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9月18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人文社科)
专栏:文化月评

兼收并蓄有容乃大
杨雪
  在短短十几年间,我国的许多城市在规模和内涵上都发生了空前的变化,现代化的建筑、新型的住宅区、耸入云端的高层塔楼群已经开始构成城市的另一种风貌,可以说我们每天都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现代化都市气息。
  然而作为理性的功利的建筑对于每个人来讲又是感性的、非功利的,不同的人对于建筑气质的期待并不相同,一段青石板、白粉墙往往更加贴近人的心灵。在首都北京,既有气势恢弘的紫禁城、依山傍水的皇家园林,也有看似平实却雍容的四合院,蜿蜒纵深的小胡同;本世纪初西方列强留下的西式的教堂、学校、宅邸和凝结着中国建筑师智慧的新时代的建筑群相邻而居,即使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也性格各异,仿古的、崇洋的、中西结合的满足着不同人的审美取向。也许你会对这种略显无序和矛盾的发展感到无所适从,但正是这种兼收并蓄的大家风范让城市的每个人找到了生存的依据。
  有一位建筑学家曾说都市不应该是建筑物的博物馆,而对于一些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本身就足以构成一部建筑的发展史。在巴黎,雄伟俊逸的古希腊罗马式建筑与中世纪高耸森严的哥特式建筑和平相处,文艺复兴时纤巧华丽的巴洛克建筑与简洁明快的现代建筑相映成趣。在上海,我们可以审视唐宋之后各个时期的传统园林与开埠一个半世纪以来东西方文化碰撞与交融所产生的优秀建筑如何叠加,如何拼接;在南京,人们则可以从容地体悟秦淮河夫子庙与中山陵总统府背后的历史相似,也可以大胆地猜想从明代的城墙到现代化的国展中心之间的落差。
  建筑是人造的环境,其目的是改造甚至创造环境,但在此之前首先要尊重原有的环境,特别是尊重一个地区特殊的历史人文环境与自然地理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保护历史人文环境与地理环境,其次才谈得上创新与发展。据英国文物建筑学会的一份材料统计,西方在二十世纪70年代城市发展大潮中进行的旧区改造,所破坏的具有文物性质的建筑竟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炮火摧毁的还要多。改革开放之后在中国许多城市进行的旧城改造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创新发展与保护建筑文物的矛盾,大片大片的传统民居、旧时喧哗的商业街成了现代化的牺牲品,许多名人故居、文物遗址永远地消失了,一些曾见证历史变迁的古旧车站、码头被现代化的交通中心代替,在日复一日的机车轰鸣声中,城市的历史被裁剪得不成比例。这些令人痛心的败笔足以让后来者三思而后行。
  兼收并蓄的原则并不仅仅体现在对待建筑文物与历史街区的宽容,同样适用于新的建筑。多少年来仿古还是崇洋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其实仿古不是复古,西洋古典建筑也并非与中国的地域特色格格不入,创新也并不一定要弃旧,这些只是建筑的外在形式,拘泥于简单的形式只能是“画虎不成反类犬”。现在我们倡导新的建筑要有民族形式、地方风格和时代精神,其实要真正将这三者完美结合,需要的正是兼收并蓄的胸怀。
  与丰富的地下文物遗存相比,我国的地面建筑文物在岁月的剥蚀中、在历朝历代的毁灭中已经存之甚少,这与中国悠久的文明史极不相称。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科学技术的提高,我们已经具备能力保护这些遗世独立的“凝固的音乐”。中国这个原本极具兼容性的文明古国没有理由在发展创新的过程中将前人的创造随便抛弃,对待建筑尤其如此。


第10版(人文社科)
专栏:文化百态

上网淘旧书
  目前各家出版社的库存量都相当惊人。单说北京的一类大社,库存码洋在几千万的不在少数,上亿的都有。这当中,属正常库存的固然占相当部分,但因市场原因长年滞销的积压货也不在少数。
  800图书网(www.book800.com)对这一市场做了充分的调查后,决定利用网络书店的优势,整合出版社库存资源,在网上开办一家常年不闭的特价书市。目前,800图书网已经搜罗了200余家出版社的近4000种特价库存书,在其网上“特价书专卖店”分门别类地以一到七折的价格销售。如外文出版社的外国文学名著每本仅售两三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选的《唐宋词选》(上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仅售13.2元;钱钟书先生的《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6折8.76元;而一些平时踏破铁鞋亦难求的短版学术书,也能低于半价购得。(安地)


第10版(人文社科)
专栏:坐拥书城

直面人生挑战
  《太空漂流记》以第一人称叙述了一名美国宇航员杰瑞·M·利宁杰如何成长、如何接受训练、如何在空间站上与苏联宇航员并肩作战、最后如何顺利返回地球的过程。
  《太空漂流记》感染我们的不仅仅是作者身处险境时的机智沉着,更多的是他在彻底孤立情况下表现出的豁达乐观,他对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心,以及他对亲人爱人的不渝深情。
  由张传军、张帆翻译,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出版的《太空飘流记》讲述了一个人类以自身的极限来迎战危险并且取得胜利的动人故事。这不是一本严格拘谨的科普读物,它更像是一部生动而略带幽默的人生指南,它教会人们如何面对困难、迎接挑战、赢得胜利。(张信基)


第10版(人文社科)
专栏:

  金秋9月,《红土乡情》——昆明市现代民间绘画作品展在北京展出。来自石林、官渡、呈贡三个画乡的150件佳作不仅集中展示了美丽的红土地所积淀的灿烂的民间文化遗产,而且反映了生于斯长于斯的现代农民追求真善美的精神世界和审美情趣。图为这次展出的石林彝族自治县农民作者毕文明创作的曾获“全国农民书画大赛一等奖”的《撒尼人》。杨雪


第10版(人文社科)
专栏:

谁为古格解谜?
本报记者李泓冰
  西藏阿里——地球上离大海最远的地方,欧亚大陆腹地中心,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的屋脊”;这个似乎被现代文明遗忘的角落,隐藏着一个炫目的传奇:古格王朝神奇的勃兴与神秘的湮灭,堪称灿烂深厚的佛教艺术,成为近年来广受国内外瞩目的文化谜团。
  盛夏,国家文物局组织了由有关专家学者和记者参加的“西藏古格文明考察宣传活动”,考察队深入阿里20余天,触摸到古格文明发展演变的丝丝脉络——
  7、8月,是阿里的雨季,雨雾往往乘着雪原的夜色呼啸着来去。
  清晨醒来,淅沥的小雨初歇,乌云放肆地铺展于雪峰之间,沉沉地直逼辽阔的高原草甸,仿佛是从天空中伸出千万条黑舌,正欲争舔碧草上的露珠。在天与地的争搏之中,我们的考察车队显得瑟缩而无助。
  到阿里了。
  荒凉、空旷、沉寂,像是走在地球的边缘,像是盘古初分天地,像是女娲尚未补天,像是我们从未进入过的侏罗纪时代。
  我们就在这样的氛围中,走近晶莹幻妙的神山冈仁波齐,走近纯净如梦的圣湖玛旁雍错,走近被奇特的土林地貌环抱着的札达———古格王朝的起点与终点。
  打量古格———土林之巅、河谷之侧,到处都有古格废墟,那荒芜的寺院、残损的窑洞,如一双双永不瞑目的眼睛
  我是看着马丽华《西行阿里》的这段文字走向古格的:“那个苍凉秋日,伤怀之晨……一行数十骑暂且中止了仓皇西奔的杂沓踢声,聚拢来凄然作别……吉德尼玛衮这位落难王孙,乱发纷披,衣冠不整,双目茫然,灵魂空虚。此刻,奉命护送王孙西行亡命的两位老臣该踏上归程了,正双双向王子施礼,祝祷王子一路平安……王子掩面而泣,竟不能言。”
  吉德尼玛衮,是吐蕃王朝那位著名的灭佛赞普朗达玛的曾孙,朗达玛大规模禁绝佛教,强令僧人还俗,终于招来杀身之祸,直接导致了奴隶与平民的大起义,吐蕃王朝不久后分崩离析。吉德尼玛衮仓皇逃往西边的阿里———羊同(即象雄)的札布让(即札达县),不意竟成为统一阿里的君王,他的幼子德祖衮受封于云彩弯弯的地方,即札布让,成为皇皇700余年古格王朝的开国君主。
  在昔日古格的疆域徘徊了五六天,对古格的想象不再局限于一些苍白的文字。这里高大而狰狞的土林触目皆是,张牙舞爪地对怀中的札达盆地作势欲扑。无论是在土林之巅,还是在河谷之侧,几乎到处都有古格时代留下的废墟,最多的是荒芜的寺院,也有山腰上残损的窑洞,如一双双永不瞑目的眼睛,瞪视着后人,似乎随时都会有悲凉的故事从中溢出。
  最让人震撼的,就是古格山———古格王宫遗址。
  攀爬古格山,在蜂窝的窑洞、防御堡垒间穿行,山脚兀立着拥有灿烂壁画与佛像的红殿、白殿、度母殿,山巅傲然着王宫议事厅、夏宫等王室居住群。爬山很累人,我们几步一喘,真不能想象,当初古格人如何出行。
  不必一一细述,光是红殿与白殿这两个庙宇,就给我们一个大惊喜。绘满红殿、白殿的壁画,其妙相庄严与灵动飞扬融而为一,色彩鲜艳得仿佛昨天刚刚画成。特别是那些妩媚动人的菩萨、绝艳惊人的度母,以及国王王后礼佛图与佛传故事图等,都让我们怦然心动,流连忘返。
  为什么王宫、民居、军事设施均破坏殆尽,独独留下几个佛堂呢?据说,因为拉达克人原也是佛教徒———事实上,拉达克王与古格王谊属同宗,他们的开国君主分别是吐蕃末代王孙吉德尼玛衮所生的兄与弟———在毁灭了古格的一切之后,拉达克人心存敬畏地止步于神佛之前。这样,不曾遗下国史的哑迹般的古格王朝,才有如沧海遗珠,将独特的佛教艺术保存到了今天。
  仅仅从这些壁画,我们就可以揣度古格的不凡。如果这里不曾有过辉煌的文明,不可能产生如此精美而浑厚的艺术。
  小小的古格,人们为什么对它着迷?———在西藏文明发展史上,古格功不可没
  徘徊古格,一个疑问萦绕不去:古格的意义究竟何在?
  古格王国的疆域,基本是现在札达县的范围,它也曾经兼并过现在属普兰、日土县的一些土地。现在的札达县,人口是五千多。那么,鼎盛时期的古格王朝,究竟养活了多少臣民?
  葛健雄教授在《走近太阳》一书里推断,古格王朝拥有数十万臣民,依据是古格曾经击退过印度号称十几万入侵雄兵。
  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主任杨林推测,古格大约有几万人。他认为光是古格都城就可能有1万人左右,否则无法供养奢华的王宫和繁多的庙宇。
  阿里地区文物抢救办公室副主任张建林极其谨慎,不肯明确古格人究竟有多少:“目前没有考古上的依据,”不过他却明确表示,古格绝不可能养活数十万、哪怕是几万人。他甚至认为,古格都城只有千把人左右,因为现存的800孔窑洞,据他的考察,并非同时使用,而是旋塌旋建。他的主要依据是,这里的生存环境恶劣,不可能养活太多的人。
  张建林的谨慎是有道理的。
  那么,孜孜于一个万把人、或者就算数万人的、地处偏远的小王国的研究,有些什么意义呢?张建林几乎脱口而出,表明这位坚持不懈致力于古格实地研究的考古学者对此深思熟虑:
  第一是宗教上的意义。藏传佛教后弘期上路弘法的根基就在古格,阿里地区当时开展了大规模的译经、建寺活动,对整个西藏的佛教传播起到关键作用。
  第二是政体。与西藏吐蕃政权之后政教合一的政体不同,古格王朝是政教分离,延续了700多年,一直是王权至上,这是意味深长的。
  第三是军事。古格地处西陲,是卫藏的门户,它的存在,起到了抵御来自西面及西南方外来侵略势力的作用。
  第四是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在卫藏与尼泊尔、印度、中亚、新疆的枢纽地带,古格为各地的经济文化交往作出了贡献。
  第五是它独特的佛教艺术,与卫藏地区有明显差别,在后弘期之初大量吸收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佛教艺术的养分,并在13世纪初形成独特的古格佛教艺术。
  一个小小的古格,在西藏的发展历史上竟拥有如此之多的重要贡献,难怪值得细细琢磨。
  近年来,关于阿里、关于古格的书籍和文章一下子多了起来。每一个到过古格的人,总觉得不说点什么、写点什么就对不起古格,对不起自己的辛苦。我看过几本写古格的书,作者都是在阿里只呆了不到一个月、在古格更只呆了个把星期。
  所以有一种说法,现在国内外学界兴起“古格热”。但张建林对此不以为然:我不这样认为,踏踏实实研究古格的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这里毕竟太艰苦。
  幸而踏踏实实肯呆下来用脚来做学问的学者还有,如我所接触的张建林、宗同昌,四川大学考古系教授霍威、李永宪等专家。
  我们不能不对他们表示极大的敬意。
  不设防的古格———如果阿里的物质条件再好一些,人流必会汹涌而来,古格能抵挡那些热切的眼睛与手吗1997年—1999年,阿里地区文物抢救办公室曾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开展了大规模的古格都城维修保护工程,成效卓著,有效地防止了其整体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然而,古格并不是只有一个都城。
  即使是修复过的古格都城,也依然脆弱,抵御不了任何天灾人祸。只不过隔了两年重返古格的张建林,已经几次惊呼:上次还有的洞窟,怎么就没了?上次这张壁画还好好的,怎么这回淌满了雨水滴漏的难看痕迹?上次刚刚修好议事厅排水暗道,怎么这一次地面又被水流冲出新沟?
  在札达县,还有托林寺及托林旧寺遗址、多香城堡遗址、玛囊寺遗址、卡尔普遗址、青龙沟寺庙遗址、东嘎皮央遗址、香孜遗址、江当遗址及桑丹吉林寺、卡孜寺等,据说有21处之多。如此集中的遗址聚集,在全国极为罕见。它们都还处在没有任何保护的原始状态。
  类似的废墟还有许多。我们在古格王城遗址,也不经意地看见一些也许是11世纪的经卷残页,用墨或金汁写就的,就那么漫不经心地被堆在废墟的角落。许多精美的、被数百年前虔诚的教徒持诵过的“擦擦”(婴儿手掌大小的圆形泥塑,中间塑有佛像、佛塔等,是信徒用来奉神的),也无言地裸露于游客好奇的视线中。
  如果它们是在内地,相信一定会被博物馆、考古所等大雅之堂争相收藏,被历史学家、宗教学家、考古学家反复琢磨,因为这些宝贝将大有文章可做。700余年的古格王朝,没有留下自己的历史,连君王的世系,都还不能完全理清,除了一个开头和结尾,分别仰仗卫藏的史书及西方传教士沾沾自喜的信函,尚能让我们看到一个模糊的背影,中间的四五百年,除了一些大的宗教活动,古格几乎完全隐灭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沉沉黑夜。没有人能说得清古格。这不正给考古学家留下了极大的学术空间吗?不正给爱好杜撰的文人、喜欢探险的中外游客一个极大的诱惑吗?
  在关于古格的书中,在一些古格游记中,几乎都少不了这一段:她或他如何急切地在“擦擦”堆中翻检着、搜寻着,一旦发现中意的、雕刻精细的,便理所当然地据为己有,过后还会毫无惭色地拿出来发一通思古幽情。如果阿里的路再畅达一些,如果阿里的海拔再低一些,如果阿里的物质条件再好一些,人流必会汹涌而来。而几乎完全不设防的古格,是不可能抵挡那些热切的眼睛与手的。物质条件的苛刻,使这里不可能有内地那样完备的文物保护设施。
  古格因此还在苟延残喘。
  札达县正在造发电厂,招待所服务员央金说,也许10月份就会一天24小时供电了;光缆也正在加速度地朝札达延伸;阿里首府狮泉河据说即将修机场了,选址工作正在进行,曾是飞行禁区的阿里,可能将载来无数兴高采烈的游客……
  这些令人兴奋的消息,却成了记者的隐忧:如果保护措施跟不上,古格会不会被人流冲垮?
  祈祷古格平安吧,因为它太灿烂,却又太脆弱!(附图片)
  题图:古格王朝城堡
  古格王朝遗址壁画
本报记者陈智霞摄


第10版(人文社科)
专栏:文化百态

二十载《写作》结情缘
  “《写作》杂志,有了20年的历史,我看它生,关怀它的成长。……”最近,由武汉大学编辑出版的《写作》杂志迎来了20华诞,96岁高龄的著名诗人臧克家表达了他的诚挚祝贺。
  《写作》杂志创刊于1981年7月,迄今已出版发行222期,刊发了约9000篇文章、近1700万字。一大批国内著名的诗人、作家、理论家和学者先后与《写作》杂志结缘,如艾青、贺敬之、何其芳、冰心、周扬、叶圣陶、汪曾祺、王蒙、徐迟等,他们写的一些很有影响的文章首先就是在《写作》上刊发的,有的还为《写作》杂志举办了专题讲座,写出系列文章连载,如周克芹的关于小说创作,秦牧、郭风的关于散文创作,马识途的关于杂文创作等。同时,《写作》杂志作为中国写作学会会刊凝聚着以全国高校的写作课教师为主体的基本会员,也使这些人成为《写作》的创作骨干。(朱治德)


第10版(人文社科)
专栏:文化百态

辞书专家斥责伪劣辞典
  一部号称“最权威、最现代、最先进、最丰富、最有用”的词典,仅1—50页中,就发现错别字、衍文和注音错误64处。
  更令人吃惊的是,除了编校印制质量上比比皆是的“硬伤”,这部于今年初面世的《新世纪现代汉语词典》内容上的问题更是触目惊心。中国辞书学会和部分语言学界、辞书界的专家们经过初步审读后认为,词典中有许多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错误,有相当一部分内容低级粗俗。日前结束的中国辞书学会辞书编辑出版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上专家大力呼吁,希望辞书编辑出版界积极行动起来,使用批评武器,帮助广大读者认识劣质辞书,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辞书编撰的严肃性,并希望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认真清理辞书市场,防范和杜绝伪劣辞书为害社会和读者。(庄红)


第10版(人文社科)
专栏:坐拥书城

平凡少年成才路
  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我家笨笨上剑桥》一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大量的原始资料和平实无华的笔墨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的普通孩子成功的故事。在少年张驰的成长过程中,他的老师和父母注重培养他对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做事情认真负责的态度。由于他们不苛求在一时一事上的成败得失,使得张驰能在相对宽松的氛围内发挥出潜能,由一个笨笨成长为学业优秀的博士生。
  张驰的父母坚持与孩子同步学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影响。我们常说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就在于此。张驰的父母认为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做学问都十分重要,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一个身心健康,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林圭)


第10版(人文社科)
专栏:

  纂修一部《清史》,是几代史学家的夙愿。经过多年的理论架构与资料准备——
呼之欲出话清史
李梦超
  首都历史学家关于纂修清史的建议得到全国历史学界的响应。各地专家学者表示,在辛亥革命90周年到100周年之间,完成能够与二十四史相衔接的《清史》。
  清史研究从沉寂到活跃
  1914年,北洋政府将原清廷国史馆改为“清史馆”,召集清朝遗老,用14年时间,修成纰漏甚多、颇遭世人诟病、不能作为正史流传后世的《清史稿》。
  然而,在多数学者的心目中,刚刚逝去的昨天缺少历史的厚重感,稗官野史、渔樵闲话之外,清史并不被看成一门学问。直至全国解放,清史专家仍然寥若晨星。
  清史研究真正进入繁荣时期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文革”中被苦心保存下来的清史研究力量,1978年在中国人民大学重新集结,成立清史研究所。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以戴逸、李文海等为代表的清史专家,进入了学术成熟期。大量清史论文和专著陆续发表,粗略统计仅“九五”期间代表性专著就有220部之多。被称为未来《清史》的零部件的《清代人物传稿》、《清史编年》、《清通鉴》等力作的问世,为清史“纪、传、志”等部分的编写,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清史理论框架浮出水面
  重视理论思维,加强理论建设,是新时期清史研究的重要特点。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清史学界对清代社会形态、清代思想文化、清代边疆开发等多方面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召开全国性、国际性清史讨论会数十次,新思想、新观点层出不穷。其中尤以清代社会史和边疆民族史较为突出。
  有关清代社会史的研究,学者们注意微观、中观层面的理论创新。社会史理论成果的积累,使人们的认识有所升华:未来清史不仅要关注帝王将相,也要关注基层人物与基层社会生活,从而为纪传体清史编纂体例的创新作了重要铺垫。
  清史宏观理论成果,一是明确了清王朝是中华民族成员中的边疆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统一的全国性封建政权,清代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样的认识超越了辛亥革命时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反映了历史的本质;二是从世界近代化的视角,审视清代中国由盛到衰、由先进到落后的历史转折。
  清代档案文献基本整理有序
  我国历史学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治殷商史易,治清史难。”这是说清代史料浩如烟海,任何个人付出一生精力都难以卒读。不计清人留下的大量文集、笔记、信札、稿本,仅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收藏及分散各地和尘封海外的档案,估计就在2000万件以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清代档案1000多万件,现已基本整理有序。据该馆副馆长邹爱莲介绍,至2000年12月,馆藏档案已经整理编辑出版了142种,1254册,38015万字,约计62万件,占可用档案资料的10%左右。国史馆档案14000多件,部分是从《清史稿》人物传中删下而可供今人修史所用的资料。馆藏8000件清朝舆图也可供纂修清史利用。
  各地学者整理和发掘清代档案,尤其是边疆民族文字的档案,用功甚勤。西藏档案馆、西藏大学图书馆整理的记录顺治召见达赖、六世班禅晋见乾隆详情等一批藏文档案,承德避暑山庄整理的满、汉、蒙、藏文字的大量碑文,内蒙古学者发现满、蒙文《清实录》大量全文收录了反映边疆民族地区与清廷关系的原始文件,都为纂修清史提供了重要线索。
  近些年来,清史学者在英国国会档案馆、日本外务省档案馆,美、德、法等国档案馆,发现了大量反映清代对华关系的档案。藏于海外的清代档案的募购搜求工作业已逐步展开。


第10版(立法与执法)
专栏:观察与思考

时下,一些学校的“校服费”、“资料费”、“早餐费”等巧立名目的收费让学生及家长目不暇接,难以应付。学生作为一个处于弱势地位的特殊消费群体,他们的合法权益时常受到各种侵害。因此,我们特别要重视——
制止强迫学生消费
袁崇右
  消费者是指为了生活需要而购买商品和服务的个人。依据这个定义,学生在与学校发生商品交换行为时,就是法律意义上的消费者,理应得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然而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学生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广大家长和学生敢怒不敢言。
  消费名目繁多
  学校本是教书育人的神圣之地,可时下一些中小学校,却把学校视为一个天然的好市场,把学生当作摇钱树,利用手中“教书育人”的权利,时常“通知”学生从家长手中取款,购买指定商家提供的高价低质商品和服务,并很少出具发票或其它凭证。
  学校指定的消费名目大致有以下几类:1.校服消费:近十几年来,全国一些中小学校逐步兴起了校服之风,校服价格一般比市场价高出一倍以上,化纤质地的夏服30多元,冬服60多元,一个学生一年要交100多元的校服费。2.早餐消费:一些城市中小学生被学校通知必须到学校吃早餐,交规定的早餐费。有的学生早餐在家吃,学校早餐费照交。早餐费标准,在湖北鄂州城区,一名学生每月交23元早餐费。3.资料报刊消费:学校经常指定学生购买规定的学习资料和有关报刊。4.医疗保险消费:强制学生交费参加预定的医疗、保险服务,不办保险就不许报名上学。5.其它消费:学校还时常巧立名目,收取学生的试卷费、活动费、电影费、赞助费、募捐费、限定区域消费等。
  据报道,湖北一个百万人口城市教育系统每年从学生手中的乱收费高达600多万元之巨。
  乱收费理由何在
  学校乱收费的根本原因就是追逐利益。
  具体分析一下学校乱收费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1.依据部门条例和规定,名正言顺实施乱收费。比如,国家教育部和卫生部曾经共同颁布了一个《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条例规定,卫生防疫部门可以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检。有的教育部门和学校,例行公事地向学生收取体检费,又不认真体检。2.依据上面的指示和招呼,无可奈何地实施乱收费。某省教育部门办了一份学生课外读物,在全省内定各地发行任务,分配到各校完成。3.打着为了学生的旗号,实施强制消费。学校称,学生每天必须到学校吃早餐,帮助家长省事,方便学生上课。有的学校还通知学生,要买文具及食品必须在校内商店购买。4.为了学校利益,明目张胆或欺瞒实施乱收费,什么活动费、班费、旅游费等等。
  总之,一些教育部门和学校,凭借教育学生的权利,剥夺了学生消费者应该享有的包括知情权、选择权在内的消费权利,实施对学生的消费强制。
  如何维护学生权益
  学生作为消费者,在学校处于弱势地位,要有效保护他们的权益,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国务院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制定《学生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给予学生消费者以明确的法律保护,避免部门条例规定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打架,尽量不让损害学生消费权益的行为有法律空子可钻。二、实施学校收费明白卡制度,即凡是学校向学生收取的任何费用必须由收取人在卡上签名,并出具收费凭证,以防止学校和教师逃避工商物价部门的监督和查处。三、建立反应迅速的学生消费者举报系统,做到有案必查,有查必果。四、加大对违法违规乱收费行为的查处力度,严肃处理顶风作案的教育系统领导者和当事人。


第10版(立法与执法)
专栏:公民建言

民办教育渴盼立法
张守增张永强
  民办教育步履维艰
  巴沟村毗邻北京市海淀区的高科技园区和大学城,这里分布着二三十家学生集体宿舍,其中最多的住有1500多人,住宿者主要是一些民办大学的学生。
  “我们没有学生证,只有一张听课证”,中国科技经营管理大学大三的一位学生在闷热的宿舍里对记者说,“大学生的正常待遇我们都没有,在求职方面,有的单位明确表示不要民办大学的毕业生。”
  如果说有的民办大学至少还得到了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承认的话,那么大量长期存在的“务工子弟小学”至今连这个机会都没有。据北京市教委提供的数据,仅在北京市目前这类小学就有180多所,创办者也以外地来京人员为主。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均未取得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验收批准。目前主管部门的态度是:既不支持,也不取缔。“毕竟让孩子有个读书的地方。”教委的一位官员说。
  有关统计数字表明,我国目前约有1.2亿流动人口,其中适龄少年儿童达数百万。如何实现他们的受教育的权利已成为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
  现行教育法的局限
  作为参与起草教育法的权威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劳凯声认为,“中国教育将来的希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办学,专门的民办教育法应当出台。”资料显示,中国高等教育三分天下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国家、社会、民办大学目前各有1000余所。现在中国的适龄青年上大学的只有9.7%左右。国际上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规定了远高于此的两个指标:30%和50%。在发达国家,比如美国,高等教育普及率是77%。去年我国高校扩招33万学生,到2005年我国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将达到15%。这意味着现有的870万在校大学生人数届时将扩大为1700余万。这需要大量的投入,国家显然无力承担,民办教育必然要走上前台。
  1995年出台的教育法基本上还是以当时公办学校为模式规定的。1999年,在山西太原、河南洛阳等地,一批民办学校破产案件的出现让政府和法官们感到为难。“民办教育法首先应当解决的便是办学主体问题。世界一些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没有个人办学的规定。在日本,个人可以先将投资办学的钱向政府申请,设立一个基金会,然后再由基金会作为一个财团法人申请办学。其次,从盈利资金的去向看,如果它被用于改善办学条件,而不是分红,就应当支持。‘二战’以来,在整个公益事业民营化的浪潮中,教育也未能例外,民办教育应当向着市场化方向走得更远一些。”劳教授进一步分析说。
  专家的建议
  劳教授开出了他的“药方”。他认为,我国在市场化进程中社会逐渐被整合为3个集团:政府、营利性组织及非营利性组织。政府部门间适用行政命令为主要调节方式,营利性组织当然要以市场作为调节杠杆,而对于非营利性组织,应以自愿为基础,由市场与政府结合,让它们在实现公益的同时也实现自己的私利。具体到私立学校,劳教授认为,可以分为两种,非营利性的,政府要给以免税待遇,财力允许时要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营利性的则可以纳税,进行年度审计。劳教授指出,如果上述观点成立,关于民办教育举办者的法律责任,可能要更多地考虑民事法律责任。
  但“流动”儿童入学的问题在劳教授这儿同样未能找到答案。权威人士透露,民办教育法已在起草制定中,上述问题怎么解决,我们翘首以待。


第10版(立法与执法)
专栏:法律长镜头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累计已有八亿多人次的青年向社会提供了超过四十一亿小时的志愿服务。然而由于对志愿者服务缺少明确的法律界定,导致这一行动受到种种制约,因此——
志愿服务呼唤法律  
曾英
  9月的北京流光溢彩,锦绣纷呈,第二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刚刚在这里落幕。本届大运会有40000多“彩虹志愿者”提供服务。
  八年来发展迅速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最早开始于1993年。这一年的12月19日,2万余名铁路青年率先打出了“青年志愿者”的旗帜,在京广铁路沿线开展了为旅客送温暖志愿服务。青年志愿者行动迅速在全国展开。近八年来,青年志愿者行动日益发展,志愿服务的领域不断延伸,志愿者队伍得以壮大。
  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张学成介绍,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宗旨是:致力于帮助有特殊困难的社会成员,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致力于消除贫困和落后,消灭公害和环境污染,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致力于建立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公德,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实践证明,青年志愿者行动符合当代青年的特点,已经成为新时期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有效途径,成为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有益补充。
  并非一帆风顺
  据《大众日报》报道,山东胶东一位青年去贵州省贫困地区作为一名志愿者支教。一年后支教回来,原单位却拒绝重新接收,他因此失去了工作。
  张学成介绍说,青年志愿者行动在发展中出现了不少类似这样亟须解决的问题。由于对志愿者服务的社会角色和定位、服务对象及范围、权利与义务关系等都缺少明确的法律界定,导致社会上对志愿服务不理解、不支持的事情时有发生。组织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也缺乏必要的资金和物质依托,另外还有人假借“志愿”之名行个人私利之实,如此种种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通过立法来对青年志愿者行动加以规范和保护越来越显得必要。
  地方立法路先行
  令人欣喜的是,为规范和促进青年志愿者行动,各地地方性立法已经走在了全国性立法的前面。
  今年8月18日闭幕的山东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规定》,成为继1999年《广东省青年志愿服务条例》通过之后我国第二部志愿服务省级地方性法规。5月23日闭幕的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决定》,这是我国青年志愿服务第一个市级地方性法规。
  据悉,福建、河南等省已将志愿服务纳入省人大今年的立法计划。另外,北京、天津、湖南及杭州、济南等5省8市还通过了专门的决议,为16岁至18岁的中学生参加成人预备期志愿服务提供了法律保障。
  期待全国性立法
  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非常关心和重视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发展。1997年江泽民总书记为“中国青年志愿者”亲笔题名。2000年初,江总书记还在杰出青年志愿者的来信上作出重要批示,指出,“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当代社会主义中国一项十分高尚的事业”。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将青年志愿者行动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载体写入决议。
  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也纷纷提出尽早为志愿服务立法的建议。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袁纯清等早在政协八届三次会议上就提交了《关于制定社会志愿服务法》的提案;在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常委、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巴音朝鲁建议全国人大在适当时候开始志愿服务全国性立法的准备工作。
  今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志愿者年”,11月北京将召开2001年志愿服务大会,会议论坛议题将涉及志愿服务的立法问题。中国2001年国际志愿者年会常务副主席、对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近日表示,我国志愿服务的立法正在加快。
  志愿服务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法律的扶持。我们期待着那一天。


第10版(立法与执法)
专栏:

守卫大动脉
——玉田县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纪事
张立军
 河北省玉田县地处京津唐三角地带,京秦铁路横贯全县东西。由北京开往秦皇岛、北戴河以及东北三省的列车绝大多数经过这里,每天列车流量上百对。玉田县铁路护路联防大队自1998年1月1日成立以来,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创造了建队以来全县未发生一起危害铁路行车安全事故的佳绩,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先进单位。2000年11月,全省铁路护路现场经验交流会在玉田县召开。
  “钉”在铁路边
  玉田县护路队员用自己的忠诚和艰辛书写着铁路治安新篇章。他们用警惕锐利的双眼紧盯着漫漫铁道线。冬天寒风刺骨,夏天酷暑难耐,蚊虫叮咬,但不管是电闪雷鸣,还是狂风骤雨,他们像钉子一样笔直地钉在哨位上。今年刚满21岁的史立新是多次被省市评为优秀护路队员的老兵。他说,虽然每个月只有300块钱,但我收获的是一份光荣。自1998年护路大队成立以来,护路队员共协助公安机关破获治安、刑事案件22起,排除铁路隐患78起,制止卧轨自杀事件10起。
  玉田县公安局局长刘万里经常说起这样一句话:铁路安全无小事,小事也要当大事办。治安科副科长刘洪林,兼任着护路大队的副大队长,为了及时掌握护路联防情况,他几乎每天都要骑上自行车沿铁路绕上一圈。有一年大年三十,老刘凌晨两点还到路边去转转。
  正规化建设
  规范化和抓制度建设是玉田县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的鲜明特点。走进一座座既美观又实用的护路岗亭时,你的视线一定会被里面的内务设置深深地吸引,摆放整齐的物品,各项规章制度贴挂上墙,岗亭内全部通了电,安装了电话,夏天有电风扇,冬天有电暖气。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们共在沿线修建了12座护路岗亭,全部设施配套齐全,代替了以前破旧不堪的简易棚。
  护路工作,队员是基础。护路联防大队选拔队员是近乎苛刻的。专职队员全部是从政治可靠、身体素质好的退伍军人及附近村庄内的优秀青年民兵中选拔的。培训是保证正规化建设的前提。他们还从铁路部门请来业务专家,请来治安部门的民警,组织队员学习。不管是专职护路队员,还是临时护路队员,主管部门县公安局始终要求持证上岗,队员们的工作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提高。1998年7月28日,大安镇护路分队长陈建国在巡逻时发现一处新建的桥涵路基部分塌陷,个别枕木有断裂现象,他及时排除了一起重大事故隐患。
  群防与群治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把铁路护路活动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切实抓好。从县委、县政府到村两委会,层层签订责任状,把职责落实到每个人,村里的治安联防队除负责本村的治安巡逻防范外,还负责途经本村铁路线的安全防范。县公安部门定期对铁路沿线的流动人口、出租房屋进行大规模清查行动,及时发现可疑人员并严格审查。公安部门对铁路沿线炸药库、毒品库、采石场、加油站、液化气站等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单位反复进行排查治理,各种不安全隐患均被消灭在萌芽状态。
  铁路护路联防工作是一项群众参与的大工程。在玉田县孤树镇活跃着一支由12名退休老干部组成的铁路义务护路联防队,他们年龄最大的70岁,最小的62岁,巡起路来那股子认真劲年轻人看了都要敬佩几分。他们不但巡路,还要挨家挨户地宣传铁路安全法规。
  玉田县综治委对沿线共10所中学、45所小学分别明确由县护路大队、沿线乡镇综治办等负责分包。他们通过上法制课,增强中小学生的爱路护路意识,并建立了“红领巾护路队”等组织。铁路护路在玉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家长们叮嘱孩子放学后不要到铁路上玩耍,孩子们也告诉家长下田干活时不要横穿铁路。


第10版(立法与执法)
专栏:

沈阳铁路公安确保电气化铁路安全
  本报讯东北地区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哈大铁路于八月十八日正式开通试运行。沈阳铁路公安处在管区内七个车站广场对盗窃电气化铁路的犯罪嫌疑人进行公开处理,沈阳北站派出所还深入铁路沿线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开展电气化铁路安全常识教育宣传。(国会斌)


第10版(立法与执法)
专栏:

垦利县国税局规范执法
  本报讯山东省垦利县国税局提高依法治税水平,适时推出了“三卡一制”。他们制定“执法情况反馈卡”、“办税效率监察卡”和“廉政反馈卡”,并由县局廉政办公室向被检查的业户发送。他们严格执行“税收执法责任追究制”,要求执法人员必须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力,承担相应责任,并把此项制度列入了目标考核。(周玉泰王玉龙)


第10版(立法与执法)
专栏:有感而发

还校园消费一片净土
石国胜
  对孩子今天的教育投入就是对孩子明天的投资,这是家长们的共识。学校承载着提供教育环境的重任,老师更是直接“传道授业解惑”的人,说家长把老师奉若神明实不为过。因此,学校和老师对学生及家长提出的要求,家长难以拒绝。
  问题出现了。中小学兴起校服之风,强制在学校就餐,强制订阅报纸杂志以及各种名目的收费项目,让家长们手足无措。种种费用,都有堂皇的理由,而学生和家长称之为巧立名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和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以及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以及老师凭借教育学生的权利,利用家长和学生不敢得罪他们的心理,为谋求包括自身经济利益在内的各种利益,剥夺了学生消费者应该享有的包括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在内的消费权利,大量实施对学生的消费强制,使校园消费呈畸形发展。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圣地,教师是神圣的职业,这种明显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行为让这种神圣蒙上了灰尘,使得家长怨、学生怕,以至教师的形象也大打折扣。新学期又开始了,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以及有关执法部门是不是应该清理清理强制学生消费现象,还校园消费一片净土?


第10版(立法与执法)
专栏:检察机关素质工程

心系天平
——许昌市检察院检察官速写
谷珂丰朱东旭
  “心系天平、执法如山”,是河南许昌市检察院检察官不懈的追求。多年来,该院检察干警强素质,练内功,为国徽增辉,浓墨重彩书写着无悔人生。
  今年51岁的副检察长陈焕云1995年从部队回到地方,不久就成功查办了当时轰动全市的刘中水贪污受贿、挪用公款一案。进入专业性极强的检察院,挡在陈焕云面前的无疑是那座“陡峭”的法律知识的大山。多少个夜晚他挑灯夜战,多少个假日他潜心苦读……在很短的时间里,他熟悉掌握了大量检察工作所需的法律法规和法学理论的基础知识,为他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个个大案要案在他手中办结。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干就要干出样子,决不给检察官丢脸!”
  在市检察院,曾历任政治处副主任、控申处处长、反贪局局长的翟铭是大家公认的“工作狂”。翟铭在部队就考入中南政法学院攻读法律,1987年到检察院工作。14年间,翟铭查办各类案件400余起,且无一错案。对于他来说,365天几乎天天都是工作日,家人已习以为常,工作真的成了他的快乐。今年3月市检察院控申处被高检院授予“全国检察系统文明示范窗口”称号。
  马明亮,法纪处处长,他使该院法纪检察工作走在了全省的最前列。1998年,在查办震惊全国的长葛市贪污、侵吞国有资产案件中,检察机关认定涉案的长葛市法院原法官王金庚为案件的主谋,此人担任审判员十几年,加之态度十分强硬,使查办工作一时陷入僵局。马明亮不急不躁,一面指挥加强外围调查取证,一面多次与王金庚正面交锋,最后,检察机关掌握了确凿的证据,王金庚也幡然悔悟。在马明亮的带领下,法纪处近年来取得了不俗的战绩,连年被评为“全省法纪检察工作先进单位”,并荣立集体三等功。


第10版(立法与执法)
专栏:

  8月4日至23日,5趟专列由重庆出发,行程两千多公里,满载着4400多名三峡移民前往山东省落户。重庆铁路公安处开展了向移民献爱心活动,图为重庆车站派出所青年志愿者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准备了轮椅,将他们送上列车。
  李淞胡俊峰摄


第10版(立法与执法)
专栏:

  江苏省沭阳县公安局在严打整治斗争中深入发动群众,检举揭发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截至目前,该局共收到群众提供的破案线索235条,通过线索破案127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人员61名。图为该局南京路派出所民警在开箱取信。
  凌峰摄


第10版(立法与执法)
专栏:

沧州新华公安招标悬赏破要案
  本报讯河北省沧州市新华公安分局重拳出击,保持对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了涉枪涉爆抢劫等恶势力团伙犯罪。他们在全体干警中实施了大要案招投标悬赏制度,激发了广大干警的参战热情,侦破战果不断扩大。近两个月来,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一百余起,其中重特大刑事案件二十七起,打掉恶势力犯罪团伙十个。(张智广)


第10版(立法与执法)
专栏:

邵阳交通规费征稽处依法管理
  本报讯湖南省邵阳市交通规费征稽处近年来开展依法治理,健全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把交通规费征稽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他们在干部职工中普及法律知识,学法用法,增强依法办事意识,提高了管理水平。他们还开展以“高效在岗位、奉献在征稽”活动,全处掀起了“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争先创优热潮。截至二○○○年底,全处十二个单位全部进入双文明单位先进行列,目前正在积极争创全国文明行业示范点。(黄兴张拥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