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6月28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民族希望)
专栏:因为我是共产党员

“坎儿”上见精神
裴智勇
  在基层采访时,一位带领群众致富颇有成绩的老村支书说:“没有趟不过的河,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坎儿’上更能见精神。”这话朴实无华,却深有意味。老支书把在工作中的困难比作走路时不能顺顺溜溜过去的“坎”,如何面对这些“坎”,或许对每个共产党员都是个考验。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各个工作岗位上的共产党员都不可避免地面临新问题、新课题、新难题,诸如,使用计算机、熟悉网络化办公、运用外语工作、搞资本运营。这些问题、难题成了我们工作中的“坎”,绕不过,躲不了。怎么办?大部分同志都能不断学习,掌握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克服困难,跨过了这些“坎”。也有一些同志在这些困难面前畏缩不前,有的说,“流血,流汗,我们都不怕,可是这些新东西,真的不会。”有的说,“我们不行了,交给年轻人吧”。在这些同志眼里,“坎”变成了“鸿沟”,他们过不去,也不想过去,结果是耽搁了自己,贻误了工作。
  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共产党员面临挫折、危险、困难时应有的精神风貌。为什么一些同志面对新问题、新难题时,忘记了这个传统、背离了这个精神。部分原因在于他们对问题认识是老概念,简单化。不敢冲锋陷阵,不敢炸碉堡、不敢流血汗,是怕困难的孬种;不会计算机、不懂新技术、不掌握新知识却只说天分低,“笨”,无伤大雅,无碍大德。总之有很多理由让他们在困难面前退缩。岂不知,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克服的困难、要迈过去的“坎”,就是社会进步提出的这些新要求,它们比“炸碉堡”更复杂,更需要智慧、勇气和耐心。共产党员李黄玺是一汽普通维修工人,初中一年级文化底子,通过8年业余自学,能独立翻译外文资料,自己设计计算机系统,攻克了在国际上刚兴起的饲服驱动系统等63项技术难关,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在时代的“坎”上,他体现了共产党员应有的精神风貌,称得上知难而进的楷模。
  还是这个李黄玺,他有句话说:“咱们工人得跑步跟着学,慢一点就会落后。”
  进入21世纪,作为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肩负中华民族复兴重任的广大共产党员要克服困难,迈过时代的沟沟坎坎,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第8版(民族希望)
专栏:

山寨里的“扶贫党员”
  在云南省彝族、德昂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村寨,活跃着一批在改革开放年代入党的共产党员。他们带领村寨群众学科学、用科学,实现脱贫致富。群众亲切地称他们是“扶贫党员”。大理白族自治州麻栗村共产党员茶菊芬先后与村里两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指导他们科学种植小麦、蚕豆和茶叶。这是茶菊芬(右)正在向帮扶对象吴文洪介绍老茶树的采摘技术。
  新华社记者周重要摄


第8版(民族希望)
专栏:向党说说心里话

矿工心向党
  作为大同煤矿的一名工程师,我耳闻目睹了大同煤矿翻天覆地的变化。
  解放前,日本鬼子进犯中国后就在这里疯狂采煤、掠夺资源。矿工们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1949年,全国解放了,共产党把矿工从苦海中拯救出来,翻身当家作主人。工作和生活条件日益改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
  如今,大同煤矿由解放初的4个小矿发展为15个现代化大矿,由人工采煤发展到综合机械采煤,年产量由解放初的100多万吨,发展到3000多万吨。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有条不紊地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古老的矿山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大同煤矿的今天。山西大同矿务局煤气厂李进文


第8版(民族希望)
专栏:党旗在召唤

一生无悔苦追求
胡延平
  1994年7月23日,在兵团农二师21团水泥厂会议室里,举行着一个特殊的入党仪式。老军垦战士刘传尧眼含热泪,心潮澎湃,在庄严的党旗下举起右手向党宣誓。这一天,是他64岁生日。
  1959年,刚满30岁的刘传尧,为支援边疆建设,毅然告别了家乡的父老乡亲,告别了长江之畔的鱼米之乡——江苏泰兴,来到了新疆农二师五团。他主动要求到最艰苦的六连工作。
  在六连,他一干就是17年,用自己单薄的身体支撑着艰苦的劳动,克服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长期艰苦的劳动锻炼,使刘传尧的意志更加坚定,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在党组织的培养和教育下,刘传尧萌生了入党的愿望。他以老军垦为榜样,吃苦在前,刻苦学习,不断进步,默默地奉献着青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十年浩劫,使刘传尧的愿望搁浅了。
  1986年,刘传尧因病提前退休。但他坚持党的信念,追随党的愿望始终没有放松或减弱。退休后他的家搬到了水泥厂。当他看到厂里因无专职投递员,使订户不能按时收看到报纸、杂志和信件时,便主动承担起了义务投递员的工作。水泥厂离团部近两公里,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他从未误送和丢失过一份报刊和信件。就是地址有误差,只要收件人在团场,他都想方设法找到收件人。
  刘传尧的家庭并不富裕,可自1992年以来,他先后10多次向学校、灾区共捐款1000多元;为厂里购买扫把,为幼儿园订阅儿童刊物,出资500多元。
  刘传尧入党后,更加热爱党,他省吃俭用,把节省下来的钱用于社会助残帮困。1998年至今他连续三年每年向中组部交纳1000元党费,用行动实践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誓言。


第8版(民族希望)
专栏:身体力行“三个代表”

创新的追求
——记海尔集团党委书记、首席执行官张瑞敏
本报记者宋学春
  为了民族的振兴,创出中国的世界名牌。这就是海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锁定的目标。
  “要创出中国的世界名牌,就必须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否则,会被淘汰出局。”“七一”前夕,张瑞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质量观念、市场观念的创新追求,直接催生了“名牌战略”的实施
  海尔的崛起堪称一个“神话”。
  从1984年底到2000年,海尔创下了营业额年均增长80%的神奇速度,1995年以来累计上缴税收52亿元,企业品牌价值达到330亿元,在2000年又创下了全球营业额406亿元、出口创汇2.8亿美元、利税30亿元这一令人惊叹的数字。而这个“神话”是以张瑞敏为首的创业者们以百折不挠、争先恐后的共产党人精神、民族企业家精神所创造的。
  1984年,海尔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还仅是一个集体小厂,亏空达147万元、年销售收入仅348万元。守着一个烂摊子的600名职工,已是人心涣散。在连换三任厂长仍然“病入膏肓”的困境之下,1984年12月26日,35岁的张瑞敏从青岛市家电工业总公司副经理的位置上,正式走马上任,担任这个小厂的厂长。对那时的张瑞敏来说,这绝对是一种“临危受命”。
  张瑞敏一上任就提出:“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1985年,张瑞敏带头把76台有质量缺陷的冰箱全部砸烂。如今,在海尔科技馆里的那把“闻名遐迩”的大铁锤,向人们诉说着质量与品牌的故事。这一锤所砸出的不仅是质量意识,砸出的还是一种崭新的观念,从此,质量意识结结实实地印在海尔人的心中。
  海尔做了7年的冰箱,从冰箱扩展到其它的家电产品,当时国内争论很多,很多人都认为,按现在企业的实力,再做其它产品不一定能做得好,但张瑞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东方亮了再亮西方”。把冰箱做好了,再做第二个、第三个产品,逐渐扩大规模。
  为了做好每一个产品,张瑞敏要求员工“每天比昨天做得更好”。他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把一块钱存到银行里,如果它的利率是1%,按复利计算,到70天的时候,连本带利就变成两块钱。如果每天工作都能比昨天高1%,70天以后工作效率就会提高一倍。因此,每一位海尔员工每天把每一件事都要做到位。
  “东方亮了再亮西方”、“斜坡球体论”理念的提出,直接诞生了“多元化战略”
  企业扩大了,张瑞敏又酝酿出“斜坡球体论”,即一个企业在越做越大的情况下,必须依靠两个力,一个是止动力,不能让球从坡上滑下来,要不断提升基础管理。另一个是上升力,即创新,继续让球往上滚动。也正是依靠这种“上升力”,1992年后,海尔大胆决策,筹建了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家电工业园,1995年,张瑞敏率领5000名员工将海尔总部东迁至青岛高新区,实现了海尔第二次创业的重大战略转移。也正是依靠这种“上升力”,海尔先后兼并了18个企业,共盘活了包括5亿亏损在内的18亿资产,企业全部扭亏为盈。红星电器厂原是生产洗衣机的工厂,被海尔兼并时净资产只有一个亿,但亏损为2.5亿,兼并后海尔只派了三个人去,员工还是原来的员工,设备还是原来的设备,兼并当月亏损700万,第二个月减亏,到第五个月即盈利100余万。后来,这个案例便成了哈佛大学教授研究的对象,即“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案例。
  “先难后易”创新思路的实施,直接成为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先导
  海尔要走出国门,如何走出去?张瑞敏提出“先难后易”的思路,敢于先到要求最严格的国家去销售,去生产,后到发展中国家去。
  90年代,海尔为了进入德国市场,认证工作做了一年半,通过认证之后,将冰箱运到德国。海尔冰箱出口德国市场后,正好碰上德国的检测机构对德国市场上的全部冰箱进行质量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海尔第一位。他们一共检测5个项目,每个项目最多就是两个加号,海尔得了八个,第二名得了七个。在这个阶段,海尔不是靠低价格打进国际市场,而是靠当地的消费者认同海尔品牌。海尔人就是这样逐渐打进德国市场和美国市场,开始了国际化战略。在200升以下的海尔冰箱已占到美国市场份额的25%时,张瑞敏又大胆决定,要在美国当地生产当地销售。如今,设在美国南卡州的海尔工厂,是中国在美国投资最大、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家企业。同时海尔在洛杉矶设立了设计中心,按照美国本土化的要求进行设计。
  最近,张瑞敏又提出了“市场链”理论:“市场链”是对中国企业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的一种变革,其核心是将外部竞争压力转移到内部来,每一个人不再对他的上级负责,而是对他的市场负责。所有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市场关系,人人都有一个市场,下道工序就是他的市场。人人也都是一个市场,每一个员工都是上道工序的市场。
  张瑞敏就是这样,以不断追求创新的精神和理念,凝聚着3万多海尔员工的心。(附图片)


第8版(民族希望)
专栏:旗帜永飘扬

紫色页岩镌新章
成新平
  湖南省衡南县谭子山镇工联村人在紫色页岩上创造出一个个奇迹。去年,人平纯收入达5280元。今年“七一”前夕,该村党总支部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当年的工联村是个穷乡僻壤。紫色页岩的山坡——长不了树;狭窄的山间小道——通不了车;贫瘠的土地——种不好粮。直至1979年,村民人平纯收入不到80元。“有女莫嫁工联村,伢子瘦得皮包筋,一日三餐吃稀饭,衣服补丁叠补丁”便是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
  20年前,当改革开放的浪潮涌来的时候,年近40岁的村党总支书记周兴荣领着村里汉子拖着17台板车闯进衡阳城拉煤炭。后来,工联人便用积攒下来的钱加贷款,买回了一辆双排座汽车,这样“狮子滚雪球”,如今拥有各种型号的客、货车18辆的农民企业——“衡南县第二汽车运输公司”在三塘镇正式挂牌了。从此,村里以汽车运输公司为龙头,相继办起了汽车修配厂、电瓶厂、粮食加工厂等7个企业,每年为村里盈利上百万元。至今年6月,该村的固定资产已达900多万元,投入办公益事业就达700多万元。
  1999年,村党总支决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烟叶和反季节蔬菜。但村里群众因为没种过,怕背时贴本,谁也不愿“吃螃蟹”。党员带头种,那年种烤烟的收入让每个党员眉开眼笑,一亩平均收入2000多元,比种稻谷强五六倍。农民最容易从实实在在的事实中接受最朴素的真理。去年全村早晚两季没种一根水稻,全部种上了烤烟和大棚蔬菜,今年的烟叶面积达到了780亩。
  今年4月,衡阳市献血办的同志来该村举行无偿献血活动,人群中10多名党员同时说:“我先上。”在工联村,党总支能一呼百应,上午通知上交农业税,下午就一户不漏地全部交清结账。在工联村,党员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义务。水涵洞漏水,跳到冰冷水中堵漏的是党员;带头学文化学技术的是党员;移风易俗、领头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是党员;维护治安、义务为村民放哨巡逻的还是党员。在村党总支,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凡是村里需要义务出工,如果群众每户出一人,党员每户就要出二人,党员干部必须全家出动。


第8版(民族希望)
专栏: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卢沟桥事件,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国内“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了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
全面抗日
  1935年,日军在华北不断寻衅滋事,制造华北事变,妄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伪满洲国。
  面对中华民族亡国灭种的危机,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年底,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开会,提出把全国人民组成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的这一主张,得到全国各界爱国人士的拥护。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6000余人举行游行示威,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反对华北自治”等口号,游行遭到国民党军警的镇压。北平学生的“一二九”爱国运动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响应。上海、南京、杭州、武汉、广州、天津等地的大中学生相继游行示威。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从人民利益出发,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这为扭转中国时局,推动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造了条件。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以制造卢沟桥事件为起点,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8月,中共中央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会议决定:必须坚持抗日战争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红军的基本任务是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国民党统治区发动群众抗日运动;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
  1937年9月,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中国军队对日军的第一次大胜仗,大大激发了抗战将士的斗志。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八路军开辟了晋察冀边区、晋冀豫、山东、晋绥等抗日根据地;新四军开辟了苏中、豫鄂边区、淮北和皖中抗日根据地。另外,东北抗日联军、广东东江抗日根据地的人民武装力量,都给日寇以坚决打击。八年抗战,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给日伪军沉重的打击,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附图片)
  1、贺龙和关向应在前线指挥
  2、八路军大青山支队
  3、新四军第三支队在作战前线
  4、彭雪枫
  5、左权
  6、杨靖宇


第8版(民族希望)
专栏:向党说说心里话

“九间棚”变了
  在童年的记忆中,坐落在沂蒙山区龙顶山上的九间棚村,缺吃少穿、缺水、无电、无路,村民们编出了辛酸的歌谣:“龙顶山,没龙眼;出门望悬崖,走路难于上青天;水论瓢,一人一天一碗半;星当灯,省下油钱来买盐;闺女嫁出去,媳妇不上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九间棚村架电、修路、治水,户户安上了自来水,家家用上了电灯,改变了恶劣的生产、生活条件。进入90年代,九间棚实施了“二次创业”。山上,按“公司+农户”的模式,山水林田果综合开发,并承包给了31户群众。山下,1991年开始进县城办厂,建起了九间棚花岗石厂、工程机械配件厂、塑料厂等六个村办企业。去年,九间棚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100万元,人均收入达到3200元,成为平邑县的“经济强村”。
  山东省平邑县地方镇刘甲坤/口述武纪全/整理


第8版(民族希望)
专栏:向党说说心里话

“秀才”出农家
  在江苏省射阳县特庸镇,有很多乡亲见了我都说:老贾,好福气,一家培养了两个硕士、三个学士。我总是笑着回答他们说:福气归共产党。
  我也是旧社会的过来人,姊妹7个中只有两个识些字。成家时,家里穷得吃饭没桌子,睡觉没床,更别说上学读书了。解放后,我们家养了“东、方、红、旗、明”5个孩子。在共产党领导下,我们家不仅不愁吃,不愁穿,还把5个孩子全部送进了学校,全部接受了高等教育。
  孩子们受教育后,都懂得了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这一道理。我三女儿贾方上三年级的时候,念到一篇关于《刘文学的故事》的课文,对我说:“等我长大了,也入党,让和你一样吃过苦的人过上更好的日子。”后来她果然于15岁就考上了东南大学,18岁就加入党组织。现今,我儿子在国家建设部工作,三个女儿留在东南大学,还有一个女儿干个体。我叮嘱他们,朝党指引的方向走,前途无限光明。
  江苏省射阳县特庸镇贾汝生/口述吉沛东/整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