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3月19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千户企业调查显示:
  国企改制任重道远
  本报记者 朱剑红
  中国企业联合会与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在去年底联合开展了千户国企经营者问卷调查,在调查中,当问及“贵企业的产权关系在以下哪些方面得到理顺”时,企业家们回答“国有出资主体明确”的比重最高,占43.1%,其次分别为“企业法人的各项自主权利基本落实”,占31%,“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占30.8%,“国有产权代表或机构明确”,占29.7%。由此可见,企业改革以来,企业产权关系最明显的变化是国有出资主体的明确。针对“是否有人或机构代表国家行使国有股东的权利”的问题,72.7%的经营者回答“是”,27.3%的经营者回答“否”。此外,调查中有49.7%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公司已实现股权多元化。
  在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家确定的三年两大目标之一。三年后企业改制情况如何呢?调查结果显示,32.4%的经营者回答“已改制”,28.6%的回答“没有改制”,回答“正在改制”的经营者为39.0%。这说明目前全国仍有相当多的国有企业没有完成改制,企业改制依然任重道远。
  法人治理结构有所改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在已改制的企业中,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情况怎样呢?调查结果显示,有以下几个情况:1.董事会已成为决策中心。有81.2%的经营者赞同“董事会已成为决策中心”。2.监事会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只有37%的经营者认为“监事会对企业财务和董事、经营者行为的监督作用”较大。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武汉市第二电线电缆厂三年前还是一个产值不到两千万元的小厂,一度亏损。三年前该厂开始实施“科技兴厂”战略,注重产品的结构调整和新产品的开发,三年“三大变”,企业由亏损变盈利,产品由单一变多样,显示了勃勃生机。去年,该厂效益在武汉市中小企业中排名第一。图为该厂占武汉市三分之一市场份额、产销量居湖北省首位的护套线生产线。 新华社记者 郝同前摄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编者按:这18家国有企业用什么办法把工作抓上去的?作者总结了他们的基本经验:以促进主人翁责权利结合为基础,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建设过硬的领导班子,抓好“三改一加强”,推动企业全面进步。它们的经验可供参考。
  他们的办法为什么灵
  ——对18家先进国有企业的调查与思考
  张勤德 李兴民
  我们跑这么多国有企业,想要寻找的答案是,他们用什么办法把工作抓上去了,这些办法为什么灵?
  抓好“动力背后的动力”
  在这些企业,我们常常被职工们的干劲和精神所感动。就拿冀东水泥集团公司来说,清换水泥窑箅板时,干部带领职工冒着100多摄氏度的高温冲进炉里,炽热的箅板把胶鞋底都烫化了。于是3分钟一换人,连续干七八个小时,使水泥窑提前恢复生产。水泥窑运转率1992年已达到89.1%,超过了日本在大连的合资企业小野田水泥厂。1996年又达到94.97%,比日本最先进的熊谷水泥厂还高,居世界领先地位。小野田的两位日方部长专程来到冀东,在反复考察后说:“你们员工的素质是一流的,我们服了!”
  职工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劲头?这些企业的回答是,动力背后的动力是利益,马克思的这句名言是完全正确的。那么,怎样才能真正把利益的动力作用发挥好呢?这些企业的做法主要是:(一)努力使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成为企业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在企业,使广大工人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不断得到提高,改革才会获得最大的、不竭的动力。(二)加大企业内部改革的力度,大胆引入公平竞争机制,加快建立管理人员竞争上岗、能上能下的人事制度,职工能进能出、减人增效的劳动制度,收入能高能低、有效激励的分配制度。(三)把干部职工的工资收入与企业效益指标挂钩,使企业成为全体人员的“利益共同体”。
  怎样才能真正抓好这三条,或者说,国企发展动力问题的实质和要害是什么?
  他们的体会是,合理的个人利益必须维护,企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群众干部对合理个人利益的关心上。但是,合理的个人利益,归根结底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国家的力量,才能得到保证和实现。同时,这种利益又是既包括经济利益,又包括政治利益、文化利益的。
  邓小平同志说:“打破‘大锅饭’的政策不会变。工业有工业的特点,农业有农业的特点,具体经验不能搬用,但基本原则是搞责任制,这点是肯定的。”数十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证明,搞好国有企业,必须老老实实地按这一基本原则办事。要严格实行责任制,必须增强责任心。不解决“有责无心”的问题,显然无法形成人人起来负责,人人进行监督的气候。
  可见,作为动力背后的动力的利益,实质上是责权利结合为一个整体中的利益。这个整体,是由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必须同时在经济上实行按劳分配,并且建立生产劳动中人们的平等互助关系,还要在政治上由人民当家作主,在思想文化上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主旋律所决定和要求的。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满足这种需要,是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发展的动力之源。使人民群众得主人利、用主人权、尽主人责,实质上是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不断满足人民的需要,也就是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产生出经济、政治、精神三种动力并形成合力。
  促进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良性结合”
  从这些企业的经验看,促进二者的“良性结合”,必须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在动力传导机制方面,要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在利益目标上的关系。国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是代表全体劳动者要求的国家利益驱动力的表现。同时,由于市场竞争一方面会促使企业关心社会的实际需要,尽力用较低的成本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另一方面也会助长不择手段追逐利润的倾向。因而,必须在发挥市场积极作用的同时,通过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限制其消极作用,以使企业利益的动力作用正确地发挥。
  二是在交换和分配方面,促进市场交换原则和按劳分配原则的正确对接。对接的第一个过程,是在企业之间建立商品等价交换关系。第二个过程,是国家通过税收等方式,把某些行业或企业由于其垄断地位和占有优良生产条件而获取的超额利润抽出一部分,在全社会加以分配和利用,以维护公平竞争和社会公正。
  三是在资源配置方面,把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和国家的调控作用结合起来。通过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积极作用并限制其消极作用,促进市场和国家在配置资源方面共同发挥优势,来推动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的结合。
  四是在经营战略策略方面,坚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灵活机动的原则。既要努力适应市场,又要适当引导市场;既要积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又要带头鼓励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倡导进步的需求观;既要大胆借鉴外地、外国有益的东西,又要敢于同强手竞争,创出自己的名优产品。
  五是在社会风气方面,防止市场的消极因素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江泽民同志指出:“市场的缺陷和消极因素也会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容易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通过发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积极作用,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努力使管理办法真正管用
  要使管理办法真正管用,必须抓住哪几条?这些企业的做法主要有:
  第一,大力加强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建设。这样,它才能通过促进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的具体的结合,切实保证企业对生产资料的实际经营权、支配权。第二,注意做到管物先管人,管人先管心,管心先管干部的责任心。有些同志谈到,管理的理想境界是人人自觉参与管理,人人自觉服从管理。这是很有道理的。第三,认清管理中有政治。由于管理有两个层次,一是技术性的一般方法,二是人与人的关系,其中包括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因此要搞好包括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在内的整个管理,必须懂政治、讲政治。第四,广泛实行民主管理。由于管理的实质是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因而它是关系企业兴衰存亡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第五,坚持改革与管理的统一。朱镕基同志多次强调,科学管理和管理教育是兴国之道,也是企业振兴之道。管理的核心是调动人的积极性,最根本的是决策。正因为这样,管理是企业的永恒主题。促使管理不断得以改进和加强,是企业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巩固和扩大改革的成果,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任务。广西由于在管理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整顿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改革与管理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
  对于怎样才能使“生命线”真正发挥作用的问题,浙江富润集团、天津轧钢厂、内蒙古铁骑集团等企业的同志谈了以下看法。
  一是必须把“铸魂”作为搞好国企的治本之策。国有企业的干部职工必须坚信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先进性、优越性,坚信公有制经济是一定能搞好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具有广阔的前景。这种政治信念就是“灵魂”。
  二是必须把发挥政治优势作为搞好国企的最重要依靠。江泽民同志说:“怎样才能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我看最重要的,是充分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要更快地发展经济,单纯地和西方比资金、技术、设备,显然不行。我们的真正优势,是社会制度、党的领导、思想政治工作等等。资金、技术、设备当然都很重要,但是,只有充分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使资金、技术等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是必须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与努力改变产生错误思想的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因为人们的错误思想,往往是从现实生活中来的。只有在人们不仅受到正确理论、路线和优良传统的教育,而且看到错误思想和歪风邪气在现实中真正受到抵制不断碰壁时,头脑中错误、落后的东西才容易改变。
  四是必须把抓好对领导干部的教育作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前提。一定要贯彻江泽民同志关于“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的指示精神,首先让思想政治工作“进班子、到干部”。
  防止主人翁变成“主人空”
  青岛港务局、北京开关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都认为,在依靠工人阶级办好企业的问题上,必须在“实在、直接、具体、全面”八个字上狠下功夫。
  “实在”,就是真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落实。例如青岛港务局讲了依靠工人评议干部,就切实做到了60%以上职工代表认为不合格的干部便及时处理。“直接”,就是适合于直接依靠群众办的事情,便直接靠他们去操办。工人们把这叫做“直接民主”。“具体”,就是领导干部不仅在大事上,而且在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也真心实意地关照工人。“全面”,就是使工人们的主人翁地位和作用,在责权利三方面都得到体现。
  为了切实地做到这八个字,他们坚持了以下几条:(一)把是否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作为社会主义企业的一个基本标志。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和要求国有企业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离开了这一条,发展下去就有走偏方向的危险。(二)努力造成平等待人、民主讨论、集思广益的氛围。(三)采取多种措施全面提高职工的素质,其中包括培养工人理论骨干。(四)注意正确认识民主建设的条件问题。民主建设当然要根据经济、文化条件主动地进行建设。在河南、广西、江西、辽宁、山东等地,不少亏损的国企实行了民主选择企业经营者。职工民主推选后,要经过党组织考察,上级批准。从他们的实践看,经过民主选择的亏损企业,70%以上都能扭亏为盈。
  抓住“关键内部的关键”
  不少同志谈到,搞好国有企业,关键在领导班子;建设好领导班子,关键又在于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说,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关键内部的关键”。为此,他们突出强调:要把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领导干部的灵魂来抓。
  要严格要求党的领导干部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不懈地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只有把“三讲”作为长期任务来抓,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才能使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
  要把以身作则作为对领导干部的起码要求。假如我们的干部一方面要求工人说主人话、办主人事、干主人活,而自己却做官当老爷,以权谋私,甚至腐败堕落,工人们想罢免他们又罢不了,发展下去,便会觉得自己的主人翁地位是空的,公有制是虚的,人民公仆是假的。可见干部能不能以身作则,事关重大。
  这些企业以铁的事实说明,国有企业是完全能够搞好的,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是完全可以结合的。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各抒己见

  “康师傅”翻身的启示
  石玉
  新世纪起始,经济形势不错。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目标基本实现,效益日渐回升,来之不易。
  但是企业基础薄弱,也是不能不面对的。国家经贸委公布的结果显示,国企效益增长中,宏观环境改善的贡献是4.5;国家政策扶持为3;而企业自身努力的贡献,只占2.5,是一个小头。基础薄弱,预示着企业抗击打能力较弱,、已经脱困的一些企业,返亏也是随时可能的。
  由此想起“康师傅”。这个小小方便面,从台湾来祖国大陆闯市场,8年不衰。它的经营真是那么一帆风顺吗?
  市场没有常胜将军。两年前无情的金融风暴,差点砸垮“康师傅”。生产“康师傅”的顶新集团万万想不到,因投资增长过快,瞬间资产成负债。但是,“康师傅”像一个拳手,迅速“出拳”,运作资产,精简人员,降低成本,重整销售网络。就是这两年,不仅闯过难关,利润从谷底一跃翻身,而且两年开了7家连锁店,一个新产品一周即可在大城市见面,两周全国各点销出。产品流动快,钱也进账多。此期间,他们还把3000万美元汇回台湾,买下“味全”子公司的股票。据说,“味全”的鲜乳及味精罐头等,不久将被一一引来。
  市场常有突变,逆境并不可怕,像“康师傅”那样,拳来有臂挡,臂来有身扛,顶得住市场风浪,就会把危机变转机。现在,有相当多的企业,缺少抗风险能力,有的甚至不堪一击。中原有家知名机械厂,几年前从股市募集十几个亿资金,却盲目四处投资,屡遭败绩。原来形式上的股份制仍是工厂制。另一家企业,原本负债为零,不愁资金,存款的银行还常找他们“帮帮忙”,但因结构调整缓慢,产品跟不上市场,也未能免亏。这些企业如不加快改革,强身健体,再翻身也许更难。
  如果说,近几年企业发展,更多是依靠国家加强宏观调控,依靠外部环境改善,以及特殊政策支持,“十五”期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走向更加成熟,企业将进一步成为市场主体;随着加入世贸组织,不同所有制企业起跑线进一步平等,竞争气氛更浓,企业生存发展将更加依靠自身,更取决于应对外部环境的能力,取决于市场“抗击打”本领。
  不言而喻,企业机制改革需要加快创新,科技进步、经营管理都要再上新档次。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怎样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 资金来源多元化 保障制度规范化 管理服务社会化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王东进
  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全局。“十五”计划建议和国务院《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均明确提出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总目标:“建立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就是将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保障”、“单位保障”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真正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不再是企业制度的一部分,而是成为一项社会制度。“资金来源多元化”就是将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资金完全由企业承担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企业、个人和政府共同承担,“多元”出资。“保障制度规范化”就是对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加以完善并进行明确的法律规范。“管理服务社会化”就是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保障事务由企业事业单位自己管理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由社会机构提供管理和服务。这个目标的实质就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企业和个人各自的社会保障职能和责任进行准确的定位:政府是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组织者、政策制定者,负责制度的建立、完善和监督,并承担一定的资金责任;企业和个人必须承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责任;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则由有关社会机构来承担。这样的职能定位既符合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也符合国际潮流。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点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四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建设。这四项社会保障制度目前虽已基本建立起来,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基本思路,进一步加以规范和完善。
  从制度的进一步规范和建设的角度来看,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还存在不少问题,核心问题就是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的混账管理。这次国务院的《试点方案》对基本养老保险的政策调整主要就是对统账关系和结构的调整,即统账分开管理,扩大基础养老金至30%,缩小个人账户规模至8%,并完全由个人缴费组成,个人账户实行真正的积累,为应付将来人口老龄化做预先的准备,社会统筹的基金缺口另外筹集资金来弥补。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一个全新的制度,还需要经过改革实践不断地健全和完善,通过制度创新和机制转换,实现“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保障需求”。这包括建立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的筹资机制;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把均衡费用负担、分散风险与加强个人自我约束、为将来年老多病积累资金结合起来;通过制定药品目录、医疗服务范围标准、实行医疗机构、药店定点管理等措施,强化医疗服务管理,建立医疗费用支出的约束机制等。此外,还要研究解决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妥善处理好特殊人群的医疗保障,探索解决超过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标准以上的大额医疗费用的补助办法。
  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在特殊时期——国有企业改革的攻坚阶段,为解决特殊问题——国有企业的冗员问题而采取的特殊性、过渡性的保障办法。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在分流国有企业冗员促进国企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种过渡性办法也暴露出一些弊端:一是再就业服务中心建在企业,企业仍然承担管理下岗职工以及为其筹集一部分基本生活费和社会保险缴费的责任;二是由于企业经营困难,“三三制”(即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由企业、社会、政府各负担1/3)的筹资机制难以实现,“三家抬”变成了由政府、社会(失业保险)“两家抬”。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基本目标的实现,应该逐步取消这种过渡性的办法,“双轨”要并为“单轨”,即走失业保险的路子。应该说,国务院《试点方案》适时地提出了并轨要求。国务院《试点方案》规定,从2001年起,国有企业的裁员不再进入下岗再就业服务中心,而与其他企业的裁员一样直接进入失业保险,实行市场化就业;已经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要在3年内积极稳妥地向就业或失业转移。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近年来保障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和城市贫困居民生活的“最后保障线”。这条保障线的作用要进一步强化。目前要做的工作是,按照有关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所有城市贫困人口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并做好与其他社会保障线的衔接,特别是要加强对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改组改制过程中出现的特殊困难人群的最低生活保障。要加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础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规范化、现代化的管理服务体系,严格进行家庭收入调查,核实保障对象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规范申请、评审和资金发放程序,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