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7月1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特刊)
专栏:

水调歌头
——建党八十周年感怀
范敬宜
  沧海横流日,天下尽滔滔。凭谁立马危岸,奋臂射狂涛?一任浪谲波诡,何惧千磨万击,百战见英豪。星火燎平野,猎猎红旗飘。驱魑魅,扫阴霾,斩榛蒿。清风起处,四海五湖更多娇。莫道峰回路转,毕竟云开雾散,举国势如潮。三代成伟业,盛世看今朝。


第5版(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特刊)
专栏:圣地行

倾听遵义
本报记者胡果
  有些建筑是有声的。正如遵义老城,子尹路旁,这栋中西合璧的灰砖小楼。66年前,就在这里,一次特殊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爆出一声思想解放的惊雷,数十载回响不绝,听者如流。
  时近黄昏,游人仍稠。几位刚下火车的老者,从安徽结伴而来,相扶相携的手中还拎着吃剩的干粮。一队英气勃勃的青年,举着复旦大学博士团的旗子,不时凑近每一块墙砖、每一截窗棂,像是要努力听清历史的风风雨雨。
  是这里了!沿窄窄的木梯上到二楼,赭色长方桌居中而立,藤边折叠椅围在四周,桌下,一只铜火盆静静躺卧……1935年1月,湿云冻雾的黔北,从绝地险境中踉跄走来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双脚搁在了这个火盆边上,获得了一次宝贵的喘息。“左”倾错误路线下迭次失败的痛苦,被迫转移的无奈,生死存亡的思索,此刻酿成了声声疾呼。
  再好的种子,只有埋进泥土,才能生根发芽。遵义3天,一次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挣脱思想枷锁,扔掉“洋拐杖”,第一次喊出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
  1958年11月,当年20名与会者之一的邓小平故地重游,伫立良久。于无声处,他听到了什么?20年后,一场气势磅礴的思想解放运动,催生了我党历史上又一次伟大转折,饱经风雨的共和国踏上了改革开放的新长征。
  真理的声音,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消淡。到遵义的第二天,我们见到了另一座建筑。
  砖红外墙凝重大气;250米曲廊,是对二万五千里悲壮征程的铭记;四根立柱横梁组成一个“开”字,开发、开放、开拓尽寓其间。这栋风格别具、意韵深远的建筑,是遵义市红花岗区办公大楼。它的诞生,还有段故事:1997年,遵义老城撤县设区,区名红花岗。以党政大楼拍卖、机关单位南迁为契机,区委、区政府大胆引入资本运营,存量换增量,市场换项目,政策换资金,短短几年,老城黄金地段变成商业旺铺,南郊荒野地上崛起一座新城,内需火了,经济增长点亮了……区委书记李再勇感慨,西部大开发,首先还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过去,我们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现在呢?有多少事找多少钱!
  这栋红楼,是今日遵义的绝好缩影。历史与现实,承继与开拓,在这里融为一体。在山城人眼中,遵义会议精神永不过时,其精髓正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艰苦创业,排难争先。黔北连绵的大山里,历史的巨响,正化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进行曲——
  通往贵阳、重庆的高速公路相继开工,300万千瓦乌江电站扩建工程紧锣密鼓,昔日偏远小镇,今朝大西南出海通道的重要枢纽,国家“西电东送”战略的主要基地;
  贵州省亏损大户遵义铁合金厂一举扭亏,中国最大的海绵钛冶炼企业遵义钛厂实现盈利,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改革脱困的大胆实践中捷报频传,老“三线”基地雄风再起;
  全国十佳绿化城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抖落满身尘土,秀美清幽的黔北明珠脱颖而出……
  遵义之行最后一站,我们走近了娄山关。1935年2月,遵义会议刚结束,一场激战,这峰峰如剑的要隘天险顿成红军长征的首胜之地。1991年12月,江泽民同志来遵义考察,临别挥毫写下的,正是娄山大捷后毛泽东吟出的那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思想,能改变历史的轨迹;历史,是思想难得的坐标。点金山头,当年的弹坑依稀可辨;侧耳聆听,阵阵松涛中,似有马蹄声、喇叭鸣。这声音由远及近,告诉我们曾经怎样走来,又该如何前行……(附图片)


第5版(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特刊)
专栏:

  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江泽民


第5版(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特刊)
专栏:七一漫笔

宗旨,时刻不能忘记
许中田
  在党的80华诞喜庆时刻,不由想起57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出席普通战士张思德追悼会时发表的“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想起他在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面对欢呼雀跃的群众喊出“人民万岁”的响亮口号;想起邓小平同志“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的肺腑之言;想起江泽民同志的精辟论述:“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铮铮话语,虽然表述各异,但阐述的却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昭示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警示着每个共产党员都必须时刻不忘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为之献出一切,预示着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的中国共产党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不断走向新的胜利。
  80年来,我们党抱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吸引了社会上千千万万的优秀分子,由建党初期的50多名党员到目前的6000多万党员,形成了一支无往而不胜的钢铁队伍,涌现出了如张思德、刘胡兰、董存瑞、孟泰、焦裕禄、雷锋、邓稼先、孔繁森等一大批在中华民族史上熠熠生辉的英雄楷模。一代一代的共产党人遵循党的宗旨,前仆后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铸就了党的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事业无私奉献的光荣传统。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她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仅体现在她所制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上,而且体现在她的各级组织和成员都以是否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上,体现在通过实施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团结全国人民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共同奋斗上。今天,激越高昂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响彻祖国大地,这发自内心的歌声是跨越历史长河的共鸣,是印证沧桑巨变的时代强音,也是亿万人民群众对我们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回应。
  在这喜庆时刻,我们不能忘记,党在前进的道路上正面临着各种各样新的考验,既有来自时代和社会生活深刻变革所带来的考验,也有来自党员队伍本身变化所带来的考验。归结起来,它们无一不是对我们党能否坚定不移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考验。翻开中国历史,“以民为基”的民本思想,“水既能载舟又能覆舟”的道理,不知成就过多少清明帝王的大业,也不知有多少帝王因失去民心而覆亡……只有中国共产党真正是没有任何私利可言,她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战争年代,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我们经受住了考验,树起了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这新的考验面前,我们党也要而且一定能够经受住考验。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进一步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指明了方向。在新的世纪,一个高呼“人民万岁”的党,必将带领人民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第5版(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特刊)
专栏:

人民军队忠于党
盖旭辉摄(解放军画报供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