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2月8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社会经纬)
专栏:

  湖北省总工会副主席郭佩英与省建材局江岸建材商店下岗女工郑春梅在三年前结成“帮扶”对子。几年来,在工会组织热忱帮助下,不幸丧夫的郑春梅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女儿也考上了大学。今年春节前夕,喜上眉梢的郑春梅(右)把“亲人”郭佩英迎进家门。 周立群摄


第11版(社会经纬)
专栏:

  河南省许昌市地税局千方百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群众服务,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图为日前该局领导同志主动到企业了解生产经营情况,为他们排忧解难。
  朱纯孝 刘廷喜 李纯杰摄影报道


第11版(社会经纬)
专栏:

  殷殷军地母子情
汪光鑫 何德生
一个是山东农村的烈士母亲,一个是东海舰队的年轻战士,素昧平生,相隔千里。四年前一个偶然的机缘,开始了一段平凡而真挚的军地母子情。
  吴国庆,海军东海舰队某潜艇部队通信站河南籍战士。1996年9月的一天,他从《解放军报》上看到济南军区驻河南某部山东沾化籍战士吴国良在抗洪抢险中为救76名群众光荣献身,被追记一等功的报道。烈士的英勇壮举和高尚情操深深地打动了入伍不久的吴国庆。
  在得知吴国良牺牲后,家中有一位体弱多病、中年丧夫的老母孟庆凤无人照料时,吴国庆寝食不安,一个念头悄然萌生:认孟妈妈为义母,替烈士尽孝心。
  经过一番周折,吴国庆终于与孟妈妈取得了联系。1997年5月28日,他给千里之外的孟妈妈写了封情真意切的“认母”信。从此,家在农村、生活并不宽裕的吴国庆忠实地履行着一个儿子的责任。
  他给自己立下规矩:每个月给孟妈妈写封信,寄上20元钱。身为一名战士,吴国庆每月津贴不过四五十元。但每月给孟妈妈的20元钱都会准时寄出,一寄就是四年。每次孟妈妈生病,吴国庆闻讯都要寄药、寄营养品。孟妈妈患有皮癣,吴国庆就到宁波、上海的大医院问医求药,并请战友从家乡带来草药土方。每逢孟妈妈生日,吴国庆都会寄去老人爱吃的东西、合体的衣服。四年来,吴国庆在部队先后换了四个单位,但不论在哪里,他都挂念着孟妈妈,关心着孟妈妈。
  假期对于一个军人来说是难得的,而吴国庆当兵期间的两个假期都是和孟妈妈一起度过的。1999年夏,正值农忙,吴国庆利用假期,冒着酷暑从部队赶到山东沾化,翻地、给棉花打农药、给玉米除草……归期到了,才恋恋不舍地告别孟妈妈。去年春节,吴国庆休假回到河南老家没几天,就急着赶到山东陪孟妈妈过年。他替孟妈妈收拾房屋、写春联,陪孟妈妈走亲访友,串门拜年,代孟妈妈酬宾应客,端茶敬酒,忙里忙外。晚上,娘儿俩坐在炕上拉家常,一唠就是半夜。
  四年来,孟妈妈已完全把吴国庆当作了亲儿子。她专门给吴国庆准备了一个房间,平时收拾得干干净净,母子俩的合影放在家中最显眼的地方。每次给儿子写信都要鼓励他“听领导的话,工作走在前头”。每年,孟妈妈都要给儿子寄上一双亲手做的千层底布鞋,寄个亲手缝制的平安包。每次儿子探亲归队,老人都要拉着儿子的手千叮咛万嘱咐,把儿子送出一程又一程……
面对着前来慰问的军地领导,孟妈妈含着热泪掏出了心里话:“我走了一个光荣的儿子国良,又来了一个可爱的儿子国庆。感谢部队为我培养出这样的好儿子!”日前,海军某潜艇部队党委作出了“向吴国庆同志学习”的决定,号召官兵像他那样,自觉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用实际行动塑造新世纪军人的崇高形象。


第11版(社会经纬)
专栏:记者观察

  不让毒品进我家
本报记者 潘跃
最新统计的情况显示:随着毒品危害程度的发展与加剧,女性涉毒人数、青少年涉毒人数不断增多,许多人毒瘾缠身,导致倾家荡产,甚至家破人亡,毒品的危害触目惊心!
  80年代起,随着国际毒品日益猖獗,国际贩毒集团、毒品犯罪分子把魔爪伸向我国。人们再次面临着毒品威胁的严峻形势。目前,我国一些省、市都程度不同地存在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我国已由毒品过境国变为过境与消费并存的受害国。为了积极响应国家禁毒委员会提出的开展创建“无毒社区”活动的号召,唤起广大妇女的禁毒意识,最大程度地发动妇女群众投入和参与“无毒社区”创建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妇女组织和妇女群众自治组织在创建无毒社区活动中的特色和优势,以及妇女在家庭中所具有的特殊角色和教化功能的作用,2000年6月,全国妇联决定在全国开展一场群众性的“不让毒品进我家”行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稳定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各级妇联把禁毒工作重点放在家庭,首先是与基层政府和群众自治组织配合抓好创建“无毒”家庭的外围环境,为青少年成长成才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和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其次,针对不同的家庭采取不同的宣传教育方式。在无吸毒、涉毒人员的家庭,重点加强母亲的防毒、拒毒意识,提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在有青少年子女吸毒或涉毒的家庭,重点支持母亲坚定信心,耐心帮助和改造子女。
  在去年“6·26”国际禁毒日前后,贵州省率先发起并组织全省广大城乡妇女开展了以“争创‘无毒’家庭,做合格妈妈”为主题的系列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同时,贵州省妇联、贵阳市妇联在贵阳市公安局戒毒中心的学员和他们的母亲中发起了以“让我们共同驱赶毒魔”为主题的“一封信活动”,有700余名戒毒学员给妈妈写了信,向自己的母亲和亲人作出了痛彻心肺的忏悔。收到子女信件的母亲也纷纷蘸着血泪给孩子回信,一位母亲在信中衷心地告诫青少年及其家长,一定要教育子女们远离毒品,珍惜生命和幸福的家庭,千万不要重演其家庭的悲剧。
  去年9月,广东省18个地级市及10个县(市)同时组织声势浩大的“不让黄赌毒进我家”家庭签名承诺行动,自愿参加签名活动的家庭达10万户。在广州主会场,近5000名市民满怀热忱来参加省市妇联等单位组织的签名活动,这一活动对一些家庭起到了预警作用。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顾秀莲出席了活动并讲话。
  禁绝毒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通过开展“不让毒品进我家”活动,广大妇女进一步普及了禁毒常识,提高了禁毒意识。“看好自家的门,管好自家的人”,妇女们不光要自觉抵制毒品,还要做到在家庭中对子女经常开展毒品预防教育,使广大青少年充分认识毒品的危害,从精神上树立起拒绝毒品、远离毒品的防线,在行动上自觉抵制毒品,从而创建无种毒、制毒、吸毒、贩毒的“无毒家庭”。


第11版(社会经纬)
专栏:特稿

  新年 新韵 新时尚
李廉保 常贞保
  安徽省蚌埠市,又称珠城。今年春节,该市燃放鞭炮“解禁”。让严阵以待的市政府出乎意料的是,今年鞭炮声比之往年反而稀落了。鞭炮卖得并不“火”,使备足存货的商家大跌眼镜。
  放鞭炮已不再是增添年味的“佐料”。多姿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让珠城老百姓新世纪的第一个大年过得新颖、过得实在,尽情品尝精神文明建设带来的新风新韵。
  群众演出红红火火
  在蚌埠市科学文化宫广场上,由市文化局主办的2001年蚌埠市新世纪春节广场文艺演出,四台节目从初四开始联袂登场。一连四天,广场上扶老携幼的群众摩肩接踵,络绎不绝。由业余文艺爱好者演出的《七女赞珠城》、《淮河春来早》等一批重头作品,使观众备感亲切。大家乐中老年艺术团和金秋艺术团自编自演的节目,令人不由得感叹:夕阳无限好。青少年音乐会上,一张张童真稚气的脸和跳动流淌的旋律,让人们看到了美好的未来。充满青春朝气的现代劲舞和戏剧清唱则把戏曲专场闹腾得喜气洋洋,不时还有台下观众走到台上,即兴来一段,赢得阵阵喝彩。
  今年春节期间,从1月20日到2月7日,蚌埠市精心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有近10万人参与了数十场次演出,许多街道、乡镇和企事业单位开展了社区文艺汇演和联欢活动,狮子、龙灯、旱船、高跷、锣鼓以及各种民间艺术调演,让表演者过足了瘾,让百姓们乐开了怀。
  这一切并非偶然。近几年,蚌埠市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上台阶。全市组建了几十个业余文艺团体,加大了基层文化馆站建设力度,把农村乡镇创建“杜鹃花工程”和城市街道创建示范文化站列入市级目标任务。每年节庆日举办的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群众性广场演出,参与演职员少则二三千人,多则上万人。各种书法美术摄影展、军营赛歌会、戏剧小品晚会、少儿文艺节目展演,更是红红火火。
  全民健身蓬蓬勃勃
  大年初一,一场瑞雪把蚌埠市妆扮得冰清玉洁。年初二清晨,天还只是泛着微微的白光,张公山公园里已满是踏雪晨练的人们。跑步的、压腿的、打太极拳的,伴着音乐练木兰剑、跳健身操、舞彩绢扇的,那热火朝天的场面,让人们忘却了天寒地冻。春节期间,即使到了傍晚时分,市青少年宫、网球场、足球场、篮球场、游泳馆以及各家健身俱乐部、乒乓球俱乐部,仍有众多矫健的身影。
  近几年,蚌埠市全民健身运动开展得蓬蓬勃勃,各街道办事处都建立了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和居委会体育活动站(点),各社区成立了业余腰鼓队、秧歌队、中老年健身队等,各类体育协会每年都要举办几十次表演、比赛、培训等活动,全市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已相当完善。目前,开发建设中的秀丽的龙湖风景区,改造后的景色宜人的十里淮河圈堤,以及各大公园和游乐园,都成了老百姓健身的好去处。全市晨练点已发展到
  200多处,全民健身指导站达100多个。去年有四个乡镇获安徽省“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称号,五个街道获安徽省体育先进社区称号,宏业村街道还获得了全国体育先进社区称号。
  “花钱买健康”,如今已被越来越多的蚌埠人所接受。节日期间,蚌埠市消费性体育健身场所备受百姓青睐,馆馆爆满,营业额普遍翻了一番多。“健康消费”不仅成为蚌埠市春节的一大需求热点,而且已形成一种新时尚。
  南下北上同欢共乐
  除夕前夜,蚌埠至广州的火车上灯火通明,笑语阵阵,花鼓声声。这是蚌埠市泗州戏剧团携花鼓灯南下广州演出途中,在与乘务员和旅客联欢。花鼓灯,淮河流域民间舞蹈的代表,曾被周恩来总理赞誉为“东方芭蕾”。从初一到初七,广州四大节日景点之一的南湖游乐园,那铿锵有力的花鼓灯戏成了最大的卖点。蚌埠市泗州戏剧团作为南湖游乐园邀请的唯一外地文艺团体,受到了广州人的热烈欢迎。一天两场,连演七天,场场被围得水泄不通。
  花鼓灯南下广州引起轰动,是蚌埠市精心抓好地方特色文化建设的有力证明。近几年,蚌埠市组织创作班子下基层采风,体验生活,筛选题材,抓好节目的策划、排练、演出,取得了丰硕成果。去年在安徽省第六届艺术节上,蚌埠市在全省各地市及省直剧团代表队中参赛节目最多,获奖最多。蚌埠市泗州戏剧团和歌舞团两个专业剧团还常年坚持深入农村、部队、厂矿演出,仅去年就演出170余场,观众达32万人次。
  在花鼓灯南下的同时,像往年春节一样,蚌埠市歌舞团北上淮北慰问煤矿工人。春节期间,蚌埠市还广泛开展了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把致富办法和精神年货送到田间地头,受到农民的热烈欢迎。
  过文化年、过健身年,使蚌埠人在新世纪第一个春节里过得文明、过得充实。难怪一位大娘在看广场演出时说:“这样的活动开展得越多越好,精神生活丰富了,像‘法轮功’那样的歪理邪说就更没人信了。”(附图片)
  压题照片:蚌埠市泗州戏剧团春节期间送戏下乡,深受欢迎。 郎震摄


第11版(社会经纬)
专栏:今日劳模

  国有企业的带头人
  ——记全国劳动模范、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
  袁建达 王国明
  双汇集团的前身是河南省漯河肉联厂,直到1984年,资产总额只有468万元,累计亏损达534万元,在河南省10个国有肉联厂中排名倒数第一。
  16年过去,今日双汇已是拥有20个国内加工企业、6个海外贸易公司和1个上市公司的大型食品集团,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年产值80亿元,年实现利税10亿元。
  探寻双汇超常规发展之谜,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他就是企业的带头人,全国劳动模范、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万隆。
“企业亏损不可怕,怕的是没有企业家”
  1984年7月1日是党的生日,这天万隆被推选为漯河肉联厂厂长。在全厂职工大会上,他发出了铮铮誓言:“企业亏损不可怕,怕的是没有企业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将竭尽全力,与全厂干部、职工一道,闯出一条血路来!”
  他面对的是一个烂摊子:厂区内荒草丛生,职工人心涣散。铁道兵出身的万隆深深地认识到,没有铁的纪律,就带不出一支能征善战的队伍;没有严格的管理,就无法使企业摆脱困境。大刀阔斧的改革开始了,许多现在看来十分普遍的做法,在当时却引起了轩然大波。给万隆打电话恐吓的有之,拿杀猪刀直接威胁的有之,但丝毫没有动摇万隆改革的信念。
  在计划经济模式下,生猪实行统购统销政策,收购价格低,导致生猪货源严重不足。通过市场调查分析,万隆提出,在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在国家生猪规定价基础上每公斤上浮2分钱。正是靠这2分钱的调控作用,撬动了封闭几十年的计划经济沉重的闸门,方圆百公里内的生猪源源不断地涌进漯河肉联厂,濒临倒闭的企业一下子变活了!
  1991年经过对市场的周密考察,万隆看到以火腿肠为代表的肉制品在中国方兴未艾,提出了上火腿肠生产线的构想。他拿出了当时企业仅有的1600万元家当,一次从日本、德国、瑞士引进火腿肠生产线10条。1992年2月10日,第一根“双汇”牌火腿肠问世,不到一年,“双汇”就跻身国内火腿肠市场前三强,6年后实现了产销量全国第一。
“把企业做大容易,做强难”
  万隆常说:“创业容易,发展难;把企业做大容易,做强难。”实践中,他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汇集优秀人才,汇集高新技术,汇集一流设备,汇集国内外资金,使一个传统的国有企业得到了超常规发展。
  汇集人才,塑造一流的队伍。万隆提出以“人”为本,多渠道引进、培养人才,重用、重奖人才的人才战略。目前,“双汇”在全国各地引进的大中专毕业生和高级管理人才已达4000多名,专业技术人才占职工总人数的40%。
  汇集技术,全面提高装备水平。16年来,公司先后投资6亿多元,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100多条,进行了60多项大的技术改造,使企业的关键技术设备始终保持国内领先水平。
  汇集资金,拓宽融资渠道。1994年,万隆抓住外商投资由沿海向内地转移的有利时机,实现了与香港华懋集团的成功合作,引进外资
  1.27亿元,当年企业的生产能力增长了104%。1996年,双汇集团又与日本、意大利等地的16家外商达成了多项合资协议,形成了以肉制品加工为主,屠宰、彩色印刷、化工包装、天然调味素等联系紧密的产业群。1998年9月16日,双汇实业5000万A股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又为公司开辟了低成本筹集资金的渠道。
  “当官不能有野心,干事业不能没雄心!”
  在16年的风雨历程中,万隆始终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去凝聚人心,他有句口头禅:“当官不能有野心,干事业不能没雄心!”
  16年来,万隆由一名小型企业的厂长,成为拥有1万多名职工的集团总裁。职务高了,权力大了,但是,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万隆把国有资产看得很重,双汇集团每年基建项目多,少的几百万元、几千万元,多的上亿元,万隆要求每个项目都公开招标、集体研究,定资金、定项目、定工期、定奖罚,同时要聘请两个以上的专业单位作预算和决算。
  万隆把发展民族肉类加工业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他的合资原则是: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有利于职工福利的提高。1994年双汇集团与香港一个大财团合资后,外商多次提出控股要求,并愿意出巨资购买“双汇”商标的所有权,被万隆一一婉言谢绝。这种做法不但没有影响招商引资,反而赢得了外商的理解、支持和信赖。香港华懋集团总裁龚如心女士说:“我与‘双汇’合资,就是冲着‘双汇’的名气来的,就是冲着万隆来的。”她不但自己增加投资额,同时还把其他外商介绍给双汇集团,从而实现了“双汇”“以商招商”的目的。


第11版(社会经纬)
专栏:特稿

  今春 无棣过年
  “四大怪”
  新世纪第一个春节,新年新过法成为山东无棣县的新时尚。
  来了贵客广场待
  从一进腊月门到正月初十,无棣县人民广场车水马龙,热热闹闹,这是无棣人在用广场这个城市大客厅来待客。
  这是鲁北最大的人民广场,绿草如茵、环境优雅,音乐喷泉、阳光舞台、儿童乐园一应俱全,成了无棣群众集会、娱乐、休闲的好去处,更成了接待客人的大客厅。无棣人自豪地把远方来的客人带到广场,共同分享现代生活的喜悦。在东信公司工作的范先生指着广场动情地说:“在号称‘天堂’的杭州,像这样大的广场也不多见,家乡的变化太大了,今年回家过年找不到家门了。”
  不吃鱼肉吃野菜
  除夕之夜吃野菜,这是无棣过去的真实写照。今天,野菜还真堂堂正正地摆上了除夕夜的餐桌。前几年过年鸡鸭鱼肉准备了一桌,结果吃不了多少,现在的生活天天像过年,真到了过年,还真想吃点野菜改改口味。因此,冷藏的黄须菜,晒干的马苋菜都成了年夜饭的抢手货。“每年回北京时,我都要带一些母亲做的野菜包子送给同事。”在中直机关工作的王冰深有感触地说。
  大棚里边把年拜
  入了腊月门,“猫冬”又串门,以往农民都是这样过年,而今年春节无棣广大农村出现了一种新景观:农民在蔬菜大棚里相互拜年,一来不误生产,二来通过拜年互相交流技术、传递信息。
  正月初一一大早,笔者赶到张楼蔬菜基地,只见家家户户正忙着卷草苫子,田埂上穿梭着拜年的人流。正月初九在东南关郭云海的大棚里,正碰上女主人在摘鲜嫩的黄瓜。“今天,一斤黄瓜一下子卖到了三块五。”话里流露出了丰收后的喜悦。
  冷藏冬枣按个卖
  被誉为“中华金丝小枣第一县”的无棣县,近几年开始发展被称为“天下奇果”的冬枣。目前,全县共嫁接冬枣近万株。
  一到春节,从四面八方回家过年的无棣人总想品尝品尝果中珍品的味道,冷藏冬枣便成了热销货。在205国道边有一个个体冷藏厂,厂长张然旺高兴地对笔者说:“春节期间,我的冬枣一个就能卖上两块多,冬枣还真成了‘金疙瘩’!”


第11版(社会经纬)
专栏:文明窗口

  锦州出租车
八千司机献爱心
辽宁省锦州市在出租车行业中开展“争创文明城市,争做文明司机”竞赛活动一年来,全市出租车行业出现了人人争当文明司机的喜人局面。
去年一月一日,锦州市交通管理委员会在全市出租车行业开展“双争”竞赛活动,一百名出租车司机代表冒雪赶来宣誓,并代表全市八千名出租车司机向二十名贫困学生捐款一万元以帮助其完成学业。全市十六家出租车公司坚决响应号召,纷纷制定具体方案落实“双争”活动。一月中旬,锦州连降大雪,二百多名出租车司机自发组织起来,义务到街上清扫积雪。春节前,各出租车公司纷纷开展“迎新春、献爱心、免费送一次外地客人和老人”的爱心活动,共义务接送三千零四十人次。自开展“双争”活动以来,全市出租车司机拾金不昧、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的事迹层出不穷。奥运会锦州选拔赛期间,湖南代表队运动员乘车时将十多套运动服忘在车上。司机鞠奔发现后立即将运动服送到代表团驻地。一年来,锦州市的出租车公司共收到感谢电话七百多人次,感谢信三百七十封,锦旗七十八面,为交通台报路况二千四百多次。(李海峰 张春生)


第11版(社会经纬)
专栏:文明窗口

  “三八”包乘组
  救助基金传真情
  2月1日,农历大年初九。晚7时,合肥至北京的T64次列车刚驶出站,身披“献一份爱心、筑一片蓝天”绶带的乘务员便微笑着出现在车厢里。“三八”女子包乘组解困救助基金募捐活动吸引了广大旅客,3元、5元、10元……不分老幼、纷纷解囊。小小车厢,充溢着浓浓真情;千里铁路,成为传播文明新风的流动窗口。
  T63/64次列车“三八”女子包乘组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的先进班组,成立40多年来,三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跨入新世纪,为让这面红旗更鲜艳,在第十七任列车长洪顺霞、周倩倡议下,今年春运前夕,包乘组正式设立了“解困救助基金”,在做好常规服务的同时,不断创新,实实在在为旅客着想,真真切切替旅客分忧。一时困难的旅客,凭有证效件可借用少量基金,两个月以内返还,既解了旅客的燃眉之急,又保证了活动的持久生命。
  倡议得到了积极响应。班组职工纷纷捐款,他们还将车厢内原来当作垃圾抛弃的酒瓶、报纸等废品收集出售,一点一滴,不断补充扩大“解困救助基金”。南开大学学生高松成为基金的首位受益者。1月17日高松上车后,由于连日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感到非常疲倦、不适。他想补一张卧铺票,可身上仅剩100元钱。凭着学生证,他借到了85元救助基金。一路平安舒适地到了合肥后,高松还回了85元钱,并送上了一面锦旗:为客解难、服务楷模。
  (范若愚 马玉章 马红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