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3月29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

  ●当今世界的大格局、大变化、大趋势,以及巩固我国经济发展的好势头、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都要求我们坚持以发展为主题。
  ●当前强调的经济发展必须是重视提高经济效益、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基础上的发展,这既是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历史上多次出现的经济大起大落给我们的深刻教训。
  ●由于需求不足仍然是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因而应采取措施,增加最终消费,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保持积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和必要的力度,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千方百计增加出口。
坚持以发展为主题
钟延实
  坚持以发展为主题,是“十五”计划《纲要》的重要指导方针。这是根据我国当前经济运行的实际和长远发展的需要确定的,体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的迫切要求。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应当成为今年和整个“十五”计划期间都必须牢牢把握的根本方针。
  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邓小平反复强调的观点。他说,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贫穷,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江泽民同志总结近几年来的实践经验,提出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和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五”计划《纲要》,分析了当今世界的大格局、大变化、大趋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要求我们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积极进取,努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绝不能因循守旧,丧失发展机遇,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当前,强调重视发展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首先,这是把去年以来出现的经济回升的良好局面保持下去的客观要求。从去年上半年开始,我国国民经济出现重要转机,经济增长速度回升。但应当看到,这种回升主要是靠三年来宏观调控的政策效应,而不是市场机制内在作用的结果。对市场反应比较灵敏的社会投资增长仍然缓慢,消费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增加财政性工资支出等政策刺激起来的,出口的增长主要靠政策支持。也就是说,支撑经济回升的因素还不是稳定的、能够长期起作用的。在事关经济运行走向的关键时刻,强调发展这个硬道理,让大家都来关注发展问题,共同努力,采取措施,这是巩固发展好的经济势头的根本保证。
  其次,这是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开好头、起好步的需要。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们已提前实现第一、二步战略目标。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时间跨度大,任务更加艰巨。作为第一个阶段性目标,我们要在201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再翻一番,这就要求这十年的年均增长速度必须达到7.2%以上。“十五”期间宁可略快一些,以减轻后五年的压力。
  第三,这是解决当前改革发展中的突出矛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迫切需要。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是有效需求不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压力加大。特别是“十五”期间,正处于新成长劳动力就业的高峰期。只有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才能增加就业岗位,使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收入有较快的增长,从而增加居民消费。
  “十五”期间保持经济和社会的较快发展,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完全有条件的。一是我国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都比较低,通过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和消费政策,可以使潜在需求转变为现实需求,对经济增长产生持久的拉动作用。二是我国具备支撑经济快速增长的物质技术基础。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对经济增长的瓶颈制约已被打破,经济发展的后劲增强。我国的储蓄率高,拥有支撑经济增长的资金来源。今后十到二十年,是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中青壮年劳动力比重最高的时期,必须抓紧这段时间,为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打好物质基础。三是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将为经济增长清除体制上的障碍,注入新的活力。十年来从抑制通胀到扩大内需,我们已积累了宏观调控的宝贵经验。从国际上看,日本的高速增长持续了二十年,韩国的高速增长持续了三十年。中国人口多,经济发展不平衡,只要全党全国人民紧密团结,艰苦奋斗,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一定能把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高速增长期保持得更长一些。
  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求发展
  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加快经济发展,必须有新思路。特别是要重视提高经济效益,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历史上,我国经济曾多次出现大起大落,究其原因,主要是片面追求速度,忽视经济效益。当经济回升时,盲目扩大投资,形不成有效供给,引发通货膨胀;而为了治理通货膨胀,又不得不付出巨大代价。我们必须吸取历史的教训,在研究发展问题时要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着眼于创造和扩大需求。目前供过于求的商品,大多是一般的消费品和投资品,而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商品仍然大量依赖进口,如电子产品、技术装备、精细化工产品、新型材料、仪器仪表等,一半以上仍依赖进口;围绕居民改善住、行条件和扩大教育、文化、旅游等方面的消费,有许多产品和服务仍然亟待开发和提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有开动脑筋,大力开发新产品,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才能抓住商机,求得有效益的发展。如果不对市场做深入的调查分析,盲目地上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项目,则必然会加剧供大于求的矛盾,企业的投资就不可能得到应有的回报。还应看到,有些产品和服务,由于缺乏竞争,或者由于一些不利于消费的政策等因素,国内市场价格远远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一个地区的价格远远高于另一个地区的价格。通过强化竞争、降低成本,把目前偏高的价格降下来,就会使市场需求量大幅度上升。“价格降一点,市场大一圈。”只有当轿车和住宅的价格降到普通居民家庭可以接受的水平,汽车业和住宅业才能赢得巨大的发展空间,真正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着眼于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目前我国能源和原材料产量已居于世界前列,但是由于技术落后,物质消耗高,产品加工深度低,我国用同样的物质消耗所生产的产品价值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所以,必须加快产品、技术、工艺、设备的更新换代,通过加快产业技术进步和结构优化升级求发展,通过把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求发展,通过提高经济素质和国际竞争力求发展。只有走这种新的发展道路,才能减轻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改变高投入、低产出的局面,摆脱周期性通货膨胀的困扰,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着眼于运用增量投资带动存量结构的调整。过去在短缺条件下的发展,主要是增加投资,新上项目,而原有企业和设备大都被原封不动地保留着。现在,在商品相对过剩条件下的发展,则必须通过新增投资带动存量资产的改组、改造,加大对落后企业兼并、重组和淘汰的力度,用先进生产力代替落后生产力来实现。应把增量投资作为催化剂,促进存量资产的调整,使生产能力过剩的产业和落后企业的生产要素尽快转移,新兴产业和先进企业迅速崛起。与此相应,就业结构也将随之变化,许多人将丢掉原来熟悉的工作,学习新的技能,适应新的环境。
  着眼于利用两类资源、两个市场求发展。目前国内外经济联系已非常密切,我们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善于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产品质量标准要符合国际市场的要求,经营方式要同国际通用规则接轨,生产成本要控制在国际先进水平以下。对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人才、原材料、零配件等,应当在国内外市场上通过招标加以优选。对于发展中的技术瓶颈,可通过购买专利、合资合作、联合开发等方式来解决。
  着眼于通过经济结构调整求发展。结构调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发展,都是在结构转换中实现的。每一次大的结构调整,都支撑了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当前又到了不调整结构就难以发展的时候。“十五”期间,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今年就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实践证明,哪个地区结构调整比较自觉,进展较快,哪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势头就好,社会矛盾就能相应得到缓解。经济结构调整既要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也要发挥政府的引导、组织功能。
  坚持以扩大内需为主拉动经济增长
  三年来,我们贯彻落实扩大内需的基本方针,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需求不足仍然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消费需求是社会最终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最直接,效果也最明显。只有通过增加消费,活跃市场,拉动投资增长,才能实现投资与消费的良性循环,真正体现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应当指出,当前出现供大于求的矛盾,从根本上说,是长期以来高储蓄、高投资,低收入、低消费的结果。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的最终消费率低十多个百分点。造成高投资、低消费的原因,主要是居民收入增长速度长期较多地低于经济增长速度。在1986-1998年期间,我国GDP的年均增长速度为9.6%,而同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5.7%,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实际收入年均增长4.2%,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低于经济增长速度近一半。在收入增长相对较慢的情况下,由于受消费政策、收支预期等因素的影响,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即新增收入中实际用于消费的比重又大幅度下降,据有关部门测算,1981年为零点八四,1996年为零点六一,1997年为零点五三,1998年为零点四。因此,当前扩大消费需求的主要途径,应当是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和城镇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实行鼓励消费的政策,重点扩大住、行、教育、文化消费,真正从增加最终消费入手来缓解供大于求的矛盾。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增加投入。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为社会投资的增长创造更为宽松的外部环境。一是放宽投资领域。凡加入世贸组织后允许外商进入的领域,都应先向内资开放,允许社会资金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进行投资。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对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二是改善政策环境。在土地使用、信贷、税收、贴息、进出口等方面,取消对社会投资的限制性规定,做到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三是改善融资渠道。国有商业银行应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贷部门,制定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贷款政策和管理办法。地区性金融机构,特别是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应把中小企业作为主要服务对象。加快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用担保机构和风险投资基金。支持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股票上市等办法进行直接融资。四是改善服务环境。各有关方面应当切实把鼓励社会投资和中小企业发展,作为发展经济、扩大就业的重要措施,在技术、管理、咨询、培训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帮助。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三年来,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三千六百亿元,带动地方、部门、企业投入配套资金和银行贷款共七千五百亿元,集中力量建设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三年分别拉动经济增长一点五、二点零和一点七个百分点,促进了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践证明,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必要的、正确的。今年,这项政策应坚持下去。当前全社会投资增长对政府投资的依赖性很强,今年如果没有新的政府投资跟上,全社会投资就会明显下降,对经济发展将产生严重影响。目前我国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和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都处于较低水平,继续增发国债仍有较大空间。为了巩固扩大内需的政策效应,防止经济回升的势头发生逆转,必须保持积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和必要的力度。
  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在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同时,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供应量的适度增长。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扩大利率浮动幅度和适用范围。做好国债资金项目配套贷款的投放工作,对产品有市场、守信用的企业及时发放流动资金贷款。加快建立个人信用制度,进一步扩大消费信贷。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改善金融服务,健全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发展资本市场和多种融资方式,适时推出主要面向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创业板市场,继续推进国内企业在境外上市。抓紧制定并实施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积极推进建立风险投资机制。
  千方百计增加出口。抓住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利机遇,积极扩大出口,带动国内经济增长。继续落实和稳定鼓励出口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实行生产企业进出口经营权登记制。坚持实施以质取胜战略,优化出口结构。认真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抓紧制定配套政策,鼓励国内具有竞争优势、生产能力较大的企业到境外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投资设厂,开展加工贸易,合作开发资源,带动国内产品、设备、技术出口和劳务输出。


第9版(理论)
专栏:

  □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结合
□与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相结合
□与发展开放型经济相结合
□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相结合
□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
推进经济结构调整须做到“五个结合”
  王敏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要求我们必须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十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线。但经济结构调整是一项与经济生活各个方面密切相关的工作,要使其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在以下“五个结合”上下功夫。
  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结合。结构不合理是导致粗放式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既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应把结构调整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结合起来,坚持压缩淘汰那些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企业和产品,大力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以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依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改变分散投资、重复建设的状况,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规模经济。通过全面的结构调整,使经济增长方式真正转变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与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相结合。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归根到底要靠改革。改革的实质是体制创新。要通过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的基础性作用,突破阻碍经济结构调整的体制障碍。目前,工业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因此,应在巩固国有企业改革脱困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努力使绝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股权多元化,建立起规范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推进财政预算制度和投融资体制的改革,深化金融改革,为各类企业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科技创新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强大动力。要通过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尽快提高产业化水平;全力推进传统产业技术升级,选择装备制造、农产品深加工、资源综合利用等若干重点领域,加快开发能够推进结构升级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和创新机制,使企业尽快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与发展开放型经济相结合。“十五”时期,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对外开放将进入新的阶段。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引进更多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将为促进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在发展开放型经济条件下实施结构调整,一是应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外商前来投资,着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积极吸引跨国公司投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鼓励跨国公司来华设立研发中心、地区总部。除少数领域外,应鼓励外商参与对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引导外商向西部地区投资。二是优化外贸进出口结构。进一步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名牌战略和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努力扩大出口规模,特别是扩大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重点提高机电产品出口比重。鼓励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出口。巩固现有重点出口市场,大力开拓新的出口市场。增加国内急需的关键技术装备和重要资源的进口,减少长线产品进口。三是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项目对外投资,支持有竞争力的企业开展跨国经营,积极发展境外加工贸易,大力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相结合。西部大开发作为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必须在实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予以推进,特别要把解决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问题作为西部开发的重中之重。突出抓好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加快铁路、机场、天然气管道干线建设,扩大西部与东部及世界的运输通道;继续加快西部地区通信干支线建设,扩大通信容量,提高通信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快西部地区大中城市的道路、供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集中力量搞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两项国家重大工程,尽快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要在结构调整中注重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改善环境的关系,把合理使用和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生态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重要位置。把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结合点,尽快把环保产业建成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兴产业。


第9版(理论)
专栏:

  源于实践的思考
  新世纪的新任务
  新的世纪,意味着新的任务、新的起点。我们刚刚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使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现在又面临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任务。由于小康社会仍然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并没有随着人类进入新的世纪而有所改变,因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可以使我国彻底摆脱不发达状态,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既实现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基础上的伟大复兴,又实现由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向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的飞跃,从而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整个二十一世纪的伟大历史任务。
  ——吕书正(北京)
  新时代的新概括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既反映党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思想基础,也体现党的根本宗旨、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是站在新高度对党的纲领所作的新概括,又是新时期对广大党员提出的新要求。这一新要求,既有利于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牢牢以此来严格要求自己、检查自己、规范自己、提高自己,又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以此为标准来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监督党员干部,并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国家和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
  ——肖兴国(湖南)
  顺应时代,走在前列
  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一员,共产党人必须始终坚持“三个代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既要积极参与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又要始终坚持无产阶级的党性原则;既要努力成为善于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的弄潮者,又要始终坚持把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既要做党的现行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又要始终胸怀并致力于共产主义远大目标的实现。保持党的先进性,就是要正确把握时代潮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把党的建设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担的历史任务联系起来,同在二十一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联系起来。
  ——常风鲍利英(安徽)
  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世纪,党在意识形态领域必须继续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有了主动权,才能及时排除各种错误思潮的干扰,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有了主动权,才能在提倡多样化的同时,永立潮头,占领思想阵地,唱响主旋律;有了主动权,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保证我们党在每一个重要时刻,都能做到导向正确、思想政治工作保障有力,从而充分发挥意识形态领域的各项工作对加快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能动作用。
  ——于利中(江苏)
  利用互联网,推进反腐败
  只要对互联网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管理,它可以成为我们党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工具。利用互联网,我们可以经常发布有关反腐倡廉的政策、法规、重大举措和工作成效等,形成网上的舆论导向;可以大力宣传勤政廉政的先进模范,通缉犯罪嫌疑人,剖析违法乱纪的典型,达到弘扬正义、鞭挞邪恶、震慑违法违纪分子的目的;可以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反腐倡廉教育,增强人民群众对党进一步搞好反腐败斗争的信心,为广大人民群众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的监督提供便捷的途径。
  ——胡国初(湖南)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要害是只图虚名不务实效
——改进党的作风系列谈之四
王铁
改进党的作风,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必须克服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因为形式主义违背党的宗旨,损害党的形象,危害党的事业。克服形式主义,必须弄清其本质,找准其原因,对症下药。
形式主义的特征是把工作形式与工作内容割裂开来,不是让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而是片面地追求形式,忽视工作本身的要求,甚至忘记了工作的目的。比如,有的干部做工作,习惯于喊口号,说空话套话,做表面文章;有的不深入基层,整天沉湎于文山会海和应酬接待;有的忙于应付上级,应付群众,哗众取宠,不求实效;有的搞各种名目的所谓“达标”活动,形式上热热闹闹,实则劳民伤财;有的报喜不报忧,掩盖矛盾和问题,以致酿成恶果。凡此种种,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干工作的出发点,不是为了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努力把事情办实办好,而是只想为自己谋取个好名声,给领导机关和领导同志留下个好印象,进而达到其个人目的。因此,形式主义的要害是只图虚名,不务实效。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形式主义是现象、是手段,图个人的虚名才是本质、是目的。在图虚名的背后,往往还隐藏着通过投机取巧来谋取好处和利益的个人主义的心理。
我们党历来反对形式主义,可是为什么形式主义的东西却屡禁不绝,甚至在少数地方、部门和单位愈演愈烈呢?这其中既有思想认识上的原因,也有制度不健全、工作不到位的原因。
首先,形式主义表现为工作作风,根子却在人的头脑中。这就是有些干部违背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淡忘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出了问题。思想认识上存在这样的偏差,必然会导致工作目的的扭曲和工作方法的变形,必然会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于不顾,为了捞取自己所谓的“政绩”、“声誉”等而不惜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从而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失。
其次,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不完善。有的领导干部高高在上,官僚主义严重,作风不深入、不细致,满足于听汇报、看简报,缺乏扎实有效的督促检查,对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问题很难发现,更谈不上及时制止和纠正;一些党员干部奉行“好人主义”的处世哲学,“多栽花,少栽刺”,不敢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使搞形式主义的人得不到应有的批评和谴责;一些领导干部民主作风差,听不得甚至压制不同意见和批评,使群众监督难以开展起来。
第三,一些部门和单位用人导向出现偏差,不认真坚持党的干部标准,提拔重用了一些不真抓实干、只图个人虚名的人。这样,不但使那些乐于、惯于搞形式主义的人有机可乘,而且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使得这些部门和单位的一些干部片面地认为搞形式主义是费力小、“见效快”、名利双收的事情,从而滋长投机取巧心理,在工作中攀比着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
形式主义图虚名,招实祸,误党误国。它妨碍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上级的决定和部署的贯彻落实,影响政令畅通,浪费宝贵的资源和时间,贻误发展机遇;它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在新的世纪里,我们要完成既定的宏伟任务,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狠刹形式主义的歪风,埋头苦干,开拓进取。既要充分认识狠刹形式主义之风的重要性与紧迫性,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各级干部牢固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最高价值准则,自觉地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结合起来,铲除形式主义的思想根源;又要充分认识与形式主义斗争的艰巨性与长期性,注意通过制度创新,充分发扬民主,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强化责任追究,从源头上防止形式主义的发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