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8月22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国际)
专栏:

我常驻联合国代表在安理会发言
 呼吁巴以停止暴力行为
  新华社联合国8月20日电(记者顾震球、郭立军)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英凡20日在此间表示,中国谴责一切导致巴以冲突升级和平民伤亡的暴力行为,并呼吁巴以双方保持克制,停止任何形式的暴力行为。
  王英凡当天是在联合国安理会就中东局势举行的公开辩论会上发言时作上述表示的。他说:我们呼吁以色列政府立即将“东方大厦”和其他巴机构交还巴方。双方应在国际社会的帮助下,尽快执行米切尔报告的有关建议措施,为恢复和谈创造条件。
  王英凡说,近来巴以冲突愈演愈烈,在以色列境内连续发生的爆炸事件造成了严重的平民伤亡。而以色列则一再过度使用武力,并强行关闭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东耶路撒冷的办事机构“东方大厦”,还派军队一度占领约旦河西岸城市杰宁,使紧张局势进一步加剧。局势的发展已引起国际社会的严重焦虑,联合国应该为尽快制止巴以流血冲突、缓解紧张局势作出积极努力。
  他说:“近年来,安理会已就预防武装冲突、在武装冲突中保护平民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通过了决议或主席声明。面对巴以冲突的日益升级和国际社会对联合国的热切期望,我们希望安理会各成员国本着已通过的决议或主席声明的精神,作出积极务实的建设性努力,就当前巴以暴力冲突的严重形势和应立即采取的必要措施进行认真的磋商,求大同、存小异,尽快通过协商达成一致,向巴以双方和整个国际社会发出制止暴力、缓解紧张局势的强有力的信号。”
  在谈到向冲突地区派遣国际观察员问题时,王英凡说:安理会已对此进行了多次讨论,这一设想已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和支持。我们希望以方能够听取国际社会的呼吁和忠告,积极考虑这一建议。
  据新华社联合国8月20日电(记者顾震球、郭立军)联合国安理会20日就中东局势和巴勒斯坦问题举行公开辩论,40余个国家的代表在会上发言,一致谴责导致巴以冲突升级的暴力行为。
  这次会议是应伊斯兰会议组织的要求召开的。巴勒斯坦常驻联合国观察员基德瓦在发言中指出,持续的冲突已使巴勒斯坦蒙受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安理会应立即通过决议,向巴勒斯坦所有被占领土派驻部队,以保护巴勒斯坦人民的安全。
  他说,巴方已多次表示愿意接受“米切尔报告”及相关调停方案,并做好与以色列进行谈判的准备。他呼吁以方表现出相当的诚意,尽快回到中东和平的轨道上来。
  巴基斯坦等10多个国家的代表在发言中表示支持巴勒斯坦代表的发言,呼吁尽快向中东地区派遣国际观察部队。但是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坎宁安在会上发言中称,美国反对安理会就中东局势通过任何决议,认为巴方提出的有关建议是“不可行的”。


第3版(国际)
专栏:

安理会考虑向中东派观察员
  阿拉法特表示愿与佩雷斯在柏林会晤
  以色列中间路线党决定加入联合政府
  据新华社斯德哥尔摩8月20日电(记者吴平)联合国秘书长安南20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表示,是否向中东地区派遣联合国观察员的问题已经列入联合国安理会的议事日程。
  据新华社加沙8月21日电(记者马晓霖)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21日在拉马拉宣布,他同意随时与以色列外长佩雷斯在德国主持下举行会谈,磋商解决持续近11个月的巴以流血冲突。
  阿拉法特当天在同来访的德国外长菲舍尔举行会谈后说,菲舍尔提出的在柏林同佩雷斯举行会谈是一个“好建议”,他对此表示欢迎,并称会谈随时可以进行。据悉,菲舍尔在会谈中向阿拉法特转达了佩雷斯提出的分阶段停火方案。根据这一方案,巴以双方将依据冲突程度的不同,将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划分出不同区域,制订不同的行动方案,分阶段、分区域地彻底结束冲突。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8月20日电(记者楼坚、蒋国鹏)以色列中间路线党20日晚正式签署协议,宣布加入以总理沙龙领导的联合政府。
  按照双方达成的协议,在以议会中占据5个席位的中间路线党将成为沙龙执政联盟中的第七个参加党派,这将使沙龙联合政府在以议会中所控制的席位达到占绝对多数的83席。


第3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结束冲突须诚意
本报驻埃及记者徐平
  联合国安理会8月20日讨论中东危机问题,一致谴责导致巴以冲突升级的暴力行为,许多代表呼吁以色列同意接受国际观察员,并尽早落实“米切尔报告”。可见巴以双方结束冲突、恢复和谈已是众望所归。
  最近围绕结束巴以冲突的一些新动向值得关注。
  首先是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的政治顾问巴兹8月18日在华盛顿表示,埃及无意出兵西奈。这说明埃及从维护巴勒斯坦人民的利益出发,尽力采取措施缓解而不是加剧和恶化地区紧张局势的一贯立场没有改变。巴兹受总统委派访美已一周多,据开罗舆论报道,埃及认为当务之急是消除中东和平进程中的障碍,让各方都能客观现实地研究形势,认清暴力对和平进程危害的严重性,执行已经达成一致的信任行动,准备进入实施“米切尔报告”的阶段。埃及现有一个“新设想”,即在近一两周内将和美国、欧盟及阿拉伯有关国家研讨,并努力说服巴以双方同意越过目前僵持不下的停火问题,直接向巴勒斯坦被占领土派遣国际观察员,具体落实各方停火步骤,从而有效地制止巴以之间的暴力对抗。
  其次是以色列也在寻找结束冲突的方法。据报道,外长佩雷斯最近提出了分片逐步停火计划:根据巴自治政府监控的能力,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不同区域逐步分片实现停火;而以方则相应撤出其部队,放松对巴的封锁。以色列总统卡察夫20日表示,他支持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分开的“单方面分离”计划。即以色列放弃一些被占领土上的犹太定居点,单方面从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一些地方撤军,再沿该线修建隔离墙以避免暴力冲突。至于巴以边界则留待双方最终地位谈判时再解决。
  第三是德国外长菲舍尔已开始为期3天的中东调停访问,继埃及之后他将穿梭于以巴之间,与沙龙和阿拉法特会谈,希望找到结束冲突的突破口。
  这些方案、设想和斡旋能否为各方接受,尚待时日观察,但希望巴以结束暴力冲突的意愿是明显的。这是因为,如果旷日持久的巴以冲突继续拖延,只会使双方损失不断加大,对立敌对情绪加深,从而使和谈解决问题更加艰难。
  实际上,以巴双方都明白“暴力不可能解决问题”。这就牵涉到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即当事双方的诚意。只要巴以双方真心实意希望停止和结束相互的暴力冲突,对于恢复地区和平有信心并愿意实现和平,那么分歧总有解决的办法。否则,即使向中东派遣国际观察员;国际上再有更多的斡旋及其方案,都将难以执行。
  当前,尽管巴以局势的确紧张,却一直都在双方控制的范围之内,但也不排除局势恶化到失控地步的可能性。因此打开目前的巴以“死结”——以色列要求巴勒斯坦停止暴力才肯恢复和谈,而巴勒斯坦则要求以色列软化其立场参与政治会谈——已是刻不容缓。
  “米切尔报告”目前得到双方认可,因而创造条件和气氛,启动实施“米切尔报告”就分外迫切。安理会有关决议和“以土地换和平”原则是解决巴以问题的基础。
  舆论认为,只有认真遵守上述原则,才能在执行“米切尔报告”的基础上继续中东和平进程。(本报开罗8月21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北约司令抵马评估局势
  据新华社地拉那8月20日电(记者郭亚冬)北约盟军最高司令罗尔斯顿将军20日对马其顿进行了短暂的访问,以实际评估当地局势,决定北约国际部队是否开始在马其顿执行“丰收”行动计划。
  据阿通社报道,罗尔斯顿当天同马其顿领导人以及北约先头部队指挥官、北约熟悉当地形势的专家举行了会谈。会谈结束后,罗尔斯顿表示,他此次访问的目的是收集各方面的情况,在返回布鲁塞尔后向北约理事会提交相关报告。
  罗尔斯顿重申,北约正在认真准备收缴阿族非法武装武器的工作,但马安全部队和阿族非法武装保持全面停火对北约的行动至关重要。
  罗尔斯顿已于当天晚些时候返回布鲁塞尔北约总部。
  在与罗尔斯顿的会见中,马其顿总统特拉伊科夫斯基表示,希望北约收缴阿族非法武装武器能够“全面彻底”,不要成为“象征性”的行动。
  鉴于马停火协议屡遭破坏,北约19个成员国的大使本月17日在布鲁塞尔一致决定,推迟实施收缴马其顿阿族非法武装武器的“丰收”行动,并派遣罗尔斯顿前往马其顿进行实际评估。


第3版(国际)
专栏:

朝韩民间代表发表公报
 决定开展多方面交流
  新华社平壤8月21日电(记者张锦芳、李拯宇)朝鲜半岛北南方和在海外的民间代表21日在平壤发表联合新闻公报,宣布将遵循朝韩首脑签署的《北南共同宣言》精神,开展多方面的民间交流与合作,促进国家的自主统一。
  朝鲜半岛北南方及在海外的民间代表8月15日和16日在平壤举行了“2001年民族统一大庆典”活动,纪念半岛摆脱日本殖民统治56周年。庆典结束后,由300多人组成的南方民间团体代表团继续在平壤逗留,与北方各界人士进行会晤和其他活动。这是朝鲜半岛分裂56年来北南方民间团体首次联合举行大型活动。联合新闻公报是在南方民间代表团当天离开平壤返回汉城时发表的。
  新闻公报说,《北南共同宣言》是新世纪实现国家统一的里程碑,是全民族的统一纲领。北南方及在海外的民间团体将共同贯彻宣言的精神,排除外来势力的干涉,努力消除战争的根源,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安全,联合起来争取国家的自主统一。
  公报说,北南方和在海外的代表决定进行多方面的民间合作,积极开展必要的交流活动,以便实现民族的和解、联合与大团结。在明年朝鲜半岛光复57周年之际,北南方和在海外的民间团体将在平壤和汉城联合举行纪念活动,北方的代表团将前往汉城参加活动。公报说,北南方和在海外的代表商定,将共同揭露日本侵略朝鲜半岛及其对半岛人民犯下的罪行,继续进行各种形式的活动迫使日本对其侵略罪行表示道歉和作出赔偿。


第3版(国际)
专栏:

“新非洲行动计划”起草工作开始
  新华社达喀尔8月20日电(记者潘革平)塞内加尔总统瓦德20日在达喀尔与到访的尼日利亚总统奥巴桑乔共同主持“新非洲行动计划”指导委员会首次会议,此举标志着“新非洲行动计划”起草工作正式开始。
  瓦德总统在开幕式的讲话中强调,非洲联盟的主要作用是发挥政治影响,而建设非洲所真正依靠的将是“新非洲行动计划”。
  奥巴桑乔则要求指导委员会成员认真工作,尽快制订出一个“内容详尽明确、富有创意、可操作性强”的“新非洲行动计划”。他同时呼吁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对这一计划予以重视,并为其日后的实施提供经济支持。


第3版(国际)
专栏:

芬兰总统会见我林科院院长
  芬兰总统塔里娅·哈洛宁二十一日在总统府会见了正在这里访问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江泽慧,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会见中,宾主双方对中芬两国在林业领域富有成果的合作感到满意,并一致表示将继续努力加强和扩大双方之间的相互合作。


第3版(国际)
专栏:

美发生家庭谋杀案五人遇害
  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首府的萨克拉门托市郊区二十日发生一起罕见的家庭谋杀惨案,一位来美不久的乌克兰移民被怀疑杀死了妻子和叔叔一家四口,警方正在追捕这名男子。(据新华社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南非著名反种族歧视斗士病逝
  南非著名的反种族歧视斗士、《每日电讯报》前总编伍兹十九日在伦敦病逝,姆贝基总统和前总统曼德拉高度称赞伍兹为南非反种族歧视斗争做出的贡献。(本报专电)


第3版(国际)
专栏:综述

英国 党魁竞逐悬念大
本报驻英国记者史宗星
  8月20日,英国保守党向全国30万名党员发送选票。这次投票的结果,将最终决定由谁担任这个党的下一任领袖。
  自从在6月大选中败北、威廉·黑格辞职以来,保守党党魁一直虚位以待。其间,议会下院保守党议员通过3轮投票,对5名竞选者进行了筛选,最后胜出的两人作为正式候选人交由全党投票作出最后选择。根据选举规定,党员必须在9月11日中午前寄回选票,次日产生正式结果。
  进入“决赛”的两名候选人,一位是前保守党政府财政大臣肯尼思·克拉克,另一位是保守党现任影子内阁国防发言人邓肯—史密斯。在166名保守党议员7月17日举行的第三轮投票中,克拉克获59票,名列第一;邓肯—史密斯得54票,排在第二。今年61岁的克拉克,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是保守党的一名重臣。在保守党1997年前连续执政的18年中,他先后担任卫生、教育、内务和财政大臣,长期从政的经历使他积累了丰富的领导经验。1997年,克拉克曾首次竞选保守党领袖,但败在当时只有36岁的黑格手下。克拉克属于保守党的左翼,是党内坚定的“亲欧派”
  人物。他在竞选中表示,如他当选保守党领袖,他将弥合保守党在对欧政策问题上的分歧,在经济和公共服务方面与工党进行较量,并有信心赢得下次大选。邓肯—史密斯则是这次竞选中杀出的一匹黑马。他今年47岁,1981年加入保守党,1992年当选议员,从1997年至今,先后担任保守党影子内阁社会保障发言人和国防发言人。与克拉克截然相反,邓肯—史密斯属于保守党右翼,在对欧政策上是撒切尔主义的坚定信徒。他虽然坚定地反对英国加入欧元区,但由于在竞选中尽量避免在该问题上锋芒毕露,于是得到党内持不同意见人士的支持。
  就在全党投票开始之际,保守党影子内阁外交事务发言人莫德发出警告,称这次党魁选举对保守党是一场“生存之战”。他说,“我们应该想办法让更广大的群众认同我们,而不是仅讨论与我们自己有关的问题。如不是这样,保守党在下次大选中仍将失败,甚至面临沦为英国第三政党的危险。”莫德的警告表明一个问题,即党的领袖对党的前途至关重要。保守党是英国历史最悠久、执政时间最长的政党,但在过去两次大选中接连失败,而且败得很惨,目前陷入一蹶不振的局面,有人把它称为“烂摊子”。能否使保守党近期内再现活力,重新崛起,此次党魁选举是个关键。
  然而有人认为,这两位候选人不论谁当选,保守党都难避免分歧扩大的局面。因为这两人分别代表保守党内的左右两翼,政策主张差别很大,对欧洲政策甚至针锋相对,谁当领袖都很难把全党凝聚在一起。英国60位商界名人20日联合致函《金融时报》,表示支持克拉克,称克拉克“是保守党重新执政的最佳希望”。而保守党前领袖黑格则公开表态支持邓肯—史密斯,说他“具有很强和良好的信念,以及高效率的领导才能”。保守党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也公开支持邓肯—史密斯,并称如克拉克当选将会造成一场“灾难”。两位候选人之间围绕对欧政策也开始相互攻击。克拉克日前接受BBC采访时说,“据我所知,邓肯—史密斯希望能够重新谈判欧盟的基础条约,如果不能重新谈判,他倾向于英国脱离欧盟。”邓肯—史密斯的支持者马上站出来反驳,称克拉克的说法是“一派胡言”。
  现在预言谁能当选为时尚早。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有20%的保守党党员支持邓肯—史密斯,推崇克拉克的占14%。从这个数字看,邓肯—史密斯领先,但由于大多数人未置可否,因此这次党魁选举是一次悬念很大的竞逐。
  (本报伦敦8月20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上海合作组织”专家小组举行会议
  新华社阿拉木图8月21日电(记者张言)“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专家小组20日至21日在这里举行了第二次会议,为即将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6国政府首脑首次会晤做准备。
  与会国代表就拟于6国总理会晤期间签署的关于经贸合作的文件达成了协议。此外,根据中方倡议,与会者还就在6国总理会晤期间举行6国贸易部长非正式会晤达成了一致。会后,各国专家签署了会议纪要。
  在会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各国代表一致认为,即将在6国总理会晤期间签署的文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将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和贸易往来确定战略方向。
  “上海合作组织”于今年6月在上海成立,其成员国为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将于今年9月14日在阿拉木图举行首次会晤。


第3版(国际)
专栏:

脱险中国人质及遇害者遗体抵达马尼拉
  新华社马尼拉8月21日电在菲律宾南部脱险的中国人质王胜利在菲方护送下21日抵达马尼拉。两名遇害人质张忠强和薛兴的遗体同机运抵。
  王胜利于当日中午乘菲律宾航空公司班机从南部的哥打巴托市飞抵马尼拉的尼诺·阿基诺国际机场。张忠强和薛兴的遗体安放在两具棺木中。中国驻菲使馆官员前往迎接。
  王胜利目前精神状况良好,但腿部仍有轻伤。中国驻菲使馆官员及有关公司正在处理张忠强和薛兴的善后事宜。


第3版(国际)
专栏:

智委两国将加强合作
  据新华社圣地亚哥8月20日电(记者侯耀其)智利总统拉戈斯和来访的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20日在这里签署一项联合声明,表示将加强两国在经贸等各个领域的合作关系并推动拉美地区一体化进程。
  联合声明是在拉戈斯总统与查韦斯总统举行正式会谈后签署的。声明说,智委两国在继续发展互惠贸易的同时将加速关于避免双重征税协议的谈判,争取在短期内达成协议,以鼓励相互投资。声明强调,拉美一体化协会对推动拉美地区一体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智委两国将致力于加强这个一体化组织并促进其进一步发挥作用。
  此外,智委还将研究两国在农业、林业和矿业等生产部门开展合作的可能性,并把双边合作与交流扩大到科技、教育、文化、社会以及资源保护与环境保护等领域。


第3版(国际)
专栏:

北约先头部队进入马其顿冲突地区
  据新华社地拉那8月21日电(记者郭亚冬)斯科普里消息:北约先头部队的385名士兵20日开始进入马其顿北部冲突地区,检查马安全部队和阿族非法武装遵守停火协议的情况。
  据阿通社报道,这支小分队将实地考察马阿双方的阵地,并同当地马安全部队和阿族非法武装指挥官进行接触。小分队指挥官希克斯上尉当天还在马北部的尼古什塔克村同当地阿族非法武装头目举行了首次接触,向他们说明了北约“丰收”行动计划的内容。当地阿族武装保证将遵守停火协议。
  另据报道,马其顿总统特拉伊科夫斯基20日晚下令马安全部队从原有阵地后撤,以便为北约后续部队进驻冲突地区做好准备。


第3版(国际)
专栏:

  布兰太尔是非洲东南部国家马拉维的经济首都和最大城市,有人口100多万。这里商贾云集,被誉为马拉维的“商贸之都”。布兰太尔也是马拉维的好客之都。图为马拉维一个部族的成员在布兰太尔市区表演传统的非洲舞蹈。
  (新华社记者徐显辉摄)


第3版(国际)
专栏:

布什敦促国会批准下年度军费预算
  据新华社华盛顿8月20日电(记者汤水富)美国总统布什20日再次敦促美国国会尽快批准2002年度军费预算。
  布什是在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举行的参加过对外战争的美国退伍军人会议上作上述表示的。他说,他已经要求国会批准下一年度的军费预算,这一预算是里根总统执政以来美国军费开支增加最多的一个预算。他说:“我们不仅要增加军费,而且还要用好这笔费用。”
  与此同时,布什还表示要继续推进导弹防御系统计划。他说,他去年在竞选时已经承诺要研究、发展和部署对付别国洲际弹道导弹袭击的防御系统。
  据悉,布什向美国国会提交的2002年度军费预算比2001年度增加330亿美元,从而使五角大楼明年的军费开支达到3290亿美元。
  为了进一步提升军事力量,近年来美国连续大幅度增加国防开支。


第3版(国际)
专栏:

非洲贸易保险机构启动
  在经过长时间的筹备之后,非洲贸易保险机构二十日在坎帕拉宣布正式启动。正在这里参加“斯玛特”国际伙伴对话会议的十多位非洲和亚洲国家的领导人以及来自二十三个国家的企业界代表出席了启动仪式。


第3版(国际)
专栏:

刚果(金)全国对话预备会开幕
  为期一周的刚果(金)全国对话预备会议日前在博茨瓦纳首都哈博罗内开幕,刚果(金)全国对话调解人、博茨瓦纳前总统马西雷和刚果(金)总统卡比拉及各方代表约七十人出席。


第3版(国际)
专栏:

马可·波罗奖在京颁发
  美国志愿者协会授予EXIDE科技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罗伯特·A·路茨先生马可·波罗奖仪式日前在北京举行。国家外国专家局、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等有关方面负责人及美国友好人士等一百多人出席了颁奖仪式。
  (本报讯)


第3版(国际)
专栏:通讯

印度外长的尼泊尔之行
本报驻印度记者赵章云
  印度外长辛格结束了对尼泊尔三天的访问,日前返回新德里。这是自今年6月1日尼泊尔发生王宫惨案以来,印度高官对尼泊尔的第一次正式访问,引人注目。
  辛格此次访尼的一个重要讨论议题是解决在贸易条约问题上的纠葛。印、尼双方在1991年签订了边境贸易条约。按照该条约规定,尼泊尔商品可免税进入印度市场。印方认为,由于大量便宜的尼泊尔商品、特别是那些来自第三国而被包装成尼泊尔生产的产品不断大量涌入印度,已给印边境地区的工业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尼方则希望继续原封不动地保持现有条约,以帮助它的工业化和出口贸易。在辛格访问期间,双方就此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印方虽然坚持要对条约作“必要的调整”,但已原则上同意保持该条约的“基本精神”,双方还准备成立联合专家委员会,找到让双方都满意的解决办法。
  边界水坝问题是印、尼双边关系中的另一个新问题。4个月前,印度在靠近与尼泊尔交界的地区开始修建一座水坝。尼方担心,水坝建成后不但会导致尼境内几个地势较低的村庄遭淹,还有可能威胁到尼主要旅游胜地、释迦牟尼的诞生地兰毗尼。在尼泊尔的抗议下,水坝目前已暂时停工。辛格到达加德满都之后,印方发言人立即发表声明,称印度水坝不会殃及尼泊尔境内,也不会危及已被宣布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兰毗尼。辛格本人也向尼方保证,“印度不会做任何有损尼泊尔的事情”。会谈中双方同意将成立一个联合技术小组,对此事进行调查并提出建议。
  辛格在加德满都与尼方会谈时还谈到了边界安全问题。印度过去虽然对在印、尼边界另一侧越来越活跃的左翼游击队的活动表示关注,但对尼泊尔政府最近对左翼游击队采取的和解政策也表示了谨慎的欢迎。目前,印度更为担心的是所谓巴基斯坦是否利用尼泊尔领土作为反印基地。1999年印度航空公司的一架飞机从加德满都机场起飞后被3名克什米尔人劫持,印度一直对此耿耿于怀,认为尼泊尔放任巴基斯坦支持的伊斯兰恐怖主义分子在尼进行反印活动,印、尼关系曾受此影响而降温。辛格此次访尼再次表示了印方的担心,希望在边界进行联合行动,防止恐怖主义分子的渗透。但尼方一再重申它不会容忍任何第三国在尼搞反印活动。
  目前,尽管印、尼双方多有争议之处,但印度尽量淡化处理,减少摩擦,有利于印北部边界地区的稳定与安全。对尼泊尔而言,国王登基不久,新政府刚刚履新,国内局势和周边环境都迫切需要安定,保持与印度这个邻国的睦邻友好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国家的和平与稳定。应该说,辛格外长的此次尼泊尔之行,符合印、尼双方利益。(本报新德里8月21日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