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3月17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摄影)
专栏:摄影报道

永远的红领巾缘
红领巾在他胸前飘了半个世纪
他八次戴着红领巾上北京,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和江泽民、李鹏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如今白发苍苍,他童心依旧,整天忙于太阳底下最灿烂的事业
浙江省温岭市退休教育工作者俞明德,今年正好到古稀之年。1949年11月,18岁的俞明德开始就投身于红领巾事业。1991年11月,老俞该退休了,上门请他去工作的单位不少,但都被他拒绝了。当分管教育的副市长、教委主任等领导找他谈话时,他唯一的要求是“继续干少先队工作”。领导批准了他的要求。从此,他退休不退职,和原来一样,依然活跃在山区、海岛、乡村,哪里有红领巾,哪里就能见到老俞忙碌的身影。如今,他仍然担任温岭市少工委、市少先队总辅导员和市教育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整天活跃在全市少先队员中间,一往情深地热爱着红领巾事业。
50多年匆匆而过,老俞播下的种子破土拔节,结出累累硕果。党和政府没有忘记这位白发苍苍的少先队员,先后授予他“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等称号;他八次戴着红领巾上北京,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和江泽民、李鹏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1999年10月13日,他又被授予“台州市少先队事业突出贡献奖”。 江勇兵摄影报道(附图片)
→每年的“六一”儿童节,老俞的夫人叶皎凤都要把珍藏着的一件“家宝”——周总理和胡耀邦同志接见老俞时胸前飘的那条鲜艳夺目的红领巾拿出来,给老俞戴上。
↑运动会上,新老少先队员们劲往一处使。
↑寒暑假,在公共场所常能看到一位鹤发童颜的红领巾带着一群天真的孩子在打扫卫生。
↑俞明德在给孩子们上法制教育课。
↑带着孩子走进第二课堂,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温暖。瞧,俞明德全身心投入孩子们的童真世界。
↑1997年,俞明德被中国少年报社评为终身通讯员,报社要奖给他一辆轻骑,老俞建议换一台摄像机。有了这台摄像机,老俞多了一项任务:为红领巾活动拍摄录像资料。


第6版(摄影)
专栏:摄影报道

“冰海救星”再立新功
——海军“海冰七二二”船营救伤员和中外轮船掠影
2001年2月初,我国渤海北部海域出现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冰情。北方大港秦皇岛港被大片海冰封冻,冰层最厚处将近1米,港外数十艘中外轮船被海冰围困。其时,我国“发现”号地球物理勘察船船员徐林发左手中指被严重砸伤,造成开放型粉碎性骨折,急需送到岸上治疗;“中国渔政201”船船体开始倾斜,燃油大部凝固,轮机随时可能断油失去动力,有被巨大冰排挤翻的危险;塞浦路斯籍“海丽”号货轮因动力不足,在冰排的挤压下不停地走锚,处境险恶。
2月5日,海军某部“海冰722”船接到命令,立即出航展开营救工作。
“海冰722”船是周恩来生前亲自批示建造的我军第一艘破冰船,服役31年来,曾30多次成功完成冰海营救任务,被誉为“冰海救星”。官兵们冒着零下16摄氏度的严寒和8级寒风,顽强奋战两日,终于在2月7日把徐林发营救到码头;在秦皇岛港务局拖船的大力协助下,把“中国渔政201”船和“海丽”号货轮营救到港内安全水域,为祖国再立新功。
张全跃 于士滨 沙昱武摄影报道(附图片)
↑徐林发被营救上岸。
↑“海冰七二二”船船艏像一柄巨大的利斧,劈开层层坚冰。
↑“海丽”号货轮(左一)和“中国渔政二○一”船(右一)在秦皇岛港务局拖轮的协助下,沿着“海冰七二二”船劈开的通道驶离险境。


第6版(摄影)
专栏:摄影报道

“三下乡”促致富
地处辽宁省东部边陲大山深处的宽甸满族自治县,是一个由1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聚居地。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山区人民更加渴望致富信息、文化交流、科技知识。在“三个代表”教育活动中,这个县注重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为载体,给山区人民致富插上腾飞的翅膀,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
上图:数九寒冬,宽甸满族自治县公费医院组成的扶贫帮困医疗服务队,深入乡村,为农民送医送药。这是医疗服务队在大川头镇大川头村为农民诊病。
下图: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宽甸满族自治县食用菌研究所科研人员到宽甸镇西门外村,为农民传授食用菌栽培技术。
本报记者 王忠家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