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8月27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

国家认监委主要管什么
  国家认监委担负研究起草国家认证认可、合格评定、安全质量许可、卫生注册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发布并组织执行相关监管的制度、规定;研究提出并组织实施国家认证认可和合格评定工作方针政策、制度和工作规则,协调并指导全国认证认可工作;负责拟定国家实施强制性认证与安全质量许可制度的产品目录,制定并发布认证标志(标识)、合格评定程序和技术规则,依法监督和规范认证市场,监督管理自愿性认证、认证咨询等中介服务行业和活动,对从事认证和与认证相关业务的各类机构包括中外合资、合作机构和外商独资机构进行资质审核和监督;管理校准、检测、检验实验室技术能力的评审和资格认定,负责中外合资、合作机构和外商独资机构等从事校准、检测、检定、检查、检验检疫和鉴定等各类实验室技术能力的资质审核;归口管理、协调认证认可和合格评定的国际合作活动;建立全国认证认可工作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综合协调全国认证认可工作。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

  广东省质检部门在认证认可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图为技术检测人员下工厂检验出口陶瓷的质量。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

走近国际互认减少技术壁垒
马克贤
  质量认证开展近半个多世纪,形成产品认证、质量体系注册/认证、实验室认可和认证人员及培训机构注册/认证等四大系列。特别是198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了为认证提供依据的ISO9000系列标准,使质量认证,特别是质量体系认证有了突破,人们对产品质量研究的对象范围已经在扩大,不仅仅限于产品和服务,也包括寓于产品和服务中的过程。
  1978年9月,我国正式加入国际标准化组织,开始研究国际上通行的产品质量认证制度。
  1981年4月,我国建立了第一个认证机构——中国电子元器件质量认证委员会,依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有关技术规范对电子元器件进行合格认证。
  随后,我国陆续出台并发布了一系列有关质量认证的法律、法规,如:1988年12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1989年2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1991年5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1992年10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1993年2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依据我国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授权,国家质检部门分别在产品认证、质量体系认证注册、实验室认可和认证人员及培训机构注册/认证方面加入了相应的国际组织,且分别签署多边认可协议(MLA),标志着我国质量认证工作正在走入国际互认的轨道。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

食品卫生注册:
过“关”不容易
刘先德
  时下,食品贸易的竞争日趋激烈,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把对食品最终成品的检验逐步转变为对食品从农场到餐桌整个过程的控制。80年代初,我国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与国际食品卫生管理水平逐渐接轨的出口食品加工企业卫生注册登记制度。在出口肉类、水产品、罐头、蔬菜、酒类和饮料、速冻方便食品、面食品等各行业涌现出一大批规模大、设备先进、工艺流程合理、质量保证体系健全、产品质量稳定的企业,有力地保证了食品的顺利出口。近年来,食品出口形势愈加严峻,随着食品贸易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根据世贸规则以及本国的特点制订出相应的技术法规、标准及合格评审程序。以禽肉产品对欧盟出口为例,出口禽肉加工企业为获得欧盟注册,从1994年到1999年连续6年6次接受欧盟的检查,每次检查,欧盟都提出新的条件,要求中方满足。先是工厂卫生条件、官方监督管理、检验检疫出证,随后诸如动物疫病控制、药物残留监控等,条件越来越苛刻,越来越向前期生产领域、生态环境等方面延伸。经过中方艰苦努力,今年上半年,欧盟终于注册了14家禽肉加工企业,不仅将使企业直接受益,还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因为欧盟对卫生要求条件之苛刻,列世界之最,取得欧盟注册的企业,从某种意义上讲,属于世界一流企业,可以对任何国家出口。
  从2001年2月份开始到8月底,日本农林水产省先后派出8个检查组,检查了我96家食品加工厂,正式批准我国91家热加工肉类食品企业在日本注册。而且当6月8日日本宣布暂停我国禽及禽产品进口时,已获得日本农林水产省注册的这91家熟肉制品企业生产的经热加工的禽肉制品可以继续向日本出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我相关出口企业的损失。
  在食品进口注册方面,国家质检总局也派人先后考察并根据情况批准了乌拉圭、加拿大、丹麦等牛肉和猪肉加工企业注册,为规范进口市场、保护我国消费者安全和健康、动植物安全和农业生产创造了条件。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

  江苏省认证机构多年来严格把关,图为当地出入境检验检疫人员正在口岸对进口家电进行质量标准审核。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财经访谈

积极顺应入世形势强化认证认可工作
  ——访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王凤清
本报记者龚雯
  8月29日,一个全新的机构——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督管理局)将正式成立,它标志着我国质检体制改革由此跨入了新阶段。日前,记者就众人关注的一些话题采访了国家认监委主任王凤清女士。
  记者:目前我国入世在即,在这个时候成立国家认监委,请问这有什么特殊意义?
  王凤清:今年,在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与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并组建国家质检总局的同时,设立了国家认证认可监管委员会,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其重要意义体现在四方面:
  一是适应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深化国家质检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认证认可既是质量监管、合格评定领域的主要形式,也是市场经济国家管理市场经济的主要手段。国家认监委成立后,可以进一步强化政府管理市场和质量的功能,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二是适应我国做好入世准备工作、与国际规则接轨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着对内、对外的两套认证、认可管理体制,非但制约了认证认可工作的发展,还一度成为我国入世谈判中的焦点。新成立的国家认监委将对内、对外两套认证认可管理体制统一起来,建立内外一致的认证认可和合格评定制度,真正体现了WTO/TBT协议的国民待遇原则,从而确保我国入世后能按照国际规范开展工作,解决合格评定中统一标准、法规和标志等问题,切实消除技术贸易壁垒,便利对外贸易。
  三是有利于从根本上化解认证认可工作中职责交叉矛盾,发挥整体优势,提高认证有效性。以前,由于国家对认证认可缺乏统一管理,导致政出多门,重复认证,重复收费,违章经营,市场混乱等。国家认监委的设立,打破了原有部门分割的认证认可工作格局,强化对认证市场的监管,统一和规范认证认可的资格、标准、标志、程序和收费,为解决认证认可中的诸多问题奠定了基础。
  四是有利于从源头上抓质量,把好产品质量监督和进出口“两个关”,看好厂门国门“两个门”。比如,通过从源头上加强认证认可工作,促使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实施以质取胜和科技兴贸战略;通过实施产品质量、服务、环境管理等认证,促使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发展和创立中国的名牌产品;通过进一步改进和加强进出口商品认证,可以有效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出口,切实维护国家声誉和人民利益。
  记者:现在,认证认可工作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可以预见今后这项工作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能否请您谈谈认证认可所面临的形势?
  王凤清:从国际看,经济全球化进程和我国即将入世的客观形势,要求我们加快认证认可工作步伐和节奏,缩小我国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在技术措施方面的差距,帮助国内企业适应国际规则,开展国际贸易。从国内看,我国产品质量总体水平虽有所提高,但部分工业品档次不高、可靠性不强、质量不稳定、合格率偏低的问题仍然突出,假冒伪劣还很严重,农产品和食品安全质量认证亟待展开,而认证认可正是从源头上抓质量、抓安全卫生环保的基础性工作。目前,“两个认证标志”尚未完全解决,对国内国外认证机构管理不到位、认证机构良莠不齐、不按规则要求运作、行业管理不协调不统一等现象比较普遍。从认证认可自身发展看,在思想观念、管理手段、工作方式、队伍素质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
  记者: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认证认可系统将怎样有所作为?
  王凤清: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工作:——适应入世需要,抓紧做好认证制度与国际规范接轨。特别要认真落实强制性产品认证“统一目录、统一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统一标志、统一收费”,尽快出台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新办法。
  ——积极履行工作职能,加强对认证认可的监管。清理原来认证认可方面的法规,实现认证认可和合格评定监管的法制化和规范化,遵循国际通行规则,逐步统一和规范各行业、专业的合格评定程序,形成与各部门之间的“横向合力”。
  ——整顿认证市场,提高认证工作的质量和有效性。对外国(地区)认证和检测、检查机构及咨询机构在中国境内的经营活动进行整顿和规范,净化我国的认证市场和检测、检查服务市场,打击假冒认证标识和强制性认证产品不加贴标志等行为,坚决查处虚假认证和买、卖证等行为,积极推进自愿性认证、认证咨询和相关培训等中介组织的改革,引导有序竞争。
  ——加强认证认可对外联系与合作。争取在国际认可合作组织、太平洋认可合作组织、国际评审员与认证培训协会等重要组织中发挥作用,积极开拓国(境)外认证认可市场,实现认证认可工作的国际化。
  ——积极拓展认证认可新领域。进一步转变质检与认证认可工作方式,理顺质量认证与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与强制性检验、出入境检验检疫及监管各项工作的关系。协同有关部门共同推广应用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服务质量、环境等体系认证等合格评定模式,推进农产品及食品安全质量认证,实施进口食品国外生产企业的注册制度,进一步完善出口卫生注册和后续监管制度。
  我相信,只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锐意创新,扎实奋进,新成立的国家认监委一定会开创出认证认可工作新局面,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市场漫笔

认证是金
雨龙
  在很多人眼里,认证也许只是一页薄纸,一种标识,而事实上,它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不可或缺的“金牌”通行证。
  当今世界,质量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含金量”的重要尺度,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焦点,成为一国经济及企业最终能否站稳脚跟并掌握主动权的先决条件。从全球经济发展历程和趋势看,认证认可既是质量监督管理、合格评定领域的主要形式,也是市场经济国家加强质量管理和提高质量保证的手段之一,向来被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和广泛采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认证认可工作从空白到规模初具,可谓进展神速,不仅全面引进了国际先进的质量认证模式,还建构了我们自己的认证认可模式,TQM、ISO等新概念悄然渗入到经济生活中,逐渐涵盖了从工业品生产、安装维修、工程建筑、交通运输、商贸、环保、医疗卫生乃至农业、劳动和社会保障等各行各业,现已形成一整套促进国内产品质量提升和保障质量管理水准的机制,且基本与国际发展水平同步,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
  但不可否认,国内现有的认证认可尚未到达成熟期。拿ISO9000和ISO14000来说,目前获证企业4万多家,它们在市场营销、对外投标、签订合同、扩大出口、吸引外资等方面确实拥有明显优势,然而,大多数企业还暂时与那张国际市场通行证无缘。应该讲,加入WTO意味着我国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上须加速与国际接轨,也意味着国内企业在质量这一关上将面临更大的考验。质量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决定企业成败兴衰的关键,强制性认证也好,自愿性认证也罢,最终都是为了让企业从根本上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从这个意义上看,做好入世准备,认证认可不容忽视,要闯荡国际经济大舞台,就得按国际规则参演,把认证认可作为我们真正融入全球化浪潮的又一个“接口”。美国的产品安全标志“UL”促使众多企业畅行海内外市场,只要见到加贴了“UL”的产品,消费者就觉得安心。现在,“中国制造”已被越来越多的各类消费群体所认同,今后,“中国认证”也需要打响牌子,深入人心。当然,与国外相比,我们的认证业存在着种种不尽如人意之处,能否确保认证认可统一、规范、科学、有效,直接取决于从业者的整体素质,在这一点上,我们恐怕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

认证:“蛋糕”在变大
  强制性产品认证:国内产品安全认证共18大类57种产品,发证7万余份;进口商品安全质量许可47大类188种产品,发证1.2万余份;出口商品质量许可10大类76种产品,发证7200份。
  自愿性产品认证:认证机构28家,发证7.2万份。
  质量体系认证:获得认可的认证机构59家,颁发ISO9000证书4.3万份,ISO14000证书150份。
  卫生注册:出口企业卫生注册8021家,向国外推荐注册食品企业3670厂(次),获国外注册的食品企业3033家,向国外推荐注册陶瓷厂353家。
  人员注册:各类注册审核员1.4万名。
  实验室认可和注册:认可实验室657家,注册评审员1300名,原国检局批准的注册实验室163家,向国外推荐基准实验室6家、检测实验室73家。(任宣)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

认可
 给你吃颗定心丸
  中国认证认可工作起源于80年代初期,从成立伊始就按照国际惯例,遵循着由国家政府部门授权的认可机构对从事认证活动的认证机构实施认可的制度,到90年代已建立起一套与国际接轨的认可模式。经国家授权的认可机构有中国质量体系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R)、中国产品认证机构国际认可委员会(CNACP)、中国国家进出口企业认证机构认可委员会(CNAB)、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L)、中国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实验室认可委员会(CCI-BLAC),还有对从事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认证机构认可的机构等,其中:CNACR,CNAB,CNACL和CCIBLAC还相继签署了国际和区域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的多边承认协议—IAF&PAC/MLA,和实验室认可的多边承认协议—ILAC&APLAC/MLA。目前,经过我国认可机构认可的认证机构已近70家,其所颁发的认证证书达5万多份。此外经过认可的测试及校准实验室也已达500多个。
  认可机构和实验室所从事的活动是证明其所认证或验证的产品、过程或服务与特定的标准或要求的符合性。认可机构通过其公正、公开和公平的认可服务,一方面为得到认证的组织如何选择为其认证的认证机构提供了信心;另一方面为使用或享有经过认证的产品、过程或服务的用户和消费者提供了信心。
  (刘晓红)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

认证助“小鸭”腾飞
余师孟
  山东小鸭集团是全国知名的大型进出口企业,产品品种繁多,质量过硬,出口到非洲、亚洲、南美洲等地,享誉海内外。回顾企业的发展历程,“小鸭”人由衷地感到,是ISO9000认证帮助他们顺利打开国门,走向世界。
  1992年,一位英国客商到“小鸭”洽谈购买2万台产品,出价比国内市场高出30%。但为保证质量,外商要求企业必须通过国际认证,而“小鸭”则因为没有通过认证而痛失良机。全厂上下深切感受到开展质量认证的必要性。为此,他们成立了专门机构,开展质量体系认证工作。经过中国进出口商品质量认证中心专家的评审,于1994年12月顺利通过ISO9001认证,在国内洗衣机行业率先跻身世界级合格供应商行列。
  质量体系认证的通过,架起了“小鸭”与国外公司合作的桥梁。它不仅使贸易双方有了共同语言和相互探讨企业管理的基本点,而且消除了技术壁垒,奠定了合作基础。通过认证后,来自世界各地的订单源源不断。“小鸭”的出口和销售额逐年增加,仅滚筒洗衣机出口额就从1994年的几十万美元增至现在的几千万美元,其他产品也都顺利打开国际市场大门,赢得国际客户的青睐。(附图片)
寒小绘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知识小档案

知识小档案
  认证是第三方对产品、过程或服务满足规定要求给出书面证明的程序。
  认可是由权威机构(指法律或特定政府机构依法授权的机构)对有能力执行特定任务的机构或个人给予正式承认的程序。
  合格评定是对产品、工艺或服务满足规定要求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检查和确认活动。
  实验室认可是指由第三方认可机构对从事检验或校准活动的实验室能力的正式承认。通常是按一定的准则对实验室评定后颁发证书,并且在以后还要进行适当监督。
  认证人员一般指从事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审核人员和审核工作管理人员。由于质量认证是一种第三方评价活动,审核人员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到评定效果的有效性,对审核员的选择、培训、考核、注册和管理,各国普遍实现认证人员的国家注册管理制度。(唐冀平)(本版图片由国家认监委提供)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

认证拒绝终身制
  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对一个企业或产品实施认证以后,必须每年对其进行审核。同时,一个认证证书的有效期限为三至五年。一个认证结果是有一定期限的,每个认证只是证明它在一定期限内有效。一旦到了期限,企业需要重新申请认证。认证机构要对这一认证结果重新进行评审,再次颁发认证证书。
  认证证明被认证企业的管理制度符合认证要求,并通过连续的检查证明在一段时期内企业的管理连续地符合这个要求,国际质量管理实践也证明管理体系的稳定期一般为三至五年。超出这个期限后,要求体系本身不断发展。在认证期限内的每次审核只能说明企业的管理水平符合当时获得认证时的条件。
  (董惠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