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3月9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两会建言)
专栏: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编

  全力支持北京申奥
张发强(代表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
在中国举办奥运会,是中国人民的长期梦想和追求。但在旧中国,由于条件所限,不可能设想举办奥运会。直到1991年,北京市在成功举办亚运会后,正式提出了举办2000年奥运会的申请,并为此付出了极大努力。虽然最终没能成功,但北京的努力得到广泛的支持,北京自身也积累了经验。10年来,中国又获得了巨大发展,北京的各项建设又取得了显著成就。两年前,北京又开始了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征程。如果2008年奥运会在拥有占世界1/5人口、4亿青少年的中国举办,将会使奥林匹克理想和精神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和发扬。
  国际奥委会评估团刚刚完成了对北京的考察。现在距国际奥委会投票表决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还有120多天,为了做好申办工作,我们建议:一、北京市正在努力改善自己的环境、交通、通讯和服务设施,正在规划建设适合奥运会需要的体育场馆,与此同时,我们希望北京市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公民素质,增强市民遵纪守法的观念,创造更加和谐温馨的社会环境,以文明礼貌、热情友好的态度迎接来自五大洲的朋友。
  二、加快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从现在起,我们应该加快体育事业发展与改革的步伐,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抓紧优秀后备人才的培养,努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三、北京市在申办中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得到全社会和国际体育界的广泛认同和支持,建议北京市继续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发挥自己的巨大潜力,真正实现以发展助申奥,以申奥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四、加大对外宣传力度。(附图片)


第11版(两会建言)
专栏: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编

  积极发展民办高等教育
  袁行霈(代表民盟中央)
  就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正确认识民办高等教育在国家教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促进民办高教发展的前提条件。民办高教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发展民办高教是符合教育大众化这个大趋势的。我们建议在“十五”计划中,明确提出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的政策措施。
  二、尽快着手进行民办教育的立法工作。建议对我国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修改,补充民办教育的内容,以确定民办教育的法律地位。
  三、转变观念、大胆探索,改革现有高等教育体制,尽快形成公办与民办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社会广泛参与的灵活的高等教育新体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学校,让民办学校成为社区教育的主力,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四、正确引导,加强管理,切实帮助民办高校解决办学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建议国务院召开全国民办高教工作会议,集中研究已经出台的各项与民办高教有关的政策,切实帮助民办高校解决办学中遇到的种种困难。经过严格评估后,允许民办高校发放反映自身水平和级别的学位证书、毕业证书和专业资格证书。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工作主要是宏观的政策指导和公正评估。
  五、教育既是一项特殊产业,又是一项公益性的神圣事业,没有公益心就办不好教育。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教育事业,限制以办学为名牟取暴利的行为,以维护教育的根本宗旨。(附图片)


第11版(两会建言)
专栏: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编

  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张 涛
  经济结构调整,一靠科技创新,二靠体制创新。两个“创新”都将在科技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进行。全球化将引起经济和科技的进一步融合,二者相互作用、相互推动。
  我国科技体制改革15年来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并非易事。近几年来我们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中发现,关键是缺少有市场潜力的科技成果。
  解决上述问题,需进一步深化管理和体制改革。一要在立项前加强市场前景预测和评估;二要重点支持有企业参与、科技人员与企业合作的研发项目;三要改革科技成果的鉴定和管理办法,发挥中介机构作用,重视市场评估,强化专利工作,保护知识产权;四要强化企业的自主研发,使其逐渐成为科技活动的主体。
  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模式,才能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
  全国技术创新大会提出的科技体制改革的第一项任务是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完成这一任务需要产业界、科技界和政府共同努力。因此必须深化体制改革,用政策、立法和政府科技投入,对企业强化研究开发起引导和激励作用,使企业成为科技活动和科技投入主体。
  科技体制改革的另一个任务是推动大多数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让大量科技人员进入市场竞争第一线,以增强科研机构面向市场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活力。科技人员如能根据企业需要来确定课题和研究方向,他们从企业得到的资金支持,将比政府的科技经费多得多,关键看所选课题是否对路。
  与此同时,基础研究还要加强,特别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公益性的基础研究要切实受到重视。在这方面,政府责无旁贷,全社会赞助也是不可少的。(附图片)


第11版(两会建言)
专栏: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编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方福康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但与世界各国的成功做法比较,我国要做好职业教育这篇大文章,从而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的要求,还存在一些根本性的困难和不足。
  第一,适应高新技术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的职业教育体系还没有形成。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主要还是传统产业的内容,不自觉地培养了大批的失业后备军。相应地,这些专业中,自然会较大幅度出现招生规模的削减,如化工专业下降17%,化工仪器设备专业下降32%等等。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连续两年大幅度下降。由于一些中专没有及时转型再加上体制调整,撤销中专建制的情况严重,据浙江、河北、湖北和山东四省的调查,34%的中专学校停止招生或撤销中专建制,其中浙江省竟达86.4%。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衰竭现象更为严重。总之,生源枯竭,师资匮乏,使得发展职业教育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
  第二,职业技术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以中央本级财政为例,“十五”期间对职业教育投入从“九五”的每年5000万元减少为每年2000万元。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目前不仅不能减少经费,反而需要增加经费,以使其迅速建立机制适应新的经济增长的需求。
  第三,职业技术教育缺乏规范的政策。例如国际上通行且行之有效的职业准入制度,以职业资格证书等方式,对保证行业运行和就业者的资格给出了明确的规范。
  第四,管理体制不协调。人事部门、教育部门和地方政府各分管一部分,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职业教育,缺乏统一的规划措施和协调机制,很难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求。(附图片)


第11版(两会建言)
专栏: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编

  实现中国体育产业飞跃
朱树豪
我国是世界上体育人口最多的国家,体育产业虽然发展迅猛,但起步较晚;体育市场虽然潜力巨大,但发育很不充分。市场意识缺乏,科技投入不足,产业法规和制度建设滞后,经营管理人才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等等,严重地制约着体育产业的发展。
  因此,我今天的发言主题是:抓住申奥机遇,迎接入世挑战,尽快提高我国体育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形象,实现我国体育产业质的飞跃。
  下面,我想从政策、法律、管理、人才与市场开拓五个方面提出建议,供有关领导与部门参考。
  第一,认清形势,解放思想,为体育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综合国家“十五”计划,建议国家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尽快组织修订和完善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总体战略,出台体育产业的行业政策,确定发展体育产业的重点项目、试点地区;定期发布体育产业的投资导向和行业信息,对鼓励项目、禁止项目和限制项目作出明确规定,以发挥政府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政策指导作用。
  第二,加快立法进程,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保证。
  我国已经颁布了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但这只是一部母法,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法规和实施细则。
  第三,减少“计划性”,增加“市场性”,减少行政手段对体育市场行为的干预,为体育俱乐部,特别是商业性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建立和运行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第四,我国体育界长期存在着重竞技、轻管理,管理方面又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为扭转这一局面,必须加快体育经纪人的培养与体育中介市场的培育。
  第五,抓住各种机会,开发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多元化体育市场。(附图片)


第11版(两会建言)
专栏: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编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萧灼基
  如何深化对劳动与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呢?我提出几点很不成熟的见解:
第一,深化对生产劳动的认识。现今社会,情况已发生很大变化。第三产业的劳动,在发达国家占70%,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大大提高。只有  扩大生产劳动的范围,把第三产业的劳动当做创造价值的劳动,才能调动从事第三产业劳动者的积极性,才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二,深化认识科学技术工作在社会生产和创造价值中的作用。必须在分配方面,充分体现科学技术工作的重要性,鼓励技术参加分配,逐步实现科技创新成果,无形资产有形化,有形资产证券化,证券资产货币化。
  第三,深化认识经营管理在社会生产和创造价值中的作用。
  第四,深化对必要劳动的认识。在现代社会中,必要劳动至少有五部分。第一部分:维持直接生产过程劳动者本人及其家属子女的生活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第二部分:维持总体工人正常生产和再生产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第三部分:维持社会生产正常进行所需要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价值。例如宏观管理、中介机构、金融保险、信息服务所需要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价值。第四部分:维持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价值。第五部分:维持社会生活正常运行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价值。(附图片)


第11版(两会建言)
专栏: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编

  充分重视文化产业地位
  叶 朗(代表无党派)
  文化产业将是21世纪全球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
  文化产业将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
(一)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文化积累十分深厚,文化类型极其丰富,为我们累积了难以估价的文化资本。别人无法和我们竞争。
  (二)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特别是“九五”计划的实施,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已经取得重大的进展,人们开始追求一种精神——文化含量更高的生活和消费,社会经济开始向精神——文化消费转型。
  (三)在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宏伟战略。西部大开发当然首先要加大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的发展。但同时,文化产业在西部大开发中也应该占有一个重要的战略位置。
  (四)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的条件下,发展文化产业更具有一种紧迫性。
  当前发展文化产业的几个问题:(一)首先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过去在我们的观念中,文化行业不能赚钱,不能成为产业。这种观念应该改变。
  (二)组织力量,对全国(特别是西部地区)的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和价值评估,同时,要对国际的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进行调查研究。
  (三)制定完善的文化产业政策法规,创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文化产业的经营体制和经营组织。
  (四)组织力量,研究如何把高科技引入文化艺术领域,开发新产品,从而加大文化产品的高科技含量。
  (五)组建文化产业学院,大批量地培养文化产业方面的各种专家和经营管理人才,包括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旅游产业所需要的人才。
  (六)注意发展文化信息产业。(附图片)


第11版(两会建言)
专栏: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编

  推进东中西一体化
艾 丰
  我认为,进一步推进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经济一体化,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途径。下面就此讲四点看法。
  第一点:东中西一体化是今日大背景的要求。今日的西部开发,有三个时代性的特点。一是必须站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视野上考虑问题。二是不同于50年代的重点建设和60年代的“备战,备荒”,必须依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进行。三是必须充分利用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经济成果。能够把上述几方面要求加以综合解决的途径,就是推进东中西一体化。因为东中西一体化可以更好地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可以更有效地利用东部成果去开发西部,可以形成国民经济的更强的国际竞争力,可谓一箭三雕。
  第二点:东中西一体化是发挥西部优势之路。任何地区的开发,核心问题是资本。围绕资本有三个问题:一是资本流入问题,二是资本流动问题,三是自身资本问题。资本流入,资本流动,资源转化为资本,把这三点综合考虑,就要提倡“大跨度组合”,首先是东中西大跨度组合。优势的判断和实现,只能在相互组合过程中。在项目、产业、企业、市场各个层面推进东中西一体化大组合,必将在西部开发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会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第三点:东中西一体化需要深化开放观念。东中西一体化的实质是进一步推进对内开放,把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以开放促开发。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化开放观念。提醒三句话:第一句:“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第二句:“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第三句:“不求所用,但求所得”。如果能够放得这样开,大跨度的组合就会更加容易了。
  第四点:东中西一体化才能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总之,推进东中西一体化,既可有效实施西部大开发,又可促进全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附图片)


第11版(两会建言)
专栏: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编

  加强煤炭基础能源地位
王森浩
一、煤炭在能源工业中的重要地位:
  1.煤炭仍是21世纪全球的最主要能源。根据世界能源国际组织和能源专家的预测,21世纪煤炭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能源,作为主要基础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2.未来中国的能源基础仍是煤炭。与世界其它国家相比,中国能源分布的特点是丰富的煤炭资源和贫乏的油、气资源。中国探明可采煤炭贮量是1145亿吨,占世界总贮量11.1%,按目前生产水平可采100年左右。中国人均能源消费极低,约为1吨标煤/人,是世界平均值的50%。
  综上所述,煤炭供大于求只是相对的、暂时的,“十五”计划必须加强煤炭作为基础能源的地位。
  二、中国煤炭工业面临严峻的挑战:新世纪的煤炭工业面临两大挑战:一是提高煤炭在能源领域中的竞争力,即不断提高煤炭生产的效率与效益,保持煤炭的价格优势;二是改善煤炭开采、使用中引起的环境污染,即继续推广洁净煤技术,特别是在煤炭使用领域(电力、冶金、化工等)中严格控制污染排放。
  三、煤炭工业走出困境的宏观政策建议:为克服煤炭工业当前的困难局面,借鉴南非煤炭工业的宏观调控政策,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煤炭行业的宏观管理;2.建设大集团战略;3.煤电、煤钢联营战略;4.煤炭产品化战略。(附图片)


第11版(两会建言)
专栏: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编

  实施人才战略建设世纪强国
  陈抗甫(代表九三学社中央)
  应该看到,现有的人才状况并不乐观。我国虽然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但却不是一个人才资源大国。更重要的问题是人才质量不高,创新能力弱,市场意识差等问题非常突出,知识老化现象也很严重。我们缺少一批能抢占世界科技制高点的将帅之才,缺少大批谙熟市场经济规律的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以上情况说明,我国现有人才状况远不能适应高科技迅猛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还应该看到,当前一场人才争夺战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这种抢滩智力资本市场的竞争将会愈演愈烈,人才流失的形势将更为严重。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提高认识,制定并实施国家人才战略。
  要在全社会特别是地方和企业领导中牢固树立人才战略意识。把人才开发列为国家和省市发展计划的重要内容。建议把培养、造就大批信息和生物技术人才作为一项国家工程。同时要建立三个机制:一是人才激励机制;二是人才竞争机制;三是人才流动机制。
  2.要提高教育质量,切实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知识灌输为能力培养,使学生的创造力从小得到培养。要加强研究生及研究生以上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把现行的阶段性教育培训拓展为终身教育培训。
  3.推进人事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人才机制。
具体说要建立三个机制:一是人才激励机制;二是人才竞争机制;三是人才流动机制。
4.加强人才的引进工作,努力创造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
在全球的人才竞争中,我国在物质待遇方面虽不具有发达国家的经济优势,但却对有志于干一番事业的海外学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据了解,在海外的30多万中国留学人员中,有80%的人希望回国创业。我们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归国留学人员创业和成长的软硬件环境,如建立留学人员创业园等,解决好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吸引越来越多的留学人员回国工作。(附图片)


第11版(两会建言)
专栏: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编

  大力培养青少年信息化人才
孙金龙(代表共青团中央)
青年是网络技术和网络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生力军,青年是网络文化的创造者,我们必须积极开发青少年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青少年在国家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1.大力培养青少年信息化人才。要建立吸引人才和发挥人才作用的良好机制。比如,建立明晰的产权、健全的人才市场、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和风险投资体系;进一步建立各类信息园和创业基地,为他们提供切实的服务;设立国家级奖项和基金,奖励在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进一步优化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条件,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方便他们在国外参与我国信息化建设。
2.大力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技能。今后,我们应当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充分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信息,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3.切实加强青少年网络体系建设。互联网已经成为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和国际舆论斗争的新领域。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我们应加快青少年网络体系建设的步伐,努力建立青少年信息网络体系。
4.进一步完善有利于促进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政策法规。现有的政策法规不能满足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做好建章立制、依法管理的工作,努力做到有法可依,依法治网。
5.加强网络道德建设,为青少年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