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9月1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大地·评论)
专栏:

  编者按:江泽民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关于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重要论述,为在当代中国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明确了指导思想。广大文化工作者尤其是文化主管部门和文艺理论批评界人士以极大的热忱和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学习贯彻《讲话》精神,针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地位、根本任务、重要内容、中心环节以及发展先进文化中的几个重大问题等进行深入研讨。本版编发的这组笔谈文章,正是不同角度的理论阐述,希望能对读者进一步理解《讲话》内容有所帮助。
发展先进文化创造文化精品
张德祥
  文艺创作是一个时代的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时代的文艺创作成就,往往成为一个时代文化风貌的重要标志。
  回顾文化与艺术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凡是艺术创作的繁华似锦时代,凡是能留传后世的经典作品,其精神意蕴、思想内涵都程度不同地表达了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先进文化的要求,总是站在当时的时代前列和思想高度上反映了社会、表达了人民大众的愿望,表达了人们追求真、善、美的审美理想。“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原因就是其中包含的精神、思想、感情符合了历史要求,符合了人民的愿望。一部《红楼梦》,可谓人类文化史上的经典,它不仅是表现了封建社会男女青年的爱情悲剧,重要的是它清醒地意识到并艺术地、生动地表达了封建文化已经不能与时俱进的落后、衰朽、颓败及封建制度的大厦行将崩溃,表达了代表历史发展要求的民主思想和男女平等的人格理想。这在当时是大逆不道,却包含着先进文化的重要因素。鲁迅之所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就是在他的作品中凝聚了对中国社会及封建文化的深刻解剖,用他文化巨人的肩膀肩住黑暗的闸门,为实现旧文化的改造和国民性的改造而呼号呐喊,他作品中的思想充分体现了新文化的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与中国文化寻求新生的历史意志。二十世纪是中华民族寻求新生并获得新生的历史。在这一历史过程中,产生了许多表现波澜壮阔历史画卷的优秀作品,如《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白毛女》、《红岩》、《红旗谱》、《红色娘子军》、《红日》、《红灯记》、《青春之歌》,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及《长征组歌》等等,这些作品表现了我们民族从黑暗走向光明的血与火的奋斗历程,表达了民族求独立,人民求解放、求民主的历史意志,无疑包含着先进文化的精神内涵,以至于今天人们把其中的许多优秀作品称为“红色经典”。从文艺发展的规律来看,只有表达了先进文化的要求的作品才可能经得住历史的淘汰而成为经典,凡经典作品无不表达了当时历史条件下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也只有在经典作家和经典作品中,先进文化内涵才能充分地得到艺术表现,使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高度统一和谐且传之久远、润人甚深,这也就是文化与艺术发展的规律之一。
  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能够表达此一时代先进思想、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优秀作品,我们所处的这个新世纪的开端,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更需要优秀作品表现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表达历史前进的要求,使文艺作品成为凝聚人们的精神力量、鼓舞人们投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精神动力。越是优秀的作品,越是伟大的作品,就越能起到凝聚人心、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作用,就越能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艺术经典或经典艺术,往往是一个时代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李白、杜甫、贝多芬、托尔斯泰、曹雪芹、高尔基、鲁迅等文化巨人,就是他们时代的一面镜子,不仅属于他们那个时代,而且属于文化史上久远影响后人的精神财富。当今这个伟大时代,要孕育出与时代相称的伟大艺术家和经典作品,就必须用“三个代表”的思想指导艺术实践,吸收一切优秀文化传统中的营养,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并从新时代的生活源泉中汲取营养,表现人民群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实践,才能为发展先进文化作出贡献。
  当然,这也必然要求我们在艺术创作上精益求精,沉下心来,深入生活,构思和编撰有中国气派、有民族风格的大众化的精品,要有“十年辛苦不寻常”的心理定力和攀登艺术高峰的勇气。毋庸讳言,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文化复制之迅捷、传播渠道之多样、名利诱惑之纷繁,使许多人忙于应“市”,短期行为明显,往往是热写、热拍、热卖、热播,“名利”倒是双收了,但大多作品质量欠佳,庸俗色彩甚浓,甚至还有些封建、迷信、颓废话乃至腐朽文化因素掺杂其中。尤其是电视剧的古装戏创作中,“戏说”风日盛,在“戏说”的名目下胡编乱造、粗制滥造,亵渎古人,拿历史开玩笑,不仅浪费了题材资源,而且助长了极不严肃的创作风气。可以肯定,这种创作风气和创作态度不可能真正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不能创造出代表先进文化要求的经典作品。说到底,先进文化不过是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前进要求在文化上、在精神思想上的反映,是人民大众的意志和愿望的凝聚和表现。我们要更加注重文艺创作上的精品工程,集中物力、财力、人力进行精品工程建设。从精品到经典,是时代的需要,是人民日益提高的文化素质和审美趣味的需要,也是发展先进文化、传播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然要求。
  (作者为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研究员)


第6版(大地·评论)
专栏:文艺信息

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评奖揭晓
  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鲁迅文学奖近日揭晓。全国共有三十五位作家获此殊荣。鲁迅文学奖是为繁荣中国当代文艺创作、文学理论批评、文学翻译而设立的全国性最高级别的文学奖。刘庆邦的《鞋》、叶广芩的《梦也何曾到谢桥》、何建明的《落泪是金》、杨晓民的《羞涩》、李国文的《大雅村言》、陈涌的《“五四”文化革命的再评价》、屠岸译的《济慈诗选》等作品,分别荣获一九九七至二○○○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理论评论等奖项和一九九五至一九九八年全国优秀文学翻译彩虹奖。为了保证评奖的权威性,真正做到“少而精”和“宁缺毋滥”,本届评奖规定每个奖项获奖篇目不得超过五篇。第二届鲁迅文学奖颁奖大会将于二○○一年九月下旬在鲁迅先生的家乡——浙江绍兴举行。(张贺)


第6版(大地·评论)
专栏:文艺点评

为谁而写作
仲言
  丰厚广博的现实生活为文学提供了充足的素材准备,当代文学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它们以深刻的现实感而获得其深厚的历史感,并以其在人们心灵中的深远影响而参与着时代的变革和发展。
  但也不必讳言,同时也存在着另一种倾向,他们不顾鲜活生动的社会现实,主张回避时代,或遁入历史去描写抽象的人性和仇爱,或退回自己的一己天地,抒写潜意识深处的私情物欲,于是出现了带有“有闲”趣味的“私文化”、“奢文化”和“病文化”。时代精神被疏离,现实人生被回避,理想、价值被拒绝,“典型”和“风格”都不见了,代之以千人一面的对“自我本体”的病态关注和精神幽闭状态下的灵魂私语。表面看来,这是文学与生活的关系问题,似乎应该要求他们走向丰富广阔的现实生活,创作出健康而明朗的作品来,但这里面还有着更深一层的问题。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形态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经济成份的多样化,不可避免地反映到意识形态领域来。市场经济带来了某些“有闲趣味”,一切的“私文化”、“奢文化”、“病文化”都成了合口味的商业“卖点”。这里不简单是一个文学与生活的问题,而是“你为什么而写作”的“为谁服务”的问题。反映广大“工人”、“农民”的精品减少与“有闲”趣味的泛滥,根源在于“利益驱动”。“工人”、“农民”不是他们商业运作中可供“炒作”的卖点,缺乏为营利而写
  作的巨大动力。那些“回避”现实的作家们并不是不知道今天的现实,那些专注于“私欲私情”的人也未必不知道自己的局限,在“为什么而写作”的问题上显出了他们的本质动机。文学的许多问题归根结蒂是文学家的道德、良知和责任感及世界观的问题。德国作家托马斯·曼在论述普鲁斯特写不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罪与罚》中拉斯科尼科夫这样充满道德思辨的大学生形象时,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不是缺乏知识,而是良心。”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文艺为人民大众,这是毛泽东思想的文艺理论思想核心。文艺与人民的关系问题,是一切作家、作品根本立场和本质态度的试金石。列宁对蔡特金等人谈话时说:“艺术属于人民。它必须深深地扎根于广大劳动群众中间。……难道当工农大众还缺少黑面包的时候,我们要把精致的甜饼干送给少数人吗?”由此看来,复杂的文学现象其本质并不“复杂”,由对现实的态度问题我们又回到文艺和人民的基本问题。这是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历史的必然和逻辑的必然使我们重新面临它们。朴素而永恒的真理永远是我们拨雾见山、澄清迷惘的利器。它将贯穿我们的文艺批评,使我们的文学能够真正面向现实、服务人民,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历史的伟大作品。


第6版(大地·评论)
专栏:关于先进文化建设笔谈

贯彻“七一”讲话精神推动先进文化建设
孟建柱
  江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文化工作要深入贯彻江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于文化事业发展的全过程,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强化六种意识,以多出优秀作品为中心,大力推进先进文化建设。
  大力推进先进文化建设,必须进一步增强全局意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工作要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唱响主旋律,为解放思想鼓与呼,为加快发展呐喊助阵。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要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出发,从人民群众锐意进取的历史创造活动中,激发创作热情,以深刻丰富的思想内涵,高尚美好的艺术境界和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讴歌党领导人民艰苦创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展示波澜壮阔的历史潮流,提高人们的道德,升华人们的情操,鼓舞人们的斗志,激励人民群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于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大力推进先进文化建设,必须进一步增强精品意识,增加数量,提高质量,多出优秀作品。优秀作品,既是先进文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集中体现。我们要鼓励提倡作家艺术家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大业和改革开放的大潮,从中感受人民群众的崭新精神风貌,感受祖国在新历史进程中的伟大步伐,努力创作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的好作品,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大力推进先进文化建设,必须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让文化工作在与时俱进中保持生机与活力。江总书记的“七一”讲话,充满着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和活力,为我们树立了创新的典范。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要把创新精神作为建设先进文化的灵魂,通过创新,使先进文化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进行文艺创新,第一必须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我们的文艺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丰厚的资源和广阔的前景。我们要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对涌现出来的各种文艺现象和问题加以研究和引导,打破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陈旧观念和思维定势,要紧贴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和切身利益,紧贴人民群众的日常思维和普遍行为,从而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下。第二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一方面,要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积极继承和发展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同时要大力弘扬江总书记提倡的井冈山精神,用革命前辈崇高的革命精神指导我们的创作,指导文艺工作。另一方面,要有世界眼光,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前沿,以“海纳百川”的宏伟气度,采取分析的态度,充分借鉴、吸纳世界上一切文化的优秀成果,来充实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坚决抵制落后、腐朽没落的东西。
  大力推进先进文化建设,必须进一步强化市场经济意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为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支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文化产业是专业文化和群众文化的经济支撑,是文化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文化的繁荣发展应通过加强自身的造血功能,从市场上获得旺盛的生命力和长足的发展后劲。我们要把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来抓,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树立大文化、大产业、大发展的观念。要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事业发展的新规律,通过改革体制、更新机制,整合各种文化资源,把我们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促进文化产业的大发展,走出一条文化事业产业化的新路。
  大力推进先进文化建设,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以文化人,以德治国,当好人类灵魂工程师。建设先进文化与以德治国的方略紧密相联,德润人心,文化天下。在实施以德治国方略中,文艺工作者承担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重任,我们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从各种知识中,从火热的生活中,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获取各种营养,借此涵养自己,使自己真正具备知识的力量、人格的力量、情感的力量,并把自己的知识、人格和情感贯注到文艺实践中去,以自己的博学多才去以智育人;以自己独立而高尚的品格去以德化人;以自己对祖国的真情、对人民的深情、对假恶丑现象的无情、对工作的热情去以情感人。通过这三种力量,把“以文化人”的职责落实到自己的具体工作中。
  大力推进先进文化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强人才意识,建立灵活高效的人才工作机制,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文艺队伍。文化事业的发展,最终还是取决于人。要高度重视文艺人才工作,确立人才第一的思想,树立全面的人才观,突破行业、单位所有的狭隘观念,广纳人才,知人善任;努力探索更加灵活的工作思路,适应人才竞争激烈并日益国际化的特点,借鉴省内外、国内外人才资源开发的有益经验和手段,形成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和用人机制;完善开放、灵活的人才市场配置机制,打破人才部门、单位壁垒,合理配置文艺人才资源;营造符合人才成长的环境,采取有效措施,鼓励人才脱颖而出;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加强对一线人才的合理使用,抓好队伍建设;关心作家、艺术家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激励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为我省的文化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这些年来,江西在推进先进文化建设中,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火热的现实生活,创作生产出一批优秀作品,其中有几十件作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华大奖,五名演员获梅花奖;在群众文化活动方面,通过举办“农民艺术节”、“江西文化艺术节”、“世纪之光合唱节”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活跃了城乡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今后,我们的文艺工作要坚持立足于全党工作大局,加强和改善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文艺工作,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加强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坚持抓方向、抓方针。通过宏观调控,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合力,促进我省文艺事业健康发展。
  (作者为中共江西省委书记)


第6版(大地·评论)
专栏:关于先进文化建设笔谈

编者按:江泽民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关于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重要论述,为在当代中国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明确了指导思想。广大文化工作者尤其是文化主管部门和文艺理论批评界人士以极大的热忱和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学习贯彻《讲话》精神,针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地位、根本任务、重要内容、中心环节以及发展先进文化中的几个重大问题等进行深入研讨。本版编发的这组笔谈文章,正是不同角度的理论阐述,希望能对读者进一步理解《讲话》内容有所帮助。
以德治国与文学
程树榛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在着重阐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时,再次强调“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这是我们党继提出“依法治国”的方针之后的又一个伟大的战略思想与决策。如果说法治是依靠权威和强制来保证社会秩序的维护与遵守;那么,道德作为人类行为的原则,则是以个人的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的信念,规约着自己的行为,调整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那样:“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
  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与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变得更加丰富,人们的价值取向也随之更加复杂,因此,公民的道德建设,显得更加突出。
  文学作品的道德建设,实际上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以其不可替代的审美意识,对读者潜移默化进行影响和教育,特别是对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创作优秀的精神产品,便成为作家对于“以德治国”的重要职责。
  文学艺术历来是人类精神文明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的繁荣与发展,对全社会的道德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邓小平同志认为:文学作品“要通过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反映人们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本质,表现时代前进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趋势,并且努力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民,给他们以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江泽民同志一再要求:“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是党对作家的殷切期望,是社会主义文学的神圣使命,也应成为每一个社会主义作家的自觉追求,成为他们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体现。
  作家的社会责任感与其作为一个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辉称号是一致的。任何一个时代的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带有其所产生时代的精神烙印,人们不仅从中可以看到特定时代的人际关系和思想脉络,还能看到各种社会阶层的政治倾向、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美学趣味和哲学观念。现代作家尤其是这样。作家的审美意识,作家对于真善美的崇高追求,作家的全部思想倾向,都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而在作品的传播过程中,为读者的审美心理所接受,从而实现作者的审美价值。而这种审美价值的实现,又与作者审美意识的高下、精神境界的高低有直接关系,与作家所持有的立场有直接关系。
  一个有责任感、有良心的作家,对自己应该有个基本要求,那就是不能让自己的作品有害于社会,有害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害于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而应该满腔热情地通过充满艺术魅力又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品,弘扬社会美德和正气,净化人们的灵魂,为我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召唤崇高之大、理想之光,鼓舞人们建设新生活的勇气。一句话:始终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引发出来的新的生活激流,猛烈地冲击着我国几千年来封建残余的积习和多年形成的各种阻碍社会前进的惰性,新生事物不断涌现,新的人物英雄辈出;与此同时,形形色色的污泥浊水,各式各样的残渣余孽也一齐涌来,表现出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复杂局面,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仅能够慧眼识珠,而且也能够明眼辨污。对那些在改革和建设中所涌现的新的英雄人物,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代表着生活的主流,我们应努力去发现他们、了解他们、熟悉他们,从而去表现他们、讴歌他们;对于后者,则应该用犀利的笔触,狠狠地予以剖析,痛加针砭,无情鞭挞,以剔除我们前进中的绊脚石,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为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扫除障碍。
  为此,这就要求我们的作家,应该放下架子,从各种“象牙之塔”的高贵殿堂里走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的激流中去,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大业和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去,深刻感受劳动者创造的甘苦,感受人民群众崭新的精神风貌,感受祖国在新的历史进程中的伟大步伐,感受时代前进脉搏的跳动,从而创作出无愧于祖国和时代的优秀作品,提高人们的道德,升华人们的情操,鼓舞人们的斗志,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力拼搏!
  (作者为《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编者按:
江泽民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关于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重要论述,为在当代中国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明确了指导思想。广大文化工作者尤其是文化主管部门和文艺理论批评界人士以极大的热忱和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学习贯彻《讲话》精神,针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地位、根本任务、重要内容、中心环节以及发展先进文化中的几个重大问题等进行深入研讨。本版编发的这组笔谈文章,正是不同角度的理论阐述,希望能对读者进一步理解《讲话》内容有所帮助。


第6版(大地·评论)
专栏:文艺信息

中国文联组织专题学习
近来,中国文联党组认真扎实地组织理论学习,在精读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原文、全面理解和把握“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基础上,对“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进行了专题学习讨论。
  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认为,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在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宣言和行动纲领,更为文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要认真学习“七一”讲话,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为“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繁荣先进文化”作出积极的贡献;要结合文联的职能和任务,深入学习,深入思考,努力实现理论创新、体制创新。通过专题学习,增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使命感,全面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更好地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紧紧扣住深入生活、文艺创作、文艺评论、文艺出版、文艺评奖等重要环节,将联络、协调、服务的各项工作集中落实到出作品、出人才上来。以新的成绩迎接第七次全国文代会的召开。十一个全国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和中国文联机关各部室主要负责人出席会议并谈了各自的学习收获。(艺文)


第6版(大地·评论)
专栏:

涵寓先进思想弘扬高尚道德
艾斐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最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总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而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自身,又总是互为因果、互为条件、彼此激励、联袂共进的。它们是一只鸟的两个翅膀,是一条船的左右桨,同时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发挥着既不可缺如、又无可替代的积极的驱动作用。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创造先进文化,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本身就是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促进,就是对人民利益的具体而忠实的代表。因为文化自身不仅是一种“精神方面的生产力”(马克思语),是一种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且它还能以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实践为介体,自觉地按照自己的规律和方式转化为巨大的社会生产力。这就是说,我们坚持创造先进文化,这本身就是适应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文艺是文化的一个部类。不言而喻,我们的文艺创作必须体现先进文化的特点和要求,必须在本质上符合先进文化的社会功能和前进方向。为了把各种先进性落到实处,形成实力,产生实效,文艺创作就一定要以自己所特有的形象的力量和艺术的魅力,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力弘扬时代精神和思想道德的光曜,不断地用精神的火种点燃人们的心灵,用时代的韶光照亮人们的前程,用审美的欣悦和艺术的激情把人们动员起来,在走向现代化的伟大进军中形成浩浩荡荡的、“旌旗蔽空”的大队。
  我们应当认识到,在任何形式的文艺创作中,思想性都是作品的主体和灵魂,任何形式和技巧,都是为了表现思想、涵寓灵魂而产生、而存在的。一个作品一旦失去思想和灵魂,那徒然存在的形式和技巧无论多么的新奇和曼妙,也统统会变得毫无价值和意义。鲁迅把这样的作品称为“缀满璎珞”的木乃伊,而马克思则把这样的作品喻为“在摹仿圣马丁门的妓女卖弄风骚”。马克思甚至说,那种没有思想和灵魂,而只有形式和技巧的作品,那种艺术虽属上乘而思想灰色、道德龌龊的作品,简直连“臭虫都嫌臭”。与此相反,马克思却对荷马、但丁、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巴尔扎克、狄更斯、海涅、歌德等作家和诗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热烈的赞赏,他不仅熟读他们的作品,而且在深闳的理论创造中经常引用他们的作品。
  文艺作品何以能给关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著作提供佐证呢?就因为它有思想,它有灵魂,它有对人生和社会之发展演绎规律的形象化的描绘与艺术性的阐释。我们应当认识到,包括文艺作品在内的一切文化产品,其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主要体现、主要内容和主要标志,就是它在艺术躯体中所涵蕴的思想性、道德性、社会性、时代性及其所生发的启迪力量、教育力量与激励力量。
  我们必须走出“纯文学”、“玩文学”、“私语化写作”和“为艺术而艺术”的认识误区,克服在创作中有意消解思想性、淡化时代感、疏离热生活、回避主旋律的倾向,摈弃“身体写作”、“零度感情”、“戏说历史”、“乱侃人生”的所谓时髦的创作套路,而真正把认识统一到“三个代表”上,把眼光盯在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上,把脚跟扎在现实生活中。积极顺应历史潮流,准确反映时代精神,在深刻描画现实社会变革的过程中向人们艺术地预示人类社会和人类文化未来的走向和趋势,就像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那样,以文艺家特有的武器和特殊的方式,“敏锐地把握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积极地、热情地、创造性地反映时代风貌,描画生活主潮,抒写大众情愫,讴歌英雄业绩,切切实实、卓有成效地用我们的作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用我们的作品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生产力的快速持续发展,用我们的作品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报以最丰富、健康的思想营养与精神食粮,使之在祥馨的氛围中得到启迪,在旖旎的情态中获得教益,在高尚的环境中得以感悟,在艺术的享受中受到鼓舞!(作者为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