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4月16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信息产业)
专栏:

  华中最大的数据中心落户武汉
  华中地区最大的数据中心——武汉电子商务宽带网络平台数据中心一期工程日前已正式启动,预计到5月份,全国各企事业单位、国内外主流网站将享受到该数据中心高速度、高品质的服务。
  武汉电子商务宽带网络平台数据中心是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立项的武汉电子商务宽带网络平台项目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承建方为长江数据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该数据中心位于武汉江汉发展区长江数据科技园内,机房总面积1000平方米,服务器总容量达到2000台。数据中心同时拥有与中国网通、电信、吉通等骨干网接入的数据中心,具备国际互联网自治域的数据中心,网络连通率高于99.9%。


第12版(信息产业)
专栏:焦点

  新世纪钟声敲响的时刻,许多人争相用手机发短信息拜年,短短一个小时,全国手机用户就发送了2000多万条短信息——
短信息:为何火爆
  梁子健
  今年元旦,试图用短信息拜年的人们突然发现,短信息居然很难发送出去了。据统计,从2000年12月31日23时30分至2001年1月1日零时30分这短短一个小时里,全国手机用户共发送了2000多万条短信息,如此巨大的流量使中国移动每秒只能处理470条短信息的短信平台不堪重负。短信息似乎是在一夜之间火爆起来的。
  短信息火爆还不仅仅是我国特有的现象。据统计,目前全球1个月的短信量达到150亿条。在短信息服务开通较早的欧洲,目前每天发送的短信息数量是2000万条,GSM运营商8%到20%的收入来自短信息。
  我国从2000年第四季度开始,全国短信息业务量以每月几千万条的数量激增。中国移动的人士预计,今年将有100亿条短信息在手机上传送。如果按每条短信息一毛钱来计算,这就是10亿元人民币的巨大市场。
  短信息的特有魅力
  短信息业务怎么一下就火爆起来?业内人士分析,有以下原因。
  开通方便。人们已经厌倦了开通新业务时烦琐的手续,而短信息服务不需要申请,所有的全球通手机都自动支持。用户只需要按动几个键,做一些简单的设定,就可以享受这项服务了。
  收费低廉。资费始终是消费者们最关心的问题。虽然语音业务的资费不断下调,但对普通大众来说,拨打或者接听手机的时候,仍然需要“掐着表”。而不管是长途还是市内,短信息每发送一条仅0.1元,而且接收免费。与打和接都是每分钟0.4元的语音业务相比,价格优势不言而喻。
  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的短信中心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定制服务,用户可以自由挑选组合所需信息。证券业人士可以定制股市行情,地产业人士可以定制地产信息,经常出行的人可以定制天气预报,体育迷可以定制体育新闻……如此丰富的内容使每个行业、每个阶层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信息。
  随时随地。短信息不像打电话,必须要求接听方也同时在另一端。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发送短信息,不用管对方有没有开机,是不是在服务区,也不用怕已经是深夜而打扰对方的睡眠,因为短信息可以存储在短信平台的服务器上,一旦对方开机,短信息就会自动发送到他那里。
  此外,文字有着自己特殊的魅力。现代社会的通信工具使人们习惯于打电话,逐渐疏于写信,但在很多方面,文字有着语音所无法替代的效果。比如,时下几乎每个手机用户都曾经收到一些幽默、趣闻,这也是语音所无法做到的。
  短信息业务满足了人们爆炸性增长的信息需求,使人们可以以低廉的价格、便捷的方式,随时随地得到充满个性化的信息。短信息为人们相互间交流提供了新的手段。当一个产品适应社会需求的时候,它的火爆也就理所当然了。
  打开宝藏的钥匙
  值得注意的是,短信息现象的火爆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那就是,短信息现象很可能预示着,我们离发现打开巨大宝藏的钥匙不远了。
  曾几何时,互联网使人们热血沸腾,一时间,似乎人人都深信互联网是一座金山,只等他们来开采了。然而,网络泡沫的泛滥,网络冬天的突然降临,给还沉浸在网络梦想中的人们当头泼了一盆凉水。人们发现,不管网络如何吸引网民,但你想从网民口袋里掏钱,难。面对看起来如此巨大的金山竟无从下手,使互联网经济陷入了无利可图的尴尬境地。
  互联网的问题在哪里?赢利模式。找不到赚钱的办法,网络只能是一座空中楼阁。
  短信息业务的火爆,可以说给互联网带来新的希望。先不说运营商,作为内容提供商的网站实际上已经从短信息业务中找到了赢利的办法,他们终于可以像其他产业的商人们一样,名正言顺地向用户收钱了。可以说,短信息等移动互联业务让人们看到了网络的新希望。
  正因为看到这一点,各个网站的短信中心有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看着一条条的短信息从短信中心发送出去,等着分钱的网站CEO们脸上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的确,目前除专业的如美通、深讯等网站外,搜狐、新浪等门户网站也都纷纷看好移动互联业务,并开始获得收益。
  同时,随着GPRS等移动通信新技术的开发,图像的传输步入实用阶段,多媒体短信息在年内有望成为现实,移动通信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有理由相信,移动互联网将使他们的钱袋更鼓。
  但是,短信息业务毕竟只是移动互联服务中的一小部分,移动互联这座金山还只被开发了一个角,大头还在后面。移动互联的从业者们在清点自己荷包的时候,更应该多花点时间思考一下,短信息业务的火爆说明了什么?用户需要的服务是什么样的?这样,短信息业务才能够真正点燃移动互联产业。


第12版(信息产业)
专栏:权威论坛

  互联网经济为什么会大起大落?成为烧钱机器的网站还有没有希望?请看业内权威人士检讨互联网经济,展望互联网经济未来走势——
  移动互联:网络经济新曙光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鲁向东
  几乎没有一种东西像互联网一样,在如此短的时间里经历如此的大喜大悲。随着纳斯达克指数一次又一次狂跌,人们不禁怀疑,互联网经济,除了泡沫还有什么?那么,互联网经济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互联网真的没有希望了吗?
  互联网经济的要害:缺乏赢利机制
  网络的最大问题是缺少一种有效的赢利机制,各种应用服务提供商也难以找到真正的赢利点,从而限制了其潜力的充分发挥。以往互联网发展所倡导的是用户免费浏览信息、网站单纯依靠广告收入维持生存的运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的发展初期,互联网虽然缺乏令人信服的收入来源,缺乏相对稳定而有效的赢利手段,但由于大量风险投资的注入(掩盖了实际收入来源的匮乏),互联网实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上网人数不断增长,可是另一方面大多数的互联网企业依然找不到令人满意的赢利模式,互联网企业不但赚不到钱,反而成为烧钱的机器。当投资人的耐心超过极限后,纳斯达克的大跌便开始了,也引起了人们对互联网经济的信誉危机。
  突破口:寻找共赢的商业运作模式
  应该看到,和任何事物一样,互联网的发展也是波浪式的。而且,互联网正在一点一点回归到真正的本质——工具。而互联网经济的本质就是利用网络进行经济活动,通过提供集成化、网络化的信息应用服务,获取收入,产生盈余,实现社会经济效益,这种本质决定了互联网经济必须遵循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要想使更多的人们成为互联网的消费者,网络服务商们必须唤起人们渴求信息的欲望。网站所提供的服务如果只是一些花边新闻或宣泄个人私愤的公告牌,那么,网络不会有前途。因此,改革互联网商业运作模式,激励更多的互联网企业努力开发、聚集、提供更多的社会需要的信息应用,并使信息商品化,这才是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移动互联:发现赢利模式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的一个根本点在于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在这方面,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融合而产生的移动互联为互联网经济带来了新希望,因为,移动互联可以说已经找到了宝贵的赢利模式。
  前面说过,互联网的资源是信息,想赢利关键要把信息变为商品。而信息商品化的关键是个性化,也就是对我有用。没有用的信息是什么?垃圾。垃圾是不值钱的。
  从浩如烟海的“信息垃圾”中帮你淘出有价值的信息,并提供给你,这就是移动互联赢利的基本模式。比如,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推出的“移动梦网”就是一个信息的超级市场,在其中客户的选择是自由的,能更加充分地体现出个性化服务。例如,通过“移动梦网”,可以利用移动终端实现定票、炒股、娱乐等等,也可以完全根据客户自己的爱好定制信息、完成交易,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正是“移动梦网”所提供的个性化应用服务创造了价值,带来了收益,所以它没有理由不被市场接受。“移动梦网”是在价值链发生变化后创新提出的商业运作模式。
  此外,好的内容和应用是启动互联网市场的关键,但要想使更多的人产生对信息的渴求,单靠网站的努力还不够。“移动梦网”的关键是运营商走出传统定位和发展思路,对价值链进行了重新定位整合,体现了“开放、合作、共赢”的原则。在“移动梦网”中,各方都是价值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获利的机会,网络运营商提供接入平台和信息通道,服务提供商可以通过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获取收入并实现赢利,用户可以通过浏览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实现心中梦想,这必然使各方的积极性大大增强,这是互联网发展成功的基础。
  和互联网不同,移动互联从一开始首先考虑的是找到赢利的办法,这个思路导致了他会走向成功。在这种模式下,日本的I-MODE已经有了非常成功的先例。我国从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计划”实施的现状看,也已初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已经有130多家SP正式签约加入该计划,而且有些SP已经从“移动梦网”中获益。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热浮躁到冷思考的过程,正走向一个理性的回归期。而移动互联网作为一个崭新的事业,为互联网带来了新的思路。我们相信,解决了赢利模式,互联网经济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附图片)
  图为美国苹果电脑公司在华盛顿举行的联邦办公用品展览会上展示的全景屏幕电脑显示器,该显示器可以提供全景图像显示,也可分别显示不同内容。新华社记者 王岩摄


第12版(信息产业)
专栏:

  你知道吗?按道理网络化应该带来纸张的节省,可相反,全球办公用纸仍在以每年4%到7%的速度增长。按照这种速度,再过10年,全球办公用纸将增加一倍
  办公何时真正能无纸
  陈庆修
  以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电子办公自动化飞速发展,的确为节约用纸甚至无纸化办公提供了可能性,例如电子邮件和计算机软盘可以很方便地把有关的信息资料提供给需要的各方,当然也可以保存下来,而不必再以纸张作为载体。但良好的愿望不等于现实,那种认为电子办公自动化可以使我们节约用纸的想法至今仍是个神话。
  现实是全球办公用纸仍在以每年4%到7%的速度增长,按照这种速度,再过10年,全球办公用纸将增加一倍。近年来,在网络办公技术日渐成熟的同时,各类打印机的销售量却连创历史纪录,打印机与电脑的比例同步增长,与此同时打印机专用纸张的消费也连年呈现快速攀升态势。时至今日,无纸化办公理念并未被社会公众广泛接受,尽管推进电子信息化的努力继续在办公领域取得进展,但本应与之同步推广的全流程数字化网络办公新理念在一定意义上已名存实亡。
  与当初倡导无纸化办公的初衷相反,人们发现,用电脑打字取代手写竟是如此美妙,原本费时费力的手工誊写,现在只需点击一下鼠标,打印机便会为你复制出近乎完美的拷贝,要多少有多少,且不说复印机一开,整页整页的与原件一模一样的拷贝像流水一样涌出。
  由于“爬格子”辛辛苦苦,所以修改稿件时通常在同一张纸上一次修改定稿,这也便于存档,对于成文的材料能传阅的就不会另外再抄写;而电子办公自动化使文字处理变得轻松愉快,印制精美的文稿是电子办公自动化的拿手好戏。于是,大家已不习惯看手写的文稿,更难接受在上面反复修改的稿子,报上级主管的稿件通常是干净利落、精益求精的,需要讨论或传阅时,复印机一开,人手一份,这常常是体现对有关人员尊重的一种方式,或者是作为一种待遇。在纸上记录文字信息变得如此容易,不会再有“爬格子”的辛苦,只会给大家带来轻松和方便,用纸量直线上升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据统计,一个企业如果使用电子邮件技术,该企业的用纸就会增加40%。一些常发送邮件的企业简直快被纸张淹没了。它们正在努力设法摆脱这种困境,但由于受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制约,人们感到节省用纸是难以做到的,这常常与电子办公自动化便捷的特点相矛盾,为了赢得时间和减少差错,企业只有更好地使用纸张,而不是为了节约用纸。
  应当承认,无纸化办公在技术上已经没有问题,信息技术和电脑完全可以取代纸张作为信息载体的功能,其传输、存储、查阅、复制等功能具有纸张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纸张毕竟是另外一类特殊而历史悠久的信息载体,它所具有的特点也是电子办公自动化一时难以取代的。无纸化办公要成为现实,必须首先改变人们的观念和习惯。在观念上,人们通常以为“白纸黑字”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是真实可信的,领导人还可以直接在纸上圈阅或作批示。
  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越来越依赖科学技术的推动,在高科技浪潮的冲击下,一切与时代发展相左的东西终将会被淘汰。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改变一些习惯。今后,无纸办公和有纸办公可能会同时存在很长时期,完全的无纸化办公仍是一个梦。当然,从环保的角度考虑,我们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


第12版(信息产业)
专栏:业内时评

  牢骚、理解与透明度
  冉永平
  近几天,到各网站的BBS上看看,议论、批评中国电信的真不算少,原因依然是资费。
  电信资费调整方案是去年年底出台的,但各公司执行多集中在3、4月,所以资费再次成为舆论焦点。
  资费历来敏感,消费者和运营商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此,笔者不想多说,而想说说透明度问题。
  很多事情,不理解是因为不了解,不了解是因为不透明。很多时候,人的心理很微妙,越让他看到、让他知情,问题越好办。
  比如大家对电信收费争议很多,电信部门很委屈:我们是电脑计费,不会出错。而消费者说,谁能保证电脑不出错,我知道你做了什么手脚?问题的焦点在哪里?还是不透明:计费系统在你企业,消费者看不到,不放心。
  道理很简单,要说计费不准确,出租车的计价器可能误差不小,电表、水表、气表也都不是百分百准确,有的甚至误差较大。但消费者对这些“表们”意见并不大。为什么?因为它“透明”,你看得到它,或者就装在你家里。如果出租司机把表藏起来不让你看,电表、水表通通装在供电局、自来水公司,消费者恐怕也就不会那么痛快地接受了。
  当然,全球的电信计费都和中国一样,在运营公司,这是历史造成的,当初技术上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不过,在此笔者只是想通过这个例子说明透明、参与、公开的重要,很多看来不可调和的矛盾,真正透明了、了解了也就理解了,矛盾也就容易化解了。
  比如大家说听证会不透明,应该现场直播。其实信息产业部也早有此意。而且主管电信的张春江副部长就明确提出,今年希望直播一次,让大家彻底了解、参与电信的改革。但愿这样的直播能尽快实现。
  一句话,不能怪老百姓不理解、不支持电信,毕竟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对政策、对方方面面了解的太少,参与的太少。所以,中国电信也好,其他电信部门也好,要想获得百姓理解、支持,就应该揭开盖头,让消费者多参与。而千万别拒他们于门外,那样不是减少麻烦,而是会找更多麻烦的。


第12版(信息产业)
专栏:

  电信资费结构调整后:
  国内长途细算账
  张工
  在长途改为以6秒计费后,面对多种选择方式,怎样打国内长途才比较划算呢?
  国内长途有以下几种拨打方式:一、在固定电话机上直拨,费率为每6秒0.07元,相当于每分钟0.7元;
  二、在固定电话机上打IP电话,费率为每分钟0.3元,另加相应时长的市话费;三、201、200、300等智能电话卡,可在固定电话机或公用IC电话亭话机上拨打,费率与直拨相同;四、IP卡,可在固定电话机上拨打,IP卡账号上按每分钟0.3元计费,同时,所有电话机计入相应时长的市话费;五、优惠电话,在每日0—7时,直拨或使用智能卡,可享受六折优惠,即每6秒通话费仅0.04元。
  五种通话方式在资费上各有千秋。比如,半分钟以内的超短电话,直拨话费在0.35元以内,IP电话0.5元,直拨电话划算;约一分钟的短电话,直拨话费0.7元左右,打IP电话要么0.5元要么0.8元,由于跨分钟的数秒较难控制,宜选直拨。三分钟左右的电话,直拨话费约2.1元,IP电话1.1元或1.5元,可见IP电话稍便宜,但六折优惠时段直拨仅约1.26元,差不太多;六分钟左右,直拨约4.2元,IP电话2.3元或2.7元,直拨六折优惠约2.52元;超过七分钟,以10分钟为例,直拨约7元,IP电话3.9元。由此基本可得出如下结论:短时间通话,直拨比较便宜;超过两分钟至六分钟的国内长途,IP电话较便宜。(附图片)


第12版(信息产业)
专栏:

  中国电信与华为签订服务合作协议
  2001年4月10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订通信服务合作协议和长途省际数字电路租用框架协议。
  此次合作主要包括:中国电信集团向华为公司提供国内各类租用电路业务、广域网和城域网络通信业务、电信新业务等方面的服务,双方共同协商制定中期和远期的计划,共同进行网络优化和电信业务的更新发展。双方表示,在今后的长期合作中,将互相依赖,互相支持,通过优势互补,共同促进通信服务合作发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