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4月29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社会观察)
专栏:记者观察

透视
诏安县制假护假窝案
本报记者 李渡
去年6月,福建漳州市纪委会同有关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对诏安县制假护假行贿受贿窝案展开全面调查。今年1月15日,中共漳州市纪委、漳州市监察局发出关于这一案件查处情况的通报,决定对涉案的25名党员干部做出党纪政纪处理,其中原诏安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吴根源,原副县长陈君鹏、许瑞章,原公安局政委杨剑宝,原官陂镇党委书记张耀平、镇长许人藩等15人,因收受制假分子贿赂被开除党籍,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林厦等10人分别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现已查明,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诏安县制假者张传雄、陈瑞森等人联合该县近30家假烟制售企业成立“造假理事会”。这个名为“大公家”的地下行业组织,制定了严格的制度和工作规程,设立了隐蔽的办公场所,疏通各种关系,编织保护网,以利于假烟的生产安全。“大公家”将成员分成四组,其中两组每两个月负责向制假企业收取活动经费,另外两组负责向打假职能部门的领导及工作人员行贿。结果,诏安县负有打假重责的部分领导干部被拉下水,充当起制假售假的保护伞。这起窝案留给我们的教训极其深刻——
制假背后有“猫腻”。制假贩假者为求得庇护,大肆行贿。诏安的“大公家”向负有打假职责的领导、工作人员行贿是有组织、有预谋的。受贿人中有诏安县委、县政府分管打假的领导干部;有制假户所在镇的主要领导;有诏安县公安局、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这些受贿人明知行贿人给他们好处的目的是让他们为制假开绿灯,却对送来的钱物照收不误,当制假者后来要求“关照”时便满口答应。有的则在打假的关键时刻为制假分子通风报信,有的对制假不主动打击,有的放任不管,消极应付,放任纵容。如原副县长陈君鹏收受贿赂3万元后,便为对方说情,甚至为对方降低罚款标准,妨碍打假工作的进行,助长了制假行为的泛滥。
  意志薄弱者必败。随着打假的不断深入,制假者为了寻求保护伞,投入的“成本”增大了,对一些意志薄弱的干部来说,金钱的诱惑更强了。在主动送、多次送和通过熟人送等攻势面前,这些行贿对象的“防线”崩溃了。诏安县窝案中受贿万元以上的有20人,个人受贿金额最高的达10.9万元。原县公安局局长钟洪生是军转干部,在部队时多次立功受奖,经受住了艰苦环境的考验,却在糖衣炮弹面前打了败仗,受贿6.5万元。原官陂镇副镇长陈木养曾在执纪机关工作过,知道党纪国法的严肃性,由于顶不住金钱的诱惑,收受贿赂2.49万元。原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吴根源,曾三次拒收对方的贿赂款,最后还是经不住对方的“认真和热情”,收下了8万元。
  正己才能正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自身正的前提是自律,自律才能顶住各种诱惑。诏安窝案中被查处的4名副处级领导干部是该市第二批“三讲”对象,他们没有珍惜“三讲”教育机会,有的甚至边参加“三讲”边接受贿赂,最终滑进违纪违法的泥潭。这起窝案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一些领导干部自身不正。分管打假的领导干部自身不正形成了大窝案,有关部门的领导干部自身不正又形成了小窝案。涉案的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14人,占立案总数的56%,其中“一把手”9人,又占被立案干部总数的64%。同大窝案牵连的有两个小窝案:一个是县公安局,受贿人数达11人,总金额33.9万元。另一个是工商行政管理局,有6名干部受贿,总金额达10.13万元。“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领导干部自身不正,必然失去对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的资格,影响整个队伍的廉政建设。


第7版(社会观察)
专栏:“新世纪话传统”西柏坡杯征文

  “规矩”重在执行
某地党委机关定了一条规矩:干部退休以后,家庭电话费用自理。按理说这是条好规矩。因为此前有的退休干部家庭电话费每月数百上千元,有些国际长途甚至信息台服务费都由公款报销,财政上难以承受,群众意见也很大。这条规矩实行两年后,主持制定这条规矩的主要领导退休了,他家的电话费原来由公款报销,退休后没人给办更改手续,公家就一直负担下来。新上任的领导不好意思让老领导难堪,别的退休干部也来攀比,结果一条挺好的规矩就毁了。
  在基层工作的同志都知道,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好规矩都是这么毁掉的。没有规矩,难成方圆;有了规矩不认真执行,也难成方圆。中国共产党80年风雨历程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规矩”的建设。可以说,没有组织、纪律诸方面的“规矩”建设,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成熟的中国共产党。严守“规矩”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方面作出了榜样!
  如今,我们正在从事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严格的“规矩”,更需要不徇私情、坚持原则的“规矩”执行者。辽宁黑山县 郑宝光


第7版(社会观察)
专栏:社会短波

  湖南汝城县
降低农民电费
近年来,湖南汝城县狠抓农村电网改造工作,对十九个乡镇的农电体制进行改革,改造了一百零七个行政村的用电设施,建立电量、电价、电费、欠费“公开栏”。农村电网改造后,每千瓦时电价比改造前降低零点二五三元,仅此一项减轻农民负担一千三百万元,农村用电量增加百分之二十。
湖南汝城县委宣传部 刘小林


第7版(社会观察)
专栏:来自基层

  明确思路 狠抓落实
蓟县确保农民增收
天津蓟县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落实“三个代表”的具体措施和头等大事来抓。去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2元,今年,这个县明确提出农民人均纯收入确保同比增长10%。为在农民增收上实现突破,蓟县有关部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狠抓落实:
——优化种植业结构,发展精品农业。进一步调减粮田面积,扩大经济作物面积,增加优质粮种植比重。全县41个乡镇在去年调减11万亩粮田基础上,今年再调减81658亩,用于发展以蔬菜、果树、苗木花卉为主的高效经济作物,经济作物总面积达到412861亩,粮经比例达到1∶1。
  ——建设养殖小区,加快畜牧养殖业发展。全县再建各类养殖小区87个,使总数达到122个,新增存栏71.29万头(只),总存栏达到174.27万头(只),入区养殖户2387户,全县畜牧养殖业产值达到10.6亿元,占农业产值的63%。
  ——坚持科技兴农、科教兴县,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搞好名特优新品种的引进、繁育、推广,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人员深入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战场,通过领办、创办示范场、示范区,技术承包,开展有偿技术服务等形式,宣传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的种养水平。今年全县农业科技贡献率要达到50%。
  ——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全县种植业订单面积将达到168610亩,其中粮食订单114220亩,蔬菜32610亩,苗木花卉6780亩,果树15000亩。畜禽订单1380万只(头),其中生猪20万头,肉鸡1000万只,肉鸭360万只。发展专业乡、专业村,发挥辐射作用,推动产业化进程。今年,全县将新建专业乡8个,总数达到22个,新发展各类专业村166个,总数达到391个。
  ——以旅游业为龙头,推动第三产业大发展。充分利用盘山、长城、八仙山、九龙山等旅游资源,做好山水文章,动员社会力量兴办农家旅店、乡村别墅,从事旅游纪念品开发,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天津市蓟县县委宣传部 庞晓光 金学钧 王彦军


第7版(社会观察)
专栏:专题调查

  “丰原”怎样治污
  ——来自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的报告
袁泉
一个6年前因技术落后、污染严重,被列入淮河流域治污重点关停名单的濒临倒闭的企业,依靠技术创新和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闯出了一条减污增效、超常规发展的路子,成为“淮河流域污染治理先进单位”、国家部级“化工清洁文明工厂”。它就是当年的安徽蚌埠柠檬酸厂,现在的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
  “两难”到“双赢”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柠檬酸生产国和出口国。2000年,国内柠檬酸产量约25万吨,其中80%出口。安徽丰原集团是我国及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柠檬酸生产企业。柠檬酸生产过程中排放的COD、BOD和硫酸钙严重污染环境,治理所需费用约占生产成本的1/3。企业如果投入资金治理“三废”,就要加大生产成本,势必影响企业的效益。面对这两难的境地,能否走出一条让企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的新路呢?6年前的蚌埠柠檬酸厂,是一个资产不足5000万元,负债6000多万元,连续多年亏损濒临倒闭的企业,连工人工资都发不出来,哪还有钱治理污染呢!面对限期治理污染的“最后通牒”,刚担任厂长不久的李荣杰认识到,企业要起死回生,走先发展后治污的路子,显然行不通;先治污再救厂又力不从心。唯一的出路是从治理污染中寻找“变废为宝”的发展机会。他和技术人员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以山芋干为原料生产柠檬酸传统工艺存在的内耗高、收益低、污染重、治理难等问题,大胆构思并很快完成了用玉米粉直接发酵生产柠檬酸的新工艺。这项新工艺使多项指标得到优化,成本大幅度降低,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大大增强了产品竞争力;同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呈淡黄色,COD降为10000MG/L左右,大大降低了治理难度,为实现柠檬酸的清洁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这项技术先后获得“中国专利金奖”、“国家科技成果证书”、“国家发明专利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等荣誉。改革与技术创新的结合,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强大动力。1995年,企业扭亏为盈,实现利税1084万元,创汇960万美元。到2000年底,丰原集团完成销售收入12亿元,实现利税近2亿元,出口创汇8000万美元,位居安徽省企业自营出口和全国同行业出口第一位,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步入发达国家先进行列。
“三废”变“三宝”
  “根治废水,消除污染,变废为宝,保护淮河水资源,为珠城及沿淮两岸人民造福”。这就是丰原人的环保理念。
  几年来,由于玉米粉直接发酵生产柠檬酸新工艺的应用,使生产过程中的“三废”污染得到较好治理,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丰原集团投资7000多万元,先后完成了一期和二期柠檬酸废水综合治理工程,采用国际先进的UASB厌氧生物处理深吸附技术处理的废水,COD含量由10000MG/L降至100MG/L以下,完全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笔者在丰原集团的污水处理车间看到,来自生产过程中的各类废水汇集于此,浓酱色废水经过综合调节池、大型沉降池,进入酵母发酵池,再经甩水浓缩、烘干,变成高附加值的药用酵母。甩水浓缩后的废水,经UASB消化反应器二次处理,一部分经气柜变成沼气供食堂、浴池使用,一部分经生化池三级处理高效过滤后合格排放。在排放口,刚刚还是浓酱色的污水,已变成清澈透亮的水了。据了解,光废水处理中产生的沼气,每年可为企业增加利润600万元;废水中的污泥,作为肥料出售,可为企业增收210万元。另外,玉米废渣可提取玉米蛋白饲料,使企业每年增加纯利润2000多万元。
  丰原集团公司董事长李荣杰告诉笔者:“丰原能有今天的发展规模,得益于新工艺的开发成功。随着治污技术的日益深化,企业生产越来越洁净,产品质量越来越有保证。我们确实尝到了治污的甜头。


第7版(社会观察)
专栏:社会短波

  郧县众学子
缅怀无名烈士
一九四九年冬,解放军某部一位排长在湖北郧县鲍峡镇鲍家店村执行任务时不幸牺牲。四组村民戴有双(今年七十九岁)在其他村民的帮助下,冒着生命危险,悄悄地将烈士遗体掩埋。从那时起,每年清明节,戴有双都要为烈士扫墓,祭奠英灵。一九九七年三月十二日,鲍峡中学师生在参加植树节活动时了解到这件事,深受感动,大家捐钱为无名烈士立了一个碑。从此,这里成了周围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三年来,已有三万多人次来此为烈士扫墓。
湖北郧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纪昌荣 张自明 段吉生


第7版(社会观察)
专栏:“新世纪话传统”西柏坡杯征文

  父亲的遗憾
  父亲是个老共产党员,很小的时候就在珠米(佤语:地主)家做工,受尽欺辱。穷人的队伍开进阿佤山,父亲听到了一个人的名字:毛泽东,认识了一个词:共产党。这时,父亲才发现头顶的太阳原来是那么明亮,天空是那么纯净,阿佤人的生活前景是那么美好。当党组织把一枚党徽别在父亲的胸襟上时,就像是把一颗鲜红的太阳刻在这个佤山汉子的心灵上,父亲流泪了。
  奶奶曾经对我说过:“你阿爸在珠米家做工,无论他们怎样打骂,你阿爸都没有哭过,只有党把那颗红点(党徽)印在他的胸膛上,他才哭了。”
  父亲入党时只有15岁,半个世纪过去,党对父亲的教育是刻骨铭心的,父亲对党的认识是深刻持久的,对党的忠诚是无私和无限的。记得有一次,我们一帮人在家里闲侃,说到腐败,个个咬牙切齿,说着说着话题扯到党员上。父亲听了很不舒服,说:“搞腐败的只是极少数人,极少数党员。是他们给党抹了黑!”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见父亲如此愤怒!我考上大学以后,父亲好几次问我入党了没有,我无法回答,父亲没说什么,但眼神里分明有一种期待。
  我参加工作后,每次回家父亲都要问我入党了没有,我每次都令他很失望。我说,单位发展党员很严格,我现在还不具备条件。这既是托辞,也是事实。多年来,我心中一直保存着这个美好的愿望,但总觉得自己的条件还远远不够。我认真学习过党章,我认为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随便加入共产党组织的,入党绝对是一件神圣的事,对父亲对我都是如此。
  前年,我回家看望父亲,他已经病得很重。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一边给父亲做按摩,一边和他交谈。父亲又提起我的入党问题,意味深长地说:“我们阿佤人能够这样安安稳稳地生活了半个世纪,是谁给的?是谁帮我们建学校?是谁教我们认字?是谁让你有机会读十几年书?”这就是一个有着50多年党龄的阿佤汉子对党的朴素感情。
  带着深深的眷恋,带着一些遗憾,父亲于去年离开人世。父亲一生最自豪的事,就是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未按父亲的意愿入党,是我留给父亲的唯一遗憾,也成为我的一块心病。我想有朝一日我一定会成为像父亲一样的共产党员。我相信,这决不是梦!
  云南民族出版社 聂勒


第7版(社会观察)
专栏:呼吁

  铜梁 仓底匾额待开发 保护瑰宝盼支持
  本报记者 李春雷
  去年10月,重庆市铜梁县“中华第一匾廊”陈列和展出了在这个县平滩镇粮库发现的100块清乾隆至民国年间的匾额。这只是发现的500多块匾中的一小部分,由于缺乏资金,还有400多块匾在粮库里做粮仓仓板。
  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形式,匾在铜梁一带有深厚的民间根基。铜梁县志记载,清嘉庆十年,铜梁大旱,颗粒不收,当地监生周启勤拿出自家囤积的粮食救济百姓,百姓感激不尽。县令当即赠匾一块,上书“积善余庆”四字。如今这块匾就展示在匾廊。已展出的匾有祝寿、贺婚娶、贺荣升乔迁、记事等内容,有的是百姓赠官,有的是官赠百姓,或者亲朋好友互赠。这些匾的文字精美,雕刻精湛,篆、隶、魏碑、行、草、楷,各种书体俱全,有很高的书法价值。展出的匾中有悬匾,也有挂匾,最大的一块长4米、宽1.63米,出自清光绪年间,上书“告厥成功”。
  最具传奇色彩的是这些匾的偶然保存和被意外发现。1983年,现铜梁县文化馆馆长、时任副馆长的叶作富去平滩镇探友时在粮库附近散步,粮库工作人员正在翻晒粮食。叶走到一个腾空的粮仓,看到仓底板有“光绪”字样,仔细一看,竟是一块光绪年间的匾。叶作富带着欣喜和惊讶察看了粮库全部53个粮仓,共发现大小500多块匾。
  原来,1950年铜梁解放后,政府急需在平滩镇建一大型粮库。由于时间紧,新伐的木材潮湿无法作材储粮,人们就从附近的寺庙、祠堂和大户人家搜集了大量的匾来做粮仓仓底和仓顶。30多年间,铜梁和整个国家一样经历了多次政治运动的风雨,而这500多块匾却幸运地保存了下来。粮食部门几经努力,拆除部分粮仓转运粮食,县文物部门才陆续清理、修复了其中的100块匾向世人展出。
  铜梁县大批匾额的发现,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是宝贵的文化资源。目前“铜梁匾”的大部分还没有向世人展现其真面目。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对当地政府提供必要的支持,尽快发掘、整理和保护这些文化瑰宝。


第7版(社会观察)
专栏:实话实说

  “政误”公开更可贵
江苏南通市纪委 汤明文
政务公开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改进工作作风,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手段。从各地的政务公开实践来看,这项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报喜不报忧,报成绩不报失误。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关键在于有些领导干部喜欢搞“政绩工程”,认为公开“政误”是给自己脸上抹黑;担心“政误”公开多了,在群众面前没有面子,以后的工作不好开展。也有的担心被追究领导责任。
  “政误”公开是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政务公开中没有“政误”内容是不完整的公开。必须承认,要做到每项工作毫无差错是不现实的。公开“政误”并非坏事,它一方面可以促使领导干部自我加压,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加强对失误的防范;另一方面可以使人民群众真正行使民主监督权力,保证人民群众拥有最基本的知情权。领导干部通过自我揭短,求得群众的谅解,有利于改进工作。
  与“政绩”公开相比,“政误”公开更可贵。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要勇于面对失误,充分认识“政误”公开的必要性,提高政务公开的自觉性,全方位提高各项工作的透明度。


第7版(社会观察)
专栏:山河杯社会聚焦摄影比赛

  狼狗上车 乘客受惊
  这位老兄居然把一条大狼狗带上了公共汽车,乘客侧目而视,而司售人员对这种危及其他乘客人身安全的行为竟不予制止。
  江西南昌市 刘役军摄于南昌市区


第7版(社会观察)
专栏:编者的话

编者的话
淮河治污是国家环保工作的重头戏,“丰原”的“三废”曾经是淮河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因此,“丰原”对“三废”的成功治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丰原”的经验告诉我们,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完全可以同步进行。依靠科技进步,革新生产工艺,减少“三废”发生量;加大治污投入,高起点、高标准兴建废水综合治理设施,变废为宝……“丰原”人六年治污实践确实可圈可点,给其他企业树立了典范。希望“丰原”的做法能给人更多的启示,有更多的企业走“丰原”之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