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3月2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周末文艺)
专栏:

  迟子建小说《白银那》拍成电影
  韩志君用镜头描绘乡土风情
  黄式宪
  在日趋浮躁的影坛,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似乎也日渐被“边缘化”,所幸仍有不少心怀乡土、自甘寂寞的创作者,仍矢志不渝地坚持着悲壮的艺术耕耘。韩志君无疑属于这悲壮耕耘者中的一群。恰值新世纪之元,他执导的电影“处女作”《美丽的白银那》,给人们带来了意外的惊喜。这部新作的故事情节比较单纯,但却浸润着主创者眷恋乡土的一片炽热情怀。作品以贴近现实的质朴笔触,绘声绘色地呈现出一幅凸显着时代亮色的乡土风情画。
  作品涉笔于山村的乡土风情,却不取怀旧、伤感的调子,而是紧扣着农村变革的时代脉搏,在现实的严峻底色上,点染着几分喜剧的情趣和幽默,生动感人地展开了庄稼人之间乡情亲情与现实利益的冲突。处于这场冲突焦点上的角色,便是村子里最早被商品经济唤醒而开着一间小食杂店的瘸腿马老五。这个人物当年虽曾舍己救人而致残,但现今却“钱”迷心窍,趁着鱼汛高峰,巧施心计,赶在天暖道路“翻浆”之前,从外地贩回盐来,以奇货可居抬高盐价、杀低鱼价,触犯了众怒。鱼运不出村,要用盐腌上,而盐价过高村里人却买不起,鱼与盐的两难选择渐次将矛盾激化,鱼汛丰收竟然险些酿成一场“鱼灾”。这背后则潜藏着乡情、道义同金钱利益的深刻矛盾。随着冲突的推进,马老五在全村日益孤立,在家里也是众叛亲离。后来,他的外甥女菱花迫于无奈,翻山背盐,被熊所伤,终于促使他幡然自省,悄悄背盐送到各家门上,并主动修通了村里同镇上联络的电话线,重新回归比金钱更珍贵的乡土亲情。人物在影片的整体艺术结构里,显然是一个举足轻重并具有一定现实概括意义的角色,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私有心理在市场初期的恶性膨胀。他最后的觉醒,则显示出人物精神上的一次升华。
  应当提到的是,早在九十年代之初,该片导演韩志君与胞弟韩志晨合作,以“从愚昧走向文明”为母题,编创了电视连续剧《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农村三部曲”),被誉为强劲的“东北风”。这一回,他投笔从“导”,根据作家迟子建的小说《白银那》进行银幕二度创作,情寄东北塔河乡土,所关注的依然是“文明与愚昧的冲突”,沉思着庄稼人在改革进程中同小农意识彻底决裂而实现精神提升的历史命题。(附图片)
美丽的白银那


第11版(周末文艺)
专栏:

  北京评出十大金曲
  由北京音乐台举办,歌华太阳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承办,九家报纸和电视台协办的中国歌曲排行榜年度十大金曲评选,已经连续进行了八年,赢得了北京地区和许多省市的热烈反响,成为一件艺术盛事。今年的颁奖更为隆重,颁奖晚会将于3月23日在焕然一新的北京首都体育馆举行。
  除十大金曲外,这次活动还评选出最受欢迎男女歌手、最佳新人、最受欢迎乐队、优秀专辑、最佳作词作曲、公益歌曲、最佳选送等奖项,并有传媒推荐大奖。据悉,年度入选歌手毛阿敏、田震、那英、孙悦、孙楠、陈明、羽泉、陈琳、鲍家街乐队、林依轮、满文军、满江、零点乐队等将登台。 (陈原)


第11版(周末文艺)
专栏:

  《小镇大款》讲述百姓故事
  第二十四部“阿满喜剧”故事片《小镇大款》,讲述了发生在小镇上的百姓故事,近日将与观众见面。
  孙阿满是乡镇企业的厂长,为了企业发展求贤若渴,招聘到有知识、懂技术的女大学生王小燕。但阿满的妻子害怕阿满有了钱就变坏,对他严加防范,要求在他身边乃至他的工厂里一个女性都不许有。王小燕为了事业只好女扮男装,上演了一场新木兰从军记……
该片由山西电影制片厂、中影阿满影视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摄制,导演和编剧都由张刚担任。
(阿童)(附图片)


第11版(周末文艺)
专栏:屏幕内外

  追寻猴群三年间
郝建
  2000年底,我有幸代表四川电视台前往新加坡,参加“2000年亚洲电视大奖赛”的颁奖典礼。当我在热烈的掌声中接过《峨眉藏猕猴》荣获最佳野生动物纪录片的奖杯时,当我通过现场直播的摄像机向亚洲地区的电视观众们表达我和同事们热爱环保事业的心愿并努力工作时,许多难忘的回忆油然而生……
  1997年5月,在峨眉山拍摄风光片时亲眼目睹一场猴群大战,山崖上两群大大小小的猴子为争地盘,相互攻击,打斗得十分激烈。我被眼前的情景震惊,慌乱中拍下了这个场面。后来动物学家问我,有没有看到劝架的雄猴?我怎么也想不到在猴群激战中还会有劝架的雄猴。看来猴子也会有自己的社会行为准则,于是我想进一步了解猴群生态习惯的兴趣更浓了,进而也萌发了拍摄纪录片的想法。
  二十世纪是人类有史以来环境破坏最严重的世纪。人类必须更新观念,自觉与大自然、与野生动物和睦相处,保护好我们共同的生存空间。作为电视人要将这种“地球家园”的思想传达给人们,最好的途径就是用形象去感染和打动观众,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我与策划人孙剑英、制片人卢亮认真商讨拍摄方案,同时对藏猕猴生活习性等学术问题向中科院动物学家赵其琨教授请教,确定了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缩短动物与人类的距离。拍摄中以观察式方法跟踪藏猕猴群,记录它们的自然生活状态。
  过去,只知道峨眉山的猴子很有名、很古老,却不知道它是中国独有的品种,早已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在三年的拍摄中我一直受到动物学家的指导,逐渐加深了对猴子家族的母系社会形态的了解。猴家族为了避免近亲繁殖,猴王必须是从另外猴群中分离出来的强壮雄猴。而随着繁殖能力的降低,母猴们就会逐渐对它失去拥戴,去倾慕其它外来的强壮雄猴。雄猴在生活中只是匆匆过客,母猴才是猴群的主宰。这与人类早期的母系制度很相似,人类作为地球生物圈的一员,在生物属性方面与藏猕猴有相似之处,同样受到自然界优胜劣汰规律的制约,这正是本片透过猴王“强强”和家族的生活想要表达的一种思想。
  动物王国也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和管理法则。藏猕猴和许多动物一样喜欢群居,白天外出觅食,夜晚居住在山崖之上。后来我明白了猴子群居的目的是为了团结对抗外来力量的威胁和控制家族活动地盘不受侵害。为此,猴群时常会在结合部爆发争斗。由此想到人作为地球村内最聪明物种,理应学会善待动物,维护和平,维护我们家园的生态和谐。
  在藏猕猴这个群体中,它的全部生命意义都表现在为生存和繁衍的奋斗之中。在与猴子们相处的日子里,剧组同仁们不仅在体验生命本质,也通过镜头来表达对生命的感悟。猴子们的喜怒哀乐时常令我受到感染:在春夏季节猴王会主动照顾自己的孩子,让哺乳期的母猴单独去寻找自己喜爱的食物,以补充体能消耗,这种扶老携幼习性与人类相通。在冬季大雪纷飞的日子里,母亲紧抱刚出生的婴儿,以自己身体挡住纷飞的雪花和呼啸的寒风。这种真挚、无私的母爱与人类有何不同!拍摄的画面虽然表现的是动物,但形成的影片却隐含着人性化的关怀,包含着对生命纯美的由衷赞颂!
  “峨眉藏猕猴”的拍摄长达三年。为了拍摄藏猕猴的四季生活,摄制组扛着设备往返猴群出没的山坡、密林、小径,时常听见猴子的叫声而不见猴子的踪影,有时十天半月都见不到猴子的影子。每天的工作就是围绕着猴子转,生活变得十分单调而枯燥,有时最大的心愿就是盼望过路人的出现并和我们说说话。
  目前,我国拍摄的野生动物纪录片并不多见,《峨眉藏猕猴》算是一次大胆尝试。


第11版(周末文艺)
专栏:创作手记

  晚会可以这么做
北京电视台 田歌
  我个人武断地认为,过去的春节晚会主题重复和单一。不管时间走到哪一年,春节晚会必须永远围绕着“春节”这两个字做文章,而且更要重视不同时代赋予春节的不同的内容。
  我们台做2001年春节晚会,首先确定晚会主题,即除了要过节要喜庆要欢乐以外,还必须更深刻地挖掘和展示处在世纪交替时刻,北京人的所思、所感、所为,真正地表现出北京这座历史古城走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光和胸怀。
  一句话,我们的主题就是:走向21世纪的北京。其中,特别着重表现走向国际化大都市的北京和申办奥运的北京这两大主题。
  为了全方位立体地多角度地突出晚会主题,这台晚会推出一个主题形象——中国结。舞美呈现、服装设计、嘉宾邀请等诸个环节,都要有所体现。当然,还要把握好分寸和尺度。晚会播出后,观众来电来信反映效果不错。
  本台晚会最大特点是新闻与文艺的结合。纵观十几年来各台的春节晚会,都是纯粹文艺性的,我想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今天观众的审美和接受心理的需要。
  将新闻与文艺相结合,对我们这台晚会,有好处:第一,它利于表现我们晚会多主题的特征;第二,处在信息时代的现代人的接受心理是快节奏大信息量的。
  但新闻和文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门类,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是对剧组创作上的一次全新的考验。
  当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次极为难得的实践机会。


第11版(周末文艺)
专栏:看台人语

  “少赶场子多读书”
  老艺术家李默然曾语重心长地寄语年轻演员:少赶场子多读书。他对目前一些年轻演员忙于“走穴”赚钱,很是担心。他反复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告诫后来者:“没有一定文化、文学底蕴,你怎么能看懂本子,进行剧本人物的再创造?”一个演员的文化修养与他的舞台素养是息息相通的。文化修养未达到一定层次,艺术专业也难达到较高的境界。文化知识的不足,会直接影响演员对剧本的理解,对人物性格的认识和把握,这样也就会直接影响到艺术形象的再创造。没有文化底蕴者,仅凭漂亮的脸蛋,优美的歌喉,只能是“各领风骚没几天”。文化修养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演员的人品和艺德。为什么演艺界一些人稍有不快就挥拳相向,资产万千却偷税漏税,合同在身却违约弃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素养和自身素质的欠缺。愿年轻演员能够认真听听忠告。
  江苏盐城 李有爱


第11版(周末文艺)
专栏:看台人语

  国产动画片何时风光再现?
  好莱坞动画片陆续登陆中国市场,一轮新的动画热潮又已掀起。相比之下,国产动画片却一直萎靡不振,在低谷徘徊。国内动画制作的科技水平跟不上是一个原因,最主要还是在内容上挖掘不够,题材狭窄。从国外卖座的动画片中,可以看出它们在题材选择上从史前时期的恐龙大逃亡,到中国木兰从军,再到科技时代人的心理探索,其广泛性是国内动画制作人所不及的,且思想都贯穿着现代意识,让人有一种亲切感。国产动画片虽然强调人性化,但人物性格缺乏时代感。像《宝莲灯》,人物性格还基本上是古代的,人物性格的塑造没有立体感,过于平面化,有时还有一种“高、大、全”的影子。这也是国内动画市场无法炒热的重要原因。另外,动画片市场运作没有形成良性循环,相关市场开发不够,也是制约发展的因素。 江苏建湖 郑智勇


第11版(周末文艺)
专栏:看台人语

  难得孙导“实话实说”
  《还珠格格》的导演孙树培在谈及赵薇在《侠女闯天关》中的表演时语出惊人:“大半年来,赵薇的演技简直没有丝毫进步。”“小燕子”自《还珠格格》一炮打响大红大紫以来,“圈”内外人士一片喝彩。内行看门道,对她在新片中的表演,孙树培仅仅看了不到一集就直言“没有丝毫进步”,尽管十分“刺耳”,却是一语中的,不失为对“小燕子”最大的爱护、关心和鞭策。时下在我们的演艺圈,似乎有一种很不好的风气,即一味吹吹拍拍、拔苗助长,很少听到像孙树培导演那样对自己熟悉的演员“实话实说”。为此,我想,如果“小燕子”能正视自己,时时拿孙导的“实话实说”提醒自己,相信在今后的演艺生涯中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浙江宁波 魏信德


第11版(周末文艺)
专栏:看台人语

  呼唤广播精品
  广播听众日渐减少,报纸、电视、因特网等强势媒体的冲击是重要的根源,但许多广播电台节目质量的下降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记得八十年代,作为当时的主流传媒,电台节目制作比较精细,由于都是录播,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差错。进入九十年代,电台纷纷改革,一个电台衍生出一批子台,文艺台、经济台、音乐台等如雨后春笋,播出时间亦大大延长。直播被普遍采用是改革后的又一突出特点。为了吸引听众,各电台大量上马了听众参与的节目。节目也在主持人与听众的电话粥中,在陈词滥调和错误百出中,变成了注水肉。没有好节目,就缺少听众;听众少,便吸引不了广告客户;缺少广告客户,财力就紧张;财力紧张,制作上就投入不多;投入不多,节目质量就无法保证。解开这个循环链子的关键还是应以提高节目质量为本。 江苏徐州 束为


第11版(周末文艺)
专栏:

  《校园拒绝邪教》读本适时出版
  根据教育部、团中央最近发出的关于广泛开展“校园拒绝邪教”活动的通知精神,人民出版社及时组织力量编写出版了一套《校园拒绝邪教》学生读本。这套读本分小学低年级版、中高年级版和中学版三册,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注重从法制和科学的角度分析“法轮功”反科学、反社会、反人类的本质。读本有较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可读性。
  (明之时)


第11版(周末文艺)
专栏:

  海岩 王姬 张丰毅频推新作
  春天荧屏好剧多
  一位“铁齿铜牙”的纪晓岚,让观众在对贪官们的嬉笑怒骂中过了一个开心的新年。北京电视台的春节节目也由此取得了不俗的收视纪录。纪晓岚的身影已经远去之时,北京电视台近期又集中推出《太阳不落山》等现代题材的作品,以期让观众们换换口味,满足不同的欣赏需求。
  《太阳不落山》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这是江珊第一次接演的农村戏,她扮演的主人公是一位历尽千辛万苦为渔民的孩子办好船头小学的乡村女教师。与她搭档的是以“江南美女”著称的何赛飞和因主演《我的父亲母亲》而出名的新星孙红雷。
  《你的生命如此多情》是继《便衣警察》和《永不瞑目》之后,由作家海岩编剧的又一部作品。这部戏保持海岩的一贯风格,将主人公凄婉的爱情故事与扑朔迷离的案情有机结合,故事情节环环相扣,结局出人意料。导演尹力以拍摄公安题材著称,其执导的《罪证》、《无悔追踪》等曾在全国热播。这部戏邀请了方子哥、李法曾、李成儒、孙松等一批实力明星加盟。男主角刘栋曾在电视剧《雷雨》中饰演二少爷周冲。女主角常远因主演电影《杨开慧》而崭露头角。
  《情感阴谋》一波三折,扣人心弦。王姬将主人公林知秋——一个在生意场上翻云覆雨却在生活中不知不觉陷入一个个情感圈套的女人刻画得入木三分。
  海峡两岸合拍的《汪洋中的一条船》,讲述台湾残疾青年郑丰喜自强不息、奋斗一生的经历,他的故事在台湾岛内家喻户晓。二十年前,同名电影曾在海峡两岸引起巨大轰动。
  《刑警风云》由张丰毅领衔主演,讲述了内地、香港、澳门三地警界英杰联手铲除黑帮团伙的故事。情节紧张曲折,场面惊险火爆,与社会热点吻合。 (中苑)(附图片)


第11版(周末文艺)
专栏:快人快语

  传统文化为中国旅游“助推”
  王运才 王凡凡 石莹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文化的全面复兴,突出自然资源中的人文价值,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最新动向。
  专家分析指出,这将使中国旅游资源以新的角度、新的面貌向世界开放,从而实现旅游业作为中国经济新增长点在21世纪的繁荣。
  国家计委和文化部正在着手制定的文化产业长期发展规划中,文化旅游业被提到了重要位置。同时,中国近年来大张旗鼓地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以27处的数量居世界第四位。
  新世纪伊始,中国开始紧锣密鼓地为福建土楼和古都河南安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与此同时,中国各地还有100多个名胜景观也在进行世界遗产的申报筹备工作。
  据统计,中国目前已知的地上地下不可移动的文物古迹达40万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宋光茂博士指出,自然资源与5000年的文化积累相融合,构成了中国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充分挖掘自然资源中的文化内涵,是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
  热爱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郦道元、徐霞客、李白、苏轼这些古代文化名人都是大旅游家。
  心灵和情趣的陶冶成为物质生活富足的中国人的追求,旅游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作用日益凸现。而世界各地的游客对中国人文色彩浓厚的景观更是趋之若鹜。来自荷兰的一位游客游览了中国许多名胜古迹后深有感慨地说:“中国的风景处处体现出古老文明的魅力,这最让我着迷。”
  据了解,除了传统的历史遗产如长城、故宫继续扮演旅游主角外,中国各地都纷纷打出了“文化牌”。
  世界文化、自然遗产福建武夷山是中国理学思想的诞生地,一代理学大师朱熹在日本、韩国、东南亚和欧美至今仍有影响。这里还是3800多年前古越先民的聚居地。学术界称这里为“中国古文化与自然完美结合的代表”。
  近期武夷山朱熹故居修葺一新,有关理学思想及其代表人物的书籍和石刻,吸引着众多中外游人驻足。
  与武夷山一样,中国的旅游胜地都纷纷行动起来:西藏拉萨八廓街上围绕大昭寺的93处院落,2000年底被批准为布达拉宫世界文化遗产扩展项目;陕西推出周、秦、汉、唐四大文化旅游区;山东曲阜则借助孔子文化和“东方圣城”的精神底蕴,对“孔子旅游”进行全新包装……
改革开放后,中国旅游业迅速发展,2000年实现总收入猛增,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潜在旅游市场。中国政府已将其确定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