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3月10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两会建言)
专栏: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编

  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
王大明(代表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
  一、现阶段社会形势总体稳定,但问题不容忽视当前,我国社会形势总体上是稳定的。中央对稳定工作高度重视,各级党委和政府建立了维护稳定的领导责任制,加强了矛盾的排查调处工作,初步形成了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工作机制。
  但还必须看到,在一些地区,人民内部矛盾呈现上升乃至激化的趋势。
  二、群体性事件主要表现为人民内部经济利益方面的矛盾近几年来,城镇失业人员增多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使部分工农群众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害,引发不少群体性事件。处理好群体性事件,将是我们长期的日常工作之一。
  三、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当前比较直接的原因主要有:(一)部分改革措施不配套、政策不落实。(二)收入差距过大。(三)部分党政机关的官僚主义、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及腐败现象。
  四、确保稳定大局当前需突出考虑的几个问题
  第一,把增加就业、减少失业人数放在“十五”计划更突出的位置上,作为考核各级干部工作业绩的优先目标。
第二,加大投入,尽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要进一步明确和扩大社会保障资金的筹措渠道,明确并逐步提高社会保障资金开支占财政支出的比例。
第三,加快分配体制改革,调整分配格局。
  调整分配格局的重点,在于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应适当增加低收入者和苦脏累工种的工资收入,保证按时足额发放工资,特别是公务员、教师、离退休人员的工资,要把防止拖欠工资纳入法制轨道。
第四,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要根据中央和省级机构改革的经验,坚决把县乡级干部人数减下来。(附图片)


第7版(两会建言)
专栏: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编

  除恶反邪去伪匡正
释圣辉
铲除“法轮功”邪教这一社会毒瘤,肃清“法轮功”歪理邪说的精神流毒和恶劣影响,用慈悲仁爱之心挽救深陷其中的邪教受害者,已经成为一切有良知的人们的共同愿望和强烈信念,更是我国宗教界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在这里,我将我国宗教与“法轮功”邪教作一对比,明辨正邪,以正视听。
一、在信仰观念上,宗教与“法轮功”邪教真假可辨
宗教信仰反映了信教群众的精神寄托和追求。而“法轮功”则与所有邪教一样,以一种狂迷的态度把相对的东西(人或物)绝对化,对之顶礼膜拜,从而形成痴迷和盲信。
二、在道德行为上,宗教与“法轮功”邪教正邪分明
正信宗教一般持自我谦卑态度,坚决反对人自比神明和具有神力之举,承认现实世界的存在,并以一种超尘脱俗的精神积极致力于服务社会,使人的境界获得提升。
“法轮功”邪教则打着“真善忍”和“做好人”的幌子,实际上反其道而行之,膨胀私欲,追求名利,泯灭人性,丧尽天良。
三、在组织形式上,宗教与“法轮功”邪教判然有别
正常宗教活动方式有严格的教规礼仪作为指导和监督,这些仪轨是在长期的宗教实践中形成,为信众信守。
“法轮功”邪教组织自称是一种松散的练功群体,但在实际上采取了秘密结社的方式,成为组织严密、行动诡秘的带有封建会道门性质的邪教组织。
四、在政治立场上,宗教与“法轮功”邪教完全对立
我国宗教界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作为自己的基本行为准则,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团结广大教徒为两个文明建设作贡献,是维护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积极力量。
“法轮功”邪教则公然宣称一切法律规定无用,无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扰乱社会秩序,破坏安定团结,与政府对抗,企图推翻人民政权。最可耻的是,“法轮功”邪教组织已经堕落为境外反华势力干涉中国内政的政治工具。
由此可见,“法轮功”邪教与真正的宗教毫不相干,截然对立。如不彻底铲除这个社会毒瘤,国无宁日,民无安生,宗教信仰自由也难以得到有效保障。(附图片)


第7版(两会建言)
专栏: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编

  进一步加强民主监督
朱培康(代表民革中央)
我们认为,加强民主监督,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迫切需要。它对于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改进执政党和政府的工作,对于遏制腐败、端正党风、促进廉政建设,对于针砭时弊、弘扬正气、化解矛盾、维护稳定,都有重要的意义。为更好地担负起参政党的历史使命,贯彻落实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民主监督,我谨代表民革中央提出以下建议:
一、完善机制,进一步加强民主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完善民主监督机制,要着重在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为民主监督工作立纪立法,使从事民主监督的人和被监督的人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第二,要扩大民主党派的知情范围和参与程度、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对口联系;要支持民主党派就一些重大问题进行调研,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和改善工作条件。第三,人民政协要为参加单位和成员履行民主监督职责创造条件,并依法保护成员的监督权利。第四,建立和完善开展民主监督工作的保障机制,使正常的民主监督免受不应有的干扰和伤害。
二、加大宣传力度,创造有利于民主监督的舆论氛围。
三、重视理论研究,为民主监督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和基础。民主监督的理论研究,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理论上解决民主监督的性质、作用问题,对参政党民主监督的内涵与外延进行更明确的界定,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解决民主监督的主体、条件、方式、机制问题。
四、加强参政党建设,提高民主监督的能力和水平。(附图片)


第7版(两会建言)
专栏: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编

  妥善处理国企下岗职工劳动关系
肖振邦(代表工会界)
妥善解决国企下岗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广大职工极为关心,事关重大。为此,我们建议:
一、充分认识妥善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问题的极端重要性。下岗职工出“中心”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是对几十年形成的国有企业职工身份的转换,是职工与国有企业同甘共苦关系的割舍。如果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过程中一些问题得不到圆满解决,出“中心”后又面临生活和就业的困难,势必极大伤害职工群众的感情,引起思想波动,甚至会导致职工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因此,妥善解决下岗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问题,不仅仅是经济补偿和债务清偿问题,而是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体现“三个代表”要求的重大政治问题。
二、区别情况、分类处理下岗职工的劳动关系。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省和试点城市,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针对不同类型职工的具体情况,在解除劳动关系时相应采取不同的办法。
三、出台相关政策,多方筹措资金,妥善解决经济补偿和所欠债务。考虑到国有企业创造的利润大都上缴国家,对确无能力支付下岗职工经济补偿金的,政府应该给予财政支持。当地政府应严格遵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宁可少上项目,也要确保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努力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建议增发福利彩票,从彩票收入中划拨一部分纳入社会保险基金。
四、做好下岗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后的社会保险关系衔接工作。
五、加强社区对下岗职工的组织管理服务工作。(附图片)


第7版(两会建言)
专栏: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编

  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
刘海荣
妇女问题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但其整体面临的问题并不是各领域问题的简单相加。我们认为,女性的整体发展和利益保障,必须在国家发展的全局中兼顾统筹,同步规划。
1.建议在“十五”规划中应有男女平等原则的具体表述,把妇女与参政、就业、教育、卫生、法律保护、资源环境等《妇女发展纲要》和《儿童发展纲要》的优先发展领域及重要指标,在“十五”规划中加以体现。
2.建议在国家财政预算中建立专门的性别预算,以对因社会传统、观念意识、生育、政策失误等造成的妇女发展损失进行补偿,为促进妇女发展提供资金保证。
3.建议在国家各项立法、政策中,将涉及到的妇女发展问题,通过法律总则和具体规范进行适时调整,充分保障妇女权益实现。
4.建议对一些有较好的试点工作基础、迟早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如建立生育保险制度,应下决心尽早解决。希望在“十五”规划和专项规划中,将城市和农村妇女的生育保险问题统筹考虑,分步推进,以从根本上消除性别差异带来的就业差异。
5.建议在“十五”规划社会发展部分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以德治国思想,体现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道德价值体系。(附图片)


第7版(两会建言)
专栏: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编

  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吴建国
借助全社会的力量和资源,去处理可由社会自身调解和中和的种种矛盾,而给政府留下缓冲余地,当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治国之道。据此,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如下建议:
一、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总体构想,在完善、健全由政府职能部门直接运作的社会保障机制,全面实施中央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部署的同时,进一步创造条件,推进以民间名义和形式出现的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二、按照社会全面发展总体战略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既鼓励、支持兴办民间公益机构、慈善机构,又要加强管理,使其高度规范化,避免可能发生的流弊。
三、从社会全面发展总体战略的高度,统一认识,协调步骤,修订已经出台,但却不适应进一步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要求的《捐赠法》、税法,把国务院最近制定的激励中资、外资企业和个人救济性捐赠行为的政策,尽早地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
四、完整、全面地把握和理解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以德治国”的方略和“人道主义,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个道德规范”的论述,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倡导炎黄子孙根脉相连、血浓于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相互关爱之情,表彰善行义举。
五、发展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不仅需要开发财力、物力资源,而且需要聚合人力资源,实现从事社会公益活动的专业队伍与志愿者(义工)队伍的结合。(附图片)


第7版(两会建言)
专栏: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编

  改善城市贫困人口医疗服务
陈灏珠
如果城市贫困人口的就医难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或缺乏正确的处理和引导,容易引发社会不满情绪的滋长和蔓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的稳定。因而,需要从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目的出发,对城市贫困人口的医疗服务予以充分的关注。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加强医疗救助的力度。应把出台的新的医疗保险政策作为宣传医疗保险、扩大医疗保险覆盖率、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一次契机,并从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角度,落实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主的责任,以确保社会配置在医疗保险这一方面的社会保障资源相对固定。
2.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拓宽医疗救助的内容。
基本医疗服务作为一种社会公益,它的提供只能来自政府或者有关慈善机构。在政府投入了一定经费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应成为开拓社会医疗救助的必由之路。
3.完善贫困人口就医的社会医疗救助制度。
要把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工作办成为一个“花钱少、见效快、得民心的社会工程”。
(1)加强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工作。凡符合民政救助的对象,可向有关部门申领医疗救助卡(该卡仅限于本人使用,有时间限制,过期重新申请),凭卡到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就医,并按文件规定支付相应费用。
(2)开设主要由民政部门管理的“市民医院”(贫民医院)。目前医疗卫生系统正进行着一场全面的改革,可以划拨一小部分卫生资源组建“市民医院”,其服务对象就是被民政部门认定的城市贫困人群。(附图片)


第7版(两会建言)
专栏: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编

  “文化台独”的路走不通
林东海(代表台盟中央、全国台联)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台湾岛内有一股分裂势力,正加紧实施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台独”分裂活动,用以配合其在政治上的图谋。这种借文化之名而行其分裂之实的“文化台独”,比政治“台独”主张具有更大的欺骗性,对于台湾民众特别是台湾青少年能产生潜移默化的有害影响,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和重视,坚决反对和抵制。台湾新领导人早就非常热衷于推动所谓“乡土文化”、“乡土语言教学”,企图在语言文学方面达到“去中国化”的险恶目的。去年他又多次公开宣扬“台湾文化不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分支”、“台湾闽南语不是福建闽南语的一个分支,是‘台语’”等谬论。
台湾当局的上述种种做法,是试图割断台流文化与中国文化联系的纽带,进而削弱和淡化台湾同胞对祖国的文化认同和历史认同,从而使“台独”意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达到社会意识形态“台独化”的目的。
政治上搞“台独”是死胡同,“文化台独”这条路同样走不通。我们以语言文字为例作分析:一、台湾方言是古汉语,只有音而文字难寻,而现在的汉语是一音一字,非常明确。二、以“台语”代替现在的汉语,不但违背语言发展的规律,而且在实行上也困难重重。三、从汉语史的角度看,现在通用的汉语与台湾方言都是从古汉语演变发展而来,是一个流域里的“干流”与“支流”。
海峡两岸血缘相亲,习俗相仿,语言相同,文化同源。为此我们建议: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为前提,加强闽南、客家文化及语言、民俗的研究,重视对台湾文学及文学艺术史的研究;帮助台胞寻根问祖,整理祖居地族谱,同时加强两岸宗亲组织的接触和联系,广泛团结岛内各族群;继续发挥两岸共同的民间信仰(如妈祖、关公、城隍爷等)的作用,组织好这方面的两岸交流;发展旅游业,让更多的台胞来祖国大陆参观名胜古迹和美丽河山,加深台胞对祖国的亲同感;改进我对台传播手段,创作两岸人民熟识的电影、电视和地方戏,去台湾放映和演出。(附图片)


第7版(两会建言)
专栏: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编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李赣骝(代表民革中央)
我们高兴地注意到,近一个时期台湾主张发展两岸关系的政党、团体和包括工商企业界、文化教育界在内的各界人士,纷纷强烈要求台湾当局承认“九二共识”,回到一个中国框架上来,调整“戒急用忍”政策,尽快实现两岸直接“三通”。岛内一些民意调查也显示,愈来愈多的台湾民众不满台湾当局的大陆政策,赞成祖国和平统一。借此机会,我们奉劝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台独”不得人心,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路。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向以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为己任。鉴于当前台湾岛内和两岸关系的新形势、新情况,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我们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针对台湾社会的现实和台湾民众的思想实际,深入广泛地宣传、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和江泽民主席对台八项主张。
二、目前台湾当局执行的“台独”政策,在岛内大失人心,处于内“外”交困、进退维谷之中。我们应抓住有利时机,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积极推进两岸的政治对话和谈判。
三、针对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和两岸即将加入WTO的前景,进一步拓展两岸经贸交流。
四、希望有关方面进一步重视并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和有关人民团体在对台工作中的作用,使其便于同台湾各政党、团体以及各界各阶层人士广泛接触交流,进一步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附图片)


第7版(两会建言)
专栏: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编

  中华振兴香港责无旁贷
郭炳湘
中国今后遇到的挑战:
第一,发展农业,“自己养活自己”。我国目前有5亿吨的综合粮食生产能力,预计到2030年粮食需求将增加到6.4亿吨。第二,坚持科教兴国,全面提高国际竞争实力。在生物、航空航天、超导、电子、海洋、新材料等主要高新科技领域,从基础研究到实用化、产业化,紧追世界最新科技,并紧密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是决定我们国家兴衰的根本。第三,坚持改革开放,迎接加入WTO的挑战。第四,开发西部贫困地区,全面振兴中华。第五,坚持反腐倡廉,“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如何从体制和管理两个方面消除腐败,是我们在新世纪面临的又一严峻的挑战。
香港的历史地位和我们的责任:
在新中国5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间,香港一直作为中国对外经济交流的桥头堡和窗口,发挥并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过去20年中,中国引进外资的60%左右来自香港,仅此即可说明香港在中华民族振兴的历史地位。
虽然祖国内地经过20年的高速发展,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许多变化,虽然亚洲金融风暴曾给香港带来一段暂时的困难,但香港作为中国对外改革开放重要门户的作用没有改变。
去年,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种种机会反华乱港,这种“自毁国家”的行为令人十分痛心,是我们根本不愿意看到的。
作为港澳地区的政协委员,我们衷心支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方针,十分珍惜香港的繁荣稳定,多为祖国的发展、香港的繁荣做贡献。(附图片)


第7版(两会建言)
专栏: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编

  全面贯彻落实“一国两制”
梁 华
一年多来,澳门人心稳定,社会治安明显好转,澳门经济也一扫连续6年负增长的颓势,在去年实现了正增长,呈现出较强的恢复势头。所有这一切都充分显示了“一国两制”政策的强大生命力。
就目前情况而言,我想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合理放宽内地居民移居澳门的限制,以便引进各方面专门人才。经济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澳门目前人才短缺、断层现象严重,不仅高科技人才缺乏,其他如文化、艺术、体育等各方面都需要进一步补充。
二、加强和促进与内地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是推动澳门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澳门邻近香港,与台湾也已开通直航。澳门与欧盟及拉丁语系国家和地区又有着长期的贸易关系和广泛的贸易渠道。澳门牌号的优势尚有很多潜力可挖,希望中央有关部门作专题研究。
三、以旅游合作为切入口,把经济搞活带旺。希望中央有关部门实行更灵活方便的出入境管理办法,简化手续,使国内旅游团队到珠海后能当天办理赴澳门的签证,同时,降低办证费用,减少限制条件,吸引内地同胞来澳观光旅游,使澳门旅游业、服务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进而带动澳门其他产业的更新换代。(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