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6月23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要闻)
专栏:

  学习“三个代表”勇担历史重任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八十周年而作
刘培植
  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向现代化进军、在世界高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中,迎来了80周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曾拯救全国各族人民于“三座大山”的压迫之下和贫困落后的水火之中,她带领全国人民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她领导社会主义新中国走向全球一体化的国际大市场,成为举世瞩目的亚太新经济圈的发展中心之一,国际地位和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趋重要,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在向世界强国目标加速进军。
  强国需科技。科教兴国思想是党中央确定的强国富民的根本战略。江泽民总书记曾题词“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朱镕基总理也特别强调“科教兴国是本届政府的最大任务”。
  目前,高新技术,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国际产业结构和产业格局,也改变着传统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生活方式,全球一体化国际大市场的电子商务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正在向“信息化、知识化、智能化、金融化、全球化”的信息时代、智能时代过渡。高新技术和复合型人才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同时,国民素质迅速提高亦成为国家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以科技为主导,以人才为根本,这可以说是向现代化、信息化进军的纲领和宣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国家之栋梁。环视国际大市场,人才竞争越演越烈。在党的正确方针指引下,我国的教育产业化进程正在加速,一大批高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进入国际大市场。
  江泽民主席最近在亚太经合组织论坛上首先倡导“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作为21世纪的国际课题提出,可见“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已成为竞争关键和发展关键,这是对教育改革和资源开发及人才素质提高的有创新发展的英明指示,是面对信息化、智能化激烈竞争的创新战略,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充分体现。
  按照党中央的要求,教育要直接为经济服务,为市场服务,更要为农村和基层服务,并且要形成教育产业化经营。环顾国内教育市场,各类教学、培训机构和形式风起云涌,国际著名公司认证培训也已逐鹿中国。可以说,全民教育、终生教育的总需求以及信息化、网络化教学的便利条件,使得教育市场成为最景气的国际大市场。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既是科教兴国战略的产物,又是邓小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入贯彻和实践。我兴办民办高等院校至今,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民办院校有了很大发展。全国民办高校已达1400多所,初步形成规模,已成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1世纪,人类社会已开始信息化竞争、智能化生存。战略思想竞争是一切竞争之首要和关键。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将在党中央和教育部领导下,深入贯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跟时代,勇于创新”,采用“三以战略”——即“以IT(信息技术)促教育,以教育促服务,以服务促产业”,用信息技术武装学员,用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和用户,直接进入国际大市场,并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从而实现扩大内需及可持续发展。
  “电子商务就是市场,电子商务就是大学”——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提出教育上网,中国民办高教委将采用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并创新学科和专业,大力培训适应国际大市场和虚拟世界需求的高智能复合型人才,以市场和人才优势对抗国际先进企业的技术和资金优势,并进而实现超越——这也是发展教育的捷径。
  作为一名老红军,我参与筹建的全国民办信息联合大学以及远程教育和学业电子商务网,正是民办高教委贯彻落实邓小平信息理论“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及江泽民“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战略思想的重要举措,以加速实现“十五”计划目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带动民办教育大发展。
  在纪念党的80岁诞辰之际,全国人民正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紧跟时代,勇于创新,奔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实践证明,思维创新、战略创新——中国共产党不但已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先锋队,她还将继续成为信息化、国际化的先锋队!


第5版(要闻)
专栏:

  各民主党派中央隆重纪念中共成立80周年
  本报北京6月22日讯记者潘跃报道:连日来,民革中央、民建中央、民进中央、农工民主党中央、致公党中央、九三学社中央、台盟中央分别举行纪念会,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
  参加纪念会的同志畅谈了中国共产党80年来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20年来的辉煌业绩和伟大成就,抒发了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戴之情,追忆了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关怀下建立、发展、壮大的历程以及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之间源远流长的亲密关系。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说,在我们满怀喜悦心情庆祝中国共产党80华诞的时候,民革一定要以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自身建设,搞好政治交接,把民革建成一个高素质参政党,在21世纪做出我们新的贡献。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强调,中国共产党80年的历史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历史,虽然中国共产党在发展过程中,也犯过一些错误,但也正是中国共产党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了这些错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上了繁荣富强的康庄大道。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说,中国共产党80年的历程就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建设富强祖国的历史。中国人民从自己的祖国由上个世纪初哀鸿遍野到现在初步繁荣这一过程里,深深地懂得了这样的真理:中国共产党兴则中国兴,中国共产党衰则中国衰。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蒋正华说,中国共产党的80年,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救国图强、开辟民族振兴的80年,是带领全国人民不屈不挠奋斗、不怕流血牺牲、创造辉煌业绩的80年,是历经千锤百炼、深受人民拥护的80年!农工民主党只有坚定不移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紧围绕国家经济建设的中心积极开展工作,献策出力,才能不辱历史使命,不负人民厚望。
  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罗豪才说,作为多党合作总格局中的参政党,我们致公党一定要和中国共产党一道,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根植于中华大地的政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落实好,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事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新的世纪创造新的辉煌。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吴阶平指出,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关怀、热情鼓励和大力支持下,九三学社从一个少数科学家和知名人士不满国民党独裁统治、议论时局的座谈会,发展成为一支活跃的、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政治力量。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九三学社在各种风雨的考验中,一步步发展壮大,走向成熟,成为今天多党合作事业中的光荣一员,在中国的政治舞台,有了自己重要的位置,发挥重要的作用。
  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张克辉表示,台盟将一如既往地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团结台湾各族、各界、各阶层的民众,反对“台独”,反对分裂,为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创造条件。


第5版(要闻)
专栏: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统一座谈会举行
本报北京6月22日讯记者陈晓钟报道: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今日在京举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统一”座谈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统促会会长程思远,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统促会会长万国权、罗豪才出席会议。
与会者在发言中一致认为,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才能使两岸关系不断发展,才能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才能发展全球华人“反独促统”的大好局面,才能早日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
中国统促会秘书长王克斌主持了今天的会议。


第5版(要闻)
专栏:

  全国党建研究会纪念建党八十周年
本报讯由全国党建研究会举办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建设理论研讨会日前在京结束。会议提出,党建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者,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新的实际刻苦学习理论,真正理解和把握“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探索,为全面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服务。
大家认为,在我们党80年的光辉历程中,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始终做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取得了辉煌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
会议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基石,是不断提高党的战斗力、增强党的创造力的法宝,是对党的建设基本经验的最新概括和科学总结,是新时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思想武器和指导方针。它涵盖了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贯通经济、文化、政治各个领域,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最新发展和理论创新。
会议强调,我们党必须遵循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制定并执行符合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要求的路线、方针、政策,并在实践中加强党的建设。20多年来,有一条基本的经验,就是必须联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来建设党,在任何时候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扭住不放、毫不动摇;要正确处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的关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自觉地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第5版(要闻)
专栏:

  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分别举行座谈会
本报北京6月22日讯记者夏长勇报道: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近日相继召开座谈会,各位参事、文史馆员们欢聚一堂,回顾党走过的伟大历程,抒发爱党、爱国的真挚感情。
他们结合切身感受,抒发了多年来与共产党交朋友、做挚友、成诤友的经历,表达了对一贯秉承敬老尊贤、崇文尚德优良传统的中国共产党的崇高敬意,并衷心祝愿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祖国更加兴旺发达、繁荣昌盛。


第5版(要闻)
专栏:

  人文社科著名专家纪念建党80周年
本报北京6月21日讯记者董洪亮报道:今天,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了“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著名专家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高级论坛”,宋平、彭珮云和全国百余名人文社科专家学者参加论坛。与会者围绕“站在改革开放前沿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中国共产党”这一主题,从哲学、经济学、中共党史、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出发,进行学术探讨。


第5版(要闻)
专栏:

  武警部队表彰先进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
据新华社北京6月22日电(记者刘昕)武警部队今天在京召开大会,隆重表彰为加强党的建设和部队建设做出贡献的30个先进党委、94个先进基层党组织、95名优秀共产党员和97名党务工作者。近年来,武警部队先后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这次受表彰的有在执行重大勤务和参加、支援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模范党组织,有在“严打”整治斗争中无私无畏、一往无前的优秀党员,有在部队和院校思想政治建设中勤奋工作的党务工作者。


第5版(要闻)
专栏:

  中国共产党推进妇女解放的八十年
全国妇联党组
新世纪开局之年,欣逢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在80年的光辉历程中,党一直在全心全意代表人民整体利益的同时,努力代表妇女的特殊利益,促进男女平等,使我国妇女在民族民主革命和振兴中华的伟业中,发挥出了“半边天”的巨大作用,历史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20世纪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文明做出的重大历史贡献。
中国共产党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三代领导人从中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有力地揭示了妇女受压迫根源、解放途径、运动方针、目标任务,形成了有中国特色并不断创新的妇女理论。这些理论主要观点是:
第一,妇女既受政权、族权、神权的压迫,又受夫权的压迫,其根源都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私有制是妇女受压迫根源的观点进行了发展。1926年,毛泽东撰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了著名的“四权”理论,他指出:中国妇女深受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重压迫。毛泽东把性别压迫从两千年被掩盖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现象中分离出来,又把妇女受性别压迫同旧中国黑暗的社会制度联系起来,揭示了妇女既有同男子一样受阶级、宗族和宗教压迫的共性,又有受“夫权”压迫的特殊性。
第二,实现阶级解放和社会发展是妇女解放的根本途径。毛泽东早在1932年就指出:“劳动妇女的解放,与整个阶级胜利是分不开的。只有阶级的胜利,妇女才能解放。”毛泽东的科学论断,划清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妇女运动与资产阶级女权运动的界限,是动员广大妇女投身民族、民主革命和争取自身解放的理论依据。1990年,江泽民在纪念“三八”节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正确地解决了妇女解放与阶级解放、国家发展的关系问题,确定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既是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指明妇女解放的根本途径,就是在阶级解放和社会发展中争取男女平等。
第三,男女同是历史的创造者,妇女不仅是决定革命胜败的伟大力量,而且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人力资源。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承认男女同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更为清晰和完整的表述。1929年,毛泽东深刻指出:“妇女是决定革命胜败的一个力量。”1956年,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按语中指出:“中国妇女是一种伟大的人力资源。必须发掘这种资源,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已享誉世界的名言“妇女能顶半边天”,更是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对妇女伟大作用的真知灼见。中国共产党的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对妇女的作用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妇女与男子同是人类历史前进的推动者,同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这些论断为党领导妇女运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动员妇女全面参与社会发展,是妇女运动必须始终坚持的正确方针。1943年,中共中央发布了著名的“四三决定”,首次提出了妇女工作“以生产为中心”的方针。毛泽东亲笔将“四三决定”原标题《关于各抗日根据地目前妇女任务的决定》改为《关于各抗日根据地目前妇女工作方针的决定》,把组织妇女参加生产从工作任务提高到了“指导方针”的高度。新中国建立后,邓小平亲自指导中国妇女“三大”将“勤俭建国,勤俭持家”确定为妇女运动方针。1988年,中国妇女“六大”依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党全国工作总方针,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确定为中国妇女运动的方针。这些方针都贯穿了动员妇女参与经济建设的精神。实践证明,只有经济发展了,才有妇女发展的物质基础。邓小平在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又提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思想,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些思想对于妇女运动的重要指导意义在于,妇女必须积极参与和推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努力提高自身的经济地位;同时,也要主动参与社会政治、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改变现实生活中歧视妇女的观念,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这才是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妇女运动方针的全面把握。
第五,实现男女平等和妇女的彻底解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也是艰巨的历史任务。阶级解放并不等于妇女的彻底解放。毛泽东曾分析了实现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的社会条件:一是生产力的高度发达是妇女彻底解放的基本前提;二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是实现妇女彻底解放的重要条件,“没有扫除文盲,没有进小学、中学、大学,妇女还不可能彻底解放”;三是家务劳动社会化有利于推进妇女的解放,“没有公共食堂,没有幸福院、托儿所”,妇女仍然束缚在家务劳动中,其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难以得到根本的改善。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更是认识妇女解放长期性的理论依据。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家务劳动转化为公共劳动短时间内难以完全实现;私有制消除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会长时间存在;夫权制被打倒了,但社会观念中“男尊女卑”的思想还大量存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江泽民指出:“妇女解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由法律上的男女平等达到事实上的男女平等,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整个社会成为“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时候,妇女才能在完全意义上获得解放。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推出促进妇女解放的重大举措
中国共产党成立8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准确把握妇女生存和发展状况,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全力推进了中国妇女的解放进程。
——确立男女平等的法律地位,积极完善保障妇女权利的法律体系
法律与妇女地位密切相关。中国共产党早在1931年制定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体现男女平等的根本大法。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废除束缚妇女的封建制度,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教育的、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均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1954年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宪法》,对妇女的各项权利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1992年,七届人大第五次会议又通过了一部专门的《妇女权益保障法》。经过50年的立法实践,我国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依据、以《妇女权益保障法》为主体、包括诸多专门法律以及地方法规在内的法律体系,全面保障了妇女的合法权益。
——庄严提出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实现了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飞跃
中国妇女的解放,必须有强有力的党和国家政策的支持。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开幕式上,江泽民总书记代表中国向全世界庄严提出:“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男女平等基本国策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于,作为带根本性的政策,它同人口、环境、国土资源等基本国策一样,在党和国家整个政策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规定、制约和引导着一般的具体政策,它的适用范围宽、稳定程度强,能够长期起指导作用。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通过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规范和引导,各项具体政策必须保障男女两性在获得资源、发展机会和公共服务等各方面的平等权利,体现妇女的合法权益。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提出深刻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站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站在世界各国政府解决妇女问题政策的前沿,在实践中实现了促进男女平等的重大突破和飞跃。
——通过政府颁布《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将妇女发展纳入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支持下,1995年国务院颁布了第一个《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简称《纲要》)。《纲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指导,提出了与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行动纲领》12个领域相衔接的11项发展目标。《纲要》的颁布,充分展示了我国政府为推进妇女发展从承诺到行动的决心和魄力,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推进妇女发展的务实精神。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妇联组织的积极努力下,90年代《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目标已经基本完成。2001年国务院又通过了21世纪前10年新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它将继续对中国妇女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支持建立妇女组织与机构,为妇女解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支持妇女建立组织,代表和维护妇女自己的利益,这是共产党领导妇女运动的光荣传统。早在大革命时期,党就支持妇女在各地建立了妇女协会;抗日战争时期,有遍及各个根据地的妇女抗日救国联合会;解放战争时期,有各界妇女联合会。1949年4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前夕,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即现在的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宣告成立。目前,妇联已经在全国形成了一个从上到下、纵横交错、功能健全的组织网络。半个世纪以来,党把妇联作为执政基础、重要的社会支柱,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全力支持妇联在维护国家和民族全局利益的同时,广泛联系各族各界妇女群众,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发挥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作用,促进妇女发展,维护妇女权益。60年代,邓小平在担任党的总书记期间,曾指示妇联组织要“议大事、管本行”,关注妇女儿童的特殊问题。因此,长期以来妇联积极配合党和政府改革婚姻陋俗,开展职业技术培训,促进妇女就业,培养选拔女干部,在促进妇女发展、维护妇女特殊利益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依靠一个完备的组织网络,开展各种富有成效的工作,这是党领导中国妇女谋求平等与发展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国妇女发展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在支持妇女建立自己的组织的同时,党还建立了党和政府等妇女工作机构。战争年代和新中国建立初期,党曾建立过中央妇委。90年代,国务院成立妇女儿童工作协调委员会,后改为工作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委员会成立了妇女儿童专门组,并设妇女青少年室;全国政协成立了妇女组。这些机构的建立,扩大了调查研究和协商解决妇女问题的权力范围,妇女解放运动得到了国家机构更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中国共产党使妇女获得巨大解放与发展
80年来,中国共产党竭尽全力推进妇女解放进程,使妇女生产力获得了巨大解放,妇女的根本利益和特殊利益得到了良好的维护,妇女发展水平为世界许多国家所称道。
在政治上,自根据地红色政权建立后,党就赋予妇女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33年,苏区中央局特别规定,基层代表会议选举中妇女代表必须达到25%。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组织部与全国妇联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制定了培养选拔女干部和发展女党员的规划,强化政策和措施,将妇女参政纳入了国家人才发展战略。50年来,一批又一批年富力强、有胆有识的女性陆续走上国家政治舞台,党政领导班子中女性人数逐步增加,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逐届增加,参政议政能力不断增强,妇女参与决策和民主政治的程度总体上在不断提高。在经济上,中国是世界上通过政党和政府力量推动妇女就业、基本实现男女同工同酬的少数国家之一。在根据地,党就赋予了妇女与男子平等的土地权。新中国建立后,又通过法律和政策,积极促进妇女就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党和政府积极采取促进就业的政策,加强培训,支持和帮助妇女提高就业水平,使妇女获得了较多的就业机会。建国之初,从旧工业承继下来的女工仅有60万人,家庭妇女则是庞大的队伍。目前,城乡妇女就业率达到46.7%,高于世界妇女平均就业率12个百分点。
在教育上,党采取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手段,提高女童入学率,增加普通妇女的学习机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加大教育投资,为妇女接受中高级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同时,鼓励“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民间扶助方式,帮助贫困女童接受教育。长期的努力使妇女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高。建国初期,90%以上的女性没有文化。目前,高等学校中女生大约占在校学生总数的40%,普通中学和小学生分别占到总数的45.9%和47.6%,女童入学率达到了99.07%,两性受教育水平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在享有健康上,党和国家努力改善妇女的健康状况。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和《女职工保健规定》,从资源配置上加大了对妇女健康的投入。基层妇幼保健设备与技术有所增强,妇科病的普查工作进一步普及,以人为本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日益加强,有力地促进了妇女健康状况的改善。目前,孕产妇保健覆盖率已经达到85%,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66.8%,农村新法接生率为94.5%,妇女平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建立之初的35岁提高到现在的73.2岁,比男性高4岁多。
在婚姻家庭中,“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一夫一妻”是共产党的基本主张。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法律是《婚姻法》,充分体现了党对妇女在婚姻家庭领域权利的基本主张。2001年再次修改的《婚姻法》,继续体现了维护妇女权益、坚持男女平等的原则。以爱情为基础的自主婚姻、男女平等的家庭关系以及科学育儿观念,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妇女婚姻家庭生活的主流。
回首往昔,波澜壮阔的80年风雨历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实现国家民族发展的同时,谱写了推进妇女解放、促进男女平等的历史新篇章。展望未来,21世纪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从小康步入富足强盛的百年,也将是中国妇女实现新的解放与发展的新纪元。我们从逝去的岁月中得出了一个历史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妇女的历史性解放。在新的世纪里,我们仍信守一个真理:没有共产党,就不会有中国妇女的未来新发展。中国妇女将更加信赖党、紧跟党,追求更加光明的前途。中国妇女坚信,江泽民总书记关于“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男女要平等”的论断,应当也完全可以成为鲜活的实践,中华民族定当演奏出妇女解放运动更加辉煌的乐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