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3月6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两会建言)
专栏:

  加大农业投入力度
  张春园(农业)
  过去几十年,我国农业为国家工业化提供了大量资金积累,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我国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多数大中型国有企业扭亏,综合国力大大增强,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迅速发展,然而农业及农村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的资源配置应该作大的调整,改变以往“城市的建设是政府的事、农村的建设是农民的事”的做法,应该采取“反哺”的政策,加大农业投入的力度,这要作为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内容。
  首先,要将农业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视同城市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一样,纳入中央及地方各级财政及基本建设计划中予以考虑,较大幅度地增加投入。其次,将正在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的资金,向农业及农村倾斜。第三,通过政府加大农业投入,调动农民增加投入的积极性,采取民主协商的办法让受益农民集资,投工投劳。第四,各部门安排的资金要向农村倾斜。第五,借鉴世界银行、美国、日本的做法,国家安排优惠贷款(软贷款)支持农业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第六,扩大农村贴息贷款使用范围及规模。第七,鼓励企业、个人投资农业,国外优惠资金优先安排农业。第八,国家制定优惠政策,扶持农业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第11版(两会建言)
专栏:

  尽快出台非营利性组织法
  徐如镜(科技)
  随着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服务于创新的中介环节薄弱的矛盾也进一步突出出来。
  虽然,近年来我国也相继制定、颁布了一些有关法律和条例。1998年10月25日国务院发布施行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1999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开始施行。刚刚公布的由科技部、财政部、中编办、税务总局联合制定的《关于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具体化了国家资金支持、税收减免和鼓励社会资助的优惠政策,是为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和服务于创新的中介组织创造环境的重要的实质性进展。
  从上所述,可以明显看出各级党委、人大和政府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和重视,看出这方面的不断进步;但同时也可以明显看出这些法律和条例中存在的名称多样、概念混乱、相互矛盾、政策模糊等问题。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科研体制改革正处于关键阶段,迫切要求服务于创新的非营利性中介组织迅速健康地发展。为此建议:参考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在《公益事业捐赠法》和四单位联合制定的《意见》的基础上,尽快出台一部《非营利性组织法》,明确规定其性质、范围和应享受的优惠及应接受的监管。


第11版(两会建言)
专栏:

  大力发展软件产业
  黄懋衡(九三)
  当前,软件产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下面就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提几点建议:一、软件产业的“高档”与“低档”应该牵手。
  软件产业必须满足市场需求。名牌大学、重点研究院所和大型企业可以多争取政府的支持,向“高档”进军。中小企业则可实行“拿来主义”,在推广应用方面发挥主力军作用。对待软件产业中的“高档”和“低档”,不能搞“抓大放小”,在各个地区也不能搞一个模式。
  二、软件产业的“工厂”与“作坊”需要并存。
  有人提出软件产业要走出“作坊”进“工厂”。这对于保证软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创造自己软件产业的品牌,加强国际竞争力等方面,无疑十分必要。但对于集体、民营、私营企业占60%以上的我国软件企业,不能搞“行政命令”,不妨将业务相近的“作坊”,通过股份制的办法联合起来,再通过行业组织颁发许可证的办法,引导他们走联合的道路。
  三、软件产业的“外行”与“内行”结合。要提高软件专业人员综合素质。软件产业的从业人员需要各个层次、各种专业类别的技术人员。为了发展软件产业,软件的教育一定要成为一门基础课进入中小学,在软件的高级专业教育中也要注意“高位嫁接”,发挥学科相互渗透的优势。


第11版(两会建言)
专栏:

  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韩 伟(工商联)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一支重要而活跃的力量。实施第十个五年计划,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为此我们建议:
  一、政府制定出台支持发展中小企业的系统配套政策,并设立相应机构担当统筹和协调的责任,重点是制定为中小企业提供优惠贷款的具体政策。在政府的统筹安排下,建立企业的社会信用体系。从企业资信到评估,再到查询,最后到公示,形成一个完整的中介服务体系。
  二、建立和完善面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鼓励中小银行、合作信用社和贷款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三、制定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贷款条件和审批程序,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应与大企业有所区别,要以成长性、经营能力、市场前景等为主要判断标准。
  四、改进各地现有担保基金的运作方式,加大担保力度。
  五、积极发展直接融资,支持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第11版(两会建言)
专栏:

  开发面向生态的水资源
  倪晋仁(民建)
  进入21世纪后,传统的工程型和资源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模式已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复杂的水问题,而且还可能会引起自然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因而,必须在观念上进行转变,寻求能够解决中国水问题的根本出路。
  面向生态的核心就是以最小的物质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消耗的物质愈多,就意味着我们从自然生态系统索取的物质愈多,从而对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损害也就愈大。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在某些方面可以在负成本的条件下得以实现,做到有利可图。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模式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治愈水资源浪费的良方。
  面向生态,可以使水消耗和水污染更少,并使人们生活得更好。越是需要调水的地方,越需要面向生态。越是生态脆弱的地区,越需要面向生态。
  面向生态,应该变水资源供需导向为水资源生产率提高导向,变单纯的分配定额制度为水资源的有偿转让制度,按照面向生态的市场机制利用水资源、出租水资源、回收水资源、转让水资源、管理水资源,使节水者获益。
  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以不同地区的生态需求定开发利用的水资源量,以水定粮、以水定产、以水定草、以水定林、以水定发展。
  我认为,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战略是解决中国水问题的唯一出路。


第11版(两会建言)
专栏:

  重视保护民族民间文化
  王立平(民进)
  民族民间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领域,包括有形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古迹、文物等;也包括无形的文化遗产,如民间传说、故事、歌舞、风俗、工艺等。这一切不但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值得警觉的是现在许多民族民间文化正在大面积衰落和消亡。
  西方大国一直妄图借着经济、科技的霸主地位推行文化全球化,以达到其把世界置于其一国的价值观念之下,更牢固地称霸世界,所以在世界产权组织中一直顽固地反对签订保护传统文学和民间文学一类的国际协议。中国,正是其同化世界计划中的重点。
  面临这样严峻的挑战,我们应怎样应对以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我想“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至少应该包括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和创造新的优秀文化两部分。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秀文化传统,我们应该有重点、分步骤地加快立法,加大投入,全面开展对民族民间文化的抢救、整理、研究工作。
  中国民主促进会作为参政党,理应在文化建设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民进中央计划今年召开有关文化方面的座谈会,还将争取同国家民委一起组织对民族民间文化问题的考察活动,为保护民族民间文化作出我们的努力。


第11版(两会建言)
专栏:

  关注农村返贫现象
  闻大中(农业)
  辽宁西部的北票、凌源、朝阳、建平、喀左、建昌、义县、阜新、彰武、康平10个县市总面积和耕地面积为全省的1/4左右,也是辽宁最贫困的地区。90年代,经过扶贫攻坚,这些县市先后摘掉了贫困帽子,但由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以及科技和教育落后等原因,该地区仍然没有完全摆脱贫困的困扰,特别是抗灾能力很差。针对上述情况,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建议国家把像辽宁西部10县市这样的地区继续纳入国家今后五年到十年的扶贫开发总体规划之中,并予以重点扶持。
  二、进一步加大此类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力度。根据辽西10县市农业自然资源情况,进一步加强以节水灌溉、实现一人一亩水浇地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治理水土流失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可有效改善该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抗灾能力。
  三、搞好对口帮扶和定点扶贫工作。像辽宁这样的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省,首先应搞好对这些较贫困县市的省内帮扶工作,要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和推动省内较发达地区对口和定点进行经济、科技、教育、医疗、人才等多方面的帮扶。


第11版(两会建言)
专栏:

  农村税费改革的思考
  文家庭(农业)
  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安徽2000年进行了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农村税费改革较大幅度地减轻了农民负担,从制度上规范了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分配方式,将农村的分配关系纳入法制化轨道,有效地遏制了农村的“三乱”。农村税费改革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转变了政府职能和干部作风,还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与此同时,农村税费改革中存在和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是:
  一、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村可用财力下降,部门经费短缺,运转困难,因此抓好乡镇政府机构、财政体制、农村教育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建议中央和省政府要加大对基层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
  三、尽快出台农民“一事一议”规程。针对以上现状,我建议:加快农业信息网建设;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和乡镇、村干部的农业科技培训;加大对农业的信贷扶持投入;加强对乡镇企业的扶持和支持力度;重视基层干部的教育培养和作风建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