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5月21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观察

  农民增收结构调整是关键
  ——苏鄂皖三省农民增收情况调查
  张红宇陈良彪时以群崔鹏伟
  最近,我们就如何促进农民增收问题,对江苏、湖北、安徽三省的部分县(市)进行了调查,同各级干部进行了座谈,也走访了几十个农户。总的看,三省及调查县(市)农民收入增幅同全国一样,也都是逐年下降的趋势。1997以来,江苏农民年收入增幅分别为7.9%、3.3%、3.5%和2.9%,湖北则分别为12.8%、3.33%、2.06%和2.32%。“九五”后三年,安徽农民收入增幅分别为3%、2.0%和1.8%。但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三省也是有潜力、有亮点的。最大的潜力和亮点,就是立足资源优势,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
  与过去总停留在农产品生产的“增增减减”上相比,政府和农民在结构调整上多了主动性、探索性,少了盲目性和被动性。从调查情况看,三省各级政府突出抓了以下七个方面:
  发展特色产业
  调查县(市)都坚持结构调整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指导思想,千方百计在突出区域优势、抓特色产业上下功夫,引导农民把一批特色产品逐步培育成支撑农村经济的特色产业。东台市发展棚栽西瓜和种桑养茧,兴化市做大“菜、水、草”三篇文章和鼓励农民外出打工,仙桃市种莲藕、搞精养鱼池和家庭养殖,宜昌县种柑桔、种天麻、养奶牛,和县及寿县组织劳务输出,不仅取得了带动一方农民致富的显著效果,而且开始建立了实现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良好运行机制。
  搞好产销衔接
  针对农民“不愁种不出,不愁养不出,只愁卖不出”的现状,各地都把搞好农产品产销衔接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加大了以销促产增收的力度。江苏东台市为了把西瓜产业做大做强,每年举行4到5次市场信息发布会,向农民介绍市场行情,引导农民围绕市场调整结构;到上海、南京等地召开农产品展销会,宣传东台西瓜。由于产销衔接做得好,“东台西瓜”已成为畅销沪宁线大中城市的优势产品。
  扶持龙头企业
  1999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决定每年从财政预算内拿出1000万元用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贴息,省里140家重点龙头企业2000年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出口创汇分别比上年增长26%、21%和71%。今年该省决定把重点龙头企业贴息预算提高到3000万元,期望以此带动更多的农民致富。
  促进农业科技进步
  1999年,江苏省开始实施农业品种、技术、知识更新三项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已累计实施品种更新工程125个,技术更新工程52个,引进选育农林新品种、新组合771个,建设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60个,全省种植业良种覆盖率超过90%,畜牧业三元杂交猪和杂交羊饲养比例分别达到30%和6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到52.6%。
  重视个体私营经济
  近年来,三省在乡镇企业改制的过程中,注意培育和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江苏省昆山市制定了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28条意见,对个体私营经济实行“重服务、轻税负、零收费”优惠政策。兴化市目前个私企业已达到6600多家,从业人员10万多人,实现销售收入69亿元,税收1.2亿元,2000年农民人均来自个私经济的增收额达到50元。2000年,湖北省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营业收入、利税总额、出口交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2.1%、13%、7.7%和9.5%,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8%,成为主要增长点。
  加速劳动力转移
  “九五”期间,江苏省共有321万农民落户小城镇。安徽省去年农村劳务输出人数达到64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3.5%,外出劳务收入约217亿元,比当年地方财政收入还多43亿元。该省全椒县、和县、寿县通过在大中城市和劳务集中的地方建立办事处、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务协作关系等营造劳务输出的有利环境,同时注意发挥典型带动作用,达到了“一个典型影响一片;一人外出带走一片”的效果,外出农村劳动力分别达到5.1万人、12.8万人、17.28万人,分别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0.4%、44.8%和32.9%,年创收分别达到1.5亿元、5亿元和6.27亿元。目前,寿县在上海登记暂住的人口有2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5;举家外出的农户22114户,占农户总数的9%。为此,县政府在上海专门成立了一个办事处,以解决本县在沪流动人口的上学问题、计划生育问题和劳务合同管理问题。
  加强政府服务
  重点是在搞好市场信息服务和产销衔接服务方面下功夫,在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方面下功夫,在搞好科技服务、促进科技增收方面下功夫,在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督、培育地方名牌产品等方面下功夫。
  目前,三省都在按照中央的部署,狠抓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从调查情况看,三省实现上述目标是有把握的,但困难仍然不少。一是在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尤其是产品、产业结构调整空间并不大,区域优势如何在更大的市场空间得到实现,有些地方感到没有更多的办法。二是城乡经济如果不能协调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不能尽快转移和实现充分就业,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提高和农民增收都会受到影响。三是如何进一步完善粮棉流通政策,对增加农民的农业收入,尤其是对粮棉主产区农民增收意义十分重大,需要有更多的改革措施。
  事实表明,实现农民增收,必须坚持战略性结构调整方向不动摇;充分发挥养殖业对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用;加大对乡镇企业的信贷资金支持,引导乡镇企业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取消限制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有关规定,保障外出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为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村里人·村中事

  调整结构地中有地,把握市场天外有天,依靠科技人上有人,这就是——
村支书的经济座右铭
夏颖明
湖南省安化县平口镇新坪村是柘溪库区的一个移民村,没有一分稻田,人均不到一亩山地!但是,这个村却是安化县首富村,去年人均纯收入达5120多元。好多人都知道村党支书孟石元的经济座右铭。
  地中有地
  7年前,国家开始修建湘黔复线平口至四溪的一个隧道,矿渣堆在新坪境内的资水河边,堆出了一个大石坪。土地金贵的新坪人决定利用这块石坪。孟石元扳着指头盘算着:种黄豆、花生,几百千把元一亩;种时鲜蔬菜,也不过一二千元一亩;若是生产果苗,每亩收入二三万元也有把握。于是安排专人,从省农学院、浙江等地引进了布朗李、美国桃、水晶梨等68个水果品种进行栽植与嫁接,一年后逐渐成苗,由于苗好价宜,四方客户争相购买,苗木收入达40多万元。去冬今春,2万株乌梅苗销售一空,收入20万元。不由你不信:地中确实有地!
  天外有天
  柰李是新坪村的大宗水果,前些年柰李丰收,流通渠道不畅,花3毛钱就能买到1公斤。但孟石元相信“天外有天”的理儿。他很快动员了10个农民外销柰李:“赚钱归你们,亏本村上赔!”第一次,10个人运了750公斤柰李到湘潭销售,售价五六元一公斤,除去一切开支,每人纯赚了104元。尝到甜头后,这10人自发组成3个小组,将柰李推销到了涟源、冷水江、怀化等地,仅去年就销售了2万多公斤。这样,新坪村的柰李由3毛钱一公斤猛涨到了每公斤4元钱,果农因此增收7万多元。事实说明:走向市场,天外还会有天!
  人上有人
  北方的梨子可以冬储销往南方,南方的梨子难道不能冬储升值?前几年,孟石元开始进行梨子的保鲜储存试验,前前后后几十次试验都失败了!但孟石元不灰心,带领一帮土专家仔细观察思考,终于探索出了一套办法,先把采摘的梨子摊放三天,然后放到5—8摄氏度的冰箱里储存。目前,孟石元已争取省移民局的重视,准备联合修建一个冷库,解决柘溪库区梨子储存的问题。反季销售储存的梨子,增值潜力很大:六七月2元/公斤的梨子,八九月时可卖到6元/公斤,到春节期间可卖到8元/公斤。据初步测算,梨子储存的成本只及增值的1/4。事实再次说明:世上宝贵当数人,人上就是有能人!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采访札记

  苦恼人的笑
——与无锡乡镇企业家谈天之三
本报记者张毅
如此考究的装修和雅致的摆设,一点儿不像其它许多乡镇企业家的公室。濮永法迎上来和大家握手,一件鳄鱼衬衫和一条腰带便勾勒出了他的身材——个头不高,胸膛宽厚,腹部高高隆起,却显得很健壮。他就是黄泥坝村的党支部书记,同时还统领着这个村的好几家企业。
  刚一落座,濮永法就说:“聊聊天可以,千万别采访,我就怕采访。”老濮不笑不说话,连发牢骚的时候也是笑眯眯地咧着嘴。那神态总让人联想到笑口常开的大弥勒佛。
  “怎么怕采访,加强宣传也是好事嘛!”
  “不是说宣传不好,不过,有时候弄得我们哭笑不得!每年春耕春播,电视台要来拍一拍,夏收夏种也要录像。他们一录像,麻烦来了。全村哪家的麦子都得你替他割,哪家的秧苗都得你替他插。否则,就撂荒给你看。为了组织场面,我们不得不从外面雇人收割插秧。本村人闲在屋里打麻将,也不下地干活。没办法,黄泥坝是典型。”
  “原来都是典型惹的祸。不过你们村有实力,雇人种田,还创造就业机会呢!”我这话纯属插科打诨。
  “你别笑,村里人还真是这个说法。想当年黄泥坝就几千块钱的家底子,现在骨干企业就有三家,净资产已经过了两亿元。一些村民见面就跟我说,老濮啊,企业发展没上限的,还是给大家提高提高生活水平吧!为这件事情,我没少给别人解释,搞企业没有回头路,上去了就下不来。这两年是企业上台阶的关键时期,少不了增加投资。到头来,有人戳我脊梁骨了——他想当劳模,他有野心!我也转过弯来了,何必跟乡亲们过不去,我是全国劳模,也应当多给大家谋福利。到目前为止,村集体累计为村民投了900多万元的养老保险。你们看这些小洋楼漂亮吧,都是村里统一盖的。下面还接着盖。大家的要求,我尽量满足。”
  透过落地窗向外望去,一栋栋农民别墅红顶白墙,周边绿草如茵。村里校园、银行、水厂、电厂、液化气站、汽车站,一应俱全。面对这样的杰作,濮永法还是颇有成就感的。不过,此刻他的心情很复杂。经过多年努力,黄泥坝变成了“黄金坝”。然而,日益丰富的物质财富与保守的小农意识拧在一起,成了一个难解的结。
  “没打算企业改制吗?”
“我们动过这方面的脑筋,有些事情很棘手。比如说搞股份制改造,即便给我10%的股份,我也买不起。10多年了,村办企业发展这么快,我个人并没有太多的积蓄。可是,那些搞个体私营的,手里很有钱,他们倒可能控制不少股份。全村人辛辛苦苦创出的这摊事业,如果落到别人手里,谁知道结果会怎么样?还是稳当一些好!为了提高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黄泥坝村今年引进了18名大学生……”
  听着濮永法的讲话,我冒出了一个想法:在长期的乡村集体经济模式中形成的思维习惯和管理经营方法,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似乎应当考虑做些调整了。
  尽管是闲谈,分别的时候,濮永法还是笑眯眯地说:“这是上级正确领导,党委班子集体决策和村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地方经济

  “草皮干部”闯市场
  郝斌生朱宇
  去年4月20日本报刊登了一篇题为《栾城问草》的报道,介绍了栾城县调整农业结构中种草的致富经验。然而,随着种草规模的一再扩大,原本十分走俏的绿化用草皮出现了滞销……
  “草皮书记”张瑞海
  栾城镇是栾城县草皮产业的发祥地。对于种草,镇党委书记张瑞海起初充满了信心:全县13000亩草皮别说往外地卖,就是本省石家庄也不够用。
  可左等右等,买草的客户怎么也不露面,全镇7000亩草皮让张瑞海如坐针毡。为了打开上海市场,张瑞海跟着运草车走了两天一夜到上海,第二天他就忙着整地、铺草、浇水,之后又直奔机场赶运第二批草皮,直到乘飞机时空姐提醒他,他才把干活时捆在腰间的绳子解下来。
  像张瑞海这样成天和草皮打交道的干部在栾城县乡村三级里不是少数,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们为“草皮干部”。
  大小机关齐上阵
  然而,光靠为数不多的几十个乡村干部,栾城县很难渡过难关。全县为此加速培训营销队伍,聘请供销社系统100个业务员、工业系统1000个业务员为兼职草皮代理商。草皮销售从此出现转机。
  为了保证小草喝水,县水务局及时解决机井配套问题并运来了喷灌设备;电力部门保证了电力供应;农机部门研制出起草机、剪草机;科技局为草农送去“明白纸”……
  依靠特色闯市场
  功夫不负有心人。13000亩的销售计划如期完成了,干部和农民的脸上都洋溢着微笑。但是,许多农民对这次草皮销售风波还是心有余悸。
  “草皮干部”们深知草农们的心情,他们也深深感到发展单一草皮品种不是长久之计,为此,他们未雨绸缪。张瑞海喜滋滋向记者描绘着他们心中美丽的蓝图:目前我们已建起苗木基地、花卉、食用菌等高科技示范园区,下一步要依靠特色取胜,开发阳台草、楼顶草、壁挂草、彩色草、礼品草……把我们的草一直铺到北京国际草业博览会上。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随笔

  他们何以“不好意思”?
  冯长福
  近闻这样两件事:一件是,某乡最近对全乡干部进行了一次科技知识考试,应试者面对十道并不复杂的农技知识试题,竟考得虚汗直冒,及格率勉强过半,不及格的颇感“不好意思”;另一件是,某镇党政机关干部一行几人到田间指导工作,恰遇一正为油菜菌枯病而发愁的农民前来“求医”,由于这些干部平时对农业科技知识掌握不多,虽有助人之心,却无助人之技,拿不出“妙方”,也很“不好意思”。
  不可否认,在我们的乡村干部队伍中,确有一些同志只习惯于行政领导,满足于开开会,念念文件,虽然整天蹲在农村,但对农业生产中的科技知识却道不出个“子丑寅卯”,出现这种“不好意思”的尴尬局面就不可避免了。
  随着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形成,农民对科技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他们迫切需要乡村干部帮助他们依靠科技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农民所需要的本来就是我们乡村干部所应具备的。然而,面对农民的科技需求,一些口头上也喊“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的乡村干部却是爱莫能助,“不好意思”,这就难怪他们要感到农村工作“难搞”了。
  “不好意思”反映出一些乡村干部对当前农村工作的不适应。长期不适应的干部难免被淘汰。但愿这些同志能增强自己的危机意识,尽快补上农业科技知识这一课。这一问题也应引起各地县、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帮助那些“不好意思”的同志尽快适应农村工作的新形势。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衡阳六条“龙”舞活希望田野
  本报讯日前,湖南省衡阳市金雁粮食购销有限公司出资5万元,给衡南、衡东5个优质早稻生产基地的农民购买化肥、农药。这家拥有全省一流优质米生产线的“龙头”企业形成年产值超亿元的生产能力,带动了全市80万亩优质稻的生产。
  目前,衡阳市已拥有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年产值过亿元的“龙头”企业6家。他们以公司加农户、基地带农户等形式,将“龙头”伸进大市场、“龙尾”摆入千万家,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力军。去年,这6家“龙头”企业创产值近9亿元,带出全市优质稻、黄花菜等专业村408个,专业户达80万户,这些农户去年人均增收300多元。
(蒋中任朱章安)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临述县复混肥一品成一业
  本报讯山东省临沭县现已拥有40条复混肥现代化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200万吨,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复混肥生产基地。
  临沭县复混肥生产企业提高科技含量,根据不同土壤的“胃口”和不同作物的喜好,聘请专家、教授共同开发研制出适用于不同地区的配方专用复混肥近百种,投产后深受农民欢迎。(崔广勋黄宏)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唐山人保开发农村市场
  本报讯中国人保唐山分公司积极开发农村保险市场,走出了一条靠优质服务求生存发展的成功之路。
  该公司从实际出发,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保险产品,为农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在开办了农村家财险、麦稻场火灾保险的基础上,对已有20年历史的家财险不断完善,推陈出新,今年推出了以“家安险”、“家顺险”、“家康险”、“家泰险”命名的“金锁”家财综合保险。
(周晓卢文明)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嘉禾科技示范户有“自主钱”
本报讯湖南省嘉禾县信用联社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特点,今年重点支持科技示范户。据悉,该信用联社已经筹款1000万元,瞄准全县4700个“科技示范户”进行投放。至目前,已累计投放支农贷款700万元,使4100个“科技示范户”有了农业生产的“自主钱”。
  今年以来,嘉禾信用联社及时调整经营策略,由以前的扶“贫”扶“小”转变为扶“富”扶“优”,并采取多种途径,筹集1000万元支农资金,瞄准全县的“科技示范户”,重点支持优质米、优质烟、优质蔬菜和优质生猪基地建设。(张拥军郑炜)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西海固整体跨越温饱线
  本报讯“三西”扶贫开发17年来,政府和社会各界累计筹措资金50多亿元,为宁夏西海固地区兴修大小水利工程200余处,近百万人口、120多万头家畜告别了苦咸水,目前该地区已整体跨越温饱线。
  包括西吉、海原和固原八县在内的宁夏西海固地区干旱少雨,土地贫瘠,以“苦甲天下”闻名。直到80年代初,这里还有近七成农户、130万人不得温饱。(施娟姜雪城)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河北省高阳县是著名的纺织之乡。目前,全县已发展纺织专业村98个,从业人员10万余人,纺织业产值占全县经济总量的80%以上。
图为新近建成的总投资2亿多元的纺织商贸城中心花园一角。哲辉摄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西藏实施“八七”扶贫计划以来,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40多万人。图为林芝地区米林县东多村农民在编织羊毛毯。
  新华社记者格桑达瓦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