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9月18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二○○一年五月二十五日)
江泽民
  这次会议,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初召开的重要会议。会议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开展扶贫开发的经验,研究和部署了今后10年的扶贫开发工作。希望大家按照中央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工作,努力完成好党和国家在新世纪的扶贫开发任务。
  为了取得“八七”扶贫攻坚决战阶段的胜利,199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曾专门召开会议,我在那次会上讲了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今天,我想就做好今后的扶贫开发工作讲几点意见。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改变旧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为使全国各族人民的生活不断好起来,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投入巨额资金,开展了有计划、有组织和大规模的扶贫开发,为解决农村贫困地区的问题进行了艰苦的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20多年里,全国农村2.2亿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从1978年的30.7%降为2000年的3%左右。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已基本完成,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在上个世纪末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战略目标已基本实现。
  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这么多的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这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这充分说明,只要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就能够不断地创造出新的人间奇迹。
  我国扶贫开发取得的巨大成就,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第一,我们党和国家开展扶贫开发,努力解决贫困人口的生产和生活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个重要体现,极大地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第二,组织扶贫开发,解决几亿人的温饱问题,说明我们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推进中国人民的人权事业,为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这一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进行了锲而不舍的努力。扶贫开发取得的成就,不仅是对世界人权事业的重要贡献,也为我们开展国际人权斗争、反对西方反华势力干涉我国内政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三,扶贫开发取得的成就,为保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保持边疆安定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第四,扶贫开发取得的伟大成就和积累的宝贵经验,以及广大干部群众表现出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为我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增添了丰富生动的教材,应充分运用它来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继续为推进改革和建设而不懈奋斗。这四条,是我们认识扶贫开发重大意义的基本方面。全党和全国上下要进一步加深认识,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通过扶贫开发,我们积累了使贫困地区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重要经验。主要是:政府主导、社会动员,立足发展、坚持开发,因地制宜、综合治理,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在今后的扶贫开发工作中,要坚持运用好这些重要经验,并在实践中继续发展丰富。
  进入新世纪,我国扶贫开发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实现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确定的目标,只是一个阶段性的胜利。下一个阶段的扶贫开发,要向更高水平迈进。
  今后10年我国扶贫开发的奋斗目标是:尽快解决少数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巩固温饱成果,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加强贫困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变贫困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落后状态,为达到小康水平创造条件。这个目标是实事求是的,经过努力可以实现。全党和全国上下要齐心协力,确保这个目标如期实现。
  必须看到,实现这个目标,任务是相当艰巨的。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这个基本国情将长期存在。我国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农村贫困人口还有3000万,相对全国12亿多人口来讲,比例不算高,但是绝对量不小,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这些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相当恶劣、交通极为不便的偏远地区,解决温饱问题的难度很大。已经解决温饱问题的群众中,一部分生产和生活条件仍相当差,巩固扶贫成果、防止返贫的任务仍很繁重。目前我们解决温饱问题的标准还比较低,进一步增加贫困地区群众的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逐步向小康迈进,难度会更大。至于要根本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更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经济文化,帮助贫困地区群众与全国人民一起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是贯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过程的历史任务,全党和全国上下必须锲而不舍地长期奋斗。
  但是也应看到,实现这个目标,有利条件比过去多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已显著增强,可以投入更多的力量促进贫困地区开发建设。贫困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也已有了很大改善,为加快扶贫开发步伐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大力支持,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这是搞好下一阶段扶贫开发最重要的条件。大家都应树立必胜的信心,精神振奋地投入工作。
  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是实现各地区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是逐步实现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重大战略措施,也是维护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需要。我们党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正在向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前10年一定要开好头、打好基础。加快贫困地区的发展,全面实现“十五”计划和2010年的发展目标才有可靠保证。
  做好下一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关键仍然是抓好组织落实,脚踏实地地埋头苦干,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要继续坚持通过改革推进发展的路子。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就,是我们坚持贯彻邓小平理论,不断深化改革的结果。没有党在农村实行改革开放的新政策,没有农村经济体制、经营方式、科技兴农等方面的变革,没有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要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内使两亿多农民摆脱贫困,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是不可能的。搞好扶贫开发,必须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必须坚持群策群力。扶贫方案的制定、项目的选择、措施的落实,都要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同时,要通过文化补习、科技培训、政策法制宣传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帮助群众学习和掌握文化知识、科学技术,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创造力。
  第二,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也是我们克服困难、开创事业的重要法宝。完成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任务,必须继续坚持贯彻这一方针。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有没有改天换地、战胜贫穷的艰苦奋斗的雄心壮志,有没有不等不靠、积极进取的自力更生的顽强意志,决定着脱贫致富的进程和成效。外部的支持帮助只有与内部的艰苦努力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在国家的扶持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只要贫困地区的各级党组织和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开动脑筋,实干苦干,脱贫的办法就会越想越多,致富的路子就会越走越宽。
  第三,要继续贯彻发展是硬道理的重要思想。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最根本的要靠发展。解决贫困地区的问题,最根本的也要靠发展。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就贯彻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是硬道理的重要思想,目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努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条件、生活条件和生态条件,提高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发挥比较优势,促进生产的发展,促进群众生活的改善,并逐步增强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我们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不仅要看国外发展成功的经验,也要看国外发展不成功的教训。坚持贯彻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这是开发式扶贫的真谛所在。
  第四,要继续积极探索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坚持从实际出发,勇于探索,扬长避短,找到能够发挥当地优势的有效途径和办法,以利把优势和潜力迅速地转化为经济效益,这是这些年来我们在扶贫开发实践中取得的一条重要经验。要特别注意研究市场的变化,根据市场需求,探索扶贫开发的新思路。要积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采取综合措施,把扶贫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科教发展、基层组织建设、计划生育工作等紧密结合起来,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通过有效形式把市场信息、适用技术和管理经验有机组合起来,以提高贫困地区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到贫困地区去。坚持实事求是地确定自己的发展途径和办法,不能盲目照搬别的地方的做法。符合当地实际的正确发展途径一经确定,就要扭住不放,坚持抓下去,不断抓出成效来。
  第五,要继续动员全社会为扶贫开发共同努力。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把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组织起来,形成强大的合力,帮助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这也是这些年来我们在扶贫开发实践中坚持贯彻的一条重要经验。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都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扶贫投入。要进一步制定有关政策,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扶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特别是安排一些重大建设项目,要注意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优先向贫困地区安排基础设施项目和资源开发项目,并优先使用农民工和当地的原材料,尽可能使贫困人口直接受益。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同时,继续安排和增加扶贫信贷资金,以满足贫困地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要坚持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等全社会力量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中央和国家机关、大型企业单位要继续开展定点扶贫。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人人为贫困地区献爱心、送温暖”的舆论氛围。各行各业都应做到有力出力、有智出智,通过各种形式支持贫困地区的开发建设。
  第六,要继续搞好东西部地区的扶贫协作。东部13个省、市对口帮助西部10个省、区的扶贫协作工作,是贯彻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思想,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的重要措施。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要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水平。东西协作双方都要认真总结经验,制定新的工作目标和协作规划。西部大开发,不仅为西部地区带来了加快发展的机遇,也为东部地区提供了投资机遇。要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继续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西部地区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还有巨大的潜在市场。只要形成一个良好的合作机制,到中西部投资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也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帮扶双方的政府要积极倡导并创造必要的条件,鼓励和支持东部的企业到西部去投资,推进东部和西部企业之间的合作,支持企业上一些有市场、有效益的资源深加工和农产品加工项目,以促进当地的资源开发和农民增产增收。
  第七,要继续加强扶贫开发的组织落实工作。扶贫开发的方针有了,规划有了,资金有了,关键要抓好组织落实。如果组织落实工作跟不上,就难以取得好的效果。扶贫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如何推动,社会力量如何动员,贫困地区的工作如何开展,各项措施如何落实,都要一一研究,逐项组织落实。要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管理,努力提高使用效益。必须把扶贫资金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减少一切可能消耗扶贫资金的中间环节。这个问题,要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现在,许多城市居民的生活用品经常要更新。更换下来的不少生活用品,对贫困地区的群众还是可以有用的。要想办法把这些东西送到贫困地区去。这些年来,我们也搞了一些这样的活动,但是没有形成一套经常性的机制,大多是临时性地搞一下,效果和作用有限。希望有关部门好好研究一下,尽快建立一套把城市中更换下来的生活用品和其他物品转送到贫困地区的畅通渠道,年复一年地坚持下去。这是扶贫开发中一项很重要的组织工作。其他各项组织工作,也都要抓紧抓好。
  第八,要继续加强对扶贫开发的领导。扶贫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全党和全国的共同任务。中西部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东部地区的各级党委和政府也要高度重视,切实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要坚持实行扶贫工作责任制,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地党政一把手,特别是贫困问题较突出地区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根据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要求,认真履行领导职责,经常深入贫困乡村进行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并亲自部署,亲自协调,亲自检查,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贫困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制定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都要围绕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来进行。各级干部都要为推进扶贫开发尽职尽责。
  多年来,贫困地区的广大干部,不畏艰苦,扎实工作,任劳任怨,为贫困地区的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新的形势和任务,对扶贫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贫困地区的广大干部要继续团结和带领群众艰苦创业,不断增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不辜负党的重托和群众的期盼。贫困地区各级领导班子必须团结坚强,要特别能够打硬仗、打苦仗。尤其要注意把那些对群众感情深、事业心强、不怕艰苦、乐于奉献的干部选进领导班子,尤其要把县委书记、县长和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选配好。村是组织扶贫开发最基本的工作单位。村党支部要成为扶贫开发的坚强战斗堡垒,广大党员要成为扶贫开发的先锋模范。一些贫困村组织涣散、党员队伍后继乏人的状况,要尽快加以改变。要结合正在开展的“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努力推动贫困地区的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上一个新台阶。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关心贫困地区的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对那些长期在贫困地区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要给予表彰,并注意提拔使用。
  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主要力量,应放在西部地区,放在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和特别贫困的地区。切实帮助这些地区发展起来,对于实现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目标,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巩固边疆,对于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要帮助仍然处在贫困状态的革命老区尽快发展起来。革命老区在战争年代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我们有责任帮助老区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否则我们就难以向烈士交代,向人民交代,向历史交代。应该集中一些财力、物力和人力,尽快解决好这些地区的问题。
  中央提出,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面对我们肩负的现代化建设的繁重任务,我们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整个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党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学风和干部生活作风的建设,都要全面加强和改进,以适应形势和任务发展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与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必须与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结合起来,必须与解决群众遇到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取得实效。组织党政机关定点扶贫,对促进机关干部了解国情、了解基层、了解群众,对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对改进机关的工作作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要作为一项制度坚持下去。
  最后,希望大家继续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坚决完成下一阶段扶贫开发的历史任务!(新华社北京9月17日电)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主席和德总统致信祝贺柏林亚太周开幕
  据新华社柏林9月16日电(记者刘钢)第三届“柏林亚太周”将于17日在德国首都柏林拉开帷幕。来自亚洲和太平洋地区16个国家的艺术家及经济界人士将在这里展示自己的民族文化,并进行文化和经济交流。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德国总统约翰内斯·劳分别向本次“亚太周”致信祝贺。江泽民在贺信中说:“中德两国都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古老而辉煌的文明感到骄傲,也对产生了举世闻名的伟大音乐家、科学家、文学家、哲学家的德国人民怀有敬意。各国人民创造的文化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文化交流是人类共享文化的过程,也是不同文化相互促进的过程。我们应积极推动各国文化的交流,促进世界文明进步,不断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劳在贺信中说:“中国有着丰富无穷的艺术和手工业传统,经历了数千年的成熟与发展,但其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为西方世界所知。中国文化节有助于消除这种现象。”他还特别提到,本次中国文化节的“高潮将是青州石刻展。……这些中国雕塑艺术杰作是首次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展出。这是对我们国家的一个褒奖,也证明了德中之间文化关系发展得非常好”。劳在信中写道:“谁只要在中国文化节上放眼而观,用心体会,他就会发现,我们所共有的东西比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意识到的多得多。发现和培育这些共同点,将是我们在21世纪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中国是今年“柏林亚太周”的主宾国。本届亚太周期间将举行170余场文艺、经济和科技活动。“柏林亚太周”始于1997年,每届都有一个主宾国。去年的主宾国是日本。本届亚太周将于30日闭幕。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主席致信祝贺世界华商大会召开
  对来自五大洲的华商朋友表示热烈欢迎
  新华社南京9月17日电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致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贺信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
  世界华商大会首次在华商的故乡中国内地举行,这是全球华商交往中的一件盛事。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来自五大洲的华商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对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的召开致以衷心祝贺!
  长期以来,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与当地人民和睦相处,以自己的勤劳、智慧为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推动所在国家和地区的对华贸易科技合作与友好交往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广大华侨华人是促进中国对外开放、参与中国经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进入新世纪,中国开启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的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加强同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我赞同本届华商大会的主题,希望广大华商更加紧密地携起手来,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更加关心、支持并积极参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祝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取得成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
  2001年9月1日


第1版(要闻)
专栏:

华商携手新世纪和平发展共繁荣
  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在南京隆重开幕
  本报南京9月17日电记者王彦田、李丽辉、顾兆农报道:以“华商携手新世纪,和平发展共繁荣”为主题的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今天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隆重开幕,国家主席江泽民向大会发来贺信。全国政协主席、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组委会名誉主席李瑞环出席大会并致词。
  江泽民在贺信中说,世界华商大会首次在华商的故乡中国内地举行,这是全球华商交往中的一件盛事。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来自五大洲的华商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对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的召开致以衷心祝贺!(全文另发)
  李瑞环在致词中首先向大会表示祝贺,向远道而来的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说,当前,中国的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时期,召开世界华商大会,对于海外华商了解中国情况、寻找合作商机、增进相互友谊,对于我们听取朋友们的意见、学习借鉴国外的经验、拓展对外合作的途径,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李瑞环说,我们衷心希望,广大华侨华人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为所在国的发展,为中国的发展,为世界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全文另发)
  李瑞环等在开幕会前会见了华商大会部分嘉宾。
  全国政协副主席、特邀嘉宾霍英东,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特邀嘉宾杨振宁,在会上分别作了题为《炎黄华胄海外子孙》、《二十一世纪的科技》的演讲。
  开幕会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本届华商大会组委会主席经叔平主持。
  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兆国、钱伟长、丁光训、孙孚凌出席了开幕会。
  来自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商嘉宾近5000人,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江苏省、南京市的负责人等出席了开幕会。


第1版(要闻)
专栏:

朱镕基致信祝贺亚欧执法机构打击跨国犯罪研讨会
  本报北京9月17日讯记者温宪报道: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今天给亚欧执法机构打击跨国犯罪研讨会发去贺信。贺信全文如下:
  亚欧执法机构打击跨国犯罪研讨会:
  值此亚欧执法机构打击跨国犯罪研讨会在中国首都北京隆重召开之际,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会议表示热烈祝贺!
  亚欧执法机构打击跨国犯罪研讨会作为亚欧会议各国执法机构交流与合作的良好开端,充分体现了亚欧会议各国坚决打击跨国犯罪的强烈政治意愿。今天,亚欧会议各国执法机构代表共聚一堂,围绕“加强亚欧合作,打击跨国犯罪”的主题,广泛、深入地交流和研究各国预防和打击跨国犯罪的对策,积极探讨亚欧执法机构打击跨国犯罪的合作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相信,亚欧会议各国执法机构加强合作,有效地预防和打击日益猖獗的各种跨国犯罪,必将造福于两大洲人民,进一步推动亚欧乃至世界的安宁与稳定。
  中国曾经作为亚欧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为东西方的交流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又是体现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这次亚欧执法机构打击跨国犯罪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给亚欧各国执法机构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好机会,也必将进一步增进亚欧会议各国执法机构朋友们的友谊与合作。
  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新时代已经来临。我们愿与亚欧会议各国一道,携手并肩,不懈努力,为推动亚欧执法机构合作,为维护亚欧乃至世界的安宁与稳定,继续作出我们的贡献。
  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
  2001年9月17日于北京


第1版(要闻)
专栏:

在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开幕会上的致词
(二○○一年九月十七日)
  李瑞环
各位朋友、各位来宾、各位同志: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在中国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三千多位华商和知名人士,同来自内地的近两千位企业家欢聚在古都南京,这是华人历史上的一大盛事。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并以大会组织委员会名誉主席的名义,向大会表示衷心的祝贺,向远道而来的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
  当前,中国的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时期。新世纪的建设蓝图开始实施,目标十分宏伟,任务非常艰巨。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既有很多有利条件,也有不少深层次问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即,同世界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对开放的要求越来越高。世界经济进入低迷状态,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不振,中国经济也难免受到影响。总之,中国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样一个时期,召开这样一个会议,对于海外华商了解中国情况、寻找合作商机、增进相互友谊,对于我们听取朋友们的意见、学习借鉴国外的经验、拓展对外合作的途径,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当今世界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各国经济彼此依赖的程度越来越高;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国际协作范围不断扩大;生产要素跨地域配置空前广泛,全球性的市场迅速形成;人类的共同利益逐渐增加,需要各国相互协调、共同解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地球变得越来越小,整个世界都纳入到一个交织联结的网络之中,所有的国家、所有的民族都难以置身其外。当今世界发展变化越来越快。知识与技术的更新周期大大缩短,科技成果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信息技术极大地突破了人类活动的时空局限,为世界的联系和交往提供了便捷的手段;各种竞争空前激烈,“异军突起”和“昙花一现”的事例屡见不鲜;科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新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不断形成。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各个领域突飞猛进,“一日千里”、“瞬息万变”通常只是一种形容,如今许多已经成为现实。在这种形势下,任何闭关自守、试图封闭起来求发展,任何唯我独尊、企图称霸天下,任何固步自封、陶醉于以往成绩,任何因循守旧、拘泥于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做法,都是行不通的,都必将被时代潮流所淘汰。在这种形势下,任何国家和民族都必须面向世界、研究世界、融入世界,都必须面向未来、研究未来、筹划未来。能不能既立足本国、坚持从自己的国情出发,又具有世界眼光、加强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能不能既保证自己的经济安全、有效抵御各种外来冲击,又趋利避害、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能不能既扎扎实实做好当前的事情、不急于求成,又高瞻远瞩、准确地把握世界的发展变化;能不能既保持优秀传统、继承和发扬前人留下的好的东西,又与时俱进、大胆地进行改革和创新。这是所有的国家、所有的民族以及所有想要有所作为的企业都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广大华侨华人身居世界各地,之所以能够在海外艰苦的环境中创基立业,许多人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多是因为能够放眼世界,跟上时代,善于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我们希望华侨华人朋友认真总结交流这方面的经验,在新的世纪里、新的形势下,创造新的辉煌。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祖国统一大业取得历史性进展,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不断提高。一个分裂动荡、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变成了一个团结稳定、初步繁荣富强的新中国。现在,中国人民豪情满怀地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下,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邓小平讲过,中国的发展可以很快,中国应该乐观地看前途,其中一个条件,就是世界上有几千万华侨华人,这是我们一个很大的优势。广大华侨华人合群随众、恋祖爱乡,与当地人民和睦相处,在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在加强中国与各国、各地区的合作与交流中,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我们的引进外资、我们的出口贸易、我们的对外交往,许多都是依靠华侨华人。借此机会,我向所有为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的华侨华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朋友们!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重而道远。中国的发展虽然很快,但总体水平并不高。中国的发展虽然比较顺利,但棘手的问题还不少。中国人口多、底子薄、资源相对不足,要赶上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还必须经过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不懈努力。加快中国的发展,实现宏伟的目标,需要国内各族人民抓紧时间,抓住机遇,团结一致,艰苦奋斗;需要同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加强往来,扩大合作;同时也需要广大华侨华人一如既往地利用自身优势和便利条件,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我们衷心地希望,广大华侨华人的事业不断发展;我们衷心地希望,广大华侨华人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为所在国的发展,为中国的发展,为世界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各位朋友、各位来宾:大家回来一趟很不容易,聚在一起更是难得,希望大家多交流沟通,多走走看看,多给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新华社南京9月17日电)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国加入世贸谈判宣告完成
  经过十五年艰辛努力,入世所有法律文件获得通过
  新华社日内瓦9月17日电(记者梁业倩、陆大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所有法律文件17日下午在日内瓦获得通过,中国长达15年的马拉松式入世谈判宣告完成。
  日内瓦当地时间17日下午3时30分至5时20分,世贸组织中国工作组第十八次会议在世贸组织总部举行正式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所有法律文件。1987年3月4日成立的中国工作组也随之结束了历时14年零6个月的历史使命。
  按照入世申请程序,中国入世的法律文件将提交世贸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审议通过。在完成必要的法律程序后,中国将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
  世贸组织新闻发言人凯斯·罗克威尔在会后说:“对年轻的世贸组织来说,今天是个历史性的日子。”
  中国代表团团长、外经贸部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在会议发言中说:“今天是一个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它标志着中国入世谈判的最后结束。”
  今天的会议在中国工作组主席、瑞士贸易代表吉拉德的主持下,逐项通过了中国工作组报告书、中国入世议定书、货物贸易减让表和服务贸易减让表,并决定将这些文件提交世贸组织总理事会审议。
  自中国工作组成立起就一直担任主席的吉拉德随即宣布,工作组完成了各项工作,结束了历史使命。
  世贸组织成员在通过法律文件后纷纷发言,对中国入世谈判的完成表示热烈祝贺。他们表示,中国入世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世贸组织成员。他们期待着与中国在世贸组织中进行合作。他们希望中国在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后,为加强多边贸易体制做出自己的贡献。
  本次会议原定在13日举行,因为美国遭受恐怖袭击而推迟了4天。一直跟踪本次会议的世界各大媒体的50多名记者,在会议开始前一个多小时就来到会议大厅外守候。出席会议的各国代表都表情轻松,一改往日拒记者于千里之外的严肃面孔。
  会议结束后,世贸组织总干事穆尔、中国工作组主席吉拉德和龙永图在记者招待会上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中国是1986年7月10日提出复关申请的。从1987年10月22日到1994年10月20日,关贸总协定中国工作组共举行了19次会议,中国驻日内瓦代表团大使钱嘉东和外经贸部副部长沈觉人、佟志广、谷永江、龙永图先后担任中国代表团团长。
  关贸总协定被世贸组织取代后,其中国工作组也转换为世贸组织中国工作组。1996年3月22日至今,工作组共举行了18次会议,中国代表团团长一直是龙永图。
  历次中国工作组会议都在关贸总协定及后来的世贸组织总部所在地瑞士日内瓦举行。来日内瓦50多次的龙永图戏称,代表团从航空公司得到的长期乘客奖励机票,折合里程足以飞到月球了。


第1版(要闻)
专栏:

就“九一八”事变70周年
 外交部发言人发表谈话
  新华社北京9月18日电外交部发言人今天就“九一八”事变70周年发表谈话。全文如下:
  今天是“九一八”事变70周年。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在沈阳近郊柳条湖蓄意制造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全面侵占中国东北。中华民族由此进入了反抗侵略、救亡图存的14年浴血抗战。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70年前血的教训告诉中国人民,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将永远铭记那段历史,决不允许这样的悲剧重演。而日本军国主义走向灭亡的历史则证明,任何企图通过侵略扩张奴役他国人民的行径,都将以可耻的失败告终。
  中国政府和人民主张在“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基础上,发展同日本人民的世代友好。“九一八”事变70年后的今天,我们希望日本切实正确认识和对待过去那段历史,从中汲取深刻教训,以实际行动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日本才能真正取信于国际社会。


第1版(要闻)
专栏:

牢记史训发愤图强
  东北三省联合举行研讨会纪念“九一八”事变70周年
  本报沈阳9月17日电记者吕岩松报道:今天,东北三省联合在此间举行研讨会,纪念“九一八”事变70周年。来自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专家学者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蓄意制造事端、发动侵华战争的罪行,并呼吁人们牢记史训、发愤图强。
  东北三省数十名文史馆员以不容置疑的历史事实和大量翔实的历史文献资料揭露了70年前日本军国主义蓄意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侵华战争的罪恶目的。
  专家学者还以大量无可争辩的事实深刻揭露了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华罪行、鼓吹军国主义复活的新动向。
  连日来,沈阳的各种纪念活动不断:《九·一八战争》、《义勇军抗日斗争实录》等一批纪念性图书在此间出版,一大批专题性的展览也陆续同观众见面,许多机关单位和学校通过报告会、在烈士纪念碑前宣誓等形式纪念“九一八”事变70周年。今天,在沈阳市还举行了万人签名活动。签名者纷纷表示,一定要不忘国耻,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附图片)
  “九一八”前夕,沈阳市民自发来到“九一八博物馆”参观。图为两位老大爷在警钟前追忆往事。新华社记者李钢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的当代共产党人系列述评之一
本报记者董宏君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80年峥嵘岁月。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这生机和活力,源于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源于大力发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
  “三个代表”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相统一;文化方向是一个政党的一面旗帜……翻开江泽民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认真研读,我们不难感受到字里行间闪现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创新精神。
  回眸党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从中可以倾听到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足音。
  思想解放的成果
载入史册的抉择
  “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是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20多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时刻,我们党恢复和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此,改革开放成为我们党和国家历史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时代内容。
  改革和开放,使民族精神获得了新的解放。长期窒息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受到了很大冲击。积极改革,勇于开拓,讲求实效,开始形成潮流。
  1984年,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艰难地进入第五个年头。发端于安徽省凤阳县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国农业生产连续四年获得丰收。而这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开始起步。
  就在此时,福建省55位国有骨干企业的厂长经理起草了一封表达自己心声的呼吁信———《给我们松绑》,直接呈交给省委书记,呼吁给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下的国有企业“松绑”:破除干部“终身制”,搬掉“铁交椅”,在完成国家计划前提下,企业自己组织原材料生产产品,允许自行销售;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
  “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1984年10月20日,我们党召开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并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增强企业活力,实行政企职责分开,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把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点,从此不再束缚人们的手脚。
  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1985年,中共中央又作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判断大是大非的尺度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人们忘不了邓小平同志的谆谆告诫,也让我们更深切地领会江泽民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的深刻内涵。
  坚持科学态度,大胆进行探索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不仅需要克服各种阻力和障碍,而且需要经受历史变革时期的艰难和痛苦。对改革者而言,改革无疑是一场严峻的洗礼。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先在贫困地区由群众自发地搞了起来。面对这种现象,有的地方领导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支持农民群众的要求,局面很快就发生了根本变化。
  生产关系应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还是可以离开生产力水平而任意拔高?究竟是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好,还是符合某种陈旧观点但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好?这是不言自明的。
  回顾中国农村的改革,我们更加感受到“七一”讲话中关于“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所具有的重大现实意义。
  除了经济领域的改革与对外开放,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适应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要求,政治体制改革也稳步推进。民主与法制建设,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伟大实践。
  恢复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选举人民代表的范围扩大到县一级,实行差额选举。县级以上各级人大设立常委会。与此同时,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形成制度;各级人大组织、实施的执法检查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呈现出勃勃生机和活力,从中央到地方,重大问题与民主党派协商已形成制度。
  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我们党形成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从纵向看,我们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从横向看,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切合我们国家的实际,符合我们国家的国情,不能原样照搬任何国家的模式。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鲜明深刻地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一场伟大的历史变革。这场变革凝聚了我们党对于时代、对于国内外历史经验、对于社会主义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最新认识。伟大的历史变革,锻造着当代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
  立足于新的实践,实现新的飞跃在深圳市最繁华的一条大街上,高悬着小平同志的巨幅画像。从一个荒凉的小镇到如今繁华的特区,中国对外开放的脚步,踏破了一个个禁区,由点及面,由沿海到内地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扩大对外经济合作交流,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目标。然而,在对外开放的早期,种种顾虑也产生了。在开放过程中,不断有人因为开放过程中出现某些问题而怀疑对外开放方针的正确。开放初期一些人的种种疑虑,被日后对外开放的成功实践证明是多虑了。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科学的部署需要科学的态度。
  “发展才是硬道理”,“抓住机会,加快发展”。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重申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卓有成效地实践着邓小平理论,丰富和发展着邓小平理论。
  党的十四大确定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决策。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成为全党的共识。
  为促进改革和发展,迎接新世纪的到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世纪之交的十五大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决策,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是指导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
  党的十五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关系、分配方式、公有制实现形式等方面,在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等方面,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国内国际政治风波、1997年下半年的亚洲金融风波、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一次次大风大浪的考验,不但没能阻挡我们党前进的脚步,而且在异常复杂的环境中经受住了严峻考验,步履更加强健。
  任何一个政党,只有与时俱进,才会有生命力,才能发展。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同志都反复强调,要保持马克思主义的清醒,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80年峥嵘岁月已反复证明,每个阶段,我们都会遇到新矛盾、新问题。当我们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符合国情和时代特征,我们就成功、胜利、前进。
  面对新世纪,江泽民总书记在2000年春进一步提出: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主席应约与英首相布莱尔通电话
  指出在反对恐怖主义问题上,中国人民与美国人民、英国人民和国际社会是站在一起的
  新华社北京九月十八日电九月十八日下午,国家主席江泽民应约与英国首相布莱尔通电话。
  布莱尔说,在美国华盛顿和纽约地区九月十一日受到恐怖主义袭击的事件中,很多英国公民遇难。在当前形势下,英中两国领导人直接交换意见是非常必要的。布莱尔表达了英方对此事件的看法。
  江泽民说,在美国的严重袭击事件中,有许多英国人伤亡,也有中国公民伤亡和失踪,都是恐怖主义的受害者。我们强烈谴责这一骇人听闻的恐怖主义行径。在反对恐怖主义问题上,中国人民与美国人民、英国人民和国际社会是站在一起的。
  江泽民说,恐怖主义是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大威胁,已经成为严重的国际公害。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反对恐怖主义,国际合作非常必要,也非常紧迫。他同时指出,对恐怖主义采取打击行动应该有确凿证据和具体目标,千万要避免伤及无辜百姓,应该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及公认的国际法准则,需要发挥联合国安理会的作用。一切行动都要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长远利益。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主席与法国总统希拉克通电话
  阐述了中国政府一贯反对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的原则立场。指出一切行动都应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长远利益
  新华社北京九月十八日电九月十八日晚,国家主席江泽民同法国总统希拉克通了电话,就美国遭受恐怖袭击事件后的国际局势交换了意见。
  希拉克说,事件发生后,欧洲各国向美国表示了声援。我们认为,应尽一切努力对恐怖主义作斗争。在当前形势下,有必要尽快重新启动中东和平进程,敦促以巴双方回到谈判桌前。
  江泽民对此表示赞赏,并阐述了中国政府一贯反对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的原则立场。他强调了在反对恐怖主义问题上开展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指出,在当前形势下,尤其需要保持冷静,慎重处理有关问题,一切行动都应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长远利益。
  江泽民说,中国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中东和平进程,希望中东各国人民能生活在和平之中。
  两国领导人一致同意,中法双方将就涉及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大问题继续保持密切的磋商与合作。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主席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
  强调在处理这一事件时,既要看到它的直接后果,也要看到它对本地区局势的深刻影响,更要考虑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长远利益
  新华社北京九月十八日电国家主席江泽民九月十八日晚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通了电话。
  江泽民首先就朱镕基总理不久前访问俄罗斯受到俄方热情接待向普京表示感谢。
  在谈到九月十一日美国遭受恐怖暴力袭击事件时,江泽民重申了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的原则立场。他强调,在处理这一事件时,既要看到它的直接后果,也要看到它对本地区局势的深刻影响,更要考虑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长远利益。
  江泽民说,中方愿与国际社会加强和深化在反对恐怖主义问题上的合作。我们认为,需要充分发挥联合国安理会的作用,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应加强磋商。中俄两国在反对恐怖主义问题上有共同立场和共同利益,应根据《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精神,保持联系,沟通情况。“上海合作组织”应尽快落实有关公约,以更有效地维护本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
  普京感谢江主席的谈话,认为在当前紧张的国际形势下,俄中两国加强合作十分重要和迫切。他赞同江主席的意见,认为必须尽快完善国际反对恐怖主义合作的各种机制。
  普京强调,在处理本地区有关问题时,必须考虑和尊重本地区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利益,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两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就维护世界及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重大问题保持联系、磋商与合作。


第1版(要闻)
专栏:

  新疆屯河集团投资2亿元在天山南北建成10家加工企业,着力发展番茄等特色果蔬加工产业,产品出口美国、俄罗斯等国。这是番茄制品车间里的女工在挑拣西红柿。新华社记者艾尼瓦尔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会见布隆迪国民议会议长
  新华社北京9月18日电(记者刘东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今晚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布隆迪国民议会议长恩根达库马纳一行。
  李鹏对恩根达库马纳议长访华表示热烈欢迎,对他长期以来致力于中布两国及议会之间的友好合作的努力表示赞赏。他说,中布两国有长期的友好关系。两国复交30年来,尽管国际形势和两国各自国内情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两国人民的友谊始终未变。双方在各个领域开展了广泛而富有成效的合作。我们对布隆迪政府、议会和人民重视对华关系,始终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支持中国统一大业的立场表示赞赏,对布隆迪政府、议会和人民在人权等问题上给予中国的支持表示感谢。
  李鹏说,巩固和发展长期稳定的中布友好合作关系是我们的共同愿望和需要,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人民的友谊一定会不断巩固,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一定会不断向前发展。他重申中国支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立场,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始终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保持着兄弟般的友好关系。
  李鹏说,我们对布隆迪政府和人民为恢复国内和平稳定,促进民族和解,谋求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生活所作的不懈努力表示赞赏。我们高兴地看到,布隆迪和平进程正在向积极方向不断发展,衷心希望布隆迪各方以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重,彻底摒弃部族宿怨,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分歧,以早日结束战乱,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李鹏说,我们赞赏国际社会及包括布隆迪在内的有关非洲国家为和平解决刚果(金)冲突所作的努力,支持联合国在刚果(金)开展维和行动。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将一如既往地为刚果(金)及大湖地区问题的早日解决发挥建设性作用。
  李鹏说,加强议会间的友好交流与合作,对促进中布两国关系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中国全国人大愿意开展与布隆迪国民议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加深了解,增进两国人民的长期友谊。
  李鹏还向客人简要介绍了中国正在进行的第十个五年计划的有关情况。
  恩根达库马纳说,布中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中国在布隆迪最困难的时候给予了布隆迪无条件的帮助,并一直对布隆迪的发展给予多种形式的支持和援助,他对此表示感谢。他重申布隆迪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对中国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表示祝贺。他表示布隆迪希望进一步扩大与中国在技术、农村发展等各方面的合作。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外交部副部长杨文昌、李鹏委员长办公室主任吴文昌等参加了会见。


第1版(要闻)
专栏:

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二○○一年五月二十五日)
朱镕基
  刚才,江泽民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成就和经验,对新世纪初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必须把握好的重要问题,作了全面精辟的阐述。会议开始时,温家宝同志作了工作报告。在会议上,大家还学习讨论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这次会议开得很好。下面,我补充几点意见。
  第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持把扶贫开发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这次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是进入新世纪后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既充分肯定了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又对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江泽民同志讲话精神,从政治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进一步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意义,把它作为实现“十五”计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第二,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扶贫工作
  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大政方针和主要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抓好落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情况变化了,必须转变思想观念,转变扶贫方式,转变工作作风。我国商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目前绝大部分商品供过于求,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发展。我要提醒,在贫困地区上工业项目一定要十分慎重,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金和破坏资源。要认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扶贫开发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把生态保护和建设放在突出位置。高度重视科技、教育在脱贫致富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提高贫困人口素质。
  从中央到地方都要逐步增加扶贫投入,并改进资金使用办法,提高使用效果。要切实加强对扶贫资金使用的检查、监督和审计。贪污以及挤占、挪用扶贫资金都是严重的犯罪行为,必须严厉查处,并坚决追究有关领导者的责任。
  要教育县、乡干部,了解群众实际困难,办事不要主观决策、强迫命令。
  第三,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共同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作出努力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事业。各部门、各方面必须加强协调,共同努力。中央各部门、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在考虑问题、出台政策、制定规划、安排资金时,都要注意有利于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多作贡献。开展定点扶贫是我国扶贫工作的创举,取得了很大成绩,要认真总结经验,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中央各部门要发挥定点扶贫的带头作用。继续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特别是经济较发达地区要继续通过多种形式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经济。
  同志们,做好新世纪的扶贫开发工作,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但也有许多有利条件。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齐心协力,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农村扶贫开发的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新华社北京9月18日电)


第1版(要闻)
专栏:

莫桑比克议长将访华
  新华社北京9月18日电外交部发言人朱邦造今天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的邀请,由议长爱德华多·若阿金·迪·厄·穆伦布韦率领的莫桑比克议会代表团将于9月23日至29日对中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第1版(要闻)
专栏:

各地群众纪念“九一八”事变70周年
  综合本报各地9月18日消息今天全国各地各界群众举行活动,纪念“九一八”事变70周年。
  首都各界群众1000多人在卢沟桥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集会。各界代表在发言中指出,70年前,日本军国主义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其长达14年的侵略战争。时至今天,日本右翼分子还在企图否认侵略的历史,这是全体中国人民以及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决不能允许的。
  长春市1500名各界群众今晚举行纪念“九一八”事变70周年大会。《松花江上》等一首首抗战歌曲,反映了中华民族抗日斗争的壮举。晚9时18分,长春上空开始回响长时间鸣笛,行驶在大街上的各种车辆同时鸣笛,以示纪念。
  今晚,在哈尔滨市松花江边老头湾,500多名抗联老战士、大中学生将3500盏河灯放入江中,星星点点的河灯形成了一道蜿蜒的火蛇。黑龙江人民以此寄托哀思,祭奠在抗日战争中死去的烈士和同胞。
  (本报记者吴坤胜李忠春孟辉)


第1版(要闻)
专栏:

坚持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辩证统一
钟宣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一个政党的纲领就是一面旗帜。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中,我们党既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也有确定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我们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这一重要论述,鲜明地表达了我们党在纲领问题上的根本立场,对于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深刻认识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辩证统一关系
  党的纲领,是党的政治主张的集中反映,是昭示社会的政治宣言,是一个政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标志,规定着党的奋斗目标,指明党的前进方向。制定和实施正确的纲领,对于无产阶级政党及其领导的事业至关重要。
  党的纲领,既包括确定每个阶段中心任务和奋斗目标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也包括确定长远目标的最高纲领,两者相互联系,辩证统一。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最壮丽的事业,是人类最美好、最理想的社会,共产党人的最高纲领就是为建立这样美好的理想社会而奋斗。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分析研究,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得出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所取代的科学结论。真正的共产党人无论在多么艰难的条件下,在多么复杂的情况下,都要透过纷繁的表面现象,抓住历史发展的本质,坚定人类社会必将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离开了这一点,就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我们现在的努力以及将来多少代人的持续努力,都是朝着这个目标前进的。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每一个具体纲领的制定及实现,都是为共产主义大厦增砖添瓦,都是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开拓道路。
  共产主义理想,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力量源泉、精神支柱,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不能含糊。如果动摇了这个理想信念,也就动摇了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需要经历许多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共产主义因素不断成长发展,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漫长历史过程。非常漫长的征途,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地走;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我们一点一滴地奋斗。我们不可能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制定一个固定的时间表,也不可能为它的发展设计一个固定的途径和模式。过去,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比较肤浅、简单。八十年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启示我们,对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可以作出科学上的预见,但未来的事情具体如何发展,应该由未来的实践去回答。我们要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但不可能也不必要去对遥远的未来作具体的设想和描绘。
  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关系,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我们既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过程,就认为共产主义“渺茫”;也不能超越现阶段,对共产主义作不切实际的幻想。志存高远,立足现实,既胸怀实现人类美好社会的崇高理想,又具备脚踏实地的求实精神,永远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格和精神境界。
  我们共产党人是革命和建设发展的阶段论者,又是革命和建设发展阶段的统一论者;是最大的理想主义者,也是最大的现实主义者。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与此同时,毛泽东同志又把党的最高纲领同最低纲领联系起来,指出:“一切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中国共产主义的同情者,必须为着现阶段的目标而奋斗”,“对于任何一个共产党人及其同情者,如果不为这个目标奋斗,如果看不起这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对它稍许放松,稍许怠工,稍许表现不忠诚、不热情,不准备付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而空谈什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那就是有意无意地、或多或少地背叛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就不是一个自觉的和忠诚的共产主义者。”我们坚持共产主义的前进方向,必须从革命和建设不同阶段的实际出发,把奋斗目标置于不同社会阶段的现实基础之上,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我们的事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始终为实现党的基本纲领而奋斗,始终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共产党员的远大理想,要落实到这里;衡量一个共产党员信念是否坚定,着眼点也要放在这里。
  二、自觉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正确分析国情,作出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的看,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是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是全民奋起,艰苦创业,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为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必须对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有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根本的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我们一定要按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要求,努力实现“十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不断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发展是硬道理。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我们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基本前提,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贯彻“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这一基本方针,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统观全局,精心谋划,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来,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经济建设是中心,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发展和进步就会失去物质基础;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我们的经济建设,是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政治保证、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的经济建设。我们的四项基本原则,是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同时又从新的实践中不断汲取新鲜经验来丰富和发展的基本原则。我们的改革开放,是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为目标的改革开放。任何时候都不偏离基本路线,这要作为坚定的政治信念,在思想上毫不动摇;更要作为重大的政治原则,在工作中毫不含糊,不断增强坚持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三、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全面实现,关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必须全面把握两个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在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目标提出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迫切需要。
  人的全面发展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历史。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我们一定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要尽快使全国人民都过上殷实的小康生活,并不断向更高水平前进。恩格斯早就告诉我们:“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我们要牢固树立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坚持贯彻党的富民政策,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改善人们的吃、穿、住、行、用的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进医疗卫生条件,提高生活质量。通过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伟大创造精神,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好自己的事情,实现自己的愿望和利益。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一切社会进步变革的主力军,是真正的英雄。是否承认和实践这种历史观,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检验是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块试金石。列宁早就说过,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邓小平同志也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社会主义要优于资本主义,不仅要创造出比资本主义高的劳动生产率,还要创造出比资本主义高的民主政治。要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保证人民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
  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人作为自然和社会的主体,最重要的是具有能动性、创造性。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取决于物质,而且取决于精神。改造世界没有止境,认识真理没有止境,人的精神发展也没有止境。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用先进文化取代落后文化的过程,提高人的素质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要加强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使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和享受文化成果的充分权利,使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人类的发展史就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当代世界发展的经验证明,人类不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仅不能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而且将进入死胡同,没有出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正确处理人类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利用自然、开发自然、保护自然。要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我们党已经领导中国人民走过了八十年的辉煌历程。现在,我们正以胜利的姿态、豪迈的步伐,走向第三步战略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新的里程碑。我们肩负历史的使命、人民的希望,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坚定信念,振奋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胜利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在新的世纪谱写新的历史篇章,创造新的历史辉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