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5月26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大地·作品)
专栏:长沙杯七一之歌

  七月礼赞
  黄萍将信念理想投进熔炉用沸腾的铁水锻造七月蘸着血蘸着泪打磨磨掉历史屈辱的锈蚀磨去苦难厚重的斑驳七月锻造出锋利的镰刀割断奴隶胫上的绳索七月锻造有力的铁锤砸碎奴隶身上的枷锁年年七月光明和自由收获在振兴中华的蓝图里岁岁七月繁荣和昌盛回荡在长江黄河的涛声中看迎风招展的党旗下集结着六千万钢铁的队伍沐浴着七月灿烂的阳光生命和青春都格外蓬勃


第8版(大地·作品)
专栏:

  澳门,氤氲温馨的小城
  王海玲
  在我眼里,澳门是一个温馨而又独具风情的小城。澳门的那种温馨洋溢在她的石子路、她临街的小铺以及那些和你迎面相遇的人们的笑脸上。因为城市小的缘故,澳门人彼此照面的机会就比大城市的人多些,照面多了,人们相遇时便自然有一点温情脉脉的味道。
  每次到澳门,我都会在澳门市政厅旁边的一家小铺吃颇有名气的双皮炖奶,我喜欢透过小铺的玻璃看街面行走的澳门人,在我看来他们的步履有一种松散的意味。街中心的那个喷泉亦如此,水流缓慢地喷上去又缓慢地落下来,和澳门人的步履颇映衬。而在香港,我经常看见的镜头是:白领们在扶手电梯上快步疾走,那争分夺秒的姿态使旁观的我有一种喘不过气的感觉。虽然在澳门谋生也是一件不易的事,但澳门却总能以她小城的温馨和风情部分地化解那“不易”中的刀光剑影。当妈阁庙的青烟香火氤氲在街面时,作为游客的我就开始领略澳门的那一份闲情了,在这闲情中熏陶的我,来到澳门驰名的四面佛时,就能以一种虔诚而又安详的心境给佛进香。
  在我看来,澳门独特的城市风情则是由庙宇和教堂共存这一点来构成。这风情的构成和澳门的历史有关,澳门四百余年的开埠史,其实就是一部华洋共处、东西方文化彼此渗透的历史。以人口和面积来看,澳门可以说是世界上庙宇、教堂分布最密集的地方。而且和别处不同的是,这种“密集”是琉璃瓦的东方庙宇和欧式的西方教堂三三两两互为点缀。在我安详而又惊喜的注视中,我发现澳门有的庙宇和教堂是隔着一条窄巷彼此凝望;有的是放下教派之争、门户之见,和睦地比肩而立。而她们各自所代表的文化背景建筑风格又是那样迥然不同,那种灿烂绚丽的比照,便构成了澳门独特的城市风情。这独特的城市风情不仅可入画可摄影,她还像暗香浮动的花朵一般,向四周氤氲出一种叫做“温馨”的香气。
  如今社会,资讯高度发达,我们都被无数个有形或无形的网络所牵扯,但小城澳门却依然保存着许多传统的东西,这也是澳门让我怦然心动的地方。
  我在澳门曾经有幸观看过一次“三太子神位出游”仪式。在澳门的柿山山腰,建有一座小小的哪吒神庙。传说在清初,三太子哪吒常显灵与柿山的孩童嬉戏,并保护这些孩童。一天,居民目睹哪吒脚踏风火轮告别孩童而去,遂建庙以祭祀。每年到了三太子哪吒的诞生日,柿山结义堂就会举行隆重的三太子神位出游仪式,观看这仪式真是让人饶有兴味。在神位出游的头天晚上必须给三太子烧香,所有的仪式,包括红纸包住坛子,兰花装饰花车,童子请“三十三天哪吒三太子神位”均是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和几百年前毫无二致。三太子哪吒“出游”就好比我们常人的走亲戚,只不过三太子走的是神佛的亲戚,他首先拜会“莲溪庙”,再拜会“莲峰庙”、“观音古庙”,最后拜到澳门庙宇中的老大“妈阁庙”。这样古风犹存的祭祀仪式,今日的我们大约只有在小小的澳门才能寻觅到。
  假如我形容珠海是一个姿容出色的姑娘,穿着淡雅而又精心缝制的衣裙伫立在祖国的南海边,那么澳门就是一个不多修饰的妇人,她依然年轻姣好的面容上点缀着一双流露出沧桑的眼睛,她淡淡装、天然样,一张祥和的面孔永远氤氲一种说不出的温馨。


第8版(大地·作品)
专栏:

  永远的小木屋
  奚学瑶
  郭心晖先生,笔名郭蕊,北大历史系古文教员。1991年春天,我拜访了她。此时,她已经是一个七十五岁高龄的老人了,因左腿骨折,不能下楼,只能在室内拄着拐杖行走。但是,这并没有妨碍她的思维,谈吐充满了青春的朝气,言语之快捷,激情之感人,使我自愧不如。她自1982年起,也即六十六岁高龄开始了晚来的写作“井喷”期,其文体主要是散文,间或亦有诗歌。她送我们的见面礼,即她自费编印的一本散文集子——《人生、友谊、爱情》。
  1995年春节,我与妻子在北京度过。大年初一,我们去燕园给老师们拜年。迷茫黄昏,走进朗润园,想去拜望郭先生。几次上下四楼,就是找不到我曾去过几次的郭先生的家。看看时间不早,只得作罢,回到住所,用电话向她拜了个年。事后,颇觉奇怪,难道真有“鬼打墙”这一说?
  回家后,异于往常的是,长久没有收到她的来信。5月初,终于等来了她的信件,这是一封什么信呵,这是一封从另一个世界向我发来的信函!信是复印的,这是她给亲人朋友们亲自撰写的讣告,题作《告别亲人友好》。其内文则是在《人民日报》发表过的散文《小木屋》。文章的头上有她的遗嘱:“不举行追悼会,不举行告别仪式,不保存骨灰”。文后括弧中写着:1995年2月23日病中亲笔。最后还有三行文字:
郭心晖(笔名郭蕊)
  1916年9月18日出生于浙江省玉环县
1995年4月27日病故于北京
  除了最后的日期系她身后他人补写之外,其余均为亲笔,包括“病故于北京”。
  后来,我得知她殁于肝癌。她于4月27日谢世,2月23日即为自己写了讣告,从容地安排了后事。讣告是由北大历史系根据她生前提供的名单一一寄发的,而我这个她的学生辈的小人物,获得了被她视作朋友的荣幸,真是一个辛酸的荣幸!由此,亦可以看出她对友谊的标准和诚意。她走得磊落光明,从容自在,走得没有遗憾。
  我久久地凝视着这张讣告——这篇我所熟知的《小木屋》。我既惊愕,又感迷茫,以一篇优美的散文作为沉痛的讣告,似未曾听说,这种视死如归的美学追求,难道仅仅是一个诗人的浪漫吗?难道不需要刚毅和气度吗?《小木屋》呵,《小木屋》,这数百字建构了一座巨大的心灵殿堂,包容了她整整的一生,一生的追寻,一生的感怀与爱憎!
  小木屋是作者心灵中美的意象,凝聚着一种返老还童的纯净的精神。她说:“小木屋不是孤零零的,它仿佛是童话里的一朵鲜蘑菇,依附在百年老树上,撑着一把小伞,为我遮挡深冬的寒流、仲夏的滂沱大雨。”
  小木屋为她储藏了人生的全息摄影。其中最折腾人的有“五七”干校“赣江的冲堤巨浪、四十一度的高温气候、‘双抢’脱粒的紧张战斗”。最为难忘的,则是与她的终生伴侣张芝联教授的初恋情怀:“在嫩绿的年代,两个人从图书馆夜读归来,时间还不太晚,朦胧里并肩坐在拱门的石阶上。雪花轻柔地飘落,飘落在鞋尖上、衣襟上,只有双手感到对方的温暖。深邃的宇宙广阔无垠,天真的恋人却满足于容膝之地,别无所求。”
  经历过数十年风雨的枝干,不再细弱纤柔,不会随风摇摆。她在小木屋里所探寻的已不再是“十六岁少女描绘梦幻的蓝图,而要学六十岁哲人思考生活的课题:真伪、美丑、善恶,纯洁与邪佞,勇敢与懦弱,贪婪与廉正。假如人间不存在这些区别,爱憎无法分明;那么,我宁愿漂浮在永恒冷寂的太空。”
  《小木屋》的作者热情慈爱、温文有礼,但这不是她的全貌。她的内心还有宁折不弯的力度,有一种舍生取义的丈夫气概。慈柔其表,刚毅其里,小木屋里寄寓着一个多情女性的情怀,一个深思学者的识见,更有作为一个大写的人的正直品格。
  她从容地安排了后事,意味着平静地正视着已经面临的死亡。她艺术地安排了后事,意味着已将人生疏理清楚而走向澄净、空灵。她淡梳妆,巧打扮,向亲友们轻轻地招手,然后迎着落日的霞晖,走进夕阳,走进她所追求的“新月清辉的永恒”。


第8版(大地·作品)
专栏:长沙杯七一之歌

  瞻仰孙文铜像
  李容焕
  在中山市,有一座孙文公园。登上石阶,来到公园中央,站立着一座高高的孙文铜像……一级台阶一页史书一步步靠近巨人也一步步走进历史一部浑厚的近代史在这里打开阅读抬眼望,先生从倒下的一刻已注定魂铸铜身七十年后穿越历史的隧道一跃站起立于故土的山巅两袖清风,衣带掠过世纪的风云双手扶杖,探索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命目视北方,留下未竟大业遗恨的眼神身后,后来居上群山沸腾巨浪翻滚眼前,新城崛起辉煌向前延伸脚下,999棵松柏肃立着故乡人长久的缅怀四周,车水马龙前进着中国人新世纪的理想


第8版(大地·作品)
专栏:长沙杯七一之歌

  党旗下,我举起右手
  成国银党旗下,我举起右手,一只游船缓缓驶上心头。开天辟地的第一次会议,把光明的火种播向神州。游船穿过重重险滩暗礁,一直驶到天安门城楼。丹心铁骨一代共产党人,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水手”。党旗下,我举起右手,责任与使命沉甸甸压在肩头,瘠薄的黄土地还生长着贫穷,偏僻的山沟里还聚集着落后。每个党员的双手,一刻也不能离开镰刀斧头,革命——虽已成功,同志——仍需奋斗。党旗下,我举起右手,历史的遗训撞击着喉头,“得民心者得天下”,“水可载舟,也可覆舟”。新鲜血液怎能无视病毒的贪婪,参天大树岂能容忍蛀虫的自由,举起右手举起正义之剑,斩除一切罪恶一切腐朽。党旗下,我举起右手,把太阳和信念一起刻在额头,冬夏,不让党章一句话发霉,春秋,不让申请书一个字生锈。党旗下,我举起右手,举起自己战斗的誓词,党旗下,我举起右手,举起共产党人血染的风流……


第8版(大地·作品)
专栏:作家论苑

  白玉山之耻
章武
中国乃多山之国。千条山脉,万簇奇峰,全都是中华母亲身上的铮铮硬骨,容不得半点损伤,更容不得丢失其中的任何一小块。
  然而,却也有那么几座山,仿佛是深深揳入母体骨骼里的伤疤,一遇阴雨天,便会隐隐作痛,令全体华夏子孙都难以消受。
  我以为,地处渤海、黄海之交,位居辽东半岛最尖端的白玉山,就是这样的一座山,一座虽然很小,但却时时触人警醒的山。
  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作为“北洋第一军港”的旅顺口旋即沦入日寇之手,惨无人道的兽兵屠城三天三夜,两万多无辜同胞倒在血泊之中,全城仅剩三十六人作为收尸民工而幸免于难。次年,北极熊长驱直入,沙俄军队开进了满目疮痍的旅顺口。十年之后,即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太阳旗取代三色旗,日寇的铁蹄又重新践踏旅顺口长达四十年之久……此后,直至1955年,苏联红军撤离,我们的白玉山和旅顺口,这才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因此,当我从旅顺市区中心一步步攀上白玉山,眺望旅顺口时,心中不能不百感交集。白玉山,我爬过祖国的许许多多名山,但哪一座山能像你这样多灾多难,承载着如此深重的伤痛和屈辱!
  最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山顶上那座高塔,那座侵华日军所遗存下来的所谓“表忠塔”。我绕塔一周,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它,越看,心里越不是滋味。它像一根孤零零的白骨戳在那里,阴魂不散;它像一支白色的蜡烛插在那里,余烟未尽。不,它更像一颗子弹,一颗蓄机待发的罪恶子弹……这座高塔,是日俄战争之后,由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和陆军大将乃木合谋兴建的,据说是为了祭奠替“天皇陛下”效忠战死的日军亡灵。塔高六十六点八米,显得蛮横而又孤傲。内设二十四层旋转扶梯,系美国为之特制。塔基的石料来之于日本本岛山口县德山冲黑发岛所产的花岗岩。全塔上下共有二十一个窗口,至今,仍像鬼眼一般窥视着我们的大好海疆……据说,为了建成此塔,日军不仅在日本国内征集了千余名工匠,还用刺刀、皮鞭强迫两万多名中国劳工为其卖命效劳。1907年6月动工,1909年11月告竣,时间,整整花费了两年半之久!
  中国的无数名山,矗立着无数名塔,每一座塔都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建筑艺术的瑰宝,循塔登高,临风凭栏,胸中便有一股自豪之情沛然而生。唯有眼前的这座塔,白玉山顶的这座白玉塔,被侵略者强加在我们头上的万恶之塔,却是我中华民族含悲蒙垢的耻辱柱!此时此刻,我恨不得它立即轰然崩塌,化为齑粉!
  我急速转过身去,把这座塔连同这一段令人痛心的历史摔到了背后。我昂首挺胸,极目远眺山下的旅顺口。蓝天,白云,碧海,青山。金色的阳光亲吻着金色的沙滩。一个多么美丽,多么雄伟,真正属于我们自己,显示我泱泱大国凛然不可侵犯的天然良港,优良军港!
  黄海与渤海在海门外汇集成万顷碧波,白银山与黄金山如蜿蜒起伏的蛟龙自西侧奔涌而来,西鸡冠山犹如一只猛虎镇守在海门的东侧,有趣的是,它把尾巴一甩,竟甩出了一条又长又狭又有点弯曲的沙洲来,成为港湾内一道天然的防波堤,天工造化,如此神来的一笔,不能不令人叫绝。
  我们的共和国,再也不是腐败无能的爱新觉罗王朝了;我们的人民海军,再也不是饮恨沧海的北洋水师了。看,一支舰队,以旗舰为首,成一字编队,正从海门外浩浩荡荡远航归来。猎猎的舰旗在海风中飘扬,再也不是日本的太阳旗或沙俄的三色旗了,那是我们自己的五星红旗!汽笛声声长鸣。年轻的水兵们在甲板上列队肃立。何等雄壮,何等威武!
  白玉山顶为什么要保留日军的表忠塔,这个问题曾经引发过一场大争论,但最后,就像北京的圆明园废墟不宜推倒重建一样,大多数人的意见赞成予以保留。理由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还是让子孙后代牢牢记住这一国耻更有意义。我终于明白了旅顺人的良苦用心。今天,在“金鸡高唱”的和平年代里,切莫忘记:在东京,在所谓“靖国神社”的那一片树林里,不是还有几只乌鸦,像幽灵一般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聒噪;在大洋彼岸,不是还有人与其遥相应和,以便把矛头再次对准中国,对准旅顺口吗!
  同胞们,要警惕啊!


第8版(大地·作品)
专栏:

红星照我人生路
  徐秋仙
  “红星闪闪亮,照我去战斗。”这是电影《闪闪的红星》里的主题歌。“红星”指的是党,一代代的革命者就是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向前走的。可以说,我的人生道路也是这样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
  我出生在一个渔民家庭,家里兄弟姐妹五个。我的大哥大姐很小就跟随着父亲在船上东漂西泊,打鱼为生。但是我这个渔家女却很幸运,因为我出生时,已经逢上了党领导的新中国成立之后,我才能够从小学一直读到高中,是兄弟姐妹中学历最高的。由于生活困难,组织上一直给我助学金和生活补助,一直到我高中毕业。向阳花木早逢春,我这棵小草,就是在党的春风吹拂下才得以成长。
  1975年,我参加了当时的公社水利大会战,我怀着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决心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奋战,做一个党号召的新农民。是党组织发现和培养了我,不久任命我为大队民兵副连长。从此,我就踏上了一条在红星照耀下的战斗道路。1977年,由于我的工作努力,在水利工地上被批准为中共预备党员,第二年,我转为正式党员。我在鲜红的党旗下作出了庄严的宣誓,我向往已久的愿望终于实现了,那一瞬间,我觉得天是那么的蓝,地是那么的宽,祖国的山水是那么的壮丽。是党的光辉照耀着我这只稚鹰在天高地阔中翱翔。
  后来,党组织把我这个渔家女推上了领导岗位。我担任过乡妇联主任、乡长助理、乡纪检书记等工作。获得过省、地、市巾帼建功先进个人、优秀妇女干部和纪检先进个人等荣誉。
  回顾二十多年来的历程,我的每一步足迹,我的每一个进步,都得到党的春风化雨般的关怀和指引。1988年10月,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妇女工作,党组织送我去北京学习。在北京,我聆听了中央领导的讲话,在专家的讲授下比较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中央的方针政策,思想水平有了一个飞跃式的提高。当学习班结束那天,我来到了天安门广场,望着雄伟壮丽的人民大会堂,我的万千语言化作了一首歌:“红星闪闪亮,照我去战斗”。我这一生一定跟随着党不断前进!
  1995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经济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党组织派我去北戴河参加农业经济开发学习班和江苏华西村农业开发培训班,这一年,我也从农业函授大学毕业。在我担任纪检书记后,组织上又送我到珠海党校参加国家信访局举办的纪检学习班。学习班结束后,我乘坐夜航飞机返回,当我从飞机上俯视着祖国大地上的一片璀璨灯火时,真是心潮起伏。我今天能够从一个渔家女成长为党的干部,从文盲达到大专水平,都是党给我的。
  党的光辉照亮了我人生的道路。


第8版(大地·作品)
专栏:长沙杯七一之歌

  一只船与一个民族的记忆
  商泽军一只船在历史的深处等待着————题记整整八十年那时纪元还是使用民国那年的七月一群文弱的书生模样的民国的子民讲着湘、鲁、鄂的方言从上海的一座小楼来到这里他们不是效仿名士徜徉于山水他们确实是指点江山粪土所处时代的空气上海太污浊上海容不下他们整个中国太污浊在偌大的中国也容不下他们他们的精神资源在欧洲在遥远的欧罗巴共产的要义那时被看作幽灵就是这个幽灵从一个大胡子的丛林走下走向矿工、农民和隆隆的机器它走向血泪抚慰血泪它走向被侮辱的人群抚慰被侮辱的人群它给沉睡以梦想给河流以歌唱它给压迫以怒喝给暗夜以指引的星光它走进俄罗斯的原野走进了阿芙乐尔巡洋舰的炮塔然后它走到孔子和长城的故乡八十年前它走到一个船上那年的七月有雨一群书生模样的人收起雨伞就像鸟收起了翅膀然而他们的心却在闪烁锋芒哦一支竹篙一艘画船就这样撑进《中共党史》的第一章嘉兴南湖二十一个人一个象征的航船起碇破航历史就是船的集合从诺亚方舟到哥伦布以至郑和远洋南湖的船上产生了新的一代船长这个船长熟谙水性“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一群人和一只船开始穿行在林莽暗礁有时要背纤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把纤绳勒进血肉这只船上的水手有的走了弃船而不顾有的则是走向了刑场这只船上的水手有的走了成为叛徒有的却九死而不悔这只船穿过湘江的血雨大渡河的呐喊然后是百万雄师它的帆呢布满了枪洞它的帆呢那些枪洞像一只只瞩望朝霞的眼睛一只船后来和一个节日连成了一体它的水手使民国年间的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成为一个用黄金锻制永远的民族记忆


第8版(大地·作品)
专栏:长沙杯七一之歌

  深圳怀念您
尹本顺每一寸土地都铭记您,深圳处处刻下您的足迹。梧桐山的簕杜鹃为您烂漫,仙湖的高山榕为您浓郁;国贸大厦企盼您再光临,中英街有了您才扬眉吐气。二十年的光辉历程向您展示,世界最年轻的大都市充满活力!每一卷宏图都靠您设计,无数奇迹凝聚您的丰功伟绩。盐田港从荒滩拔地而起,南岭村富而思进神采奕奕;华侨城的彩灯点燃了日月,大亚湾核电站惊天动地。改革开放的窗口风采无限,特区巨龙磅礴腾飞璀璨寰宇!每一个日夜都深情怀念您,富民强国梦想已变成真实。蛇口的拓荒牛耕耘辉煌,三百万打工妹编织美丽;锐意革新的万丰人书写风流,高交会的专家演绎新奇迹。以率先实现现代化告慰您,五百万深圳人携手迈向新世纪!
注:簕杜鹃———深圳市的市花。
  高山榕———邓小平同志于
1992年春在深圳仙湖植物园种植一株高山榕,已经枝繁叶茂。


第8版(大地·作品)
专栏:

闻得舍北藤萝发(中国画)宋成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