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7月9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谈

探索生态农业之路
湖南省副省长庞道沐
  农业发展的新态势,给湖南这个农业大省提出了一个新的突出问题:这就是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些年,湖南农业发展的确令人刮目相看,不仅解决了众多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农产品有了剩余,由卖方市场变为了买方市场。但是,农业也表现出三个突出问题:一个是代表农业经营水平的农产品质量问题。农产品质量不高,造成大量积压,经营效益低下,农民收入不高,同时,大量国外的优质农产品进入我们的市场,农产品经营出现较大的逆差。再一个是农业频繁遭受多种自然灾害的侵袭,丘陵山区的干旱,湖区的水患不断发生,农业生产难以保障,农民经营农业的收益相当部分被抗御自然灾害所消耗。三是农业的综合效益问题,农业综合效益不高,难以适应人们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农产品的需求。这些问题都与农业所走的路子、农业的经营模式有很大关系。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措施就要发展生态农业,通过改变经营方式,调整发展方向来改善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水平。
  生态农业实际上是一种具有多效益的复合型农业,它一头给我们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另一头又给我们带来众多的社会效益,抓生态农业就是抓农民增收,就是抓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就是增强农业的发展后劲,就是农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一步。但是这条路子究竟怎么走,值得认真研究。
  湖南发展生态农业最大的制约因素有两条:一是资源制约,二是生存制约。从资源来讲,我省人均可耕地不到一亩。发展生态农业,丰富的资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资源匮乏必然给走生态农业之路带来很多困难。我省绝大部分农民都要依靠所占有的土地资源来解决温饱问题,而且收入情况还不十分稳定。有少部分农民由于土地资源少,自然条件恶劣,连温饱问题都还没有解决。因此,我们不能照搬国外的做法,要研究国情、省情,探索适合湖南特点的模式,在讲究生态的前提下,突出特色、突出综合性、突出效益。
  当前,我们发展生态农业要在三个方面大做文章:一是利用旅游的优势,拓展生态农业。湖南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然和人文的景区、景点都有特色,差就差在周边的环境。现在发展旅游的势头很强劲,要抓住这一个时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应当实施生态农业与旅游业并举的措施,用生态来烘托景点,让自然风光使景点更富吸引力。二是利用开发的时机提升生态农业。比如城步南山的草开发、资兴东江的水开发,怀化、永州的山区开发,应把恢复和建设一流的生态放在首位。三是利用调整的时机积极推行生态农业。调整的走势一方面是更加适应市场,另一方面是向现代农业迈进。这两条都与生态农业有着密切的联系,产品走向市场对生态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农业调整中,要大力推行生态农业,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农业上台阶、上水平的重要举措来抓落实。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村里人·村中事

大山深处“女货郎”
张庆棣徐高伟
  崇山峻岭,沟壑纵横。
  星光下,晨曦中,一群女人挑着山货,沿着崎岖山路匆匆涌向山外市场……
  这是一支常年活跃在江西省广丰县关里乡大坪山里的“娘子军”。
  大坪山里仅有28户人家,共30多位“半边天”。绵绵大山,像一道道屏障,把人们世世代代闭锁在贫困落后之中。
  然而,市场经济大潮让山乡妇女怦然心动:关里没有集贸市场,许多土特产品沉睡在大山深处,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她们逐渐萌发了带着山货闯市场的念头。
  关里盛产生姜,丰产之年产量上百万斤。过去搞的是大额批发销售,比市场价低得多。妇女们渐渐看出了“门道”,不服外来批发商牟取暴利这口气,开始自己用箩筐、竹篮,肩挑步行,一担担运出山外,在县内外5乡镇设摊销售,市场叫卖。
  关里最多的土特产莫过于番薯。山里人将番薯切成条,蒸了又晒,晒了又蒸,制成柔软、爽口、香甜、吃了不上火、人人爱吃的番薯干。妇女们挑上它,走街串巷,进村入户,上门推销。农民侯山彩说:“做这小买卖本钱少,又方便,只要早出晚归,舍得吃苦,一个月的收入可顶得上一般拿工资的。”
  笋干、腌菜、萝卜干是关里的“三大特产”。妇女们挑上这些城里人喜欢的东西,到县城,上玉山,去上饶……能说会道的潘梅英说:“有时我们各自挑着不同货物,有时我们的货又是单一的,比如清明节快到就卖青蓬,端午节前夕卖粽叶,大家分路销售,一个月收入差不多上千元。”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信

呼唤保险早日进农家
  编辑同志:
  今年,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发生严重的旱灾,有的地方已是连续三年干旱,农业损失惨重,其中绝大多数农民没有参加保险,一些县(市)甚至没有农险业务。
  农业风险加剧,使保险观念差的农民开始由“要我入保”向“我要入保”转变,但却处于“我要入保没人保”的无奈境地。这是因为农业保险风险大,亏损多,理赔工作复杂,很多保险公司不愿开办农险,即使办,险种也过于单一。为此,我们呼吁农业保险走进千家万户,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河北省涿鹿县温泉屯乡赵志兴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地方经济

  大山深处的山东省五莲县,近年来崛起了近百家农用车配件生产企业。它们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经历了从“计划共生”到“市场共生”的——
嬗变
本报记者李忠春
  说到五莲的农用车配件,就不能不说“五征”。
  “五征”是原五莲县通用机械厂,现山东五征集团公司生产的农用运输车的商标,原厂家是公认的五莲农用车配件产业龙头企业。
  80年代初,五莲县通用机械厂开始生产农用运输车,十多年苦心经营,又正值卖方市场,90年代中期效益最好时固定资产和年利税、产值分别达2000万元、1300万元和3亿多元,跻身全国同行业10强。
  为培育这个县域支柱工业、利税大户,全县一盘棋,各乡镇原以生产、维修传统农具为主的农修厂纷纷转产成了“五征”的配套厂。到1995年,成规模的已有36家。
  但说到底,当时的“五征”和它的配件厂,都不过是全县工业“小计划经济”中的一个棋子,区别只是大小不同。因此,大家在产品的质量、价格和交货时间、付款方式等原本应斤斤计较的问题上,即使有一些纰漏,也大都“高抬贵手”了。
  在企业产权不明、产品又是卖方市场时,“五征”和它的各配套厂在这种由政府设定的位置上都相安无事,但随之而来的是经营守株待兔,管理粗枝大叶。市场搏浪,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随着农用车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价格大战愈演愈烈,这种等着政府找米下锅的“计划共生”,最终使“五征”及各配套厂陷入困境。1998年,“五征”成为国家经贸委榜上有名的重点脱困企业。
  绝境突围,“五征”不得已和县内各配套厂“亲兄弟明算账”,首先从配件进货开刀,面向全国招标,“货比三家、同质看价、同价看质、同质同价看服务”。
  “五征”如此绝情,如一石击水!
  “削弱了县财政,会引起配件厂职工下岗,影响社会稳定……”种种非议,托人上门说情的,当面指着鼻子骂娘的,到县里告状的,都成了堆。
  但无论如何,“五征”是铁了心,原因很简单:这笔账太合算了,以半轴为例,过去“兄弟厂”的进货每只70元,现在仅35元左右,每台车需两只半轴,而“五征”年生产量在15万台以上。
  关键时刻,县里为“五征”撑腰:这是纯企业行为,政府无权干预,也不应干预。如继续画地为牢,搞“县域小计划经济”,无异饮鸩止渴。
  不逼,不上梁山!政府“撒手不管”,企业断了想法,各配件厂很现实地被逼向市场。
  与此同时,县里专门出台了扶持农用车配件产业的综合优惠政策,着力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上下功夫。
  思路一变天地宽。今年上半年,“五征”销售各种车辆4.5万辆,实现销售收入2.87亿元,利税1500多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0%和50%。各配套厂也在山重水复后,终于柳暗花明。
  更耐人寻味的是,一度分道扬镳的“五征”和县内原各配套厂,在一分一厘的讨价还价后形成了新的“共生”,从产品交易到合作技术开发,毕竟是多年知根知底的“兄弟”,而且从县内进货,至少还省运输费。
  由“捆绑夫妻”到“自由恋爱”,五莲农用车配件产业终于完成了艰难的从“计划共生”到“市场共生”的“嬗变”。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集发观光园一年接待游客38万
  本报讯集高效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于一身的北戴河集发农业示范观光园,以现代高科技农业成果、新颖独特的构思和富有生活情趣的项目,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该园自去年6月正式开业以来,已接待国内外游客38万多人次。
  集发农业示范观光园由北戴河集发实业总公司创办,该园依托北戴河的旅游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
  (雷运海田玉良)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河北省阳原县东井集村青年农民丁亮,在当地金融部门扶持下办起大和种羊场。图为丁亮夫妇俩正在喂羊。米海滨摄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城乡看台

天涯海角乐农家
本报记者夏珺彭俊
  村中之园园中之村
  当70多岁的李阿妈出场的时候,台下爆出了热烈的掌声。李阿妈果真没有辜负人们的期待:一副略带沙哑却底气十足的嗓音,一曲乖情而又奔放的山歌,掌声更热烈了。
  下得场来,李阿妈马上被几个意犹未尽的人围上了。有人问,“李阿妈,你在这里唱歌,一个月能挣多少钱?”李阿妈并不作答,只是笑笑。
  “鹿回头黎族风情园”就建在鹿回头村里,李阿妈是村民,也是员工。像她这样的,园内有一两百号人,占村里劳动力的1/4。鹿回头村现已改为居委会,李阿妈们的身份,也由村民变为市民。但是,他们心里始终认为自己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们为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土地感到骄傲。
  村中之园,园中之村。浓厚的乡土气息、迷人的民族风情,使“鹿回头”成为三亚旅游的一个新亮点。今年“五一”期间,每天光顾“鹿回头黎族风情园”的游客就达数千人。游客给李阿妈们带来的是直接的经济效益。“这里的农民得到了致富的聚宝盆呐!”当地干部如此总结。
  农民办旅游
  在三亚,农民办旅游,“鹿回头”并非一枝独秀。
  三亚是中国古代“天涯海角”所在地。几年前,游客看到的“天涯海角”,只是两块巨石孤独地立在蓝天碧海之间;游客能做的,只是摄影留念、立此存照而已。所以,和全国另外一些知名景点一样,三亚也曾落了个“不到天涯终生遗憾,到了天涯遗憾终生”的名声。
  如今大不一样了。巨石犹在,碧海依然,更多了热带海洋动物园、海上游艇、家庭旅馆、工艺品商店等配套项目。“天涯海角”不再是荒寂寥落的代名词。
  离“天涯海角”巨石三百米开外的热带海洋动物园,每天都有海豚、海狮和鳄鱼表演,水族馆和海鸟园则是科普与观赏的上佳去处。旅游旺季,一拨一拨的游客排着队来,排着队去,生意红火得很。
  和“鹿回头黎族风情园”一样,热带海洋动物园也姓“农”,归属于天涯镇——这是一个典型的乡镇企业。除此之外,农民办的旅游项目,在三亚大地上开了花。
  三亚市乡镇企业局局长苏鲁参说,海南是中国生态的一块宝地,三亚是这块宝地上的一颗明珠。三亚发展乡镇企业,要考虑经济效益,更要考虑生态环境。这不仅是三亚生态保护的要求,也是三亚乡镇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旅游,则是发展乡镇企业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最佳结合点。
  正规军与游击队
  三亚是岛内外、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城市。在三亚旅游市场上扮演主角的,有很多股力量;本土力量主要有两支——政府与民间,而民间力量主要是农民。副市长孙治福把这两股力量比作“正规军”和“游击队”:“正规军”是主导力量,尤其是旅游市场刚刚启动的时候,农民手里没有积累,而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又需要大量的资金,办大事就得靠政府;“游击队”是辅助力量,在旅游市场的发育初期,“游击队”起着服务、补充、呼应的重要作用,不可小视。随着市场的不断发育,农民的不断积累,一部分农民仍充当“游击队”主力的同时,另外一批完成积累的农民开始要干“正规军”的事情了。这时候怎么办?是封堵,还是疏导?
  孙治福提出的问题并非毫无根据。前些年,“鹿回头”和“天涯海角”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鹿回头”农民初办风情园的时候,另有一个政府主管部门管理的“鹿回头”景点已经对游客开放。主管部门认为,风情园是重复建设,会带来旅游市场的恶性竞争,并据此对风情园采取了一些封堵措施。后来的事实表明,风情园不是对原有景点的简单重复,而是从内容到形式上的有益补充,鹿回头的旅游蛋糕没有被切掉,反而做得更大了。
  土生土长的当地农民,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熟悉自己的民族文化,也熟悉三亚的旅游资源潜力,他们是能够做好的。这个道理,已经被三亚市越来越多的决策者所参透。农民办旅游所受的限制,比以前少多了,三亚的旅游市场因此变得更加成熟。
  如今,“天涯海角”不仅成了游人流连忘返的地方,也给当地农民带来了更多的财富和欢乐。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随笔

楼兰教训不能忘
高彦平
  历史上曾显赫一时的古楼兰人竟神秘地消失了。他们到底怎么了?经过数十年的考察研究,现在有了基本结论:古楼兰人最后的毁灭,基本因素在于人类自身。
  楼兰人对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采取了放任的态度。考古证实,当时规模稍大的墓穴,要用掉大小树木600多棵。那时的人们当然意识不到,对身旁林木如此大规模的毁坏,实际上正在制造着毁灭自身的陷阱。等到人们认识到砍林伐木、破坏环境的恶果,再实施“严禁砍伐活树,否则罚马一匹”时,古楼兰已病入膏肓,回天无力了。
  我们今天不好对古人苛求,但楼兰不远,前车可鉴。当我们面对今年包括从楼兰方向刮来的沙尘暴大发感慨之时,我们是否意识到这些恶劣天气的背后,也有我们当代人自己的一份责任?是否也应该检讨一下我们自己?随着高楼林立、路面硬化、城市膨胀,我们的脚底下,正在“建造”出一个个新“荒漠”。地下水位得不到补充,一天一天在下降,绿色成为“景点”,不就是实实在在的证明吗?
  建设一个人口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人类生存之地,已经迫在眉睫,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楼兰人的教训,切不可忘。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新疆和静县巩哈拉村原党支部书记买买提·吾守尔带领家人和村民,与肆虐的沙尘暴和干旱战斗了三十多年,植下数千亩防风林,染绿大片荒漠戈壁,被当地人称为“现代愚公”。新华社记者艾尼瓦尔摄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信息服务

腾桥镇20万吨西瓜运销困难
  编辑同志:
  腾桥镇地处江西抚州市郊,是中国四大“西瓜之乡”江西临川的西瓜主产区,是临川无籽西瓜生产的发源地。近几年,以这个镇为中心的周边乡镇年西瓜种植面积都在10万亩以上,是这一区域的主要经济作物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项目。今年,腾桥镇及周边地区种植无籽西瓜面积达到12万亩,而且西瓜长势非常好,预计总产量可达20万吨。现在已进入西瓜上市季节。过去每到这个时候,各地西瓜贩运人员就会纷至沓来,然而今年,却是沉寂无声。看到那日渐成熟了的西瓜,不仅农民心急如焚,乡干部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热切盼望有人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
江西抚州腾桥镇郭海波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乡镇企业

进园入区江苏乡企的新亮点
本报记者顾兆农
  “今年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各地要把建设乡镇企业园区作为乡镇企业工作的一个重点来抓。”这是江苏省日前下发全省讨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乡镇企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的主要精神。
  乡镇企业曾被描写为“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这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了乡镇企业在结构布局上存在的普遍问题。对此,江苏一些地方早些年就提出,乡镇工业要向园区集中。据测算,一个企业在园区内发展,可以节省公共设施投入10%,节约土地15%,美化环境和治理污染费用降低5%。目前,江苏共有各类乡镇企业园区883个,其中国家级园区38个,进区企业累计16808家,去年这些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15亿元,利税144亿元,乡镇企业园区初步成为江苏乡镇企业重要的发展载体。目前,江苏主要形成了4种类型的乡镇企业园区:第一种是外向型园区,以“三资”企业为主;第二种是专业产品园区,大多是相对集中的一园一品,形成集中的行业或产品群;第三种是私营经济园区,通过政策优惠吸引一批私营投资商;第四种是混合型企业园区,大多是依托原有的乡镇企业加以规划兴办。
  苏州结合小城镇建设、外向型经济发展和个体私营企业的崛起,调整改造和规划新建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乡镇企业园区。目前,全市镇村两级拥有各类乡镇企业园区近200个,40%的乡镇企业集聚其中,60%的经济总量来自于此。江阴市很早就提出工业向园区集中的思路,全市每个镇规划建设了1个工业园区,并明确规定,以后新办工业企业一律进入园区落户,不允许园区以外再兴办工业项目。张家港市共有20个工业小区,建成面积约6000亩,进区项目超过了700个。该市工业园区促进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群,目前,已形成塘桥的纺织、妙桥的针织、大新的五金工具等一批块状经济特色明显的地区。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哈尔滨农民踊跃注册农产品商标
  本报讯给自产农产品注册商标,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这已经成为哈尔滨市广大农民的共识。据了解,从去年开春至今,仅一年多时间,哈尔滨市工商部门就为当地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注册商标近300件,比上年同期翻了一番。
  哈市一部分农民已经意识到农产品没有商标犹如人没有身份证一样,难以出门闯荡。于是,一些市场意识强的农户争先恐后到工商部门把自产的果菜粮、畜蛋禽及山里挖的野菜山珍等农副产品登记注册。(韩惠敏杨兴原)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和县加快乡镇公路建设
  本报讯安徽省和县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今年以来,江堤防汛公路以及螺新路、南娘路等乡级公路已全面开工。
  据悉,连接该县西部9个乡镇的公路全长100公里,至去年底,已建成柏油路79公里,县财政挤出350万元,与沿路乡镇实行1:1配套,目前该工程已经全面开工,年内将完成。(云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