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2月12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每到夏季,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电力不足;而西部一些拥有大型水电、火电站的地区,电力却相对过剩。
  电力全国联网:大幕开启
  全国联网势在必行
  电网互联是当今世界电力发展的总趋势,电力发展水平越高,电网规模就越大。
  针对我国电网的特点,全国联网的方式是在大区电网之间、大区电网与独立省电网之间实行互联。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大行政区为基础的7个跨省电网,即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南方四省电网和川渝电网,以及5个独立的省电网,即山东、福建、海南、新疆和西藏电网。目前全国7个跨省电网除西北形成330/220/110千伏主网架外,其余6个均已形成500千伏为主干、220千伏为骨干、110千伏为高压配电的电网结构。山东、福建也出现了500千伏电网。全国联网应该结合我国电网的现状,走电网互联的路子,既要进行东西方向电网的互联,也要进行南北方向电网的互联。
  尽快实现全国电网互联,加强大区间电网建设,实现电力资源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是非常必要的。上海去年夏季最高用电负荷猛增到1047.6万千瓦,而上海电网可供调配的电力容量只有900万千瓦,实际出力只有868万千瓦。上海年年面临缺电局面,即使在电力市场相对缓和的年景里也是如此。对于100多万千瓦的电力缺口,他们主要通过向外省市购电解决。上海还希望三峡和西南的电力进入华东电力市场。
  北京去年夏季经历了历史上最高负荷的考验,华北地区的电力专家呼吁,尽快开辟向首都送电的第二通道,使首都电网可以多方向、多路次地接受外来电力。一种现实的选择是,加快东北、华北联网。根据规划设计,近期两网最大交换能力可达60万千瓦。
  以三峡电网为中心稳步推进全国联网
  在“十五”期间形成大区电网互联的基本格局,2015年左右建成全国互联电网,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极为重要的电网建设任务。我国全国联网的长远战略,是以三峡电站为中心,建设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联网和送电线路,并在条件成熟的电网间实现周边联网。东西方向联网以送电和联网效益并重,南北以获得联网效益为主,兼顾送电。
  首先形成三峡电网,以此为中心逐步推进全国联网。到2010年,随着三峡输变电工程的建成,加上华东、华中、重庆和四川的500千伏骨干网架,将形成稳固的三峡电网。金沙江下游的巨型电站溪洛渡和向家坝电站及其外送输变电工程建成后,与三峡电网相联,将形成以三峡电站为中心沿长江展开的我国中部电网。随着华北煤电基地的开发,使华北与东北电网的联系加强,并与山东电网互联。通过开发黄河上游拉西瓦等水电站,实现西北与华北电网互联,初步形成以华北电网为中心的北部电网。随着红水河、澜沧江、乌江流域开发和贵州煤电基地的建设,在目前南方电网的基础上,将形成我国的南部电网。
  与此同时,北、中、南三大电网也将进一步加强南北联网,南北电网互联将先以“效益型”为主多点联网。其中北部电网与中部电网之间从西到东将形成“三纵”的联系结构,西线是西北电网与川渝电网以直流方式相联,中线是华北电网与华中电网以直流背靠背互联,东线是山东电网与华东电网以直流背靠背互联。其中华北与华中联网地位突出,专家预计交换容量较大,预计在“十五”期间形成。
  中部电网与南部电网互联可以提高水电利用容量,减少弃水,改善三峡电力系统丰水期的运行条件,发挥水电与火电的优势互补、互为备用效益。国务院最近决定“十五”期间向广东送电1000万千瓦,其中,将从湖南衡阳到广东韶关建设一条500千伏交流输电线路和直流背靠背,以及三峡到广东的远距离直流输电线路,可望向广东输送300万千瓦三峡电力。
  随着电网不断扩大和主网架的加强,各电网500千伏主网架互相靠拢。在北、中、南三大电网形成过程中,我国北部、中部、南部电网之间可能出现多点互联,预计2015年左右将最终形成全国统一的联合电网。
  国家电力公司重任在肩
  全国联网工程是一项战略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历时长久,科技含量高。根据规划,“十五”期间全国将建设330千伏及以上交流输电线路2.5万千米左右,变电容量新增约9000万千伏安,直流线路新增3000千米以上,直流输电容量新增1000万千瓦以上。“十五”期间全国电网项目总投资将超过3000亿元,约占同期电力项目总投资的40%以上。如此浩大的工程必须在政府综合部门的宏观调控下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调度、统一管理。
  全国联网是一个伴随电力工业发展的历史过程。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7个大区电网和5个独立的省电网的骨架,在推动全国联网和“西电东送”过程中,形成了内蒙古西部电力送京津唐电网、内蒙古东北部电力送东北电网、华中电网的水电通过葛上线送华东电网、西南水电送广东等联网工程。国家电力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承担着推动全国联网的历史重任,今后随着国家加紧实施全国联网,国家电力公司将担负着更为艰巨的历史使命。
  以三峡电网为中心的中部电网建设是全国联网的重中之重。
  2000年三峡输变电工程进入施工高峰期。据国家电力公司电网建设部主任霍继安介绍,目前正在进行的新建和续建工程达20项,全年可完成资金计划30.6亿元。今年的工程量将比去年多1倍。到2008年,三峡输变电工程全部投运后,三峡电网将把东西1500千米,南北1000千米范围内的电网联接起来。
  可以预见,在“十五”末可以初步形成大区电网互联的格局,到2015年,全国联网的宏伟目标将最终实现。(附图片)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全国联网 西电东送 结构调整 优质服务
  电力工业如何唱好四出大戏?
  我国电力工业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绩。目前装机容量、发电量均已位居世界第二位,进入世界电力生产和消费大国行列。
  但是,从深层次看,我国电力工业发展也面临一些难题。
  我们的电网互联水平还不高,基本是几大电网相互独立的局面,影响了电网效益的发挥。
  我国一次性能源分布极不合理,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能源紧张,而经济欠发达的西部能源充足。能源资源与经济发展很不协调。
  我国电源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是小机组比重过大,导致资源、效率、环境问题突出。二是水电火电比例失调,导致电网调峰能力明显不足。而服务也一直是作为垄断部门的电力行业令人头疼的问题,一直受到媒体关注。
  如何解决上述难题关系到今后电力工业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全国联网、西电东送、结构调整、优质服务也是“十五”电力工业要重点唱好的四出大戏。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西电东送”:“十五”重头戏
  去年11月8日,全国瞩目的“西电东送”工程——贵州洪家渡水电站、引子渡水电站、乌江渡水电站扩机工程隆重举行开工典礼。此前,天生桥至广东第三回500千伏交流输电线路等四项工程也在广西、云南等地开工。如此大规模、跨省区的电力建设项目同时开工,在我国电力建设史上还是第一次。
  “西电东送”,优化东西部资源配置
  我国一次能源主要分布在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地区,生产力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及环渤海地区。这种一次能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的不协调,决定了“西电东送”必然成为我国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取向。
  “西电东送”始于80年代末,10多年来,“西电东送”作为我国的一项长期发展战略,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南方电网自1993年联网运行到去年9月底,累计上网电量607亿千瓦时,其中送广东230亿千瓦时,送广西154亿千瓦时,电网最大送电负荷达128万千瓦。从1989年到1999年的10年间,通过葛洲坝至上海的5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华中电网已经累计向华东电网送电108亿千瓦时,送电最高负荷为46万千瓦,去年的最高送电负荷达78万千瓦。同样在这10年间,蒙西电网累计送京津唐电网电量390亿千瓦时,最大输电负荷达93.8万千瓦。
  随着“西电东送”规模的不断扩大,其联网效益更会越来越突出。对未来南方四省“西电东送”效益的分析表明,东部和西部都能从中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20年四省联网后比各省电网单独运行可减少装机700万千瓦,减少运行费用440亿元,投资减少260亿元;1999年到2020年间,广东可少排二氧化硫189万吨,广西可少排二氧化硫149万吨,而贵州仅多排二氧化硫14万吨,云南仅多排二氧化硫1万吨,四省由于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可少损失80亿元;从东西部发电可变成本比较,“十五”期间,如果用协议以外多出的西电代替广东油电或煤电,利用电价差,可对供输受三方产生30亿元以上的直接经济效益。按现行政策测算,2006年到2020年期间由于电价的降低可以取得近80亿元的降价效益。
  西部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约55749万千瓦,占全国82%,已探明煤炭资源保有量为3882亿吨,约占全国的39%。“十五”期间西部地区12省市区新开工电力项目约2920万千瓦,占总开工规模的37.4%,其中水电1484万千瓦,占59.7%。到2005年,西部地区装机总容量9817万千瓦,占全国的26.9%,比2000年提高1.4个百分点;装机容量年均增长4.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个百分点。
  向广东送电1000万千瓦
  去年夏季,由于经济增长、气候炎热等因素,广东省用电负荷居高不下。前三季度,广东购买西电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5%。
  广东用电吃紧得到了国务院领导和国家主管部门的重视,国务院研究决定:一定要迅速采取措施,确保“西电东送”,保证广东用电,“十五”期间西电送广东1000万千瓦。国家计委和国家电力公司迅速落实了第一批7个向广东送电的发输电项目。
  去年11月7日,国家计委和国家电力公司在贵阳召开华南地区“西电东送”工作会议,部署向广东送电工作。11月8日,7项发输电工程项目的宣布开工,送电广东1000万千瓦成为全国“西电东送”事业的重头戏。
  国家电力公司按照西电送广东1000万千瓦的要求,迅速组织完成了南方电网“西电东送”的规划方案。根据规划,至2005年,天生桥一、二级电站向广东送电168万千瓦,贵州向广东送电400万千瓦,云南向广东送电160万千瓦,三峡电站向广东送电300万千瓦。为确保完成输送电力任务,规划“十五”期间新建天生桥至广东第三回500千伏交流输电线路,天生桥经云南罗平至宝峰500千伏输电线路,贵州至广东两回交流一回直流输电线路和华中电网至广东输电线路。
  国家电力公司在华南电网“西电东送”工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已开工项目除广东、贵州和云南省内的若干段线路外,均由国家电力公司南方公司负责建设管理。“十五”期间,国家电力公司南方公司将完成500千伏交、直流输电线路约3400千米,新建两个换流站、3个变电站、2个开关站,扩建5个变电站,新增500千伏交流变电容量225万千伏安,新增直流输电能力250万—300万千瓦,总投资约100亿元。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国电公司开展电力市场整顿和优质服务年活动
  为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依法规范电力市场秩序,进一步提高供电质量和服务水平,国家电力公司决定,2001年在全公司系统开展“电力市场整顿和优质服务年”活动。
  一、建立电网调度信息公开制度
  1.坚持电网调度“公平、公正、公开”(“三公”),维护并网发电厂和电力客户的合法权益,促进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2.定期发布月度、季度、年度电网调度信息。
  3.开设“三公”调度信息网页或通过适当的媒体按时发布电网调度信息,提高调度信息的及时性和透明度。
  二、规范供电企业经营行为
  1.严格执行国家电价政策和收费规定,不得随电费代收国家明令取消的各种基金、附加费、保证金等。
  2.严禁自立名目或标准收取与用电有关的费用。在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中,不得以任何形式自立收费项目或收费标准。
  3.严格规范公司系统员工用电行为,严格规范公司系统多经企业用电行为。
  三、公开服务承诺,规范服务行为
  1.公开服务承诺和服务程序。客户办理用电手续实行“一口对外”,不得因内部管理问题拖延送电时间。
  2.提供24小时电力故障报修服务。设立统一报修电话。迅速响应,及时处理,尽快恢复供电。
  3.供电设施计划检修停电,提前7天向社会公告停电的区域、线路及停电和恢复供电的时间。计划检修兑现率不低于98%。
  4.在报装工程中,对客户自建工程不指定设计,不指定施工队伍,不指定设备材料采购。
  四、提高供电质量,推出便民利民措施
  1.提高供电安全可靠性和客户端电压合格率。2001年城市地区实现供电可靠率不低于99.89%,客户端电压合格率不低于95%;农村地区供电可靠率和居民客户端电压合格率,经省(区、市)电力公司核定后,由各地市电力公司公布承诺指标。
  2.全面推进“一户一表”工程,实现供电到户,抄表到户,收费到户,服务到户。
  3.建立技术支持系统,解决客户报装报修难、咨询查询难、交付电费难的问题。
  五、加强行风建设,接受社会监督
  1.坚决反对以电谋私行为,不得发生个人或法人以电谋私的腐败现象。
  2.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讲文明,讲礼貌,推行文明用语。
  3.聘请国家公务员、社会知名人士、客户代表担任社会用电服务质量监督员,对公司系统开展“电力市场整顿和优质服务年”活动进行监督。公司和公司系统各单位定期听取意见,切实改进工作。
  4.向社会公布供电服务投诉和举报电话。投诉电话应在5天内,举报电话应在10天内答复。
  对违规违纪事件要公开曝光,对责任人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护短。举报事件经调查核实,要给予举报人物质奖励。鼓励社会公众参与和监督。
  国家电力公司供电服务投诉举报电话:010—63416315(附图片)
资料来源:国家电力公司 刘小青绘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电源结构调整:
  发掘增长潜力 实现产业升级
  中国电力工业近年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装机容量、发电量均位居世界第二位,进入了世界电力生产和消费大国行列。但量的增长不等于质的提高。尽管“九五”期间通过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推动了电力工业的发展,但目前电力生产相当一部分仍以高投入、高能耗、破坏环境为代价来满足用电需求,远没有实现经济规模的增长,即所谓“经济规模不经济”。
  仅就电源方面而言,即存在着诸多结构性矛盾:一是大中小发电机组结构的矛盾,小机组数量比重过大。二是电源构成及分布等结构性问题突出。相对火电而言,水电装机比重较小。火电比重大的电网,调峰能力明显不足;水电比重大的电网,由于径流式水电站多,丰枯季节出力相差悬殊;火电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洁净煤燃烧技术起步较晚。三是地区发展不平衡,特别是西部地区的电力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发展水电:
  资源战略的重要策略
  水电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我国水电资源丰富,可开发水能资源的装机容量为3.78亿千瓦,年发电量19200亿千瓦时。其中西部10省水电资源可开发量占全国的72%。我国的水电建设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目前水电装机容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建设技术也达世界水平,已建和在建的百万千瓦级以上的大电站就有20座。但目前中国水电的开发程度、人均占有的水电装机容量等与世界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差距。
  水电开发近两年取得新进展。1997年成立的国家电力公司,作为国务院授权的投资主体及资产经营主体,积极控股参股参与水电建设。国电本部直接投资中西部调蓄性能好的“六大一小”工程,即龙滩、小湾、公伯峡、三板溪、洪家渡、瀑布沟和杂谷脑河流域;并推动建立了新一轮有母体电站的水电滚动开发机制,黄河上游、澜沧江、龙滩、三板溪等水电开发公司相继组建。
  关停小火电:
  以大代小走向良性循环
  小火电主要是指设计容量较小的纯凝汽式汽轮机组,这种机组热损失大,热效率低,煤耗高,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浪费和运力浪费,且“三废”治理设施较简易,难以达到排放标准,严重污染环境。小火电规模效益差,加上地方利益保护,其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一般较高,不仅加重了用户和电网经营企业的负担,而且加剧了电价的混乱局面。目前无论是装机容量还是发电量,小火电机组都接近全国近1/6的规模。
  尽管小火电机组1995年起即被国家明令限制,但许多省份高成本、高污染的小火电厂仍不断上马,“九五”期间全国每年约新建300万千瓦的小火电机组。令不行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项目多由地方计划部门自行审批,并自行确定上网电价。
  与地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家电力公司。其小火电容量占全国应关停小火电总容量1/3以上,到2000年底,国家电力公司系统共关停小火电机组达779万千瓦,占全国已关停总量(574.5万千瓦)的81.2%。
  国家电力公司计划“十五”期间进一步加大电源结构调整力度:实现5万千瓦及以下纯凝汽式火电机组的关停,实施“以大代小”改造项目494万千瓦,使20万千瓦及以上大机组的比重在现有基础上再提高5—10个百分点。
  利用新能源:
  创造充满希望的未来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核电已成为主要工业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91年至今,我国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相继投产,现在核电已占我国发电量的1.49%。浙江秦山二期和三期、广东岭澳、江苏田湾等核电站正在建设中。
  中国可利用的风能总量大约有2.53亿千瓦。中国沿岸和海岛附近可开发潮汐能资源理论装机容量2179万千瓦,其中90%分布在常规能源匮乏的东南沿海。中国已查明的可供高温发电的地热资源约在580万千瓦以上。西藏自治区有得天独厚的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