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8月30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社会经纬)
专栏:

用实际行动赢得职工信任
——浙江李字集团变化纪事
王国灿俞国桥
  浙江李字集团是我国最大的蚊香生产企业。今年上半年,该厂蚊香日产量达到2.2万箱,比去年同期增加40%左右,已创产值4.7亿元,上缴税金2100万元,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李字集团的变化,源于坚决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用实际行动赢得职工的信任。一段时间,由于在经营管理中没有很好地摆正人本主体,内部管理中忽视了《劳动法》的贯彻执行和对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从去年11月份开始,在浙江诸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帮助指导下,集团经营者深刻领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思想内涵,从规范劳动用工入手,强化内部管理机制,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企业走上了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
  李字集团属于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针对招用工问题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他们以《劳动法》为依据,坚决把握好三个关。首先,成立劳动人事科,进行劳动法规培训,强化工作人员的法制意识,依法办理招工手续。其次,明确招用工条件,坚决杜绝招收童工。第三,职工录用后,企业与职工按照劳动政策法规要求,在平等协商基础上签订劳动合同,办好就业证和合同鉴证,职工实行8小时工作制,工资实行日结月清。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和发展的根本动力。企业2300多名职工来自浙江省内外,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今年3月份,集团公司创办了“职工业余文化培训中心”,对职工进行文化知识培训。从今年5月1日起,企业还对240名文盲、半文盲职工进行集中扫盲。
  干部是职工的带头人。企业从优化管理队伍入手,先后两次向社会公开招聘管理人员18名。多种途径引进人才,从根本上改善了管理队伍的结构。
  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紧紧依靠党、工、团各类组织,规范企业管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力,营造强大的凝聚力,为李字集团的更快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证。集团原有党员13名,如今已增加到56名。全公司70名管理人员中,党员占了38名,关键岗位的负责人都由党员挑担子。在车间和管理层分别建立了党小组。集团党支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建立了党员责任区,确定党员示范岗,党支部提出了“一个党员是一面旗帜,所有员工向党员看齐”的口号,党组织在职工中的凝聚力、号召力不断增强。
  企业工会配备了专职副主席,职工入会率达100%,并成立了女职工委员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设立专项资金,确保工会组织正常运作。李字集团外地职工较多,有的家庭比较困难,党、工、团组织的干部经常与职工交心谈心,为职工排忧解难。党员寿伟明是制香一车间主任,许多河南、安徽籍的职工都把他当作自己的亲人,连他们的家属有事也总是打电话找他。职工许晓婉家境贫困,工会知道她生病后,为她送去2000元慰问金。河南籍职工刘新风患严重胃病,集团公司为她支付医药费7000余元……
  李字集团的变化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只有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落到实处,企业才有生命力,才能有更大、更快的发展。


第11版(社会经纬)
专栏:

求新·求真·求实
——北京市政协工作二三事
本报记者陈晓钟
  北京近几年来的变化十分迅猛,古都的面貌日新月异:新修通的四环路上立交桥似彩虹飞架、西单文化广场和新东方广场遥相呼应、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外资企业云聚……巨变,凝聚着方方面面的汗水和心血,也包含了北京市政协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方面所做的努力。
  搞好政协工作,首先需要领导重视、政府支持。近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制定并转发了《关于办理政协建议案的工作程序》和《关于办理民主党派提案的工作程序》等文件,完善了提案、建议案的办理和落实,建立了重要情况通报制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高层次、小范围谈心”制度。市委、市政府领导每年都主动同政协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
  主要负责人举行一两次谈心活动,市委书记贾庆林说,包括落实宗教房地产政策在内的许多社情民意,他自己就是从这种渠道获得的。北京是首都,市政协汇集了一大批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界的专家、学者。市长刘淇深切地体会到,只有加强同政协的联系,真正发挥其人才库、智囊团的作用,才能更好地推动全市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在“十五”计划《纲要》的制定、首都经济发展战略的确立、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建设、医疗制度改革、危房改造等战略方向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市领导和有关部门都曾数十次到政协介绍情况,听取意见,认真研究。
  调研是政协履行职能、建言立论的基础,为此,市政府大力支持帮助政协开展调研和考察工作,本届政府共接待政协调研38次,收到政协常委会、主席建议案18个,政府相关部门都认真研究、采纳、落实。在市政协委员张淑芬多次提案推动下,故宫护城河治理工程得以实施,完成了河道清淤、污水截流、文物修缮、园林绿化、景观照明等多项治理,重现了故宫的恢弘气势。市政府还十分重视对政协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经费支持。2000年安排经费4271万元,其中正常拨款2824万元,同1998年比分别增长了83.8%和29.5%。2000年始,又增加100万元作为政协委员外地视察经费。这不仅为政协自身建设提供了保证,也为开展内引外联,发挥广泛的社会联系和影响提供了有力保证。
  真诚的支持,赢得了积极的回应。主动同心做贡献,在市区县各级政协的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北京市政协主席陈广文介绍,本届市政协党组两次主动向市委汇报工作、听取指导,明确首都的大政方针,确定自己的工作中心。围绕北京市“十五”规划的制定,经过深入调研,召开两次常委会,24名委员发表了真知灼见。各专委会也进行专题座谈,仅经济科技委员会就收集近百条建议,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提供了可行依据。
  为了更好地收集基层情况、反映社情民意,市政协通过探索和创新,利用“交友漫谈会”、“社情恳谈会”、“社会心态研讨会”等方式,收集涉及反腐败、社会治安、环境综合治理等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经整理上报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促进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推动了首都两个文明建设。


第11版(社会经纬)
专栏:

边疆盛开雪莲花
  ——吐哈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小记
张克荣
  吐哈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十一年如一日坚持民族团结教育,为兴边富民、稳定边疆作出了贡献。一朵鲜艳的雪莲盛开在新疆东部。
  指挥部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全体干部职工的必修课。对新分配的大中专学生、新进疆的施工作业队伍,每年都要集中教育。指挥部制订了《吐哈石油职工民族团结守则》,购买了《维护祖国统一简明读本》等8万多册书籍,同时经常组织职工到维吾尔族群众聚居的村落,与当地群众座谈、联谊。指挥部党委书记李志新时时告诫广大干部职工: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民族团结,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少数民族同胞,要像抓生产一样抓民族团结教育。
  自1991年吐哈石油勘探开发建设以来,指挥部把每年5月作为“民族团结教育月”,根据形势要求和生产经营实际,确定民族团结教育的重点内容。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干部职工中牢固树立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牢固树立了“三个离不开”思想,先后涌现出了800多个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个人,20多个县处级单位被评为民族团结模范单位。
  加快自身发展,同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是吐哈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多年来民族团结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们从政策、技术、人才等方面大力扶持,先后投入1.3亿元兴办了吐鲁番胜金乡矿泉水厂等乡镇企业,派出420多人次到鄯善、吐鲁番、哈密等县市,为地方提供石油产业政策咨询,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指挥部还投资1807万元,为地方拓宽、改造、新修了59公里的县乡公路。为哈密市提供无息借款600万元,用于哈密市西出口道路建设。投资130多万元,为鄯善七克台镇的村民安装自来水,结束了1.2万人祖祖辈辈吃“涝坝水”的历史。
  扶持地方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指挥部成立了捐资助学基金会,修建了一所“石油希望”小学,使2135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1998年,指挥部为鄯善、巴里坤等乡镇的学校捐赠了录像带、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和谐融洽的民族关系,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也保证了油田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目前,吐哈盆地已发现了21个油气田,开发建设了16个油气田,形成了340万吨的原油生产能力和12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处理能力。指挥部先后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绿化400佳先进单位”,进入了“自治区级文明单位”和“自治区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行列。


第11版(社会经纬)
专栏:特稿

学好“七一”讲话建设“职工之家”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俊九访谈录
本报记者袁建达
  记者: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对于工会工作具有哪些重要指导意义?
  张俊九:江泽民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是指导我们党不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献,也是推进中国工会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是以科学理论武装的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80年的历史充分证明,我们党始终同工人阶级血肉相连、命运与共,中国工会运动始终同党领导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做好工会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既是中国工会的政治优势和必须始终遵循的政治原则,又是做好新世纪工会工作的根本保证,是工会工作的生命线。
  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真正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个精髓,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大胆创新,马克思主义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我们的实践才能卓有成效,我们的事业也才能顺利发展。搞好工会工作也同样需要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当前,随着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和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劳动关系矛盾变得更加复杂,工会工作的领域、重点、对象、方式、方法等也随之发生更加深刻的变化,工会工作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干部一定要深入学习、全面领会、正确把握“七一”讲话精神,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深化对我国工会运动发展规律的认识,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的新路子。
  记者: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把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工会工作如何体现这一重要思想?
  张俊九:工会作为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为自己的基本职责,作为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主要手段,体现了“三个代表”的要求,体现了党领导的工会组织的性质。
  进一步突出和履行工会的维护职能,就要真心诚意地为职工群众说话办事,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最大限度地维护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并把这种积极性、创造性组织和引导到更好地完成党和政府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
  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中国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优势,也是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从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始终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工人阶级不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就要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群众组织到工会中来,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技术素质,把广大职工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不懈奋斗。推动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的贯彻落实,就要积极协助党政,努力在“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这四个方面狠下功夫。
  记者:工会如何按照“三个代表”要求,不断推进自身改革和建设?
  张俊九: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深入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对全党提出的要求,也是对工会组织提出的要求。各级工会组织特别是工会领导机关,一定要适应新的形势任务的需要,不断加强工会组织的改革和建设。最重要的是以“七一”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总体目标的要求,紧密结合工会的实际,积极推进自身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努力实现工会工作的群众化、民主化、法制化。要进一步提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按照有利于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和工会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有利于突出和履行工会维护职能的要求,认真搞好工会领导机关的机构改革。要努力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切实关心职工群众的疾苦,倾听他们的呼声,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努力把工会组织建设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群众信赖的“职工之家”。


第11版(社会经纬)
专栏:

  徜徉古城,探寻一个民族的历史,触摸一方土地的魂魄。终于明白,文化是柄火炬,它烛照一个民族的心灵,决定着一个民族究竟能走多远……
丽江漫步
本报记者胡果
  丽江大有名。泱泱中华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就诞生在这个滇西北高原的纳西族聚居地。
  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四十大庆之际,终于走近了古城。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奇观,只是些稍显新鲜的街景——
  东巴文号称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沿街小店里随处挂满了用东巴文字书写的工艺品。店主似乎从不招徕,一把竹刀,一块木板,专心埋首于手中的刻画。日月山川,虫鱼鸟兽,三下两下,古朴天真的文字便铺展出一派生气。
  老街多井。闹市之侧,一眼涌泉,井台上还留着刚刚淘洗过的水迹。石栏上有字,凑近一看,居然是“溢璨”!
  走入四方街旁一间不大的门脸,底层摆卖自制的铜铃,阁楼上还藏着一个小小的民间沙龙——滇藏茶马古道研究会。主人布农从书堆中抬起头来,愉快地告诉我们他的会员已经遍布欧亚美几大洲……
  乘着夜风,踩着800年前的五花石路,去东大街听纳西古乐。
  大研古乐研究会和东巴宫古乐会隔街相望,对门而立。一家由音乐奇人宣科主持,《山坡羊》、《浪淘沙》等洞经音乐演绎唐宋遗韵;一家承东巴教传统,《一封书》、《哭公主》等白沙细乐传达纳西乡音。
  风格不同,都称正宗,却不妨碍各自发展。这样的“对台戏”每晚八点半准时开锣,东家坐坐,西家停停,纳西多元文化的宽厚开阔悄然入怀。
  漫步丽江,一种感悟渐上心头。在这里,文化并非装点,也不高远。它点点滴滴渗入古城的每个角落,成为一种处处可见、日日可享的生活方式、百姓悠情。
  这种不着痕迹的亲和平易,反而勾起外来者浓厚的兴趣:纳西民族的文化光辉源于何处?为何在滇西北高原上,独独保留着这样一块古朴清丽的文化家园?文化之于这片土地,到底意味着什么?
  不少人说是地理的因素。西南边陲,穷乡僻壤,兵火难沾。这样的解释不能令人服气。川滇藏交界之地,非为世外桃源,忽必烈南征,明洪武西伐,丽江可都是战略要冲。
  于是继续漫步,直到看见木府。
  古镇西南,狮子山下,殿堂巍峨——正是旧时木氏土司衙署,现在成了博物馆。跨入大门,眼前一亮:在庄重的议事厅和森严的护法殿之间,竟然耸立着一座“万卷楼”!一楼设书桌教案、供孔子牌位,上面两层曾珍藏有上万册汉文典籍。当年,木氏家族延请的中原名师,就在此为纳西子弟讲授儒家经史。
  这样的格局有些不合形制。不过,作为云南最早引进中原文化的少数民族首领,丽江木氏家族对汉文化是真心的折服、喜欢。这座西南边地的土司府里,到处可见历代主人留下的诗文墨迹。一面粉墙上,我们发现了这样一首诗:
“边关一窦隔巑岏,固守提封去路难/玉垒千年存古雪,金沙万里走波澜/舆图虽尽天犹广,月今无凭夏亦寒/磅礴远呈精白意,忽从日下见长安”
  闭关自守没有出路,只有站高望远,心怀全局,才能不断进取。眼光何其长远!胸襟何其开阔!不要小瞧了这种文化选择,它透露的决非贵族阶层某几个人的情趣兴味。谁敢说这首生气勃勃的边地诗中,没有闪现出一丝民族精神的辉光?
  站在木府看丽江,找到了一个探视纳西民族心灵历史的独特角度。
  你看,元朝革囊跨江,纳西首领率众迎候,长达470年22代的丽江土司制度由此发端,纳西族也从“酋寨星列”走向统一。明代平大理,丽江地区率先归附,积极引进中原文化,木氏土司制度步入鼎盛。清雍正年间,丽江又在云南第一个实施“改土归流”,创办书院,开科取士,文化走入民间,重教崇礼、喜文嗜乐蔚成风气。
  奇迹发生了。西南历史上两次著名的战事,并未给丽江带来灭顶之灾,反而促成了纳西民族的发展跨越。顺应潮流,开放进取,丽江迎来社会经济的空前发展,也在中华文化史上留下了重重一笔。与此同时,先进文化的习染,又进一步锻造着纳西人的民族性格。
  于是,在纳西人眼里,这座木府早已脱离了土司衙署的外壳,成为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征。1997年,当损毁于历史烽烟、地震浩劫的木府重新修复的消息传出,古城百姓奔走相告。领我们参观木府的,正是丽江县文化局长黄乃镇,重建工程的总指挥。仅仅两年时间、只用一半预算就复现这座煌煌巨构,黄乃镇说,那是一次民族豪情的体验,是对一个纳西文化人的最好馈赠。
  今天的丽江人,格外珍视这份文化传统。东巴文化研究所、东巴文化博物馆相继建成,国际东巴文化艺术节成功召开,大研古乐会飘洋过海,纳西文化焕发生机。民间重教尊师,丽江一中的硬件设施建设据说超前10年,纳西族大中专毕业生的比例,则在各民族中名列前茅。
  在对民族历史文化的挖掘、整理、审视中,纳西人开始重新捡拾开放进取的民族精神。1996年5月,著名的“2·3”大地震后3个月,古城开始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变大灾难为大机遇,用大机遇促大发展,古镇重建“整旧如旧”,一批宾馆酒店耸立新区,以民族文化为支撑的旅游业,已成丽江社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对这片土地来说,文化不是“名片”而是支点,不是“舞台”而是根基。这把曾经点燃过一个民族心灵的火炬,正引领着古城走向明天,走向更多奇迹。


第11版(社会经纬)
专栏:兴边富民在行动

鄂伦春:半个世纪的跨越
白皓摄影报道
  今年是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成立50周年。半个世纪不算长,但对鄂伦春人来说,却走过了其它民族用千百年才走过的历程,实现了历史性大跨越。
  鄂伦春族勇敢善射,但长期以来,生产力发展十分缓慢,解放初期还停留在原始公社末期。在党的民族政策阳光照耀下,鄂伦春人获得了新生。1951年成立鄂伦春自治旗,鄂伦春人走出森林,实现定居,建起学校、医院,人口成倍增长,猎人的孩子全部免费入学,民族素质不断提高。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及《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实施,猎民们放下了猎枪,走上了以农牧业为主,多种经济齐发展的新路,完成了生产方式的跨跃。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兴边富民行动的实施,使鄂伦春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变,电视机、电冰箱等进入家庭,昔日的游猎民族走进了现代化。
  茁壮成长的鄂伦春新一代。
  自治旗成立前,过着游猎生活的鄂伦春孩子。(资料照片)
  放下猎枪,在农艺师指导下学习大棚种植技术。
  在荷兰参加艺术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