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6月1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国际)
专栏:

  越南欢迎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孟专家说该组织诞生是重大历史事件
  新华社河内6月18日电(记者侯鹤祥)越南18日对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表示欢迎。
  越南外交部发言人潘翠青当天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们欢迎‘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并希望‘上海合作组织’为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合作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越南《人民军队报》日前发表评论认为,在“上海合作组织”首次首脑会议上通过的有关文件为地区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上海合作组织”不仅符合该组织6个成员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对维护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推动世界多极化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新华社达卡6月17日电(记者潘小珠)孟加拉国专家、学者17日对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首脑最近在中国上海举行首脑会议并宣布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表示热烈欢迎,认为“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是重大历史事件,将对维护中亚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稳定发挥重大作用。
孟前陆军参谋长、退休中将穆罕默德·马布卜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强调,中亚地区幅员辽阔,自然资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在国际政治、经济大格局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他说,“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将中国和俄罗斯以及哈、吉、塔、乌中亚四国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区域合作组织,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有利于维护本地区民族团结与安全及世界和平与稳定”。
  孟著名学者鲁努尔·胡达指出,“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不仅有利于促进本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加强和扩大六个成员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合作,而且“促进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有利于建立新的国际战略平衡”。
  孟中人民友好协会以及孟中文化经济民众通讯中心等团体表示,孟加拉国人民欢迎并支持“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孟中文化经济民众通讯中心主席西迪基认为,“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将“上海五国首脑会议”这一机制提升到了一个更高水平,是中、俄等六个成员国为维护本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稳定而采取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举措”。西迪基表示希望“上海合作组织”能进一步发展、壮大,对全世界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第3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绵绵细雨叙友情
人民日报代表团
5月底,人民日报代表团抵达莫斯科进行访问时,正赶上当地一场难得的绵绵细雨,天气骤然转凉,但俄罗斯方面的热情接待使我们感到实在温暖。
我们首先参观了位于莫斯科城南的利哈乔夫—吉尔汽车制造厂。该厂规模之大,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它占地260多公顷,有两条市内公交线通过厂区,有自己的大学和中等技术学校,有医院、幼儿园和文化宫,坐厂里的汽车转,也得老半天。但它的悠久历史和英雄业绩更令我们钦佩。就是这家工厂,在反法西斯战争时期,不仅为苏联红军制造了源源不断的汽车长流和枪炮弹药,也为前线送去了1万多名最优秀的儿女,其中大部分人长眠在卫国战争的前线,至今还有许多获“苏联英雄”称号的战士的照片陈列在厂史馆里,令人肃然起敬。一战开始时,俄罗斯尚没有自己的汽车工业,1916年利哈乔夫汽车厂建厂,1918年苏维埃政府颁布法令,将其从小型工厂建成现代化的国家工厂。30年代命名为斯大林汽车制造厂,鼎盛时期的七八十年代曾达到年生产汽车22万辆的水平,为原苏联的建设立下了不朽功勋。由于俄罗斯经济转轨,工厂遇到了很大困难,但现在实行了股份制,莫斯科市也有相当的财政支持,局面正逐步好转。
尤为值得中国人民称颂的,是该厂为中俄友谊作出的显著贡献。50年代,它向中国派遣了200名专家进行技术指导,1953年至1956年,工厂接受了中国长春汽车制造厂的技术进修人员。1955年至1956年,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曾在这里进行实习。厂工会主席拿出一张江主席当年与俄罗斯同事们合影照片的复印件,对我们说,当年江主席在动力供暖部门工作,几十年过去了,江主席仍与他当初的俄罗斯同事们保持着家庭式的联系,工厂建厂75周年时,江主席还发来了热情洋溢的贺电。工会主席送给我们一本厂史画册,上面醒目地登载着江主席的贺词。他还冒雨带领我们参观江主席曾经工作过的大楼,在大楼墙壁上镶着一块醒目的纪念铜牌,牌上镶嵌着中俄两国国旗,上面用俄语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1955—56年曾在这里进行过实习”。工会主席说,工厂的员工都为江主席曾在这里工作过而感到自豪。
俄政府副总理克列巴诺夫在百忙中接受了代表团的采访。他说,俄罗斯正期待江泽民主席年内对俄罗斯的国事访问,期待着江主席与普京总统共同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他说,这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约,对发展两国关系意义重大。他认为,俄中两国合作前景广阔,两国在许多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立场接近。在经贸领域有很大的合作潜力,俄准备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中国商人,还打算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十几个大城市开设中国商品城。他特别提到,俄也打算帮助中国进行西部大开发,比如共建电力设施等。
人民日报与俄政府机关报《俄罗斯报》交往时间虽然不长,但双方已建立了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1996年,俄罗斯报总编辑应人民日报邀请曾率团访华,此次人民日报代表团应邀回访,受到俄罗斯报热情友好的接待。该报第一副总编德马尔斯基凌晨3时才从英国回国,当天上午即在编辑部与代表团进行了长时间亲切友好的会谈。他详细地介绍了俄罗斯报的发展情况,指出俄中关系是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家报纸应携起手来,为发展有着传统友谊的俄中关系而努力。他特地介绍了长期从事俄中友好报道的资深记者奥夫钦尼科夫先生。这位满头银丝的长者,曾在《真理报》工作了40年,也在中国工作过,对华报道友好客观。头一天上午,他冒雨陪我们参观汽车厂,第二天又陪我们到真理报参观访问。我们在国内就读过他近年来发表在俄罗斯报上的关于中国的许多报道,现在又听他介绍50年代在北京十三陵水库劳动、采访的经历,代表团一行更感到亲切。近日,我们又看到有关他在上海采访“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消息,无不为他不顾年迈为中俄友好勤奋工作的精神而感动。
莫斯科之行短暂而难忘。当我们告别这座英雄的城市时,仍是绵绵细雨,但它叙说出的中俄友好情谊,已深深滋润我们的心田。(附图片)
图为莫斯科雨中红场一角,无名烈士墓前长明火燃烧不息。本报记者江绍高摄


第3版(国际)
专栏:

叙军撤出贝鲁特
新华社贝鲁特6月18日电(记者刘顺、黄灵)黎巴嫩安全人士18日宣布,叙利亚从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地区的撤军行动当日已经基本完成。
黎巴嫩电台援引这位安全人士的话说,叙利亚军队在大贝鲁特地区的“重新部署”行动定于18日结束,黎巴嫩政府军已经接管叙军的大部分阵地和哨所。
叙军撤离行动是14日开始的,为了不影响贝鲁特市区的交通秩序,撤军多半在夜间进行。据目击者称,连日来,满载士兵、军用物资和武器的车队源源不断开出贝鲁特,有的驶向大马士革方向,有的开往黎东部的贝卡谷地。
1975年黎巴嫩内战爆发后,叙利亚军队于1976年以“阿拉伯威慑部队”的名义进驻黎巴嫩至今,叙利亚在黎共驻有3.5万人的军队。
据悉,此次撤军后,叙利亚将在黎巴嫩保留2.2万至2.5万军队,大部分部署在贝卡谷地。
自去年5月以色列从黎南部撤军以来,美国和以色列等国对黎巴嫩施加压力,以促使叙军撤离黎巴嫩。今年4月,以色列还轰炸了黎东部贝卡谷地的叙军雷达站。最近,黎国内要求叙军撤离的呼声也日渐高涨。在这一背景下,叙黎两国元首和军方领导人经过多次磋商和协调作出了撤军决定。
叙利亚军队撤离贝鲁特受到黎巴嫩各界、特别是反对派的普遍欢迎。黎巴嫩基督教马龙派大主教萨费尔称叙利亚军队撤离将“有助于黎叙两国建立正常友好关系”。
一些议员认为,叙军撤离“是一个积极而勇敢的步骤”,并希望叙方采取后续行动,最终将军队全部撤出黎巴嫩。


第3版(国际)
专栏:

旅俄留学生举行纪念大会
庆祝中共建党80周年
新华社莫斯科6月17日电(记者周良)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教育处和中国留俄学生总会17日联合举行纪念大会,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
留学生代表们在各自的发言中回顾中国共产党建党80年的辉煌历程,颂扬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表达了对党真挚深厚的感情。
中国驻俄罗斯使馆公使张喜云在总结发言时介绍了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在外交战线上取得的伟大成就。他说,留学生们不应忘记党和人民嘱托,要发奋学习,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第3版(国际)
专栏:

奥地利维也纳中文学校日前举行学期成绩汇报活动。该校成立于一九九五年,招收五岁以上中奥学生,目前设有从小学到初中一年级的十一个中文班以及音乐、舞蹈、绘画、武术和电脑等兴趣班。图为四年级一班的同学在朗诵诗歌《我们的祖国多么辽阔广大》。
新华社记者林川摄


第3版(国际)
专栏:综述

安南的中东之行
本报驻埃及记者徐平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中东之行已经结束。从12日晚抵达开罗后,他先与阿盟秘书长穆萨举行了会谈,13日即开始对埃及、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访问,并会见了这些国家的领导人,就中东问题与他们全面地交换意见。人们认为他的此次访问不仅向中东地区有关各方传递了相互间的信息,沟通了彼此间的了解,而且协调了国际社会的多种努力,有利于中东和平进程重新走上正轨。
安南此次中东之行有如下几个特点:
首先,他表现出了公平和公正。一般而言舆论都认为美国偏袒以色列,而以色列又抱怨欧洲倾向巴勒斯坦。但是安南在中东之行之初就明确表示,作为联合国秘书长,无论对巴勒斯坦人民还是以色列人民,他都一视同仁,对他们所遭遇到的痛苦与灾难,也都同样寄予同情。对于有争议的萨巴阿农场,尽管黎巴嫩宣称是它的领土,黎真主党也表示要为此血战到底,但安南明确指出根据联合国目前掌握的文件,这块土地是属于叙利亚的。虽然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一直占据着它,但他表示日后经过谈判,不管属于黎巴嫩或是叙利亚,萨巴阿农场一定会归还阿拉伯。同时他对以色列不断侵犯黎巴嫩领空、领海和领土表示不安。
其次,他强调巴以和谈的基础依然是联合国业已通过的有关巴勒斯坦问题的所有决议以及“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安南认为不管是特尼特停火方案还是米切尔报告,都只能是解决问题的“途径”,即让各方回到谈判桌旁来。至于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根本方法,还是要通过政治途径,即中东各方特别是巴以双方依照联合国有关决议来进行谈判解决。
第三,他重申只能通过和谈来解决巴以问题的一贯立场。对于已经持续了8个多月的巴以暴力冲突及其给双方带来的损失,安南既表示了同情,又表示了遗憾。对于目前并未完全停止的巴以冲突,他希望双方充分利用特尼特调停这个也许是结束流血冲突的最后的机会,尽快实现巴以全面停火。安南在强调暴力恐怖活动不可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同时,呼吁国际社会和有关各方尽力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发展,争取早日重开巴以和谈,让双方都能明了停火后的目标及其任务,给巴勒斯坦人以解决问题的前景与希望。
第四,安南公开声明此次中东之行并非只局限于帮助巴以双方实现“停火”,促使该地区局势尽快恢复正常。他的主要目的是与中东地区有关国家领导人就整个地区局势及其有关问题进行磋商,以便找到一个巴以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问题的方案,重新启动中东和平进程。他的“和平只有通过各方的努力来实现,强制与压力不可能带来真正和平”的思想,既表明了“强扭的瓜不甜”的意思,又表达了他的从根本上解决巴以问题的意愿。
解决巴以问题的复杂性及其艰巨性,已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同。安南作为联合国秘书长,既想消除这个地区热点,客观公正地解决问题;又要顾及各方利益,得到各方的认同,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他希望充分发挥联合国、美国、俄罗斯和欧盟的调停作用,再加上埃及等其他一些国家的共同努力,使巴以问题早日得到妥善解决。
(本报开罗6月18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资料

马其顿共和国
位于巴尔干半岛中部的马其顿共和国,是个多山的内陆国家,面积25713平方公里,东邻保加利亚,南界希腊,西接阿尔巴尼亚,北傍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首都斯科普里。
马其顿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人口210万,主要民族为马其顿族和阿尔巴尼亚族。官方语言为马其顿语。
马其顿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森林覆盖率为35%,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
公元10世纪下半叶至1018年,萨莫伊洛建立了第一个马其顿国。此后,马其顿地区长期处于拜占庭和土耳其的统治之下。1912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和希腊军队占领了马其顿地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塞尔维亚的马其顿部分并入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南斯拉夫联邦的共和国之一。
1991年11月20日,马其顿正式宣布独立。1993年4月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纳马其顿共和国为联合国会员国。(新华社北京6月18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朝反对美单方提出对话议题
据新华社平壤6月18日电(记者李拯宇)朝鲜外务省发言人18日就美国总统日前表示恢复与朝鲜的对话发表谈话,反对美国单方面提出对话议题的做法,提出朝美应优先讨论补偿因轻水反应堆建设延期而给朝鲜造成的电力损失问题。
这位发言人说,美国总统布什6日发表声明表示美国准备和朝鲜恢复对话。美国新政府在单方面中断朝美对话4个月之后提出恢复对话虽然值得注意,但朝鲜不得不警惕其真实意图。
发言人指出,美国在对话前单方面宣布将朝鲜的核问题、导弹问题和常规军事力量问题作为所谓的议题,其目的是通过协商解除朝鲜武装。美国提出的条件是朝鲜完全无法接受的。朝鲜认为美现政府这次“恢复对话的建议”在本质上是单方面的和有前提条件的,其意图是敌对的。朝鲜对美国进行对话以及通过对话解决问题的诚意表示疑问和忧虑。
发言人说,朝鲜和美国进行对话的目的应是讨论和谋求消除彼此不信任和误解的措施,使朝美关系按照共同利益走上正常的轨道。
发言人指出,朝美对话应在公正和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双方应在对话中讨论如何履行朝美《日内瓦框架协议》和《朝美联合公报》中的协议事项。
他说,朝美关系中所有问题的根源都在于美国的对朝敌对政策。朝鲜的常规军事力量是应对美国及其同盟势力造成的严重威胁的自卫手段。朝鲜绝不会在驻韩美军撤离之前讨论常规军事力量问题。
这位发言人强调,目前最现实和重要的问题是美方对延期交付轻水反应堆作出负责任的处理。朝鲜将美国补偿因轻水反应堆延期交付而对朝鲜造成的电力损失问题看作双方应协商的优先议题。
朝美1994年签署的《日内瓦框架协议》规定,朝鲜进行核冻结,美国在2003年前为朝鲜建设两座轻水反应堆发电站。但是,由于建设的拖延,轻水反应堆工程已无望在2003年前建成。


第3版(国际)
专栏:

巴基斯坦领导人会见肖扬
据新华社伊斯兰堡6月16日电(记者杜振丰)巴基斯坦总统穆罕默德·拉菲克·塔拉尔和首席执行官佩尔韦兹·穆沙拉夫16日在此间分别会见了中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和他率领的最高人民法院代表团。
塔拉尔总统在会见时说,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巴基斯坦对外关系的基石,巴中友好对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至关重要。在地区和国际问题上,两国向来相互支持,巴基斯坦支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穆沙拉夫首席执行官在会见中说,巴中两国不仅在经济、贸易等领域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而且在司法领域也有良好的合作,他对此感到高兴。


第3版(国际)
专栏:

巴指责以继续实行封锁
据新华社开罗6月17日电(记者邵杰)巴勒斯坦国际合作部长沙阿斯17日在这里指出,以色列军队近来虽然减弱了对巴勒斯坦自治区侵犯的程度,但继续对巴城镇、村庄和交通要道实行封锁,使巴人民继续承受巨大痛苦。沙阿斯在接受埃及开罗电台采访时说,虽然巴以双方宣布从本月13日起开始实施停火,但破坏停火的事件时有发生。沙阿斯说,巴以双方就执行关于调查巴以冲突起因的“米切尔报告”所进行的接触迄今没有取得进展。他呼吁出席去年10月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的中东问题多边首脑会议的有关各方再次举行会议,以使“米切尔报告”尽快付诸实施,并为履行巴以之间已达成的协议奠定基础。


第3版(国际)
专栏:

俄南元首会谈
据新华社贝尔格莱德6月17日电(记者杨成明)俄罗斯总统普京和南斯拉夫联盟总统科什图尼察17日一致指出,来自科索沃的恐怖主义正严重威胁巴尔干地区的安全。
普京在斯洛文尼亚同美国总统布什会晤后,于16日晚抵达贝尔格莱德,开始对南联盟进行工作访问。这是前南解体以来俄罗斯国家元首首次访问南斯拉夫。16日晚和17日上午,普京和科什图尼察就双边关系和地区形势进行了两轮会谈。两位总统表示,为了实现巴尔干地区的持久和平,国际社会必须克服一切困难,尽最大努力落实联合国安理会1244号决议,彻底解除科索沃恐怖分子的武装。
在会谈结束后举行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科什图尼察说,南斯拉夫和俄罗斯拥有传统友好关系,两国经济合作具有稳定和坚实的基础,这次两国总统的会谈对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十分有益,会谈内容非常丰富。普京说,南联盟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整个国际社会的支持,俄准备在这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3版(国际)
专栏:

鲍威尔声称
必要时美将废除反导条约
据新华社华盛顿6月17日电(记者汤水富)美国国务卿鲍威尔17日称,如果美苏于1972年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成为美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障碍的话,美国将单方面废除这一条约。
鲍威尔当天在接受《福克斯周日新闻》电视记者采访时说,《反弹道导弹条约》签署的时代与现在不同,“我们不会允许这一条约来约束美国发展技术”,美国已明确表示将继续推进导弹防御系统计划。他说,一旦国防部方面认为《反弹道导弹条约》阻碍了导弹防御技术的发展,美国将就这一条约作出决定。当天,鲍威尔还在美国广播公司的一个节目中强调,《反弹道导弹条约》是冷战的产物,但冷战时代已经“不复存在”。


第3版(国际)
专栏:述评

欧盟东扩进程不可逆转
本报记者刘仲华吴云
6月16日,为期两天的欧盟哥德堡首脑会议在会场外示威游行不断升级的氛围中闭幕。会议发表的《主席国结论》表明,此次会议在成员国扩大、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就一些国际热点问题所采取的外交政策等问题上取得了积极进展。
会议最重要的结果是,将《尼斯条约》中的“希望”申请国参加2004年欧洲议会选举变成了欧盟的努力“目标”。会议还同意对较落后的候选国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提供额外帮助。这次会议后,扩大进程已“不可逆转”。欧盟的决定得到了中东欧国家的好评。与会的波兰总理说,哥德堡会议发出了“一个重要的信号”,表明“欧盟扩大的步伐没有放慢”。
会议取得的另一个重要成果是,确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环境问题将与社会和经济问题同样重要,今后,欧盟在做决策时,除考虑经济和社会因素外,还必须考虑对环境的影响。会议确定,欧盟将首先在气候、运输、公共卫生和自然资源等4个领域采取行动,促进欧盟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世界气候的变化,欧盟将把重点放在批准和实施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京都议定书》上,将争取更多的国家加入执行《京都议定书》的行列。
此外,会议还就一些国际热点问题表明了欧盟的立场。关于马其顿局势,会议重申,在该地区国际承认的边界是“不容更改的”。会议强调了政治解决马其顿问题的必要性,呼吁各方开始真正的谈判,并考虑任命一位特使,推动马其顿的政治体制改革,帮助控制其境内的阿族非法武装。关于防止弹道导弹扩散问题,会议强调,要“以全球和多边的方式”,实现防止弹道导弹扩散的目标。
欧盟东扩一直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难度最大的问题。去年底在法国尼斯召开的高峰会上签署的《尼斯条约》,提出从2004年开始接纳新成员。该条约被称作欧洲建设中的“里程碑”,为欧盟吸收中东欧12国入盟创造了条件。欧盟扩大不仅将极大地促进欧洲的稳定和经济发展,而且将提升欧盟作为多极世界中一极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欧盟领导人对此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但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欧盟各国在东扩问题上的利益差距不断扩大:瑞典、丹麦、芬兰等北欧国家与波罗的海三国和波兰等国,一向积极支持东扩;意大利、西班牙等南欧国家则担心地区补贴将更多地给予较穷的新成员国;与中东欧国家接壤的德国和奥地利等国,考虑的是东扩可能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冲击其本国劳工市场。
瑞典政府自今年上半年任欧盟轮值主席国以来,一直把东扩列为欧盟近期的重要任务,大力推动有关谈判的进程。但在爱尔兰6月8日的全民公决中,超过半数的人反对批准《尼斯条约》。由于欧盟在重大问题上实行“全体通过制”,只要有一个成员国反对,决定就不能执行,爱尔兰的公决结果在欧盟东扩道路上又设了一道障碍。针对这次爱尔兰全民公决的结果,《主席国结论》再次强调了欧盟扩大的“不可逆转性”,称欧盟将尽可能帮助爱尔兰政府找到一条批准该条约的办法,以便欧盟扩大如期完成。
此间媒体评论说,本次会议能就东扩时间表达成协议,实属不易。谈判中,作为欧盟中较有影响力的法国和德国,一直拒绝接受将2002年作为结束与部分候选国入盟谈判的期限,但终因其他国家的反对而作罢。正如瑞典外长安娜·林德所说,只要欧盟各国领导人拿出政治决心,欧盟扩大进程必将积极向前发展。(本报哥德堡6月17日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