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3月25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巴山渝水作证
  ——“乡官”冉绍之与一道“世界级难题”(上)
  本报记者 胡果
  三峡工程,全球瞩目;百万移民,世所罕见。人称“世界级难题”。
  夔门雄关东连荆楚、西控巴渝,所谓“三峡库区”,就在渝楚交界之地。
  雄关也即昔日“鬼门关”,船行至此,越是躲闪,越是逃不脱触礁的命运;不惧不闪,直面前行,千钧一发之际,急流反而推着船,转过险滩,化险为夷……
今天,库区一位普普通通的“乡官”在迎浪闯滩,毅然挑战着这道“世界级难题”。
  他,就是重庆市奉节县城关区工委主任冉绍之。
  “换个板凳坐坐,多替群众想想”
  一双解放鞋,踏过石滩,踩着稀泥,深一脚浅一脚,跋涉在崎岖的山路上。“那是老冉。”隔老远老乡就能认出。
  这里是三峡库区腹地,沿江一面坡,山高石头多。春雨潇潇,我们跟着冉绍之,去看奉节县安坪乡大堡三社。8年前,刚当选乡长的冉绍之(不久任乡党委书记),就从这里开始了移民搬迁的艰难起步。
  一团乱麻,如握手中。好田好土都淹了,以后日子咋过?一砖一瓦攒起来的家园,怎么舍得下!一位老人死活不肯搬,说祖祖辈辈守着长江,看不见长江水他会哭,听不到汽笛声就睡不着觉……各有各的心思,各有各的利益。动迁划线,有人砍断绳子;改田改土,炮眼刚刚打好又被填上。移民工作顿成烫手山芋。
  时间不等人。一边是三峡工程大局,一边是群众切身利益;一边是不容置疑的刚性指标,一边是千差万别的复杂情况。平时的工作,99%就很优秀,然而此时,一户不搬都不行,99%就是不及格!
  冉绍之迎难而上。这位有过8年军旅经历的峡江汉子,性格外圆内方;身为农民之子,更知土地和房屋,就是农民的命根子。
  他先与移民干部谈心:“换个板凳坐坐,多替群众想想。田地做熟了,石头煨热了,说走就走,牵筋动脉呀!工作做得再过细点,政策讲得再透彻些,乡亲们会理解的。”
  为找到一块平缓一点的安置地,他5次带队,踏遍安坪60多公里沿江岸线。300公里徒步行,10天下来,鞋底磨穿。
  为做通群众思想工作,他拖着一双老寒腿,一头扎进大堡三社。上坡下坎,走家串户,大会小会院坝会,接连开了30多次,衣服刚被江风吹干,又让汗水浸湿。
  大巴山的晨风夜露,记住了一个孜孜跋涉的身影!
  一次,因为不了解补偿标准,三沱村30多个乡民将前来做工作的移民干部团团围住,又拉又扯。冲突一触即发。
  老冉闻讯赶来,没有责怪谁。他诚恳地说:“乡亲们,锅里有碗里才会有。为争碗里一口食,把锅砸了,划不划得来呀?国家是我们大家的家,现在家里要做件大事情,做儿女的暂时是要多付出一些。三峡大坝建起来,受益的是我们,是子孙后代。把眼光放长远点!”
  “听冉书记的,看长远点。”“莫要难为老冉了,搬!”
  换个板凳坐坐,换来了理解,换来了支持,换来了大局。动迁人口多达5000人的移民大乡安坪,搬迁工作进展顺利;大堡三社,更因成绩突出被誉为“库区第一社”。或许不是所有的移民都完全理解三峡工程的伟大意义,但他们每个人都相信“乡官”冉绍之。
“不但要搬得出,还要安得稳、能致富”
  一团乱麻刚刚理清,一块巨石又横在面前:离开良田家园,移民何处谋取生计?
  先期补偿,后期扶持。移民政策决定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对于三峡库区别具意义。冉绍之鼓励大家:拿出信心,拿出劲头,“不但要搬得出,还要安得稳、能致富”!
  目光,首先投向了老关嘴。一条小道,从悬崖峭壁中凿出,连起隔河相望的村庄。这种连接如此脆弱——经过这里,必须手脚并用,稍不小心,便会跌进深渊。村民世代趟水过河,年年有人跌入长江。
  安坪山高路险,最险就在老关嘴。前任乡长说,在安坪干了8年,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建成老关嘴桥。
  “要啃就啃硬骨头!”1993年9月,三峡移民带来喜人机遇,盼了好几代的老关嘴大桥破土动工。冉绍之铺盖一卷,住到了工地,一身水一身泥,和民工们泡在一起。
  安坪人永远忘不了大桥合龙。施工难度大,原计划下午完工,苦战到深夜仍未见分晓。民工接二连三瘫倒在地。
  合龙必须连续施工,否则就将功亏一篑!冉绍之忍着钻心的关节疼痛,爬上一块大石头,打起精神,高声说道:“是人就要像个人样。怨天怨地几代人,真正做起事来就装熊。起来!不拿下合龙,决不收工!”
  凌晨3点,大桥胜利合龙。一场大雨,突然倾盆而下。大家惊呼:再晚半个小时,大桥可就毁了!冉绍之呢?开怀笑着,瘫坐雨中……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6年来,安坪人炸山修路,座座群峰间,凿开条条通途;块块硬骨头,被一一啃下。全乡16个村,发展条件大为改观。
  未掸征尘,冉绍之又带领全乡向穷山发起猛攻——改土造田,顶着三十七八摄氏度酷暑,手提肩扛,搬石运土,一坡坡荆棘丛生的乱石山,变成了3800多亩耕地。种果栽树,海拔600米以下搞优质脐橙,600米以上种板栗、核桃、松、柏、杉。一批脐橙苗运到,正逢下雨。冉绍之一挥手,冲进雨幕中——“赶快抢栽!这些小苗苗,就是安坪人日后的钱袋袋!”……
“靠路安居,靠山乐业,靠江致富,靠城发展”。座座石山变梯田,排排新房依山建;自来水管入了户,广播电视进了屋;3万亩封山育林承包到户,上千亩优质脐橙全部挂果;养猪、制砖、跑船、搞运输,如火如荼。
  1997年底,安坪乡人均收入比移民前的1992年翻了两番。这一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同志到安坪视察工作,高兴地对冉绍之说:“你们改田改土,改得好啊!”
  “摸着石头要过河,摸不着石头也要过河”
  移民工作,每个环节都充满矛盾,每一天都会遭遇新问题,有100户人家就要有101种方法。
  层出不穷的难题,考验着“乡官”冉绍之的智慧,也逼出了他开拓创新的勇气。“摸着石头要过河,摸不着石头也要过河!”
  在安坪,他率先创造了“就地后靠安置”模式,提出抓住移民机遇,调整产业结构,几个轮子一起转。“门前一条江,江边一条路,路边一排房,房后一片园”的移民新格局,在库区迅速推广。
  1998年2月,他调到奉节县朱衣区任副区长后,他又开始留意起“环境容量”。8月底,他送走了奉节县第一批分散自主的外迁移民。走出去的路子宽些,留下来的空间大些。次年5月,国务院对三峡移民政策进行重大调整,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农村移民外迁安置。冉绍之再次走在了前列。
  创新不易,来自基层的创新犹为可贵。尽管很多时候,它们并不起眼。
  安坪乡大堡三社分地,半个多月毫无进展。社长跑来诉苦,冉绍之沉吟片刻,说:“恐怕你要找方方面面的代表来开个会喽。爱钻牛角尖、爱挑毛病的找几个,为人正直、说话公道的找几个,爱扯皮、爱耍横的也找几个,允许吵架!”人称“八大金刚”的8个代表吵啊扯啊,终于吵出了个大家都认可的方案。
  “移民的问题,要交给移民自己办理。走群众路线,才搞得下去。”“乡官”冉绍之说。
  就这么简单!简单背后,是对乡情民心的深刻把握。
  “两分”、“三同步”、“四统一”……从安坪到朱衣,直至去年调任奉节县城关区工委主任,“乡官”冉绍之一刻没有停止过思考和探索。“三峡工程移民先进个人”、“全国十佳人民满意公务员”、“全国先进工作者”……一项项荣誉,就是人民群众对这位新时代闯滩者的崇高敬礼。
  船行峡江。江南安坪乡,冉绍之当年搞起来的移民新村错落山间,脐橙、小麦、油菜花连成一片;江北朱衣区,冉绍之率领修建的62公里环江公路从峭壁上掏凿出来,白云般缠绕山腰。凝望间,突然有一种深深的感动——巴山渝水作证,我们这个民族,是经得起颠簸、经得起考验的!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命令
颁布施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研究条例》
  新华社北京3月24日电 (包国俊、周宏伟)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日前签署命令,颁布施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研究条例》。这是我军第一部规范军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法规。
  军事科学研究是确保军队履行职能、夺取军事斗争胜利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军队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几十年来,我军军事科学研究工作和军事理论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将这些成功经验和办法总结上升为法规,使我军军事科学研究事业有法可依,是军队正规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央军委把制定《条例》列入“八五”、“九五”期间立法规划项目,自1994年开始,在总部和全军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军事科学院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完成了起草工作。
  《条例》共设10章42条,涵盖了军事科学研究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环节,具有很强的规范性。《条例》明确规定了全军军事科学研究的领导体制和各级部门在军事科学研究方面的基本职责,规范了军事科学研究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制度,以及开展军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保障条件。
  《条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适应“打得赢”、“不变质”的要求,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客观地反映了军事科学研究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对于推动军事实践的发展,更好地为国防建设、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条例》着眼于新世纪军事科学研究发展的需要,总结和汲取我军军事科学研究工作的成功经验,强调军事科学研究要以新形势下国防建设、军队建设、军事斗争准备为重心,对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为我军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条例》颁布全军施行,充分体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对军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关怀和重视,是对发展我军军事科学理论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填补了我国军事法规方面的空白,对全面推动我军军事科学事业的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军事理论在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的先导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加强军事理论建设,建立具有我军特色的军事科学研究法规体系奠定了基础。


第1版(要闻)
专栏:

  着力创新天地宽
  ——记中国通用技术集团积极探索外经贸企业新路子
  本报记者 李建兴 陈陆军
  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新任务,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抓住机遇,自我完善,着力于观念创新、业务创新、管理创新,以勇于改革、敢于争先的精神,初步摸索出一条大型国有外经贸企业集团整合自身资源、参与国际竞争的新路子,积极主动迎接“入世”的挑战。这家由多家国有大型外经贸企业重组的特大型集团,成立3年来综合实力不断壮大,成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1999年,在全国进出口额最大的500家企业排名中,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位列第三。2000年,集团实现境内外营业总额567亿元人民币,其中进出口贸易额达65.7亿美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保持在108%以上。
  业务创新:重组主业,叫响“通用技术”这块牌子
  3年前的阳春三月,经国务院批准,国有外经贸企业战略性重组的“航空母舰”——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在京成立,以国有独资形式控股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中国机械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仪器进出口总公司、中国海外经济合作总公司、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总公司等大型国有外经贸公司。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成立伊始,就明确了一个思想——解决自身发展问题走老路是不行的,必须锐意改革,全面创新。其中,创新的重中之重是实施业务创新,重组主业,突出专业化经营特色。
  开展业务创新也并不是全面开花,四处出击。3年来,集团公司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先易后难、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
  集团成立之初,亚洲金融危机肆虐。为了强化和培育进出口主业,集团公司采取的第一个行动就是重组多元化业务,实行主业与多元化业务的分业经营。他们将实业、储运、广告展览和物业等业务从各进出口子公司剥离出来,通过资产重组,优势互补,组建了通用实业公司、通用储运公司、通用广展公司和通用物业公司四大子公司。随着世界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集团的这些多元化业务必将大有作为,它们将通过吸收外部资本,优化股权结构,提高其在集团整个业务经营中的份额。2000年,集团多元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64亿元人民币,已经成为集团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集团成立之前,各子公司均有一定的实业投资项目,但投资的领域如天女散花,东一下西一下,投资方式则大多是全资注入。集团成立后,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和论证,集团公司在投资业务和资本经营的理念上有所调整,董事会下面成立了投资委员会,加强了投资业务和资本运营的整体策划,还明确了投资的重点领域。2000年,集团公司论证了27个投资项目,但董事会只审批了4个项目。其中,投资7840万元人民币的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项目,是一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生物工程项目,是集团介入高新技术产业的一次大胆尝试。
  加入WTO后,更多的外国企业和产品将在我国境内直接与我国企业展开较量;更多的我国企业和产品也将在国际市场直接与人一比高低,如何应对这种即将出现的局面?通用技术集团在经过两年多的酝酿和准备后,今年2月打响了业务创新的攻坚战——主业重组。
  主业重组的核心是整合主业资源,开展专业化经营,解决主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先前,通用技术集团的各个子公司之间的进出口业务交叉重叠,集团公司内部各子公司之间,甚至各子公司的内部的业务部门之间,各自为战,相互撞车,相互竞争,损害集团利益。为此,集团对各个子公司提出专业化分工、专业化经营的重组要求。重组的目的就是要让这些专业外贸子公司业务经营的内涵向深层次渗透,提高服务水平;外延向新领域拓展,往上下游产业延伸,让专业更专,让优势更优,使得别人无法替代,这样的外贸主业方能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争夺中立于不败。
  2001年,通用技术集团主业重组的另一项内容是,根据地域性原则整合京外、境外的业务资源,成立直属于集团的地区总部和海外公司。目前,通用技术集团的欧洲公司已开始筹组,华东地区业务重组即将展开。
  国外有个“通用电气”、“通用汽车”,名头不小;而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有这样一个梦想——通过业务创新,尤其是主业重组,叫响“通用技术”这块中国牌子!
  管理创新:调整定位,构建科学合理的母子公司体制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的产生有其特殊性:它是在没有核心企业的情况下,由几家大型外贸企业强强联合,搭建出的企业集团。这就先天性地决定了通用技术集团在管理上必须有独到之处,换句话说,集团的管理模式必须大胆创新。
  值得欣慰的是,通过3年的努力和探索,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在管理创新上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首先,在建章立制上,通用技术集团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集团自身的特点,找到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如:建立决策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体制,规范董事会决策制度;在集团内部实行了经营计划和经营决策的统一、人事管理与人事制度的统一、财务管理与财务制度的统一、分配原则与分配政策的统一、内部机制与规章制度的统一的“五统一”制度;在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基础上,推行了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对财务管理体制进行全新设计,初步建立起了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建立了董事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体制。
  其次,在理顺集团公司和各子公司之间关系上,通用技术集团通过调整定位,妥善处理。母子公司关系问题向来是公司制企业中最难处理的问题之一,也是一个必须处理好的问题。集团组建后,集团公司始终坚持在管理思路、管理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不断地进行调整。概括地说,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从常规的一般管理向战略管理转变;二是从通常意义上的业务管理向资产管理转变;三是从关注常规的商品经营向更加注重资本经营转变;四是从对各子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的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这“四个转变”既维护了出资人的权益,又保证了作为经营单位的子公司放开经营,从而达到了资产管住、管好,经营放开、搞活的目的。“四个转变”所反映的核心问题是,由于母子公司在产权关系上所处位置的不同,子公司和母公司在经营管理上的关注点和侧重点不同,在管理层面和管理方式上也就不同。在关注点和侧重点方面,子公司作为利润中心,主要是集中力量抓业务管理,目标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集团公司作为母公司,是资本运营中心,侧重于战略管理,致力于发展战略的研究和确立及实施,目标是提高国有资产质量,实现国有资产增值和盈利能力的最大化。
  观念创新:创建蕴涵现代经营理念的企业文化
  创新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但是,如何让企业具有永不衰竭的创新动力呢?经过3年的改革实践,通用技术集团的一班人认识到,企业的全面创新,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业务的撤并、规章的废立、机构的调整,必须在业务、管理创新的同时,赋予企业一种全新的文化。只有观念层面上的创新才能脱胎换骨地改变一个企业,才是深层次的创新。
  通用技术集团组建尽管只有3年,但所辖大多数子公司却具有近50年的历史。这些向来“日子很好过”的大牌外贸子公司,长期生存在计划经济和政府的怀抱里,旧的思维、传统的观念还惯性地存在着。因此,转换观念,构建蕴涵现代经营理念的企业文化成为通用技术集团的负责人时常思考的一个问题。
  2000年夏天,集团对下属的中技公司的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实行公开竞选,此事在职工心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作为一家国有大型外贸企业,50年来,中技公司的总经理向来都是由上级任免的。通用技术集团决定改变老习惯,变伯乐选马为上场赛马。通用技术集团董事长佟常印要求干部职工转变用人观念,他说:“过去,干部要上,就得十全十美,要下,就得犯了什么错误。现在要树立新观念,上不能求全责备,下也不见得是犯了什么错误。”集团公司公开选拔程序,由中技公司全体员工投票民主推荐总经理人选。2000年8月10日,集团考核工作组抬着票箱到各处室收票,收回的选票占职工总数的98%,职工的参与热情很高。8月15日,举行候选人竞聘演说,在外地出差的职工提前赶回公司,听取候选人的竞聘演说。这次竞聘的结果,有两位原任副总经理落选。
  电子商务是新经济时代的标志。如何运用电子商务等先进的业务开发手段,改造和提升传统业务经营模式,最大限度地为客户提供独到的、全方位的、深层次的优质高效服务,也需要职工改变传统的贸易观念,树立新经济意识。
  通用技术集团董事长佟常印说,通用技术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刚刚迈步,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他告诉记者:集团公司将从战略的高度统筹规划、明确目标、精心组织、不断完善,构建具有时代特征、创新能力、强大的内部凝聚力和良好品牌形象的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总的目标是,希望集团上下拧成一股绳,把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做强做大。


第1版(要闻)
专栏:

  知难而进 一往无前
本报评论员
三峡库区的“乡官”冉绍之认真做好移民工作的先进事迹,读来令人感动。在我们这个社会里,他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干部。他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不算有什么惊天壮举。他的事迹,是在三峡移民工作的实践中,在艰苦的条件下和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
  三峡移民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时间长、人员多,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困难面前,是前进还是退让,态度不同,效果大相径庭。冉绍之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胸怀大局、心系群众,宁苦自己、不负移民,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他立足本职,勤奋学习,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经他创造的许多经验在三峡库区移民工作中被推广和应用。他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乐于奉献、严以律己,以自己出色的工作,忠实地实践着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他以高尚的品德,生动地体现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不懈奋斗的“五种精神”。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充满艰辛、充满创造的壮丽事业。我们的国家要强盛,民族要振兴,我们要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党全国人民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的精神支柱不行,没有深厚的凝聚力和丰富的创造力不行,没有顽强的斗志和一致的步调不行。
  我们要像冉绍之那样,胸中装着大局,心里系着群众,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对党和人民极端负责,清正廉洁,乐于奉献,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勤奋工作,为“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称号增光添彩。


第1版(要闻)
专栏:

  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 以机构改革为契机
广东全面推进干部制度改革
省委省政府机关正副处长全员竞争上岗,十四个党政重要部门副厅级领导职位面向全省公开选拔
本报北京3月24日讯 记者单向前报道:新世纪之初,广东省干部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启动:省委、省政府机关正副处长全员竞争上岗,14个党政重要部门副厅级领导职位面向全省公开选拔,党政机关厅级以下领导职位全部实行任期制,干部任前公示制、考察预告制、差额考察制等一系列干部制度改革举措一一出台。
  据广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公选办(竞岗办)主任罗东凯介绍,广东全面推进干部制度综合配套改革酝酿已久。1998年以来,江泽民总书记先后向广东提出了“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和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特别是江总书记在广东高州市考察工作时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后,省委感到,增创新优势,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关键是要增创人才队伍新优势,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选人用人新机制。
  基于这一认识,广东省委决定抓住去年以来省政府和省委机构改革的契机,推出了一系列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
  省委、省政府57个工作部门除个别单位、个别职位因保密、法规等原因暂不宜实行竞争上岗外,其余1480个处级领导职位全员竞争上岗,3019名处科级干部参加了竞争。通过竞争上岗,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191名原任正副处长在竞争上岗中因总体成绩落后而被调整安排。
  结合机构改革,省委还决定:省委办公厅、省委宣传部、省经贸委、省计委等14个单位各拿出一个副职职位,面向全省公开选拔。全省符合条件的846名同志报名参加了公选,目前这项工作已经进入到候选人的公示阶段。通过公开选拔,不仅仅是选拔了一批副厅级领导干部,更重要的是发现了一大批、考察了一大批、储备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为实现建立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在省委、省政府中层领导职位全员竞争上岗和公开选拔工作中,他们还同时配套推行了任期制,规定省委、省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及中层干部,均实行5年任期。实行了干部任前公示制,并在公开选拔工作中实行差额考察和考察预告制。
  干部制度综合配套改革措施的全面推行,使广东在建立干部任用新机制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迈出了较大步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使大批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真正成为现实。特别是干部全员竞争上岗和任期制的广泛推行,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干部“能上不能下”、“不犯大错下不来”的状况,探索出了一条有利于干部能上能下的新机制。广东省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最近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90%以上干部群众对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等干部制度改革举措持肯定、欢迎态度。


第1版(要闻)
专栏:

  抓住机遇 科学规划 加大投入
陕西公路建设进入快车道
  本报西安3月24日电 记者孟西安报道:陕西公路建设进入快车道。“九五”期间陕西全省公路建设投资总额达218亿元,是“八五”期间投资的5.9倍,新增公路4385公里,增幅是“八五”期间的2.7倍,其中新增高速公路393公里,二级公路1871公里,分别为“八五”时期的1.5倍和2.6倍。
  陕西省10个地市已有5个地市实现了高速公路的连结,3个地市实现了2级以上高等级公路的连结,公路建设投资由1998年的50亿元提高到去年的72.6亿元,今年的建设投资将达到100亿元,全省在建的高速公路规模达892公里,竣工后将使全省高速公路总长度达1300多公里。
  陕西省先后投入2848万元用作交通科技专项资金,“九五”共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40项,70%的项目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从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入手,采取国家补助、地方自筹、利用外资、社会集资、存量换资等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筹集公路建设资金。据统计,“九五”期间国家和省财政投入占总投入不到30%,而通过多渠道筹集的资金占70%以上。
  在公路建设中,陕西省还十分重视交通发展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相结合。


第1版(要闻)
专栏:

  为首都营造“鲜菜园子”
  天津市武清区着力为首都营造“鲜菜园子”,让北京人吃上新鲜放心的四季时令蔬菜。近几年,武清区面对市场,不断调整农业结构,开辟出30万亩优质菜田,引导农民种植无公害蔬菜,目前已有国内外40个系列100多个新品种种植成功并大面积推广,成为为北京输送鲜菜的主要产地之一。图为武清区高等级恒温大棚。 新华社记者 马平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