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4月4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政党交往 发展友好
  中联部副部长 马文普
  目前,中国共产党已同非洲国家的60多个政党和组织建立了友好关系。我党、我国领导人非常重视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同非洲国家和政党的团结与合作。作为主管中国共产党对外关系的职能部门,中联部愿在新的世纪里与非洲各国友好政党的朋友们一道,为建立长期稳定、更富活力的中非关系共同作出新的努力。
  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是中国整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非洲,许多国家执政党的领导人同时也是国家领导人。进一步推动中非双方政党领导人的互访,有利于加强双方相互间的了解、信任与友谊,从而促进国家关系的发展。
  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党的对外交往,交流治党治国经验。在新的世纪里,我党将采取不同形式加强与非洲国家政党的交往,巩固和发展中非友好。我们将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通过互派各种级别的代表团,扩大同非洲各国新生代政治家的交往,保持中非关系的持久发展。在人才的培训方面加强与非洲国家政党的合作,邀请非洲政党的年轻干部来华,交流双方治党治国经验,同时安排他们有针对性地进行参观、考察。互派专业考察组深入了解对方的党情、国情。与非洲国家政党相互交换信息和资料,加强彼此间的了解。进一步推动各自领导的青年、妇女等群众团体的友好交往。参加多边政党的交往活动,在国际舞台上加强与非洲国家的相互沟通和支持。
  通过政党渠道促进对外经贸合作。请省市领导人通过党的渠道去非洲访问、考察,同时邀请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家随行。当非洲国家政党代表团来访时,我们也将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安排他们到有关省市参观、考察,促进双方经贸合作的发展。(附图片)


第7版(国际)
专栏:

  中国需要非洲 非洲需要中国
  本报记者 黄泽全
  中国有句古诗:“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中国与非洲虽然相距遥远,但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彼此没有任何历史芥蒂。半个多世纪以来,中非人民同命运,共患难,在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种族主义,捍卫国家主权和尊严,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斗争中,一贯相互同情,相互支持。在经贸等领域,中非双方进行了真诚、平等的合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中非人民结下了兄弟情谊,成为“全天候”的朋友。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这一基本属性决定了中国和非洲国家之间政治上相互依存和相互支持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中非经贸合作前景也十分广阔。非洲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市场巨大,对中国实现市场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中国的产品、技术和管理经验,适合非洲市场;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经验,对非洲国家具有很强的吸收力。中非之间的互利合作能够使双方受益。加强和发展同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始终是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对非洲的政策是建立在中非共同和长远战略利益基础之上的,绝不会因世界局势的演变和中非各自情况的变化而改变。
  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三代领导人,都致力于中非友好事业,制定了一系列不断巩固和发展中非友好关系的方针和政策。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尤其重视在新形势下发展同非洲国家的长期稳定、全面合作的友好关系。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访问非洲,对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中非友好合作关系作出了一系列政策性指示,进一步推动了中非友好关系的发展。江泽民主席曾经3次访问非洲,特别是他1996年访问非洲时在非洲统一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提出了构筑面向21世纪长期稳定、全面合作中非关系的5点建议,其核心内容是“真诚友好、平等相待、团结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深刻地揭示了中非友谊的历史渊源和时代特征,全面阐明了中国在新时期发展同非洲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的政策和主张。
  人类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潮流。尽管经济全球化可以推动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有利于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有利于世界的繁荣与发展。但是,在国际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下,经济全球化使发达国家处于受益最大的主动地位,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特别是一些非洲国家甚至面临着“边缘化”的危险。广大发展中国家一方面要抓住机遇加快振兴和发展经济,另一方面要加强团结,加强在各个领域的合作,才能提高在南北对话中的地位,有效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利益。
  在新的世纪里,面对当前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中国与非洲国家都有深化相互合作、加快经济发展、增强竞争优势、掌握竞争主动权的强烈愿望,这是中非友好关系在21世纪里能够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江泽民主席在去年10月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会议开幕式上强调指出,中非之间建立更加密切的友好合作关系符合双方人民的利益,符合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江泽民主席的讲话意味深长,再次重申中国永远是非洲国家的朋友。这再一次说明,中国愿意同广大非洲国家携手并进,加强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共同迎接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新世纪。
  总之,认清国际形势,抓住难得机遇,扩大中非友好,深化中非合作,既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光荣使命,也是我们为下一代人创造更加理想的国内外环境的重大责任。


第7版(国际)
专栏:

  文化交流 促进友谊
  文化部副部长 孟晓驷
  “中非合作论坛”会议通过的两个重要文件,为新世纪中非关系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框架。文化部于2000年10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的“新世纪中非文化交流研讨会”,回顾和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非文化交流工作的经验,研究和探讨新形势下中非文化交流工作的新内容、新方式和新途径,与会代表就在新世纪里如何进一步加强中非文化关系,深入开展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和拟将采取的措施。
  继续加强中非官方文化交流,尤其要保持和发展中非文化界高层人士之间业已存在的经常性互访的良好态势,不断深化文化外交关系,中非之间要进一步加强在国际文化事务上的交流与合作,在国际文化论坛上互相支持,维护双方的共同利益。
  进一步加强中非文艺家、作家和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和支持各自艺术家、作家和学者到对方国家学习、研究和考察,各国政府为他们的著作和科研成果的发表、出版和发行等提供方便。通过互派考察团组、举办研讨会和座谈会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开展文化管理人员和文艺专业人才的交流与培训,使中非文化交流朝着深层次和高品位的方向发展。
  中国将继续向非洲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文化援助,以支援非洲国家的文化建设;扩大对非洲文化交流的经济投入,资助中非艺术团和展览团组的友好访问。(附图片)


第7版(国际)
专栏:

  农业协作 生机勃勃
  农业部副部长 刘坚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非之间开展了全方位的农业交流与合作,呈现生机勃勃的局面。
  不断推动农业部门的高层往来 仅近10年内,双方就互派部级农业团组数十个。
  积极开展经济技术合作中国先后帮助非洲国家建设了约200个农业项目,为促进受援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中国也从非洲国家学到了有益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引进了一些有价值的农业种质资源。
  中非农业互补性很强,双方都有扩大合作的强烈愿望。非洲许多国家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发展农业对摆脱贫困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正努力采取措施,确保中非农业合作的顺利开展。
  根据“中非合作论坛”精神,农业部近期将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继续积极开展与非洲各国政府间的农业高层往来,加强相互联系与沟通,争取在多边合作框架下协调立场与相互支持,确保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
  扩大农业科技合作 特别是在品种资源、种养技术、病虫害防治和农业机械化技术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加强农业技术人员交流和培训方面的合作,积极安排非洲国家的农业技术人员来华进修培训,选派非洲急需的农业专家赴非工作。
  加强农业合作开发 鼓励有实力的农业企业到非洲从事农业开发,不断探索中非农业合作开发的新形式。(附图片)


第7版(国际)
专栏:

  科技合作 形式多样
  科技部副部长 马颂德
  我国与10多个非洲国家先后签署了科技合作协定或经贸科技合作协定,开展了一定规模的交流与合作。在新世纪里,中国同非洲国家的科技合作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以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为总体目标,紧紧围绕双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为进一步加强中非友好合作关系做出应有的贡献。
  以人为本,继续加强中非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合作,将尝试举办一些专门针对非洲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培训班,为提高非洲国家技术发展水平办实事。
  通过举办技术展览活动和开展技术示范项目,与非洲国家分享我国在开发农村科技、应用技术、新能源技术等方面所积累的经验。
  近几年,中国在实施“星火计划”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得到了大多数非洲国家的认同,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也为我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创造了新的契机和潜在市场。
  进一步加强与非洲地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之间的合作、交流与协作。一方面,与埃及、南非等在科技发展方面有较强实力的国家开展合作研究开发,共同提高和进步,另一方面,可以开展结合这些国家地处非洲的地缘优势,共同协作,在促进整个非洲的科技发展、科学知识普及、资源调查等方面形成合力,以缩小非洲与其他地区在科技领域存在的差距。(附图片)


第7版(国际)
专栏:

  教育交流 广泛深入
  教育部副部长 韦钰
  我国与非洲国家保持着不同程度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关系,尤其是近几年,中非教育界有了更多的接触和了解,交流与合作更加深入和广泛。截止到2000年,我国已为51个非洲国家培养了包括博士和硕士生在内的5765名各类人才。非洲国家也为我国培养了一些专门人才。我国与非洲20个国家进行了长、短期的教育合作项目,派出100多人次的专业教师到非洲20多个国家的大、中学任教,在生物、微生物、土木工程、材料、计算机、物理、化学、食品加工、测量等专业领域为当地培养了一批本科生和研究生,受到非洲国家的普遍欢迎。
  自“中非合作论坛”成功召开和中国政府提出设立非洲人力资源发展基金之后,许多非洲国家与我国教育合作的愿望更加强烈。展望今后的中非教育交流与合作,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走出去、请进来,长、短结合,以积极开拓创新的精神,探索开展多方面和不同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如互派代表团访问,特别是高级别的代表团,以促进友谊和加深相互了解;进一步增加互换奖学金生的名额;可视非洲国家的需要,继续派教师到非洲国家任教或请非洲朋友来华参加各种类型的短期研讨班等。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我们还将与非洲国家探讨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开展合作的可行性,为非洲各国加快教育发展步伐提供可靠和有效的新手段。(附图片)


第7版(国际)
专栏:

  卫生合作 造福人民
  卫生部副部长 朱庆生
  去年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为新世纪中非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双方在各个领域包括卫生领域加强合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框架。为了落实论坛会议文件精神,在卫生领域的对非合作方面,我们将做好以下工作:
  继续做好向非洲国家派遣医疗队工作 努力改革医疗队员选拔机制和合作方式,挑选各方面素质较高的医务人员以更符合非洲国家实际需要和充分发挥我人员技术特长的方式为非洲人民服务。在维持目前援外医疗队规模的基础上,根据我们的能力及非洲国家的需要,适当满足新派、复派和增派医疗队的要求。
  根据我国的实际能力和非洲各国的不同情况与合作的需要,继续无偿提供药品、医疗器械、医用材料等。将就地培训受援国医务人员列为中国医疗队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求各医疗队根据工作进展制定培训计划、目标并予以实施。
  积极与非洲开展疾病防治工作 今后,我们要加强向非洲国家提供疟疾防治和监测的技术援助,为非洲国家举办疟疾防治人才培训班或接受非洲国家派人来华进修疟疾控制,在华或赴非举办研讨会,交流经验,促进中国研制的抗疟疾新药在非洲的应用。
  艾滋病严重地威胁着非洲国家,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人民的健康和发展。今后中国将继续与非洲国家加强这方面合作,争取在抗疟疾药研制和临床治疗方面取得新的进展。(附图片)


第7版(国际)
专栏:

  经贸往来 成果喜人
  外经贸部副部长 孙广相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同非洲国家的经贸关系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0年中非贸易额达到105.98亿美元,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其中中国从非洲的进口首次超过出口。截止到2000年底,中国先后向非洲53个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建成成套项目650个,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00多人;开办企业499家,双方协议投资金额9.9亿美元,其中中方协议投资金额6.8亿美元;开展工程项目和劳务合作业务累计合同金额163.8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22.8亿美元。
  在新的世纪,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对非工作方针和江泽民主席关于“走出去”的重要战略思想,拓展新思路,开辟新领域,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各项后续工作,不断提高中非经贸合作的质量和水平。
  我们将本着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继续扩大双边进出口贸易,鼓励中国企业根据市场需求,逐步增加从非洲的进口;大力支持中国有实力、有信誉的企业到非洲投资设厂,促进非洲国家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加强和改进工程项目合作,通过工程承包、经济技术合作等方式参与非洲国家经济建设和项目开发;进一步做好对非援助工作,落实减债承诺,加强与非洲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合作,逐步增加资金投入,帮助非洲培养各类管理和技术人才;强化信息服务体系,为企业开拓非洲市场创造条件。(附图片)


第7版(国际)
专栏:

  关注非洲
  编者按:为进一步落实江泽民主席关于“要十分重视非洲的工作”的指示和中央关于加强对非洲工作的要求,配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后续行动的展开,本报自今日起开辟《关注非洲》专栏,全面报道中非多领域、全方位的友好合作关系,报道中国企业走向非洲的感受、体会、做法和经验。本栏目得到中央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特别是钱其琛副总理于百忙中亲笔题写刊名。同时,我们竭诚欢迎正在致力于中非友好互利合作的企业或个人向本栏目赐稿,畅谈促进中非合作、开发非洲市场的经历和成果,以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推动中非全面友好合作关系,特别是中非经贸友好合作关系在新世纪上一个新的台阶。
  联系电话:65091961;传真:65091061;E—mail:gjbjg@peopledai-ly.com.cn
  长期稳定 平等互利
  外交部前副部长 吉佩定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第三代领导集体十分重视中非关系,始终将加强同非洲国家的团结合作作为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中非关系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我们高兴地看到,真诚友好、平等相待、团结合作、共同发展,已成为中国和非洲国家关系的重要特征。中非友谊源远流长。中非友好合作成果喜人。
  人类进入新的世纪,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但由于现行国际体系中不公正、不平等的现象没有改变,全球化更多地有利于发达国家,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贫富差距、“数字鸿沟”在不断扩大。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实现人类的共同繁荣与进步已成为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强烈要求。在新形势下,中非双方迫切需要密切磋商,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去年10月,中非合作论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会议发表的两个重要文件,为中非双方建立长期稳定、平等互利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构筑了新的框架,为中非未来的合作绘制了新的蓝图。
  今后几年,我们对非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落实好论坛会议的各项成果。对此,中国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论坛会议结束后,便迅速成立了中方后续行动委员会,并积极主动地与非洲国家进行磋商,加强沟通和协调,研究落实论坛会议的两个文件。我们相信,在中非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论坛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非友好合作关系在新世纪一定能得到更大的发展。
  (本文作者为“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两主席之一)(附图片)
  2000年4月,江泽民主席同南非总统塔博·姆贝基在比勒陀利亚联邦大厦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南非共和国关于伙伴关系的比勒陀利亚宣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