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5月2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大地·美术)
专栏: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中国画)李可染


第8版(大地·美术)
专栏:

  忽报人间曾伏虎(中国画)张凭


第8版(大地·美术)
专栏:

苍山如海(中国画)钱松岩


第8版(大地·美术)
专栏:

  一个好创意
冯远
  在当代革命史上,毛泽东的革命理想、艺术激情感染了一代代后人。他集革命家、军事家、文学家等为一身,有诗人的诗怀、豪情。在中国文学史上,他的诗词达到了一个高峰。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诗、书、画是富有中国特色的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诗、书、画既有“本一律”的内在联系,也有不可互相替代的独立形态。许多传世的书画艺术珍品,大多是画中题诗,以诗作画,书法糅于其中,诗书画三位一体。
  毛泽东的诗词是在不同历史境遇中的抒怀。他的诗词不光是气势磅礴,而且是革命浪漫主义与革命现实主义创作的典范,所以,让书画家在如此广阔的创作领域进行二度创作,无论从政治角度还是从艺术创作角度来看都是非常好的创意。
  (作者为文化部艺术司司长)


第8版(大地·美术)
专栏:

  温故而知新
  王明明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有许多名家创作过毛主席诗词意境的作品,像傅抱石、李可染等。改革开放二十年后,重温毛主席诗词,每个人都会有更深的理解。作为当代画家,应从自身理解和表现手法上,注入新的思想。
  当然这也给创作者出了难题,对画家们来说也是个很大的挑战,既要吃透毛主席诗词内涵,又要有生活基础;既要有艺术的提炼,又要有独特的见解和表现形式。我对老艺术家创作的热情有记忆,而有些年轻艺术家没有经历过那些岁月,因此,吃透毛主席诗词的历史背景和感悟诗词的内涵有一定难度,因为毕竟时代不同了。那么,对于年轻画家来说,如何理解、诠释毛泽东诗词,真的需要画家注入新的理解、新的表现形式,要跳出过去艺术家创作的圈子很难。
  对于创作者来说,创作本身的宗旨应该是高标准、有内涵,而不是任其发挥,在前辈成功探索的基础上,我期待着新的艺术佳作的问世。
  (作者为北京画院院长)


第8版(大地·美术)
专栏:

  俏也不争春
王明贤
当年有不少画家受毛主席诗词的影响,但当时中国画主要是表现工农兵形象的人物画,怎么办?画家就在山水花鸟画上加了革命的主题,而更多的则是画毛主席诗意。
  关山月的《俏不争春》就是当年一幅毛泽东诗意画。他参加“1973年全国连环画、中国画展览”的作品《俏不争春》,一改传统梅花形象,画的是万朵红梅报春,用了画山水的手法,画出了繁茂的层次,丰厚的感觉,表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当时很多老画家画了《咏梅》、《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等作品,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们以特殊的主题,向人们传达了一种独特的艺术的意境,书写下新中国美术史上独特的一页。
  (作者为中国建设文化环境艺术委员会秘书长)


第8版(大地·美术)
专栏:

  诗品和书品
  张振国
  毛主席是伟大的诗人,也是大书法家。他的诗既雄迈豪放,又激情洋溢;他的书法有的大气磅礴,有的则清秀艳丽。毛主席的书风和诗风是契合一致的。毛主席用自己的书法写出自己的诗词,真可谓诗书合璧。
  如何书写毛主席诗词,我认为应该向毛主席的书品学习。这里当然不是指在形式上都学习毛体,而是指学习毛主席是如何以书法表现其诗词意境的。比如,贺新郎词是表现毛主席青年时期投身革命与爱妻杨开慧惜别的情景。毛主席开篇用重笔书写“别离”这一人生的大事,接着以清秀纤妍的笔触挥洒作者与爱妻之间的似水柔情,最后又以大字笔画表现作者献身革命及憧憬未来的豪迈思绪。毛主席的笔墨完全与他的情感融为一体。在这里毛主席给我们树立了诗书合璧的典范。
  书写毛主席诗词,须先深入学习和体味毛主席诗词的内涵。书法又是高度抽象的艺术,要表现诗词意境应该说更曲折,更困难些。但书法的笔墨又是与情感联系在一起的,书品总是一定情感的体现。这就要求书法作品在书写一件作品之前更要深入体会作品的内涵。
(作者为北京大学教授)


第8版(大地·美术)
专栏:

  画境与诗境
刘大为
  毛泽东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诗篇。他的诗气势磅礴,像过雪山、抢渡大渡河以及战争场面,都不会给人留下哀怨之情。他诗词中视角的高度、广度是一般诗人难以企及的,这与他的经历、政治家的视角不无关系。从政治上讲,他是伟大的领袖;从艺术上讲,他是伟大的诗人。
  毛主席的诗词非常有画面感。“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本身就是画面,用画来表现诗,本身也体现了中华民族诗画一脉相承的传统。说到毛泽东诗词意境书画创作的难点,我认为绘画是一种形象语言,是造型艺术。比起文学作品来,文学可以多层次,跨越时代去表现,而绘画单纯依靠画面来表现文学作品难度非常大。用固定的艺术形象和造型如何表现广阔、深远、宏大的毛泽东诗词意境,不是简单的问题,需要艺术家的艰难而浪漫的艺术再创作。
  (作者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第8版(大地·美术)
专栏:

  一部宏伟画卷
  郭德宏
  毛泽东的诗词,可以说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部宏伟画卷。
  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写的诗词特别多。“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等词句,就反映了秋收起义的轰轰烈烈的场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等诗句,如实地描绘了红军长征的艰难行程。“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蟠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的诗句,则是中国人民推翻蒋介石政权,取得中国革命彻底胜利的写照。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写下了很多歌颂祖国新貌和成就的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等诗句,真实地反映了全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等诗句,则是工农业各条战线辉煌成就的生动记录。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8版(大地·美术)
专栏:

  并非简单图解
  王琦
  毛泽东的书法作品大气磅礴、一气呵成,像行云流水。我认为只有将自己的身心投入到书法创作中,才能深刻体会到诗的精神内涵,如果仅仅是简单抄一遍,这样的书法肯定不会打动观众。
  毛泽东诗词的思想境界非常高,因此,用书画作品来表现他的诗词意境非常难。举个例子,画“万山红遍”,不是说画些山峰、红叶就能表达出诗的意蕴。所以我说人们往往易于简单的“图解”,而很难将毛泽东诗词的精神境界、思想境界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毛泽东的诗词有雄伟的,有柔情的;有对现实的深刻观察,还有他的理想,他的创作带有诗人、作家的气质和风格。因此在书画创作中要把握到这些。我曾根据毛泽东的诗词创作过一幅作品,想表现青松怒向冲天的气势,但我却感到没有表达出他诗中的气势。
  (作者为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第8版(大地·美术)
专栏:

  绘画与科学
姜世林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科学与艺术的交融。在中国“五四”运动前后绘画艺术出现的创新和进步也得益于学术开放、科学与民主精神的倡导。
  现代科学迅猛发展必将促进艺术领域的变革。人们应从更深层次上理解“绘画是一门科学”。它在本质上要求画家的创作过程是探索客观真理、追求真与美的过程。画家首先经过提炼、概括、集中,透过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形式,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把握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离开这种不舍形象的抽象思维活动,绘画出精品是不可想象的。一件惊世之作应是画家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科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的结晶,有限的画面,却能表达出无限空间,甚至拥抱无边无际的宇宙。画家把万紫千红、千变万化的大自然融会于一己之胸中,使绘画作品反映出博大精深的哲学境界。
  诚然,绘画是一门科学,就要求画家弘扬科学精神,善于探索,勇于创新。我们祝愿毛泽东诗词意境书画创作活动,能够多产生陶冶人、感染人、教育人的精品,推动我国当代绘画的发展。
  (作者为北京文理工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现代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第8版(大地·美术)
专栏:

  毛主席诗词的语言美
  程湘清
  毛主席诗词的语言美首先表现为浓缩美。例如,《水调歌头·游泳》这首词中“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句的“动”、“静”、“起”,“一桥飞架南北”的“飞架”,都是炼字。一动一静,相互映衬,更有气势。
  毛主席诗词的语言美还表现为形象美。如《清平乐·蒋桂战争》中“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一句用“风云”比喻政治和军事形势;“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一句用“金瓯”比喻完整的国家。
  形成毛主席诗词语言风格美的三点要素是:善用夸张,如“万水千山只等闲”等是对数量的夸张。富有情趣,如“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就表现出对霸权主义的藐视和嘲讽。寓意深刻,富于哲理,如“人生易老天难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等含义深长的哲理性语言。
  (作者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原主任)


第8版(大地·美术)
专栏: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关于毛泽东诗词意境书画创作笔谈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由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二编研部,中国现代文化研究中心,中央电视台,中国革命博物馆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毛泽东诗词意境书画精品展》近期将与观众见面。为此,我们邀请十位书画家、美术评论家和文化学者,围绕这次书画展所涉及的如何更好地运用诗书画合璧这一传统,拓展当代中国画和书法创作的领域等课题展开讨论,以期推动中国诗书画一体的新探索,我们相信,这也会对其他门类的文艺创作产生有益的借鉴作用。——编者


第8版(大地·美术)
专栏:

  诗意山水画的沿革与启示
  陈履生
  毛泽东诗意山水画的出现伴随着五十年代中国画改造的步伐,它将传统山水画中脱离尘世的清高改变为结合现实的歌颂,它在当时所具有的“革命”的意义,是一般的山水画难以表达的。这些作品与毛泽东诗词中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相吻合,为山水画的改造提供了一个现时的参照。如果说傅抱石五十年代是开创,李可染七十年代则是完善。
  李可染五十年代的两次系列写生活动,就是把“江山如此多娇”这一毛泽东的名句“当做了他在旅行写生中的座右铭;并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祖国河山的描绘者、歌颂者”。李可染在经过写生获得声名以后,为中国革命博物馆创作了《六盘山》,这为他以后以毛泽东诗意为主题的山水画创作作了有益的尝试。他一改1954年写生中一边一角的小景风格,在高山峻岭蜿蜒的山道之中,以不尽的红军队伍表现“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的主题。这幅作品,可能是李可染艺术风格成形中的一个坐标。李可染开始强调了画面中的气势,而这种经由毛泽东诗意画开始的风格变化,又为这一类型的山水画风格树立了一个典范。而后到1963年李可染的另一幅代表作《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出现,则标志了他在运用自己的笔墨语言表现毛泽东诗意方面已经完全成熟,而且也以此确立了自己的山水画面貌。李可染的创作具有许多启示性的意义,他在以毛泽东诗意为主题的创作中,更加强化山水语言的表现,而将“诗意”蕴涵到山水之中。
  可以说成熟于五十年代的山水画家几乎没有不画毛泽东诗意画的。他们努力将这种题材和自己的艺术语言结合,因此即使像傅抱石那样的画家都可以在题材的背后看到他原来的笔墨。但是也有像潘天寿那样的画家,在画毛泽东诗意画时依然画自己熟悉的山川。
  毛泽东诗意山水画的比重,又和那一时期所倡导的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有着密切关系。在这样的社会历史的背景中,毛泽东诗意山水画表现革命的历史必然成为艺术的主流。而这一历史也是毛泽东诗意山水画得以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作者为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古典美术编辑室主任)


第8版(大地·美术)
专栏:

  毛主席词意(中国画)傅抱石


第8版(大地·美术)
专栏:

江山如此多娇(中国画)傅抱石关山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