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3月30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深入开展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

  牡丹江 教育整改相结合
  本报讯 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委一手抓学习教育,一手抓当前工作,边学边整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中,该市市委十分重视强化干部的宗旨意识,强调要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深入到广大党员干部心中。人们在市直机关部门看到,这里的党政干部的工作作风普遍好转,做到“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牡丹江市所属的绥芬河市外经委机关提出实施365天办公,24小时服务的承诺,把所有机关干部的联系电话向社会公开。牡丹江市的市县乡三级领导干部分别建立了工作联系点制度,共建立200多个联系点,设立公开电话,接待群众来访。
  该市在实践中以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为载体,把“三个代表”学习教育具体化。全市共派驻指导组151个,抽调2000多人深入乡镇、村屯开展“三下乡”服务,共举办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100多期,举办“科普大集”34场次,义诊1.8万人次。
  牡丹江市党员干部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认真研究解决农民群众在生产和生活上的热点、难点问题。各级领导干部带着项目、技术下乡,深入农民家中走访慰问,办实事,解难题。全市干部走访下岗职工、特困户和农村贫困户2万户,发放困难补助金560万元。
  (崔伟梁)


第6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深入开展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

  丹东万名干部进农家
本报讯 辽宁省丹东市组织全市1.6万名农村基层干部,深入农民家中,广泛开展“召开一次‘三个代表’宣讲会,送一项科技下乡,帮助新上一个致富项目,搞一次民意调查,开展一次扶贫帮困活动,办一件实事,清理一条发展思路”为内容的“七个一”活动,收到了较好效果。
  丹东市委要求把开展好“七个一”活动与宣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送科技下乡、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充实完善农村经济发展思路结合起来。市委书记蔡哲夫和28名市级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联系乡镇开展“七个一”活动。“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共召开“三个代表”宣讲会3432次,向农户发放“三个代表”宣传单13.3万份,受教育面达15.7万人,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深入人心。市振安区抽调15名科技人员,开通3部热线电话,成立了“农业科技110”服务队,随叫随到。宽甸满族自治县为618个贫困户确定了致富办法,围绕送医送药、修路修桥、调解民事纠纷、解决春耕生产所需资金等方面的问题,共为群众办实事4242件,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丹东市还组织2000多个工作组,分赴78个乡镇833个村,帮助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制定增收计划和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学教”活动的深入开展。
  (安阳 忠发 吉平 国玺)


第6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辍学
  ——上海市高校帮困助学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王淑军
  编者按: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收费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开,“贫困生”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帮困助学工作走上高校工作的前台。帮困助学工作事关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事关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事关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影响所及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收费问题。本报记者采写的这篇报道,介绍了上海高校帮困助学的情况,相信会给人有益的启示。
  这是许多人可能不甚了解但又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
  据2000年底统计,上海37所高校共23万名学生中,家庭人均月收入在280元以下的贫困生就有2.9万名,占在校学生总数的12.9%,而家庭人均月收入在400元以下的高达4.3万名。
  然而,上海至今没有一名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上海,作为全国率先实行高校招生收费制度改革的省市之一,富有创造性地平稳推进高校的帮困助学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庄重承诺
不让一个贫困学生辍学
  时间上溯到1993年,上海各高校这一年纷纷扩招,而同时,上海的物价指数升幅一度高于其他省市。也就是这一年,上海市高校入学的新生中贫困生第一次占有了相当高的比重。据当时统计,在上海大学生中间,光是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20元以下的特困学生就超过10%的比例。
  情况反馈到上海市领导层,当时主管教育的市委副书记陈至立等市领导得悉此事,心情格外沉重,当即带队下高校调研。很快,上海市领导层作出承诺:“决不能让一名大学生因贫困在上海辍学!”随之,上海市从地方财政中拨款960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
  不久,第一笔208万元拨款下到上海各高校,主要以菜金和实物形式发放到贫困学生手上,学子们在春节前盖上了温暖的被褥、披上了厚实的大衣、吃上了丰盛的饭菜。
  此后,上海市把帮困助学的工作纳入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盘棋中,每年从财政划拨专款资助困难学生,至今已累计拨款9893万元。
  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领导下,上海市高校帮困助学这棵小树,开始吐芽并茁壮成长起来。
体制保证
  帮困助学工作长期化
  “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帮困助学要落到实处,就必须成为高校中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成为高校工作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从1993年起,上海高教系统就开始了积极的探索,逐步在体制上建立起一整套从组织、管理到运行的工作体系。
  健全组织结构,形成上海市校两级帮困助学工作体系。从1994年4月起,上海市教委首先从组织管理入手,明确帮困助学工作的职能由学生处和财务处承担,负责高校学生困难情况调研,帮困政策、措施、方案的起草和拟定,高校落实帮困措施的督查,帮困经费的筹措、划拨及监督使用。
  建立完善管理制度,使帮困助学有章可循。从1995年起,上海市教委每年一次在高校学生中开展帮困情况调查,根据调查所得结合上海市区居民最低生活标准,确定高校学生帮困标准。同时,上海市教委相继制定、颁布《关于在上海高校建立勤工助学(帮困)基金的通知》等,使帮困工作规范化并可操作。各高校根据自己实际制定了更具体的帮困助学管理规章制度。
  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和激励机制,提升工作质量。市教委学生处与各高校帮困部门经常性互动,积极协调引导,并于1998年专门成立上海高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服务中心配合开展工作。从1997年开始每两年举行一次帮困助学优秀项目、先进集体等评比活动,同时经常性地组织高校间帮困助学经验交流会。
  建立网络化管理系统,使帮困助学管理科学化。市教委牵头研制开发上海高校帮困助学工作管理软件,对困难学生经济、学习,学校帮困基金筹措使用,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设置等情况进行网络化、数字化管理。
“五管齐下”
  全方位帮困助学
  来自西藏日喀则农村的扎西顿珠考上华东师范大学,1999年入学报到时就遇到了难题:扣除路费扎西口袋里只剩下1000元,还是父老乡亲为他特意凑的,学杂费怎么办?扎西痛苦地想到了退学……然而,一张学生经济状况调查表送到了他手里,随后的事情使扎西备感温暖:学校决定减免扎西第一年学费1000元,为他办理助学贷款5400元,学校勤工助学中心还向他提供工作岗位。现在的扎西,学习之余,在学校录像厅做着一份工作,每月200多元所得,早已不再为贫困担忧。
  作为上海4万多名贫困大学生的一名,扎西的故事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上海市高教系统经过7年多的努力,对贫困大学生奖、贷、勤、补、减“五管齐下”,初步形成了以助学贷款为基本帮困渠道,勤工助学为主要手段,奖、助学金为激励方式,学费减免、困难补助为辅助手段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化帮困助学体系。
  “贷”——助学贷款。1997年上海市教委与浦东发展银行在全国率先推出由政府贴息、商业银行操作的学生贷款项目。据统计,2000年上海高校学生贷款2.6万人,贷款总额高达3.2亿元。
  “勤”——勤工助学。目前已初步实现上海高校勤工助学基地化、实体化和产业化,成为帮困助学工作的重要一环。2000年上海高校校内勤工助学基地103个,校内外岗位4.3万个,创造收益3000多万元,其中补贴贫困生1000多万元。
  “奖”——帮困奖学金。2000年上海34所高校设立帮困奖学金,1.4万名学生获奖,奖金总额910多万元。
  “补”和“减”——直接困难补助,减免学杂费。对于特困生,各高校普遍将市府下拨帮困经费的1/3,直接用于学生的生活补贴或菜金补贴;每逢节假日及寒暑假,给他们发放节日补贴或回家路费补贴;冬季来临,给他们冬衣棉被或慰问金。减免学杂费则主要针对烈属、孤儿、残疾人及少数民族地区困难学生。2000年,上海高校发放困难补助520多万元,1.7万名学生受益,同时减免1800多名学生的学杂费230多万元。
  高校帮困助学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心和支持。从公司、企业、社会团体到普通市民,纷纷慷慨解囊。据统计,从1996年到2000年间,上海高校共得到社会资助2400多万元。党和人民的关心厚爱,使广大贫困学生切身感受着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激励着莘莘学子为报效国家而勤奋学习。
从“输血”到“造血”
  寓育人于帮困
  让贫困生走勤工助学之路,变“等、靠、要”为“自力更生”,从“输血”到“造血”,是上海市高校帮困助学工作中的一个创举。
  近年来,上海市各高校在坚持合理发放奖学金、困难补助和减免学杂费的同时,更多地将力量和帮困基金的使用放到了勤工助学等“造血型”帮困途径上。对大学生来说,他们有知识,有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完全可以靠自己根本上解决困扰自己的经济问题。华东师范大学去年一年勤工助学就创造收益1500多万元,提供家教岗位9000多个,几乎覆盖了本校全部贫困学生。
  勤工助学缘于帮困,而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高校工作者们发现勤工助学已完全超出帮困的范畴,更是一个高校育人工作的理想载体。对此,上海各高校结合本校实际,在确保优先考虑贫困生的前提下,寓育人于勤工助学,积极探索,获得了经验。
  在上海高校中,复旦有个至今有14年历史的学生超市,从这儿走出的学生中有好多现在已是所在领域响当当的人物。现复旦光华科技服务公司副总经理张伯勇,曾是一名贫困生,学生期间任过超市的总经理。他对记者说:“超市完全是市场化经营,从总经理、部门经理到员工共100多人,各司其职,紧密配合,进货、定价、销售、结算等都要学生自己完成,这对于很少接触社会的学生来说,是很好的锻炼,对贫困生更是如此。”
  从贫困到自立,从理论到实践,从学校到社会,从完成学业到自主择业,一个走向成熟的跳板,一个迈向自主的阶梯,一个了解社会的窗口——勤工助学在今天的上海高校学生工作尤其在帮困助学当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6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深入开展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

  湖州以民为本求实效
本报讯 浙江省湖州市在开展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中,从转变农村干部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入手,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市委书记斯鑫良带头下基层、访农户,全市万名干部自带铺盖,下到1725个行政村,住村入户,听意见,访民情,办实事,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近年来,农民增收致富的愿望十分强烈,针对这一迫切要求,各地积极组织致富信息、科技知识和扶持政策等下村入户。安吉县开展了“科技信息进农家、精选良种送农家、农技人员住农家、典型引路促农家”活动,1798名下村入户的机关干部,人手一册《发展效益农业技术知识》,全县1035名干部与农民结成科技信息传递对子,向农民提供科技及市场信息。据悉,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出资80万元,建设农村信息网,建立科技示范点12个,示范基地4000余亩。
  他们还着力从具体事情抓起,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长兴县夹浦镇干部在走访农家时,得知群众希望把土地整理这件事抓好,保质量、保工期,不误农时,镇党委立即在3天内对这项工作进行重新安排,将建设时间提前,使全镇1.2万亩耕地标准化建设按时保质完工。
  (李莉 高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