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3月14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两会扫描)
专栏:热门话题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两会”代表、委员访谈录
本报记者 赵彦龙 王 政 王比学
  “就业压力大,是当前诸多问题中最重要和最困难的一个。‘十五’计划纲要把扩大就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主要目标,这充分说明了党和政府对就业问题的重视,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河北省总工会党组书记董经纬委员这样说。
  就业问题牵挂着代表、委员们的心,他们对增加就业也满怀信心,纷纷献计献策。
  就业压力源于“双碰头”
  我国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大。近年来就业形势严峻,是经济建设中深层次矛盾多年积累的结果,也是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反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委员认为,当前异常严峻的就业形势,有一个总的背景: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发生大转变,同时整个国民经济正处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这意味着大量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领域转移。国有企业每年百万计的下岗职工再就业,受到数以亿计向非农领域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顶托”。吴敬琏打了个比方说,这就好比上海黄浦江大雨加大潮的“双碰头”,就业形势自然严峻。他认为,如果不能创造出大批就业岗位,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工业化过程中进城的农民就业问题,都无法得到解决,而且势必影响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
  江苏省总工会主席、政协委员张艳说,看到下岗职工转变就业观念,勇敢走上二次创业之路,她由衷地高兴。但最让她牵肠挂肚的是如何通过发展经济来扩大就业。控制农民工进城,以确保城市居民就业,这是一种消极的办法。
  既要建设 更要吃饭
  我国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每年城镇新生劳动力约有800万人,加之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兼并破产力度的加大,预计“十五”期间城镇登记失业率将有所上升。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林用三委员表示,政府将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多渠道扩大就业,力争使今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左右。政府的一切举措都应当有利于促进就业问题的解决。
  无论办什么事,都要从我国人口众多、就业问题严重出发,把有利于扩大就业作为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一项基本准则。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宋林飞委员说,农业部门目前沉淀着大约1.5亿剩余劳动力,大量农民处于季节性歇工状态,今后一个时期,每年还将新增100多万农村富余劳动力。我们应该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把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放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
  向发展和调整要岗位
  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只能通过改革和发展加以解决。
  江西省委书记舒惠国代表告诉记者,当经济总量保持在6%以上的增长水平时,GDP每增长1%,失业率就会降低2个百分点。“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率将保持在7%左右,这无疑为就业提供了一定空间和机会。但是,靠发展来解决就业,绝不是仅仅从速度概念出发。简单地用放松银根、刺激总需求扩张的办法,不但不能解决就业问题,还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反过来影响就业。
  济南市市长谢玉堂代表指出,扩大就业,用铺新摊子的办法显然是不行的,要向经济结构调整要岗位:向所有制结构调整要岗位,在确保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对于缓解就业压力具有重要作用;向产业结构调整要岗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向企业结构调整要岗位,充分发挥小企业吸纳劳动力的巨大作用;向就业方式调整要岗位,把终生就业转为时段性灵活就业,大力发展非全日制工作、临时工、小时工、弹性工时等非正规就业形式,实现岗位共享。
  黑龙江省总工会主席侯旭宇委员认为,在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同时,应该同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第12版(两会扫描)
专栏:会内会外

  “两会”就在我们身边
  北京外国语大学 张庆利
  这些天来,读报纸,看电视,听广播,偶尔还上上网,了解到“两会”的不少情况。加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环境保护,南水北调,西气东送,申办奥运等等,“两会”讨论的这些话题都是老百姓感兴趣的话题,都关系到千家万户。
  就拿孩子的上学来说,现在有些学校乱收费现象很突出。我看到有的代表、委员建议,义务教育要实行国家统筹。这个建议真是提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事情很多,困难不少,这些代表、委员都是在为咱国家、为咱百姓操心。我们老百姓应该感谢他们,支持他们。
  要说希望,有两条:一是希望代表、委员们继续多为国家、为百姓操心,想事,拿主意;二是对代表、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建议,中央和有关的办事部门要重视落实。


第12版(两会扫描)
专栏:人民网上

  人民网服务意识浓
本报讯 “两会”前夕,人民网与各省、市、自治区联系,独家推出“地方两会”专题,推出“历届五年计划”、“历届两会”、“历次人大常委会会议”、“社论库”等专题;“两会”期间,人民网向代表、委员赠送人民邮局免费电子信箱;开通代表、委员服务信箱;人民网记者带着网友点题采访代表和委员,实现会内会外信息互动;邀请代表、委员到强国论坛“两会”专题讨论区就热点问题发表见解,代表、委员与百姓在线交流,网上倾听民心民意;设立“我看两会”、“寄语两会”栏目,倾听百姓心声;把电脑搬进人民大会堂大厅,设立现场信息查询处……人民网作为人民日报主办的大型网站,正不断强化服务意识。
 (史江民)


第12版(两会扫描)
专栏:新闻写真竞赛

河北团尚金锁代表在分组讨论会上阐述强化管理制度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
  本报记者 陶源明摄


第12版(两会扫描)
专栏:

  依法治国迈出了坚实步伐
本报记者 李 忱
几天来,新疆代表团召开全团会议或分组审议李鹏委员长作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代表们一致认为,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立法工作抓得紧、抓得深,促进了一些重要法律的出台,依法治国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阿木冬·尼牙孜代表说:“李鹏委员长的报告无论是总结去年的工作和部署新一年的工作,都紧密结合新形势和改革发展的需要,突出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即经济服务。”
  何秉贤代表说:“李鹏委员长的报告,前后都突出讲了监督问题,非常好。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监督是关键,发挥代表的作用是重要的手段。今后应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代表在反腐倡廉中充分发挥作用。”
  居来提·买买提明代表说:“全国人大工作虽然每年都有很大进展,但仍需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大力度。一是要加大法律宣传教育力度;二是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三是加大调查研究力度,了解和掌握人民群众的呼声,针对群众普遍反映的分配不公、腐败问题,从法律制度上采取解决措施;四是加大对‘一府两院’工作的监督力度。”
  瞿文智代表说:“李鹏委员长的报告文字不多,很简练,很实在,这两年人大的立法工作干了一些实事,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治国前进了一大步。”
  阿不都热合曼·艾力说:“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很有特点,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行职责;二是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的思想;三是高度重视立法质量,加强了监督力度,是一个实事求是的报告,可以看出人大的工作一年比一年搞得好。”
  赵国玉代表说:“建议全国人大尽快将电信法的制定问题提上工作日程,列入今年的全国人大立法规划。此外,建议全国人大进一步加快立法步伐,多出台社会需要的各项法律规范,尽快健全国家的法律体系。”


第12版(两会扫描)
专栏:

  健康话题牵动代表心
本报记者 王斌来
进入新世纪,代表们把目光投向了有关健康的话题。今年的“两会”,安徽代表团提出了三件关注健康的议案、建议。
  针对蔬菜瓜果上剧毒、高毒农药残留较多的现象,朱维芳等代表提出了尽快让市民吃上无公害放心菜的议案,建议农业主管部门加大对农药的监管力度,让禁用农药断源止流;加强农技推广,指导菜农施药,让广大菜农认识到使用生物杀虫和高效低毒农药的重要性,有条件的地方应建立无公害蔬菜示范园。
  孔繁超等代表提出了尽快制定《基因药物管理法》的议案。孔繁超代表认为,人们利用基因药物为人类造福,将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与此同时,基因药物的负面效应也将不断出现。
  徐宝圻代表呼吁,卫生安全要立法。他说,应出台“卫生安全条例”,对卫生安全工作进行规范管理和监督,尤其是加强用药安全、输血安全、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食品饮料监测等管理。


第12版(两会扫描)
专栏:

  加大大熊猫保护力度
本报记者 张静宇 郑德刚
来自四川的张安居代表从事大熊猫研究近40载,在国宝大熊猫的繁育与保护上,倾注了一生的心血。作为连续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和中国大熊猫繁育技术委员会主任,每次参加人大会议,他都要为改善大熊猫的生存境况四处奔走,今年当然也不例外。几天来,记者看到他在会上抓住一切机会,呼吁尽快解决大熊猫保护事业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体制上的问题。
  张安居认为,尽管在各界的鼎力相助下,大熊猫保护成效显著,但形势仍不乐观。国内有关大熊猫研究的单位或课题组缺乏必要的交流与合作,部门、单位之间存在人为的封锁,对这项事业的发展极为有害。他呼吁各有关部门加强相互配合,尽快建立起有利于科技创新、有利于推动大熊猫繁育事业不断发展的管理体制和竞争激励机制。


第12版(两会扫描)
专栏:

  “我们感到满意”
本报记者 吴 兢
去年的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陈慧珠等18名代表提出3797号建议:把2000年作为全国法院系统积案清理年。
  今年的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在听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的报告之后,陈慧珠高兴地说:“我们感到满意,也感到高兴!”
  的确,这份代表了群众心声的“第3797号建议”受到了高度重视。最高人民法院根据这份建议,把清理超审限案件作为去年的重点工作来抓。经过努力,最高人民法院清理超审限案件385件,全国法院共清理超审限案件13.8万余件,清理执行积案47.5万余件。
  身为福建省南平市政协副主席的陈慧珠已当了两届人大代表。她每次都认真调查研究,写好建议,希望把自己了解的情况反映给有关部门,以利于他们改进工作。她说:“一条建议能否被采纳并产生效果,这是双方的事。最高法院充分重视代表的意见,对此我感到高兴。清理积案工作做得好,并不等于今后就可以高枕无忧。最高法院提出要‘清理旧的,杜绝新的’,这才是问题的根本,也是代表的希望所在。”


第12版(两会扫描)
专栏:

  守护历史的文脉
  本报记者 李 舫
  在《再次要求立法加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的议案上,曾宪梓、范敬宜、厉以宁、聂大江、常沙娜等45位全国人大代表,其中包括41位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郑重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议案的发起人、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教授毛昭晰说:“从1982年开始,我国先后公布了99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一些名城得到较好的保护,如平遥、丽江被列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但是,近年来在旧城改造和房地产开发中,一些地方对历史文化遗产密集的街区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和改造,严重地破坏了名城的环境风貌和建筑格局。”他认为,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民族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再生的宝贵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为我们留下了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重要的历史信息。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范敬宜说:“我们现在的历史文化保护工作非常被动,常常是哪里已经拆了,才呼吁要保护哪里。现在各种破坏事件之所以屡有发生,归根结底是因为有些地方政府领导素质不高,极端缺乏历史常识和文化意识,有些急于出‘政绩’,也有一些是同利欲熏心的房地产开发商和腐败分子互相勾结而造成的。有些地方政府将文物局归入旅游局,一方面大肆破坏古迹,一方面兴建假古迹,戏说历史、歪曲历史,甚至将此作为城市开发、城市更新的经验来推广。”
  在谈到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建设的关系时,他们认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应坚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科学管理的原则。对那些肆无忌惮地破坏历史文化名城的人,一定要用法律的手段,给予严惩。


第12版(两会扫描)
专栏:

  北京代表团余永宁代表(中)与其他代表在分组会上探讨高等教育改革与经济发展等问题。
  本报记者 陶源明摄


第12版(两会扫描)
专栏:

  振兴装备制造业
  本报记者 董 伟 曲哲涵
  听到朱总理报告中指出要“振兴装备制造业”时,黑龙江代表团代表感到非常振奋。省长宋法棠代表说,虽然装备工业困难重重,但黑龙江省出于为国家经济安全考虑,把抢救装备工业作为重大课题研究,并把其列为省里的支柱产业来发展。
  齐齐哈尔市市长杨信代表说,我们的工人都知道,只要“一大重机”的机器在响,外商在谈判桌上就不敢乱要价。“但是,振兴装备工业不是一省一市之力就能做到的,非常渴望国家的支持。”
  省经贸委副主任刘海生代表归纳了代表的思想,提出了4条建议:一、建议国家设立“重大装备发展基金”和“重大装备资本金”。二、建议国家降低重大装备增值税。黑龙江冬季生产能源消耗大,希望国家能给予一定的能源消耗补贴,或降低重点发展装备依托企业的增值税。三、建议国家确立一批涉及国家目标、国家利益的“重大装备专项”,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四、对国家投资的重大建设项目,在工程设计、设备造型、招标投标过程中,为国内装备工业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条件。


第12版(两会扫描)
专栏:

  认真做好老龄工作
  本报记者 王比学
  在社会福利界政协委员的小组讨论会上,谈到老龄问题,大家都说:“总理的报告真是说到了老年人的心坎上。”
  全国老龄协会会长张文范委员认为,我国对老龄社会的到来还没有作好充分的准备,包括舆论、政策、物质和环境等方面的准备。他说,总理报告中提出要认真做好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我们做老龄工作的,感到责任重大。张汉夫委员对记者说:“尊老爱幼,除了政府重视外,舆论应多报道一些尊老爱幼的好典型,大力倡导中华民族的美德,树立尊老爱幼的好习惯。”


第12版(两会扫描)
专栏:

  重视打击“蚂蚁搬家”式走私犯罪
  本报记者 赵永平
  来自南宁海关走私犯罪侦查分局的一线干警韦媚芬代表说,现在国家加大了打击走私的力度,但要有力打击走私,应该根据走私犯罪新情况、新问题来调整打击重点。经过几年的严打,大规模的走私案件明显减少,但是对“蚂蚁搬家”式的小案件却打击不太得力。目前法律规定向走私人非法收购走私货物,偷逃税款达到5万元,即构成走私犯罪。但是走私犯罪分子多采用分散进口、集中收购、整批销售的手法,以“蚂蚁搬家”的形式走私,几经倒手后,走私人在哪里很难找到。所以处理这些案件一般只能认定非法经营罪,而非法所得金额达到多少才构成犯罪,没有明确规定。另外,还存在法院判决偏低,罚金数额偏低等问题。韦媚芬认为,在组织反走私联合行动和专项斗争中,应多种手段一起上,从源头上遏制走私活动,改变只抓住货物,任走私分子逍遥法外、继续走私的局面。建议立法部门针对目前走私犯罪的新情况,作出相应的司法解释,为打击走私犯罪提供更有力的法律依据。


第12版(两会扫描)
专栏:采编手记

  千万不要忘记历史
  陈沸宇 丁 伟
  近日,全国政协社科界的几位委员讲道,在进入新世纪的今天,千万不要忘了中华民族苦难的过去。
  委员们的话是对的。这些话,对从苦难中解放出来的人们,我们要讲;在已远离了那个年月的今天,我们更要讲。而今天讲历史,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近现代中国人有两个美好的梦想,一是实现民族的独立,二是实现国家的富强。没有这两点,中华民族就要受到列强的欺凌与宰割,就不可能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了解了这些,就会真正了解“落后就要挨打”所蕴涵的深刻含义,了解我们民族实现现代化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懂得了紧迫性与重要性,就会有更多的人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与历史责任感,而这种责任感与民族凝聚力,是任何物质、技术与资金都替代不了的。


第12版(两会扫描)
专栏:新闻写真竞赛

  许多代表、委员利用现代通讯设备提高参政议政效率。图为安徽团李中庸代表(中)在网上查阅资料。
  本报记者 李 舸摄


第12版(两会扫描)
专栏:

  再造秀美山川完全可行
  本报记者 温红彦
  采访陕西团代表,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加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那么现在的水土流失、生态恶化,究竟是以自然因素为主,还是以人为因素为主?再造秀美山川,有没有地质学的、历史学的根据?中科院西安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周卫健代表说:“我国西部尤其是西北地区当前比较干旱的自然环境是长期演变的结果。而末次冰期后发生的自然环境恶化,跟人类的活动有密切关系。”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长韩伟代表认为,干旱和沙漠化主要是人为的。“秦汉、盛唐时期,陕西的生态环境还是非常好的。但由于帝王大修宫殿陵墓,大量砍伐树木,给后世的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另外,明代以后,人口的增多也对自然环境造成压力。”周卫健代表认为,现在沙尘暴的形成,人为影响也是主要因素。韩伟代表说,从历史的过程来看,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是完全可能的。过去的人们破坏了生态环境,今天我们有决心恢复和建设,要对子孙后代负责。
  如何搞好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和治理水土流失?周卫健代表认为,首先要摸清西部地区地质环境演变,然后提出治理的办法。要根据不同气候植被带的特征,分区分片治理,并划分出恢复、稳定发展和良性循环三个阶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