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3月10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两会特刊)
专栏:两会聚焦

  推进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两会”代表、委员畅谈新形势新任务之四
  本报记者 赵川东 徐运平 林治波
  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为什么要大力推进民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对这一问题非常关注。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代表、委员们认为,实行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也是完成新世纪宏伟目标的政治保证。他们指出,民主政治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际上体现了由谁来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政协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这两大制度构成了我国民主政治的总体框架,也体现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河北团的阎恩荣代表说:“人民代表大会是一个经过了几十年实践检验、从根本上代表人民利益的好制度。国家重大事务都在人民代表大会上决策,各级政府的各项事务由人民代表大会来监督。政协能够集中社会各个阶层的精英贤达,给国家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参政议政,实行民主监督。”
  许多代表、委员认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已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民当家作主不是一句空话。这突出表现在,一是实行民主选举。人大代表是从地方上分层次差额选举出来的,充分反映了民意。二是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基础上的集中,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可以集思广益。三是民主管理。政府由人民选举出来管理国家事务,并受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它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四是民主监督。监督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包括党内监督、行政监督、法律监督、社会监督包括舆论监督等。政协通过提案行使监督,表达意见,也是一种有效的监督机制。反腐败作为对权力的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反腐败的力度明显加大,不论职务高低,只要是以权谋私,损害人民利益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反映了民主监督的作用在不断增强。
  认识国情 循序渐进
  代表、委员们指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要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水平、文化素质相适应,民主建设应该逐步地向前推进。
  来自湖北武汉的单大年委员说:衡量一个民主政治体制的优劣,其根本标准是看它是否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他说:“从武汉的情况看,在用人机制上,已经有了比较正规的民主程序。行政领导干部要到人大述职,或进行民主评议,群众反映很好。这说明,在我国现行制度的基础上,民主建设的改革创新是大有可为的。”
  浙江团陈俊亮代表认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在不断地推进,但推进方式应是循序渐进的,突变的激进的民主方式不适合中国国情。他说:“人民群众对民主有一个学习、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在农村,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以来,证明了基层民主的方式是比较适合国情的。”
  代表、委员们认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民主政治建设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应进一步加强各级人大、政协的民主监督职能,闭会期间代表、委员的作用应当进一步发挥。
  依法实施 落到实处
  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必须依法实施,并要落到基层、落到实处,这已成为代表、委员们的共识。
  江苏团顾黄初代表说:“民主政治建设要与法治建设相结合,法律本身就代表了人民的意志和根本利益,判定罪与非罪,都是从维护人民利益出发的。要坚持民主集中制,一方面实行广泛的民主,另一方面对违法乱纪行为坚决依法惩处。”同团的颜福星代表说:“民主建设、民主监督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要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决策行为要公开、公正。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批评,成为推进民主的模范。民主监督是防止腐败的一条重要途径,监督措施要可操作,并要具体落实。”他认为,我国在近年来推进决策民主化方面有明显的进步。“十五”纲要草案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上上下下多次,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李昌道委员说:“推行农村政务公开、民主选举以及干部选拔方面的一些很好的尝试,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城市方面,要探索社区的民主管理问题,这同农村的基层民主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对于今后的民主建设,他提出五条建议:一、民主政治要法制化,法制应当体现民主政治的内涵;二、加强社会主义人权观的宣传,对人的尊重是民主的应有之义;三、依法保护人民,权力再大也不能超出法律的制约;四、干部任用进一步民主化,走群众路线;五、监督是民主政治的基础,要形成对权力的规范化制衡,舆论监督也应当加强。
  代表、委员们认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将获得更广泛的发展。


第5版(两会特刊)
专栏:代表团之声

  兴科学农业 促农民增收
——访江西省委书记舒惠国代表
本报记者 王政 余清楚
朱镕基总理强调,要把加强农业和提高农民收入放在当前工作的首位。作为传统农业大省,江西对发展农业有何打算?
  记者敲开江西省委书记舒惠国代表的房门,正巧他在修改一份关于用科学支撑农业新发展的文章。听了记者的问题,舒惠国代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说,我国农产品出现了阶段性、结构性和地域性的相对过剩,市场需求不旺、价格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突出问题。与此同时,农业发展也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化:从资源约束变为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从主要追求数量增长转向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舒惠国代表认为,农民增收,沿袭提高收购价格和追求数量增长的老办法已难以奏效。“十五”计划《纲要》中指出,在新的阶段,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而做好农业结构调整这篇大文章,根本出路在于用科学武装农业,实现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科学化。
  “科学农业不是单纯指发展农业科技,科学农业的内涵更为广泛,它涵盖决策、生产、管理、收获、包装和市场营销的全过程。”舒惠国代表介绍说,科学农业首先要有科学的产业决策和生产决策。要从满足市场的需求出发,分析市场,把握市场。他举例说,江西发展有机茶,就是既把握了市场的绿色消费趋势,又基于自身资源优势作出的科学决策。其次,要科学地组织生产和管理。推广良种、良法,推行农业生产标准化,完善农产品质量、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检验检测体系,讲求农产品的安全、营养、新鲜和外观。通过科学管理,提高效益。第三,要科学地收获和包装,大力推广现代生物技术保鲜和贮藏。第四,要讲究科学营销。
  “发展农业,江西有优越的生态环境优势,如果再把农业、农村的日常工作与科学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科学农业,江西农产品‘多的不好、好的不多’的局面就一定能改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舒惠国代表信心十足。


第5版(两会特刊)
专栏:代表团之声

  审势谋发展振奋创新业
——访河南省委书记陈奎元代表
本报记者 马国英
  “面对新世纪开局之初的发展大势,中部地区必须正确判断面临的形势,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河南省委书记陈奎元代表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就河南省面临的形势、“十五”期间的发展思路进行了阐述。
  陈奎元说,河南省经济在“九五”期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发展态势同全国同步。去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还略高于全国水平,达到9.4%,200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160元。三次结构调整都得到很大发展,总体经济运转状态是正常的。
  谈到河南经济发展的不足,陈奎元说,主要是经济结构方面的不合理。三个产业中第一产业农业份额比较高,达到22.6%。按照到2005年农业占国民生产总值13%份额的目标,河南仍需下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河南是个农业大省,9300万人口中82%在农村,巩固和发展农业,无论是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还是对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至关重要。
  对于西部大开发给中部地区、给河南带来的机遇,陈奎元表现出冷静、现实的态度。他说,西部大开发,首先是西部的机遇。河南虽处于“贯南通北,承东启西”的地理位置,但中部的河南客观上并没有特别的机遇,机遇只能靠自己积极参与,在发展中寻找、创造。要认清形势,清醒地为自己定位,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积极与东、西部联系。
  谈到“十五”期间河南省的发展目标,陈奎元说,“十五”期间,河南争取以略高于全国的发展速度发展自己。发展速度比全国略高些,人口增长速度比全国略低些,这是几届省委提出的目标。发展的具体措施方面,首先是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增加农民的收入。其次是科技进步,用先进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企业,对具有优势的石油化工工业、纺织机械工业、煤电工业、农产品加工工业等,要加快改组改造。再次是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咨询、法律等现代新型服务业改造传统服务业。第四是要大力实施内引外联、东引西进,扩大对外开放,形成外向型经济。
  他强调,河南要振奋精神,通过自己的扎实苦干,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第5版(两会特刊)
专栏:代表委员如是说

  更多关注草产业
  本报记者 李忱
  “新疆有草地7.2亿亩,从沙漠到高山都有,草地的首要功能是生态,同时又是重要的生产资料,是资源,草应成为一种产业。”新疆团许鹏代表说,“现在大家对水的认识比较到位,但对草产业认识不足。生态保护,草是重要基础。要提高对草原生态功能的认识,合理利用,使其转变为产业,提高草的经济效益。草业也应像林业一样,纳入国家立项,实施草地生态治理工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农垦科学院名誉院长刘守仁代表说:“拿出土地来种苜蓿草,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苜蓿草每公斤1.4元左右,日本和韩国需求量很大。苜蓿草和棉花倒茬种,连肥都不用施,投入劳动力也少。”
  来自西藏阿里地区的多吉泽仁代表说:“牧业占很大比重的阿里地区,整个草原有4亿多亩,可利用的只有2.8亿亩。但如果有水,即使海拔4500多米以上,也能种草,所以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修电站,建设水渠,把水引入草原,发展畜牧业和草产业。”


第5版(两会特刊)
专栏:

  今日两会日程
人大
  上午 第四次全体会议。
  1.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韩杼滨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下午 小组会议审议。
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记者招待会,邀请国家经贸委主任李荣融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左己就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保障工作答记者问。
政协
  上午 列席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
  下午 小组讨论。


第5版(两会特刊)
专栏:两会漫笔

  一降一升涵义深
皮 子
“十五”计划纲要草案提出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预期目标,其中,有两个数字颇为引人注目:一是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为年均7%左右,二是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这两个数字与“九五”计划相比,是一降一升:在“九五”计划目标中,经济增长速度为8%(“九五”实际年均超过8%),城镇登记失业率是4%(去年末实际是3.1%)。经过“九五”时期的发展,为何“十五”预期的经济增长速度却下降了,失业率反而上去了?
  “一降一升”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特点,是根据实际情况变化作出的调整。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九五”发展,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新阶段至少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经济实力上了新台阶,经济的基数大了。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美元。现在,平均一天就创造国内生产总值240多亿元,约相当于195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3。二是供给能力大大增强,摆脱了短缺状态,进入了过剩经济,经济增长由供给约束变为需求约束,突出的困难是有效需求不足。三是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结构调整的任务很重。四是就业压力太大。据预测,今年城镇新增劳动力将达800万人左右,“九五”期末结转的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1400万,今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人数月均650万人以上。这么大量的人员需要就业、需要安置,这是多大的压力啊!
  基数大了,需求不足,结构调整,这些特点,决定了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不可能太高。基数大了,又是连续20多年的高速增长,再要继续保持很高的速度就很难了。就像一根紧绷着的琴弦,到一定时候也需要松一松。需求是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需求不足,难以拉动经济继续高速增长。“十五”要在结构调整上取得突破,需要有比较宽松的经济环境,如果速度的弦绷得太紧,调整的任务就可能落空。其实,7%的速度也不算低,不要说与发达国家比,就是在发展中国家中也是比较高的速度了。
  就业压力巨大,意味着增加就业的任务非常艰巨,这就要求我们把增加就业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千方百计开辟就业门路,但是增加就业不可能一蹴而就。“十五”时期,计划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是实事求是的。
  我国是个发展中的大国,面临着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双重任务,经济增长慢了确实不行,而且,增加就业也要依靠经济的发展,速度能快一点就应快一点。不过,我们要的速度是实实在在的、有效益、有质量的速度。


第5版(两会特刊)
专栏:

  着力构建经济支撑点
  ——访黑龙江省委书记徐有芳代表、省长宋法棠代表
  本报记者 董伟 曲哲涵
  朱镕基总理所作的《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经到了不调整就不能发展的时候”,“必须在发展中调整结构,在结构调整中保持较快发展。”这对调整任务繁重同时通过调整又带来经济发展的黑龙江省来说,感受颇深。
  “黑龙江省是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的省份”,黑龙江省委书记徐有芳代表介绍:传统的采掘业、原材料工业比重大;生产布局分散、重复;产品档次低、质量差,缺乏市场竞争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份额小,发展慢。“如果我们不能解决好结构性矛盾,整个经济就不可能走出困境,更谈不上发展。”
  去年,黑龙江省就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中心任务,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省长宋法棠代表介绍,农业实现稳定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基本与上年持平;工业增长速度达到11.8%,22年来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第三产业通过重点发展流通、旅游、信息、交通、社区服务和农业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9%,特别是进出口贸易总值、旅游收入增幅均超过20%。
  徐有芳代表和宋法棠代表从6个方面谈了黑龙江省在“十五”期间着力培育和构建的六大经济支撑点:一、打响绿色牌。现在,该省绿色食品种植面积已占全国的18.7%,产量占全国的28%。他们计划通过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进程,把黑龙江省建设成全国最大最优的绿色食品基地。二、做大“北字号”。争取把以冰雪游、生态游、跨国游为主的北方特色旅游业建设成支柱产业;加快“北药”开发利用步伐,实现中药产业化;继续加快边境地方贸易发展,努力建设成独具特色的沿边开放大省。三、创新老基地。四、大上“非国有”。把非国有经济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尽快实现上速度、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的目标。五、发展信息业。除了在全社会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外,努力把黑龙江省建成软件强省。六、加快城镇化。在“十五”期间,要把哈尔滨建成区域性经济贸易中心和世界冰雪旅游名城;到2005年,初步形成分工有序、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结构协调的城镇体系。


第5版(两会特刊)
专栏:

  开发勿忘文物保护
本报记者 丁 伟
“当你们出于种种目的,作出毁坏珍贵文物古迹的决策时,想想历史会怎样给你们下评语!”在委员驻地,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毕克官委员历数近来毁坏珍贵文物的恶性事件,激动地说。
  毕克官说,珍贵的文物是一个民族的特质和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一个国家,经济越发展,文化遗产越需要保护。但许多人至今不明白这个道理,常常打着发展经济等旗号,拆毁著名历史街区,蚕食历史文化名城,毁坏传世文物古迹。“这种行为或许可以换来暂时的利益,供某些人当作‘政绩’表白,但‘小功’不抵‘大过’,终究会遭到后人的唾骂。”
  谈到目前西部文物古迹富集区出现的旅游开发热,来自甘肃省文史研究馆的水天长委员忧心忡忡:“我们并不反对旅游开发,但任何开发都要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
  李燕、张锦秋、肖善因等委员建议,有关部门要尽快修订、《文物保护法》,抓紧进行全国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使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第5版(两会特刊)
专栏:

  ①刘振夏委员(左)认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亟待加强。
本报记者 徐 烨摄
  ②任明代表指出,纺织行业的国企改革势在必行。
本报记者 陶源明摄
  ③刘雪兰委员就推进农业产业化结构等问题发表意见。
本报记者 李石营摄
  ④王维城代表(左)认为要科学合理地组织人大代表的考察活动。
  本报记者 陶源明摄


第5版(两会特刊)
专栏:

  江苏团的分组讨论很热烈,尽管讨论会结束了,几位来自基层的代表仍聚在一起,就有关问题交换意见。 本报记者 陶源明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