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4月12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社会经纬)
专栏:

  告别无声世界
  ——中国聋儿康复工作掠影
  艾舒
  我国有听力语言障碍残疾人2057万,为残疾人总数的首位,占全国人口的1.679%。其中,7岁以下聋儿约80万,由于药物、遗传、感染、疾病、环境噪声污染、意外事故等原因每年约新产生聋儿3万余名……
  聋儿康复:
  列入国家计划的抢救性工程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抢救聋儿更是当务之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后,把白内障手术复明、儿麻后遗症矫治、聋儿听力语言训练三项康复工作作为首要任务。针对我国耳聋发病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工作薄弱的现实,1988年聋儿康复工作作为一项抢救性工程列入国家计划。
  此后,国务院相继制定的三个五年计划中,都就聋儿康复工作明确了任务指标,规定了政府责任。国家给编制、拨经费,配备专业人员、设立专门机构系统实施聋儿康复规划。经过10余年的努力,作为全国聋儿康复工作的技术资源中心和业务管理部门,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逐渐发展成为集医学、教育、科研为一体的国家级康复机构。目前全国共有聋儿康复机构1586个,已初步形成了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为技术资源,省聋儿康复中心为龙头,市级语训部为骨干,基层聋儿语训班(点)为基础,社区家庭为依托的聋儿康复体系。
  随着我国聋儿康复工作的推行,听力残疾的孩子一部分已经得到康复,一些聋儿通过听力语言训练进入普通小学,有的上了高中,还有的已经上了大学。截至2000年底,全国已训练7岁以下聋儿14万名,其中20%进入普通小学和幼儿园。
  听力助残:
  凝聚社会力量的爱心义举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副主任万选蓉为聋儿康复事业多次呼吁。1998年3月3日,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万选蓉联合社会福利组的15名委员提交了《关于建议设立“爱耳日”宣传活动》的第2330号提案。这一提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经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10个部门共同商定,确定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广大聋儿康复工作者以此为契机,让聋儿康复工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自2000年全国第一次“爱耳日”以来,他们不断组织耳聋预防康复减少残疾的宣传活动,并积极寻求社会各界合作开展“听力助残”活动。为推动基层聋儿康复事业发展,为贫困地区聋儿家庭解除困难,2000年,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发起了全国听力助残万里行活动。共派出专业技术人员30多人,走访21个市县,总行程达15000多公里。
  为解决我国聋儿语训师资匮乏问题,在李嘉诚先生的资助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与北京联合大学合办“北京听力语言康复技术学院”,使之成为具有高等专业水平的中国聋儿语训教师培养基地。在5年内,面向基层语训部培养500名聋儿语训教师,为促进中国聋儿康复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人工耳蜗新技术出现不久的1998年,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就与国外人工耳蜗公司合作成立小儿人工耳蜗培训基地。两年多来,有近200名极重度耳聋患者植入人工耳蜗。
  为了聋儿脱残,中国聋儿康复工作者积极努力、永不懈怠。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主任孙金忠说:“我们不但要巩固、完善现有的聋儿康复工作体系,开展耳聋预防、早期干预及社区、家庭康复工作,还要广泛寻求社会支持,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让更多的聋儿走出无声世界。”


第11版(社会经纬)
专栏:

  鸡窝里飞出“金凤凰”
  本报记者 潘跃
  一排排毛茸茸的小鸡破壳而出,它们用惊奇的目光窥视着色彩斑斓的世界。尽管它们无法用美妙的语言感谢把它们迎到这个世界的“母亲”,却围绕着“母亲”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望着可爱的鸡“宝宝”们,“母亲”的泪水禁不住流了下来。
  这位鸡“妈妈”叫关学文,33岁,是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妇女养殖肉鸡服务中心经理。记者参观了关学文的养殖服务中心,对她所取得的成绩深感敬佩,问起她现在的养鸡规模时,关学文无不自豪地说:目前,肉鸡养殖服务中心种鸡存栏15000套,拥有固定资产100万元,每年向社会销售鸡雏180万只,销售商品鸡100万只,获纯利润50多万元。同时,不断增加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形成了种鸡、孵化、育雏、饲养、屠宰加工一条龙经营的科学化养鸡模式。
  记者问起她当初养鸡的经历时,关学文默默低下头。她抬起头时,眼里噙满泪水,她说:“区、镇、村妇联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为我送来了《中国家禽》、《农村养殖技术》和《养鸡与鸡病防治》等科技书刊,并为我报名参加了养鸡技术培训班。”
  1990年初,关学文看到邻村姐妹养鸡富起来了,手就痒痒了。她以年轻人特有的魄力开始了艰苦创业的历程。她向亲朋好友借了2000元钱,搭起两间小棚子,搞起了肉鸡饲养。由于没有饲养经验和防疫技术不过关,500只欢蹦乱跳的小鸡全死了。急得她只有伤心掉泪,一筹莫展。这时,由全国妇联发起的大众读书会活动给关学文送来起死回生的希望,各级妇联组织不仅送杂志,还鼓励她知难而上。从此,她放下包袱,废寝忘食学习养鸡技术。又拼凑500元,购买了第二批小鸡。50天的心血没白费,小鸡长大出栏,一下获纯收入2000元,高兴得她逢人便说:“是妇联组织和《中国家禽》等科技书刊帮了大忙。”
  勤劳创业、科学致富使关学文尝到了甜头,她每年投入3000元钱购买养鸡技术书、资料和订阅报纸杂志,家中成立了专业图书角。
  当记者与她谈到富裕起来的感受时,关学文回答:“光自己富了,不算富,我真心希望乡亲姐妹都能富裕起来。”
  1998年她成立了通州区宋庄镇妇女养殖肉鸡服务中心。在资金、技术、设备上采取以中心带户的形式,帮助周围姐妹发展养鸡业。她利用家庭图书角不定期开展咨询服务,定期举办培训班,她还经常帮助养鸡户外出购买设备,满足养鸡户对药品、器具方面的需求。村民孟庆红家里生活很困难,关学文无偿借给她2.5万元帮她养鸡,使孟庆红摆脱了贫困。在她的带动下共有200多户姐妹养鸡致富,年收入在两至三万元。
  近年来,关学文曾多次被评为市级“双学双比”先进个人。去年12月,文化部和全国妇联联合开展家庭读书评选活动,关学文被评为“科技读书示范户”。


第11版(社会经纬)
专栏:行业新风

  馨正医德暖万千人心
  赵铁志 巫晓春
  走进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一股文明新风扑面而来:宽敞、明亮的门诊大厅温暖如春,鲜花溢香;导医员笑容可掬,关怀备至。
  崭新的面貌得益于以病人为中心、优质服务为主题的“讲文明,树新风”创文明行业活动。他们开展了争创“文明科室”,争当“服务明星”、“青年岗位能手”、“十佳护士”活动;对“收红包”、“要回扣”、“乱收费”等现象进行专项治理;定期与医德医风监督员和医疗合同单位召开座谈会;每月进行一次病员满意度调查。
  与此同时,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抓起,推行“患者满意工程”。简化就医环节,增设服务窗口,在门诊设立“文明示范窗口”和导医员,设立用药咨询台。在这里,患者可以同医生探讨治疗方案,医生为患者下医嘱时,必须向患者说明所用药品、所需检查及所需费用。
  通过创建文明行业活动,该院实现了两个效益的快速增长。短短6年,固定资产增长13倍,先后荣获宜宾市“文明单位”、四川省“十佳城市医院”、四川省卫生系统“讲文明、树新风”先进集体等称号。


第11版(社会经纬)
专栏:行业新风

  警民联手正一方风气
  文雁 陈炜 程奇
  今年二月初二,是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一带侗族同胞的开年节,一大早,牙屯堡镇地马村村支书、村委会主任就带领三十多名村民代表,挑着侗家特产酸鱼、酸肉,来到武警广西总队二支队十一中队。
  地马村地处湘桂黔交界处,枝柳铁路从此经过。离村五公里有一个跨省隧道,武警广西总队二支队十一中队就担负着这个隧道的守护任务。过去,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加之经济落后、村民的法制观念淡薄,地马村偷盗铁路物资、乱砍滥伐林木等违法犯罪现象屡禁不止,仅从一九九○年到一九九六年,该村就有二十多人被判刑劳教。
  一九九六年六月,十一中队主动“攀穷亲”,与地马村结成了共建对子。他们一方面积极配合铁路和当地公安机关,狠狠打击偷盗铁路物资、乱砍滥伐林木等犯罪活动。另一方面,坚持不懈地开展“法律进农家”活动,先后购买了两千多册法律书籍送到侗胞的手中,还利用黑板报、墙报、村广播、放电影等多种形式向村民广泛宣传法律知识。同时,十一中队大力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带动驻地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中队每年都要帮助地马村群众抢种抢收、整渠修路、植树造林。地马村小学教学条件差、失学儿童多,中队官兵便利用休息时间为学校整修校舍、修理课桌板凳,与失学儿童结成“一帮一”助学对子,先后捐款四千多元,使二十四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中队还针对地马村地处山区的特点,帮助村民发展天麻、茯苓、八角等中药材种植,在村里办起了“科技夜校”,从广西柳州市请来农科专家,给村民们传授中药材的科学种植技术。
  依法建村,以德育民,地马村社会风气明显好转,百分之八十的农户被评为“遵纪守法文明户”,村党支部先后被评为县、镇先进党支部。


第11版(社会经纬)
专栏:社会看台

  “义工”在行动
  本报记者 胡谋摄影报道
  深圳市有一支由各界人士组成的特殊队伍——“义务工作者联合会”,在38000多人的在册义工中,年龄最小的才14岁,最大的已经76岁。义工联成立于1990年,在团市委的指导下,常年义务服务于社会,提供青少年辅导、法律援助、帮助孤寡老人、照顾残疾人等10多项服务。10年来,服务时间达216万小时,被誉为深圳特区的雷锋队伍。
  志愿性是这支队伍的特征之一。越来越多的人是在了解了义务工作、义务精神的基础上,志愿加入义务工作行列的。“有时间做义工”,成为深圳人的时尚。
  深圳义工强调“助人自助”,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提高自我,发展自我,通过服务这一具体、有形、有效的载体,学会分辨是非、与人沟通、观察社会,并得到社会认可。
  图①:每逢节假日,在深圳几个主要交通路口就会见到义工们的身影。这是义工正在深南大道华强路口执勤。
  图②:进行社会调查,是义工经常开展的活动之一。这名义工正在街头向行人作问卷调查。
  图③:莲花北住宅小区有一支40多人的“义工奶奶”队伍,平均年龄达62岁。这位年近七旬的孔象玉老人视残疾青年如亲子,几乎每天都帮助“一帮一”对象高翔进行康复锻炼。


第11版(社会经纬)
专栏:短评

  事业心 责任心 进取心
  在鲜为人知的无线电管理领域,深圳市无线电管理办公室的同志们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开放、发展的特区,有他们洒下的汗水;“敢为人先”的深圳精神,有他们智慧的结晶。他们用扎实的行动,实践着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的治国方略。
  深圳同志的可贵之处,首先在于他们有强烈的事业心。他们把治理非法电波、建设空中文明看作是特区建设的一部分。为了特区上空的文明,他们抛弃名利,默默无闻地工作;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他们顶住压力,坚持依法管理。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又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年轻专业队伍。如果没有事业心,他们怎么可能创造今天这样突出的成绩呢?
  责任心,是深圳同志另一个闪光的亮点。他们深知“责任重于泰山”。无线电管理的一丝闪失,都有可能造成国家和人民的巨大损失。因此,他们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在实施中加以严格的监督检查。所有的干部和职工尽职尽责,决不丢弃自己的“阵地”。每一个人守土有责,才能保证无线电管理这部“大机器”正常、安全地运转。当前,整顿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是全社会和各行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无线电管理能这样做到,其他行业、其他部门难道不应这样做吗?
  深圳同志还有一个可贵之处,是他们的进取心。他们人不多,效率却极高。这不仅是因为他们那儿年轻人多,也不仅是因为他们那儿有许多大学生、硕士生,主要是,他们继承和发扬了特区人的拼搏精神,继承和发扬了解放军的顽强作风,事事争先,处处创新,因此,他们才能在有限的条件下,开拓出一条条新路,创造出新鲜的经验。
  事业心是方向,责任心是保障,进取心是动力。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多么需要像深圳市无线电管理办公室同志们那样的干劲和精神啊!


第11版(社会经纬)
专栏:特别报道

  为了特区上空的文明
  ——深圳市建设无线电行业窗口文明记事
  本报记者 袁建达 纪超英
  深圳,祖国南方的明珠,“敢为人先”的楷模。
  据一项权威调查,深圳人的日常消费和投资,第一是教育,第二就是获取信息。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作为特区文明窗口的深圳无线电管理办公室,就是全国在信息管理领域出类拔萃的先进单位。
  尽职尽责,知难而进,依法治理深圳上空的无线电波
  无线电,是人们熟悉的一个名字。无线电管理,却鲜为人知。
  从1994年以来,深圳的信息通讯事业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据统计,目前,在面积只有2020平方公里的深圳市,建有移动电话基站1141个,用户230多万;无线电寻呼企业73家,寻呼发射机3986台,用户150万;卫星地球站双向站228个,单向站500多个,微波站425个;广播电视、航海航空、遥测遥控电台200多个;各类对讲机3万余台。此外,众多的无线电设备厂家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到2000年产值已超过160亿元。深圳成为我国无线电设备的主要生产基地。
  无线电行业的发展,给特区的繁荣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也给规范和管理提出了必须面对的问题。一段时间,深圳市的上空一度出现了违法和不文明的现象:某些单位擅自改变频率用度,乱设台站,随意加大发射功率,大量使用劣质发射机……
  不遵守秩序的电波如没有驯服的野马,在特区上空横冲直撞,严重威胁着航空、航海、供电等重要通讯业务的安全。深圳机场几次出现的导航险情,都是由无线电干扰造成的。
  特区上空不能没有文明!军人出身的张俊焕受命于紧急之中,于1994年2月出任深圳市无线电管理办公室主任。这位干练的共产党员一上任,就下定决心,按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尽职尽责,知难而进,要让深圳上空的无线电波变得更加文明、更加守秩序。
  梧桐山、求雨坛,深圳境内的高山。一段时间,某些部门和个人非法设在这些山上的发射机多达498部,有些地方天线的间距仅达30至40厘米。杂乱无章的电波严重威胁着深圳和香港机场的安全。张俊焕带领无线电管理办公室的干部和职工,对全市无线电寻呼的频率和台站作了一次大普查。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又不失时机地开展了大治理。
  深圳7座高山上的所有无线电寻呼发射机被拆除了,市区内所有影响安全的大功率发射机被关闭了,滥用无线电对讲机和生产伪劣无线电设备的现象被制止了……深圳上空重新出现了文明和秩序。
  深圳无线电管理办公室的认真态度,使那些只关心自己小集团利益的某些单位很恼火。他们甚至兴师问罪,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张俊焕顶住了种种压力,在深圳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的大力支持下,坚持把治理工作进行到底。
  治理是同服务结合在一起的。深圳无线电管理办公室针对撤下山后无线电寻呼发射机数量多、设置密度大、布局不合理的状况,根据我国无线电管理条例,迅速制定出符合特区特点的整套管理方案,制定了无线电管理专管员制度。自1996年来,深圳无线电管理办公室坚持每年举办两期专管员培训班,已培养出1555名懂法律、有技术、会管理的专管员,为我国无线电管理开拓出一条新路子。
  加强教育,放手使用,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无线电管理队伍
  在深圳市无线电管理办公室采访,记者看到了不同寻常的景象:这里是年轻人的天下。管理人员来自全国各地,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0%以上,不少人具有硕士学位。他们精通专业,工作十分认真。记者采访,如果不问到他们,这些正在专注工作的年轻人绝不会抬头看你一眼。
  在座谈会上,各部门主管和业务骨干廖守锋、袁全、钱宁铁、班乃玉、张文平、高国庆、李兆宏等,不是谈那些大家都懂的道理,而是争先恐后地谈自己的业务,谈领导对他们的信任,谈我国无线电事业发展出现的问题和美好的前景,让人感到深圳年轻人的朝气和抱负。
  张俊焕主任告诉记者,深圳市无线电管理办公室如今配置了全国最好的无线电检测设备,有20多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检测仪器。1999年经广东省有关部门评审鉴定,监测站获得“计量认证资格”。“九五”期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一个监测中心站、一个分站和两个移动站,均配备了先进的监测系统和测向定位系统。
  先进设备需要先进的人来管理。深圳无线电管理办公室学习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有朝气、肯实干的队伍。自1994年来,他们坚持每周五下午组织管理干部学习政治、法律和有关文件,增强大家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经常组织干部职工到深圳市的先进单位参观学习,吸取别人的先进经验。他们还采用请进来教、走出去学、岗位上练等方法,提高大家的业务水平。
  监测站工程师李兆宏是位年轻的母亲。她的丈夫在驻港部队服役,自己带着孩子。她同大家一样,完成任务不过夜,不排除干扰不回来,常到半夜才回家。在治理非法无线电干扰的工作中,她表现出优良的素质。去年6月12日,管理办公室接到深圳机场的投诉,称机场附近有严重的电波干扰,影响飞行安全。管理办公室立即派李兆宏和另一位女工程师开着监测车去调查。下车后,天下起了雨。为了保护昂贵的设备,两位女工程师一前一后打着伞,为监测仪器遮雨,而自己宁可被雨淋湿。在执法过程中,两人对产生干扰电波的工厂业主晓之以理,明之以法,最后终于排除了干扰,使深圳机场上空恢复了秩序。
  “威与信并行,德与法相济”,这是张俊焕书写并挂在办公室的一张条幅。他对记者说:“最近,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我们从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体会到,这是符合中国实际的治国方略。为了特区上空的文明,我们要进一步探索和开拓,在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上下功夫,为特区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作为窗口行业,深圳市无线电管理办公室做出了出色的成绩,得到了国家无线电领导部门的肯定,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同时,他们也为我国的无线电管理事业摸索出一条新路。他们在特区上空谱写了一首动听的文明曲。
  (附图片)
  压题照片:深圳无线电管理大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