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7月2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宝贵财富)
专栏:纪念建党80周年访谈

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访“两弹一星”功臣、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敏
本报记者贾西平
  于敏很少在媒体曝光。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两弹一星”功臣表彰大会,于敏作为获奖代表发言,才使观众能够在荧屏上一睹他的风采。在党的生日前夕,记者再访于敏,他深有感触地说,“两弹一星”是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人间奇迹。没有党的坚强领导,没有那种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没有集体协作攻关,就不会有“两弹一星”。
  50年代初,新中国百废待兴,党中央、毛主席高瞻远瞩,审时度势,面对国际上严峻的核讹诈形势,毅然作出了发展原子弹、导弹事业的战略决策,以后又决定搞人造卫星。中央从全国各部门调集了一大批科技骨干参加“两弹一星”的研制攻关。其中有在建国初期从海外归来的杰出科学家,如王淦昌、彭桓武、郭永怀、朱光亚、程开甲、邓稼先、陈能宽等,更多的则是优秀青年科研人员或刚刚毕业的大学生。
  新中国的科技领导者具有睿智的战略眼光。还在原子弹攻关阶段,他们就积极筹划了氢弹的理论研究;而在原子弹研究即将获得突破的紧要关头,他们又进一步强化了氢弹的研究力量。这种战略眼光奠定了中国核武器研制后来居上的基础。
  钱三强就是在这个关头来找于敏的。于敏1949年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在原子核物理理论基础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很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于敏回忆道,他的青少年时代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沦陷区度过的,亡国奴的屈辱生活给他留下惨痛的记忆。正是这种民族忧患意识和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促使他在听了钱老的动员后,毅然从基础研究转向氢弹的研制。
  这一转就是40多年。参加国防科技工作需要隐姓埋名,默默奉献,对这些于敏是心甘情愿的。虽然作为科学家,他十分渴望能与国际同行在更广阔的学术环境里去相互启发,但是由于国际关系中人所共知的原因,他不能出去。在我国杰出的科学家群体中,很少有没有出国深造的,于敏就是其中之一。
  “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者们,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他们中的有些人在茫茫无际的戈壁荒原,在人烟稀少的深山峡谷,风餐露宿,不辞辛劳,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经受住了生命极限的考验。有些人运用有限的科研和试验手段,依靠科学,顽强拼搏,发愤图强,锐意创新,突破了一个个技术难关。加入氢弹研究行列后,于敏经常奔波在北京的研究室和外地的工厂和基地之间,与同事们研究、攻关。
  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破了原子弹。毛主席指示:氢弹要快。1965年1月,于敏从原子能所调入中国核武器研制基地———第九研究院任理论部副主任,在邓稼先主任领导下对氢弹进行集体攻关。回忆起当年火热的战斗生活,于敏感到无比兴奋。理论部科研大楼,每天晚上都灯火通明。共和国年轻的科技英才们,为了讨论技术问题,常常通宵达旦;彭桓武、邓稼先、周光召、黄祖洽、于敏等科学家的学术报告一个接着一个,报告厅常被挤得水泄不通。虽然当时的条件十分简陋,仅有一些桌椅,一块黑板,几把计算尺,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只有每秒万余次。但是,这里有智慧卓越的人才,有振兴中华的火样热情,有团结协作互相启发的科学家群体。在新老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发扬学术民主,他们降伏了一个个拦路虎,终于在1965年末,于敏带领科研人员利用上海华东计算所的计算机发现了热核充分燃烧的关键,逐步形成了从原理到结构完整的氢弹物理方案。
  于敏说,我们这一辈科技人员,经历了新旧中国两个社会。中华民族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新中国成立15年后就成功爆炸了原子弹,两年后又突破氢弹,以这么快的速度完成这么复杂的科学工程,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它生动地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体现了党领导的巨大威力。
  “我国为什么能够用很少的试验,就达到了发达国家上千次试验的水平?”对于记者的提问,于敏指出,重要的一点是在中央方针指引下,在原国防科工委、二机部的领导下,通过实践,我们逐步摸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技术路线。具体说有三点:第一,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制定的发展核武器的方针。我国的国防战略是积极防御战略,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自卫。我们着眼先进设计思想和先进科学技术,集中力量研制有限重点型号,打破核大国的核垄断。第二,我们十分慎重地选择实现目标的技术途径。本着科学求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技术途径上力求做到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第三,我们选定技术途径后,总是遵循周总理“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教导,把复杂的物理问题和技术问题进行分解,狠抓关键,过细工作,决不放过任何可能的隐患。一次试验,多方收效。这样每经过几次试验,就能有所突破,就能跨上一个新的台阶;通过几个台阶,就达到了现在这样高的水平。
  谈到我国国防科技的未来发展,于敏满怀信心。他说,高技术是买不来的。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强调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基本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我国造就了一支政治素质好,科技水平高,善于集体攻关,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队伍。这支队伍坚持以自己力量为基点,发奋图强,基础扎实,具备了坚实的持续发展能力,完全能够承担起科教兴国和科技强军的历史使命。


第7版(宝贵财富)
专栏:“新世纪话传统”西柏坡杯征文

八女情深绣党旗
谭涛峰陈维黄彬
  6月22日上午,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万华岩镇政府机关内响起一阵热烈的鞭炮声,该镇坦山村党支部书记王长莲等8名妇女将自己亲手绣制的一面鲜红的党旗送到镇党委书记李艾林手中,作为给党的80周年的献礼。李艾林庄重地代表党组织接受了这份不寻常的礼物。
  前些日子,王长莲和几个女党员商议要绣一面党旗献给党的生日。消息一传出,无论是共产党员,还是普通村妇,大家争着参加这一活动。后来,党支部从中选了8名绣花能手。这8名妇女全是双文明户,其中有3名党员。她们个个内心充满着幸福的喜悦、强烈的责任感和自豪感。6月20日一大早,王长莲和几个姐妹按照事先的约定,来到绣花能手李淑芝家中。62岁的李大姐像办喜事一样早已把新建的两层楼房打扫得干干净净。大家洗好手后,专心致志地绣了起来。牟秀芬今年51岁,已有30年党龄,她绣得又快又好,说要把对党的深情厚谊绣进去。李敏今年23岁,小孩还未满月,为了绣党旗,她把小孩放在了家里。小李边绣边轻轻地哼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人带头,大家都情不自禁地唱起来。一针针一线线,情深意切。下午6时,金色的锤子、镰刀在八双巧手中绣成了,红旗金徽分外耀眼,房子里响起了欢乐的笑声。
  在献党旗仪式后,牟秀芬告诉笔者:她是仡佬族,3个孩子都与汉族人家成了婚。这次,她还带来了自己和女儿、儿媳合绣的“民族大团结壁挂”,作为建党80周年的贺礼。参加绣党旗的中年党员王长莲深情地说:这面党旗代表了我们村全体党员和村民们的心意。坦山村过去是个贫苦地方,是党的好政策、上级干部的好作风,使我们走上了由穷变富的道路,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强,去年已进入了小康行列。今年我们村又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全村种西瓜500亩、香芋200亩、蔬菜500亩,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第7版(宝贵财富)
专栏:巨大动力永久财富

大庆精神激励我们前进
许知春王忠一
  大庆石油会战距今已有40年了,大庆的共产党员们和无数的英雄,用青春、热血铸就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大庆石油会战时期“五面红旗”之一的老共产党员薛国帮,如今已是74岁高龄,回忆起当年艰苦创业的战斗生活依然十分激动:“大庆首列原油外运时,由我带领‘突击队’保证输油。原油含蜡高,天凉,土油池里的原油凝固了,我就跟身边的党员们说,我们也要像铁人王进喜那样干,大家跳油池!我双手抱着高温蒸气管在齐腰深的原油里吃力地来回走动化油,就这样苦干,一直干了7天7夜。”“当时,大庆的党员、工人只有一个心思,就是要早日拿下油田,为国家解决困难。”
  像“铁人”王进喜一样,大庆还有成千上万个英雄,他们一代接一代,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创业,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继承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王启民就是新时期大庆精神的典型代表。
  王启民现任大庆油田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看上去背有点驼,那是石油大会战时期落下的强直性类风湿脊椎炎。他回忆说:“那时吃住在涝洼地里,但我们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鼓舞,天当房地当床,棉衣当被草当墙,野菜包子黄花汤,一杯盐水分外香,五两三餐保会战,为革命吃苦心欢畅。”“我们这一代大庆知识分子的身上激荡着为国争光、为中国人争气的大庆精神。”
  王启民从学“铁人”逐步成长为“新时期铁人”,是长期经受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熏陶考验的结果。用大庆市委书记刘海生的话说,老“铁人”,新“铁人”,都是大庆精神在不同时代的人格化,他们一脉相连。
  刘海生在会战时期就来到了大庆油田,他是一次创业的见证人,又是大庆今天二次创业的带头人。他对大庆精神有着深刻的理解。当年,外国有人断言,中国人靠自己的力量开发不了大庆这样地质条件复杂的大油田。可是,我们中国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依靠自己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凭着“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拼命精神,开发建设了大庆油田。大庆在为国家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
  回顾大庆的历史,刘海生说,一次创业是在条件极其恶劣的艰苦的环境下进行的,二次创业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的创业。一次创业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取得了光辉成就,二次创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把大庆建设成高科技现代化城市,依然要靠弘扬大庆精神。如今,大庆二次创业取得了一个个可喜的成绩,去年社会总产值超过了千亿元大关。实践证明,无论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时期,大庆精神都将激励我们前进。


第7版(宝贵财富)
专栏:

 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抗洪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的大发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大发扬,是我们党和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大发扬,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
  一九九八年夏,我国一些地方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紧急行动起来,团结奋战,力挽狂澜,同历史上罕见的大洪水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斗争,表现出了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使这场特大自然灾害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的程度。图为解放军和武警指战员与洪水展开殊死搏斗。


第7版(宝贵财富)
专栏:鲜红的党旗

站起来当“伞”,俯下去做“牛”
石发亮
  江泽民同志今年在安徽考察时强调指出:“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不仅是工作方法问题,也是思想方法和世界观问题,是对人民群众的立场和态度问题。”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的谆谆教诲,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认识到,一个领导干部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是政治素质和思想作风的表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最根本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简单地说,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就是要俯下去做好群众的“牛”,站起来当好群众的“伞”。
  有一个故事很能说明这个问题:一位农民找到石家庄市纪委书记,号称“黑脸”的姜瑞峰告状。这位农民因为是倒插门女婿,当地一直不给他们夫妻分配责任田,结婚十年了,没有地,也没有房子,生活极为艰难。姜瑞峰了解到这个情况,当即答复,十日内解决问题。不到七天,问题解决了。因为他们生活困难,姜瑞峰还在春节期间专门登门看望,送去了钱。当他们夫妻流着泪水要给姜下跪时,姜瑞峰同志说: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职责,是我们工作做的不及时,让你们受委屈了,我向你们道歉。
  这个故事让我热泪盈眶。姜瑞峰的话是代表共产党员说的,是心中时刻装着群众的领导方法。站起来当“伞”,就是要为人民群众遮风挡雨;俯下去做“牛”,就是要为人民群众鞠躬尽瘁。就要像姜瑞峰那样,牢牢树立公仆意识,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在工作中要从小事、实事、难事抓起,切实解决人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是要从人民群众关心,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抓起,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抓起,让人民满意,让人民放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纠群众所恶。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我在工作实践中体会到,只有站起来当“伞”,俯下去做“牛”,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才能创造出新的工作业绩。群众不是看你天天说些什么,而是看你都干些什么,是怎么干的。作为一个清醒的领导干部,要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人心凝聚起来,激发起群众干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性,就必须坚决摒弃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干实事,干好事,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站起来当“伞”,俯下去做“牛”,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实践“三个代表”,最终要落实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落实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只有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我们的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我们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


第7版(宝贵财富)
专栏:

党旗高扬川藏线
刘柏苍
  三十年如一日,我部一直长年奋战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官兵为之付出的艰辛劳动是难以想象的,更是常人无法理解的。然而,在艰难困苦中我们却是充满乐趣的,因为我们的党员心里都装有这样一个信念:作为一名党员,要为党旗争光添彩,在艰难险阻面前决不能给党抹黑和丢脸,因为那是党在考验我们的党性。让党旗高高飘扬在川藏线,已成为广大党员的自觉行动,前仆后继的烈士们,为我们树立了一座座奋斗的丰碑……
  梁明伟是离我们而去的战友之一。2000年4月,他主动放弃考学的机会,参加了易贡抢险,和战友们在一线连续奋战了3个多月,由于表现突出,7月份入党。8月26日下午3时,已经在现场连续奋战了9个昼夜的他,驾驶着心爱的推土机正紧张地抢险,突然一声巨响,又发生了塌方,现场指挥员命令他弃机离开,他想,一旦机械受损,将影响抢险进度,毅然将生死置之度外,驾机后撤,由于路基被汹涌的河水淘空,他连人带机坠入河中,这位入党仅一个多月的共产党员,为保护国家70多万元的财产,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像梁明伟这样英勇、这样壮烈的,还有许多……
  作为一支担负国防交通建设的部队,诞生和成长的整个过程,都与艰难困苦结伴而行。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员,把青春奉献给高原边疆,把血汗挥洒在山川沟壑,把生命熔铸于桥桩路碑。十几位长眠于川藏公路的优秀党员,犹如一面面鲜艳的党旗,高扬在川藏线上。


第7版(宝贵财富)
专栏:七一之歌

孔繁森人民祖国
肖铁
  青藏高原的山泰山
  还有沂蒙山都是
  母亲河流中的山从东到西
  你生命的船停在
  离天最近的地方
  一个山东汉子不拄手杖
  量遍了世界的脊梁
  公仆的手
  握住寒冷的风霜
  从指缝间流出清泉
  流进藏胞的心
  党性和良知的炭火
  温暖了格桑花和雅鲁藏布江
  面对人民
  你亲切地叫一声:娘!
  齐鲁乡音
  拉着西部民族的手
  走过远古的洪荒赶走贫穷
  挽起新世纪的太阳
  最终站立成
  一尊顶天立地的形象
  凝望雪域
  我想到一种精神和意志的冶炼过程
  想到许许多多公仆的姓名
  一种悲壮的倒下
  更是一种辉煌的上升
  在祖国的历史长河中
  英雄是树
  人民是星空
  是永恒的国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