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2月11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大地·美术)
专栏:名家足迹

  率己以随人
  ——漫画家王复羊其人其画
  晁锡弟
  十多年前,我常在报刊上见到王复羊先生的漫画作品。那一幅幅富有哲理、格调高雅、谐趣幽默的漫画,让人为之发笑的同时又给人以启迪。出于一种敬慕之情,我们相识了,更有了朋友、作者、编者的关系。我们或书信、或电话,切磋技艺,探讨艺术。
  多年来,他为中国青年报精心创作的“一诗一画”专栏,博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由我转他处理的读者来信数百件,他都一一认真答复,为人作嫁不以为劳苦,事多琐屑不以为麻烦。屈子所谓滋兰九畹、树蕙百亩,复羊可当之矣。
  王复羊早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坎坷的人生之路磨炼了他外柔内刚的个性,讴歌时代、扬善抑恶成为他一生创作的宗旨。他热恋民族传统绘画,在从事漫画创作的几十年中从未放弃对中国画的思考和研习,我们从他那刚劲线条、深邃意境、风发性灵的漫画作品中,可以领略到中国画的意境和笔墨情趣。
  漫画的造型方法和其它的绘画不同,具有明显的浪漫色彩,想象因素占很大比重。一件成功的漫画作品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的产物;在创作过程中,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是决定作品成败的关键。因而漫画作者的全面修养和学习是不可忽视的。王复羊在当今眼花缭乱的商品美术大潮中,立定精神不为所动,除了专心致志于漫画创作外,也研读画史、画论,关注国内外大事,广泛积累知识以丰富绘画语言,向深层次高境界发展。一位严肃的漫画家,除了对自己专业刻苦自励以外,重要的是对人生抱着深刻的执着的信念和永恒的热爱。一切技巧都是表现的需要,技巧一旦脱离了艺术家的思想便失去了生命。绘画作为视觉艺术,尤其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漫画,不管你采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和手法,都是画家情感的流露,只有当这种流露与广大人民产生共鸣时,作品才有社会基础和生命力。
  艺术,通向人民的桥梁越宽越好。王复羊的漫画在表现形式上采用了人们易于接受的形式,这里面不但倾诉了他的理性和情感,也注意到普通人们的感官和感情,这是他作品受到人们喜欢的原因之一。一位河南读者在给画家的信中说:“透过您的画面让人感到一种力量,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一种爱生活、爱新鲜事物的激情。”这既是读者的勉励和希望,也是画家梦寐以求的追求。这一心智的果实包含着画家经年累月的辛劳,隐含着他的毅力、诚实和霜晨夜雨的思索与追求。
  他的画,与其说是精心描绘,莫如说是真情的流露。在他以漫画针砭社会时弊的同时,自身灵魂也得到净化;在鞭挞社会上假、恶、丑的同时,真、善、美就得到了张扬。
  王复羊,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委会主任、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他非常关注美术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成长。他总是对那些具有创新精神、富有个性的作者和作品给予热情肯定,并加以推广,发扬光大。他在强调画家人格完善的同时,重视绘画基本功,有人认为画漫画可以不学基本功,这是错误的。在任何科学和艺术的领域中,都有其自身的基础知识,即所谓基本功。它们是人类在此领域探索、思索、搏击的成果,这些知识虽不玄奥,但却严密;虽易于理解,却并不易掌握。而基本功的深浅又与治学者和学艺者的态度有关,基本功不扎实就如同先天不足的婴儿,后天必然多病。
  艺术的使命从来包含着“助人伦、成教化”和愉人慰己两方面的功能。漫画,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已被社会认可,凭你如何对待它:赞扬也好,诽谤也好,它都将生生不息地发展下去。我们在谈论一个民族的艺术观念、审美情趣时,是很难离开这个民族的全部历史,全部哲学和文化的。我们对待人类文明积累的成果应抱特别慎重的态度。艺术在喧嚷中,在竞争中,在陶熔中生灭荣衰,这就是活生生的艺术史。(附图片)
王复羊近影
  论独立思考(漫画) 王复羊
  全家喜吃大锅药(漫画) 王复羊


第4版(大地·美术)
专栏:艺苑掇英

  我欣赏朱葵的乡情山水画
  邵大箴
  在我的感觉里,朱葵在艺术上是一位有心人,他的画不断有进步,画得越来越好,而且这些画大多是在“业余”时间创作的。他担任繁重的行政工作,只能晚上偷闲画画。我还感到他是很有灵性的人,他有机智和敏锐的观察力,有较为准确的判断力,有较强的领悟力。
  朱葵出版过两本画集。1989年出版《朱葵水墨画集》;十年之后,1999年,又出版了《朱葵中国乡情山水画选集》。不用说,九十年代的作品在水平上大大超过了八十年代。我说“水平”,不仅是指技巧,主要是画的意境,画面上体现出来的是作者的修养和艺术造诣。不过,这两本画册之间有一脉相承的地方,那就是他画的都是“乡情”山水,都是普通的农居、渔村、山丘、树木、水乡等等。可见,早在二十年前,朱葵就钟情“乡情”山水,只是那时不太自觉。他的“自觉”是几年前在美国举办个人画展时由别人评论引起的,因为他的画以抒情的笔调描绘农村的景色,被人们称为“中国乡情诗画家”。朱葵从中得到启发,也从而悟到他创作中这“乡情”的重要,也悟出这正是他“多年之所求”。这样,他从“没有什么正式思考”,到自觉地去做艺术追求,“决定继续涉足田园乡村,感闻乡情诗意,投身到大自然怀抱,并观察、享受、描绘它”。
  朱葵的乡情山水似乎兼有南派的灵秀和北派的雄壮宏伟,或者更准确地说,在南派灵秀的基础上吸取了北派的长处,注重了气势和水墨语言力度。读朱葵的乡情山水似乎既看到了他感情中细致的一面,又看到了他心胸开阔的一面。他处理画面的整体感很有学问。他既注意画山水的势,又认真处理山水的质,把远瞻和近观的效果处理得很得体有度,笔力、墨色、章法均有讲究,说明他是一位很有功底和很有学养的艺术家。
  我欣赏朱葵的乡情山水画,现在的,将来的。(附图片)
  渔乡清夏(中国画) 朱 葵


第4版(大地·美术)
专栏:画坛风景线

  全国画院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全国画院工作座谈会近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画院的院长及其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六十余位出席会议,就画院的创作、改革、管理和发展进行了研讨。
  大家认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管理方式的变革,为画院在新世纪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画院要有求新求变的紧迫感,不断开拓创新。
  大家认为,政府部门要继续支持画院的工作,对画院不能不加区别地全部推向市场。但是政府管理和支持画院的方式要有改变。比如,经费的投入,将更多地采取项目资助的方式。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对画院将会采取评估和动态规格管理。办得好的,就会得到更多的支持。总的原则是,实行分类指导,扶持重点,研究制定相关的政策,为画院和画家多做实事。


第4版(大地·美术)
专栏:画坛风景线

  《中国当代绘画书法观摩展》在京展出
  由中国画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当代绘画书法观摩展》近日在北京中国画研究院展览馆举行。
  这次展出的是近期在香港展览中心展出刚刚返回北京的《中国当代绘画书法作品展》中国画、书法作品部分。参展的九十三位中国画家、书法家来自各地的美术院校和美术团体,以中青年为主。(沈希诚)


第4版(大地·美术)
专栏:画坛风景线

  常州延龄书画展在京举办
  常州延龄书画院的三十二位老年书画家的书法、中国画作品展前不久在中国美术馆与观众见面。平均年龄七十八岁的老人们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受到美术界好评。


第4版(大地·美术)
专栏:艺坛走笔

  从“白马非马”说起
  董其中
  “白马非马”是说白色的马只是各种颜色马中的一种,它不代表不等于所有的马,意即不能以偏概全。
  然而,“白马即马”、以偏概全的现象在美术界时有所见。
  近些年,画展频仍,一派热闹景象,但是,这些画展中的“画”,几乎是清一色的中国画。有的画展邀请书就明文规定“仅限于中国画”。传统中国画受到青睐,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当然是大好事。但中国画几乎成为“画”的同义语和代名词就值得注意了,因为这有悖于党的“百花齐放”方针,也不利于调动各个画种作者的积极性。
  让我们来看看另一方面的事实吧: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为亿万农民喜闻乐见的年画大不如从前;曾拥有亿万读者的连环画也备受冷落;宣传画偶尔才露峥嵘;漫画、版画也处境尴尬;还有一些画种同样面临不景气和萎缩的窘境。
  画种起落兴衰的因素很多,而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各种暂时的经济利益的诱惑和驱动或许是原因之一。如何应对这种情况,有关部门能否像实施“五个一工程”、弘扬高雅艺术和艺术歌曲那样,采取相应措施,对那些皆处“弱势”的画种给予必要的扶植。今天,我们仍需要有为艺术献身的精神,要把眼光放远一点,决不能为求得眼前的经济利益而放弃自己的社会责任。
  每一个画种的发展水平和规模不会是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每一个画种各有其自身特点和存在价值,也不可能为别的画种所取代,基于此,我们没有理由去冷落和偏废任何一个画种。
  “白马即马”不可取。愿美术园地的朵朵鲜花开得更加争妍斗奇。
  (作者为山西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第4版(大地·美术)
专栏:

  七律·洪都(书法) 刘守安
  到得洪都又一年,祖生击楫至今传。
  鬓雪飞来成废料,彩云长在有新天。
  闻鸡久听南天雨,立马曾挥北地鞭。
  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处处鲜。


第4版(大地·美术)
专栏:

  寿而康(中国画) 陈立言


第4版(大地·美术)
专栏:艺苑掇英

  气节风骨长精神
  ——萧月光作品观后感
  阿 老
  萧月光先生外表木讷,不善言辞,但一旦进入他的艺术世界,便会感到,他和历代先贤们进行了长时间的对话和交流。在他的画集里,众多的典型人物,展现了民族的气节、风骨和风范与鲜活的灵魂。
  画家从油画转为中国画,在中国画写意历史人物方面扎下根来,这与他入私塾、读古书、学历史不无关系,也许是人生醒悟之后一个“返璞归真”之所在吧!他在《出牧图》中写道:“春庭湖草绿茵茵,出牧山歌四五声。年到八旬不为老,不须闲饭养闲人”。先生在作画之余,也在读书、阅报、速写、构图,很少有间断,以为下一次挥毫作准备。可谓青灯映照苦心人。
  画家用行、草、隶书入画,融通各体,做到有章可循,斜不失正,杂而不乱,虚虚实实相映成趣,平平淡淡见真情,力求苍劲,与众不同。数十年来,画家所画古代人物几百幅,其特色绚丽多彩,其风格也古朴纯真,突出表现其精神特征,自成家风,具有相当的艺术感染力。
  客观地分析,萧月光笔下的人物,无论是《悬鱼图》,还是《逼上梁山》等等,都不同程度地表现作者对整个中华民族传统的认知。正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独到的体察、深刻的理解,才会有如此写照传神的水准和卓越的成就。(附图片)
  三仙集会(中国画) 萧月光


第4版(大地·美术)
专栏:

  落花无言 人淡如菊(草书) 罗工柳


第4版(大地·美术)
专栏:

  劲节图(中国画) 蒋昌忠


返回顶部