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2月19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绿色的召唤
  ——记上海青少年考察热带雨林
  本报记者 郭伟成
  2月里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仍然是郁郁葱葱,绿的耀眼。来自上海的青少年环保志愿者们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高的树,足有七八十米高,“哇,好高啊。”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园林与科普教育部部长邹寿青教授是一位在西双版纳工作了36年的植物学家。他热情地带领上海青少年深入灌木、荆棘丛生,林木繁茂的热带雨林,进行实地考察。他告诉上海来的青少年:“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发育最完美的森林资源,也是主要的氧气来源,因此号称‘地球之肺’。”
  在这里,每一棵植物上都挂着一个小牌,写着植物种类。孩子们边走边记:“印度栲、南酸枣、董棕、微牡荆、阔叶蒲桃、大花哥纳香、绞杀榕....”由于上海大昌宇林餐厅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上海市青少年环境保护志愿者俱乐部的十多位中、小学生平生第一次踏上了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神奇土地。
  西双版纳环保局副局长胡绍云告诉上海小朋友,从1998年起,西双版纳实行全面禁伐原始林木、全面禁猎,村民把猎枪都交了。如今,在西双版纳已经建起了400万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全州国土面积的14%。
  在傣家的竹楼下,上海新源中学初一学生洪辰明掏出心爱的口琴为傣族小朋友吹起了他一路上新学会的歌子:“地球啊,地球,我们唯一的母亲,让我们好好爱你地久天长。”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80高龄的杨纪珂专程从北京飞到云南,他说:“搞环保就是要从青少年抓起,使孩子们从小就树立环保意识,成长为重视生态环境的一代新人。”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全口义齿固位攻关获科技进步奖
  本报西安2月18日电 镶配的全口假牙如何做到牢固美观,经久耐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经过20年的艰苦攻关,在全口义齿固位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上取得重要进展,使我国全口义齿的固位有效率由以往的32%提高到93%,该项成果荣获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全口义齿即全口缺牙修复的假牙,全口义齿固位研究主要解决全口缺牙患者咀嚼功能等的一种口腔修复治疗。第四军医大学在国内率先建立了口腔生理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发明了测定咀嚼效率的咀嚼颗粒图象分析法,在国际上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全口义齿固位还有一个生物力作用”的新理论。 (孟西安 康文远)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2月17日是北京全市清洁日,京城百万名群众走上街头,为京城美容。这是北京六十五中学初一学生在擦拭公交候车亭。
新华社记者 张 旭摄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发展弱智儿童疗育基金设立
本报讯 日前,宋庆龄基金会接受台湾富邦慈善基金会捐赠的六百万元人民币,设立“发展迟缓(弱智)儿童疗育基金”。这项基金旨在奉献爱心、帮助发展迟缓儿童回归主流社会,主要用于资助零至六岁发展迟缓儿童的治疗和教育等。 (董洪亮)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国产电子书将使学生书包减轻
据新华社天津2月18日电(记者李靖)由南开大学主持开发的阅读不耗电电子书已在天津面世,即将投入大批量生产。这种国产电子书将使学生书包减轻重量成为现实。负责这一项目的李庆诚博士日前对记者说,电子书走入寻常百姓家,将给21世纪的阅读带来一次革命。
  “电子书”是什么?南开大学津科公司李庆诚博士介绍说,类纸电子书实际上是一种书状的、大容量显示、具有书报阅读界面的专用电脑终端。它彻底取代了传统书报“纸”的介质,同时具有人性化的阅读界面,操作简单,便于携带。已经试生产出的电子书有“大32开”书本大小,外观是书的形状。据介绍,这台电子书可存入300万个汉字,还可以方便地从网络上下载图书,使用两节AA电池可以阅读3万页的内容,总重量不足700克。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科技前沿

  “世界正为之而改变”
  ——专家谈纳米科学与技术
  本报记者 杨 健
  编者按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作为21世纪三大新兴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经济结构、生产组织和经营模式,推动生产力发展出现质的飞跃。为了及时向读者介绍国内外最新科技动态,本报从今天起推出《科技前沿》栏目。本栏目每月一期,文字力求生动活泼,体现权威性、新颖性、准确性。本栏目一般由本报记者采写,也欢迎专家学者投稿。
“未来的技术将属于那些明智地接受纳米作为新标准,并首先学习和使用它的国家。”从北京参加完第七届扫描隧道显微学会议回国后,诺贝尔奖得主罗雷尔博士在给江泽民主席的信中这样写道。
  那是1993年的秋天。纳米科技作为一个新的学科领域刚刚诞生。中国科学院的纳米科技青年实验室还叫“扫描隧道显微学实验室”,白春礼是这个实验室的主任。
  虽然都是纳米科技的积极鼓吹和推动者,但无论是罗雷尔还是白春礼恐怕都没有想到,仅仅数年时间,纳米科技就如此快速地走进了社会公众的视野。
  公司和科研机构几乎每个星期都会报告在纳米技术上取得的新进展:用纳米管制造的世界上第一个单分子晶体管已经可以在室温下工作;“纳米火车”以神经细胞中的微管片段为车厢,以牛脑中的驱动蛋白为牵引机车,正在实验室的轨道上疾速前行;一个分子大小的马达以每秒钟3到4圈的转速运转了40分钟。在中国,用纳米技术制造的涂料刷上了立交桥;股市上,“纳米概念”甚至成为吸引投资的一大卖点……
“纳米科技正在改变整个世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白春礼这样评价。
  “纳米”不是“大米”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知道纳米只是一个长度单位,代表1米的10亿分之一。
  “在很多人眼里,纳米是一种物质,也许是一种粮食。”白春礼院士说起这些,表情有些复杂。
  那么什么是纳米科技呢?作为国家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的首席科学家,白春礼的回答简洁而严谨:“就是在0.1纳米到100纳米的尺度上研究物质的特性和相互作用,并利用它制造具有特定功能产品的科学与技术。”
  纳米科技的萌芽,可以追溯到物理学家理查德·费因曼1955年和1959年的两次著名演讲。在演讲中,这位加州理工大学的教授向同事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从石器时代开始,无论是磨尖箭头还是铸造发动机的缸体,为了把物质做成有用的形态,人们总要一次性地削去或者融合数亿计的原子。费因曼质问道,为什么我们不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从单个的分子甚至原子开始进行组装,以达到我们的要求?
  20年后,麻省理工学院的毕业生德雷克斯勒将这些设想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既然细胞可以按照遗传编码不断“拷贝”自己,科学家也就有可能在原子水平上设计特殊的分子,然后仿照生物界的流程大量地复制这些分子。
  在1986年出版的《有创造力的发动机》一书中,德雷克斯勒描述了这样一幅动人的场景:成群的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微型机器人在地毯上或书架上爬行,把灰尘分解成原子,再将原子复原成餐巾、肥皂或纳米计算机等诸如此类的东西。
  纳米科技带来什么
  白春礼承认,要使这些想象中的微型机器人爬进血管,清除壁上沉积的胆固醇,要将碳分子逐个排列制成钻石,把剪下的草屑改造成面包,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但这并不是纳米科技的全部。作为一个全新的学科领域,纳米科技正与材料学、电子学、机械学、化学、生物学等交叉融合,形成无数崭新的研究方向。
  “除了构造纳米器件,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纳米材料、实现纳米尺度上的表征检测,是纳米科技的另两大重要方向。”白春礼说。
  在显微镜下,常规材料中基本颗粒的直径小到几微米,大到几毫米,包含几十亿个原子。而纳米材料的基本结构是纳米级原子团或分子团,直径不到100纳米,包含的原子不到几万个。这种结构使得纳米材料在强度、断裂韧性、导电、导热等性质方面与常规材料大相径庭。纳米相铜的强度比普通铜高5倍,而纳米相陶瓷是摔不破的。从这种意义上说,只要控制结构颗粒的大小,就能制造出强度、颜色和可塑性都能满足用户要求的纳米材料。
  要研究纳米材料的这些特殊性质,总结其本质规律,必须借助实验工具对其微观表征进行检测。扫描隧道显微镜就是这样一种新型表面分析工具,它能直接观察到物质表面的原子结构。借助这一工具,科学家花了22个小时,搬动35个氙原子组成了“IBM”这3个字母;而中国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则直接拍摄到了世界上第一张分子化学键的图像。
  “按人类意愿操纵某些分子、原子,费因曼的这一预言今天已经部分实现。”白春礼说,“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它必将像电子学的出现一样,改变人类的经济、生活和生产方式。”
  要集中力量实现突破
  “随着纳米科技的飞速发展,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正在这一领域展开激烈竞争。”白春礼介绍说,美国政府把新的国家纳米技术战略作为最优先考虑的战略,在2001财政年度对纳米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投入4.97亿美元。日本、德国、英国、瑞典、瑞士和欧盟也都在建立纳米技术专门领域的先进中心。
  “八五”、“九五”期间,我国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科学院等部门在纳米材料、纳米尺度表征等领域做了一些布局,“但相对来说,立项比较分散,没有统一布局。从现在开始,应该在国家层面上制定有限目标,合理布局,组织各方面力量实现突破。”
  据德国科技部1995年的预期,我国的纳米材料学研究居世界第五。白春礼认为,我国在纳米金属材料、粉体材料、结构功能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处于国际上比较先进的水平。但纳米科技的整体水平,尤其在纳米器件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非常大。“纳米器件的研制水平和应用程度,是人类是否进入纳米时代的主要标志。从现在起,在这方面就一定要有前瞻性的布局,牢牢掌握知识产权。至于近中期,则应该尽快解决纳米材料方面的技术问题,积极推动产业化,以新材料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
  谈到企业和股民对纳米科技的青睐,白春礼表示“有喜有忧”:“一方面,作为科学家,我很高兴地看到企业界关注和重视纳米科技,愿意向它投资,参与其发展。另一方面,国内有上百家企业声称在做纳米研究,个别商家推销产品动辄称‘纳米’,这可能会误导消费者。”“我希望更多的企业投身到纳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中来,也希望普通百姓对纳米科技有更多的了解和支持,多一份理性的热情。”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森林面积减少 栖息地破碎化
大熊猫野外生存仍受威胁
本报北京2月18日讯 记者赵永新报道: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近日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国宝”大熊猫的野外生存目前仍然面临着威胁,这种威胁主要来自森林的锐减和栖息地的破碎化。
  报告指出,在大熊猫生存数量最多的四川省,其栖息地面积在1974年到1989年间就减少了一半。1999年在四川省青川县的试点调查发现,这个县大熊猫栖息地面积自1987年以来减少了30%。作为WWF中国大熊猫保护项目的前任负责人和调查报告的作者之一、北京大学吕植博士认为,栖息地破碎化对于大熊猫的生存构成极大威胁,因为其食物完全来自高山地区不同种的竹子。它们必须能够迁徙以适应竹子开花死亡的生长周期。
  据介绍,大熊猫栖息地的破碎化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道路建设、居住点的扩大等造成了其种群之间的交流受阻,小块、分裂的大猫熊种群将面临近亲交配的危险。这会导致它们对疾病抵抗力的降低、对环境变化适应力的减弱和繁殖率的降低。
  这份报告驳斥了大熊猫“交配有问题”的观点。野外研究证明,虽然大熊猫在圈养条件下可能生活得更长,但野生大熊猫的繁殖成功率要远远高于圈养种群。在自然状态下,所有的成年雌性和雄性野生大熊猫都能参与交配。而1999年11月的大熊猫谱系记录表明,只有28%的圈养成年大熊猫能够繁殖。
  专家认为,栖息地的保护应该是大熊猫保护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WWF物种保护信息官员伊丽莎白·凯姆认为,大熊猫的祖先曾经远至缅甸和越南北部,目前大熊猫只生活在甘肃、陕西和四川省的5个山系。近代大熊猫种群数量下降可能源于栖息地的丧失。同时,针对其他动物的偷猎时常会造成大熊猫的死伤,这对于小种群有很大的威胁。
  据悉,我国野外大熊猫估计约有1000只左右。1980年,WWF就开始在我国进行大熊猫的野外保护工作,并支持了第二、三次全国大熊猫调查。
  成立于1961年的国际环境保护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是全球最大的非政府环保组织,大熊猫是这个组织的形象标志。在世界自然基金会成立40周年之际公布的这份“大熊猫野外生存报告”,旨在向世人介绍大熊猫的生存状况。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亲友的思考
本报记者 戴 鹏
在古城开封,这些天来人们尤其是那几个“法轮功”自焚者的亲友、同事们,一直在思考:“法轮功”怎样把痴迷者推上了绝路?还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我恨我可怜的大姐,更恨杀人恶魔李洪志!是他们毁了可爱的果果!”自焚者郝惠君的妹妹、自焚者陈果的四姨崔丽(她随崔姓)面对记者声泪俱下。
  崔丽说,是“法轮功”使人变得冷酷了。开封中原民族乐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戴士永证实了这个观点,他对记者说:“陈果上北京音乐学院还是我引荐的。她入校带的琵琶,是我专门用1953年进口的老红木叫高手特制的。这中间她回来换琵琶面板,还说:‘戴伯伯,我拿起它就想起您,您放心,我会给您争气的。’我非常震惊,通情达理的陈果会被‘法轮功’毒化到这样不近情理,走到了抛弃人生的地步!”
  自焚未遂者刘葆荣的丈夫吕进军说,我坚决反对刘葆荣练“法轮功”。厂里、街道办事处也反复劝阻她,她多次表态说不再练了,暗地里却继续练,表态根本不算数。她要去北京自焚,出门时对我说“去修表,晚上就回来”,“结果她骗了我,跑到北京自焚去了。”
  自焚身亡者刘春玲的养母霍秀珍老人说,“是我把春玲拉扯大,她待我也很好。自打迷上‘法轮功’后,经常言而无信。政府和我都规劝她别练了,她也说不练了。咱都信以为真,结果她把小思影也给坑害了,你说作孽不作孽!”
  刘思影所在的开封苹果园小学校长马凤琴告诉记者,思影的妈妈刘春玲有过两次不幸的婚姻,感情上的挫折导致了心理上的扭曲,她痴迷“法轮功”,不仅自我毁灭,还连累了天真烂漫的女儿刘思影。
  开封市科协副主席陈文对记者说,今后继续与“法轮功”斗争,特别需要科学界学者、医学界专家的投入,加强科学的力量,这样有利于认清“法轮功”邪教的本质。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留学热与冷思考
  ——中国国际高等教育巡回展侧记
  史春红
  2月17日,“2001年中国国际高等教育巡回展”在北京国贸中心会展大厅拉开帷幕。会展中心内人头攒动,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160余家高等院校摆好阵势,从北京、天津、河北、辽宁等省份慕名赶来的数以万计的学生和家长在领取资料,填写申请表格,中国留学服务中心提供咨询,办理相关手续。好一派繁荣景象!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的出国留学人数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从此次巡回展的现场不难看出,留学仍是许多人的殷切向往。
  在展出现场,有来自参展院校的外籍人士和专门的翻译与服务人员用中、英两种语言答疑解惑。从出国准备包括学费、生活费用,领取签证情况,到出国后的语言学习,生活环境等等,许多学生和家长与参展单位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参展单位还带来了大量的文字资料现场分发,图象资料现场播放。
  在这里,除了许多大学毕业生和公司职员进行出国深造咨询以外,更有不少的高中生前来咨询,留学生低龄化现象更加明显。据介绍,在英美上中学,学费和生活费每年至少要15万元人民币,那么学生家长是怎么想的呢?一位姓宋的家长认为在国内高考竞争压力大,即便儿子在国内读完最好的大学,他也会送其出国深造,不如早出去减少将来的麻烦。当然,因为出国留学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所以前来观展的人员情况也有不同。除了少数家长比较自信以外,有些家长还是希望孩子在国外能半工半读,还有一些家长表示愿意倾其所有支持孩子读书。
  此次中国国际高等教育巡回展在北京展出结束后,将在青岛、上海、西安、成都等城市先后举办。出国留学固然能增长知识,扩大视野,但有关教育专家提醒众多抱有出国梦的家长和孩子们,选择合适的国家、专业以及出国时机,切不可盲目出国,耽误了在国内学习的大好时机。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一个青年人的忏悔
  本报记者 董 伟
  接到原“法轮功”练习者、原黑龙江大学学生戴蕤真诚悔改的信后,2月15日,黑龙江省委副书记杨光洪给她回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欢迎她回到美好的现实生活中来,返校恢复学业。
  23岁的戴蕤曾是黑龙江大学的学生,她和母亲痴迷“法轮功”5年,为此,父母离异,她也被学校除了名,但仍痴迷不改。
  电视上天安门广场上女大学生陈果自焚的惨状,深深刺痛和打击了她的“执著”。2月2日,黑龙江省委副书记杨光洪来到劳教所,与“法轮功”练习者座谈。戴蕤参加了这个座谈会。杨光洪说,“你们都有较高的文化层次,却被李洪志的歪理邪说所俘虏,这很值得深刻反思!希望你们从自焚事件中懂得珍惜生命、珍惜家庭、珍惜社会,将来为社会多做贡献。”
  杨光洪的话打动了戴蕤,2月14日,她给杨光洪写了一封信,悔恨自己“那段光阴永远也无法挽回了”,“深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还远远不能承担起历史赋予我的使命,”她还想上学,“加倍努力去充实自己,用辛勤的汗水去洗净人生这段歧途中留下的污点,用青春和热血去回报我的祖国。恳请您能帮助我实现重返校园的梦想。”
  2月15日,读完戴蕤的信,杨光洪马上回信,肯定她的悔改和重新唤起的对生活的热情,并保证戴蕤能重返学校,继续完成学业。杨光洪在信中还说,帮助彻底悔改的“法轮功”练习者重返生活和工作、学习岗位,“是党和政府对所有‘法轮功’练习者的承诺。”希望戴蕤“抓紧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用科学的知识武装自己,做一个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湖南省南华大学外语系的同学们日前在全校发起“我为同龄人陈果进一言”的活动,勉励同龄人陈果从血的惨痛教训中幡然醒悟,鼓励她扬起新的生命风帆,早日康复返校。这是该校同学们在开完揭批“法轮功”的座谈会后,大家挤在一起给陈果同学写信。
曹正平 黄昕摄影报道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电动公交车通过技术鉴定
本报讯 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BJD6100-EV型电动公交车日前通过专家委员会的技术鉴定,“电动公交车整车试制及上路运行实验”课题由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承担,已研制成功的两辆电动公交车利于环保,最高车速每小时大于六十五公里,一次充电续驶里程超过一百六十八公里,可载客五十四人,基本符合公交运营的要求。 (董洪亮)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洛娃集团加大科研开发力度
本报北京二月十八日讯 高科技民营企业洛娃集团的研发基地——洛娃科技大厦今天在北京望京科技园奠基,这座多功能智能化科研大楼将配备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UPF测定仪等设备。该集团秉承“保护环境、健康人类”的理念,研制开发出无磷、无铝、无毒害的新一代洗涤产品“洛娃皂粉”,被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委员会授予“中国首家获得环境标志的洗涤产品”称号。 (北 方)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我国首座太阳能房问世
本报讯 记者蒋建科报道:我国首座太阳能房日前由常州天合铝板幕墙制造公司研制成功。它是由太阳能和节能建材经结构优化系统合成的,具有发电、节能、环保等多种功能,专家们认为,该太阳能房符合二十一世纪世界太阳能科技发展趋势,市场潜力较大,值得推广。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我多基因疾病研究取得突破
  找到人类2号染色体上高血压易感基因位点
  据新华社上海2月18日电 (记者张建松)我国多基因疾病的研究目前已实现零的突破。由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等多家单位联合组成的课题组,近日成功地定位了一处高血压易感基因的精细位点。
  高血压是人类心脑血管疾病中危害最大的一种多基因疾病,目前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在竞相寻找引起高血压的易感基因。
  我国的科研人员通过对上海地区346个原发性高血压家系的1500多名成员的基因样本,进行先进的微卫星全基因扫描、分型和连锁分析,发现在人类2号染色体2q14-q23区域存在高血压的易感基因。这一研究的相关论文已发表在美国的《高血压》杂志上。
  人类基因疾病可分为单基因疾病和多基因疾病。与单基因疾病比较,多基因疾病涉及的易感基因数量多,发病原理也更为复杂。对引起多基因疾病的易感基因的定位和克隆,目前已成为国际上疾病基因组学研究的重点。
  据介绍,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中心目前还对II型糖尿病、鼻咽癌等多基因疾病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理论研究和统计分析方法的重要进展,建成了家系收集网络,在II型糖尿病、鼻咽癌的全基因组扫描分析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