣先进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把全国人民的意志、信念凝聚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下。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不断增强自身凝聚力的不竭的源泉和动力。人民群众是否拥护我们党,是否愿意跟党走,关键就在于我们党能否通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当前,要把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为党的凝聚力提供不竭的源泉和动力,重要的是把党建设好。一是要坚持和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一方面,要发展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党充满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要实施正确的集中,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必须遵守党的纪律,自觉地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树立大局意识。只有全党的团结和统一,党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要在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同时,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的党员是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同时也应该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并通过党这个大熔炉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从而不断增强我们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三是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腐败现象是弱化党的凝聚力和人民群众对党的向心力的重要因素,必须坚决予以惩治,决不允许党内有腐败分子的藏身之地。


第9版(民主和法制周刊)
专栏:民主法制述评

关注工会法修改
本报记者王学比
  我国1950年制定的工会法,1992年修改至今已有10年时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的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会法的许多条款已明显滞后,难以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为此,8月下旬召开的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了工会法修正案草案。
  工会组建应有法律保障
  完善和加强工会的组织建设,保障职工建立工会和参加工会的权利是工会法的重要内容。截至2000年底,全国共有1.03亿工会会员,仅占全国职工总数的1/2左右,仍有1亿多职工没有被组织到工会中来。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于现行工会法对阻挠、限制职工参加和组织工会的违法行为,没有相应的制裁措施。同时,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不少工会组织被撤并,导致工会会员流失。
  北京市总工会副主席张建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很快,仅北京市就有10多万户、100多万职工,工会组建任务重,但工会法对组建工会的保障非常欠缺。如现行工会法规定必须满25人才可建立,但实际上随着小型企业的发展,不足25人的企业正逐步走进市场。有一部分职工不在企业而是在社区、街道或者乡镇企业,这些人都有权参加工会组织。因此,上述变化在工会法修改中都应做出相应的规定。
  曾参与起草1992年工会法的全国总工会法律顾问关怀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由于各种原因,各地不准加入工会和禁止组建工会或撤销工会的事件时有发生。去年北京就发生了一起某出租汽车公司不准司机组建工会的事件。还有的单位以精简机构或机构调整为名撤销工会。工会法应明确规定不得阻挠工会的组建,应为职工组建工会提供法律保障。”
  维权是工会的“生命线”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生命线,工会如果失去了这种职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维权是工会的首要职能,应有专门的条款规定。”关怀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再强调这一观点。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劳动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任务,显得越来越重要。一些外商企业、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无视劳动法的规定,私招滥雇工人,不与职工签订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强迫工人长期加班加点,有的还任意拖欠、克扣工人工资,据在建有工会的单位统计,去年全国共拖欠职工工资366.9亿元,有的拒绝为职工缴纳养老、失业、工伤保险金,有的不为职工提供必要劳动保护设施,致使重大伤亡事故频繁发生。这些行为不仅严重侵犯职工和工会的合法权益,还引发了大量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广大职工反映强烈,迫切要求工会能更好地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在这次人大常委会分组讨论中,许多委员纷纷呼吁,工会法的修改一定要解决好这些问题。
  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难免会与企业发生矛盾,因此造成工会干部自身权益受侵犯的现象日益增多。如以各种理由解除为职工维权的基层工会干部的劳动合同,或将其调离原工作岗位,或降低其工资待遇,还有的在工会干部劳动合同到期后以种种借口不续签合同。
  北京某外资公司工会主席因替职工说话而遭打击报复,被公司单方面终止劳动合同。这一事件暴露出现行工会法在工会干部的保护方面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和措施,致使许多侵害工会干部权益的行为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制止和纠正。因此,有委员建议工会法在修改时必须强调保护工会干部的合法权益,使其更好地发挥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
  北京市总工会法律部部长张恒顺说:“大多数工会是在企业行政的制约下工作。我认为,上级工会应责无旁贷地作基层工会的后盾,当矛盾发生时,上级工会首先应出面干预,而干预的依据就是工会法。”
  明确界定法律责任
  现行工会法对某些企业在拒不组建工会、不按规定拨缴会费、侵犯工会或工会干部合法权益时应当承担什么责任,由哪些部门按照何种程序加以追究等方面,没有具体规定。这不仅削弱了法律的严肃性与权威性,也使其在实践中难以操作。由于没有法律责任的明确规定,导致各地执法的标准不统一。
  一些委员提出,对职工的合法权益被侵犯,组建工会受到阻挠甚至胁迫的情况,工会法没有制裁的规定;对工会干部被任意解雇,工会法没有保护的措施,甚至对有的工会组织被撤销或与党政机关合并也无能为力。现行工会法虽对缴纳工会经费作了规定,但对外商企业工会经费的拨缴规定得不具体,对私营企业则没有规定,对拖欠、拒缴工会经费的行为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制裁措施,工会经费收缴相当困难。关怀教授对记者说:“如果没有法律责任,工会法就没有法律权威,可遵守可不遵守,这是现行工会法的致命弱点。工会法应有专章来规定法律责任。”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有关人士建议,在工会法中增加“法律责任”一章,其中应包括对工会合法权益受侵犯的法律救济,对依法行使职权的工会干部打击报复的行为,对职工因参加工会活动被解除劳动合同以及妨碍工会依法行使职权,以及阻挠工会或职工依法组建参加工会的行为进行处罚等内容。有的委员提出,现行工会法没有执法主体,刚性不强,这次工会法修正案草案,只解决了法律责任的问题,而没有解决执法主体问题,建议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为工会法的执法主体。此外,有关工会的主要职能、工会与企业的平等协商等问题也是委员们讨论的热点。
  工会法的修改引起了工会界人士的普遍关注。他们认为,工会法与工会组织的命运有直接关系,要认真修改不断完善,使工会法成为工会组织和职工合法权益的“保护神”。


第9版(民主和法制周刊)
专栏:

“边关铁卡”
  今年8月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命令,授予云南公安边防总队德宏州边防支队木康边防检查站“缉毒先锋站”荣誉称号。9月18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北京举行了命名大会。该检查站曾荣立2次集体一等功,2次集体二等功,5次集体三等功。
  图①、④:被称为“边关铁卡”的木康边防检查站。
  图②:值勤官兵从一辆大货车装载的木地板条中查获大批海洛因。
  图③:检查站官兵在驻地少数民族群众中开展法制宣传。
  罗汉简正午摄影报道


第9版(民主和法制周刊)
专栏:地方人大报刊视点

提倡不“打招呼”视察
  近闻某市人大常委会在组织人大代表视察时,一改过去预先通知、部门准备、组织视察、提出建议“四步走”的老“套路”,视察前不“打招呼”,视察中不沿被视察单位安排的路线走,而是采取随机方式,临时决定视察内容和路线,直接接触基层和群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事先不“打招呼”,被视察单位无法提前进行“准备”,便于代表看到本来面目。临时决定视察内容和路线,不让被视察单位牵着鼻子走,便于代表利用更多的活动空间和余地,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抽样调查、实地察看等多种形式接触群众,尽可能掌握全面的、真实的第一手资料。这种轻车简从、明察暗访,“一竿子插到底”的方法,把视察变成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过程。如果总是兴师动众、前呼后拥,甚至警车开道,把视察活动变成图形式的“走马观花”,势必使人大代表脱离人民群众,影响人大代表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辽宁人大供稿)


第9版(民主和法制周刊)
专栏:地方人大报刊视点

不称职代表该免
  新疆叶城县恰斯米吉提乡选民近日对该乡50名乡人大代表进行了民主评议,评选出12名优秀人大代表,同时罢免了一名不称职代表。
  作为人大代表,应该认识到自己肩负的神圣使命和崇高职责。代表法规定,人大代表必须接受选民的监督。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个别人大代表把当代表作为一种荣誉称号,称职不称职,一样当下去,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就要求选民在选举代表时,一定要严把“入口关”,把那些政治觉悟强、顾全大局、文化素质高,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工作献计献策,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人选举出来,真正体现出选民的意志,在当地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真正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新疆人大供稿)


第9版(民主和法制周刊)
专栏:法治论苑

执法检查应重实效
吴绍良
  执法检查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实施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的一种普遍形式。然而,目前在执法检查中仍存有不少值得注意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执法检查的内容应以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主。法律规定,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对所有的法律在本辖区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可能一年或一段时间内对所有的法律实施情况都进行一次检查,只能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择某些法律或法律实施过程中某些重大问题进行检查。为此,要善于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每年开展对一部或几部法律实施情况的检查,对某一部法律要抓住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的影响较大、涉及面较广、能够产生联动效应的问题,追根究源、议深议透,并由此及彼促进其他法律的实施。
  执法检查的组织应以人大或其常委会为主。法律规定,国家权力机关执法检查的主体应当是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执法检查应以人大或其常委会组织实施为主。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执法检查的主体常常模糊不清,有些地方人大在执法检查中与有关执法部门联合进行,这种做法很容易混淆执法检查的主体,常常会使执法部门成为实际上的执法主体,使人大及其常委会组织的执法检查变成执法部门系统内部上级对下级的检查,从而失去了对同级执法部门的监督,降低了人大执法检查的法律地位和权威性。
  执法检查的目的应以督促法律实施主管机关和部门解决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为主。发现和纠正执法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是人大执法检查的根本目的。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普遍或重大的问题,要向人大或人大常委会报告,由人代会或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并提出意见,交由法律实施的机关和部门办理。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一些具体问题,应交有关执法主管机关和部门去纠正解决。人代会或人大常委会在审议执法检查报告时,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指出存在问题,并从一些具体问题中分析查找普遍原因,对许多类似问题要从整体上、根本上找出解决的措施和办法。必要时,可在审议的基础上作出决定、决议或审议意见,并明确执法主体机关和部门办理要求,以强化执法检查的力度,增强人大监督的效果。
  执法检查的形式应以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为主。深入实际,了解和掌握法律实施的真实情况,听取和集中干部群众对法律实施的意见,是评价法律实施主管机关和部门执法情况的重要依据。为了对所检查法律的实施情况作出全面、公正、客观的评价,执法检查中要注意把听取汇报和主动检查结合起来,把执法检查和调查研究结合起来,把部门自查和上下联动检查结合起来,并采取座谈讨论、发征求意见表、明察暗访等多种形式,摸准摸实执法机关和部门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便检查时能及时发现,一针见血,点到实处。


第9版(民主和法制周刊)
专栏:地方人大报刊视点

村民自治要以民为本
  搞好村民自治必须坚持以民为本的思想,党支部和村委会要切实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增强对群众的感情,密切干群之间的关系,尊重村民意愿。这是农村基层组织领导好村民自治的重要前提。作为处于领导核心地位的党支部和肩负村民自治重要职责的村委会,研究问题、提出意见的基础,必须是充分考虑和服从大多数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党支部要善于发挥村委会的职能作用,对应当由村委会办的事情,一定要放手让村委会去办。村委会要坚决做到该由村民讨论决定的事情,一定要交给村民讨论,让村民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对于应当公开的村务,一定要公诸于众,主动接受村民的监督。
  村民自治是法律赋予村民的神圣权利,它无疑受到法律的保护,任何人不得侵犯。但是村民自治同时也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要搞好村民自治就必须学法、用法,不能只要民主,不要法制。党支部和村委会要带头学法、用法、守法,引导村民依法办事,使村民自治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天津人大供稿)


第9版(民主和法制周刊)
专栏:地方人大报刊视点

监督者也要接受监督
  监督者的权力应受到监督制约。谁来监督人大的工作?一是人民群众。代表法规定,人大代表受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的监督。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同样要受人民的监督,应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运用走访、接访、征求意见书等多种途径,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和监督。二是人大监督本身要敢于自查问题。因《监督法》还未出台,人大监督的方式还处在进一步探索创新之中,人大监督的力度还要加大,这决不能只视为被监督者一方的事,而忽视了人大自身的责任,因此,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不断查找监督工作中的不足,不断改进监督工作。(山东人大供稿)


第9版(民主和法制周刊)
专栏:

见义勇为擒凶顽
梁银练黄永权
  凌晨二时许,深圳罗湖区繁华路上,三名歹徒持刀抢劫。二十多名群众挺身而出,赤手空拳与歹徒殊死搏斗,三名勇士血洒鹏城。七天后,公安干警将歹徒缉拿归案……
  今年八月二十二日,深圳黄田机场。从山东青岛和河南郑州飞抵深圳的班机徐徐降下,罗湖公安分局专案组民警从机舱将刺死勇士陈妃金,刺伤朱启明、陈香建的两名在逃犯罪嫌疑人杨晓伟和杨江涛押下飞机。经过七天七夜连续奋战,办案民警终将三名犯罪嫌疑人全部缉拿归案,告慰勇士陈妃金的英灵。
  八月十四日凌晨二时许,在罗湖区凤凰路与文锦路交接处,三名歹徒持刀抢劫三名女子,二十多名群众见义勇为冲上去追赶歹徒,赤手空拳与歹徒殊死搏斗。在搏斗中,陈妃金英勇献身,朱启明和陈香建光荣负伤。三分钟后,罗湖巡警七中队和黄贝派出所民警闻讯赶至现场,和群众一起将其中一名歹徒刘学志抓获,另两名歹徒亡命逃窜。
  勇士血洒街头的事迹一时传遍了鹏城,也引起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罗湖区公安分局局长安惠君迅速调兵遣将组成专案组,缉拿在逃疑犯。根据犯罪嫌疑人刘学志交待,同伙杨晓伟经常到黄贝岭村,另一个逃跑疑犯杨江涛是杨晓伟的朋友。
  一张无形的追捕大网撒开。兵分两路:一路追逃小组立即赶到黄贝岭村,通过电脑查到了杨晓伟的暂住资料,杨晓伟系河南省汝阳县人。经过大量的排查,获悉杨晓伟在山东青岛李沧一带落脚。
  安惠君局长指示由分局主管刑侦的苏振威副局长亲自带队赶赴青岛靠前指挥,组织抓捕。二十一日下午五时三十分,办案民警发现一辆人货车里坐着一个留平头的男青年,相貌特征与杨晓伟十分相似,苏副局长果断命令民警:“立即跟上!”办案民警加大马力驱车跟踪,并将这辆人货车截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在逃嫌疑人杨晓伟擒获。
  另一路追逃小组经过大量调查摸底,发现在逃疑犯杨江涛有一个女友在虎门打工。十七日,民警冒着炎炎的烈日迅速赶到虎门,得知逃犯杨江涛可能已与女友逃回老家河南驻马店市汝南县。办案组立即通知在河南追捕的民警马上赶往汝南县三桥乡廖屯村进行布控。二十日上午九时许,民警将杨江涛抓获。
  经初步审讯,犯罪嫌疑人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至此,“八一四”案件的三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第9版(民主和法制周刊)
专栏:探源与思考

做“三个代表”的实践者
孙惠斌
  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把群众的智慧集中体现出来,把群众的力量凝聚起来,把群众的愿望反映出来,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积极实践者,是履行好各项职权的必然要求。
  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应当牢固树立宗旨观念,真正在心底里看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设身处地为群众排忧解难,让群众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利益。坚持对上级党委负责和对人民群众负责的辩证统一,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形式,监督工作是人大及其常委会代表人民行使监督权力,理应包括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监督。一要注重提高人大监督工作的透明度,定期公布监督工作的重点,增进人民群众对监督工作的了解,及时征求人民群众对监督工作的建议和意见,把群众关心的问题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监督重点,增强监督的针对性。二要注重提高监督过程的透明度。及时公开“一府两院”及其部门的相关工作情况和各级代表通过调查视察掌握的情况及提出的建议意见,扩大监督工作的知情范围,最大限度地争取群众对监督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三要注意提高监督结果的透明度。对“一府两院”及其部门的工作及整改情况,人民群众感触最大,体会最深,最有发言权。要及时让群众了解“一府两院”及其职能部门的整改措施和整改情况,并征求相关建议,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工作的实效,赢得人民群众的满意。
  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群众威信高、社会联系面广的优势,动员和组织人大代表做参政议政的有心人,倾听群众意愿、反映群众呼声;做宣传党的政策的明白人,围绕中心工作释疑解惑,鼓劲加油;做扶危济困的热心人,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做富裕路上的带头人,干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帮助群众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最大限度地把群众团结起来,把各种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共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