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2月26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农村经济)
专栏:

晋中看“枣”
本报记者 夏珺
  雨水刚过,记者就来到山西省晋中市看“枣”。春寒料峭,大地刚刚复苏。这个时节看枣显然不合时宜——只能看到还没睡醒的枣树、枣苗。所以,与其说是来看枣,不如说是来看一种新的开发模式。
  黄土沟能成“黄金沟”吗?
  晋中市所在地是榆次。坐在汽车里,只见晋中平原平坦如镜,伸向天边。然而,刚走了不到半小时,约莫20多公里的样子,平原不见了,陪同的人告诉我进了丘陵区。我怀疑自己听错了,丘陵应当是起伏的小山包,而这里是沟沟壑壑,好象是造物主恶作剧,在好端端的平原上胡乱地掏了好多豁子,弄得大地千疮百孔,一片狼藉。
  这千疮百孔是暴雨冲刷的结果,是水土流失惹的祸。从山西中部到黄河沿岸,绵延几百公里,这样的沟沟壑壑不是太多太多了吗?这样的黄土沟属于“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四荒”,不招人待见。
  可是,偏偏有人看上了这黄土沟,发誓要把黄土沟变成“黄金沟”。
  此人叫马彰原,今年47岁,是秦皇岛华德工贸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华德公司本来是搞酒过滤设备的,跻身秦皇岛开发区上千家企业前10名。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生在榆次、长在榆次的马彰原将目光瞄向了山西的荒山荒沟。在有心人看来,这荒山荒沟就是宝贵的资源。
  山西有一种野生的酸枣树,满山遍野都是。酸枣树特耐旱,别的植物旱死了,它照样生长;而且特皮实,特倔强,庄稼人嫌它碍事,把它刨了,可你刨一根,它又钻出两棵芽来。一个偶然的机会,马彰原得知,这野生酸枣可以嫁接改良为红枣的优质品种——梨枣,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利用荒山荒坡开发梨枣,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生态效益,还能增加农民收入,岂不是一举三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
  说干就干。1998年,马彰原回到家乡榆次,注册成立了山西华德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请来山西农大等科研院所的专家,首先在运城地区万荣县东毋庄村的一条荒沟进行科学实验,将10万株野生酸枣嫁接改良为梨枣,获得成功。同时,配套发展综合养殖和特种养殖,用猪粪代替化肥,用鸡、鸟、虫等生物替代农药,探索出一条林果绿色生态开发之路。接着,又先后在万荣、临猗、河津、榆次、灵石等县市区开发了15个生态沟(园)和两个苗圃。
  目前,这些生态园区已嫁接枣树200万株,苗圃培育枣苗80万株,2000年已初见收益,共产鲜枣25万公斤。华德人的汗水没有白流。
  穷山沟出了万元户
  开发梨枣,农民得到实惠了吗?
  我们来到北田镇平原村。站在一条沟的边儿上,朝下望去,陡峭的悬崖下面,是一块块不规则的田,但很平整,垄打得很直。这里原来是一条荒沟,去年由华德公司租赁下来,将荒沟整理成田,还修了围堰,挖了蓄水沟,以防止水土流失。
  沿着专为这条沟修的路走到沟底,我好奇地用手拨开表土,露出了地膜,扯破地膜,一棵一拃多高的小枣树苗″卜楞″一下站了起来。这是去年秋天种下的。村支书王二平告诉记者,这条沟整理出了700多亩地,去年一共整了4条沟,出了3000多亩地,全部种上了枣树。王二平说,过去别说是这兔子不屙屎的荒沟沟,就是那些薄地,乡亲们都懒得种。华德公司马总他们来了,这些荒沟沟才派上了用场。
  汽车一进村,乡亲们就围了过来。一见是马总,老乡们像见了久别的亲人。安拴驴、姚引凤夫妇热情地将我们引进了他家的小院,又是端茶,又是倒水,老安还钻进菜窖拿出了苹果和酒枣。老安今年57岁,家里5口人,种了40亩地,一般年景收入两三千元。可去年就大不一样了。老安扳着指头对记者说,去年他家是三喜临们:一喜是他两个儿子在华德打工(整地),挣了1.1万元,成了村里第一个万元户(年收入);二喜是女儿翠凤上了太原农校,是华德公司出的钱;三喜是儿子有志跟华德公司的女技术员搞上了对象。
  记者在村里看到有些房子已是人去屋空,有的已是断壁残垣。原来这里土地瘠薄,生态环境恶劣,一些老乡已移居他乡。老乡们说:“平原村的树,光砍不栽;平原村的姑娘,光走不来。”自从华德来搞开发,又是修路,又是打井,晚上也不闲着,组织老乡们学果树栽培技术,把个沉寂的小山村搅了个热火朝天。原来想搬走的人也不想走了。老安原来也有搬走的打算,我问他还想走吗,他使劲儿摇头:“不走了,不走了。要走也得跟老马走,老马上哪儿我上哪儿。”王二平说,去年村里有二十六、七个劳动力在华德打工,光劳务收入就超过10万元,差不多顶往年村里总收入的两倍呢!
  产业治荒,企民共富
  应当说,华德人创造了一种新的模式——“产业治荒,企民共富。”
  榆次区副区长韩拴虎对这种模式给予高度评价。他说,这种模式的效益是多重的、综合的,对于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对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都大有裨益。榆次区国土面积1328平方公里,丘陵沟壑占了1/3,适合发展枣的“四荒”地在20万亩以上。华德的运作符合市场经济,所以有生命力。我们正在探索政府、企业、出资者三方联合开发的操作办法。所谓出资者,是指吸引社会上的闲散资金以入股的形式参与进来,以弥补开发资金的不足。
  榆次区计划用三、四年时间开发20万亩优质枣。而华德的胃口更大,编制了《华德1000生态农林开发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在山西投资开发1000条荒沟,届时产业土地面积将达50万亩!按每亩产枣1000公斤计算,就是5亿公斤!这么多枣儿到时候卖给谁?记者表示担忧。但马彰原说没问题,一是华德有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二是搞深加工,做果酱、枣汁,三是开拓国际市场。几年来一直跟踪研究华德的晋中市原市长助理范浩里说,华德应当做大,但要做好战略规划,既有长远的目标,又有可操作的实施步骤,解决好人才、资金、市场等问题,稳步发展。
  从1998年至今,华德创造的“产业治荒,企民共富”的模式经过实践的检验,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已初步显现,其发展前途也可见端倪。愿华德人稳扎稳打,把枣产业做大做“甜”。


第12版(农村经济)
专栏:

  淮河干流蚌埠闸水利枢纽改扩建工程是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投资1.5亿元。工程建成后,泄洪量可达到13000立方米/秒,将大大地提高淮干的防洪能力,图为工程技术人员正在紧张施工。余智囊摄


第12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井冈山邮递良种进农家
  本报讯 近日,井冈山脚下的江西省泰和县分发的众多邮件里,多了一种新“邮件”——种子包裹。这是泰和县邮政局为方便农民购种开拓的新业务。他们与江西省种子公司联手,首次在井冈山农村开展了良种邮购业务。邮政部门将种子公司提供的种子价目表、生育特性、市场行情等印成小册子随同邮件一道送到千家万户,农民根据需要,订购种子。邮政部门发挥邮政网络的优势把种子邮送到农民手中。邮购种子业务一出台,就得到了广大农户的响应,来订购稻种的农民络绎不绝。目前,已有近千农民办理了种子邮购业务。
  (肖卓霖 邓和平)


第12版(农村经济)
专栏:地方经济

双赢之路
李根生
  在商业银行改革逐步深入的形势下,怎样做到既提高社会效益、促进经济稳步增长,又提高银行经营效益、壮大经济实力?中国农业银行河南省南阳市分行在近年来的信贷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双赢”之路。
  依靠科技服务主导产业
  拥有1049万人口的南阳是农业大市,经济基础薄弱、科技含量较低是制约该市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农行市分行近年选准信贷切入点,以南阳市委、政府科技兴农项目和推广应用农业十项先进技术为重点,努力提高粮、棉、油、烟等产量及产品附加值。卧龙区1999年在国家和河南省农科院的帮助下,筹建国家级潦河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分行全力做好信贷服务,从1999年3月起,累计投放贷款150万元,在7000余亩的高科技示范园内建起永久温室10座,在育种育苗上使用转基因无性繁殖、脱毒等现代生物技术,在灌溉上使用滴灌、微喷等节水技术,并面向广大农村培育抗灾抗病高产的农作物种苗。目前,脱毒马铃薯、脱毒生姜5等作物已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可观。
  发挥优势服务涉农企业
  按照南阳市委、市政府关于《持续高效农业发展行动计划》的要求,分行及时找准服务农业产业化的位置,行党委书记、行长勾德斌要求全行不仅要充分认识农业发展与农行发展的密切关系,而且要在信贷工作中积极为农业产业化出谋划策,促使“龙头+科技+农户”的产业化经营逐步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科技经济结合新机制。河南农业大学毕业生秦英林,有畜牧方面的专业技术,但缺乏资金。分行即大力支持他创办养殖企业,近年累计投放1350万元贷款,使他的“河南省牧原养殖有限公司”发展成为年出栏8万头的现代化大型养殖场,年产值超8000万元,创利税3000多万元。
  依托资源服务新兴产业
  南阳市地处伏牛山区,有充足的杂树碎枝资源。分行认准以杂树碎枝为原料的“袋料香菇”是投入小、膨胀快、效益好的新兴农业产业,按产业化经营模式提供信贷服务,促使香菇生产形成了产业化,香菇畅销国内外。西峡县双龙镇,在农行累计贷款6000多万元的支持下,年产干香菇1亿多公斤,成为全国第二产菇大县。


第12版(农村经济)
专栏:热点追踪

  2000年底,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基本实现。进入新世纪,我国的扶贫事业将如何发展,备受人们关注。最近,国家计委产业发展研究所的一份研究报告提出——
扶贫面临宏观经济新环境
本报记者 江夏 彭俊
  当新世纪来临的时候,我国的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新时期我国扶贫工作将从此起步,集中力量扶持尚未解决温饱的特困人口,并把工作重点转到巩固和提高贫困人口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上来。
  国家计委产业发展研究所,在“十五”扶贫思路与对策高级研讨会上提供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分析了新的宏观经济环境对扶贫工作的影响。
  经济增长将加快扶贫进程
  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经济增长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根据测算,90年代贫困人口减少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约为-0.8,即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农村贫困人口可减少0.8%。在人均GDP增长较快的省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的速度相应也较快。1991-1996年,我国东部和中部人均GDP增长率最高,结果,农村贫困发生率也下降最快。相反,西南和西北部由于人均GDP增长较缓,贫困发生率下降的速度也较慢。到去年年底,我国经济逐步走出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出现了重大转机。今后五年,我国将进入一个新的增长周期。国家仍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启动国内需求。经济的稳步增长将扩大劳动力需求,有利于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的就业。
  结构调整有助于贫困地区发展
  在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压力下,各地都在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发达地区一方面加快产业升级,大力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另一方面,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还将一些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项目向欠发达地区转移。贫困地区大多地处我国的中西部,资源相对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具有承接这种结构梯度转移的区位优势。只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完全有可能引进资本和技术,接受外来产业转移,提高贫困地区在区域产业分工中的地位,从而加快本区的结构转换和经济发展。近年来,已有一大批食品加工、服装加工、木材加工等资源型企业从东、中部移向西部,一些外商更是直接在西部投资建厂,生产苹果汁、橙汁、番茄汁……
  经济结构的快速变动,必然会加快城市化的进程。适应城市化的要求,我国将逐步改革农村和城市户口相互分割的作法,进一步放开对农民进城的限制,这显然有利于贫困地区转移剩余劳动力。
  在结构转换的过程中,农业始终是一个需要重视的产业。在贫困地区,乡镇企业还不发达,农业特别是种植业仍是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国家加强农业的政策对贫困地区是有利的。“十五”期间,中央将继续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鼓励农民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畜牧、水产、林果业,并通过深度加工和开发农产品,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利于扶贫
  国家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进一步降低我国贫困发生率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贫困人口的分布来看,中西部省区占全国的80%以上,其中西部就占45.7%。在592个国定贫困县中,中西部地区有515个,而西部地区就有307个。西部地区是我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贫困结构最复杂的地区。
  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一是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加强水利、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交通不便、生态脆弱,正是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的重要症结。2000年,国家已确定了西部地区新建的十大工程,内容包括修路、建机场、退耕还林等等。此外,国家还制订了许多有利于西部发展的优惠政策,如将增加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比例;2001年国家增发的特别国债主要用于西部开发;对设在西部地区受国家鼓励的外商投资企业给予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等。一系列大工程的上马和优惠政策的实施,将会改善贫困地区的投资环境,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并为改变西部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奠定基础。
  加入WTO将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这种趋势必然会对我国贫困地区带来一定影响。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研究表明,虽然贸易本身不足以消除贫困,但贸易在减少贫困中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刺激经济的增长,穷人往往从中受益。我国即将加入WTO,这将使贫困地区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必将进一步促进贫困地区市场的扩大和开放,给贫困地区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有利于他们发展有优势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企业,增加劳动力就业,增加贫困地区的农民收入。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缺乏竞争力而受到冲击。从长期来看,加入世贸组织将有利于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贸易。


第12版(农村经济)
专栏:扶贫与发展

关注边缘贫困人群
  ——“二十一世纪扶贫与发展”系列国际研讨会侧记之二
本报记者 彭俊 江夏
  1998年,18岁的付绪林未曾设想,他的创业梦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被击得粉碎:到深圳打工的第24天,意外的工伤使他永远失去了右手。在向老板索赔的岁月里,付绪林的生活一度陷入了贫困。说起这段往事,付绪林有些心绪难平。
  在2001年2月20日的研讨会上,周立太律师显得比付绪林还激动。眼下,他手上有600多个打工仔工伤索赔的案子,付绪林只是其中一例。他说,每年仅深圳因工致残者就超过一万人,且大部分是外来打工仔。这当中,90%以上的人既失去劳动能力又得不到合理赔偿,生活毫无着落。相比之下,付绪林是幸运的。在周立太的无偿法律援助下,小付得到了17万元赔偿。
  在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刘开明博士看来,超过深圳人口80%以上的外来打工仔,是这座城市“金字塔”的坚实底座。但是他认为,这部分人的社会贡献与社会地位并不相称。
  研讨会主办方代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卢锋教授认为,贫困的表现不仅是一些收入和消费的指标,它还是一种权利状态。老少边穷地区的贫困农民是贫困人口,现代都市中那些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子女受教育保障、收入又极为低下的打工仔,也面临着贫困问题。只不过因为远离本乡本土,在城市中又属于“边缘人群”,他们所处的困境被忽视了。
  “农嫁非”妇女(嫁给非农业人口的农村妇女)是另一种“边缘人群”,她们也受到了研讨会参与者的关注。河南登封市妇联刘爱芳女士讲了当地农村6个“农嫁非”妇女的故事。由于户籍制的限制,她们本人及子女的户口很难随丈夫迁入城市。而另一方面,“村里人说我们是嫁到城里享福去了,在向村里要地,岂不是两头沾光?”
  “农嫁非”妇女、“招婿上门”的妇女、离婚妇女、丧偶妇女等等,刘爱芳和长沙市妇联的陈准莲一道,总结出了农村几大类“边缘妇女”。由于“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这些妇女在土地分配上受到明显歧视。中国妇女报记者陈本建曾对此进行过专门研究。她发现,从责任田得分配,到土地征用补偿费的分配,再到土地入股分红,上述妇女的种种土地权益都受到严重侵害。承包开始直到现在,这种情况在许多地方持续了将近20年。失去土地的农村妇女几乎毫无例外都成了贫困人口。
  专家们认为,过去十几年,我们在扶贫上花了大力气,也取得了大成就。今后,政府部门能不能多重视一下“边缘贫困人群”?多给他们一些扶持呢?


第12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随笔

是什么卡住了“水脖子”
高云才
  “水是老天给的,我要用多少,就用多少,你们管得着吗?”谈起用水管理,基层水利局的同志每每叹息:正是这种用水观念阻碍了水资源的合理配送。在水资源总量日益紧缺的今天,正是这种观念卡住了“水脖子”,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同样一条河,由于水资源的合理配送不够,上下游所呈现的经济景观迥然不同。前不久,我沿塔里木河上下游走了一圈,上游阿克苏地区水草丰美,被誉为“南疆的江南”。而下游巴州则干旱严重,被称为“沙漠的桥头堡”。农二师水利局副局长胡卫东告诉我,用水量的不同,直接导致了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同样是农垦,上游农一师的经济总量是下游农二师经济总量的好几倍。
  令人思考的问题是,下游玩命节水的时候,上游还在拼命抗洪……
  “都要喝水,必须变无限制的喝水为有条件的喝水。”
  怎么个“有条件”?就是制定合理水价。这样,可以利用价格杠杆规范用水行为。
  “水从门口过,随意用多少”的观念由来已久。战国时,淮河流域诸侯国旱则“自筑堤防”,涝则“以邻为壑”,用水无序。至清朝,跨越甘蒙地区的黑河,上游截水,下游断水。清将年羹尧依靠强大军事力量在黑河实行“均水制”,亦未能根本解决问题……因此,从根子上消除这种观念,疏通“水脖子”,即便在今天,也恐非一日之功。
  经过水行政主管部门多年的努力,目前水价杠杆作用已初见端倪。近日,我国首笔水权交易在浙江成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位于浙中盆地的义乌市出资2亿元向毗邻的东阳市买下了5000万立方米水资源的永久使用权,不仅解除了金华江下游‘贫水’地区义乌市因城市规模扩大造成的水资源不足“瓶颈”,而且,给金华江上游‘丰水’地区东阳市提供了2亿元的资金,岂不一举两得?


第12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盐城减负真抓实干
  本报讯 江苏盐城市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抓得实,受到群众好评。
  盐城市基础薄弱,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农民负担重的问题。市委书记林祥国高度重视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亲自调研、督查,抓落实,引起了各地对这项工作的重视。阜宁县针对农民反映的一些涉农问题,县委常委会3次开会专题讨论,专门出台控减农民负担的文件。至2000年底,该县共精简村组干部2596人,减少支出1039万元。
  去年年底,组织24个督查组分赴24个乡镇,对2000年农民负担情况进行拉网式检查。(王宜民 王胜利)


第12版(农村经济)
专栏:

  安徽省庐江县加大农村税费改革宣传力度,印发宣传材料三十万份,向群众宣传农村税费改革和农业税收政策。图为石头镇财政所农税干部在农贸市场向农民讲解税改政策。周跃东 郭洪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