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7月31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教育)
专栏:教育聚焦

保障高等教育机会平等
——高校国家助学贷款进展情况述评
本报记者董洪亮
  在我国实行了缴费读大学制度的同时,如何解决经济困难学生上大学的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而这关系到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据统计,目前高校学生中来自农村、边远地区和城市下岗职工等家庭的经济困难生占在校生的20%左右,其中特困生约占5%左右,有些院校甚至更高。
  对此,我国相关部门在高校中推行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基金、特别困难学生补助和学费减免等一套资助体系。其中国家助学贷款从1999年试点至今,在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方面正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初见成效仍有差距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贴息一半、无需学生担保的信用贷款。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于1998年建立,1999年先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武汉、沈阳、西安、南京等8个高校较集中的城市进行试点,去年在全国推开,贷款对象同时从本科生、专科生扩大到研究生。
  国家用金融手段支持教育改革的这项措施,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关心,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在校大学生的普遍欢迎。据全国学生贷款管理中心统计,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共53.4万人,申请贷款金额33.4亿元;已签订贷款合同的学生16.9万人,贷款合同金额12.6亿元,累计已发放贷款6.27亿元;各级财政共安排贴息经费2.7亿元,已支付贴息金额934万元。来自教育部的信息表明,今年头5个月,实际发放贷款的金额比去年底增长了51%。
  国家助学贷款圆了学生的梦,解了家长的忧,减轻了国家和社会的负担,被社会称为“及时雨”。中南大学学生许祖华来自重庆市奉节县一个偏僻的农村,由于经济困难,辍学的念头一直萦绕在他心头,国家助学贷款使他甩掉了沉重的经济包袱,安心投入学习中去,他说:“感谢政府给了我一把金钥匙,我一定会用它打开人生的希望之门。”
  国家助学贷款固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相对于政府、社会、学生等各方面的要求,工作的开展仍有差距。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认为,问题主要表现在贷款进度不理想,贷款规模偏小;工作进展不平衡。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高等学校已签订贷款合同的学生人数仅占申请人数的31%,已签贷款合同金额只占申请金额的37%。也就是说,仍有近2/3申请贷款的学生未与经办银行签订贷款合同。还有5个省、自治区未安排国家助学贷款贴息资金,两个省、自治区的国家助学贷款尚未启动。有些高校没有认真对待,在中央部委所属高校中也有55所院校没有启动国家助学贷款。
  正视问题完善对策
  作为新生事物,从试点至今不到两年的国家助学贷款进展不够理想并不奇怪,关键是要正视问题,完善对策。
  思想和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地方政府和教育、财政、金融、高校领导的认识与态度至关重要。只要重视了,即便有困难,办法总是有的。河南省由省政府牵头成立了“助学贷款省联席会议办公室”,建立定期报告制度,有力地推动国家助学贷款的进展。经济并不发达的云南省24所高校全部与银行签订了合作协议,其中21所高校顺利开展了国家助学贷款。
  由于国家助学贷款是信用贷款,部分毕业生就业难、学生毕业后流动性大等情况,一些金融部门担心信贷风险,觉得贷款金额小、手续烦琐,尽管国家出台了呆坏账核销办法,有些银行的积极性仍然不高。云南省教育厅建议逐步建立全国联网的大学生信用管理体制,与正在建设的城市市民信用管理体系联网,形成一个社会参与的毕业生还贷监督体系,同时把财政划拨专款与吸引和募集社会各方资金相结合,建立国家助学贷款风险准备金。
  有的学校对银行工作的配合不够,在对贷款人的监测、为银行提供学生相关信息等方面工作不到位。中南大学实行网络管理、双线联系的做法值得学习,学校专门设计了管理软件,建立贷款学生数据库,对贷款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信用教育和日常管理,学生毕业时,学校提供毕业生去向和学生家庭地址及其联系方式。
  部分学生及家长的观念还有差距。有些家长持观望态度,少数学生认为贷款不光彩,自立自强精神不足。因此,需要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助学氛围。去年,浙江省向每个高中班都寄发了《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问答》一书,河南省扶沟县印制了精美的国家助学贷款宣传贺卡,送到每一位被录取的新生手中。
  新学期开学又是助学贷款的高峰期,愿各方共同努力,将这项保障教育机会平等、维护社会稳定的举措落实好,使那些想贷款的经济困难学生都能如愿。


第10版(教育)
专栏:

“青青草”少儿文学社成立
  北京“青青草”少年儿童文学社近日成立,西城区160多名中小学生文学爱好者成为首批社员。这是北京市首家成立的少年儿童文学社。“青青草”文学社旨在通过请国内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举办文学讲座、作家与社员面对面指导点评等多种形式,提高青少年的文学修养和创作水平,以建立起一支充满活力的青少年文学创作队伍。
  目前,“青青草”少儿文学社的讲座已经举办了4次。包括:童话作家金波把《怪手杖》、《火狐狸》等创作过程告诉孩子们;儿童影片《霹雳贝贝》编剧张之路结合塑造“带电的贝贝”,教孩子们写出小说的神奇;儿童文学作家庄之明以“打开写作之门”为题,给孩子们传授写作的技巧,等等。(吴未)


第10版(教育)
专栏:

千里携手合作办学
  抚顺石油学院和新疆财经学院为适应西部开发对人才的需要,日前在北京正式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师资培养、学生培养、科学研究、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相互提供便利条件,并开展广泛的合作与深入的探讨。(伍莲)


第10版(教育)
专栏:

民办教育蕴藏生机
天琦
  每到招生季节,许多民办学校特别是全日制私立学校因生源匮乏而面临困境。恰在此时,京城又传出一所全日制私立学校——北京精诚第一实验小学创建和招生的消息。该校为何迎难而上?该校创建人说:“我们虽然不占天时地利,但有人和的优势,依靠专家和名师治教,依靠全新的办学模式,有信心和条件办好一所全日制实验学校。”
  该校经过3年的筹备,由京城文化学校和创办较早的私立学校华诚小学共同创建。该校的不同之处在于:在首都教育界享有很高声望的精诚名师俱乐部的部分专家学者和特级教师加盟该校教学,特级教师覆盖率达80%;实行“先上学,后缴费”;同时,学校将通过常规课堂、兴趣课堂、环境课堂和生活课堂育人。在教学中突出外语和计算机特色,力争使绝大多数孩子成为“合格+特长”的学生。学校还郑重承诺,家长随时可以到校听课,学校以各种方式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与公办学校相比,民办学校有许多弱势,但民办学校机制灵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对宝贵的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重组却是其优势。精诚实验一小正是民办学校教育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产儿”,它的建立使我们深切地感到:民办教育,生机蕴藏其中。


第10版(教育)
专栏:

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指导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学习江泽民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90周年大会上讲话的体会
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委员会
  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9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从历史与时代的高度,以回顾清华大学建校90周年来的历史为切入点,深刻精辟地论述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及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等事关教育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讲话》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教育思想和邓小平教育理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文献,为新世纪我国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讲话》丰富了党的教育方针的内涵,阐明了新形势下社会主义人才的培养目标
  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人对青年人的健康成长始终特别关注,结合时代特点不断提出明确要求。新中国建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对青年提出了“三好”的要求,确立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的育人目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教育思想,强调“把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方针贯彻到底”,继而又提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育人目标。此次《讲话》中,江泽民同志提出“五个成为”的育人目标,即希望当代大学生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成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五个成为”是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当代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丰富和发展了党在新时期的教育方针,阐明了新形势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指出了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方向。
  培养目标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时代在前进,培养目标的内涵与表述也在随之发展。从毛泽东提出的“三好学生”,到邓小平提出的“四有新人”,再到江泽民提出的“五个成为”,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和“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要求是一以贯之的,而在内涵与表述上更加丰富,更加明确。
  二、《讲话》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方向
  《讲话》对一流大学的内涵作了“四个应该”的深刻阐述,即一流大学应该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应该站在国际学术的最前沿,紧密结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应该成为继承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场所和交流借鉴世界进步文化的重要窗口,成为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的重要摇篮;应该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不断为祖国、为人民培养出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四个应该”的要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建设一流大学的实践中的具体化。
  在高等学校,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首先就要大力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掌握先进科学知识、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创新人才,实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五个成为”的育人目标。第二,加大学校体制、机制包括人事制度的改革,创造良好协调的人际关系,调动学校教职工各种人的积极性,一方面在教书育人中发挥主导作用,一方面认识未知世界,探索科学真理,在科学研究中创造新的知识、新的技术,实现知识转化,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
  关于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第一,在建设大学的校园文化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汲取全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华。第二,大学是产生精神文明产品的源头之一,要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创造适应时代精神和人民群众需要的精神产品,坚决反对腐朽思想道德、文化,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
  关于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本质上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校工作中特别要处理好两个关系。首先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改革、发展的保证,改革、发展要有利于稳定,有利于大多数群众利益。第二,处理好根本利益和暂时利益的关系,只有代表群众的根本利益才是先进性的表现。在为根本利益奋斗时,要时时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为群众办实事。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平衡,文化建设水平还需提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任重道远。为了能够后来居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需要跨越式的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跨越式发展归根到底有赖于科技和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为了能够创造跻身世界民族之林的先进文化,中国必须在若干所大学的建设水平上实现突破。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这使得一流大学建设的战略成为可能。只要充分集中各方面力量,就可能在一个不长的时间内实现高等教育办学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三、认真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开创高等学校改革发展新局面
  《讲话》精神包含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纲领性的指导意义,更是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思想武器与行动指南。
  必须加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不仅是几个学校的局部的行为,而是对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和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的重大举措。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党中央下达给我们的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为此,全体清华师生员工将奋发图强,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到这一伟大的建设进程中。
  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青年学术骨干的思想建设。继承和发扬党和学校的优良传统,加强教师的师德和教风教育,对于学校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对培养人的根本任务具有关键意义。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肯定了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以朱自清、闻一多和“两弹一星”
  功勋为代表的爱国奉献精神。他对青年学生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教师的希望。在新的历史时期,高等学校将承担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应该成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先行者、示范者。大学的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肩负起历史的重任。
  必须大力加强和改进高校的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切实把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作为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把文化素质、身心素质教育放在基础性的位置来落实。
  必须推动学校改革的不断深化。清华大学正在向着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大学目标前进,要不断解放思想,锐意改革,进一步瞄准国际学术前沿,适应国家发展需要,加强科技创新;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形成综合交叉的学科优势;进一步鼓励学术探索,抓好源头创新;进一步落实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兼备的方针,加速向研究型教学的转变,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追求一流,务实求新的实际行动来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
  必须加强高校党组织建设。党组织在一流大学建设进程中发挥着思想领导和组织保证的作用,是我们的政治优势之所在。在推进一流大学的进程中,要从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对高校党建工作的新要求出发,加强和改进学校各级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进一步发挥好党组织的作用。
  从现在起的十年时间,是我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是清华大学向着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前进的关键十年。建设具有世界水平的一流大学,需要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需要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更需要广大师生员工的艰苦努力。江泽民同志的讲话使全校师生受到巨大的鼓舞。全体清华师生员工将抓住机遇,通过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不懈努力,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10版(教育)
专栏:

珠峰脚下的希望小学
  珠穆朗玛峰脚下有一所由上海援建的希望小学——西藏定日县岗嘎乡中心小学,181名藏族学生与1名汉族学生一起在这里接受正规教育,其中72名路途较远的同学还在学校免费寄宿。
  岗嘎乡是通往珠峰大本营的必经之地,海拔4400米,气候变化无常,艰苦的环境没能动摇孩子们渴求知识的信念,更坚定了他们求知的信心。
  早锻炼后的孩子们在野外晨读。岗嘎乡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丹增群培(中)在接受老师的辅导。新华社记者陈天湖摄


第10版(教育)
专栏:

学生心理咨询暑期网上继续
  暑期又至,郑州铁路职工子弟第二中学向同学们公布心理咨询电子信箱,利用互联网在暑期继续学生心理咨询,欢迎同学们与辅导老师在网上讨论,交“朋友”。
  目前学生学习竞争激烈,压力较大,独生子女心理较脆弱,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容易引发心理困惑。根据这种现状,郑州铁二中今年初就启动“心理健康教育”,设立“心理咨询室”。不少班主任老师反映: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有效协助了学生工作,显示了心理学健康教育对当今青少年的重要。
  (张力)


第10版(教育)
专栏:

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近日,青岛化工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又有3名教师分别赶赴济南、天津等地的企业“学艺”,以便为他们下学期讲授机电一体化和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操作课做准备。1999年,青岛化院获准成为山东省首批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两所普通高校之一。为了将高职教育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他们根据高职培养模式的要求,大力打造一支既具备高等教育师资条件、又符合职业技术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按“双师型”的标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朱恒顺)


第10版(教育)
专栏:

穷乡壮歌
——记河南省安阳县北郭乡中学校长刘亚民
张更明
  2001年6月11日,河南省安阳县北郭乡笼罩在一片悲痛之中。一辆灵车缓缓行驶,当路过北郭乡中学时,师生们纷纷涌上前来,不少学生跪在灵车前面,泪如泉涌,失声痛哭。刘亚民,安阳县一位普通的中学校长,二十年如一日把毕生精力无怨无悔地奉献给党和人民,奉献给他所钟爱的教育事业,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曲人生壮歌。
  “说什么也要争口气把工作干好!”
  1987年9月,刘亚民开始担任北郭乡中学校长。地处两省四县交界的北郭乡,交通闭塞,经济基础差。面对落后的条件,不少人劝他,快托人调走吧,别在这穷地方受罪啦。而他回答:“咱是共产党员,组织上信任我,说什么也要争口气把工作干好!”
  然而,要改变乡中落后的面貌,谈何容易。但刘亚民认准了的事,18头牛也拉不回。为了筹措资金,改变办学条件,他奔走呼号,多方求援。同时,他为了增加学校的收入,费尽心思。麦收时节,他看见收获后的田里有不少散落的麦穗,想到如果发动学生拾起这些麦子来,一可勤工俭学,二可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果实的品德。他的想法立刻得到大家的赞同。从此,每年的麦假,学校组织学生拾麦子成了常规。几年下来,就利用这些钱购买了18台电视机,还买了电风扇和投影机,改善了教学条件。
  对自己,刘亚民的“抠”又是很出名的。他坐的一把藤椅,还是1987年学校统一配发的。后勤的同志几次要给他买新的,可他执意不肯。许多老师说:“你是一校之长,经常和外边的人打交道,要注意形象啊。”可他却说咱学校家底薄,应该把钱用到刀刃上。在他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北郭乡中逐渐旧貌换新颜。
  “怎忍心让孩子在快倒的房里上课”
  1992年9月,刘亚民被任命为北郭乡教办主任。上任伊始,他骑着自行车转遍全乡中学,发现几乎所有学校都破烂不堪。雨季一到,许多学校被迫停课。他决定采取“捐资、借资、筹资”三项建校政策,彻底改变全乡中小学面貌。
  筹资建校,对于穷乡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1993年大年初一,刘亚民踏着冰雪跑到了3个村庄召开捐资助学动员会。他讲得语重心长,热泪盈眶,“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我们怎忍心让孩子在快倒塌的房子里上课!”说着他当场拿出300元。
  为了引起人们对教育的重视,他跑东村奔西庄,常常半夜里还到村干部家里动员。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干部被感动了,村民被感动了,企业家、个体户被感动了,他们纷纷慷慨解囊。同时,身为人大代表的他还在乡人代会上提出“教育兴乡”的举措,号召集资建校。经过大量的工作,全乡共集资300多万元,7个村建起教学楼,13所学校扩建改建,还新建两所初中。1997年底,全乡顺利通过省政府“普九”验收,教育质量也跃居全县各乡之首。
  “哪有当家长不疼自己孩子的!”
  凝聚人心的是关心、理解和体谅。刘亚民爱他的同志,更爱他的学生。
  和他一起教毕业班的范书堂老师说:他采取目标教学和题组教学,对每一道例题,他都要精心筛选,备课量非常大。他还经常牺牲休息时间,给个别学生补习。刘亚民不仅在学习上关心学生,而且在生活上也考虑得十分周到。他常说:“家长把孩子交给我,我也是家长,哪有当家长不疼自己孩子的!”教室光线差,学生视力下降;学生睡地铺潮湿,有害健康。他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白天忙完了工作,晚上骑着自行车到处筹款,终于更新了照明设备,买了330余块铺板。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刘亚民的心血和汗水。而对自己,一张凉席,他铺了20年之久,上面补丁连着补丁;一条腰带,断了接上,再断了,再接上。
  2001年6月5日,是北郭乡中广大师生刻骨铭心的日子。早晨,刘亚民安排完学校的工作,突然一阵眩晕,倒在地上。人们七手八脚地把他抬到了寝室,等他苏醒时,见身边围着不少人,便说:“不碍事,大家上课去吧!”在大家再三劝说下,他才不得不住进了安阳市医院,谁知这一去竟成永诀。确诊后,医生惊呆了:肝坏死。医生说:“这种病最少有两年历史,如果早一点儿来治,完全可以治好。”傍晚,老师们悄悄地走到刘亚民床前,轻轻地呼唤他的名字。刘亚民慢慢睁开眼睛,吃力地说:“假期的事安排了吗?”这句话成为刘亚民的最后遗言。
  6月7日凌晨,优秀的共产党员、教育工作者刘亚民因劳累过度,猝发心脏功能衰竭,溘然去世,年仅44岁。(附图片)
  图为刘亚民(中间坐者)在为北郭乡中学学生辅导功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