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6月19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文艺点评

  企盼京剧新派赛
  孙焕英
  “赛如牛毛奖如雪”,这是人们对当今文艺界的一句评语。我很佩服无名作者的这句内涵丰富、充满哲理的非名言。一说赛奖过多;二说赛奖过滥;三说赛奖无权威,轻如牛毛;四说赛奖缺效果,如雪一样,落地就化。京剧界近年似乎也不甘寂寞,赛呀奖呀,令人眼花缭乱。这些大赛可以用三句话概括:有传人,缺新戏,无新派。
  京剧艺术已经长期没有出现新流派了,这是需要人们深刻反思的一个问题。京剧艺术需要不断创造新流派,这是由京剧艺术本身的所决定的。京剧艺术的特点,最明显者有二,第一,在表演上是程式贯穿;第二,在歌唱上是板腔贯穿。这些特点决定了这样一个事实,如果京剧不创造新流派,就会形成千戏一式、千唱一腔的雷同局面,就意味着京剧艺术的停滞。
  京剧流派的创造是京剧艺术前进的火车头,将会推动新剧目的创作,因为有了新剧目,才能出现新流派;将会推出新人,因为新剧目新流派的创造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人,其他的只不过是传人而已;还将会使京剧艺术出现飞跃性的提高。所以,积极推动京剧新流派的创造,迎接京剧新流派的诞生,应该是大奖赛的一项内容。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七一之歌

  作曲家彦克、孟宪斌——
难忘时代颂歌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总政歌舞团将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和上海大剧院推出“我们的队伍向太阳”交响合唱音乐会。音乐会选取的《七律·长征》和《祖国啊,请检阅》,曾鼓舞了许多人,是非常优秀的合唱。这两部作品是怎么产生的呢?
  彦克至今已创作了一千二百多首音乐作品,《库尔班大叔您上哪》、《哈达献给毛主席》、《红军想念毛泽东》和电影《农奴》、《四渡赤水》、电视连续剧《雍正皇帝》的音乐尤其出名。不过最令七十六岁高龄的彦克难以忘怀的还是1964年根据毛主席的诗篇创作的混声合唱《七律·长征》。最初他听到毛主席的这首“七律”是在1943年的延安。1953年夏,他去西藏地区体验生活,路过四川省的泸定,在大渡河新建的铁索桥头的崖壁上,又读到了毛主席的这首七律的石刻。踏着红军走过的道路,远眺红军越过的雪山,再读歌颂红军的诗篇,心情激荡。1964年8月,在周恩来同志的倡议和领导下,首都文艺工作者组成了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创作集体。《万水千山》是第三场,反映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事迹。领导小组确定合唱的歌词就用《七律·长征》,为此发动了许多作曲家谱曲。不久,他们收到三十多份来稿。当时就把这些来稿都不署名地编号印发,由合唱队试唱、录音,然后讨论。最后,终于选定了彦克写的这首。当时还建议某些织体稍作修改,“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两句吸收吕远谱写的合唱,后来时乐濛又加以糅合。在完成了全曲的修改之后,彦克又写出了管弦乐伴奏总谱。周恩来总理说:“这首合唱气势蛮好。领唱也好。”演出后,观众纷纷写信,不但鼓励作者,还想读到曲谱,有些专业团体一再上演,特别鼓舞人心。
  大合唱《祖国啊,请检阅》由孟宪斌作曲,用准确生动、鲜明精炼的笔墨,讴歌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全曲词句结构严谨,层次鲜明,对比大、跌宕多,浑然一体。作者根据内容需要,调动各声部合唱的表现力,运用频繁的远关系转调,刻意求新,恰当表达了歌词的内容。这一段歌词在不同声部、不同时间上先后出现过五十二个“前进”。由于作曲家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又受到“军事大演习”的感染,被那种立体化的战斗场面和立体化的声响所激动,所以触景生情,在不同声部、不同调性中丰富了音乐形象。作者在“前进”这一动机上,还采用了重复、模进、变化模进、同中音转调、远关系离调……使旋律与和声色彩瞬息变幻,大大开掘了表现力。
  1965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孟宪斌曾任总政歌舞团副团长。他说创作《祖国啊,请检阅》是厚积而薄发,其实在他脑海中这个题材已酝酿了好多年,所以写出来才一挥而就。第一次演出时,《祖国啊,请检阅》放在第一个节目亮相,演出后,观众掌声此起彼伏。有一次在北京海淀剧院演出,场内座无虚席,临时又挤进去了三百多人,为保障安全,中场都不敢休息。合唱队员们唱得热血沸腾。观众都说就想听这样有震撼力、声音有冲击力的作品。这部大合唱所迸发的激情,每次演出都强烈感染着听众。孟宪斌回想起来,也总是激动不已。(柳幅)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舞台渐起杂糅风
凌紫
从去年在北京人艺小剧场登台的话剧《切·格瓦拉》,到前不久刚刚在北京天桥剧场“点亮”的芭蕾舞剧《大红灯笼》,以及在京上演的《乘愿再来》、《慈禧寿宴》、《鲁迅先生》等,虽然剧种不同,题材各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让观众感觉“形式新鲜”、“手段新鲜”。说其“新鲜”,这里既无褒义也无贬义,而是因看完这些剧目走出剧场时让人们觉得有些疑惑,大家心里涌动出一个词:杂糅。
去年暑天,冠以话剧头衔的《切·格瓦拉》,音乐的分量似乎大大超重了。张广天作为导演、作曲及主唱、主奏的身份参与其中。舞台的一侧,一个融古典与现代的小乐队一直参与着剧情的推进,张广天怀抱吉他,操着不算美的嗓音却满怀真情地边弹边唱。持反对、质疑者不在少数,但该剧仍取得了十分令人满意的票房。这种集话剧、流行乐、室内乐、民谣弹唱、齐唱、重唱、诗朗诵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舞台表演到底该叫什么,似乎只是专家们的事,而观众们就是愿意买票。现代杂剧《慈禧寿宴》纯粹是“逗百姓一乐”。该剧由相声演员石小杰策划并出演剧中的李莲英。通过一个生造的清宫给慈禧拜寿的故事,将百姓们熟悉的传统话剧、杂技、相声、口技、魔术、外国名歌联唱和当今的小品表演及流行歌曲的独唱、重唱、青春组合歌舞等多种表现形式串联起来,使一个既非晚会也非折子戏的舞台剧表现得通俗、热闹却有趣。该剧虽冠名现代杂剧,其实与真正的杂剧毫无关系,只是巧取了其杂糅的杂字。该剧已在北京和外地上演了几十场。但也有许多人对这种演出形式不屑一顾,认为“什么也不是!”
舞蹈家卓玛继《母亲》之后,又在北京保利剧院推出舞台剧《乘愿再来》。这个剧又是一个被人们称为“非驴非马的东西”。为了让观众理解这是什么形式的戏剧,称谓曾不断更改,由舞蹈诗、舞蹈剧场、舞蹈散文等直到最后定名为“现代舞剧”。导演王朝歌独出心裁地让舞蹈演员开口说话。有人直截了当地说,舞蹈怎么给糟蹋成这个样了?
中国儿艺请出了《鲁迅先生》,冠名“民谣清唱剧”。这一次比《切·格瓦拉》又激进了许多,在剧目中杂糅的东西较前次也复杂,干脆完全抛弃了传统的戏剧表演形式,在台口正中摆上了三把坐椅,让怀抱吉他的鲁迅、拉大提琴的许广平和拉小提琴的刘和珍的扮演者从始至终地端坐其中,边唱边奏。散坐在舞台各处的是单管交响乐队和好几位民乐乐手,曲艺乐手、美声小合唱队,台左边是爵士钢琴,舞台上只有一块十分狭小的供曲艺演员和朗诵演员上下表演的区域。这是个多媒体戏剧,天幕随着剧情的进行变换着历史的画面。有当时的资料片,还有专配的漫画式动画片,醒目而颇具视觉冲击力。在一种艺术形式中,辅之以各种手段,提高可视性,增加新鲜感,造成一种崭新的舞台形象,其实无可厚非。但各种形式在其中占多大比例,是否淹没了主体,是否走得太远,让人接受不了,这样一种杂糅剧前景如何,着实令人忧虑。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唐滔画集》出版
《唐滔画集》近日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画集收录了山水画家唐滔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八十余幅。唐滔的山水画取宋画的严谨、石涛的笔法,以现代构成方式,融水天一色,有气势,有个性。(邵武)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本月话题

  范连晶,军人——
何为“著名军人”
  我是一名“兵头将尾”的士官。前不久,我收到了自称是“××文化名人研究所”寄来的“喜报”,说我“为祖国的文化建设事业贡献卓著,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赞誉”。经研究所名人评定委员会评议,认定我为“著名军人”。读罢,我哑然失笑。军人都以保卫祖国为己任,无名无利,何来这“著名军人”之称呢?“××文化名人研究所”连军人的职责也没搞清楚,就评头论足,甚是滑稽。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七一之歌

  安徽京剧团上演《青春之歌》
  安徽省京剧团6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首都剧场演出现代京剧《青春之歌》,向建党八十周年献礼。根据杨沫同名小说改编的《青春之歌》,以京剧的形式表现了以林道静、卢嘉川、余永泽为代表的几位青年所走的不同道路,在京剧现代化方面多有尝试。《青春之歌》历经三年研磨,五次论证,九易其稿,由尹洪波、谢德裕编剧,石玉昆导演,万惠明、董成、赵纯钢主演。右图为《青春之歌》剧照。(佳凤)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祖屋》获国际影视节奖
由中央电视台和福建电视台制作,孙曾田、许丹执导的纪录片《祖屋》荣获了第三十四届美国国际影视节“银屏奖”二等奖。这届影视节收到三十三个国家的一千五百部作品。(黄亮)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报告文学大奖开始评选
为展示中国报告文学的创作成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与正泰集团公司将两年举办一次“正泰杯全国报告文学大奖”,第一次大奖将对一九九九年一月至二○○○年十二月发表的报告文学评奖。(余红)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大红鹰文学奖”揭晓
历时一年,来稿达一万余件的“大红鹰文学征文奖”近日揭晓。这次由《中国作家》杂志社、《文学港》杂志社主办的征文,设有特别奖四名,优秀作品奖六名,佳作奖二十名。从维熙、柳建伟、何建明等作家榜上有名。(汪闻)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本月话题

  曾立国,江西南丰,干部——
少“挂名”
一些辞典的名誉主编、编委和顾问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甚至还有一些名人题辞,这使那些以赚钱为目的的“名人词典”更具有欺骗性和诱惑力。因此,我希望知名人士要珍惜自己的名誉,少为一些以赚钱为目的的“名人大典”题辞,更不要去当什么编委或挂名的顾问。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本月话题

  黄成格,湖北宜昌,干部——
徒有虚名
  当我的“山水风情三部曲”出版后,一时间,全国各地要求编入词典的信件纷纷而至,有《世界华人文学艺术家名人录》、《中国优秀领导人才大典》、《东方之光——二十世纪共和国精英全集》、《中国跨世纪领导人才库》等等。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些信件后,还参加了一次,有一种上当受骗之感。这些所谓“名人词典”,可以说是徒有虚名。他们大多是一步一步把你拉下水。
  第一步抛出诱饵。这些信开始是肉麻的吹捧,有的还说“不够条件者绝不编入该书,而是经×××著名学者推荐才入选的”,有一家词典甚至还冒充香港科学院,说只要入编,可以授予名誉博士。第二步愿者上钩。一阵吹捧后便抛出各种条件。有的条件十分优惠,什么不收入编费、编辑费、联络费,让你相信是一项不创收的社会工程,也让你有一种划得来的感觉。第三步原形毕露。到了这份上,有的才说,这本词典要自筹资金出版,要每位入编者花钱购买。他们明白,自己已经编入书中,哪有不买之理呢。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七一之歌

胡小娥唱出八十场音乐会
  1997年以来,以武警部队军中百灵胡小娥名字命名的胡小娥工程《祖国颂》音乐会展开百场巡演。第八十场《唱支山歌给党听》音乐会将在民族文化宫大剧院、国防大学、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浙江嘉兴南湖剧院等地举行,为建党八十周年献礼。
  这场音乐会以“歌声中的共产党人”为主线,采撷了二十世纪优秀的声乐作品,由武警文工团管弦乐队伴奏,关序执棒,虹云、林中华主持和朗诵,刘小娜、黄华丽、于乃久、董勇、倪素华登台。(杜文)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七一之歌

  辽宁艺术家今晚演奏《阳光下的祖国》
  交响音乐会《阳光下的祖国》6月19日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这是辽宁作曲家和辽宁交响乐团向建党八十周年献上的厚礼。
去年9月,中国文联和中国音乐家协会将组织一台交响音乐会的任务交给了辽宁省。辽宁省作曲家经过半年的时间,创作出十余首不同体载、风格的交响乐作品。交响合唱《他为人民谋幸福》、合唱《太阳与大海》、交响曲《丰碑》、钢琴与乐队《春天的故事》、交响组曲《阳光下的祖国》被确定为音乐会曲目。这场音乐会主题鲜明,风格多样,曲调晓畅,由二百人组成的乐队与合唱队共同完成。(李晴)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十二家院团改由媒体负责
上海文艺体制改革的新手笔
本报记者娄靖
  疑惑和忧虑
  3月16日,上海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宣布,除京、昆、交响乐团外,十二家艺术院团分别托付给上海十二家主要媒体,由此结束四十多年来政府直接办院团的历史。4月19日,上海宣传系统又宣布,成立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以行使“办文化”的职能,而作为政府主管部门的文广局则由“办文化”转到了“管文化”。
  近二十年来,全国文艺体制改来改去,大多停留在解决个人与院团关系的内部机制改革上,并未从根本上触及政府与院团关系的体制改革,而上海却使国家院团从政府部门剥离开来。
  这一步也许跨得太大,各地很多文化人和文化干部看不太懂:文化局就这样被广电和报业集团吃掉了?这岂不是给媒体增加负担?报社、电台、电视台能办好剧团搞好演出吗?谁能保证艺术家不会沦为媒体的伴唱、伴舞或附属品?当然,国营剧团长期靠政府拨款,总是不死不活,人人也都知道如此下去终有一天要被市场竞争淘汰,只是没人敢冒风险。
  媒体办团的依据
  近几年,世界著名的艺术院团和文化企业纷纷涌入上海,抢占市场。面临国外产品、资本和文化价值观的强大冲击,以目前艺术院团主要靠政府拨款勉强维生的窘迫局面难以应付,因此,为增强院团综合竞争实力提供保护性发展的屏障,正是上海考虑将院团托付给媒体的重要缘由。
  上海不少媒体介入文化的成功实践,也为艺术院团改革开启了思路。1999年上海越剧院、文汇新民报业集团及上海大剧院联袂推出新版《红楼梦》,在短时间内集资三百六十万元。由于媒体的轮番宣传和大剧院得力的票务营销,很快家喻户晓,演出场场爆满,第一轮演出就回收五百万元。文化与传媒强势联合的市场效果,是一院一团根本无法实现的。
  显然,强势媒体在融资、宣传、营销等方面的能力,正是院团短缺的;而文艺院团的艺术人才、社会影响和观众群体,也是媒体新的文化甚至经济的增长点。这两者优势的联合和互补,使媒体办演出取得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媒体办艺术院团也是国外兴办文化的一种模式。如英国BBC交响乐团,因依托于BBC广播公司,不仅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唱片还由公司负责向全球营销,广播公司也因此拥有了世界上音乐节目最好的广播电台。日本广播乐团属于NHK电视台,经常为其录制节目和伴奏,电视台则负责为乐团提供宣传和资金保证。
  降格还是互补
  托付给媒体之后,是否会降低地位,沦为媒体附属品?媒体能否承受剧团的经济负担?面对种种担心,上海制定了明确的政策保障。
  其一,对院团不做减法。艺术团体性质、法人地位、人员编制、名称都不变;国家财政给院团的各项拨款、政府支持院团改革发展的各项基金也不变。这意味着院团原有利益与地位不减。
  其二,对院团和媒体做加法。为使院团轻装上阵,将占院团半数的离退休人员全部留在刚组建的文广集团;对媒体,用返回部分税收的优惠政策,使媒体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院团发展。院团仿佛是带着丰厚陪嫁的“新媳妇”。
  其三,托管方式制度化、规范化。媒体和院团分别签署委托管理行政责任书,以划分媒体和院团的管理权限,使艺术总监和董事会两权分离,以确保院团发展既尊重艺术规律又适应市场经济。
  上海调动了政府权威和政策杠杆,将政府支持、媒体优势和院团自身能力的三股力量拧为一体,为文艺院团壮大自我发展能力和自主经营能力做乘法,以应对文化市场更加严峻的竞争。
  不断改革才有出路
  过去,国家院团一直实行由文化管理部门直接管理的模式,甚至每一个剧团都由相关的机关处室来管,如音舞处管芭蕾舞,戏剧处管戏曲。院团体制“小而全”、分配“大锅饭”、工作“等、靠、要”和局部垄断的严重缺陷,在改革开放以后和市场经济体制下日益显露。
  八十年代,上海从内部承包经营制入手,实施院团全员聘任制、领导管理体制和院团分类管理的改革,消除了人浮于事的臃肿,打破了大锅饭,仅上海京剧院就从六百多人减少到二百多人。
  1995年,上海大胆走出第二步,实行影视合流,将市电影局和市广播电视局合并为广播电影电视局。2000年,又将文化局归并,成立上海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打破了文、广、影、视行业体制分割的围墙,实现了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但仍未触及政府办团的管理模式。
  在理顺院团与个人的关系、实现大文化资源组合的基础上,今年的第三步终于实现了体制创新的根本性改革,事政分开、管办分离,成立文化广播影视集团,以广播、电视、电影、传输网络、网站和报刊宣传为主业,主要行使办文化的职能,使政府部门的文广局真正转换角色,行使行业管理和立法管理职能。将艺术院团托付给媒体,可以说,是使院团从政府部门剥离的关键一步。
  上海的这一步,对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七一之歌

  江浙沪评弹进京
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办的纪念建党八十周年江浙沪评弹展演最近在北京音乐厅举行。这次展演汇集了江苏省歌舞剧院评弹团、苏州市评弹团、浙江曲艺杂技总团、上海评弹团、新长征评弹团、东方评弹团的老中青三代演员。其中有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七煞档”之一的陈希安,宝刀不老的吴君玉,老书新说的金丽生,风华正茂的秦建国、黄霞芬、盛小云、薛丽兰,还有活跃在书坛的后起之秀。演出曲目有《蝶恋花·答李淑一》、《姑苏好风光》、《上岗》等。展演期间,还举办了评弹艺术研讨会。(保勇)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七一之歌

  中唱总公司推新作
  在纪念建党八十周年之际,中国唱片总公司编辑出版了一套“大家唱《颂歌献给党》经典歌曲、伴奏CD专集”,收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啊!亲爱的妈妈》、《我爱你,中国》、《走进新时代》等二十余首歌曲。(史明)(附图片)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七一之歌

  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再版
  近日,中国书店与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等单位在北京中国书店联合举办“庆祝建党八十周年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再版首发式”。
  《地球的红飘带》,是根据魏巍的同名小说改编并由王素、画家沈尧伊创作的,初版于1994年,曾获多种奖项。(罗易)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七一之歌

  交响清唱剧《江姐》在各地巡演
  5月底,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里,交响清唱剧《江姐》再次演出(见右图)。
  交响清唱剧《江姐》已经多次上演,大受好评。此次义演,金曼和合作者们情绪饱满,一丝不苟。金曼的唱腔干净利落,千回百转,体现了她对江姐的心领神会。戴玉强将甫志高演得形神毕露,聂建华把华为的形象发挥得非常漂亮,而李扬演的沈养斋增添了更多的调侃。作为献给建党八十周年的一份厚礼,《江姐》还将赴南京、重庆、上海等地上演。(刘沛)(附图片)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七一之歌

  山高水长忆延安
  由六十六位在延安战斗、生活过的作曲家、歌唱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撰写的音乐回忆录《山高水长》,近日由陕西太白出版社出版。
  书中收录的九十七篇文章,从各个层面,生动、详尽、真实地记录了延安时期音乐教育、音乐演出、歌咏运动以及重要作品产生的前前后后和各文艺团体、主要音乐家的回忆与介绍。让那个产生过《黄河大合唱》、《延安颂》、《南泥湾》、《抗大校歌》、《兄妹开荒》等优秀作品的伟大时代,再一次在人们的记忆中鲜活起来。这部书的出版填补了延安时期各种音乐文献的空白。(飞林)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七一之歌

  军乐团将在京沪演奏
  为庆祝党的生日,解放军军乐团排练出一台名为《擎起我们的太阳》音乐会,6月23日和26日分别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国图音乐厅上演。音乐会荟萃了交响诗《圆明园》、《红军胜利到达陕北》、《万岁,伟大祖国》,又有脍炙人口的《北京喜讯到边寨》、小号三重奏《游击队歌》、《人民军队忠于党》。歌唱家韩芝萍将演唱由作曲家王和声根据江泽民同志诗谱曲的《登黄山偶感》和七十年代风靡全国的《歌唱敬爱的周总理》,指挥家于海、于建芳执棒。
  军乐团还将应邀赴上海参加庆祝建党八十周年系列活动,6月30日和7月1日在上海大剧院和广场举办音乐会。
  (陈鹏)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中法文化年举行会议
六月十八日至十九日,二○○三—二○○四年中法文化年在京举行第一次混和委员会。中法文化年中方组委会主席、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和法方组委会主席让·皮埃尔·昂格米先生出席。双方商谈了合作原则和框架问题。(剑南)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我看名人词典(9)

  回顾与预告
经过九期的热烈讨论,“我看名人词典”的话题今告结束。或许是“名人词典”泛滥成灾的缘故,我们共收到上千篇文章,大家或从切身体验,或由所闻所感,深入分析了所谓“名人词典”产生的根源、带来的后果。文字触及到方方面面,也让我们大开眼界,原来有如此之多的招数,有如此花哨的名目。我们期望老想出名的人,还是扎扎实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情,自然名至实归。只要我们都不上当,“名人词典”也就失去了市场,只要我们都拒绝以入典作为评价一个人的标准,“名人词典”也丧失了依托。
  从下月开始,我们讨论人们都很关心的票价问题,起名为“七嘴八舌说票价”。这包括演出票、公园门票、博物馆和美术馆的入场票。这些门票的价格到底合理不合理?有的地方是不是太高了?有的是否应该收费?希望读者像以往那样投入其中,畅所欲言。——编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